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师生换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的转换决定着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以前课堂的主导转向“互动式课堂中的引导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
也就是我们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设计学案,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学生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他们的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
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多安排一些实验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想学生所难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活中的实例搭建沟通的桥梁,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想学生所疑我在课堂上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结”。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有效交流实践研究》实验研究方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有效交流的实践研究》实验研究方案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有效交流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锐意改革,共同努力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与理论假设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似乎是矛盾的二大问题:一是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我在课堂上己经讲了n遍了,可还是有的学生不懂;同样的题型稍加改变,就束手无策,真是气死人。
”二是学生的困惑:“上课听得明白,也认真作了笔记,但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相关的知识点总是想不起来,唉!”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还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其实不然。
我认为主要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耐心倾听学生把他们的问题、想法说出来,也就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我们的教与学都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无法创新。
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花功夫研究教学内容,更需要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训练、课后辅导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去研究如何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生有效交流,实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要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
教学实践显示,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少不了和学生间的非常融洽的关系,真正做到了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
教师换位以学生的身份去交流、研究、合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可行性、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理念、价值观等去思考、认识、理解物质世界的习惯和意识,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课堂创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创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课堂高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催生高效课堂。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表现为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会“主动”激发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生动性,指的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生乐在学中,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指的是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从而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
一、优化情境,激发兴趣,催生主动性课堂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催生主动性课堂。
(一)巧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努力创设学生喜爱的认知环境和探究氛围非常重要,而这种环境和氛围就是情境。
教学中,我们可以巧设悬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可以在导入时创设故事情境、想象情境、画面情境(媒体展示)、歌曲影视情境等来设置悬念,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酸碱盐的复习”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周杰伦的化学版《青花瓷》,学生们一听是周杰伦的歌曲,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就连平时懒懒散散的学生,也抬起头来,坐直了腰板,有些学生还跟着轻轻地哼起来。
听完歌曲,笔者问学生:“歌中涉及了酸碱盐的哪些性质?”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笔者乘机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酸碱盐的其他性质进行了补充。
(二)巧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恰当的趣味教学情境能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力。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在做中学、玩中学”,即让学生在玩玩、做做、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学习科学知识。
如在“变阻器”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按教材设计的过程教学,而是先出示一盏台灯,将它连入电路,然后旋转旋钮,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心理换位杂谈
听 ,这 样使 其 印象 深 刻 。如 :在 讲 过C 1 、HC气 体 1
的实 验室 制法 后 ,让 学生 上 台组 装实 验装 置并 给大 家演示 操作 过 程 。
5 启 学 生之 思路
在 化 学教材 中 ,标 题 以外 的黑体 字一般 都属 于
l 的N C 0 a N溶液 中水 的 电 离 度 是 p H为 1 的N O 0 a H溶
行 为 上发 生 “ 共振 ” 以下 七 个 方 面 粗谈 化 学 教 师 。 在 课堂 教学 中心理 换位 的 一些 尝试 。 1 想学 生之所 想 课 堂上学 生在 想什 么 ?这是 教 师应 时 时关 注 的 问题 。学 生 未 表 露 出 自己 的 想 法 时 ,要 洞 察 其 心
考 .学生 很快 地 回答 了这 一 问题 。教 师应 时刻 以学 生 的状 态 和能 力水 平 ,设 置 教学 过程 ,和学生 一起 探讨 ,帮 助他 们 化难 为 易 ,提高 他们 的 能力 。
3 解 学 生之 所疑
的角 色集 于一身 ,有 时要 以教 师 的身 份观 察和 发现 问题 ,有 时要 以学生 的身 份去 解决 和 体验 问题 ,需
的不 配 合 ,成 为 学 生 继续 思 维 、继 续 学 习 的障碍 .
