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周周清补考过关题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1周周周清周六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考查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①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②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 )③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4N A个( )答案:①√②×③×(2)考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④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⑤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⑥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⑦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⑧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 )⑨1.7 g H2O2中含有电子数为0.9N A( )10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10×答案:④×⑤√⑥√⑦√⑧×⑨√○(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⑪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⑫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 )⑬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 ⑭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答案:⑪×⑫√⑬√⑭×(4)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⑮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⑯1 L 0.1 mol·L-1氨水含有0.1N A个OH-( )⑰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 )⑱10 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 )答案:⑮×⑯×⑰×⑱√(5)考查一些特殊反应⑲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 ⑳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 ( )○211 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 ) 答案: ⑲× ⑳× ○21× 2.(1)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 ≈10-12 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 mol·L -1的目标分子( )(2)1.0 L 1.0 mol·L -1的Na[Al(OH)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0( )(3)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 )(4)欲配制1.00 L 1.00 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 g NaCl 溶于1.00 L 水中( )(5)1 mol ·L -1 NaCl 溶液含有N A 个Na +( )(6)常温下,1 L 0.1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 ( )(7)含N A 个Na +的Na 2O 溶解于1 L 水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 答案: (1)√ (2)× (3)× (4)× (5)× (6)√ (7)×3.(1)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2013·福建理综,10C)( )(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2013·天津理综,4B)( )(3)用固体NaCl 配制0.5 mol·L -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2013·山东理综,11C)( )(4)在50 mL 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 -1碳酸钠溶液(2012·福建理综,6C)( )(5)用pH =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 =2的盐酸需要100 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012·安徽理综,10B)( )(6)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 -1H 2SO 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 ,配制成0.100 0 mol·L -1H 2SO 4溶液(2011·江苏,7B)( )(7)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2010·山东理综,14B)( )答案: (1)√ (2)× (3)× (4)× (5)× (6)× (7)×二、常考的实验操作再规范1.实验室需要0.50 mol·L -1的NaOH 溶液470 mL ,配制时应称量________g NaOH ,称量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 检测内容:第四单元课题1、2、3
检测内容:第四单元课题1、2、3得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学校厕所水龙头的上方适合张贴的标志是(C)2.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C)A.沉降B.过滤C.蒸馏D.吸附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是(C)A.保护滩涂湿地B.强化污水处理C.施用大量农药D.推进造林绿化4.(岳麓月考)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B)A.浑浊的河水经沉淀、过滤后仍不是纯净水B.活性炭吸附杂质后的湖水是纯净水C.用煮沸或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5.浑浊的海水经图中净水器处理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消灭了水中的细菌B.所得的水一定是软水C.能减少海水的异味D.能得到纯净水6.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图中“”“”“”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B)A B C D7.主要用过滤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是(B)A.将硬水转变成软水B.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D.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提纯酒精8.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小明利用电解水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试管a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B.试管b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C.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9.(东营中考)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正确的一组是(C)1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1.(5分)我们接触的自然界的水有:①海水;②江河水;③雨水;④自来水;⑤矿泉水。
从既经济又科学的角度考虑,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水产养殖用:__①②__。
初四 化学 周周清
初四化学周周清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盛饮料的易拉罐多数是铝制品,真空包装袋多数使用铝箔,这都是利用了铝的(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机械强度大2.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现根据下表判断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A.Fe-Cu合金B.Mg-Fe合金C.Mg-Al合金D.Al-Cu合金3.金属材料的使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用活泼金属制取不活泼金属是常用的方法,如4Na+TiCl44NaCl+Ti,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金的密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小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比较好C.合金的导电性能比成分金属强D.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5.(2012·苏州中考)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炼铁高炉内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铁8.将等质量的锌分别放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稀硫酸B.硫酸亚铁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氯化镁溶液9.(2012·莱芜中考)下列有关金、银、铜三种金属的性质归纳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三种金属颜色不同B.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C.只用一种试剂不能区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金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18.(7分)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在室温下发生反应(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m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比N (填强”或弱”);相对原子质量是M比N的(大或“小”)。
(2)M与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g。
1走进化学世界周周清
周周清1.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 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 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2.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3. 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4.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C.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5. 向试管内装入某种药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后,再让试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试管内装入的药品是()。
A. 固体粉末 B.块状固体 C.液体 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6.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
