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3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三节__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3、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 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 +CO2 +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天 坑
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是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一个 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 特的地貌。 2、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孤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 柱
溶洞
天坑
四、从圈层相互作用剖析桂林 “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气候 所属圈层 大气圈 环境特征表现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水文
植被 地貌 岩石
水 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岩石圈
水圈 水文
整体性
植被 生物圈
岩石
地貌
桂林山水,是四大圈 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碳酸岩可溶性、 岩石圈 透水性强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岩石条件 ——岩石圈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 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指由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 和 作用。
(1) 作用:CaCO 3+CO 2+H 2O=Ca(HCO 3)2(2) 作用:Ca(HCO 3)2 =CaCO 3 ↓ +CO 2 ↑ + H 2O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 的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 (1)岩石 是 类岩石透水性:岩石 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越典型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 、 和无机酸的数量(2) 水 以及__________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 、地面坡度以及 的类型和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峰丛、 、溶蚀洼地、 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 、地下河、 、石笋、石柱等 二、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预习自测】(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4)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5)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①广西壮族自治区②云南③福建④新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0页的相关内容,合作探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合作探究二:请同学阅读课本71页的内容,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桂林山水的成因?【扩展应用】思考:喀斯特地貌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该版面体现出地球圈层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3、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地质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4、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堆积体的是()A、孤峰B、石钟乳C、石笋D、石柱5.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6.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白云岩7、桂林山水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8.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6·扬州检测)2014年6月23日,中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与桂林山水共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A.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B.岩浆作用 D.变质作用
第二十一页,共41页。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ér qiě)还需高温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主。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 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形成是流水 溶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1)A (2)C (3)C
第三十九页,共41页。
(3)①北方热量较差,降图水3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 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 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qīnshí)、溶蚀作用都比南 方弱。
第四十页,共41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来理解 陆地各圈层的整体性。(3)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里(nǎ li)。 量(毫米)
年 气平 温(均℃)年 率 米(/溶年毫蚀)
广西中部
相对均 匀
1 500~ 2 000
20~22
0.12~ 0.3
湖北三峡 中等
1 000~ 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 部
集中
400~ 600
6~8
0.02~ 0.3
第三十五页,共41页。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 (yīdìng)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 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 下坐标图:
第三十页,共41页。
岩石(yánshí)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图甲中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读图回 答3~4题。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运动(dì qiào yùn dònɡ)中的外 力侵蚀作用 C.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含解析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 1.了解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2.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1)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2)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3.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4.水文条件: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5.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思考 从水文、气候方面说明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答案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充分。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第3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 5、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 为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探究一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条件有那些?
• 1、岩石的可溶性强
–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 白云岩。
• 2、岩石的透水性强
–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
• 1、喀斯特是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 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 2、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 貌类型
•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 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溶蚀 CaCO3+H2O+CO2=Ca(HCO3)2
淀积 Ca(HCO3)2=CaCO3↓+CO2↑+H2O
`
5、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 形成?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
关?
岩石、气候、水文、生物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特 点? 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石灰岩。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 可溶性、透水性好。
3、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知识拓展】
材料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哪些影响?
