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在 “+ ”校企 合作 人 才培养 模式 中 ,学校 与企 业共 同作 为人 2l 才培 养 的主 体 ,共 同成 立有 关 组 织 ,研究 、制定 教 学 方案 ,共 同 实施 教 育教 学 。学校 以市 场需 求 为导 向 。依 照企 业 的 需要 进 行教 学 ,使 学 生具 备 较高 的综合 素 质 ,在 走上 工 作 岗位 后 能够 快 速 适 应工 作 环 境 与 技 能要 求 。
“ + ”模式 是 指学 生在 三 年 的学 习 中有 两年 在 学 校学 习 ,一 21 年在 企业 进行 。校 内教 学 以理 论课 为 主 ,辅 之 以实 验 、实 习等 实 践 性 教学 环节 ;学 生在 企 业 的一 年 以顶 岗实 习 为主 ,同时 学 习部 分 专业 课 ,结 合 生产 实 际选 择 毕业 设 计课 题 ,并 在 校 、企 业指 导 教 师 共 同指 导下 完 成 毕业 设 计 。其 突 出 的特 点 是 产 学 紧 密结 合 , 学 校 和企 业两 个 育人 主 体 用校 内 、校外 两 个 环境 育 人 。其 功 能是 提 高 学生 的综 合 素 质 、动手 能 力 和解 决实 际问 题 的能 力 ,提 高学 生走 上 工 作 岗位 后 的适 应 期 。
生 再次 回到企 业 ,独 立上 岗 ,完 成毕 业 实 习 与毕 业设 计 。学校 在 保 证专 业 需要 的 基础 上 ,以实践 教 学 为 中心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 职 业 素 质 和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培 养 为 核 心 ,改 革 课 程结 构 和 教学 内 容。
13 “ +1 . 2 ”校 企合作人 才培 养模 式
职 教 平 台
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 —
以 “ 具设 计 与 制造 ” 专 业 为例 模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提出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旨在为我国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具专业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此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模具专业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模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4. 师资力量不足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需求1. 调整课程设置,适应行业需求针对模具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CAD/CAM、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等技能。
4.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整课程结构,增设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加强课程整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3)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模具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模具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梅国瑞(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对于模具制造专业人员也求贤若渴,为此,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模具专业。
模具专业无论对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还是实际操作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就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来看,要想培养出二者能力具备的人才还较为困难,因此,必须对当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
关键词:高职模具;工学结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16-0189-01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法主要是一类通过学习与工作互相推进的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当此教学模式运用于模具教学中,学生则可以收集相关的模型,对模具加以创新,在边学习与边工作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具体的问题。
为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先讲授理论知识,再将对应的理论知识运用至实践中,这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教师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类教学法对于高职教育是十分适用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模具专业教学的基本趋势。
如今,模具专业教学法不尽相同,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对应的优势,要想高效、合理的将这些方法运用进来,从而提升模具制造的整体效果,则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轻实践而重理论的教学思想。
基于此,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在构建其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可选择当前最合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1]。
2 工学结合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来看,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持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具制造的整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高职院校模具制造教学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模具制造业也将无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进。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行产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己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并成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目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是指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
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校、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是产学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环境育人。