使 思维 中断 。这 时教 师需 马上 采取 措 施 ,重新 站到
学 生 的角 度来 思考 。例 如 。在 讲述 泡 沫灭 火器 的原 理 时 ,学 生对盐 的双水 解 反应 不甚 理 解 。这时我 们 再 和学 生从 已经 掌 握 的水 的 电离平 衡 、盐类 的水解
20 0 9年 . 6 第 期
教 师 论 坛
3 1
课堂教 学 中化学教师心理换位杂谈
“自学双疑式”模式下的化学教师角色转变
“自学双疑式”模式下的化学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的“自学双疑式”的教改模式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的当堂检测总是我感觉最有成效的时刻,我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1.如何精讲精练准确把握课标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考纲,教学设计时,努力找准学生的起点,将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质疑,创新的全新学习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率,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学生活动在前,教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归纳总结在后。
首先降低起点,使学生觉得化学并不难学,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每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将重点突出显示,分散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这样可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多参与。
精心设计作业与练习,采取分段设计,分层推进。
选择例题时,例题时呈阶梯式展现,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为教师降压,为课堂增效。
2.如何从个备到集备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的集思广益的备课方法,集备是在个备基础上进行的,而个备又是在集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只有抓好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师师、师生间的双赢。
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怎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么。
对照教学目标,在集备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习题、问题,和课后作业,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达到了什么目标。
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研读教师用书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名师网友对话,使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得到解决,设计学生预设的问题。
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做到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样确 证 无 色 气 体 是C O ?怎 样 检 验S , 0 ?气体 中是 否 有 C , O ?怎
样检验C , O 中含 有S , 通 过 共 同 思 考 , 论 很 快 得 出 , 生 对 0? 结 学 S 质 的认 识 就 会 深 刻 。 O性 二 、 学生 之 所 难 想 教 师 不 仅 要 课 前 精 心 设 计 问题 , 且 要 在 授 课 时 给 学 生 而 独 立 思 考 的 机 会 , 励 学 生 多 思 , 发 学 生 巧 思 , 发 学 生 的 鼓 启 激 求 知 欲 有 些 教 学 内 容在 教 师 看 来 似 乎 很 容 易 , 言 两 语 就 三 可 说 清 楚 , 学 生 接 受 这 一 知 识 、 习 这 一 内 容 却 有 相 当 大 但 学 的 困 难 教 师 要 站 在 学 生 的 角 度 , 察 他 们 的 困难 , 后 帮 助 体 然 他 们 实 现 由难 到 易 的转 化 。 教 师 要 有 目的 地 设 置 一 些 问 题 , 激 发 学 生 思 考 , l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锯 学 习 内容 。 如 , H 为 弓导 例 p 值
化 学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要 学 会 换 。l 位 E E 考
张 威
( 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 南 方城 方 河 430 ) 7 20
化 学教 师在 教 学 中换 位 思 考 是 教 学 能 力 提 高 的 一个 重 要 标 志 ,教 师通 过 心 理 换 位 能 产 生 与学 生 思 维 上 的 同 步和 心 理 上 的 共 鸣 , 教 学 过 程得 到 优 化 , 使 从而 达 到 最 佳 的 教 学 效 果 。 想 学 生 之 所 想
五 、 学 生 之 所 乐 想 课 堂 是 师 生 共 同 表 演 的 舞 台 , 师 必 须 引 导 学 生 加 入 到 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思维换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思维换位初中阶段三年级才开设化学课,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每年都留在初三,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教材内容较少,知识变化不大,几乎每位教师都能驾驭教材,通晓教材;但是学生是换了一届又一届,每届学生的化学知识都始终经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渐进积累过程,所以教师必须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初学者的位置,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一、思学生之乐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
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如师生通过演示白磷在水中燃烧、烧不坏的手帕、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等趣味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奇妙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求知欲望就更强烈,就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又如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剩余气体氮气的性质,同学们通过观察、推理,很快得出了氮气的性质,当他们得知是近年来的全国竞赛试题时,高兴得不得了。
师生共同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二、思学生之想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注的问题。
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思维上的沟通和同步。
