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1-10

合集下载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一、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字词解释1. 内集:家庭聚会。

就像是一家人都凑到一块儿啦。

2.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说儿子和女儿哦。

3. 文义:文章的义理,就是讲那些学问知识呢。

4. 俄而:不久,一会儿的功夫。

5. 骤:急,就是雪下得很急很大。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差不多;拟,相比。

8. 未若:不如。

三、句子翻译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四、阅读理解1. 这篇短文里,谢太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像是我们在雪天的时候,突然突发奇想,看着雪就想问个究竟。

2. 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想法很直接,觉得盐撒在空中那种颗粒感和雪有点像。

但是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更妙啦,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的,很轻柔,和雪花那种轻盈飞舞的姿态更接近,而且更有美感。

谢太傅大笑乐,说明他对兄女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3.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古代文人家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下雪天不只是看雪玩雪,还能一起讨论学问,玩这种文字游戏呢。

一、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字词解释1. 期行:相约同行。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答案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5)1.1杨修啖酪 (5)1.2王戎识李 (5)1.3诸葛恪得驴 (5)1.4谢道韫咏絮 (6)1.5曹冲称象 (7)2第2单元 (8)2.1黄香温席 (8)2.2陈遗贮焦饭 (8)2.3哑孝子 (8)2.4郑人买履 (10)2.5鲁人锯竿入城 (11)3第3单元 (13)3.1智勇退笔冢 (13)3.2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3)3.3王羲之书六角扇 (14)3.4掩耳盗钟 (15)3.5红毛毡 (16)4第4单元 (18)4.1盲子窃钱案 (18)4.2张佐治遇蛙 (19)4.3焚猪见真情 (20)4.4蜜中鼠屎案 (21)4.5谜语一则 (22)5第5单元 (23)5.1鳝救婢女 (23)5.2二鹊救友 (24)5.3知恩图报 (25)5.4蝙蝠 (26)5.5杀驼破瓮 (27)6第6单元 (29)6.1虎画 (29)6.2正午牡丹 (29)6.3朱元璋画像 (31)6.4苏东坡画扇 (32)6.5铁杵成针 (33)7第7单元 (35)7.1食粥心安 (35)7.2鉴真东渡 (35)7.3少年志存高远 (36)7.4陈蕃有大志 (37)7.5画龙点睛 (37)8第8单元 (39)8.1黄仙裳济友 (39)8.2刘氏善举 (40)8.3李氏之友 (41)8.4田真兄弟 (41)8.5张用良不杀蜂 (42)9第9单元 (43)9.1赛跑定案 (43)9.2拷打羊皮露真相 (43)9.3钱若庚断鹅 (45)9.4欧阳晔破案 (46)9.5螳螂杀蛇 (47)10第10单元 (49)10.1人有卖骏马者 (49)10.2的卢救主 (51)10.3马啮盗髻 (52)10.4王行思爱马 (53)10.5齐人攫金 (54)第1单元1.1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一)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

【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hào)喜好。

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

莫:没有人。

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

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问题探究1.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2.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应试训练1.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 ) ②为什么 ( ) ③很好 ( ) ④您 { }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子罕不受玉《左传》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 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注释:1.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恼怒。

4.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信:诚信。

8.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9.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惑:迷惑,疑惑。

11.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1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3.逾矩:越过法度。

