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与文化适应:以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牧业文化为例
移民与文化融合演讲稿
移民与文化融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移民与文化融
合的话题。
移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文化融合更是我们这个时代
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务,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移民与文化融合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文化交流、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移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渴望。
每一个
移民都是一个勇敢的冒险家,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穿越重重险阻,追寻着更好的生活。
然而,移民也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与融合的
挑战。
在新的国家,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文化、新的语言、新的生活
方式,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文化融合是移民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的必然趋势。
在文化融
合的过程中,移民不仅仅是接受新文化,更是将自己的文化与新文
化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
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文化融合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只
有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
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移民与文化融合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促进移民与文化融合,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繁荣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移民与文化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牧民文化对地理环境的适应
牧民文化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在广袤的草原上,牧民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化形态。
牧民们依赖着草原和牲畜的资源,形成了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他们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上,还体现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
首先,牧民文化在生活方式上对地理环境进行了巧妙的适应。
由于草原地区干燥,牧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水资源的稀缺。
例如,他们会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建立牧场,确保牲畜有足够的饮水;同时,他们还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牧草种植技术,以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此外,牧民们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徙至适宜放牧的地区,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草原资源。
这种灵活的生活方式,使牧民们能够在草原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其次,牧民文化在社会结构上体现了对地理环境的适应。
在牧民社会中,家族和部落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这种社会结构的形成,与草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草原广袤无垠,牧民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和利用草原资源。
因此,家族和部落成为了牧民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家族和部落的形成,不仅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分配,还能够提供相互支持和保护。
这种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使牧民们能够在草原地理环境中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此外,牧民文化还体现了对地理环境的价值观念上的适应。
在牧民文化中,自然被视为神圣的存在,牲畜被视为生命的象征。
牧民们崇尚自然的力量,尊重自然的规律。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牧民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自然的恩赐和保佑。
这种价值观念的适应,使牧民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维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最后,牧民文化还通过艺术表达来展现对地理环境的适应。
在牧民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中,草原和牲畜是最常见的主题。
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牲畜的敬意。
绘画作品中,牧民们常常以草原的美景和牲畜的形象为题材,展现出对地理环境的深情厚意。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生活适应调查研究
2 0世纪 以来 ,人类 学有 三个 主要 的研 究 角度 :观念 的研 究 (dooi l prah 、社会 结构 iel c poc ) g aa
的研 究 ( oi t c r p rah 和生态 的研 究 ( cl cl p rah (。在 国内人类 学研究 中 , sca s u t a a p c ) l r ul o eo g a p c ) o i a o  ̄
学 的焦 点 。民族学对任何民族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其所依附的生态环 境的考察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信息闭塞 ,生态环境恶劣,各类灾害发生频繁,农牧业生 产条件极差 ,致使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 自治县 ( 以下 简称塔县 )各项事业 的发展严重滞后 。 20 年 3~ 1 ,政府将 2 3 00 1月 0 户塔吉克族农牧 民搬迁到气候、环境、土地条件较好的塔吉克阿
根据 党 的十七 大关 于 “ 入贯 彻落 实 科 学 发展 观 ” 的要求 ,加 强 生 态文 明 与 少数 民族 地 区生 态 深 建设 和环 境保 护研究 ,特 别是 地 区大型工 程建设 与 移 民安 置 中少 数 民族文 化保护 研究 日益受 到专 家学 者 的重视 ,实 现 民族生存 、生 态恢 复 、文 化保 护 、环境建 设 、社 会发 展是 当前 中国生态人 类
死亡各类牲畜数量 ( / 万头 只) l 36 l 2 I 1 .
生
l 堕 l!
l!
J
l 13 1 34 I 28 . . .7
l!
J!
( ) 地震频 繁 。塔县 是世 界著 名 的中亚一 地 中海 地震带 的一 部分 ,地 壳 很 不稳 定 ,为地 震 2 多发带 ,常发生 断层 、陷落等 构造性 地震 。塔 县地 震 台 自 18 9 1年 7月 1F正 式标 定 以来 ,共 发 I 生地震 1 5 474次 ,最 大震 级发 生于 19 93年 7月 1 4日,达 里 氏 34级 。 .