例如,在探究碱式碳酸铜性质实验时,涉及哪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如何?碱式碳酸铜有哪些性质?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深浅度、切入点有所不同,有些同学怕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羞于启齿。
教师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另一方面还要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
通过操作过程的再现,指导学生概括涉及的实验操作;给予描述实验现象的一般方法、注意点,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科学地描述实验现象;通过物质性质包含的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推理出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新课程下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下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作者:王飞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4期新课程目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备课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无论是优秀生还是特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要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
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师生互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对话教学的前提。
老师只有把主角让给学生,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是适时地参加与学生的交流讨论。
化学课程新教学思维
浅析化学课程新教学思维摘要新形势下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方式,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研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和促进者。
化学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并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化学课程新教学思维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打破了“家长制贯输模式”,要求改革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与教学、学习方式。
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表面上仿佛是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实则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王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的机械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研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和促进者。
化学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掌握新的专业和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教法、新课堂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一、改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劢学生参与目标设计。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全过程,但不需要将各个环节一一罗列,时间分配上要留有余地,应突出重点,突出设计理念及思路。
设计时多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一课题的学习中我有哪些问题、想法和作为,大致步骤可分为: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相关课程资源,背景资料等。
2.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自2 0 年 秋 季 起 , 市 同 许 多 地 区 一 07 我 样 , 中化 学 课 程 全 部 按 初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初 标 准 的 要 求 进 行 教 学 。 课 标 与 原 教 学 大 新 纲 相 比 , 教 学 目标 阐 述 的 角 度 和 落 脚 点 对 发生 了 根 本 性 的 变 化 。 教 学 大 纲 的 教 学 原 目标 是 从 教 师 “ 教 的 方 面 提 出来 的 。 定 规 的是 教 什 么 , 何 教 , 乏对 学 生 学 习过 程 如 缺
2 以课堂为主 阵地 , 解学生之惑
一
Ⅸ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 每 义 , 单 元 的 彩 图 , 中 的插 图 、 通 图 等 , 文 卡 使 枯 燥 的 知 识 融 入 到 生 动 的 画 面 中 , 强 了 增 学生 学 习 的动 机 , 体 现 了“ 生 活 走 进 化 也 从 学 , 化 学 走 向 社 会 的新 理 念 , 于 学 生 从 易 对 知 识 的 接 受 和 掌 握 。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是 但 有 的 关 注 ; 在 新 的 课 程 目 标 直 接 从 学 生 师 生 的 双 边 活 动 , 时 由于 教学 双 方 分 析 现 “ ” 方面提 出, 学生为主体直接指 向 学 的 以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 力不 在 同 一 层 面 上 。 解 有 学生 学 习活 动 本 身 , 注 的焦 点 是 学 什 么 , 些 教 学 内 容 在 教 师 看 来 比 较 容 易 , 句 话 关 几 怎样 学 , 得 如 何 。 就 要 求 在 新 课 程 的 实 就 可 以 说 清 楚 , 从 学 生 的 角 度 看 可 能 存 学 这 但 施 过 程 中教 师 既 要 成 为 学生 学 习知 识 、 探 在 较 大 的 难 度 , 由此 导 致 在 教 学 内 容 的 理 究知 识 的 引 路 人 , 要 学会 换 位 思 考 , 为 解 和 接 受 方 式 等 方 面 存 在 比 较 大 的 差 异 , 还 成 学生 探究知识道路上的合作者 。 最终造成 教学过程 中师生交 流的阻 碍。 要 那 么 教 师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如 何 实 现 换 位 排 除 这 一 阻碍 , 需 要 教 师采 用 换 位 思 考 , 就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误区及策略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误区及策略《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然而,教师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其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在课改实践中,常感到自己直面这种“蜕变”的痛苦,因此产生了诸多困惑、迷茫,走进了自身角色重新定位的误区。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
