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木笛》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主要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以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小木匠笛子演奏技艺的提高,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战争年代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在欣赏课文中的音乐描写时,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课文深层次的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每组选择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一、介绍
木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主要在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中使用。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因此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木笛,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木笛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了解木笛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认识和区分木笛的不同部位和构造;
3.掌握基本的吹奏姿势和手指位置;
4.理解木笛的音阶和音色特点;
5.学习简单的木笛演奏技巧和乐谱阅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木笛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5分钟)
通过简要的介绍,向学生介绍木笛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使他们对木笛的背景有基本的了解。
2.木笛的部位和构造(20分钟)
将一把真实的木笛带到课堂上,并向学生展示不同部位的名称和构造。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幻灯片来演示木笛的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吹奏姿势和手指位置(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并演示正确的手指位置。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实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摆放手指,以产生正确的音符。
4.木笛的音阶和音色特点(25分钟)
通过演示不同的音阶和音色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木笛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木笛的演奏特点。
5.木笛演奏技巧和乐谱阅读(30分钟)。
木笛语文课教案
木笛语文课教案木笛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笛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音乐的韵味。
板书课题:木笛。
二、讲解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对木笛有着怎样的情感?(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木笛的?(3)木笛的制作过程有哪些特点?教师讲解:作者在第一段中,对木笛的介绍只有一句话:“我有一支笛子,是用一根木头做的。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把木笛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接下来,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木笛的制作过程和音乐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
(2)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学生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向我们介绍了一支普通的木笛,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和事物?(2)这些人和事物与木笛有什么关系?教师讲解:作者在第三段中,对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
(2)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学生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向我们介绍了一支普通的木笛,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木笛》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木笛》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笛》的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
2.掌握《木笛》中的关键词语及生字词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旨。
4.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木笛》的课文材料。
2.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辅助教学。
3.提前准备好教学稿、板书内容等。
4.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教学设备完好。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一些与“木笛”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
•听一段描写《木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第二步:学习课文•分段教学《木笛》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字词的意义,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
第三步:阅读理解•设计一些针对《木笛》故事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第四步:讨论与表达•引导学生谈谈故事中的感想和体会,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
•让学生就“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
第五步:总结•综合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思维,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木笛》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扩展延伸•邀请学生自己编故事,围绕音乐和乐器展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鼓励学生用音乐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木笛》的感受,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XD7《木笛》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XD7《木笛》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木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1.导语:木笛,一种中国民族乐器。
清音洋溢,圆润厚实。
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快速浏览全文,回忆主要内容。
关键词:拒绝,录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听了故事的概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3.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起阅读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1.我们先来看看朱丹什么样?找到描写他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1)指名读语句,提示:云锦,中国传统织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开,别有风骨。
从他的衣着上你感到了什么?(2)他一出场,就让我们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从他的外貌让人感受到他的独特气韵。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木笛》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木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朱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
2. 体会木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通过木笛表达的情感。
3.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朱丹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之情。
2. 难点:体会木笛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木笛》的打印材料或电子文档。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 提问:你们知道南京大屠杀吗?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课文——《木笛》。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积累。
2.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三、深入研读1. 分段研读,理解内容。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了木笛的特殊意义以及考试的具体要求。
-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写朱丹因未吹奏乐曲而没能被录取,以及他最后被录取的经过。
- 第三部分(14自然段):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原因。
2. 小组讨论:- 朱丹为什么决定不吹奏木笛?他的内心是怎样的?-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朱丹的哀悼之情?- 木笛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1. 思考:朱丹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珍惜和平?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1.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朱丹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之情和木笛的象征意义。
2. 强调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木笛》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1. 了解木笛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学会演奏一首简单的木笛曲目。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木笛的起源和分类。
2. 演示木笛的正确吹奏姿势和手指位置。