A. 用嘴吹灭B. 用书扇灭 C.用灯帽盖灭 D.用湿抹布扑灭7.某实验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试管取一些稀盐酸,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合理的是()。
A. 向试管内滴入2滴稀盐酸 B.向试管内注入 l mL稀盐酸C.向试管内注入 2 mL稀盐酸 D. 向试管内倒入大半试管稀盐酸8. 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9.量取30 mL酒精,应选用的仪器是()。
A.10 mL的量筒 B.100 mL的量筒C.50 mL的量筒和滴管 D.100 mL的量筒和滴管10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化学周周清试题
化学周周清检测题
班级:姓名:得分:
1、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关于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2、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错误的是()(2分)
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纸箱着火时,用水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C.木柴失火时,用土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分)
①镁在氧气中燃烧: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③氧化铜和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5、完全电解3.6克水,理论上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要求写出完整步骤)(4分)
6、现有一瓶长期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其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100g 于烧杯中,加入5.0g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98.6g.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分)。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周周清达标检测 试题
周周清化学达标检测一、我会选择:〔以下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一小题2分〕1、人类生活中的以下用品,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天然木制品D、玻璃制品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颜色变化B、状态变化C、生成新物质D、形状变化4、以下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燃烧B、蜡烛融化C、冰雪融化D、灯泡发光5〕A、●B、●●C、6、小明在厨房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对“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7、以下仪器不能作为反响容器的是〔〕A、试管B、圆底烧瓶C、量筒D、烧杯8、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D、取完药品后,立即塞上试剂瓶塞,放回原处9、以下根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在试管口用药匙将粉末撒入试管里B、滴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将盛液体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D、给盛放容积1/2液体的试管加热10、以下实验操作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11、某同学为了研究未知固体的性质,进展了如下实验,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12、在实验室里,以下做法符合平安规那么的是〔〕A、实验桌上,将易燃、易爆药品与酒精灯放在一起,以方便操作B、实验剩余的药品可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用完酒精灯,可用嘴吹灭,熄灭更快D、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水洗干净13、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A 用水冲灭B 用书本扑打扑灭C 用嘴吹灭D 用湿抹布盖灭14可以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是由于〔〕A 分子有质量B 同种分子性质一样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 分子的体积很小15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1、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 周周清
九年级化学周周清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A.纯碱B.熟石灰C.生石灰D.石灰石2.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中,能使试液变蓝的是()A.氢氧化钾B.石灰水C.食盐水D.溶有CO2的水3.下列各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 NaCl、HCl、NaOH B.NaOH、NaCl、HClC. HCl、NaOH、NaCl D.HCl、NaCl、NaOH4.下列物质中,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水6.下列物质中,可以敞口放置的是()A.大理石B.消石灰C.浓硫酸D.苛性钠7.盛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质量增加但没有变质的是()A.浓盐酸B.食盐水C.浓硫酸D.烧碱溶液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Ca(OH)2 + CO2 = CaCO3↓ + H2OB.KOH + H2SO4 = K2SO4 + H2OC.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D.Ca(OH)2 + 2HCl = CaCl2 + H2O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10.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食盐和盐酸三瓶无色溶液,可用一种试剂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11.下列气体可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的是()A.H2 B.CO2 C.SO2 D.HCl12.将下列不同pH的各组溶液混合,得到溶液的pH可能为7的是()A.pH=3 pH=4 B.pH=11 pH=7C.pH=6 pH=8 D.pH=0 pH=513.自来水生产中常通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
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14.(2011.滨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15.(2011.聊城市)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食盐溶液16.(2011.咸宁市)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二.填空题1.久置的苛性钠溶液易发生变质,这是由于它与______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化学周周清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物D、高锰酸钾双氧水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水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B、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小C、淡水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深刻的社会危机D、纯净的水是纯天然饮品3、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上述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5、下列过滤操作中,错误的是()A、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C、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D、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6、“洋河美酒飘香”当走进洋河酒厂时就能闻到特殊的香味,这表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7、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的水,则立刻剧烈反应,此时,水作为()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稀释作用8、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水原子B、氢原子氧原子C、水分子D、氢分子氧原子9、下图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10、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些是蒸馏水。
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身体健康无益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油11、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你认为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A、土壤土质有关B、空气污染有关C、水源水质有关D、居民体质有关12、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中B、农药化肥的流失C、植物的蒸腾作用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1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1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1、下列粒子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A.碳原子B.氧原子C.碳原子和氧原子D.二氧化碳分子2、某婴儿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初中化学周周清
周周清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B )A、不锈钢B、干冰C、碘酒D、空气2、下图所示的事实不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是( B )A.炒菜时闻到香味 B.压缩空气 C.酚酞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 D.湿衣服晾干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矿泉水是溶液B.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溶液C.最常用的溶剂是水D.酒精只能溶解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单质和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纯净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原子C.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6.下图是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C )7、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
