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学设计-第 13 课维新变法运动的盛行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 13 课维新变法运动的盛行(导入新课)我听闻我们班几位同学排练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势图》,分别扮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第一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余同学思虑这个短剧说了然什么问题。

(表演短剧,而后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加分)。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财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板书课题:第 13 课维新变法运动的盛行)(讲解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盛行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增补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财产阶级产生于19 世纪六七十年月,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期间?(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加分)因此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财产阶级产生的早。

为何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月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余期间呢?(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加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

(教师解说“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

他创立的继昌隆缫丝厂是如何创立、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议论回答不完整,则指引发问:为何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类场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能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自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照,由此能够看出在什么期间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加分)为何会出现这类状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资料),小组快速沟通一下,选出代表回答。

(学生小组议论回答,加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加强为民族财产阶级参加政治活动创建了条件,中公民族财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通的民族财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修业习日本、俄国变法图强,因此维新变法运动盛行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变法派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措施。

3. 了解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变法派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措施。

三、教学难点:
1. 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引出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讲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外国列强的侵略、国家的贫困和落后等。

同时
介绍变法派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并形成小结。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身处维新运动时期,他们会选择支持维新运动还是反
对维新运动,为什么?
5.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和思考,归纳总结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并对变法派的
改革措施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
1. 思考问题:回答上课思考问题,并写成一篇文章。

2. 阅读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维新运动的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

下节课可以深入探讨维新运
动的影响和启示。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C.道光皇帝D.宣统皇帝
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B)介绍到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的地理和历史D.民主和科学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B)。
①改革政治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作业
布置
完成《同步导练》P21-22
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兴起于民族危机加深之时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革新的运动。
学习康梁等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开拓进取、变法革新的精神,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献身精神为榜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重点
难点
重点: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巩固
通过当堂选择题和《同步导练》P21-22的作业巩固。
给出问题,布置作业。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
A.公车上书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C.《天演论》的发表D.《马关条约》的签订
2.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B)。
A.慈禧太后B.光绪皇帝
3.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知道“公车上书”。

【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知识回顾】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有哪些?【新课学习】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l9世纪年代2.条件: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②林则徐等向学习思潮的影响③的失误和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

3.代表人物:、、等4.主张: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②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主张,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

3.著作:、4.思想特点:把同传统的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 公车上书(1)背景:年月,日本逼签《》,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为。

2. 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成立强学会。

(2)实质:维新派的(资产阶级) 。

(3)宗旨。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五、维新活动的影响:起到了、和的作用,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思维拓展】1.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2.列举维新派宣传自己主张的方式。

3.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 erciales.。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与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了解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

2.提问:面对民族危机,当时的国人有何反应?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加剧、洋务运动的失败。

2.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3.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1.介绍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文,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主张。

2.分析梁启超在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评价其改革思路的可行性。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原因时,部分学生对改革者妥协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双重压力——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吗?”学生:“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腐败。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变法的内容来客观评价戊戌变法的能力。

3、通过分析变法内容的相关史实和一些与变法相关历史资料,来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戊戌变法是兴起于民族危机加重的时候,主要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人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的精神。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讲述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知识分子通过变革旧制度的改良方法,来推进中国自强、并走向近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

从本单元的主题“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强国之路”来看,《维新变法运动》在本单元中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承接洋务运动的救国理念,但却是从变革封建制度方面来开展救国运动,可是用改革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方法是无法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因此才会引发之后革命党人革命救国的救国运动。

本课按照维新变法的兴起、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个线索来讲述整个变法的始末。

在洋务运动失败之后中国再次面临列强瓜分的危险,面临这个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弊端所导致的,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维新运动兴起的大背景。

在掀起变法之前准备活动中,除了康梁两人的领导之外,还有严复用西方“物竞天择”的思想对变法的宣传,是对变法的兴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点要让学生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由于教材中只是简单讲述了变法的经过和结局,学生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变法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对课文这两个难点问题的分析,可以借助相关史料,重点了解变法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素材中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全面地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客观地评价这次变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教案
展示维新派、顽固派双方力量对比
——袁世凯是个看风使舵的老狐狸,他出卖了维新派。接到密报,慈禧赶回皇宫,在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宣布重新“亲政”。百日维新终于失败。
2、百日维新的失败
提问:为什么会失败?
(1)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仅是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相比较,封建顽固派势力就强大得多了。
(二)维新运动兴起
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觉醒,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
(提问)他们是谁呢?——康有为和梁启超
1895年恰好是举办三年一次的会试,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国的上书请愿活动,过去“公车”是举人的代称,康有为等人是举人,所以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公车上书”。
授课科目
社会
授课班级
八(5)、八(6)
授课教师
吴丽娜
课时数
1课时
课题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救亡图存是当时最紧要的任务。
2、使学生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
3、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主要内容
(三)百日维新
1、戊戌政变
2、百日维新的失败
对比异同点,加深理解、印象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精心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历史教案-第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认识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课堂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启蒙思想家们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进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等。

