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
1、共鸣原理及分类...美好的歌唱共鸣是歌唱者所共同追求的。
要想获得它,就需要全面了解人体共鸣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付出艰辛的努力,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得到它。
<一>共鸣的原理共鸣——某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的共振的现象叫共鸣。
声音产生需要有振动体、媒介<空气及其它>和听声音耳膜。
当物体被打击而产生振动时,促使媒介产生了波纹,叫音波。
这种音波由媒介传入人的耳膜成为声音。
一个发音体在振动发音时,它除了能发出一基音外,还能同时发出一些微小的泛音。
例如:a弦振动率是400,当它的微波传到某一个每秒振动440次的物体时,这一物体受到振动的影响,才会引起共振,产生共鸣。
人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而出现了基音。
这个基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优美、悦耳的歌声来。
共鸣的使用能够扩大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音。
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构造的共鸣腔,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
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二>共鸣的分类共鸣的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的方法:从生理构造上进行分类;从共鸣结构能否调节上进行分类;从共鸣运用性质上进行分类。
从生理构造上,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及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
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
它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无气息的共鸣。
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
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
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
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积的骨面上振动。
歌唱共鸣的原理与应用
歌唱共鸣的原理与应用1. 什么是歌唱共鸣歌唱共鸣是指人体声音在共鸣腔体中发生共振的现象,使声音更加明亮、强大和富有表现力。
共鸣是声音传播的重要机制,通过调整共鸣腔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质和音量。
歌唱共鸣是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共鸣原理来产生更好的声音效果的技巧。
2. 歌唱共鸣的原理歌唱共鸣的原理基于声音波在腔体中的传播和共振效应。
当声音波进入人体共鸣腔体时,会发生一系列共振现象,使声音产生共鸣加强和放大。
共鸣腔体通常包括喉咙、鼻腔、嘴巴和胸腔等部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共鸣腔体及其功能:•喉咙共鸣:喉咙是声音的起源,通过调整喉咙的张力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质。
•鼻腔共鸣:鼻腔是共鸣腔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适当打开或闭合鼻腔,可以使声音更加明亮或柔和。
•嘴巴共鸣:嘴巴的大小和形状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在唱歌时运用不同的嘴型和舌位可以产生不同的音效。
•胸腔共鸣:胸腔是共鸣腔体中最大的一部分,通过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富有力量和表现力。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共鸣腔体,歌手可以调整声音的音质、音量、音色和表现力等方面,使歌曲的演唱效果更出色。
3. 歌唱共鸣的应用歌唱共鸣技巧是歌手在演唱过程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合理运用共鸣技巧,可以帮助歌手发挥出更好的声音效果,并提升歌曲的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歌唱共鸣应用技巧:1.调整呼吸: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是产生共鸣的基础,通过合理调整呼吸方式,使声音得到充分的支撑,能够更加清晰、稳定地发出。
2.运用开放喉咙:合理放松喉咙并保持开放的状态,有助于声音的共鸣和流畅传播,使声音更富有穿透力和明亮度。
3.运用鼻腔共鸣:通过合理调整鼻腔的开闭程度,可以使声音更加柔和或明亮,增加音色的变化和表现力。
4.调整嘴巴形状:适当调整嘴型和舌位,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质和表现力,产生不同的音效,增强音乐表达能力。
5.利用胸腔共鸣:通过深呼吸并将声音尽量放在胸腔中发出,可以增加声音的音量和力量感,提升声音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歌唱的共鸣训练面罩共鸣
