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压力对词汇识别中具体性效应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时间压力与词频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时间压力与词频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Gon ae e . 2 4; I ho t 1 , 9 6; z lz t a1 , 00 n f e a . 1 8
生年龄在 1 8~2 0岁 , 有 被 试 均 未 参加 过 所 类 似 实 验 , 体 健 康 , 力 或 矫 正 视 力 正 身 视
学 家 对 词 的 识 别 问题 的 大 量 研 究 中 , 现 发 了 词频 是 影 响 词 汇 识 别 的 重 要 因 素 , 频 高
1 1 2实验 材 料 ..
因变 量 : 目标 词 的 是 真/ 词 的 反 应 时 。 对 假
() 2 实验 程 序 。
率 为 百 万分 之 五 以 下 , 高频 词 的 频 率 为 百 万 分 之 八 十 以 上 。 时 控 制 这 些 选 词 的 平 同 均 笔 画数 、 字 和次 字 的 字 频 。 首 实验 选 定 的
被 试 坐 在 计 算 机 前 , 右 手 食 指 放 在 将 方 向键 “ ” 上 , 手 食 指 放 在 方 向 键 左 键 左
“ ” 上 , 求 被 试 既 快 又 准 确 地 判 断 屏 右 键 要 幕 中 央 出 现 的 两 个 字是 不 是 词 。 是 , 若 按
8 个 双 字 词 的统 计 信 息 见 表 l 0 。 “ ” , 不是 , “ ” 。 左 键 若 按 右 键 经 检 验 , 组 词 频 的 差 异 性 检 验 显 著 各 实 验 开 始 时 , 先 在 屏 幕 上 出 现 一 个 首 是 考 察 在 一 般情 况下 词 频 对 词 汇 识 别 的影 ( 8 1 1 d= 9 P .0 )平均 笔画差 异 十 字 形 的 注视 点 , 续 时 间 为3 0 , t = .4 ,f 3 , <0 0 1。 持 0 ms 然后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摘要:词汇通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词频,词长,词性,语境,个人知识经验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会针对词频,词长和词性这三个因素,设计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实验,试图探究这三个因素是怎么影响词汇通达的,al(2006)等人的实验相悖,他们实验发现短单词(3~5个字母)的反应时间要长于中单词(5~8个字母)周晓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摘要:本文通过词汇判断实验,考察了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词频,词长和词性都会影响词汇通达。

本文还对实验结果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词汇通达;词频;词性;词长心理词典也称为心理词汇,指的是词与词的基本信息在人类心理的储存或表征(Elman,2004)。

當我们把储存在心理的词汇激活,在我们的大脑中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词汇信息时,就能识别目标词汇。

词汇识别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们在识别词汇时,最常使用的实验就是词汇判断任务。

该实验可以用来探寻词汇通达的过程。

词汇通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词频,词长,词性,语境,个人知识经验等。

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只考虑前三种因素,即词频,词长和词性。

一般来说,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要快于低频词(Walley, Oarlock 2001)。

这就是所谓的词频效应。

词长也会影响词汇通达,但这儿对词长的定义,各家言论不一,普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Ziegler et al认为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字母数量。

第二种:Neath et al 认为词长指的是单词的音节数量。

第三种: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词素数量。

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将会把这三种情况考虑入内,来考察它们对词汇通达的影响。

词性的差别也会影响人们识别目标词汇的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会针对词频,词长和词性这三个因素,设计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实验,试图探究这三个因素是怎么影响词汇通达的。

词汇记忆的具体性效应

词汇记忆的具体性效应

词汇记忆的具体性效应摘要本文从具体性效应角度回顾词汇记忆的研究,介绍了解释具体性效应最重要的双编码理论及其支持性、质疑性的研究,概括了对具体性效应的神经生理的研究,讨论了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后总结出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词汇记忆语义记忆具体性效应双编码理论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词汇的具体性是指人们对一个词的指代物形成心理表象的难易程度。

具体词汇在回忆、再认、词汇判断、命名和句子理解等各种认知任务中的成绩优于抽象词,这就是词汇记忆的具体性效应。

一、理论解释及研究理论上影响最大的是双编码理论,基本假设是记忆有两种编码系统,一种是语义命题编码,一种是视觉表象编码,这两个系统互相独立。

处理言语信息时,以语义编码系统为主;处理非言语信息时,以表象编码系统为主。

研究考察了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基于联合启动实验,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在词汇具体性上一致时,对目标词汇的命名速度较快,支持了双编码理论。

在名词-名词或者形容词-名词的记忆中,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的条件下都影响了记忆。

但具体性效应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有不同的反映。

关于名词唤醒度和表象具体性的实验中,高表象具体性的名词在即时回忆测验中成绩较好,但是在长时记忆测验中比低表象具体性的名词差,发现高表象具体性的名词是与低唤醒度相联系的。

同时,双编码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在一项实验中被试按照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画出图画,另一些被试记忆这些经过挑选并被认为最能代表所指名词的图画,但是不管是具体词汇还是抽象词汇,被试记忆词汇的成绩均好于图画。