移民心理适应与文化身份认同
移民心理适应与文化身份认同移民是指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定居和生活。
对于很多移民来说,心理适应和文化身份认同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移民心理适应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移民的心理适应和文化身份认同。
一、移民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1. 社会支持移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无助,而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支持。
社会支持的缺乏会增加移民面临的心理困扰和适应困难。
2. 语言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和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移民必须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语言能力的差异会对移民的心理适应产生重要影响。
3. 文化差异移民通常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包括价值观、习俗、社会规范等。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移民在心理上的不适应和困扰,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新文化来减轻这种压力。
二、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1. 认同危机移民离开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可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危机。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并需要在新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
认同危机对于移民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2. 文化认同冲突移民可能会面临自己的文化认同与新文化的冲突。
他们需要在两种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既想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又想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
文化认同冲突对于移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三、提升移民心理适应和文化身份认同的方法1. 寻求社会支持移民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获取社会支持。
与他人分享心情和经验,获得情感和信息支持,有助于提升移民的心理适应。
2. 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移民应该重视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融入新社会。
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培训班、与当地人交流等方式提升语言能力。
3. 尊重并理解新文化移民应该积极学习和理解新文化,尊重新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通过了解和融入新文化,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困难,提升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认同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认同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人选择迁徙到他们称之为“移民社区”的地区。
这些移民社区有着多样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而移民个体则面临着文化适应和认同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认同问题,并分析其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首先,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是指个体逐渐习惯并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移民社区多元文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移民必须面对新的语言、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挑战。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对于移民来说,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是顺利融入移民社区的关键。
此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不同也会影响移民的适应过程。
移民个体需要逐渐了解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同时在社会互动中遵守当地的社会规范。
其次,移民社区的认同问题是指个体对于新文化的认同和接纳程度。
移民个体往往会面临两个极端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可能感到根植于原有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产生排外情绪;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逐渐认同新文化,以便在社区中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移民个体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面对文化适应和认同问题时,移民社区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
首先,移民社区可以提供语言教育课程,帮助移民个体快速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区中,建立起更多的社交网络。
其次,移民社区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为移民个体提供了解当地文化的平台。
这些活动可以加强文化认同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融洽关系。
另外,移民社区还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移民个体处理文化冲突和适应困难。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移民社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义工活动,让当地居民与移民个体之间建立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增加移民个体对社会的认同感,降低文化冲突的发生率。
总之,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移民的文化冲突和适应
该爱上海 另一方:认为主持人的话太过分,表示不满
移民的文化冲突理论
人口迁移引发的冲突主要源于资源的有限性。当移民
的潜入威胁到了当地人的利益时,由经济冲突、文化 冲突为形式的各种冲突将在所难免。
团团说
一名 听众给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的节目 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 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 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 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 人的周围。”
听众反应
一方:支持主持人,认为,既然到了上海,那么你就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之于中国人类学的价值与意义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之于中国人类学的价值与意义程姣姣摘要作者通过运用田野调查、问卷统计、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岳普湖县境内塔吉克阿巴提镇进行了实际调研,深入农村,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当地人交朋友,对他们进行访谈,并做详细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后期整合分析,集结成册。