其功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2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具专业毕业生不仅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而且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
因此,实践教学是实施模具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近一半的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
模具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2+1”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结构,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由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显性和隐性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显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产学集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多样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从企事业单位积极聘请和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高职模具专业“两轮顶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 发展。模具制造技术 水平 的高低 ,决定着产 3 品 的质量 、 效益和新产 品开发 能力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 低 的重要标 志。提 高模 具制造 水平不但要有先进的制造设备 ,更重要 的是要有掌握先进 制造技 术的高技能人才 。模具技能人才是指掌握 了
丰 富的 模具 结 构及 制 造 工艺 经验
“ 两轮顶 岗”是指将学生三年 的学 习过程分为 在学校学 习和 到企 业实习相 互交替的四个 阶段 ,即 “ 1 1 22 ”形式 ,前一 个 … ’ 的是 2 指 学生前两个学期在校 内学习 ,主要学 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 , 一个 前 “ ”指的是 学生第三个 学期在校外进 行工学交替 ,安排学生到塑料 l 制品厂或者五金制品厂顶 岗实 习,让学生 了解塑料制 品和 五金制 品的 生产过程 ,掌握塑料制品和五金制 品的加 工工艺 ,了鳃模 具的结 构 , 为后面学 习模具设计打 好基础 ,后一个 “ ”指 的是学生第 四 、第五 2 学期 回到校内学 习 ,主要学 习专业 课程 ,后一个 “ ”指 的是学 生第 l 六个学期在校外进行顶 岗实 习 , 安排 学生 到模 具厂从事模 具设计和加 工工作 。 “ 工学结合 ”包括 两个层 次 ,一 是指校 外和校 内的工学 结 合 ,二是指在校 内的工学结合 , 就是 依托校 内实训基地 ,以真实产品 为载体进行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设计 , 主要 采用项 目 向 、学练做一 导 体化等教学模式 ,凸显 以生产性实训 为主要特征 的人才培 养特 色。这 样 ,使学生三年的学 习生涯达到一个 “ 习顶岗再学习再顶岗”螺旋 学 式上升过程 ,实现学做合一 、 工学合 一 、顶岗与就 业合一。人才培养 模 式结构图如图3 所示。
计 、制造 、装配与调试 、模具加工设备的调整与操作 的实践能 力强和 具 有 良好 职业道 德 、创新 精神 、可持 续发展 能力 的高技能 应用型 人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军( 1 9 7 2一) , 男, 湖北 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机 电
8 4・ - - - — —
卞 平 , 何 军: 高职模具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以 湖 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模 具 专 业 为 例
指导 , 根 据模 具行 业 发 展 状 况 , 及 时调 整 教 学 内容 , 组结合资料、 教材、 教学载体进行分析和讨论 。小组 改 进教 学 方 法 , 在 具 体 实 践 中有 目的 地 灵 活 运 用 成员 相互讨 论 、 共 同 实施 并 参 与检 查 和评 估 。小 组 “ 案 例 教学法 ” 、 “ 分 组讨 论教 学 法 ” 、 “ 角 色扮 演教 学 学 习要 求 每个 学生 发 言 , 使 学 生 分享 各 自的 意见 和 法” 、 “ 启 发 引导教 学法 ” 、 “ 开放 式教 学法 ” 等 多种 教 独到 的见 解 , 并 将学 习 的成 果用各 种方 式展 现 出来 ,
2 ( ) l 3年 8月
十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i y a n F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Aug ., 201 3
第2 6卷第 4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1 . 2 6NO. 4
高 职 模 具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与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探 讨
右 的增 长速 度高 速 发展 , 高 技 能 的模 具 人 才 供 不应 情 , 找 准 自己将来 定 位。第二 学年 , 充 分利 用 校 内教 求, 但 各地高 职 院校 大 量 开设 模 具 专 业 培 养 的模具 学 与实 训资 源学 习专业 知识 、 训练专业 技 能 、 培 养专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生 产 实 践 中 去 了 解 其 涉 及 的 实 际 问 题 . 没 有 机 会 也 亲 自接 触 和 熟 悉 自 己 的 岗 位 . 企 业 的 管 理 制 度 和 对 自己 的 岗 位 角 色 缺 乏 充 分 的 了 解 . 而 学 生 的 岗 位 因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质 难 以 完 全 满 足 培 养 目标 的 要 求 . 学 生 的 就 业 竞 争 力 受 到 挑 战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的 根 本 出 路 是 改 革 教 学 模 式 , 养 受 行 业 、 业 和 社 会 欢 迎 培 企
响 . 用 的 是 以 理 论 教 学 为 主 , 践 环 节 主 要 在 学 采 实
践 . 易 造 成 毕 业 生 从 学 校 走 上 工 作 岗 位 时 . 作 容 工
经 验 不 足 , 术 、 能 达 不 到 企 业 的 要 求 , 任 不 了 技 技 胜
企 业 岗位 工 作 的需 要 。 目前 . 外 对 工 学 结 合 教 育 国
借 鉴 13 21 于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目前 还 处 于 发 展 之 1 由
中 , 情 不 同 。 域 经 济 发 展 也 存 在 不 平 衡 性 , 能 国 地 不 照 搬 国 外 合 作 教 育 模 式 . 须 结 合 实 际 设 计 可 行 的 必 校 企 合 作 教 育 计 划 . 索 适 合 中 国 国情 的 工 学 结 合 探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高 职 模 具 专 业 工 学 结 合 实践 模 式 的 方 法 和 效 果 . 述 了对 工 学 结 合 模 式 实践 的认 识 和 思 考 阐
关 键 词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才培 养 模 式 ; 具 工 校 人 模 作 者 简 介 : 华 清 ( 9 4 ) 男 , 西 大 余 人 ,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士 , 究 赖 16 一 , 江 常 副 硕 研 方 向 为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 学 管 理 ; 桂 府 ( 9 8 , ,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高级 实验 师 , 究 方 向 为 模 教 杨 1 6 一) 男 常 研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个案分析——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教能力测评改革为例