另一个研究发现在配对联想学习中,上下文的情景对回忆有重要作用,但此实验中具体性效应没有发挥作用。

有研究者研究了具体词汇和抽象词汇的听觉记忆,发现错误的再认一般发生于错误答案与学习材料有相似的音位,与学习材料的具体性及学习材料具体性的一致性程度无关,这对双编码说提出了一定挑战。

不过总体上还是体现出了具体性效应,说明听觉表征也产生表象编码。

西南大学2019年最新[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最新[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最新[0111]《实验心理学》作业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统计结论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2、考察7、8、9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7种. 3种. 12种. 4种3、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F. 随机法.恒定法.消除法.匹配法4、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词汇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练习效应.习惯效应.期望效应.交互效应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恒定法.匹配法.平衡法.排除法6、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随机法.匹配法.消除法.恒定法7、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 平衡技术.随机化技术.抵消技术.联想技术8、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

研究者将一组即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

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被试内变量.被试间变量.无关变量.额外变量9、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误差主要是.习惯.动作.期望.时间10、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 D. 四因素设计.四水平设计.二因素设计.二水平设计11、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差别阈限法.对偶比较法.数量估计法1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因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刺激变量13、在反应时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速度和稳定性.稳定性和准确性.速度和准确性.灵敏性和稳定性14、根据唐德斯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C.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15、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16、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韦伯.赫尔姆霍茨.缪勒.费希纳17、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再认数量.旋转角度.回忆数量.反应时间18、以下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B. 被试不具代表性.题目过难.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十以内的加减法19、以下属于主试效应的是.被试数量太少.罗森塔尔效应.没有考查交互作用.空间误差20、如果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疲劳效应21、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容易引起顺序效应.需要更多的被试.研究效率较低.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22、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度是.控制变量.潜在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23、斯滕伯格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取的研究方法是().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法.减法反应时.加法反应时法24、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高尔顿.艾宾浩斯.费希纳.冯特25、在试验中要得到“交互作用”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自变量多于一个水平.因变量多于一个.自变量多于一个.因变量对于一个水平26、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12. 6. 18. 2427、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练习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疲劳误差28、要得到“男性被试对绿色刺激反应更快,女性被试对红色刺激反应更快”,需要证明.性别和颜色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和颜色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和颜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性别和颜色的主效应有一个显著29、以下这些做法,哪项是违背伦理的.在一项欺瞒对被试无害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的反应性,我没有告诉被试实验的真正目的,到实验结束完告诉他全部的真相.老师在课上跟学生说,期末成绩有一部分,必须以参加实验、听两场讲座或者写一篇著作的读后感才能获得的.有些被试提出要求想看看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就仅打开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给他本人查看,并给他进行了一说明。

字词频效应名词解释

字词频效应名词解释

字词频效应名词解释字词频效应是指语言中字词使用频率对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的影响。

字词使用频率是指某个字词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次数,它反映了字词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常见性。

字词频效应在语言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字词频效应的几个方面的详细解释:1.字词使用频率统计字词使用频率统计是指对特定语料库或文本集合中字词使用次数的统计。

通过分析字词使用频率,可以了解某个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从而为语言学习、文本分类、信息检索等提供参考。

2.词汇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中的词汇会发生变化,有些字词会逐渐消失,有些则会新出现。

这种词汇变化会影响到字词频效应。

例如,某些老词汇的使用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新词汇的出现则会增加某些字词的使用频率。

3.语境对字词频率的影响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包括语言使用的场合、对象、话题等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中,相同字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会不同。

例如,“你吃饭了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但在商务场合中使用频率则较低。

4.字词频率与文本类型的关系不同的文本类型会有不同的字词使用频率。

例如,科技类文本中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文学类文本中描写词汇的使用频率较高。

因此,字词频率与文本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字词频率与文本话题的关系文本话题是指文本所涉及的内容和主题。

相同的文本话题会有相似的字词使用频率。

例如,关于环保的文本中,“污染”、“环保”、“生态”等词汇的使用频率较高。

因此,字词频率与文本话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6.字词频率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因此,字词频率也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因此,字词频率与文化背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7.字词频率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语言学习是指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

字词频率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充分发挥蔡加尼克效应,帮助学生PK英语单词记忆

充分发挥蔡加尼克效应,帮助学生PK英语单词记忆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考试前开夜车,考完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把重要的事情写在备忘录上,最后连备忘录都忘了看,还有,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能清楚地记得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然而打完之后却总作用。在学习上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英语单词记忆。
从这些现象看来,蔡加尼克效应在学习当中不可避免,但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克服掉甚至在教学中给予合理利用呢?
PK台:教室
PK:学生
PK对象:《Friends with English Book4》Unit10 《What do you want to do?》Vocabulary
学生“亲友团”:英语老师
“亲友团”拉票方案:
1.恰当中止教学,帮助学生记忆。
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处于感知阶段,尤其是英语单词的学习,根据蔡加尼克效应,未学完材料的回忆要优于已学完的材料。利用蔡加尼克效应,中途中止讲解有助于学生记忆。另外,有关研究(Courts,1939)指出:神经系统的激活有一个最佳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习得过程的效率最高。在《Friends with English Book4》Unit10 《What do you want to do?》Vocabulary的教学中,我把要教授的8个单词词组:go to the park, see a movie, go home, play outside, take a walk, take a nap, do a puzzle, surf the Internet用一个故事贯穿起来——Gogo今天想到外面玩(play outside), 首先,他想go to the park, 他想在公园里take a walk, 然后去see a movie,之后,他觉得累了,于是go home, 先躺下take a nap, 睡醒后他surf the Internet, 然后和Tony一起do a puzzle, 多么棒的一天啊!讲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趣手段,而且往往使学生快速进入高涨情绪,一旦达到该情绪,这就是记忆的最佳点,从而抓准学生记忆的最佳点,有效中止教学,使蔡加尼克效应达到最优化。