第四章歌唱的共鸣训练(面罩共鸣)
一、教学目的
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训练高音区共鸣,并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进而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处理。
二、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
2.训练学生获得歌唱共鸣的基本状态:吸气——喉结下降——小舌头、上口盖上提。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音响、摄像机
六、教学过程
1.介绍人声的共鸣
(1)头腔共鸣定义
a.头腔共鸣训练要领:
2.发声训练
(1) 13 56 56 |53 1—||
Lu li lu li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3)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4)注意歌唱基本状态、气息﹑咬字吐字的处理。
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学生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并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
(4)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3.小结
(1)教师小结
4.布置新作业
(1)课后复习巩固。
歌唱共鸣原理的认识
歌唱共鸣原理的认识歌唱共鸣原理是指人在歌唱时,利用呼吸、发声、喉部等器官共同作用产生的共鸣效应,使声音更加富有魅力和穿透力的一种声音效果。
下面我将从声音产生、共鸣腔体、共鸣空间以及喉部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声音的产生是通过呼吸和发声器官共同作用产生的。
歌唱时,人们通过鼻腔、鼻咽部、口腔、颚骨等共鸣腔体将呼出的空气形成声波,通过声带的振动使其转化为声音。
共鸣腔体是指由呼吸道和声道组成的一系列空腔,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
这些腔体的形态和空气流动对声音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共鸣腔体的形态和空气流动使声音产生共鸣效应。
共鸣效应是指当声波通过共鸣腔体时,腔体的形态和空气流动会使声波的频率特性发生变化,增强或削弱特定频率的声音。
这种频率选择性增强或削弱使得声音更加浑厚、丰满和明亮。
具体来说,咽部的共鸣效应会增强高频声音,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口腔和鼻腔的共鸣效应会增强中低频声音,增加声音的丰满度。
不同形态和流动状态的共鸣腔体会产生不同的共鸣效应,因此歌手可以通过调整共鸣腔体的形态和空气流动来塑造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再次,共鸣空间是指共鸣腔体中空气的共振区域。
在歌唱时,声音通过共鸣腔体产生共振效应,使声音的能量得以聚集和增强。
共鸣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音乐乐器的空腔,不同的共鸣空间会产生不同的共鸣效果。
例如,喉部的共鸣空间较小,共鸣效果较强,产生高频声音;而口腔和鼻腔的共鸣空间较大,共鸣效果较弱,产生中低频声音。
共鸣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共鸣腔体的构造和张力的调控,歌手可以通过调整发声方式和喉部的张力来改变共鸣空间的形态,从而调整声音的共鸣效果。
最后,喉部的作用在歌唱共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喉部是声带所在的部位,通过调整声带的张力和振动的频率来产生声音。
在歌唱中,喉部的调控可以使声带的振动更加稳定和均匀,从而产生更加富有穿透力和魅力的声音。
同时,喉部还可以调整共鸣腔体的形态和空气流动,进一步强化声音的共鸣效果。
唱歌 共鸣原理
唱歌共鸣原理
共鸣原理是声音传播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描述了当一个声源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时,其他物体会因为与该频率相匹配而共振。
共振的产生是因为声波的振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产生了共振现象。
在唱歌时,共鸣原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会产生声波,然后通过咽喉、口腔和鼻腔的共鸣腔管进行共鸣。
共鸣腔管包括喉、齿、舌、口腔以及鼻腔等部位。
当空气通过这些腔管时,它们会因为固有频率和声波频率的共振而放大声音。
要想发出稳定、悦耳的音调,我们需要合理地利用共鸣原理。
唱歌时,我们应该通过调整口腔和咽喉的姿势来控制声音的共振效果。
不同的声音高低、音调和音色,都需要通过调整共鸣腔管的大小和形状来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歌手的嗓音听起来独特的原因。
通过充分利用共鸣原理,我们可以发出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声音。
训练好共鸣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声音的音质,还可以增加嗓音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感受自己的共鸣感,并且将其运用于歌唱中。
总之,共鸣原理对于唱歌是非常重要的。