1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殆:疑惑。

1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7.堪:能忍受。

18.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19.好:喜爱,爱好。

20.乐:以…… 为快乐。

21.饭:吃。

22.疏食:粗粮。

文言文助读 1-10完整版附译文和重点字词

文言文助读 1-10完整版附译文和重点字词
译文:
梁代侍中葛周镇守兖州时,曾出游。有一个侍从小头目甲,正当壮年,没有娶妻,这个人生得伟俊,又善于骑马射箭,并且胆量超于常人。某次因有事禀报,葛周召他入见。当时,葛周的小老婆们都在场侍候,其中有一小老婆,天姿国色,被葛周特别宠爱,经常带在身边。甲见到这女人,看了一眼又一眼。葛周问他话,问了好几次,甲正在注目美女,竟忘了回话,葛周只是低着头罢了。此后,葛周只是笑了笑。有人告诉了甲,甲才感到害怕,只说自己当时迷迷糊糊,也不记得葛周所吩咐的事了,好些日子,他一直担心有什么不测之罪。葛周知道他很害怕,很温和地(或:用温和的面色)对待他。不久,有诏命让葛周出征,在河上这个地方抵御唐的军队。当时两军决战,打了几天,唐军坚守阵地,阵脚丝毫不乱。傍晚,士兵又饥又渴,疲惫得几乎没有人样了。葛周就把甲叫来,说:“你能攻陷敌阵吗?”甲说:“能。”马上揽缰上马,率领几十个骑兵飞驰,直奔敌营,这些人勇猛赴敌,杀了几十个敌人。葛周的大部队随即跟上来,唐军大败。等到葛周胜利归来,就对他的爱姬说:“甲立了这样的大功,我应该重赏于他,把你嫁给他吧。”爱姬流着眼泪推辞,葛周劝勉她说:“做人家的妻子,难道不比做别人小妾好吗?”叫人给她准备了嫁妆,价值几千缗,葛周把甲请来,对他说:“你在河上立了很大的战功,我知道你没成亲,现在我把某女给你做妻子,并升为偏将,这个女子就是当日你注目的那个女子。”甲坚持连称死罪,不敢答应,葛周一定要坚持给他,他才接受。
3.郭进敬工徒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存亦有法度。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初中文言文阅读(汇总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汇总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汇总5篇)1.初中文言文阅读第1篇【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注]①罢朝:停止了早朝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⑤ 忤:触犯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皆以美于徐公于:(2)王之蔽甚矣蔽:(3)时时而间进间:(4)皇后何为若是是:2、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 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太宗曾罢朝”对比阅读答案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5、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联系现实你会想到什么呢?(2分)参考答案:1、(1)比(2)受蒙蔽(每题1分,共2分)(4)是:这样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他)每每在朝廷上与我谏诤,侮辱我,使我不自在。

(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3、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三)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 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尝月下戏(曾经)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就好像,好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若令月中无物未若柳絮因风起
B.当极明邪乐极生悲
C.无此必不明厚此薄彼
D.当极明邪理所当然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 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 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 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 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 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 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 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国书还没有启封,威后就 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 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 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 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 百姓,哪里有国君?所以哪有丢弃根本的事却问不重要的事的呢?”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mǐn):怜悯。④规
箴: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规劝和告诫。
【解词】
①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②将去时但当屡顾帝
()
【答案】
①汉武帝乳母 尝于外犯事(曾经)②将
去时但当屡 顾 帝(回头
看)
【课内词语】
①尝射于家圃(曾经)(曾经)②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译文】
汉武帝的乳母曾经在外犯了法,汉武帝想要依法惩处,乳 母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言辞可以争辩的,你 一定想要得到救助的话,就在离开时,只频频回头看皇上,千 万不要说话。 这样或许还有万一的希望。 乳母来和武帝告别时, 东方朔也侍立在武帝身旁,于是就对乳母说:“你真愚笨啊! 皇上哪里还能想起你给他哺乳的恩情呢?”武帝虽然才能出众 心狠手辣,但对乳母也深有感情,于是悲伤怜悯她,随即敕令 赦免了她的罪。
【译文】
广东有个猎人, 带着弓箭进山打猎。 他偶尔躺在地上休息, 不觉睡过去了,被一头大象用鼻子卷了去。自己想,这次肯定 遭象残害。
不一会儿,大象把他放在一棵树下,点了点头。又叫了一 声,一群象便纷纷来到, 四面围绕着他, 似乎对他有什么企求。 刚才卷他的那只大象趴在树下,仰头看看树,又看看猎人,好 像让他上树。 猎人领会了它的意思, 就踏着象背爬到了大树上。 虽然爬到了大树顶,却不知大象要他干什么。
【注释】
①矢:箭。如:往,到。②摄:夹。③分(fèn):料想。④未
几:不久。⑤狻猊(suān 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形如狮。 ⑥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⑦殪(yì):死。⑧
瞻:往上或往前看。⑨袕(xué):本指衣服开孔,这里指挖地。 脱牙:指象牙。多无算:无法算计。形容数目多。⑽束治:捆束整理。
王敦刚娶了公主,去上厕所,看到漆箱里盛着干枣,这原 本是用来塞鼻孔防臭的,王敦以为在厕所里也要放置果品,就 把干枣吃光了。回到屋里,婢女托着金澡盘盛了水,琉璃碗中 盛着澡豆,他就把澡豆倒进水中喝了下去,以为是干饭。婢女 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初中语文阅读文言文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文言文70篇翻译及答案

)1-10(篇翻译及答案【一】70初中阅读.★酒以成礼1 【原文】毓拜而后饮,且托寐以观之。

其父时觉,因共偷服药酒。

值父昼寝,兄弟小时,)ù(y钟毓“酒以成礼,毓曰:既而问毓何以拜,会饮而不拜。

“偷会曰:又问会何以不拜,”不敢不拜。

”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句意为当时他,而是指“醒”,不是指“发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 释“觉” ,“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 指睡后醒来。