本书在中国人类学史上的意义可以用三个“首次”来概括:他首次对中国塔吉克族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首次对帕米尔高塔吉克族的水文化进行了学术研究;首次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农牧业进行了异地比较研究。
于此同时,本书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所提出的有关迁徙与文化适应的一些建议,可以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并成为宣传高原塔吉克文化的重要文字资料。
关键词塔吉克族民族志中国人类学意义一个年轻帅气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写了一部推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书,那就是《迁徙与适应》。
书中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和调查图表让这本书显得很扎实,同时也增加了可读性。
书中还包含很多对个案的描写,尤其是一个过皮里克节的体验,写得真实真切,触人心玄,连我也不禁融入情境,变得悲伤起来。
本书通过六个章节的描述,旨在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重点比较塔吉克族搬迁前后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方面的异同,并分析搬迁后所形成的文化适应力,以期引发更多对移民搬迁与文化适应等学理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第一章,作者主要介绍了中国塔吉克族研究的理论、意义与方法。
首先,作者对生态人类学、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适应理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变迁理论这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述论,引经据典,从古至今,汇集多家流派之所长,结合现今社会先进理论,从多个视角,不同方面详尽地论述了相关核心概念,为读者对后文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接着,作者从社会历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移民搬迁研究这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论述,让读者对塔吉克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作者又指出,目前塔吉克族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移民对目标社会文化的适应研究
移民对目标社会文化的适应研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移民现象日益复杂和普遍化,移民对目标社会文化的适应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移民通常面临着来自目标社会的挑战,需要积极适应新环境,融入新文化。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移民对目标社会文化的适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移民顺利融入目标社会。
首先,移民对目标社会文化的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移民经常需要学习目标社会的语言、价值观、风俗习惯等,以与本地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研究表明,语言是移民适应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语言是人们交流和理解文化的基础。
当移民能够流利地使用目标社会的语言,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并参与各种活动,建立社会网络。
其次,移民的文化背景对适应目标社会文化的过程有重要影响。
移民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目标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理解。
研究发现,移民适应取决于他们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
当移民的文化背景与目标文化相差较大时,适应过程可能更为困难,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然而,一些移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目标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目标社会。
此外,目标社会的接纳态度与移民适应有密切关系。
移民面临着来自目标社会的期待、偏见和歧视。
当目标社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时,移民更容易被接纳,并有机会融入这个社会。
研究表明,目标社会提供的各种支持和资源,如教育、就业机会、医疗福利等,对移民的适应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采取措施,帮助移民融入,消除障碍,减少歧视,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最后,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主观幸福感对移民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移民通常在新的社会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寻求支持和帮助。
目标社会的个体和群体对移民的支持和认同,对其适应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与适应程度有关。
研究显示,移民的幸福感与社交联系、总体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提高幸福感是促进移民适应的重要因素。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文案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文案帕米尔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美丽的高原之一,位于中亚地区的塔吉克斯坦境内。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塔吉克族这个勇敢而坚韧的民族。
塔吉克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他们历经千年的风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高山环境中,勇敢地面对着严酷的自然条件。
他们依靠着牧业、农业和手工艺等传统产业,艰苦地谋生。
塔吉克族人民热爱自由和和平,他们与邻国和睦相处,倡导和平与友谊。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他们善良、勤劳和善于团结,秉承着家族和社区的价值观念。
塔吉克族的文化极其丰富多元。
他们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都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塔吉克族的音乐通常是由能歌善舞的艺术家演绎,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激情和感情。
他们的舞蹈则充满了力量和力量的象征,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奋斗精神。
传统服饰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致的细节闻名,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塔吉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善于欢迎客人和分享食物。
他们以主食、肉类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如面包、饺子、米饭和牛肉。
他们制作的菜肴多样且味道独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创造力。
塔吉克族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也非常高。
他们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提供更好的生活。
因此,他们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是一支伟大而不可或缺的民族。
他们以勇气和坚韧的精神面对着生活的挑战,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念,无疑为塔吉克斯坦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