在唱歌时,合理利用共鸣腔管的共振效果能够提升声音的品质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感受共鸣感,我们可以掌握更加出色的唱歌技巧。
让我们一起用共鸣原理唱出美妙的音乐吧!。
歌唱共鸣的原理及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歌唱共鸣的原理及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歌唱共鸣是指人体在演唱时,声音的共振现象。
当歌手使用适当的发声技巧,声音会在身体的共鸣腔中产生共振,从而增强声音的音量、音色和穿透力。
歌唱共鸣的原理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与共振、声音在身体内传播以及共鸣腔的特点等方面。
首先,声音的产生与共振是歌唱共鸣的关键。
声音产生于声带的震动,通过空气的传导传播出来。
当声音进入共鸣腔时,共鸣腔会对声音的频率进行放大或弱化,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量。
共鸣腔与头颅、喉部、胸腔和腹腔等部位相连,形成了声音共振的通道。
其次,在实际演唱中,歌唱共鸣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善用发声区域:人体的发声区域包括头腔和胸腔,不同的声部和演唱风格需要善用不同的发声区域。
头腔发声会产生明亮、尖锐的音色,适合高音部分;胸腔发声会产生低沉、饱满的音色,适合低音部分。
掌握好发声区域的运用,可以使声音更加舒展、自由。
2.控制共鸣腔的大小:共鸣腔的大小和位置会影响声音的共振效果。
通过调整喉咙、口腔、鼻腔等部位的形状和张力,可以改变共鸣腔的大小,使声音在腔体中共鸣,放大了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例如,在高音演唱中,可以适当收缩喉咙和提高软腭,使声音聚焦在头腔中,增加共鸣效果。
4.注重共鸣的调整和平衡:在实际演唱中,不同音区域的共鸣调整和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高音区域时,需要更多地利用头腔共鸣,让高音部分具有透明、明亮的音色;低音区域时,需要更多地利用胸腔共鸣,让低音部分具有厚实、饱满的音色。
通过调整共鸣的力度和区域的协调配合,使整个声音区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5.练习共鸣的调试和感知:共鸣是一种身体和听觉共同作用的感受,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感知来获得。
可以通过各种声音练习,如颤音、滑音、鸟鸣声等来增强共鸣的感知,帮助歌手清晰地感受到共鸣现象,进而在实际演唱中更好地运用。
总之,歌唱共鸣是歌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发声技巧、呼吸控制和共鸣调试,可以使声音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试论歌唱的共鸣
试论歌唱的共鸣摘要:本文将从歌唱的共鸣这个角度出发。
整体共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歌唱的共鸣、歌唱中共鸣的运用两部分部分,并对人体共鸣腔体的组成和各自的作用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歌唱的共鸣腔体;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口鼻咽腔共鸣一、歌唱的共鸣(一)歌唱共鸣的概念在声乐领域中,歌唱的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
人们不管是在说话还是在唱歌时都会通过气息流动来冲击声带,使得声带产生震动摩擦,从而产生声音。
当歌唱家在歌唱发声时,同样会通过声带的震动。
当这种震动达到了一定频率时所产生的基音与人体内其他空间引起共振时,其音量就会扩大。
这就是一种共振的物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共鸣。
歌唱家歌唱时,发出声带产生的基音与腔体共鸣产生的泛音相结合时,它会使得声音变得嘹亮、饱满、富有弹性的效果。
人体的声带是比较小的振动体,它振动产生的音量是不足以达到演唱时的音量的。
歌唱时则需要通过声带振动引起人体的共鸣腔体产生音量,这些音量也可以通过调节声带发出声音的大小来控制音量、音色的变化。
(二)共鸣腔体的分类从歌唱的角度来理解人体的共鸣腔体可分为胸腔共鸣、口喉咽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
其中胸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是属于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
歌唱家在演唱的过程中是随着音的高低变化时来调整腔体的运用,在一般情况下,唱低音部分是多数使用的是胸腔共鸣、随着音高的位置变化,腔体的使用也随之变化,当唱到高音时,更多的是运用到头腔共鸣。
但歌唱家在演唱的时候并不是将各个腔体独立进行使用的,需要将各个腔体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的共鸣。
但其运用的比例会不同,这是根据歌曲音色需要以及人体天然的腔体条件决定的。
(三)共鸣腔体的运用当我们声乐学习者在歌唱时,应学会如何运用混合共鸣的方法。
有很多声乐学习者在歌唱时往往只运用其中一种共鸣腔体,也就是唱到低音时用胸腔共鸣;唱到中音区时运用口咽腔共鸣;唱到高音时只用到头腔共鸣等。
这样出来的声音只有单频道的声音,并不是立体的,而且出来的声音并不能给听众们带来好的听觉艺术享受。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歌唱发声的共鸣是指通过正确的呼吸和技巧来使声音产生共鸣效果,使声音更加丰满、饱满和富有穿透力。