维新变法运动在短短的103天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

(3)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设立议会、实行宪政、废除科举等。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民间投资,改革税制等。

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倡新学,改革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等。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梁启超文章《少年中国说》,只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爱国文章,读后,有何感想?反映作者什么心声?你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政治局、教育家,清光绪举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就是梁启超先生政治生涯中很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维新变法运动》(课本第102页)二、教与学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说“中国老朽之冤业”,理解为“中国衰老腐朽的罪孽”,而梁启超先生就经历了那么几次。

“中国老朽之冤业一”在梁启超23岁时,1895年,泱泱大国就历经这一屈辱事件,出示“漫画”。

反映什么事件?(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马关条约》)补充文字材料。

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对于这一事件有何感想?(生回答)而血气方刚的梁启超就此作词抒情《水调歌头—甲午》。

(展示)(你们的情感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梁启超在感慨之余,有无行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上书。

“中国少年之责任一”1、公车上书看书,完成填空。

(阅读卡)影响?(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但由于清朝廷中顽固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

以“国强为己任”的梁启超有没有灰心?“中国少年之责任二”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全国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大力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结合书本103页,梁启超在《时务报》中的言论,严复在《国闻报》中的观点)谈谈立学会、办报纸的影响?(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但在梁启超25岁时,再一事件让梁启超康有为他们认为不变法不行。

高中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第1节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第1节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知识点一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1.政治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列强各国索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列强向清政府强加政治借款,投资设厂,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等形式,不断增加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掠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因①列强的侵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甲午战争后,爱国的民族工商界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③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结果: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上:维新思想成熟。

(1)早期维新思想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

(2)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1.开始:1895年“公车上书”。

2.发展(1)创办报刊①1895年北京的《万国公报》。

②上海的《强学报》和《时务报》。

③湖南的《湘报》。

④在天津,严复译述《天演论》。

(2)设立学会 ①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

②湖南的南学会。

1.双方:维新派与守旧派。

2.内容(1)该不该进行维新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改革科举制度和提倡西学。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在思想上的交锋。

4.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从而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探究点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史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提示】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史料二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提示】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缀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二)新课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启蒙: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启蒙了民族觉醒。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2)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改革。

3.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改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启蒙了民族觉醒:维新变法运动使民族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1)封建势力的阻挠:封建势力强大,阻碍了维新变法的进程。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3)改革措施不力:维新变法运动的改革措施不够彻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三)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四、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金乡县胡集中学戴新月【课前准备】(课前3分钟)班长宣布:1.下面开始温故互查,前后两位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过关者得5分。

2.请将得分以“正号”的形式,画在你的作业本上。

3.(上课铃响)接下来请韩老师上课——起立【导入新课】【教师抽查】请看大屏幕,请读题并说出答案。

(1分钟)伴随着战争的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我们看段视频,感受那段民族危难的历史——幻灯:播放视频(危局中国)(3分钟)谭嗣同对祖国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他在诗中写道“四万万同胞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伴随着清政府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一些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时代的前沿,上书皇帝、锐意改革,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改革浪潮。

今天,让再次走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去领略爱国志士变法图强的光辉历史吧!(4分钟)【设问导读】幻灯:自学初体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2-33页正文黑色字体,结合设问导读“圈划、标注课文”。

1. 采取浏览、快读(两倍语速),捕捉关键信息。

2. 学案“冒号”前面的关键词,请你写在课文对应的知识要点处。

3. 在自渎、标注的基础上,前后六人小组相互交流,进行修正、补充。

(10分钟)【精讲深化】幻灯:【危局警示篇】公车上书师:请同学们在读课文,结合关键词提示,描述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前后两人一小组,一位同学描述,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纠正。

接下来,请一位班长主持,提问有关“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发动者、主张、影响等相关知识信息。

(请公平照顾每个小组)活动:班长主持,学生回答。

(13分钟)师:公车上书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科举考试举人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是成为此后的维新名士,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他们——生1:介绍康有为。

师:康有为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西方文化也很有研究,他认为应该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变法。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存在依赖性,他们更倾向于听取他人的观点,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维新运动的背景
②维新运动的过程
③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关键词:
①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维新派
④戊戌变法
-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填空等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拓展阅读、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交流。
(3)实物展示:展示与维新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实物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如书籍、照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较大,导致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精品教案 选修1

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精品教案 选修1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教学目标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观看“公车上书”的相关视频,回顾上节课。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迅速传播。

当时中国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始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习主题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探究一:早期改良思潮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什么作用?⑴产生时间及原因:19世纪70年代①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影响②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的影响。

⑵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⑶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2. 班级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介绍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在历史上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4. 小结讨论(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帮助学生总结思考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维新变法,并举一些案例,说明维新变法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维新变法展开,通过介绍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维新变法的影响。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对维新变法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
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末)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
级会有什么要求?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公车上书.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强学会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演示有关图片)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学堂长沙谭嗣同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北京: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全国:《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学堂长沙谭嗣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