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
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
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种种误区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提出矫正策略。
误区一:否定传统方法新课程改革的结果使知识自由度大,内容缺乏应有的系统性,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方能面对学生,应变于复杂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况下教师因此对自己的执教水平产生怀疑。
原有的教学模式只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适应当前的教学,一提到化学教学就是固定的一套,其他的教学方式都过时了,都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原因探究:(1)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这种本位的思想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储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的。
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并对化学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直接解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找出了问题症结,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利用好学生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换位思考
起 思考 : 能使 石 灰 水 变 浑浊 的是 否 一 定 是 C 2 样 确 证 o7怎
四 、 学 生 之所 错 想
无 色气 体 是 C : O?怎样 检 验 S : 体 中是 否 有 C : O气 O ?怎样 检 性 质 的认 识 就深 刻 了。
二 、 学 生 之 所 难 想 说 清 楚 , 站 在学 生 的角 度 上来 接 受 这 一 知 识 , 习这 一 内 但 学
一
使 思维 中断 。 明的 教 师会 立 即意 识 到这 一 点 , 然 采取 措 高 断
施, 重新 站 到学 生 的 角度 来 思 考 。例 如 , 讲 述 泡沫 灭 火 机 在
、
思 学生 之 所 想
课 堂上 学 生在 想 什 么? 是 教 师应 时 刻 关 心 的 问题 。 这 他 原 理 时 。 生对 盐 的 双 水 解反 应 不 甚 理解 。 时 我 们再 和 学 学 这 们 未 表 露 出 自己的 想 法 时 , 洞察 其 心 理 , 时探 测 和 பைடு நூலகம் 妙 生从 已经 掌 握 的水 的 电离 平衡 、 的 水 解实 质 、 衡 移 动 的 要 及 盐 平
验C: O 中含 有 S : 通 过 共 同思 考 , 论 很 快 得 出 , S 2 那 样 的错 误 。 O? 结 对 O 给学 生 指 正 后 , 了巩 固 , 以后 的 教学 中 , 为 在 有
教 师 在批 阅作 业 、 卷 和 个别 辅 导 时 . 发 现 学 生这 样 试 常
时 教 师 在课 堂 上 故 意再 “ ” 次 。 给 学 生看 , 给学 生 思 错 一 错 错 考 , 学 生 引 以 为戒 。 以说 课 堂 只有 在 “ 使 可 出错 ” “ 错 ” 和 改 的 例 如 , 条在 空 气 中燃 烧 后 加 适 量水 , 过 滤 , 得 固 镁 再 所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学改革,而且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
那么,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这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迫切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然而一份来自鲁西北地区的《鲁西北地区高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中指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多样化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和化学实验行为的有效性较差,从而使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存在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构建贴近生活、符合地域特点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实验教学资源。
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家克莱贝德福特曾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
但是你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挂图、模型、动画甚至实物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进人学习状态,还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维持到教学活动的结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奋进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深刻理解知识,就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师生换位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强调教学对象主体化,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当“主角”,即真正做到“一切真理由学生发现、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换位法”在化学化学教学中应用与思考
“换位法”在化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学习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报告,笔者颇有触动,于是尝试“换位法”教学,通过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将应用经验整理成文,供同行参考。
1.“换位法”教学的具体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并充当倾听教师讲课且跟着教师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及时发表的机会,没有与大家商讨的时间,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从怕学化学变为乐学化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化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并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讨论,这就是“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拨释疑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把课堂45分时间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5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连,做到人人参与,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1.1创设情境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化学活动的基础,化学兴趣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探索化学问题的倾向性,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化学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化学问题,创设悬念。