在 “ 服 务 为 宗 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走 产 学 以
业 教育 观 念基 本 统 一 ;全 员 深 入 理 解 现 代 人 才 观 念 、职业 教 育 观 念 、现 代 教 学 观 念 ,按 照 素 质 教 育 、全 面发展 的要求 教 书育人 ,培 养现代 高技 能人 才 ,以工学结 合为导 向 ,研 究 和探讨 学 院创新 人才
第1 第 4期 8卷
21 0 1年 1 2月
辽 东学 院 学报 (自然科 学 版 ) Junl f at i nn nvr t N tr c ne ora o E s m La igU i sy( a a Si c ) e o ei ul e
Vo . 1 1 8 No. 4
体 化 的教 学模 式的 关键 。作者 以河 源职业技 术 学 院为例 ,通过 比较研 究 、访谈调 查 、信 息分析 判断等 方
法 ,得 出结论 :以教 师测评 为手段 能 够快速 而明显 地提 高教 学效果 。教 师在教 学组 织、 驾驭课 堂的 能 力 以
及教 学效果 等方 面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提 升 ,学生参 与度得 到提 高, 同时也 引发 系列教 改和 管理 改革 。但也 存
在 “ 两张 皮” 学生课 外 学 习负担 加重 、 易忽视 大专 系统 层 次知 识教 学 、教 改设 施存 在 不 配套 、教 师的 压 、
力过 大等现 象发 生。作 者也相 应提 出 了 “ 职教 能 力复评 、随 堂 听课进 行评 审” 教 学任 务卡 ” 实施 方 案 、 、“ 规 范课程 学 习情境 、加 强 学生车 间、 学校 的 岗位技 能综合 实训 、通 过 专家讲座 引导 转 变观 念 、转 岗个别 顽
培养 模式 和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J 近 四年 ,河 源 职 业 】 。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实践
人才 。
一
f f f 训 钒场 结 职素培 职 技 l业I -业结合 —{培 础 谚3 结 练 岗 合H 号知学3 力r— 知 山提 £ 合 、养 养、 能l 培养 ' 能 I 拌 能 学 能 f 专 小 ,[作实际相 7 - ,
f I回 岗 归位 f
式, 培养 出适应社会 时代需求的模具 专业人才。本 文就在 工学结合模式下, 如何架构模具专业课程体 系, 实施有效 的教 学模 式, 进行 了研究 实践与探讨 。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 模具 专业 ; 课程体 系; 架构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4 . G623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64 9 2 (0 2 0 — 28 0 17 — 34 2 1 )1 0 0 — 2
f 回 作 . f
学台才养式 l 1结凡]模 I 卉
f 回 1 师场 f
课程体 系整体优化 ,建立促进多样化人 才培养 的课程 体 系。 1 . 架构职业素养 , 培养职业技 i ̄ 练课程体 系。在 II I
.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将 学习与工作有机相 结合的
【 课程建设 】
工学结合模 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 系架构 与实践
卢菊洪 , 吴小明 , 龙 ( 丽水职业技术学 院, 江 浙 峰 3 30 ) 20 0 丽水
摘要 :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 工业装备 , 面对模具设计 的数 字化 、 制造的精 密化 、 专业化要求 , 承担模具设
高职创新教育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键词:高职;创新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1 4 2 2( 2 0 1 5 )1 0— 0 0 4 5— 0 3
党的十七 大报告 提 出了 “ 提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建设 创新
理、服务第 一线的人才 ,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和
型国家 ,优先发 展 教 育 ,建 设 人 力 资源 强 国” 的奋斗 目标 。
2 0 1 5年两会上 ,李克强 总理在 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指 出要把 “ 大
熟练的技能 ,这是职业性 的要求 ;在这两者 的基础上 , 学生具
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能根据现场 的生产和服务需要进行技术 改
众创业 、万众创 新 ” 打造成 推动 中国经 济继续 前行 的 “ 双 引
核心任务 。通过 人才创新 满足知识 社会 对创造 型人 才的需求 ,
通过知识创新 提高 企业 技术 创新 能力 和 国家创 新 能力 ,通 过 教育创新推 动高等 教育 改革 并形 成新 的教 育模 式 。这 就是 实 施创新 教育的根本 意 义。全 国高 职高专 创新 工作 委员 会 明确 提出 “ 要建设 创新 型 国家 ,需要 具有 大批创 新 能力 的高 素质 人才 ;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负有 义不容 辞 的责任 ,一定要把高职 院校 建设成 创新 型学校 ” 。 目前 ,重 视 和发展创 新教育 已经成 为众 多 高职 院校 的普遍 共识 和 工作
《 广釉 I I I ) 职救 2 0 1 5年第 1 0期 ・ 4 5・
l 高 教 专 论l
化 节 ,强调模具设计 与工业设计 的合作创新 。工商管理专业的 创业文 化节 ,以模 拟市 场 的方 式鼓 励学 生探 索产 品营 销的创 索 实践 ,形成 了创新学分这一成熟的创新教育引导机制。创新 学分是指学生在第一课堂意外 ,通过在省级以上各类 技能竞赛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作者:赖华清杨桂府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21期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构建适合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与之相匹配。
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阐述了对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模具作者简介:赖华清(1964-),男,江西大余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管理;杨桂府(1968-),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题项目: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郑增仪)的子课题《搞好工学交替,提高高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平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主持人:赖华清,课题编号:FHB0729008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0)21-0015-04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沿袭着传统的办学模式,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实习、实践,容易造成毕业生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胜任不了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目前,国外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合作教育”等[1]。