共鸣训练是歌唱技巧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良好的音色、声音控制和音域拓展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共鸣训练方法:1.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均匀、深入的呼吸可以帮助声音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
可以通过做一些呼吸操练习,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来训练正确的呼吸方式。
同时,注意放松身体和肌肉,将空气通过喉部送入肺部。
2.声音放松:声音放松是为了使声带得到放松,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效果。
可以通过轻轻摇晃头部、转动颈部或颔骨、按摩喉部等方式来放松声带。
同时,在放松的状态下,用正常的空气流动并发出声音。
3.音域拓展:共鸣训练还可以帮助拓展音域。
通过逐渐上升或下降音阶来训练低音和高音区域的发声,使声音在不同的音域中都能产生共鸣效果。
4.共鸣点的掌握:共鸣点是指声音在喉咙、头部和胸部等不同部位产生共鸣的位置。
正确地使用共鸣点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共鸣力。
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寻找和掌握共鸣点,如喉音练习、头顶共鸣练习、胸腔共鸣练习等。
5.发声技巧的磨练:发声技巧对于产生共鸣效果也非常重要。
通过练习一些发声技巧,如发音清晰而准确、气息控制、调整音量等,可以帮助声音更好地产生共鸣效果。
6.反复训练和听音:共鸣训练需要长期的反复练习,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发声。
同时,多听一些有共鸣效果的歌曲,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共鸣效果,从中获得灵感和指导。
总结起来,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包括呼吸训练、声音放松、音域拓展、共鸣点的掌握、发声技巧的磨练,反复训练和听音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可以帮助歌手培养出丰满、饱满和富有共鸣力的声音,从而提高歌唱技巧和演唱表现。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目的:改善声音效果,获得很快、很高的泛音频率,使声音具有强而有力的、穿透乐队“音墙”的致远能力。
标准:保持胸口以下的空腔与它上面的腔体相通,上下通气,里外通气。
步骤:1、共鸣与呼吸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
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打开了等在那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胸腹之间的气儿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着气,上下通气,里外通气,音越高,气越通。
没有高位置,就没有深呼吸。
2、共鸣与音源1)、“让声音落下来”的练习目的:共鸣的音响效果好,音色纯。
方法:一起音就要张开大嘴,贴着咽壁看着“嗓子眼儿”往下吸着唱,往后往下“看”,一直“看”到“横膈膜”,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
胸口以下越空、越松、越通,共鸣的音响效果越好,音色越纯。
练习:1=D 2/4 1 0 | 3 0 | 5 0 | 3 0 | 1— ||ma ma ma ma ma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牙关节、下巴与前颈部保持“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C.守在胸口(第二纽扣处)发声。
D.用“想、听、看”的心理指导,“让声音落下来”,每唱一句,都要听到胸口松松落底的共鸣音响。
这种胸腔共鸣是整体混合共鸣的基础。
E.起音时,在胸口以“垂直叹气”的感觉发声,“找气儿,不找劲儿”。
F.喉头上没有任何感觉。
2)、“贴着咽壁吸着唱”的练习目的:前后、上下所有的共鸣通道都“打开”。
方法:发声时先用“后半扇儿唱”的感觉想着后脖梗,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
这时小舌头庆委、松弛地上抬,同时喉结下沉,于是拉开了咽腔上下的空间距离,喉咙便在“吸气”的感觉中“打开”了,同时还要凭着“内听觉”和“内视觉”去“听”、去“看”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贴着咽壁吸着唱”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吸气感”:在口咽腔的咽壁上有一种向后(从嘴到咽壁)吸的感觉;在鼻咽口的后上方有一种向后上方吸的感觉;在胸口直到腰部有一种向下向四周围吸的感觉。
《声乐》课件——第四模块-歌唱的共鸣训练2
5 3 | 4 2∣1 —|5 3 | 4 2∣1 —‖ 来
练习提示:母音时牙齿应该尽可能张开,不能咬死,牙 关放松,母音口腔打开,颌关节张开,放松,吸气时两 肋展开,保持住。腹部肌肉有弹性,保持声音在眉心位 置的头腔共鸣。
分析任务任务
(2)、唱好ong母音:“红”字,是全曲主题
12321|23432|34543‖ ong
实施任务
任务安排: 每10到12人为一组,分组练习分别完
成本节课任务
检查指导: 课堂中随机抽查5—8位学生对歌曲进
行演唱,要求能完成演唱作品的内容及情感。
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表序号评价项目 Nhomakorabea分值
优秀
良好
差
1
课程内容理解情况?
2
任务完成情况?
3
和小组成员合作情况?
4
本课程自我学习情况?
5
对教师课堂授课综合评价?