案例1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原理)(1)煤炉中煤燃烧,观察到上方的火焰呈淡蓝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在这种情况下,放出的热量是否多一些?(3)查阅资料,总结寻找规律。
——盖斯定律1.2设疑自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问题,就可以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节知识的重要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论化学“ 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化学课堂王军摘要:构建和谐课堂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和谐化学课堂的方法和途径,用实践和体会说明了构建和谐化学课堂对优化师生关系、促发学生创造精神以及提升学生学科情感的积极作用,为新课程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学交往;人本教育;和谐课堂和谐是师生对话与交往的基础,是生命成长的土壤。
和谐课堂是指在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旨在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化学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愿学、爱学、乐学的学习心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增强、智慧萌生、创造力激发,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
本文就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论述如下,愿与同行商榷。
一、在课堂教学中求民主民主是和谐的基础、教学的需要。
课堂改革始于民主。
教学民主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化学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
构建教学民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要树立人本思想,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标层次(即:学习目标的水平)的选择性、问题见解的多样性和课堂气氛的愉悦性。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民主,教师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引领学生根据认知结构自主选择目标层次,要避免学习目标以及目标层次设置的单一化。
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多个目标层次供学生自由选择,尽可能做到目标层次选择的民主化。
笔者在教学时,将物质的量浓度的认知目标分成四个层次的学习水平:1.记住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概念,能列举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公式;2.能表示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关系;3.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气体的溶解度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4能解释溶液稀释过程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关系。
通过学习目标的水平划分,学生在选择与尝试中就会清楚自己的认知结构,且能在成功的满足中向较高的目标层次迈进,产生满足与需要的不断交替,获得认知结构的发展与优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析: 教材分析 , 学生分析 , 相关课程 资源 , 背景资料 等。2教学 目 . 标: ①情感态度 目标 ; ②知识技能 目标 ; ③过程与 方法 目标 。 目 的的确定要从学生 、 学校 、 地区的实际出发。3教学重点 、 . 难点 、
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 的意识和 能力 ,丰富教育思想 , 使 我们 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
・
17・ 1
教 学 过 程 是 教学 相 长 的过 程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 师 起 主 导 教
作用 , 引导 学生积极 思考 , 动探求知 识 , 要 主 培养 学生分 析 问 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以问题为引线 , 实施启发教学 , 疑问最能 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 , 引发学生 的好 奇心和创造性 , 变被 动接 受知识为主动吸取知识 。 在课堂教学中 , 创设 问题情境 , 使学生 带着 问题和好奇心听课 , 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以问题为基础 , 倡导 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 以 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过程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先进行 自学 , 在 自学过程 中提 出问题 , 然后在课堂中讨论 、 释疑 , 整个过程是 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由学 生积极参与而进行的。 在教学 中 , 们选 择几个章节 内容安排课堂讨论 , 我 在上讨 论课 之前 , 求学生进行 自学 , 要 教师则 以问题的形式列 出 自学 提纲 , 学生 围绕提纲 中所提 问题展 开学习 , 告知在讲 台上进 并
的欲望 , 科 书中未提及的问题。 并
二、 以学 生为 中心 。 好教 学设 计 搞
参与意识 、 决策能力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从而提高 了学生 的
综合能力。 四、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社会 生产 和人 的需要是产生兴趣 的源泉 。 学习化学是 为了 更好地为 日常生活 、 工农业生产 以及科技服务。 因此 , 在授课时 教师要有 意识地介绍 日常生活 、 社会环境和建筑 中所用到 的化 学知识 , 使化学贴近生活 ,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 学有所用 。 例如 , 大气层里 的臭 氧可以阻挡紫外线 , 以避免太 阳直射 人体 , 造成伤害。那么 , 臭氧还有没有其他 的功效 呢?依据科学 实验 , 中臭氧浓度达 到 5 — %时 , 水 1 8 X0 只需一两分钟处理 , 就 可以杀死 9 %以上 的细菌 。空气和水 中所含 的有毒物质 , 9 如一 氧化碳 、 农药 、 金属 、 重 肥料 、 机物等 , 有 只要用臭 氧加 以处 理 后, 都会分解成对人体无 害的物质 。 目前 , 国外根据臭氧 的这个 特点 , 把臭氧产生机 安装在太空舱 、 潜水舱 内 , 以增加舱 内氧气