此外,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也都积极利用企业的资源或类似企业的实习工厂资源,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对外交流的增加,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纷纷引入到国内来,为我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学习经验和借鉴[2][3]。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卢菊洪吴小明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1年第10期文/卢菊洪吴小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更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各个学校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形成适应区域、地方、学校和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需求的模具专业人才。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架构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类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做到“一元”“多样”“多赢”。
“一元”是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多样”是指形式多样,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等形式;“多赢”是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惠互利,以达到共同“赢利”为目的。
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的高职院校、不同的发展规模效应,切不可照搬行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工学结合模式或创新模式。
当前,各地高职院校专业普遍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三种,即“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全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涌现出多种类型的工学结合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使工学结合网络化辅助的模式,应运而生。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架构(1)“2+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架构。
“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2+1”教育教学过程。
“2+1”教育教学过程分两个阶段: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校外进行学习。
关于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的分析与实践作者:冯斌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0期摘要:随着我国模具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对模具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怎样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实的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以模具设计和制造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顺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模具专业高端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众所周知,模具是工业产品之母,这是对模具恰当的比喻。
模具是工业产品乃至日常用品的基础工具,达到航空航天,船舶机器等,小到家用洗衣机和儿童玩具,这些都需要模具的生产来完成,同时,对于产品的更新,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模具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模具产业发展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对模具专业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专业的方向,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模具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模具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我国众多高职院校中,已有许多院校开设了模具专业,每年培养大量的模具行业的制造人才。
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摆脱以往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模具行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够在模具行业做的出色的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进行实践改革。
首先,企业需要模具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但很难找到或者需要很长的的时间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其次,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室找不到对口工作。
在人才招聘市场经常出现模具行业的制造时供不应求的状况。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模具专业的制造时需要着眼于培养技能制造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
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面向生产,面向服务战线的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程比较短,很多专业都是从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转变过来的,要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加强对人才和技能培养,就需要教学上不断的进行实践。
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索
1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尽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职业发
展方向之一。
随着模具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
的人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针对这一形势,各高职院校都要提高对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的重视,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职的优势,积极风险规避,同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以支撑学生的专业发展。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国高