3. 分解演奏技巧,例如音域的切换和音准的控制。
4. 学习一首适合初学者的木笛曲目,如《小幸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木笛的起源和分类,展示不同种类的木笛,并解释其特点和用途。
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演示正确的吹奏姿势和手指位置教师演示正确的吹奏姿势,包括笛头的位置,气流的控制,以及手指在音孔上的位置。
同时,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每个指法的含义和作用。
第三步:分解演奏技巧教师将演奏技巧分解成每个音符的练习,通过一些游戏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音域的切换和音准的控制。
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吹奏不同的音,并逐渐增加难度。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每位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
第四步:学习曲目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幸运》这首简单的木笛曲目,并分解成每个小节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先用口琴或钢琴演示曲目的整体效果,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每个小节的演奏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节奏操练和合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第五步:练习和巩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材料和练习曲目进行练习和巩固。
学生可以结合录音和视频材料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进一步提高演奏的质量。
第六步:演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和巩固后,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演出。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参观和欣赏学生的演奏成果。
通过演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奏示范来展示正确的吹奏姿势和手指位置。
2. 逐步引导法:教师将复杂的演奏技巧分解成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奏练习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质量和参与度,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木笛》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木笛》教案(精选13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木笛》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1.导语:木笛,一种中国民族乐器。
清音洋溢,圆润厚实。
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快速浏览全文,回忆主要内容。
关键词:拒绝,录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听了故事的概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3.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起阅读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1.我们先来看看朱丹什么样?找到描写他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1)指名读语句,提示:云锦,中国传统织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开,别有风骨。
从他的衣着上你感到了什么?(2)他一出场,就让我们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从他的外貌让人感受到他的独特气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木笛》人教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到过悠扬的笛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木笛》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木笛》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木笛和小动物们的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篇文章通过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美好事物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片段。这些片段展示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4.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5.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叙述方式,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将结合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木笛》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能力,培养深度阅读习惯。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难点时,可能讲解得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陷入了被动接受的状态。今后,我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主题不够明确,导致讨论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给出更具针对性的讨论主题,并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木笛》教学教案优选份
《木笛》教学教案优选份《木笛》教学教案 1叶圣陶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的思想。
本设计着这一思想在选读课的操作模式上下功夫,从大问题、大背景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紧扣这悲凉凄切的笛声,捕捉令人感动的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其中的情,深深地体味朱丹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运用“要素法”简要明了地概括故事情节。
2.在画面中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情感。
3.了解南京__这段历史,铭记__,培植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在画面中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片,了解屈辱历史。
2.过渡: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
这一幅幅图片都记录着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一段痛苦的记忆。
今天,我们学的《木笛》也叙述着一段让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哪些画面让你不能忘却?(随机板书)2.谁能根据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的板书,简单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运用“要素法”概括故事情节,语言力求简洁清晰)三、潜心会文(一)抓“紧张画面”,悟“放弃”1.找出最“紧张的'画面”。
2.预设:朱丹拒绝演奏,和大师对话的画面。
3.选择添加朱丹和大师的对话提示语,体会朱丹痛苦的放弃。
(二)抓“感动画面”,悟“笛声”1、过渡: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__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他看到了什么呢?(深情范读)(1)朱丹看到了什么?(生__发言)这样一个下雪的夜里,这么多的孩子,自发聚集起来,祭奠遇难同胞,内悼__,共忆__。
他又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此时的朱丹,百感交集,于是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演奏起来。
让我们用“二重读”的方式把“笛声”读出来吧。
(2)如果你是在场的其中一个孩子,你能听懂这如泣如诉的笛声吗?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正在向人们倾诉着:(试着用上以下词语:遇难同胞告慰亡灵__战争和平。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
此课文是一篇描写少年小波感受父亲制作木笛过程的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亲情的温暖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掌握词语语音、字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之美,增强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部分生僻词语的意义。
•难点:学生理解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木笛实物等。
•学生复印材料: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木笛”这个词的好奇与兴趣。
第二步:课文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和理解课文意思。
2.教师解释课文中涉及的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更深入。
第三步:课文朗读(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课文理解(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父子情感、木笛的象征意义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第五步:音乐体验(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木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美,加深对木笛的印象。
第六步:课文赏析(1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谈论文章中亲情的体现。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或要求学生带一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本节课《木笛》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木笛》。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内容。
•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感想。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朗读和情节理解。
•难点:生词理解,如“砖窑”、“筒子楼”等。