化学教学中的师生“平等”
变, 彼此形成 一个真正 的“ 习共同体 ”教 学 。
学过 程不仅是 忠实地执行课 程( 方案) 的过 程, 而且是 师生共 同开发课 程的过程 , 课程
变成 一种 动态的、 发展 的、 真正成为 师生富 有个性 化的创 造过程。 新 课 程 增 加 了 地 方 课 程 和 校 本 课
程。新 课程 要 求教 与学 的双 方 ,由于生
活 阅 历 、 想 认 识 、 化 水平 有 很 大 差 思 文
和谐平等的关系, 有利 于 教 与 学 的健 康
发展 。 3以诚相待 、 . 一视 同仁、 师生平等 、 教 学相 长。 天真、 “ 烂漫” 是孩 子们 的美好心灵
以学 生能 力 为重 心、 生 整体 个性 的和 学 谐 、 康 发 展 , 一 步 构 造 学 生 学 习平 健 进 等、 一个学 生是我 们教
异, 因而 对教 学 内容 的理解 、 受有较 大 接
、
师生的地位‘
’ , 互为学 习伙伴
新 课 程 要 求教 师注 重培 养 学 生 的 独 立性 和 自主性 , 引导 学 生质 疑 、 查 、 调 探 究 , 实践 中 学 习 , 强探 究 和 创 新 在 增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 综 合 学 发 运 用知 识 的能力 。在 学生 的探 究性 学 习 活 动 中 ,教 师 应 该 成 为 学 生 的 学 习伙 伴 。首 先要 帮助 学生 制订适 当的学 习 目 标, 让学 生 明确 自 己要学 习什 么和 获得
大有 人 在 , 能平 等 对 待学 生 导 致 师 生 不
关 系紧 张 的 比 比皆是 , 更有 部 分 教 师 在
交互式教学的例子
交互式教学的例子
1. 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这就是交互式教学呀!比如老师问:“谁能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然后大家就争着说,这多有趣呀。
2. 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这也是交互式教学啊!就像我们小组讨论“去哪个地方旅游最好”,那争论得可热烈了,多带劲。
3. 实验课上,和搭档一起完成实验,相互协作,这是多么棒的交互式教学呀!像我们一起做化学实验,那配合得可默契了。
4. 角色扮演活动中,大家都沉浸在角色里,互动起来,哇,这真的是很好的交互式教学呢!比如演一场小话剧,每个人都认真极了,有意思吧。
5. 在课堂辩论中,正反方激烈辩论,这就是很有效的交互式教学哦!像那次辩论“网络的利弊”,真的是唇枪舌战,多精彩呀。
6. 师生换位,让学生来讲课,老师来听,这不就是新颖的交互式教学嘛!有个同学讲历史故事,那真不比老师讲得差,多厉害。
7. 游戏竞赛中,大家为了胜利而努力,互相竞争,这种交互式教学多有活力呀!像知识竞赛,那紧张的气氛,多刺激。
8. 让学生点评作业,互相学习,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交互式教学呀!看到别人的优秀作业,自己也能进步,不是吗?
交互式教学就是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呀!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多好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师生换位【摘要】心理换位——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去理解,去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而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的看问题及对待他人。
【关键词】心理换位逻辑记忆总结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一个人内心世界之中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体验时,他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联系时怎样行动和采取怎样的态度是适当的。
“心理换位”要求教师一方面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探求者和合作者。
心理换位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
“心理换位”要求学生一方面主要扮演着“学”的角色,通过教师的传授,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扮演“教”的角色,想想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来分析这道题,怎样总结这些知识点。
从而通过心理换位能提高分析、总结、创新的能力,从而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习过程更主动化。
1.教师→学生1.1 想学生之所难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从而课后涉及该知识点的作业错误较多。
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
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例如,ph值为10的nacn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ph值为10的naoh 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多少倍?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
但我们设置了几个小问题,①ph=10的naoh溶液促进或抑制水的电离?②ph=10的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是大于10-7mol/l 还是小于10-7mol/l③ph=10的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 (h+)是多少?④ph值为10的nacn溶液同样按上三步思考。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们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寓于平时正常的教学(当然也包括复习教学)全过程中,不是靠题海可一蹴而就的。
有一种说法,叫做“5×1<1×5”,很有道理。
指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其实效远小于“1×5”——让学生做一道题时,指导他们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
这5个层次是:①此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这么做?③怎样想到这样做?④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⑤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思维过程的领域,进行挖掘、比较、探究,然后跳出学生的思维框架,通过有选择地进行模拟,想学生所难,达到因势利导、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2 想学生之所疑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
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
高明的教师会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断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例如,在候氏纯碱生产工艺,对在母液中提取副产品时,向母液中通氨气的作用想不通,我们应从得到副产品的方法和nahco3,na2co3,nh4cl的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来分析。