职教学改革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两者都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是
立足于模具设计制造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由通用性理论和基础
理论融入实践操作,着力掌握低成本、高效能的设计制造方式,使学
生成为终身学习型人才,在模具行业中取得一定的技术水准。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学生具
有较宽拓的实践基础,同时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多组织实践活动,减少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落差,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
最后,应注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
让学生熟悉模具设计制造行业发展前景,有能力分析行业发展,找到就业的技能要求及其职业发展方向,以期就业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重点注重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快融入实践,适应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模具设计师的培养方案工学类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模具设计师的培养方案工学类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模具设计师作为模具行业的关键人才,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为此,本文针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提出一套针对模具设计师的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1.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模具设计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4.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内容1.理论课程设置(1)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主要包括模具的分类、结构、原理、设计方法等。
(2)模具材料与热处理:主要包括模具材料的选用、热处理工艺等。
(3)模具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模具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加工设备等。
(4)模具CAD/CAM技术:主要包括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模具设计流程等。
(5)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模具设计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等。
2.实践课程设置(1)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主要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等。
(2)模具设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模具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模具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模具设计师,充实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培养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1)调整理论课程比例,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1)与模具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2)开展产学研项目,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唐宽芝(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00)高职学校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生产技能,培养的是生产线上的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企业等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培养社会、企业等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把学习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能够对未来工作的环境有所了解和适应,同时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当前的工作,发现自己专业能力不足,工作经验不足情况的发生。
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模具专业的积极影响高职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论是年龄还是心智都还不成熟,所以高职学校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学校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与社会接轨,把学习和实践进行交替或结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和素质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工作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教育,这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
而且,模具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很多企业都有模具厂,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模具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因此,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根据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学校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进入岗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技术也达得到岗位要求的技术性人才,所以运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模具专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规划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资源相结合,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达到工学结合的最终教学目标。