读《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作者:阿来古力•吐尔逊汗来源:《卷宗》2016年第12期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家后的水渠里玩耍,水渠更像是汉族村落和哈萨克族村落的‘分界线’,大家跳进水渠里嬉戏,但听不懂彼此的语言,我们说的话都不一样,但对于玩的共性,语言似乎不能成为我们彼此的障碍。
直到有一天,汉族小伙伴们在中午时分,带来几根火腿肠,各分一半给我和我的小伙伴,我们高兴地拿回家,准备给家人炫耀我们伙伴给的好吃的,然后再吃,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当时妈妈的回应,不问来龙去脉的先打了我一顿,紧接着把火腿肠扔进了炉子里,并非常严肃地警告我;‘以后可以和伙伴们玩,但是他们的任何东西你都不能吃,因为不清真’,我很不解,更不理解什么是清真,只知道我们从小不能吃猪,驴,狗肉,很快也将这事抛到九霄云外,但似乎也觉察到我和伙伴们之间的不同不仅仅是语言,好像还有很多,甚至后来都不敢给他们给我喜欢吃的奶疙瘩,害怕他们回去后也会挨打,好几次都默默的将其放入口袋。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我被送到夏牧场奶奶家里。
那里没有以前的伙伴们,而我也只是和奶奶一起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记得有一次内急,就地坐在河边解小便,从来没有骂过我的奶奶狠狠的训了我一顿,警告我禁止在河边解小便,也不能往河水里倒脏水,当时的感触是;怎么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一个月后倾盆大雨,河流不像以前那么可爱,拦腰截断的松树一起一落的被黑浓茶似的洪水冲了下来,此时有几个叔叔来家里,不知说了什么,奶奶拿着一碗牛奶走向河边的土堆上,对着洪水撒牛奶,嘴里念念有词,之后洪水奇迹般的变少了,不像之前那样湍急涌流,也是从此之后,此前对水的敬畏莫名其妙的转向奶奶,见到小伙伴就讲述当时惊险而神奇的一幕。
正似如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环境、信仰、制度等等也在潜移默化的养育着影响着不同的人们。
也正是《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这部著作,在与其‘交谈’时勾起了我很多对自己,对曾经的生活环境,以及对长辈和小伙伴们的种种回忆。
扶贫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
扶贫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作者:陈丹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7期为了实现保护生态与脱贫致富的双重目的,贵州省于2012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移民工程,将生活在高山、深山等地区的群众搬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局面。
但是,移民搬迁不仅是简单的生活地点的改变,随之而变得还有生计方式、生活方式等。
这些改变又会造成移民适应上的困难。
在对薛家坪安置点调查研究后发现,移民在生计方式、生活方式上、闲暇生活上均有不适应的情况,笔者因此从政府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调适建议。
一、背景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境内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
据统计,到2002年底,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且土地质量较差;贵州省气候宜人,但是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呈多样性且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由于地形、气候、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导致贵州省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省内存在很多“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
为此,自2012年起,贵州省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搬迁工程,将居住在贫困落后山区的贫困人口搬出,以实现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的。
贵州省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三大连片特困地区,而这些地区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所以,扶贫搬迁势在必行。
目前贵州仍有62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全国移民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根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
二、薛家坪安置点基本情况(一)安置点情况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
到2013年,黎平尚有贫困户59115户,农村贫困人口213808人。
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使人民脱贫致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黎平县也开始了扶贫移民搬迁,将居住在高山、深山区的民众搬迁至条件更好地工业区、旅游区或县城附近。
一部优秀的民族志
一部优秀的民族志作者:史婧来源:《大观》2019年第03期摘要:刘明先生主编的《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是国内出版的有关塔吉克民族迁徙问题的一部优秀作品,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基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理论,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背景,从生态、生产、生活和社区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并提供相应适应策略。
关键词:塔吉克族;民族志;学术价值一、刘明及其《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刘明,新疆喀什人,祖籍浙江永康。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
现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新疆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他在《世界民族》《甘肃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图书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有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新疆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独著),参编著作3部,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各类课题20余项,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2012年,独著),参编著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天山文艺奖”(2013年)。
《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为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出版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资助。
多年来,课题组成员在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重点选择了大同乡、提孜那甫乡、塔什库尔干乡)和岳普湖县境内隶属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塔吉克阿巴提镇(重点选择了塔吉克阿巴提镇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五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书基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理论,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背景,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
