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背诵提纲终结版A
哲学生活知识点提纲
哲学生活知识点提纲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门对世界、人生和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它试图回答一些最基本、最深刻的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真理?”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知识,但它为各个学科提供了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
它鼓励人们进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既定的观念,而是通过理性思考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则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三、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这种观点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从多个方面去认识事物。
高考政治总复习提纲(哲学生活)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与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与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的主要原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重视意识作用,树立正确意识.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基础,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条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总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从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注意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比如刻舟求剑。
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比如仁者心动。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哲学生活默写提纲
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作用,努力形成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
(1和2也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同时,人又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1)意识的产生: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另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要求我们坚持物质与运动相结合的观点,避免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6、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以上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能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2、实践的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基础作用):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哲学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总复习提纲第1——3课哲学基础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注意: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主要是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为什么?P106、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是什么?(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2)主要派别: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与生活背诵提纲
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而新事物的成长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主要矛盾和
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抓主要矛盾。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做好统筹兼顾。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生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矛盾的
同一性和
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区别等等都是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
一、哲学与生活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二、物质与意识
1. 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认识
1.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过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联系与发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因果联系与偶然联系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 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5.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矛盾与辩证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事物分析的根本方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等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和社会责任。
哲学生活期末提纲
(1)在中创造价值。
(2)在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自觉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总)
2、
3、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总)
2、
3、
矛盾观
第九课
矛盾的对立统一
(含基本属性)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
2、(基本属性)
(1)
(2)
(3)
(4)
矛盾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1、
2、
3、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1、
2、
3、
价值观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立场上,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默写原理内容
自背
他背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第七课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要求我们用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要求我们从,切忌
人可以根据改变,建立。
联系的多样性
哲学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哲学常考知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⑴哲学的起源和功能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⑵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⑶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学考选考背诵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学考选考背诵提纲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背诵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知识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从中概括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物质,认为整个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颗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要求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2014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哲学生活)背书提纲
2014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背书提纲泗洪中学高二政治组 2013-12-30一、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1)标准: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2)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全)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地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联系: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复习一、基本概念: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哲学生活复习提纲
哲学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来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搞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2、世界观与方法论(1)区别:①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②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背诵提纲
生活与哲学背诵提纲熟记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题题目,认真理解每一课中的“相关链接”、“专家点评”、“问题探究”的相关内容、及名家言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2、哲学的本义是什么?3、真正哲学的作用是什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4、什么是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5、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式什么?6、如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哲学两大学派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吗?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各自核心观点是什么?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各自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思想是什么?(注意前两点思想上的不足之处)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各自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思想有哪些?6、哲学的两个对子是什么?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什么?2、如何理解真正的哲学史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3、如何理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是什么?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详细)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7、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如何理解思维是物质的?4、什么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5、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什么?6、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7、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8、什么是静止?如何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9、规律的含义什么?10、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11、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2、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3、如何认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如何认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怎样理解物质决定意识?6、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7、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表现是什么?8、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可知论思想?9、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表现是是什么?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含义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地位什么?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的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每一点详细掌握)4、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5、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6、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是什么?7、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及要求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9、注意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是什么?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3、联系的客观性是什么?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4、联系的多样性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整体与部分的含义是什么?6、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方法论意义是什么?7、系统的含义是什么?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怎样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意义是什么?3、发展与变化、质变的关系是什么?4、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5、怎么样理解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6、量变质变的含义是什么?二者关系是什么?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属性是什么?2、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3、怎样理解矛盾的斗争性?4、怎样理解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5、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6、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方法论意义是什么?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什么?8、主次矛盾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是什么?9、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是什么?1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二者关系?方法论要求?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含义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的含义是什么?与发展、联系的关系是什么?实质是什么?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3、怎么样认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4、创新的社会作用是什么?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是什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2、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实践观点的地位是什么?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什么?7、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二者的矛盾运动和规律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9、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怎么解决的?(了解阶级分析法)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以及解决方式是什么?11、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是什么?1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的关系?(专家点评)1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4、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15、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6、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17、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什么?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是什么?2、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现阶段的表现是什么?3、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表现是什么?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及标准是什么?5、价值判断为什么要自己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如何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其意义是什么?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详细)8、我们工作中为什么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9、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10如何认识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价值11、如何认识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重点)12、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6.哲学生活-提纲1
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有哪几种基本形态?【b】
13
常见观点
评价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局限:
主 观 唯 心 主 王守仁:心无外物;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当作世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
我思故我在;
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都是错误的;
的 奥
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即意识
秘
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
①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
27 意识的原材料。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 也不能发展。②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
万物皆是我们的表象;
可取之处: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
客 观 唯 心 主 神创论;
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义
柏拉图的理念观;
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哲学、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b】 14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得经济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一定形态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 代的精神生活得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近 代 ( 机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械)形而上 狄德罗:自然界由树木无穷、性 局限:① 仍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哲学及生活第一到第六课复习提纲
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要想少走弯路,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与方法论1)区别: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联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3)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2、哲学: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三、全面把握哲学的概念:1、从字义看,哲学史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2、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思考对象上看,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背诵提纲背诵提纲(A)辩证唯物论(一~七)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成党的思想路线)。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运用举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
福州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推出“自驾游、亲子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项目,凭借“文化品牌、休闲品牌、生态品牌、温泉品牌”的打造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福州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参考答案】①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和项目,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精品线路,做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努力打造文化、休闲、生态、温泉品牌,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
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从“意识的作用”角度指出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体现了这一点。
②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人类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无限世界。
【运用举例1】从苏丹红、高致癌毒大米、添加漂白剂的面粉、敌敌畏泡火腿事件,再到今天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提心吊胆。
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八处修改,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臵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是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作出的。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修订和通过食品安全法,为预防和处臵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运用举例2】“世界给我l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l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六、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认识论(八~十一)八、实践的含义及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⑴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⑵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征:⑴客观物质性;⑵主观能动性;⑶社会历史性【运用举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
20世纪50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0多年的历史探索(农村生产实践),推动了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各阶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十、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十二~三十)【说明:十二~十七属于联系观;十八~二十一属于发展观;二十二~二十七属于矛盾观】十四、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唯物辩证法)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运用举例】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但是他的这项发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目前处理这些难以计数的废弃塑料袋只能高温焚烧或挖土填埋,必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气体,长期污染土壤。
在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
2008年6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限塑令”。
结合材料,请用联系特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塑料袋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保具有密切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我们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做到趋利避害。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
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应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要把改善民生臵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十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是联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二十一、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1、〖世界观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运用举例】A县盛产茶叶,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美誉,但过去因长期的粗放经营,加上市场意识不强,使该县经济徘徊不前,成为有名的贫困县。
近年来,该县政府积极组织力量对茶园的土质条件和品种进行分析,确定了“精、绿、特”的发展策略,引进生物防治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提升茶叶品质。
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声势,使该县“优质茶”声名远扬。
该县政府没有满足现状,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延伸茶叶产业链,形成“种茶、制茶、品茶、论茶、吟茶诗、唱茶歌、跳茶舞”等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该县摘掉了贫困帽子,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
该县脱贫致富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参考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该县不满足现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延伸茶叶产业链,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