有利:有丰富的_旅__游___、_地__下_水__、__疗__养____、 __矿_产____等资源。
不利:
1、地形崎岖;水易漏入地下深处,地面容易出现干旱, 不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不便;
3、建设工程和采矿时,易漏水或地基沉 陷。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地表呈高原状态 青中年期,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同时发育,地表呈山地状态。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 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 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CO 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 3+CO 2+H 2O =Ca(HCO 3)2。
(2)淀积作用:Ca(HCO 3)2=CaCO 3↓+CO 2↑+H 2O 。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 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 透水性越好(2)水⎩⎪⎨⎪⎧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水文条件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好。
4.生物条件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知识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1)图示地貌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什么高原?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作用。
(2)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提示:不能。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课件(共24张PPT)
b形成丰富的地下水;
➢不利:
a地表水缺乏、土地贫瘠,耕地面积狭小; b交通不便; c水库易渗漏。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 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 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庆来学校 殷江波 庆来学校 高一地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喀斯特作用的本质,能够辨认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并掌握喀斯特地 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成因,说明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 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重难点)
①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②淀积作用:
Ca(HCO3)2=CO2↑+H2O+CaCO3↓
(4)发育条件:
大气圈
气候
水圈 水文
整体性
生物 生物圈
岩石
地貌
岩石圈
①岩石:石灰岩广布,空隙和裂隙发 育,岩石可溶性(基本条件)和透 水性强;
②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沛,生物 旺盛;
自主学习
(1)喀斯特的由来及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2)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认识喀斯特地貌
(1)概念: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类型
地面喀斯 特地貌
地下喀斯 特地貌
峰林、峰从、孤峰、 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喀
岩
斯
石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特
本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白云岩)]
作 用
身 条 岩石的透水性
的
件 (与岩石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有关)
四 个 基 本
水的溶蚀力
水 (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 动 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
条
力 弱)
件
条 水的流动性
件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
【成果检验】
1、该版面景观是〔 C 〕
A、九寨沟 B、鼎湖山保护区C、 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B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3、该景观位于__广_西_壮族_自_治_区___〔省/区〕,这里 广泛分布着__石_灰 _岩,且岩石的__可_溶_性__、_透_水_性 都很好;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是我国的_亚_热_带_湿润___ 区;生物生长旺盛,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_有_机_酸___含 量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2、概念: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 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 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 用。
(2)喀斯特作用
(1)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2)淀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峰林
1 溶蚀洼地
2
3 孤峰
地下河
落水洞
4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5、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五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节内容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
本节教材内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先介绍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然后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成因,以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喀斯特作用本质,并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
(3)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动画、图片等引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并提出问题,结合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及过程2、地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四、教学方法1.结合合作探究与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桂林山水图片,引导学生认知桂林山水美丽的景色。
承转:自然环境由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五要素组成,并且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今天我们就来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一起来发现四大圈层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高一地理
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
水
溶蚀(rónɡ shí) 的数量;水的流动性 力
流动性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裂 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第四页,共十九页。
Hale Waihona Puke 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lèixíng):
类型
形态
峰林(fēnɡ lín)、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
(guǎngfàn)——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桂林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桂林地区东、西、北地势高,中、南地势低,漓江谷地 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的流动性好,流水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强烈
(4)桂林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命活动旺盛,土 壤和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róngdòng)、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成因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第五页,共十九页。
峰林
(fēnɡ lín)
地下河
溶蚀(rónɡ shí) 洼地
孤峰
落水洞 石钟乳
石笋
(shísǔn)
第六页,共十九页。
石柱
孤峰
峰丛
第七页,共十九页。
峰林
(fēnɡ lín)
第八页,共十九页。
石钟乳
地下河 石笋(shí sǔn)
石柱(shízhù)
第九页,共十九页。
溶洞
(róngdòng)
天坑
第十页,共十九页。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3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指①________地区的地貌、②______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③___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化学过程如下:3.发育条件⎩⎪⎨⎪⎧ 岩石:④ ,透水性水:⑤ ,流动性 4.类型⎩⎪⎨⎪⎧地面:⑥ 、峰丛、⑦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溶洞、地下河、⑧ 、石笋、⑨ 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桂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⑩________、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形成和发育条件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 .石灰岩分布区B .花岗岩分布区C .玄武岩分布区D .片麻岩分布区(2)读“CaCO3+CO2+H2O=Ca(HCO3)2”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原因。
(3)我国最早较全面揭示该地形景观特征的著作是()A.《山海经》B.《水经注》C.《梦溪笔谈》D.《徐霞客游记》(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5)你所知道的如图中景观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形景观资源。
考查点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2.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B.气候炎热多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4.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白云岩5.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方法技巧练桂林“山水”成因分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山水”成因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认识喀斯特地貌类型,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的地貌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知识梳理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3、该版面景观是()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5、该景观地貌属于()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周围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