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异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搬迁后的新环境对于搬迁群众来说,不仅是生活空间的改变,更是文化环境的巨大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适应问题逐渐凸显,对搬迁群众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探讨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一)生活方式的改变搬迁前,贫困群众大多生活在相对封闭、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和简单。
搬迁后,他们进入了新的社区,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从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从使用柴火灶变为使用电磁炉、天然气等。
这种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让许多搬迁群众感到不适应,甚至出现了对新环境的排斥心理。
(二)社会关系的重构在原居住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基于血缘、地缘,邻里之间相互熟悉,关系紧密。
搬迁后,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打破,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但由于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与新邻居的交流和融合存在一定困难,这使得搬迁群众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文化习俗的差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搬迁群众从原有的文化环境来到新的地方,往往会面临文化习俗的冲突。
比如,在节日庆祝、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方式和习惯可能与新环境不同,这容易导致搬迁群众在参与当地活动时感到困惑和尴尬。
(四)心理压力与焦虑离开熟悉的土地和生活环境,面对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搬迁群众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生活,害怕失去原有的身份和文化根基,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二、针对文化适应问题的教育对策(一)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应开展针对性的生活技能培训。
可以组织社区讲座、现场示范等活动,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新的家用电器、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以及掌握城市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移民经验与文化心理适应
移民经验与文化心理适应移民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陌生的国度定居。
然而,移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并实现心理上的融入。
本文将探讨移民的经验以及个体在适应新的文化心理上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移民的经验1. 决策阶段移民的决策往往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
个体会考虑各种因素,例如职业发展、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来权衡是否远离家乡。
这一阶段可能伴随着焦虑和犹豫,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 到达阶段一旦决定移民,个体通常会面临到达新国家的挑战。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工作和住所的安排等方面都需要面对调整。
此时,积极的心态和自我接纳是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因素。
3. 社交阶段与人交往是适应新文化的重要环节。
建立起新的社交网络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个体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加入群体组织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社交圈,与当地人建立关系。
4. 工作阶段工作环境是移民适应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个体需要了解当地的就业市场以及就业机会,并适应新的工作文化。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融入团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在新工作环境中获得成功。
二、文化心理适应的挑战1. 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对于新移民来说,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阻碍之一。
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消除沟通障碍。
2.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可能涉及到道德观念、习俗习惯等方面。
个体需要学会尊重并适应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
3. 精神和情感困扰移民过程中,个体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对新环境感到不安。
这是常见的文化心理适应困扰。
个体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参加社交活动来缓解这些困扰。
三、文化心理适应的应对策略1. 增强跨文化意识和知识了解和学习新文化的知识和习惯将有助于适应新环境。
尽量接触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可以减少文化冲突并更好地融入新社会。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认同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民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社区,并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互动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讨论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的问题,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是指移民个体在新的社区中能够适应并接受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交规范的过程。
这是一个相对艰难和复杂的过程,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之间存在差异。
新移民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并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
有些人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和社交隔阂,导致他们感到孤立和困惑。
然而,文化适应并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它也涉及到整个移民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一个具有强文化认同感的社区能够吸引更多的移民,促进社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时,移民社区也需要为新移民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这包括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活动和社会支持网络等。
为了促进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新移民的权益和利益。
他们可以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活动和就业机会等资源,帮助新移民融入社区。
同时,社区组织和居民也可以发起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增强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动。
这包括举办民族节日庆祝活动、文化展览和社区研讨会等。
除了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努力,个体移民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适应和认同的过程。