汉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初稿)

汉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初稿)

汉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初稿)张钦郭春彦丁锦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摘要:本研究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录ERP的方法,探讨汉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主要关注于(1)具体性效应是否受单词频率的影响,(2)动词的语义加工中是否同样存在具体性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对名词来说,在200—300毫秒、300—500毫秒时窗,具体名词的ERP比抽象名词的ERP更负。

并且,这种差异不受单词频率的影响,广泛地分布于各个头皮位置。

但是,在300—500毫秒时窗,具体性与半球和电极位置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性效应在左前位置更大。

另外,对动词来说,在300—400毫秒时窗,与抽象动词相比,具体动词所诱发的波更负。

但是,这种差异只存在于左半球,主要分布于中央区和顶区。

本研究支持了扩展的双重编码理论。

引言表示具体概念的词(例如:“衬衫”)比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例如:“见识”)被加工得更快和更准确,这种现象被称为具体性效应。

对正常被试所做的词汇联想实验(de Groot, 1989)、词汇决定实验(Kroll & Merves,1986; Schwanenflugel & Shoben,1983; Schwanenflugel, Harnishfeger & Stowe,1988)、命名实验(de Groot,1989; Schwanenflugel & Stowe,1989)、再认和回忆实验(Jessen et al, 2000; Paivio,1986;Ransdell & Fischler, 1987)中,一般都发现加工具体词比加工抽象词更快、更准确。

同时,一些对有严重语言障碍被试的研究(Warrington,1975, 1981; Eviatar et al.,1990)也发现了语义加工中具体性效应的存在。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具体性是影响词汇加工的重要语义变量。

但是,对具体性效应产生机制的理论解释却一直存在着争论。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

230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周晓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摘要:本文通过词汇判断实验,考察了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词频,词长和词性都会影响词汇通达。

本文还对实验结果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词汇通达;词频;词性;词长心理词典也称为心理词汇,指的是词与词的基本信息在人类心理的储存或表征(Elman ,2004)。

当我们把储存在心理的词汇激活,在我们的大脑中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词汇信息时,就能识别目标词汇。

词汇识别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们在识别词汇时,最常使用的实验就是词汇判断任务。

该实验可以用来探寻词汇通达的过程。

词汇通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词频,词长,词性,语境,个人知识经验等。

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只考虑前三种因素,即词频,词长和词性。

一般来说,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要快于低频词(Walley , Oarlock 2001)。

这就是所谓的词频效应。

词长也会影响词汇通达,但这儿对词长的定义,各家言论不一,普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Ziegler et al 认为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字母数量。

第二种:Neath et al 认为词长指的是单词的音节数量。

第三种: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词素数量。

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将会把这三种情况考虑入内,来考察它们对词汇通达的影响。

词性的差别也会影响人们识别目标词汇的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会针对词频,词长和词性这三个因素,设计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实验,试图探究这三个因素是怎么影响词汇通达的。

一、研究方法(一)实验目的研究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词汇通达时是否存在英语单词的词频效应,词长效应和词性效应。

讨论以下三个小问题:1.英语单词的使用频率高低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2.英语单词的组成字母,音节和词素(有无屈折变化)数量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3.英语单词的不同词性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心理性应激对不同词汇加工敏感性的影响

心理性应激对不同词汇加工敏感性的影响

心理性应激对不同词汇加工敏感性的影响心理性应激对词汇加工敏感性的影响作为被社会认知科学视为复杂和多维的过程之一,词汇加工是指大脑对于语言符号进行识别、理解、存储和运用的能力。

它是相对独立的神经心理区域产生的复杂过程,涉及到听觉和视觉感觉、个体的记忆和语言技能。

研究显示,心理性应激与词汇加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上行和下行信号传递区域之间表现得不尽相同。

本文将探讨心理性应激对词汇加工敏感性的影响,并提供五个例子,以证明这种影响是如何显现的。

一、侵害记忆词汇的能力研究表明,心理性应激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记忆学习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应激可能导致记忆能力下降,产生自动化加工的误认现象,进而影响词汇加工。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心理性应激会使得人们的记忆能力变差,并且会影响到人们加工复杂、抽象的词汇,如“阴暗的未来”、“崇高的良心”等,使用这些词汇时人们的判断错误率会明显升高。

二、影响语义加工另一方面,研究还表明心理性应激能够影响词汇加工时对意义的处理能力,即语义加工。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应激人群对词汇的语义加工过程进行判断时,表现出较差的语义加工能力。