这里的“碘”是指( D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8、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B )A.50 B.86 C.136 D.2229、科学实验验证:对于金属元素来说,原子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其化学性质越活泼,越易形成化合物;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其化学性质越活泼,越易形成化合物(稀有气体除外),下列各组中混合后化学反应最剧烈的是( B )A、Na和FB、K和FC、Mg和SD、Al和Cl10、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D ]A.“霸王”牌厕所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茶叶,真正的“绿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D.吸烟有害健康11、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阴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是()A、a+m+nB、a-m-nC、a-m+nD、a+m-n12、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原子又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周周清
九年级化学周周清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 B.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C.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 D.密度小于空气2、只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度慢C.放出氧气的量减少 D.放出氧气的量增加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试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4、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木炭燃烧后留下黑色固体7、某班同学用用红磷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红磷水硫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8、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B、氧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9、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内的残余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的玻璃柱上涂上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铝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的现象的是()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周周清
化学周周清------No.6 化学反应限度和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基础过关】1、判断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2)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3)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4)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5)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 ()(6)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 ()(7)ν(A):ν(B):ν(C):ν(D) = m :n :p :q ( ) (8)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 ()(9)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10)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1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12)混合气体密度一定()(13)体系颜色不再变化()(14)c(A):c(B):c(C):c(D)=m:n:p:q ()2、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除杂试剂:_______________干燥试剂___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试剂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题过关】1、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N2+3H3,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积分数NH3%==N2%B、C(NH3)保持不变C、反应体系的压强D、C(NH3):C(N2):C(H2)==2:1:32、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6.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二、填空题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8.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②熔点;③密度;④颜色.9.如下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白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品名雪碧汽水(清爽柠檬水)配料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保质期18个月保存方法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写出两条)、.(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3)该汽水保存方法中“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其原因是.三、信息分析题10.xx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字母序号)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xx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判断是否只有物理变化即是分析各选项是否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利用其概念解决此题.【解答】解:蜡烛燃烧与火药爆炸均是燃烧,霉变是缓慢氧化,以上是典型的化学变化,只有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物质.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物理变化的判断的考查,只要抓住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可解决问题,此类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燃烧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燃烧,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熔化时,石蜡熔化,会产生“烛泪”,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蜡烛能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结论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4.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烧碱潮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氢气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6.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清洗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把肉切成小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粽叶包粽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烧火煮粽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二、填空题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规律的科学.【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研究范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答案为: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8.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小;②熔点低;③密度比水小;④颜色银白色.【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解答】解: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低;比水小.银白色.【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颜色,要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并且能够把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如下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白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品名雪碧汽水(清爽柠檬水)配料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保质期18个月保存方法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写出两条)白色晶体、可溶于水.(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3)该汽水保存方法中“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其原因是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可燃性等;(2)紫色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性溶液才会变红色,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3)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碳酸的性质分析.【解答】解:(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答案为:无色晶体;可溶于水;(2)①紫色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性溶液才会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由于汽水中还含有碳酸,而且碳酸在受热的情况下很容易分解,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操作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故答案为: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3)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该汽水保存方法中标有“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字样.