存在问题
任务反馈
1、各人自我评价,组长小结本节课各组完成任务 情况。
2、教师对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进全面了解,发现优 点,进行表扬,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点, 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教师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2、这是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唱出对红军深厚感情 的歌曲,希望大家课后多练习演唱这首歌,感受 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鲜血换来的。
分析任务
(4)、用同样的位置唱好歌曲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
分析任务
《映山红》创作背景:
从10月29日到11月14日,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傅庚辰写完了剧本中所 有的歌曲,配上了合唱,增写了《红星照我去战斗》,并完成了全部乐队 伴奏总谱,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这些歌曲经摄制组全体讨论获得通过, 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 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 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在 “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的时代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音乐组的其他 同志也认为这首歌词好,鼓励他换歌。但前几首歌已经摄制组讨论通过, 总谱也已完成,花费了很多心血,马上就要开始录音,从头新写能否超过 从前?思想斗争很激烈。但是经过深入分析,他认识到:冬子妈唱歌的时 候,她还不是共产党员,红军到了什么地方,何时回来,她也还不知道。 她是凭着信念和向往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的。所以,在 白色恐怖气氛下,在夜半三更,在山中一个茅屋里,当她的儿子问她爸爸 和红军什么时候回来时,她从心里发出了向往的歌声“夜半三更盼天明……” 是合乎此情此景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分寸的。想到这里,傅庚辰下决心舍掉 《手捧红星盼红军》(一)、(二)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 红》(一)、(二),并把歌词中的“若要盼得亲人回”改成“若要盼得红军 来”。
声乐基础与幼儿歌唱 第4章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咬字与吐字
根据韵母韵头的不 同,在传统的声乐理 论中,将所有的韵母 发音分为“开、齐、 合、撮”这四类,即 “四呼”。
开口呼: 开口就是“开”,用力在 喉,如“来、干、高、发、歌”等字 都是“开口”。
齐齿呼: 齐齿就是“齐”,用力在 齿,如“迷、京、平、基、坚”等字 都是“齐齿”。
合口呼: 合口就是“合”,用力在 满口,如“公、东、灰、宏、同”等 字都是“合口”。
声乐基础与幼儿歌曲演唱
歌唱的共鸣
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获得 完善的声音共鸣是一个重要的 课题。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是较 为抽象的理论。所以只有在实 践中更好地思考、体会发声原 理及有关呼吸训练等知识,才 能理解并且调节好各腔体的共 鸣,获得理想的声音。
歌唱的共鸣
(一) 共鸣腔的区分 声音是靠两片声带在呼吸的作用下进行振动
单韵母: ɑ(阿)、o(喔)、e(呃)、i(衣)、u (乌)、ü(迂)。
复韵母: ɑi(哀)、ei(欸)、ɑo(凹)、 ou(殴)、iɑ(呀)、ie(椰)、iɑo(腰)、 iou(优)、uɑ(哇)、uo(窝)、uɑi (歪)、uei(威)、üe(约)。
鼻韵母: ɑn(安)、en(恩)、iɑn (烟)、in(因)、uɑn(弯)、uen(温)、 üɑn(冤)、ün(晕)、ɑng(昂)、eng (“亨”的韵母)、iɑng(央)、ing(英)、 uɑng(汪)、ueng(翁)、iong(雍)、 ong(“轰”的韵母)。
撮口呼: 撮口就是“撮”,用力在 唇,如“女、君、余、于、居”等字 都是“撮口”。
歌唱的咬字与吐字
我国传统唱法把 汉语语音归纳并划分 为十三辙韵脚,即十 三辙,我们可用其来 研究咬字、吐字中归 韵的方法。
“发花”辙: 凡是以韵母“ɑ”、“iɑ”、“uɑ”收 声、归韵的字均属之。如“沙、虾、呀、马”等 字。“梭波”辙: 凡是以韵母“o”、“uo”、“e” 收声、归韵的字均属之。如“歌、我、说、荷” 等字。 “乜斜”辙: 凡是以韵母“ie”、“üe”收声、归 韵的字均属之。如“雪、月、姐、铁”等字。 “一七”辙: 凡是以韵母“i”、“ü”收声、归韵 的字均属之。如“你、气、比、雨”等字。 “姑苏”辙: 凡是以韵母“u”收声、归韵的字均 属之。如“珠、夫、故”等字。 “怀来”辙: 凡是以韵母“ɑi”、“uɑi”收声、归 韵的字均属之。如“泰、外、爱、槐、待”等字。 “灰堆”辙: 凡是以韵母“i”、“uɑi”收声、归 韵的字均属之。如“泰、外、爱、槐、待”等字。