具体来说,这些研究发现,在一些高级语义任务中,例如形成具体语境场景的群体词表达,病理性急性应激会导致语义加工缺陷。

三、影响语音加工此外,心理性应激也可能影响到语音处理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元素(如语音、音素、韵律)来理解词汇和语言运用。

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控制组,受到应激的人群在问答、回忆、意会等词汇加工任务中的语音加工能力较低。

更具体地说,应激状态下对于声调和语音节奏等的加工能力下降,同时对于易混淆的语音情况(如半母音)的驾驭能力也会降低。

四、影响注意加工应激的另一个方面是它能够影响注意力,进而影响词汇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实验表明,应激状态下的人们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导致识别不清楚的情形增加。

例如,在使用闪光单词(即在屏幕上迅速出现并立即消失的单词)测试注意力时,受到应激的人群的注意力分别比无应激的人群差了20%。

语境情绪和词汇具体性对词汇学习脑区可塑性的调节

语境情绪和词汇具体性对词汇学习脑区可塑性的调节

语境情绪和词汇具体性对词汇学习脑区可
塑性的调节
词汇学习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体提高语言和阅读能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研究者已经对孤立词汇学习和语境中词汇学习以及这两种学习方式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情绪作为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了,情绪究竟如何影响词汇学习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还未见系统研究。

本实验分为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16名被试连续三天通过三种不同的情绪语境(消极语境、中性语境和积极语境)学习与不同类型真词(具体词和抽象词)对应的目标新词。

测试阶段:被试需要判断目标新词是否与之前呈现的真词语义一致。

为了更好地考察语境情绪信息和词汇具体性对由词汇学习造成不同脑区功能可塑性的调节,初始学习(第一天)和结束学习(第三天)的测试任务在核磁扫描下同步进行,并对第三天和第一天脑区的激活情况进行比较。

研究结论如下:(1)行为上,消极语境中词汇学习的效果低于中性和积极语境条件下,表明语境情绪信息对新词汇学习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消极情绪语境阻碍词汇学习。

(2)词汇学习造成右侧角回、双侧脑岛和前扣带回产生显著的功能可塑性,同时这种可塑性受到消极语境情绪信息的调节。

(3)词汇学习造成双侧脑岛产生的功能可塑性同时受到习得词汇本身具体性的调节。

(4)更重要的是,左侧额下回和梭状回两个脑区的功能可塑性同时受到语
境情绪信息和词汇具体性的交互影响,表明在神经机制层面语境情绪信息对不同类型(具体词和抽象词)的词汇学习产生不同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语境中的情绪信息对新词汇学习造成脑区功能可塑性产生的影响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效应

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效应

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效应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效应引言:语义长时记忆是指人类大脑中处理和存储语义信息的能力,对于日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如何提高语义长时记忆的提取能力,并检验训练效果是否能迁移到其他任务中。

本文将回顾已有研究,探讨语义长时记忆训练的效果以及其潜在的迁移效应。

一、语义长时记忆的训练方法1.1 可重复记忆任务传统的可重复记忆任务是提高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经典方法。

该任务要求被试学习一系列无关联的词汇,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回忆。

研究表明,经过反复练习,被试能够提高记忆词汇的能力,从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1.2 联想记忆任务联想记忆任务是一种较新的训练方法,其灵感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联想能力。

在该任务中,被试需要将一系列无关联的词汇通过联想进行连接,并在之后的测试中回忆这些词汇。

研究表明,通过联想记忆任务训练可以提高被试的记忆性能,并且这种提升能够被保持一段时间。

二、语义长时记忆训练的效果2.1 认知认为认为模型认知认为认为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记忆模型,用于解释记忆训练的效果。

该模型认为,记忆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记忆深度、增强记忆编码和提高记忆检索能力来提升语义长时记忆的效果。

2.2 记忆词汇的数量许多研究表明,语义长时记忆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被试在词汇记忆方面的表现。

被试经过训练后,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回忆所学习的词汇,同时提高了对新词汇的记忆能力。

这表明,语义长时记忆的训练效果在记忆词汇数量方面得到了验证。

三、语义长时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3.1 多任务训练的效果多任务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检验训练效果迁移的方法。

研究表明,语义长时记忆训练可以提高被试在其他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包括数字记忆、图像记忆等。

这表明,语义长时记忆训练的效果能够迁移到其他记忆任务中。

3.2 工作记忆的改善工作记忆是人类在处理信息过程中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语义长时记忆有一定的联系。

时间压力对词汇识别中具体性效应的影响

时间压力对词汇识别中具体性效应的影响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7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词的具体性是指人们对一个词的指代物形成心理表象的难易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具体词称之为高表象词,抽象词称之为低表象词。

词的具体性效应就是指表示具体概念的词(例如:“白菜”)比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例如:“正义”)加工得更快更准确的现象。

许多研究发现,具体词在再认(B e g g & Paivio,1969)、回忆(M a rsch a r k & Pa ivio,1977)、词汇命名(D e G r o ot,1989)、判断(Bleasdale,1987)和理解句子含义(Hol m es & La n g ford,1976)等多种认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都优于抽象词的成绩。

随着对具体性效应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了具体性效应与其它影响词汇识别因素(词频、词性、任务类型、感情色彩)之间的关系(d e M or n ay D avies,2000;Le e CL,2008;Ro m a n i C,2008;C h i-Shin g,2009)。