政校企行联动,构建河源山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政校企行联动,构建河源山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作者:钟建坤,陈艳芳,梁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5期钟建坤,陈艳芳,梁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摘要]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与企业脱节,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和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基础”三方面分析政校企行联动,构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以河源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通过政校企行联合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三年的实施,目前在学生就业、学生大赛、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同类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校企行;人才培养体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图分类号] G7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06-05①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以模具专业为例”(粤教高函【2014】205号,课题编号:201401234,主持人:陈艳芳)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脱节、构建不合理、师资队伍缺乏企业经验、城乡教育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快、更高,同时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布了教职成〔2015〕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文 / 沈家渠 张 杨中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摘 要: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模具制造业发展迅猛,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模具行业普遍存在企业招不到合格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而经过两三年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所规划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职业需求还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本文就中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具体实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模具 工学结合 模式研究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核工业质局科技创新基金项目(JXHD201508)研究成果。
专业建设mAJor编辑 陈姝宇“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笔者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对接平台;与企业共同确定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共建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编制校本教材;共建产学结合实训教学模拟车间生产等形式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有效解决教学与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工作实际脱节等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建立企业学校对接平台,共建培养目标为顺利开展工学结合,笔者学校与多家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依托平台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计划,并将模具专业岗位归集为模具制造、设计、装配三大类岗位群,其中模具制造岗位群主要包括钳工、模具零件普通机床加工、电火花、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主要是模具绘图员,模具装配包括模具装配工和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工等。
针对不同的岗位,确定其工作任务及其培养目标,比如模具钳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有钳工制造、识读模具零件图纸、识读模具装配图纸等,其培养目标为模具专业知识、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岗位工作任务为模具零件数控编程、模具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模具零件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等,培养目标则是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能用软件绘图编程等;模具绘图员的工作任务是从事模具设计工作和模具开发工作,培养目标为具有模具专业知识、熟练应用AutoCAD、pro/e、UG 软件绘图、能识读模具零件图、模具装配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6・ l
廖 晓明 王凌云 于景福 :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第1 期
养( 嵌入培养) 。在人才培养 的不同阶段 , 学校 、 业分别 企 承担不 同的技 能及职业 素质培养任务 ,实现教 师工程师
一
向 ,通 过企业 岗位培训课程分别 对学生进行相应 岗位的
学 相 互 链 接 ( 企 双 链 ) 由专 业 教 师 与 企 业 工 程 师 联 合 校 ,
模具生产管理 具备一定 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 模具生产进度控制 设备人员 的协调能力
组成教学 团队 , 以真实产 品的开发作为教学 的主要载体 , 以产 品的指标 、参数及工厂 管理制度作为课 程的考核标 准, 将教学环节 嵌入生产 流程 , 校企双方联合 进行人才培
“ 一 五 ” 期 间 .随 着 工 业 产 品 的 更 新 换 代 节 奏 加 十 快 , 会 对 模 具 专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大 , 术 要 求 越 社 技
二 、 业 背景 分析 行
模 具 乃 工 业 之 母 。随 着 全 球 经济 一 体 化 的深 入 , 具 模
工业在 国民经济 中所 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 明显 。根据 中国
表 1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专业 岗位 工作任务 职 业 能 力
五 、校企双链 、 “ 嵌入 培养” 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 实践
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的要求, 实施“ 校
企双链 、 嵌入培养”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恒 粕 龌 稿 葡{ £
会模具零件 的加工程序编制 会操作数控加工机床
摹 瑚 器 东 出
. I 1 }犀
墨 器 蜷
咪 8
雕 本 暴 瓣
磊