又,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 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钟毓兄弟小时候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钟会喝酒不行礼。

钟毓行礼后喝酒,“偷本”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行礼,钟毓说:”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解释1③时:当时。

②因:趁机。

①寝:睡觉。

④何以:为什么.翻译:2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3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常羊学射2【原文】“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 ,使⑤虞人⑥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 ,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打猎。

初中文言文阅读(11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11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2011(70篇)1、商鞅立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两黄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黄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黄金,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⑴既:已经⑵具:完备⑶恐:恐怕,担心⑷乃:于是⑸募:广泛征求⑹徙:搬,迁移⑺置:到⑻辄:立即,就⑼予:给予,授予⑽卒:最后⑾令:指变法的命令⑿金:古代货币单位⒀以:用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古时一金为二十两银子,十金即二百两,五十金即一千两)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2、田登为郡守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鞭打,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

正碰上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集市上张贴告示,说:“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说这个。

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云:说。

⑦作:担任;做。

⑧于:介词,在。

⑨本此:源于此。

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①怒人触其名。

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

②举州皆谓“灯”为“火”。

整个郡百姓都称“灯”叫“火”。

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因为怕说“灯”而触犯了田登,引来鞭打。

3、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曾经出行,看见一块古碑,是晋代的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观赏石碑,过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他骑马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感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还住宿在石碑前,三天后才离开。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一)(10分)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 ) (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3)故.知创业之难( ) (4)常恐.骄奢生于富贵(.)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分)(二)(10分)青衣捕盗①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第10篇桃花源记一、[2021合肥包河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②树深:树丛深处。

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初极.狭极:(2)土地平旷.旷:(3)屋舍俨然..俨然:(4)愁倚.两三松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桃花源记》(节选)中,“”从正面写出桃花源人的辛勤;《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桃花源记》(节选)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桃源行(节选)王维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①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

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

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

(限断二处)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场主积薪其中C.一狼洞其中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2.4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1 性(至)孝 .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 2左手复(挛)挛:蜷曲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1.5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3.会:聚集,汇合4.题:书写,题写5.听:听从
6.举:全部7.以:相当于“把,拿,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周处杀蛟【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②,山中有邅迹虎③,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⑤,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⑥,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⑦?”处遂改励⑧,终为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自新》【注释】①侠气:指意气用事。

②义兴:郡名。

蛟:鳄鱼,古人神话为蛟龙类动物。

③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

④入吴:到吴郡。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下文“平原”指陆机,“清河”指陆云,两人分别曾任平原内史、清河内史。

⑤正:只。

⑥贵:崇尚,重视。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⑦令:美,好。

⑧改励:改过自新,努力上进。

【解词】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③具以情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答案】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厉害)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希望)③具以情告(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跛足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 疲” 。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4分(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 . 王吹竽,宣王说 . 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处士请为 . 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 . :之2. 译下边句子(4分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2分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去 . ,舍市傍 (2及 . 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4分。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十则【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注解】①思:希望,想着。

②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③齐:看齐。

④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⑤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评析】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注解】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

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①吾:我。

②日:每天。

③三:多次。

④省: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谋:谋事。

⑦忠:尽心尽力。

⑧信:真诚,诚实。

⑨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注释】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忧虑,怨恨。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评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 这样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注解】①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②然后(古今词):要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③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⑤后:最后。

⑥雕:同“凋”,凋零,凋谢。

【评析】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岁寒:指污浊的社会。

松柏:指君子。

孔丘说:“在污浊的社会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注释】①食:同“蚀”。

②更:变更,更改。

【评析】人都会犯错。

错了怎么办?改!改错是人的高贵品性,令人景仰。

但这不是人人都可达到的境界,所以子贡的话永远有很强的警示与鞭策意义。

2. 搔痒【原文】昔人有痒,令①其子②索③之,三索而三弗④中。

又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亦⑤弗中。

其人勃然而怒:“知吾者妻也,而胡难我?”乃自引⑥手,一搔⑦而痒绝⑧。

何者⑨?痒者⑩,人之所自知也,他人莫知之。

犹心患,人何以知之?【注释】①令:让,叫。

②其子:他的儿子。

③索:寻找。

④弗:不。

⑤亦:也。

⑥引:伸。

⑦搔:此指“抓”。

⑧绝:停止。

⑨何者:者:……的情况。

⑩痒者:者:……的人。

1)妻子:文言中的妻子是两个词。

即妻与子,即老婆与儿子或老婆与儿女。

现代汉语中妻子只指老婆。

2)无以:无和以常结合在一起,组成无以。

在文言中叫固定词组,他的意思是“没什么用来......",妻子无以应,意为老婆儿子没什么话用来回答。

【译文】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孩子寻找痒处,三次抓而三次都不中。

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五次抓而五次也不中。

那个人生气地说:“妻子和孩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痒处?”(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就停止了。