然而很多研究考察的都是在一般情况下(即无时间压力情况下)具体性效应对词汇识别所产生的影响,而实际上,我们有的时候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即有时间压力情况下)对词汇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比如:驾驶员需要在行车的过程中,对路口或路边的交通指示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而提供给驾驶员的识别时间却极为短暂。

在这种有时间限制,即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词的具体性效应对词汇的识别所产生的影响还存在与否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实验,来探讨在时间压力情况下,具体性效应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1 实验实验使用的是词汇判断的方法,刺激词依次单独呈现,将具体性和时间压力分别设定为自变量。

通过实验来考察时间压力与具体性对词汇识别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境的情绪性对抽象和具体词汇学习的影响

语境的情绪性对抽象和具体词汇学习的影响

语境的情绪性对抽象和具体词汇学习的影响词汇学习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对于词汇学习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孤立词汇学习的相关机制,而较少探讨语境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更忽视语境中的情绪对词汇学习的影响,这使得研究过程脱离实际情境,所得研究结果缺乏一定生态效度。

鉴于此,本研究构造蕴含不同情绪色彩的语境,要求被试根据语境对新异词汇进行学习,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分析被试在测试和学习阶段的脑电反应,以期揭示不同语境情绪对词汇学习成绩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在学习编码阶段过程中的产生机制。

此外,以往研究发现词汇的情绪性和具体性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

所以,本研究将系统操纵学习词汇的具体性,探讨语境的情绪性对不同具体性词汇的学习的影响。

实验包含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在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具有积极、消极或中性情绪色彩的高限制性的语境,要求被试根据语境信息猜测学习词(人工假词)的语义。

学习结束后进入测试阶段。

在测试阶段,采用学习词和真词语义一致性按键判断任务。

记录被试按键的正确性和反应时及其学习和测试阶段的脑电反应。

对测试阶段的行为数据分析发现:与在中性语境下学习的词汇相比,消极语境下学习的无论是具体词还是抽象词,被试对其的反应时更慢和正确率更低;而积极语境下学习的词汇,-被试对抽象词的反应要差于具体词。

上述结果表明消极情-绪对抽象和具体词汇学习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积极情绪对于抽象词学习的阻碍作用相较于具体词更大。

测试阶段的脑电数据分析发现,语境情绪性和词汇具体性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表现在:.积极语境下学习的抽象词相较于具体词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中性语境下学习的抽象词相较于具体词诱发了更正的LPC,而消极语境下学习的抽象词和具体词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这些结果表明:抽象词在早期加工的注意负荷和晚期的语义整合均比具体词具有一定的劣势,且这种劣势在不同情绪背景下有不同表现。

对学习阶段学习词汇出现时的脑电数据分析发现:出现在积极语境中的学习词,抽象词比具体词诱发了更负N400和更正的LPC;对于消极语境来说,抽象词比具体词诱发了更为显著的LPC;而对于中性语境,抽象词和具体词之间的ERP反应没有显著差异。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具体性效应是过去三十多年记忆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发现。

词的具体性是指人们对一个词的指代物形成心理表象的难易程度。

具体性效应则是指具体词在回忆、再认、词汇判断、命名和句子理解等各种认知任务上的成绩优于抽象词的现象。

关于具体性效应的理论解释,影响较大的是Paivio(1971,1991)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具体性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具体词是在言语和表象两个系统中以两种代码加工的,而抽象词只具有言语代码。

在双重编码理论中,表象效应(对词的指代物形成表象比仅仅阅读单词产生的记忆效果好)和图优效应(图形的回忆或再认成绩优于词汇)也被假设为与具体性效应的产生机制相同,即形成表象指导语和图形学习中双重代码的激活提高了被试在测验任务中的操作成绩。

Paivio还指出,双重编码的激活需要参照加工,参照加工本质上是一种概念加工。

由此可以认为,三种效应都是概念驱动的记忆效应。

这三种效应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但多数研究都是使用传统的记忆任务(外显记忆测验)。

采用内隐记忆测验进行的研究还非常少,而且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

根据解释记忆分离现象的加工说,学习阶段概念变量的操纵将影响概念测验的成绩,并且加工过程相同的测验之间不会出现分离,所以三种效应在概念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都应该产生。

有关表象效应的研究结果(Blaxton,1989;Nyberg&Nilson,1995;Wippich & Mecklenbrauker,1995;Hamilton & Rajaram,2001)符合加工说的这种预期。

但是,关于图优效应和具体性效应的研究发现,概念外显记忆测验中有图优效应和具体性效应,而概念内隐记忆测验中没有产生这两种效应(Weldon & Coyote,1996;McDermott & Roediger,1996;Hamilton & Rajaram,2001)。

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发展研究

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发展研究

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发展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句子阅读中词识别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的效应及这些效应作用的时间进程,考察词识别的这四个重要变量对阅读中注视时间的预测性,探讨中文词识别的眼动控制特点,从而为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理论提供基础数据。