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环节通过放映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3.2 正文环节1.3.2.1 独立思考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思考以下问题:•这个故事似曾相识吗?•那时候是否能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通讯?•为什么木笛要弹砖窑的那支琴?1.3.2.2 组内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同时师生互动,纠正学生发音错误或误解的内容。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1.3.2.3 朗读课文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后,学生进行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情节。
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辅助生词的理解。
1.3.2.4 认真讲解生词生词是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难点,教师需要认真讲解生词,让学生掌握从上下文中推断词义的方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生词,快速融入到课文中。
1.3.2.5 朗读课文再次要求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每位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共读意识和朗读能力。
1.3.2.6 总结归纳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1.4 课后拓展•带领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深入了解砖窑和筒子楼等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反思《木笛》是《语文》中一篇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它具有许多经典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材料准备:针对具体情况,多做课前材料准备,包括备课笔记、课件、教具等,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做好课前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适时在课中使用资料。
3、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4、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精度感悟。
1、课文到底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2、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笛声?(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3、指导朗读,想象笛声。
4、听着这样的笛声,你有什么话想问问朱丹?5、引出:南京大屠杀A、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B、师适当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6、过渡:孩子们,这是国耻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日本帝国主义任意践踏我们中国人的生命。
朱丹想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7、引入拒绝演奏:“看过卡片……私语起来。
”问:只是一个什么句子?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8、朗读大师和朱丹之间的对话:你怎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朱丹)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为你的前途但用吗?你经过了初试、复试,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么放弃了吗?方法总结:你是通过什么把朱丹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这么深刻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精选教案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我骄傲五年级作文热度:生活万花筒作文五年级五百字热度:生活万花筒五年级优秀作文热度:五年级上册作文我的理想优秀范本热度:《木笛》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精选教案一说设计理念: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聚焦感悟——深读情感体验——读得共生共鸣”为主要的设计思路。
首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声”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触摸词句的温度,倾听词句的声音,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从读薄“笛声”到读厚“笛声”之中,真真切切的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说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读课文,限度的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此基础上,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从“国耻”中印证“国魂”。
说教学流程:一、整体感知聚焦笛声1、示题,读题,了解“木笛”所谓何物?引出木笛背后的故事。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办法解决读文过程中的词语理解障碍。
3、通过交流朗读令自己特别感动的镜头,反馈学生初次读文效果,并随即正音帮助。
4、话语引领,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课文中直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笛声的相关话语。
(“笛声”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所在,是叩询文本的一把钥匙,也是课堂叙事的一条脉络。
老师通过“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这样一句亲切引领,恰如其分的对文本的切入作了回望与印证。
木笛-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木笛-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民间乐器“木笛”的来源、制作材料和演奏方式等相关知识。
2.能够正确模仿木笛的演奏方法,并初步掌握简单民谣的演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乐器“木笛”的来源、制作材料和演奏方式等相关知识。
2.正确模仿木笛的演奏方法,并初步掌握简单民谣的演奏。
三、教学难点1.模仿木笛的演奏方法。
2.初步掌握简单民谣的演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学生家乡的民间乐器,如竹笛、土胡等。
2.引入“木笛”,了解其名称、来源、制作材料等相关知识。
2. 学习“木笛”的演奏方法1.完整展示“木笛”的样式,演奏“木笛”的简单曲目,让学生感受“木笛”演奏的音乐特点。
2.示范教学:“木笛”的组成部分及演奏姿势。
3.学生实践:“木笛”的正确握法和演奏方法。
3. 小组合作练习1.学生自选一首简单的民谣。
2.导师指导各组同学改编创作并演奏自己的民谣,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演奏水平。
4.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木笛”这种民间乐器,培养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评估1.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量,判定其演奏技巧是否正确、是否流畅、是否有感情表达等方面给予评价。
2.对于小组演奏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小组的演奏程度,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取示范教学和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
七、教学工具木笛、简单民谣等。
八、教学参考1.《音乐教育教学大纲》2.《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飞鸟和飞鸟的灵魂”课文。
九、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木笛的来源、制作材料、演奏方式。
2.演奏方法及姿势。
3.民谣创作与演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木笛》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木笛》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理解《木笛》的情节和主题。
2.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自然物象及山泉、竹林、鸟兽等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木笛》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3.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1.活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自然物象,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2.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讲解与分析1.老师朗读课文《木笛》,让学生跟着读。
2.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动的语言描写。
3.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并分工合作动手做出与故事情境相关的物品或手工,表现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习语言的运用,描述形象的场景,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总结回顾1.学生展示自己做的物品或手工,并分享自己的所想所感。
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语言技巧和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布置下一节课的作业和自学任务。
教学反思课程主要采取角色切换、情境演绎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像参与到情节中一样,切身感受到“手持丹笔把文章,心怀感慨做人”。
本讲则是开展“生活情景领悟”运作型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近一步地了解生活,探索生命,感悟人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师采用讲解、演示、体验、强化等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但在实施教学时,老师需要注意控制节奏和难度,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后对学生的反应进行整理,及时总结和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木笛》教学设计5篇
《木笛》教学设计《木笛》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聆听生命心曲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
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生:(回答)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
请看屏幕(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
生:(回答)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
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