声乐基础教案话题4歌唱嗓音的“魔法棒”——共鸣
话题导入
知识殿堂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及作用
二、歌唱共鸣腔的特点
1、口腔共鸣
2、头腔共鸣
3、胸腔共鸣
三、歌唱共鸣腔的调节与运用
1、歌唱共鸣的平衡——“混合共鸣”的运用
2、歌唱共鸣与声区
歌唱小窍门
窍门一:“头腔共鸣”的练习
练习曲:(见教材)
窍门二:烟腔共鸣的体会与练习
练习曲:(见教材)
教师可通过人体解破图直观讲解各发声器官。
通过生活中的动作来体会较为抽象的歌唱声音通道如何形成。
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互查相结合
思考
与
实践
1.采用哼鸣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头腔共鸣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共鸣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在发声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2.结合教材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三大腔体的共鸣体会。
问题三:高声区声音单薄、尖锐,低声区声音空虚、乏力
1、成因分析
2、解决方案
职业小讲堂
幼儿嗓音的特点及塑造
一、幼儿嗓音的生理特点
二、幼儿声音的塑造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歌唱呼吸的训练
3、歌唱发声训练
4、幼儿训练注意事项
阅读时间
声乐作品的种类及特点
一、学堂乐歌
二、艺术歌曲
三、民歌
四、歌剧选段
做好本课程的学习准备
《声乐基础》
教 案
20~20 学年第学期
课 程 名 称
声乐
院 (系、部)
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授课教师
职 称 职 务
教材名称
《声乐基础》
二○一年月
授课时间
授课顺序
第4次课
课程类型
实践课
学时分配
民族唱法演唱的共鸣技巧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缺少共鸣往往就会显得单薄无力、缺少色彩。
如乐队吹奏的小号。
如果我们把号嘴取下来单独吹,声音会很弱小,也传送不远,但是把号嘴装到小号的号身管上吹奏,声音就马上明亮清脆,丰满动人了,而且还能够传送得较远较广。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声音在号管里得到了共鸣的结果。
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
声带振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
基音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共鸣腔体的共鸣使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更远更广。
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歌唱中如何获得运用这些共鸣就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如何取得良好的歌唱共鸣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较好的共鸣,首先要注意各种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
怎样才能使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鸣方法:1、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各共鸣腔体中最方便得到的共鸣和最容易感受到的共鸣,也是声音从喉咙里出来后进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
口腔共鸣的要求:口腔按照吸气和打哈欠的状态上下自然张天,下巴,舌头和喉头自然放下,微提笑肌,上口盖有上提的感觉,包括软腭和上舌都有上提的感觉。
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运动,这就使得口腔里的气息离开喉咽部位,流畅向前,引起口腔的前部和上部振动(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
这样也减少了声音在咽喉部位的振动,减轻了咽喉部位的负担,喉头也就得到了放松,喉头及声带等发声器官也就受到了保护。
口腔共鸣使声音丰满,音色优美。
口腔共鸣是胸腔共鸣和头腔(鼻腔)共鸣的基础,同时歌唱的咬词吐词是由口腔,舌头及咽喉等来先同完成的,所以口腔的张开应该是以咬字吐词的状态为基础适当张开。
人教版高中音乐课件歌唱的共鸣与声区的统一
1
1
歌唱时,可根据不同的声区特点对共鸣腔的运用有所侧重, 但也不能放弃对其他共鸣腔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使声区衔接 得统一自然。
1
歌唱共鸣是一种多频率声音复合、扩大的运动,声区是共 鸣产生的范围、区域。
1
歌唱共鸣是一种多频率声音复合、扩大的运动,声区是共鸣 产生的范围、区域。简单地讲,以高声区为主的共鸣应有中声区 和低声区共鸣成份的参与;以低声区为主的共鸣应有高声区和中 声区共鸣成份的参与,这种现象叫做协和共鸣。协和共鸣中各声 区共鸣成份比例及强度的变化决定音色变化。
歌唱的共鸣与 声区的统一
一、如何划分声区?