他们可以参加当地的语言培训课程,学习新的语言并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此外,他们也可以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
通过这些努力,个体移民可以更好地融入新的社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
当然,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和认同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它需要时间、努力和双方的合作。
移民个体和当地居民都需要展示开放、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建立良好的互信和合作关系。
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移民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
随着人们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大量人口涌入到不同的地域,与当地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不仅为社会带来了多元性和创新力,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性的丰富移民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增加。
移民们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风俗、宗教、美食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例如,在美国,移民带来的拉丁音乐、亚洲美食、非洲艺术等元素丰富了当地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民众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二、经济发展的推动移民对地域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移民往往具有创业精神和劳动力,他们在新的地方开设商铺、创办企业,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移民在全球范围内创办了许多成功的企业,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移民的参与也加强了地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各地的经济融合与互利共赢。
三、社会融合与社会问题在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中,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是语言障碍,移民需要适应新的语言环境,而当地居民也需要接纳和理解移民的语言差异。
这对于移民的融入和沟通都是一个挑战。
其次,文化冲突是另一个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地社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互相理解,以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
四、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是移民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
教育机构可以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和互动学习的机会,帮助移民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可以组织多元文化活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结论移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过程。
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并且创造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
人口迁移与社会文化融合
人口迁移与社会文化融合人口迁移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现象。
自从人类开始迁徙以来,人口迁移就一直是推动社会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规模和速度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口迁移推动了不同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当人们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时,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新的环境中,同时也会接受和融合当地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比如,许多北方人口移居到南方,南方的各种美食和方言也随之传播。
同时,南方的传统文化也在北方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这样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各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并且催生了许多新的文化艺术形式。
其次,人口迁移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发展。
当大量人口涌入一个地区时,不仅会带来劳动力的增加,也会引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社会结构。
例如,美国的移民潮带动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移民们在美国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和商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美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
同时,移民们也在逐渐融入美国社会,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最后,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迁移可以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和激发人们不同地区的潜力和创造力。
例如,近年来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才从不同地区迁往科技发达的城市。
这些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新,并贡献了许多创业和科技成果。
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文化背景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活力四溢,并为社会带来了良性的竞争和发展。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与社会文化融合密不可分。
通过人口迁移,不同的社会文化得到了交流和融合,社会结构得到了变革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人类迁移与文化传承
人类迁移与文化传承人类历史上的迁移现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从古至今,人类通过迁徙来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逃离战争、饥荒和迫害,或者出于探索和冒险的欲望。
这些迁徙不仅影响了迁徙者自身,也对目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首先,人类的迁移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和融合。
当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并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时,他们的价值观、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会相互影响和融合。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新的文化形式逐渐形成,并为后代传承。
例如,美洲大陆的移民潮带来了欧洲、非洲和亚洲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洲文化。
同样,东南亚地区的迁徙潮汇聚了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的东南亚文化。
其次,迁徙也促进了文化的演变和创新。
当人们迁移到新的环境中时,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条件。