故答案为: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三、信息分析题10.xx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1)物理性质:具有挥发性;(2)化学性质:具有毒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解答】解:根据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可知:用完后及时盖上帽,说明该物质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严禁食用说明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毒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具有挥发性;(2)具有毒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等新信息的分析、整合、归纳能力.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放热反应、化合反应.(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选填字母序号)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1)实验室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2)燃烧过程中放热;(3)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爆炸不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解答】解:(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填: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同时属于化合反应.故填:放热反应;化合反应.(3)A.燃烧生成新物质,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能够在氯气中燃烧;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充气过多导致的爆炸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故填:D.【点评】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而燃烧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要注意区分.31270 7A26 稦30377 76A9 皩38330 95BA 閺36097 8D01 贁36906 902A 逪21978 55DA 嗚36544 8EC0 軀20023 4E37 丷21894 5586 喆/34758 87C6 蟆40200 9D08 鴈31632 7B90 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习题课件:周周清1
11.(15分)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和 Cu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部分生成物已略):
四、计算题(15分) 13.将黄铜(铜锌合金)粉末20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 g氢气。 (1)计算这种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有刻痕,说明__黄铜比纯铜硬度 大__。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 g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t1- 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温受度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F__e+__C__u_S_O__4=_=_=_F_e_S_O_4_+__C__u; (2)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 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B____。
(1)合金属于_混__合__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R===2NaAlO2+3H2↑,依 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R的化学式H为2_O___,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F__e_+__H_2_S_O_4_=_=_=_F_e_S_O_4+__H_2_↑________; (3)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三种途径: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Ⅲ你.认3为Cu最+佳8H途N径O3是=Ⅱ=_=_3_C_u((填NO序3)号+)2,NO理↑由+Ⅰ是4H_会_2_产O_。生污染物二氧化 硫,污染空气,并且硫酸的利用率低,Ⅲ不产生硫酸铜,还产 生污染物一氧化氮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第一周: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练习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第一周: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的是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6.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0.xx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
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
(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字母序号)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 周周清十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周周清十1.请根据以下装置,答复以下问题:⑴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⑵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用〔填写上装置序号〕,判断CO2已搜集满的方法是。
⑷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⑸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响〕,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
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上选项序号〕。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⑹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响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响会停顿。
其原因是。
2.某钢铁厂每周方案消费生铁〔含铁97%〕10000t。
〔1〕假设用含氧化铁70%的赤铁矿消费,起码需多少吨矿石?〔2〕改用含四氧化三铁70%的磁铁矿消费,起码需多少吨矿石?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只填一种);溶解度\W 乙甲0t1t2t3温度/℃g(3)甲、乙各W g分别参加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者“不饱和〞);假设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4.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
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克于烧杯中,加热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响后,生成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枯燥后的滤渣3克。
〔1〕求生成氧气质量?(2)求瓶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假设取瓶内溶液配制溶质质量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那么需要参加该溶液和水各多少克?。
高三化学周周清试卷
高三化学周周清试卷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原还反应的是()A.CaCO 3+2HCl=CaCl2+H2O+CO2↑B.SO2+Br2+2H2O2HBr+H2SO4C.CaO+H2O=Ca(OH)2D.NH4HCO3NH3↑+H2O+CO2↑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PCl3→PCl5B.KMnO4→K2MnO4C.Na2O2→NaOH D.NH4+→NH33. 在下列有水参与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A.Na2O+H2O=2NaOHB.2Na+2H2O=2NaOH+H2↑C.Cl2+H2O=HCl+HClOD.H2O ==== O2↑+ 2H2↑4. 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A.1:1B.1:2C.3:2D.2:15. 已知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A.+2B.+3C.+4D.+66. 用“双线桥”分析H2S与浓H2SO4的反应如下(已配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n=2B.X是还原剂C.Y是H2O7.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
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B.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6mol电子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二、填空题(共58分)8.(每题6分,共24分)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完成NaClO3氧化酸性FeCl2的离子方程式:ClO-3+Fe2++________===Cl-+Fe3++________(2)含氮废水进入水体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用金属铝可将水中的NO-3还原成N2,从而消除氮污染,请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NO-3+Al+H2O===N2↑+Al(OH)3+________(3)在某强酸性混合稀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周周清补考过关题(2012.10.12)
姓名班级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
23 C 12 O 16 Cl 35.5)
a
1.(5分)默写物质的量、粒子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15分)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5分)默写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式
(15分)2molN a2CO3 的质量是多少?
3.(5分)默写物质的量、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式
(15分)标准状况下,11.2L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
4.(5分)默写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B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式
(15分)0.5molN a OH溶液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5.(10分)质量为5.85g的N a Cl固体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6.(10分)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水中溶液的体积为500ml,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