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为被试。

要求被试阅读实验句,记录他们阅读的眼动,以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为自变量,被试对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为因变量,考察不同年级被试词识别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及其作用的时间进程;并对不同年级被试在词识别中的注视概率和注视时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如下结论: (1)词频和熟悉度影响着词的各个加工阶段; (2)获得年龄影响早期的词识别过程;
(3)词识别时,词频、熟悉度、获得年龄和具体性对三个年级被试注视时间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 (4)随年级的增高,被试词识别的注视时间呈减少趋势;
(5)随年级的增高,跳读概率有增加的趋势,词只被注视一次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注视两次以上的概率呈下降趋势。

不同记忆阶段的时间压力对于再认记忆的影响

不同记忆阶段的时间压力对于再认记忆的影响

不同记忆阶段的时间压力对于再认记忆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01T08:08:29.39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8期作者:钟恺越王文凯倪娅[导读] 时间压力,简而言之是指一种个体对拥有的时间不足甚至匮乏的主观感知现象。

在起初的相关研究认为,时间压力是一种负性压力源。

许多研究表明,时间压力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伤害,包括心血管疾病、身心障碍和情绪障碍[1]。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时间压力出现在学习阶段和提取阶段对于再认记忆成绩的影响。

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均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共计四种处理。

研究结果发现,两个记忆阶段的时间压力对准确率的主效应显著,但作用相反。

两个阶段时间压力有无的交互作用显著。

得出结论:不同的记忆阶段上的时间压力有不同的影响。

而再认时间压力会增强记忆时间压力的提升作用。

记忆时间压力会减轻再认时间压力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再认记忆;时间压力;学习-再认范式;倒计时1 引言1.1 时间压力时间压力,简而言之是指一种个体对拥有的时间不足甚至匮乏的主观感知现象。

在起初的相关研究认为,时间压力是一种负性压力源。

许多研究表明,时间压力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伤害,包括心血管疾病、身心障碍和情绪障碍[1]。

有研究指出,处于时间压力下,个体的情绪幸福会受到干扰[2]。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对于工作记忆: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在再认测验上均会出现时间压力下的压力下绩效降低的现象,但是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个体受到压力影响更大[3]。

但是后续也有研究发现时间压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有研究指出时间压力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曲线关系:适度的时间压力才会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4]。

Rodell和Judge的研究指出,时间压力有利于提高专注度,从而提高个体幸福感[5]。

从总体而言,时间压力存在双刃效应。

关于双刃效应,有三个模型试图加以解释:激活模型、挑战阻碍任务理论和注意焦点模型。

不同情绪状态对谎言识别及信任的影响

不同情绪状态对谎言识别及信任的影响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0,3(3):31-35
3l
不同情绪状态对谎言识别及信任的影响
牟冬莲1王光荣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2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00)
摘要:本研究随机选取118名被试.探讨了情绪状态对谎言识别和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对谎言识别有显著影响,在积 极情绪状态下个体的谎言识别能力显著低于消极情绪状态F个体的谎言识别能力;进一步的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处于消极情境的 个体其谎言识别的精确度高于处于积极情境的个体,同时其判断标准也更为严格;(2)情绪对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积极情绪下的 个体对交往中对方的信任程度高于处于消极情绪卜.的个体。 关键词:情绪;社会认知;谎占识别;信任

前言 说谎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日常
他人的怀疑能力较强,不容易受骗并且有更强的识 别谎言的能力。 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认知的 内容和真实性而实现的。具体来说,个体通过选择与 当前情绪状态一致的启动信息,对真实性判断的过程 产生影响。因此,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会形成对信 息更加积极和信任的评价,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会 产生更多的怀疑和拒绝。由此我们可以假设,情绪一 致性效应会对个体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产生影响,即处 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个体由于选择启动消极信息因而 做出的判断中有更多的怀疑,信任水平更低。 基于上述讨论,本研究认为:一方面,通过启动情 绪一致性效应,处于消极情绪下的个体容易形成偏重 于怀疑、否定的判断方式,而积极情绪下的个体则在 真实性判断中更容易受骗(信息影响)。另一方面,消
绪得分作配对样本检验,t一20.394,p<O.01,差异显
著。因此可以认为两部影片能够诱发出实验所需的 情绪,在实验中各截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断30一 40分钟。 2.3.2单词汇情感维量心境评定量表 本实验中使用单词汇情感维量心境评定量表对 情绪诱发短片的效果和事后情绪诱发有效性进行评 定。 该量表由普卢特奇克以他的情绪维量理论为基 础编制,他分别用一个单词来代表八种基本情绪:愉 快、接受、惊奇、惧怕、悲伤、厌恶、兴趣和愤怒,制定 了一个五点记分量表,选项从l=无,过渡到5=极 强,分数越高,表示该情感体验越强烈。经测试该单 词汇心境量表在一个很广泛的情感状态范围内测量 应激状态十分灵敏,而且具有理论上的相关’ll J。

词汇的唤醒度和具体性对情绪标注的影响-ERPs研究

词汇的唤醒度和具体性对情绪标注的影响-ERPs研究

词汇的唤醒度和具体性对情绪标注的影响-ERPs研究情绪标注(Affect labeling)是指个体使用情绪词汇来描述刺激或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或情绪方面的特征,是用词汇表达情绪最简单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调节情绪。