这种适应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吸收新的思想、技能和知识,从而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
例如,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带来了大量的航海家和探险家的迁徙,他们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带回了新的植物、动物、食物和艺术品,丰富了欧洲的文化。
同样,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引入了西方的思想、科技和商业模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迁徙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当一个文化群体面临灭绝的威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迁徙到其他地方,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这种迁徙可以帮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重建自己的社区和文化传统,并通过教育和传统活动来传承文化。
例如,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大规模迁徙导致了犹太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保护,使得犹太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然而,人类迁移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不同文化的人们迁移到同一个地方时,他们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局势的产生,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因此,为了促进迁移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田间野地里的太阳部族——读《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民族志》有感
田间野地里的太阳部族——读《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
吉克民族志》有感
王丹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民族志》突破"他者"的文化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高原塔吉克族的文化在迁徙与适应过程中展开系统创新研究,阐述塔吉克族如何适应剧烈的生态环境变化.本书内容翔实、架构清晰、语言叙述有条理,渗透着作者对塔吉克族的文化情感与民族认同.
【总页数】1页(P290)
【作者】王丹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社会转型和语言发展——基于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的实证研究 [J], 刘明
2.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生活适应调查研究 [J], 刘明;孙岿
3.帕米尔高原上的"太阳部落"--新疆塔吉克族人生活探秘 [J], 谢海云;赵虎
4.帕米尔高原上的“太阳部落”——新疆塔吉克人生活探秘 [J], 谢海云;赵虎
5.帕米尔高原上的"太阳部落"--新疆塔吉克人生活探秘 [J], 谢海云;赵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尔塔吉克民族乡 、瓦恰乡相邻 , 距乡政府 1 公里 , 距县城 19公里 ,村里没有集贸市场。阿依克 日 6 克村农区与莎车县气候基本相同,最高气温达 3 ℃ ,最低气温 一1 ̄ 2 2c,无霜期较长 ,年降水量 7 2
毫米 ,冬 季最 深 冻 土 1米 ,海 拔 2 10米 。牧 区寒 冷 ,极 端最 低 温度 一 0 ,平 均 海拔 380 以 0 4℃ 0 米
个案 1 :我们 家有 5 —1 O只羊:5只山羊、4 5只绵羊;还有2头驴;5头牛 ; 3只鸭子。以 前还养鸡 ,但是今年 6月份有一种传染病 ,鸡都死掉 了。冬天在 自己家放羊,从 1 1月份开始 ;
6月份在 山上放 羊 ,由我 的姐 姐 帮 忙放 羊 ,什 么也 不给 ,但 羊 奶都 属 于他 们 ,黄 油做 为报 酬 。
段 性 研 究 成果 。
・
14 ・ 3
移 民搬 迁 与文化 适应 :以帕米 尔高原 塔 吉克族牧 业 文化 为例
天,是开始夏牧场转场的时间 ; l 月是秋季 ,是在秋牧场放养的时候 ,1 9一 1 2月至来年 2月大多在 家里饲养。一家人在农业和牧业上也都各有分工 ,一般年轻一些的小伙子在草场 ,特别是高原草场
邻近的泽普 、叶城 、莎车、皮山等县境内) 。本文将重点讨论该县大同乡阿依克 日 克村的牧业文化
与塔吉 克 阿巴提镇 牧业情 况 ,通过 共 时的 比较 展现塔 吉 克人牧 业环 境变迁 与文 化适 应 的能力牧业
阿依克 日克村 位 于大 同乡政府 附近 ,面积 30平 方 千米 ,周边 和莎车 县达 木斯 乡 、阿克 陶县 塔 5
个案 1 2 — :今 天 ,加 纳艾 力家 来 了客人 ,他 们 为客人 准备 了羊 肉 ,上 羊 肉时必 须 ( 最好 )
给客人上 “ 邓不吉肝” ,即上 “ 羊的肝”和 “ 羊尾 巴的肥 油” 。加 纳艾力告诉我们 , “ 因为 山 羊没有尾 巴,绵羊才有 ;所以,上 了 ‘ 邓不吉肝 ’是在 向客人 昭示家里为您宰 了绵羊,您是 尊贵的客人” 田野 日志) 。( 养绵羊还是山羊 ,是和农牧 民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的。一方面 ,牧区海拔较高 ,空气稀薄 ,气 候寒冷 ,人们只有食用较多的肉类食品,使体内积蓄较高的能量 ,才能抵御严寒 ,适应环境 ;另一 方面 ,从塔县乡到大同县城 ,路程和到其他乡相 比较远 , 从外面带菜交通十分不便 ;村 民自己种菜 的又较少 , 以很少吃菜。因此 ,对肉的食用也是一种 自给 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 所 而对外买菜则是人们与市场发生互动 ,要求村民手中有活钱且购买量大。 ①
场仅为 l 万亩左右 ,而且产草量低 ,每亩仅 2 3 5千克左右。加上 有山无林 、有水无库 ,人多 田少 , ,
可利用 草场 资源十 分有 限 ,农 牧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严 重受 限 。20 06年 初 ,改 良草 场 120 ,发 展 牲 1亩 畜大户 1 ,品种 改 良牲畜 2 头 ( ) 0户 1 只 ,储 备 草料 17 3万 千克 。大 同乡 阿依克 日克 村 主要 饲 养 1. 绵 羊 、山羊 、黄牛 、牦 牛 、马 、驴 等牲 畜 ,年 初存栏 牲 畜1 1头 。 219 ( )大 同 乡阿依 克 日克 村 的 “ 一 羊文 化 ” 相对 来说 ,塔 吉克人 更 喜 欢 养羊 , 当地 牧 民告 诉 笔 者 : “ 羊对 于 塔 吉 克人 来 说 ,就 像 (自己 的 )孩子 一样 ,每 家每户 至 少得要一 只 羊 。 ”通 常 ,在一 家人 中 ,有 的从 事种 田 ,有 的从 事 放牧 。
( 达吾拉 特 ・巴依 , 男,塔 吉克族 ,4 5岁 )
在大同乡阿依克 E l 克村 ,每年 3~ 月被认为是春天 ,开始春牧场的生活 ; 8 5 6~ 月被认为是夏
+ 本文系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 帕米尔高原塔吉 克族的迁 徙与文 化适应调 查研究 ” ( 0 M 03 的阶 1C Z 1 )
事实上 ,塔吉克人给客人上 “ 邓不吉肝 ”在用行动表明三件事 :第一 ,我们是为了您才宰的
移民 搬迁与文 化适应: 帕 以 米尔高原塔吉克族 牧业文化为例
刘 明
内容提要 :大规模移 民搬迁可能导 致文 化适应 问题。在移 民搬 迁过程 中 ,项 目的成 功与否 除了与 自然 环境 、社会环境有关之外 ,民族文化的适应策 略 ,特别是牧业生计方式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 关键词 :帕米尔 塔吉克族 牧业 调查
中 图分 类 号 :C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3 (0 1 5 l4 6 95 0 9 3 0 2 1 )0 3 —0
作者简 介 :刘 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 士生 ,新疆 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 流学 院讲师 ( 北京
10 8 ) 00 4 。
新 疆 的塔吉 克人 大多生 活在 帕米 尔 高原 的 塔什 库 尔 干 塔 吉克 自治 县 ( 余 的基 本 分 布 于 该 县 其
上。20 年底 ,全村有耕地 85亩,草场 2 万亩 ,其中自然草场 2 00 3 3 O万亩 ,打草场 1 8 0亩。 5
由于各种 原 因 ,全 乡 的生态环 境 日益恶化 , 自然灾 害 、病 虫 害破坏 严重 ,加上 掠夺 式放 牧 ,破 坏 了草场 资 源 ,加 速 了草场 沙漠化 的不 断扩 大 。20 0 5年 ,全乡有 9 9万 亩天 然 草场 ,实 际 可利 用 草
放牧的比较多。虽然都是亲戚 ,但牲畜的所有权划分得 比较清楚 ;而在放养的时候 ,一般都会集中
在一起放牧。放牧是没有报酬的,所谓 的 “ 报酬” 主要是牲畜的副产 品,如 :奶制 品、毛绒 、黄
油等。在饲养羊时 ,村里人对山羊还是绵羊划分很清晰。加纳艾力的一段话 给塔吉克人为什么喜欢
绵羊作 了最好 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