为什么呢?痒的情况,人是自己知道的,别人没法知道痒处。

犹如心里忧愁,别人凭什么知道对方的忧愁呢?【启示】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

自己知道才去挠,怎么会不中呢!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

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自己下功夫。

3. 鸲鹆效言【原文】鸲鹆(qú yù)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已,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1.鸲鹆:qúyù俗称八哥。

2.罗:捕鸟用的网,这里作动词,意为用网捕捉。

3.曷:怎么。

4.南人:指南方人。

5.调其舌:调整他的舌头。

6.效:模仿。

7.庭:庭院,院子。

8.鸟:代指鸲鹆。

9.谓:告诉,对……说。

10.未尝言:未曾说过自己要说的话。

11.笑:讥笑12注:鸲鹆:鸟名,俗名“八哥”。

13曷若: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译文】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用网把它捕捉到并调整它的舌头,(加以训练),久而久之,便能模仿人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句罢了,一天到晚说的就是那么几句。

蝉在院子里叫,八哥听了讥笑它。

蝉对八哥说:“你能说人话,很好,可是你自己要说的话却未曾说出来,哪能像我这样自己表示自己的意图啊!”八哥听了低下了头,非常惭愧,终生再也不模仿人说话了。

【寓意】1)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做真正的自己。

详细:鸲鹆学舌,能说几句人话,就傲笑蝉鸣。

然而蝉之鸣唱,虽非人言,却都是自己的心声。

2)这个成语故事正讽刺了效言学舌的不良风气。

近义词:邯郸学步4. 孔雀爱尾【原文】孔雀雄者毛尾金翠,殊非设色者仿佛也。

性故妒,虽驯久,见童男女着锦绮,必趁啄之。

山栖时,先择处贮尾,然后置身。

天雨尾湿,罗者且至,犹珍顾不复骞举,卒为所擒。

【注释】故:本来犹:还仿佛:类似、相似。

罗者:捕鸟人。

骞(qian)举:飞腾起来。

【译文】雄孔雀的尾巴金黄,翠绿,绝非画家们用彩笔能够描绘得出来的。

(雄孔雀)生性本来善妒,虽然驯养了很久,但看见小孩穿着华丽的衣服,一定会追上去啄他们。

在山里休息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好地方来安放尾巴,然后才安置自己的身体。

天下大雨,淋湿了尾巴,捕鸟的人将要到来的时候,它还在珍惜顾盼自己的尾巴,而不再飞腾起来,最终被捕鸟人抓住了。

【启发】1.孔雀太爱自己的尾巴了,它简直是为了自己的尾巴而活着。

但它却没想到,正是这条迷人的尾巴,给它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2.告诫人们,对自己的优点不能看得太重,否则会滋长自己的骄傲情绪,甚至爱物受伤,因小失大,好事变成坏事。

5. 艾子浮于海【原文】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

'吾鼍也,故惧诛而哭。

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注释】浮:乘这一艘帆船于:在……地方泊:停泊岛峙:耸立的小岛中夜:半夜十分遂:于是;就;便鼍:鳄鱼诛:杀;诛杀幸:幸亏理会:指追究【译文】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海岛上,半夜听见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说话。

就认真地听着。

其中一个人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

我是一条鳄鱼呀,很害怕被杀头所以才哭。

而你是只蛤蟆,又没有尾巴,为什么也哭个不停呢?"又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的事情啊!"【寓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吏滥杀无辜的社会现象。

6. 杀骡乘鸡【原文】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悦。

主人谢曰:“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

”客曰:“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归?”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译文】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准备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兴。

主人道歉说:“因为家里没钱集市又远,所以没有肉招待您。

”客人回答:“那么请把我骑来的骡子杀掉吃吧。

”主人说:“那您怎么回去呢?”客人指着台阶前的鸡说:“我借您家的鸡骑着回家。

”【注释】(1)具蔬菜:备办蔬菜一类菜肴。

具:备办。

(2)谢:道歉。

(3)耳:虚词,语气词,有“而已”、“罢了”的意思。

(4)君何以归:是一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是“君以何归”,意思是“那您怎么回去呢?”(5) 君:对人的尊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