目前,大量的情绪标注研究发现进行情绪标注能够有效抑制情绪。

随着语言对情绪研究的深入,对哪些词可以抑制情绪以及情绪标注效应产生的机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

其中,唤醒度的观点认为,词汇的情绪性是抑制情绪的关键,只要使用情绪词就可以抑制情绪而且词的情绪性越强越好。

同样的效价下,词的唤醒度越高情绪性越强,抑制效果越好。

不确定性减少理论主张,词汇的具体性可能是情绪标注运作的过程,词语通过减少个体情绪状态的不确定性起抑制作用。

阻断理论指出,对情绪的反思会抑制内隐的情绪反应,进而表现出对情绪的抑制,故情绪标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对情绪的自我反思。

本研究基于此探讨两个问题:(1)情绪标注中词的唤醒度是否影响情绪标注效果;(2)除了情绪概念词外,使用其他情绪词是否能够抑制情绪。

本研究选择情绪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以情绪命名后的LPP波幅为指标,借助时间分辨率高的ERP技术考察词汇唤醒度和具体性对情绪标注的影响,试图通过两个脑电实验揭示情绪标注抑制情绪的机制。

实验1着重检验唤醒度的观点即词汇的唤醒度是否影响情绪标注效果。

实验1沿用以往情绪标注研究范式,以标注词的唤醒度作为自变量,选取有效被试16名,采用2(任务类型:情绪标注,非情绪标注)×2(词的唤醒度:高、低)的被试内设计。

结果发现:(1)进行情绪标注时,与使用低唤醒度词相比,高唤醒度词条件下的LPP波幅更小(在Pz电极点上);而进行非情绪标注时,差异不显著;(2)无论词的唤醒度高或低,情绪标注与非情绪标注差异显著,情绪标注下LPP波幅更低。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不确定性减少理论和阻断理论。

实验2以词汇的具体性(情绪概念词汇:害怕、高兴;情感状态词汇:积极、消极)为自变量,选取有效被试18名,采用3(任务类型:情感状态标注、情绪概念标注、性别标注)×2(情绪类型:正性、负性)的被试内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压力对词汇识别中具体性效应的影响摘要:利用词汇判断任务,探讨在词汇识别过程中,时间压力与具体性效应间的关系,考察在高时间压力下,具体性效应对词的识别的影响是否还存在。

实验一的反应时数据显示,无论时间压力高低,具体性效应对词的识别的影响都存在。

这些结果表明,具体性效应是影响语义加工的重要因素。

高时间压力下,同样存在具体性效应。

关键词:词汇识别时间压力具体性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词的具体性是指人们对一个词的指代物形成心理表象的难易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具体词称之为高表象词,抽象词称之为低表象词。

词的具体性效应就是指表示具体概念的词(例如:“白菜”)比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例如:“正义”)加工得更快更准确的现象。

许多研究发现,具体词在再认(Begg & Paivio,1969)、回忆(Marschark & Paivio,1977)、词汇命名(De Groot,1989)、判断(Bleasdale,1987)和理解句子含义(Holmes & Langford,1976)等多种认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都优于抽象词的成绩。

随着对具体性效应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了具体性效应与其它影响词汇识别因素(词频、词性、任务类型、感情色彩)之间的关系(de Mornay Davies,2000;Lee CL,2008;Romani C,2008;Chi-Shing,2009)。

然而很多研究考察的都是在一般情况下(即无时间压力情况下)具体性效应对词汇识别所产生的影响,而实际上,我们有的时候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即有时间压力情况下)对词汇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比如:驾驶员需要在行车的过程中,对路口或路边的交通指示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而提供给驾驶员的识别时间却极为短暂。

在这种有时间限制,即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词的具体性效应对词汇的识别所产生的影响还存在与否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实验,来探讨在时间压力情况下,具体性效应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1 实验实验使用的是词汇判断的方法,刺激词依次单独呈现,将具体性和时间压力分别设定为自变量。

通过实验来考察时间压力与具体性对词汇识别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1 实验被试被试为年龄在18~20岁的50名大学生,通过抽签被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被试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视力在正常范围内。

实验结束后给被试一份礼物作为报酬。

1.2 实验材料考虑到词频效应对词汇识别的影响,我们将实验材料中使用的词限定为低频词(百万分之五以下)。

之所以选择低频词,是因为在已有的中文的具体性效应的研究中发现,中文具体性效应主要体现在低频词范围内(张钦、张必隐,1997;李艳红、刘永芳2003)。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选出双字的低频抽象名词、具体名词各50个。

低频词的频率为百万分之五以下。

将这100个名词随机排列,并由20名大学生(这些学生不参加后来的正式实验)进行主观评定,评定采用七点量表。

其中7代表这个词所指的事或物能被人直接感知、十分具体;1代表这个词所指的是十分抽象的内容,难以形成确定的形象。

由1至7,具体性逐渐增强,抽象性逐渐减弱。

根据被试评定之后的统计结果,选出低频的抽象名词、具体名词各20个。

并控制所选词的首字、次字字频和平均笔画数。

选中的40个词的统计信息见表1。

经过统计检验后表明,具体组与抽象组的词之间的具体性评定等级差异性检验显著(t=40.200,df=19,P<0.001)。

具体组与抽象组的词之间的词频差异性检验不显著(t=0.410,df=19,P=0.687)。

具体组与抽象组的词之间的平均笔画差异性检验不显著(t=-0.314,df=19,P=0.757)。

首字平均字频差异性检验不显著(t=-0.083, df=19,P=0.935)。

次字平均字频差异性检验不显著(t=-0.006,df=19,P=0.995)。

干扰词是由实验所选的真词中的字随机组合后构成的假词。

此外,还选定填充词20个,共计100个词作为实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将100个词随机混合,被试需要接受全部的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捷威笔记本电脑一台,显示屏分辨率设定为1024×600。