歌唱声区划分为三大块:
低声区
胸声区
中声区
混声区
高声区
头声区
低声区:
以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共鸣次之,因此 也称为胸声区。
各声部的低声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胸腔振动感。 低声区以真声为主,混声次之,头声较少。
中声区:
以口腔、咽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次之, 因此也称为混声区。
中声区处于低声区与高声区两端的混合与过渡 区域,因兼有真声与假声(主要是女声)、胸声与 头声的混合振动感觉,亦称为混声区。中声区以混 声为主,头声次之,胸声较少。
高声区:
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胸腔共鸣次之,因此 也称为头声区。
女声的高声区为假声;男声的高声区以真声为 主,在发超高音时掺有假声。高声区以头声为主, 混声次之,胸声较少。
1
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实质上与整体共鸣有区别。整体共 鸣是高、中、低三部分共鸣腔同时产生的共鸣,是追求整体音响 效果。声区统一是指在整体共鸣的前提下,使高、中、低各声区 的音色一致。
1
整体共鸣是 高、中、低三部分 共鸣腔同时产生的 共鸣,是追求整体 音响效果。
《声乐基础》第四章歌唱嗓音的“魔法棒” 共鸣
意义。作为歌者,我们应了解并熟知人体共鸣腔在歌
唱中的运用,应多加以巩固练习,逐步形成音质稳定 而富有立体感的“人体音箱”。
知识殿堂
——歌唱共鸣的原理及作用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必定会引起另一个与之频率相同或 呈倍数关系的物体的振动,使得原有物体的振动加强且音量扩大,这种现象称 为共鸣。 我们身边的每个乐器都有其特定的发音体和共鸣体,发音体发出的声音称 为“基音” ,如果没有共鸣腔体的润色,仅靠基音发出的声音通常会显得单薄、 干涩,音量也较小。所以绝大多数的乐器,如古筝、吉他、提琴等都是通过琴 身的共鸣发出明亮而富有色彩的声音。 “人声乐器”也是如此,声带在气息的冲 击下振动并在人体内的固有共鸣空间里循环、回荡继而产生共鸣,使原有的声 音音量得到扩大,同时音色也得到美化,从而让我们的歌唱更加富有艺术表现 力。
唱歌小诊所
问:高声区声音单薄、尖锐,低声区声音空虚、乏力。
成 因 分 析
这是典型的声区不统一状态。声音 单薄、尖锐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高声区, 多是因为过于追求头腔明亮的音色而忽 略下部共鸣的支持而产生;声音空虚、 乏力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低声区,多数是 因为缺乏头腔共鸣,使得声音位置没法 保持;当声音往高处行进时,嘴巴过度 张开,影响咽腔的打开及声音的竖立状 态,使声音不能够充分共鸣。
知识殿堂
头腔共鸣
——歌唱呼吸的类型
头腔共鸣位于鼻腔上方,体积小,位置高而集中,其共鸣器官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
、蝶窦、筛窦,其中鼻腔是头腔共鸣的基础,也是中心区域,窦体的共鸣就是通过它的音波 而带动。经头腔共鸣产生的声音光彩明亮、集中且柔和,是最富色彩的共鸣区。 准确的声音位置是良好歌唱的基础,歌唱中要求声音统一在一个稳定的高位置上,这个 高位置即头腔共鸣的位置。对于声音位置的描述很大程度上基于歌者的个人体验,这也是歌 唱的神秘之处。 对于头腔共鸣产生的共振点,每位歌者也有着不同的体会,但无论哪种描述,都一致认 为:歌唱中的共振点应尽可能地送往头腔最高的位置。头腔共振点就像管乐里的哨片,在歌 唱过程中每个声音都需吹响“哨片” ,即每个声音都要送到头腔共鸣的位置,这样才能获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歌唱如果没有很好的共鸣,没有很好的共鸣位置,歌声一定不会是既松驰圆润又明亮轻巧,能收能放,能强能弱地应用自如的。
而良好的共鸣是以很好的横膈膜气息支持为基础的,而充分地打开的喉咙,又是优美歌唱的关键,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整体,各个方面都只是“零件”,而歌唱就是这三个“零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在歌唱活动中,只有整体协调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就象“森”字是由三个“木”字组合成,少一了个“木”都不成其为“森”。
民族唱法(或戏曲唱法)美声唱法都要求有好的共鸣位置,而好的位置也只能在有了好的气息支持及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的整体协调配合较好的条件下才能得到。
正是意大利传统说的:歌唱艺术的关键在于脖子的松驰和在气息上歌唱。
良好的歌唱共鸣,包括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成份,其中各种不同共鸣成份在歌唱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均等一样的,正如帕瓦罗蒂所说的:“我认为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三个声区所有的声音共鸣位置主要都在面部盒子里,低音稍加胸腔共鸣,但不是整个胸腔,而只是喉下三角区,胸腔共鸣不能过多。
”①就是说口咽腔是人声共鸣的形成及扩大的最重要的部份,所以,口咽腔是否正确地打开,是极为重要的。
口咽腔的正确打开首先要有良好正确的气息支持,恰到好处地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除此还需要放松地打开的下巴(张开牙关)和自如松驰的舌头的配合才能找到口咽腔的合适正确状态,而下巴及舌头往往也是歌唱之中较为常见地给歌唱训练带来困扰的问题,特别在初学者中较为常见,就是在有了较深程度的一些歌唱者,在歌唱之中往往会有某个“拔高”的高音的地方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其实只要把下巴牙关再打开一些,喉咽及呼吸支持再深下去,同时更多一些进入面罩,歌声就会立刻显得更好也更轻松。
可以说整个歌唱活动实际上就只是一种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吸气、张嘴。
打开喉咙、打开下巴、放下舌头(放松地舔着下牙床)这都是伴随吸气同时就应该自然自动地完成的事情。
歌唱共鸣的重要性,让歌声明亮有穿透力!