学生的疑问往往是朦胧的、难以言表的,这就是想学生之所疑的重要性,这里,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
实践告诉我们: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议疑辨析,辨中释疑是课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质疑辨析时,把一节课的难点、疑点及思想方法转化为相对可测的问题或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教师分析释疑时,不要轻易亮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在回收信息的基础上再反馈,达到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效应。
1.3 想学生之所错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
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例如,在有关ph的计算时,ph=10和ph=12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为多少?在上课板演时,故意抓住c(h+)来相加减,有的同学就会在下面说“不对,应抓住c(oh-)来进行计算”,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就深了。
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
再如06年南通二模调研卷16题的第2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明矾制取al2(so4)3晶体和k 2so4晶体。
①实验室除明矾外,已备好的用品有蒸馏水、氨水、ph试纸,还缺少的试剂有〖cd#3〗。
②制得al2(so4)3与k2so4物质的量之比小于〖cd#3〗。
很多学生①少写一答案koh溶液,②错写1:1。
这类习题学生的错误在于反应流程图未画,引导学生自己画流程图,错误之处立刻暴露于面前,经常让学生纠正自己思维上、方法上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1.4 想学生之所忘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
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
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
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学生→教师2.1 想教师之分析想教师之分析是引导学生思考上课时教师是如何分析某一问题,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层层展开,得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途径。
或换一个角度,如果我是教师,我该怎么讲,才能让其他人听懂。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想教师之分析,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想、多讲。
2.2 想教师之总结课堂小结可以使一般知识上升为理论,可以点出该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把知识的个性与共性联系了起来,增加了广度,加深了难度,可以使前后知识系统化,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使课后复习、看书时心中有数。
平时我们替学生总结的太多,这些知识始终不是学生主观意识所得,掌握的程度就不会很牢固。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每一章,每一部分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如:新授课总结要求学生在每次下课前5分钟书写,下课后马上上交。
主要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整理;指出所学知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如何理解、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的体会和经验;还有那些疑难问题需要老师解决及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见解与教师讨论;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起到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批阅,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解答并做出评语,及时返还给学生,对于共性问题还要在下节课前几分钟矫正巩固。
如在新授乙醇的化学性质一课时,一学生是这样总结的:本节课主要学习乙醇的4点化学性质。
1、乙醇和活泼金属钠、钾的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的消去反应。
4、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重点掌握发生反应时键是如何断裂的。
看似简单的两行字,但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主动去总结,而且能清楚知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目的就达到了。
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舍弃杂多的枝蔓,留下知识的主干,学生才会获得更深刻、更具实质性的理解;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尽量“简约化”、“单纯化”,纳入知识系统的整体中去,学生才容易作抽象的”逻辑记忆”,使其保持长久;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有序存放,构成了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学生用时才能取之快捷,易于迁移和再创造。
想教师之总结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类比、筛选、归纳和抽象等思维加工,学会用精炼的字、词、句,编织成揭示化学规律内涵的简明图解或归类表格,使具体问题抽象化;进而指导学生迁移、运用,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创造能力。
2.3 想教师之改卷如果常改试卷,就能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如果常改试卷,就能提高学生答题时思维的严密性,如果常改试卷,就能加深对所错知识的理解。
批改试卷后就要求学生及时了解,并纠正错误,不仅要求学生指出自己的所错,还要指出所改试卷时的共性错误。
要求学生写明哪个知识点未理解,为何错?错在哪里?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本章重点。
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总结本章的知识网络,并整理本章每一节的难点和重点,这对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换一个角度,学生就能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换一个角度,教师的教学会更精彩,换一个角度,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会得到更快的提高,换一个角度,教师的教学会更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