普通机加工 会 车、 、 、 、 铣 刨 磨 钻加工等基本技能 模具钳工 具备模具钳工基本技能 电加工 会操作线切割机床 计 模具 会操作 电火花成型机床
以河 源 职 业技 术 学院模 具 专 业 为 例
廖 晓明 王凌云 于景福
( 源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东 河 源 5 70 ) 河 广 10 0 摘 要 : 文 以 河源 职 业技 术 学院 模 具 设 计 与制 造 专 业 为 例 , 析 了行 业背 景 、 本 分 岗位 核 心 能力 、 业培 养 目标 . 述 了 专 论 河 源 职 院 模 具 专 业在 经 过 不 断 的教 学 改革 , 索 出 的“ 企 双 链 , 入 培 养 ” 学 结合 人 才 培 养模 式 内容 、 施 过 程 及 改革 探 校 嵌 工 实 成 效 , 兄 弟 院校 及 模具 相 关 专 业 建设 提供 参 考 。 为
作 者 简 介 : 晓 明 (9 2 ) 男 , 东河 源 人 , 源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 程 学 院 讲师 。研 究 方 向 : 廖 18一 , 广 河 职业 教 育 理 论 与 校企 合 作 研 究 。
第 1 期
廖 晓明 王凌云 于景福 :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广东 技术 师范 学院学 报 ( 职业教 育 ) 21 第 1 0 2年 期
J un lo a g o gP ltc ncNoma iest o r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y No 1 2 1 ,0 2
.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
模 具 制 造 工 艺 方 案 的制 定 与 优 化 、现 代 模 具 制 造 设 备 操
作、 模具项 目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 。
四、 专业培养 目 标
根据对地 区模具 制造企业高技能人 才需求 的调查 与 分析 , 在企业专家 的指 导下 , 按照企业 工作 岗位 ( ) 群 能力 要求 , 确定模具设计与 制造专业 的人 才培养 目标为 : 培养
举 措 。通过 在 办学 过程 中加 强 与企业 的联 系 , 强学 生 的生 加
品生产特点 。
近年 来 , 随着 珠 三 角 产 业 转 移 , 界 排 名 第 三 、 洲 世 亚
排名第一 的模具标 准件 生产厂家—— 龙记金 属制 品有 限 公 司等一 大批制造企业 落户河源 。促进 了河 源模具工业 的快速发展 。 目前河 源有各类模具 行业相 关企业 约 2 0 2 多 家 ,其 中专 门从事商 品模具生产 的模具 企业 3 0家 , 年 产值 占全 市工业 总产值 的 3%,各模具企业通 过加强 技 5 术改造 、 资源整合和分工 协作 , 已形成 了一个 优势产业集
模 具 工 业 协 会 经 济 委 员 会 的 统计 数 据 , 目前 , 国 约 有 模 中 具 生 产 厂 家 3万 家 , 业 人 员 8 从 0多 万 人 。2 1 年 我 国模 01
来 越高 , 具行 业仍 然是我 国工业重 点发展 的方 向 。 模 据 模 具工 业协 会 调查 , 广东 模具 技术 人 才 , 其 是 尤
孰 练 堂 棍 一维 髓 =维 C AD 绘 图 撕 件
模 具 模具的结构设计 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设计要点
设计 会设计典型的模具结构 模具材料的选用 会合理选用常用模具的材料 技术文件编制 能正确绘制模具工程图
\ 会使用常用 的办公软件和 C D软件 A 工艺 模具加工工艺 会编制模具加工工艺 编制 流程编制 与优 化 C AE分析 能对模具进行优化分析 模 具 设 数控加工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 1 — 3 1
源模具技 术人才 缺 口将超万人 。 模具 专业 教研 室通过 组织专业 教 师对广 东省 内( 特
别 是 河源 市 ) 模具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 并通过毕 业生信息 反馈 、 请企业行业专 家进行研讨 、 聘 召开专业建设 指导委 员会等方式广泛搜集模具行业从业范 围、 人才规格等方面
中 高 级 技 能 型 人 才 奇 缺 , 口达 8万 。 计 未 来 三 年 , 缺 预 河
具销售额超 过 10 00亿元 ,直接 带动实 现工业 产值 2 . 4万
亿元 。目前我 国模具 总产值 已跃居世界第三 , 仅次 于 日本 和美国, 中, 车 、 其 汽 摩托 车 、 电行业 是模 具 最大 的市 家 场, 占整个模具市场份额 的 8 %以上 。 0 广东 省现拥有模具 制造企业 7 0 0 0多家 , 从业 人员达
陋3 埋 球 阜 【
皋 、 蛊 ; 靳 { , } f r 枨 荜 孽 }
. 1匝 . _
装调 模具调试与维修 会安装模具 , 会修理模具 会调试模具 能对简单零件进行测绘 会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 会编制产品检验卡片 , 掌握模具质量控 质量管理 制方法和记录表设计
模 具 会编制质量管理文件 会模具装配后 的总检并能 够评定 检测
2 万人 , 8 工业 产值 2 0多亿元 , 9 占全国同业的 4 %。其 企 5
业 数 量 、 业 人 员 、 成 的 工 业 产 值 和 出 口总值 均 居 全 国 从 完
河 源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模 具设 计 与 制造 专 业 自 2 0 0 4年 9 月 成 立 以来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上 不 断 进 行 探 索 与 改 革 , 在 经
群 。在 河 源市 “ 十一 五 ” 会 经 济 发 展 规划 当 中 , 社 明确 提 出 重 点 推 进 以模 具 制 造 为 龙 头 的 机 械 制 造 业 等 七 大 工 业 产
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使培养人才符合企业所需。 我校于 2 o O7 年与丰达 电子( 河源) 有限公 司建立 了联合工模与联合注塑 两个紧密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模具专业已将 “ 校企双 链, 嵌入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写进了学 校“ 创建省级示范院
结 果
丰 K匿 罐 一 尊 拣 羽c <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共 建 对 应 专业 核 心 技 能 训 练 的 生 产 性 实 训 基 地 , 企 业 的行 业 规 范 、 业 标 准 与学 校 的 专 业 教 将 职
管理
会编制模具 的生产作业计划 具备安全作业管理能力
学标准 以及 企业 的真 实岗位 、工作任务与学 校的项 目教
关 键 词 : 等 职 业教 育 ;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 企 合 作 ; 才 培养 模 式 高 模 校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4 2 2 1 } 1一O 1 17 0 X( 0 2 0 1 4—0 3
一
、
引 言
与 热处理 正确选用热处理工艺 制造 工装夹具制作 会设计制作简单 的专用夹具 制 掌握模具零部件 的装配技术 造 钻、 研技能 铰、 具有 正确装配各类模具的初步能力 表 面 处 理 能 够选 用 常用 的表 面 处 理 方 法 快速原型加工 会使用快速成型机进行快速原型加工 模具 能够正确进行上机调试和操作 模具装配
校 ” 案 , 进一 步完 善 与 实 施 “ 方 更 校企 双链 , 入 培 养 ” 学 嵌 工 结 合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并将 其推 广到 同类 其他 工科 专 业 。
业发展 。模具工业 已成为河源地方经济的主导产 业 , 社会
和经 济 效 益 日趋 凸现 。
三 、 才 需 求 与 岗位 核 心 职 业 能 力分 析 人
产品结构分析 能够分析模具成型产品结构工艺性能 , 并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产 品 选择成 型设备 能够正确选择成型设备
成型 编制成型工艺 会编制成型工艺 反求抄数 能够采用逆向工程技术 , 进行反求抄数 操作 模具成型设计分析 会确定最佳型腔数 量; 能够合理设计 冲 压成型排样图
第一位 。 目前 , 广东模具标准件使用覆 盖率达 8 %, 远 O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