(师读)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
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泣::(板书“诉”)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木笛》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用他的木笛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小男孩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帮助他人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对于文中一些较专业的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术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木笛是如何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的木笛是如何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3.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表演,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和重要内容。
2.准备木笛乐器,让学生直观感受木笛的声音。
3.准备相关音乐资料,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和重要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简要介绍木笛的特点和演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男孩的木笛是如何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木笛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木笛的历史、特点及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使学生在掌握木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演奏简单的曲子。
二、教学内容1. 木笛的历史与发展2. 木笛的构造与特点3. 木笛的演奏技巧4. 木笛曲目的欣赏与学习5. 团队协作与表演三、教学对象1. 年龄:6-12岁2. 学员背景:无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兴趣四、教学时间1. 课时:共8课时,每周1课时2. 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木笛的历史与发展2课时:木笛的构造与特点2课时:木笛的演奏技巧1课时:木笛曲目的欣赏与学习2课时:团队协作与表演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木笛的历史、构造、特点、演奏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教师亲自演奏木笛,展示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木笛演奏技巧的练习。
4.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组织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木笛。
5. 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木笛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木笛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讲解木笛的构造与特点,让学生认识木笛的各个部件,了解木笛的音色、音域等。
3. 第三课时:教授木笛的演奏技巧,包括呼吸、指法、音准等。
4. 第四课时:欣赏木笛曲目,让学生感受木笛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第五课时:学习简单的木笛曲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6. 第六课时:小组合作,进行木笛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7. 第七课时:组织木笛表演活动,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8. 第八课时:总结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木笛的历史、特点、演奏技巧等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木笛演奏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一、引言木笛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木笛的教学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高质量的木笛教学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握持木笛,掌握正确的气息控制和吹奏技巧。
2. 学生能够演奏简单的木笛曲目,理解音符和节奏的基本概念。
3. 学生能够熟悉木笛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并能够从中体验音乐的美妙。
4. 学生能够通过木笛演奏,培养协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介绍木笛的基本知识(5分钟)- 介绍木笛的起源和构造。
- 演示木笛的吹奏方式和音域范围。
- 引导学生观察并触摸实际的木笛乐器。
2. 气息控制训练(10分钟)- 解释气息控制在木笛演奏中的重要性。
- 演示正确的呼吸方式和气息控制技巧。
-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呼吸和吹奏练习,如长音练习和连续吹奏。
3. 演奏基本音阶(15分钟)- 介绍音符和节奏的基本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吹奏不同音阶练习,如C大调的自然音阶和简单的旋律。
- 指导学生正确的指法和手指控制。
4. 学习简单曲目(20分钟)- 选择一至两首简单的木笛曲目,并逐步教授学生吹奏该曲目的技巧和指法。
- 强调节奏感和音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按照节拍演奏。
5. 集体合奏和表演(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合奏的练习。
- 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集体表演,如校园音乐会或班级文艺汇演。
6.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惑。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以下资源来辅助教学:- 木笛乐器和示范演奏录音。
- 教学PP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音符和演奏示范视频。
- 集体表演的场地和演出装备。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 学生对音符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 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色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依据笛声,感受朱丹用笛声倾诉的情怀,了解朱丹这一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朱丹不忘历史,铭记国耻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悟朱丹用笛声如诉如泣的情怀,体会朱丹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解决字、词、句疑难。
晕染冷峻悲戚歉疚翩然苦涩
如泣如诉曙色萌动蓓蕾初绽悲凉凄切脉管滴血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听笛声,体会朱丹的民族情感
1、朱丹为什么在考场上拒绝演奏?
——朱丹从未忘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这一天
2、说说你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你对这个特殊日子的了解有多少?生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南京大屠杀的画面及配乐:
(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陷落了。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
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烧;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成了人间地狱。
侵华日军把南京变成了屠杀场,日军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对无数的男女老幼用机枪扫射,用火焚烧,甚至用中国百姓的头颅做赌注,展开杀人比赛。
)
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要屠杀300000万人,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中国人。
3、临近石碑朱丹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1)自由读课文。
(2)生回答,出示: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
相机指导,齐读这段话。
(3)请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看,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听录音:“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同学们,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相机肯定。
还有谁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自由回答。
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荧荧烛光,(板书:荧荧烛光)看到了这片幼松林,
看到了这滴滴红宝石般的泪。
那么就在此刻,就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吹笛
4、如泣如诉,于凄凉笛声中聆听倾诉
(1)听笛子独奏《江河水》,说说:你听到了怎样的笛声?
(2)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如泣如诉”的词语含义
泣:哭泣诉:诉说
笛声当中仿佛又一个声音在哭泣,在叹息,在呐喊……这个声音是谁发出的呢?在说些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这声音如泣如诉,仿佛在。
5、大师破格录取,于对话中升华
12月13日这一天,朱丹记得,孩子们记得,现在大师也记住了。
出示:“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
“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
在考场上,那么威严、冷峻的考官,此时为何说“应该是我向你鞠躬?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
三、结束语
大师理解了12月13 日对朱丹,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他怀着满腔的歉意为自己出的考题向朱丹请求原谅。
同学们时光会流逝,但历史不能被遗忘,为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2014年国家将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相信这一天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结束,你我共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四、板书设计:
木笛
拒绝演奏
爱国
碑前吹奏
不忘历史
破格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