操作系统为微软WindowsXP专业版。

实验软件是DMDXVers.3.1.4.5版。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1.4 实验设计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自变量:1、组间自变量:时间压力,分为高、低2个水平;2、组内自变量:具体性,分内具体、抽象2个水平。

因变量:对目标词是真词还是假词的判断反应时。

1.5 实验程序被试坐在计算机前,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控制方向键的“左”键和“右”键,要求被试迅速、准确地判断屏幕中出现的内容是不是词。

是则按“左”键,不是则按“右”键。

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有一个十字形的注视点,显示的时间是300ms,接着会有300ms的空屏,然后出现刺激项目,显示时间为300ms。

低时间压力下,前后刺激项目出现时间的间隔是3s;高时间压力下,当被试对当前刺激作反应后则立即出现下一个刺激项目。

计算机记录被试反应的时间。

实验正式进行前,被试要进行练习,以确保正确理解实验程序。

1.6 研究结果每位参加实验的被试的词汇判断正确率均在85%以上。

在结果分析中,我们去掉了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即有40个数据(占总数的2%)被去掉。

具体实验结果见表2。

词汇判断反应时的方差分析表明:具体性主效应显著,F(1,48)=129.591,P<0.001。

说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判断具体词的时间比抽象词短。

时间压力主效应显著,F(1,48)=15.907,P<0.001。

高时间压力情况下比低时间压力情况下词汇判断时间短。

具体性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48)=4.302,P=0.043。

词汇判断正确率的方差分析表明:具体性主效应显著,F(1,48)=28.681,P<0.001。

即对具体词的判断正确率高于对抽象词的判断正确率。

时间压力主效应显著,F(1,48)=32.558,P<0.001。

低时间压力情况下比高时间压力情况下的正确率高。

具体性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48)=15.170,P<0.001。

2 讨论实验一分析结果表明,词的具体性对词的识别的作用不受时间压力因素的影响,不仅体现为具体词的反应时更短,而且也体现为正确率更高。

这个结果和已有的一些关于中文的具体性研究相一致(张钦、张必隐,1997;李艳红、刘永芳2003)。

通过对高、低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具体词还是抽象词,在高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反应时都比低时间压力条件下减少,而且达到显著水平。

也就是说,当被试在高时间压力条件下进行词汇判断时,会主动提高判断速度以适应实验情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适应是以牺牲正确率的代价来实现的。

词汇判断正确率的结果表明高时间压力情况下的正确率低于低时间压力情况,即便是较容易识别的具体词,也不能例外。

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某一方面的提高往往是以牺牲另一个方面为条件的。

本实验中,由于实验情境的改变,迫使被试提高反应速度,但也使正确率出现显著下降。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具体性效应的原理来设计路标、交通指示牌等需要快速识别的标识,为快速识别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准确”应是“快速”的前提。

3 结语(1)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具体性效应在时间压力高和低的条件下都存在。

(2)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高时间压力条件下词汇判断反应时低于低时间压力条件下反应时,但高时间压力条件下词汇判断正确率也低于低时间压力条件下正确率。

参考文献[1]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2]李艳红,刘永芳,杜秀芳.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J].心理科学,2003(26):823-828.[3]上海交通大学汉字编码组,上海汉语拼音文字研究组.汉字信息字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4]张钦,张必隐.中文双字词的具体性效应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2):216-224.[5]Holmes,V.M.,& Langford, prehension and recall ofabstract and Concrete sentence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6(15):559-566.[6]Begg,I.,& Paivio, A.Concreteness and imagery in sentence mean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11):431-439.[7]Chi-Shing,T.,Jeanette,A., The word concreteness effect occurs for positive, but not negative, emotion words in immediate serial recall[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9(100):91-109.[8]Marschark,M.,& Paivio,A. Integrative processing of concrete and abstract sentences[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7(16):217-231.[9]Bleasdale,F.A. Concreteness-dependent associative priming: Separate Lexical organization for concrete and abstract word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87(13):582-594.[10]DeGroot, A.M. Representational aspects of word image ability and word frequency as assessed through word associ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89(15):824-845.[11]de Mornay Davies, P. &Funnell, E.,‘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ease of predication’[J].Brain and Language,2000(73):92-119.[12]Lee CL , Federmeier .K.D.To watch, to see, and to differ: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of concreteness effects as a function of word class and lexical ambiguity Brain and Language. 2008(2):145-158.[13]Romani.C , McAlpine. S , Martin. R.C. Concreteness effects in different tasks[J]. Implications for models of short-term memory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8,61(2):292-3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