歌唱共鸣的重要性,让歌声明亮有穿透⼒!⼈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体内很多可以产⽣共鸣的空间,使⽓息冲击声带⽽出现了基⾳。
这个基⾳虽然很微弱,但是它⼀进⼊⼈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优美、悦⽿的歌声来。
共鸣的使⽤能够扩⼤⾳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
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分重要的。
(⼆)共鸣的分类(1)头腔共鸣及作⽤头腔共鸣产⽣的⽣理结构位置是在⿐腔上⽅。
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
它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息的共鸣。
体积⼩,位置⾼,这种共鸣⾊彩明亮,集中⽽柔和。
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
有经验的歌唱家们为获得头腔共鸣的感受,常常善于把声⾳送到头腔中去,认为这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且这种唱法,声⾳不会疲劳,永远年轻。
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持作⽤,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且声⾳是⼗分不悦⽿的。
(2)⿐腔共鸣及作⽤要获得良好的⿐腔共鸣还需要注意以下⼏点:软腭即平时称为的⼩⾆头。
通过软腭的运⽤,促使⿐咽腔形状的变化及⾳⾊的变化。
⽤哼唱练习,便于使软腭中部产⽣振动,扩⼤⿐咽腔,同时还能使⿐咽腔下部也打开。
上下颌关节活动应张开⼩半⼨,对于取得共鸣有好处。
下颌轻轻下移,感觉好像没有重量,声⾳就轻松⾃如了。
(3)⼝腔共鸣及作⽤⼝腔共鸣是可变共鸣腔。
⼜是⾼⾳和低⾳的中间衔接区,是咬字清楚的部位。
通俗唱法多采⽤⼝腔共鸣。
根据共鸣结构可调节与否,划分为固定不变共鸣和可变共鸣固定不变共鸣腔。
⿐咽腔,它的前壁同⿐腔相通。
下⽅通向⼝咽。
⼝咽腔,上与彝咽为界,同⼝腔相通。
下通喉咽。
声道,在声带以上,同⼝、⿐、喉、咽腔相连,形成类似管状的⼝咽喇叭管。
它的出⼝在⿐腔、⼝腔。
喇叭嘴是喉室。
声带、声道是主要的共鸣腔体之⼀。
咽腔和⼝腔、胸腔相连,它是重要的共鸣腔。
胸腔在共鸣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
⼈的声⾳共鸣主要是腔体共鸣。
唱歌时怎样共鸣
歌唱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歌唱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
共鸣对声音起着修饰美化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唱歌技巧 A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
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
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
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气传”。
⒈吸气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
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
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
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⒉呼气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
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
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
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
⒊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⒈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
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⒉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学习声乐第四步找到共鸣焦点
学习声乐第四步找到共鸣焦点
歌唱时声音好象放电影一样,声音要有共鸣,焦点要集中,集中在面罩。
太远、太近都不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好的发声焦点,焦点集中了,声音会越来越大;没有焦点的声音就散了。
想要声音大,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开端时共鸣点要小,然后扩展开来,越唱越大。
这种发声方法,声音小,好象灯后面有面镜子,可以使光照得更远。
头额、鼻窦等处都是空的共鸣腔,要尽量应用。
首先有了面罩共鸣声音更集中、明亮、传得更远;其次,面罩共鸣有利于声区的统一,元音的分歧和音域的扩展。
曾经有人说:“支点找到以后,声音会很干净,这个支点象焦点一样,不管唱什么元音,总在那个中央;找到支点就没有什么过渡的问题了,声音技巧也不在话下…”。
细致方法:
1)元音练习,ü、nie、ni、me、mie,用半声练习;
2)哼鸣练习,练习时有一种晕乎乎的觉得。
练声曲或乐曲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内容
3)带笑容地歌唱,也就是常说的提笑肌。
4)使用横膈膜控制呼吸,唱高音时千万别扯着嗓子喊,要下拉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