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回答6~8题:6、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砂岩7、“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8、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 D.冰川的刨蚀作用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 ( )A.岩石条件 B.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 D.土壤条件10、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山区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11.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12.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二、综合题13.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②是。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某某“山水”的成因(2015·某某东营高一检测)“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2.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解析:第1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
第2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答案:1.C 2.C古往今来,“某某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某某山水的神往。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溶蚀作用有关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等。
第4题,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峰丛、溶蚀洼地等主要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④景观的形成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5题,图中④景观代表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指①________地区的地貌、②______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③___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化学过程如下:3.发育条件⎩⎪⎨⎪⎧岩石:④ ,透水性水:⑤ ,流动性4.类型⎩⎪⎨⎪⎧ 地面:⑥ 、峰丛、⑦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溶洞、地下河、⑧ 、石笋、⑨ 等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桂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⑩________、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形成和发育条件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 .石灰岩分布区B .花岗岩分布区C .玄武岩分布区D .片麻岩分布区(2)读“CaCO 3+CO 2+H 2O =Ca(HCO 3)2”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原因。
(3)我国最早较全面揭示该地形景观特征的著作是( )A.《山海经》 B.《水经注》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5)你所知道的如图中景观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形景观资源。
考查点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2.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B.气候炎热多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4.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白云岩5.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方法技巧练桂林“山水”成因分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甲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
促使该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3)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4)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方法技巧“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代表,桂林“山水”的形成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一、选择题1.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形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B.该地区风景奇异秀丽,地形起伏和缓,但交通不便C.本区修建公路、铁路均需克服冻土这一困难D.广西境内峰林、峰丛林立,地表破碎,人称“地无三尺平”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3.如图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与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岩溶圣地。
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8.下列著名风景区、名胜地中同属这类地貌的有( )①长江三峡②台湾日月潭③云南路南石林④广西桂林山水9.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四处景观中,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岩地区的景观,由于处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①石灰岩②水文③二氧化碳④可溶性⑤溶蚀力⑥峰林⑦孤峰⑧石钟乳⑨石柱⑩岩石圈基础达标练1.(1)A (2)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2)的水后,石灰岩溶解,形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
含有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CO2逸出,CaCO3沉淀出来,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3)D (4)云贵(5)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宜兴溶洞等(任选两种)(6)①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②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分布。
第(1)题,从图中“某洞穴”景观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就可得出,这种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只能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形成。
第(2)题,该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逸出,对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
第(3)题,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最早较全面地对该地形进行了描述。
第(4)、(5)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即可得出。
第(6)题,人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遵循规律,则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B [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富集。
但是由于空隙、裂隙发育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大量渗漏到地下,地表水并不丰富。
]3.D 4.B 5.D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文等条件有关。
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方法技巧练(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3)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
(4)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容易流失。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特征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影响等知识,突出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归纳能力。
第(1)题,分析过程如下: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岩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
第(3)题,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
第(4)题,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下河等进行分析。
综合提升1.A [该地区由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显著;该地区地形崎岖,没有冻土发育;“地无三尺平”是指云贵高原。
]2.A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 3.C [太湖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它受到含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被水溶蚀,这属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
]4.A 5.D 6.B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7.D [所示地形剖面图中,A项表示风力侵蚀地貌,B项为冰川侵蚀地貌,C项为流水侵蚀中的冲蚀地貌,而D项为流水侵蚀中的溶蚀地貌。
]8.D [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都属于喀斯特地貌。
]9.(1)C.三叠泉瀑布、D.漓江山水(2)D.漓江山水(3)溶蚀淀积溶洞石笋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解析本题组景观均为自然景观,又侧重于山水景观。
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光、考察,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主要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的长期溶解和冲刷侵蚀。
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
教材P69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属可溶性岩石。
石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溶蚀、淀积作用,从而形成峰林、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等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可溶性岩石纯度高,因此岩溶地貌发育得十分典型。
教材P71活动1.喀斯特地貌发育需要的基本条件:(1)可溶性岩石;(2)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桂林地区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这里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丰富。
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一个贮存空间。
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成本;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并出现石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