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一)同步课件:第3章 第5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习题课二 精品
图7
√D.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以O点为研究对象,O点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受力平衡,
由图可知,在A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子OB上的拉力逐渐
减小,OA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C错误,B、D正确.
123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2)图解法 ①适用情况: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 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均变化. ②一般步骤:a.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 三个力的大小、方向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b.明确大小、方向不变的力, 方向不变的力及方向变化的力的方向如何变化,画示意图. ③注意:由图解可知,当大小、方向都可变的分力(设为F1)与方向不变、 大小可变的分力垂直时,F1有最小值.
图4
解析 答案
Ⅱ
当堂达标检测
1.(合成法)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1 kg、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30°,物块BC边紧靠光滑竖直墙面,用一推力垂直作用在AB边上 使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推力F及物块受墙的弹力各为多大?(g=10 m/s2)
答案 20 N 10 3 N
解析 物块受重力G、推力F和墙的弹力FN作用,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F和FN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 故有 F=sinG30°=1×110 N=20 N
图3
解析 答案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3 5
解析 以木块和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
情况,如图乙所示.再由平衡条件得
Hale Waihona Puke Fcos 30°=fFN+Fsin 30°=(M+m)g
又f=μFN 得到 μ=M+mFcgo-s 3F0s°in 30°
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归纳与整理课件粤教必修1粤教高一必修1物理课件
第一页,共十五页。
专题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产生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总是指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
弹力
研
究
(1)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2)软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用胡克定律来计算,即 =
FN=mgcos θ,f=mgsin θ
当受到向上的力F作用后,F=5.0 N,mg=20 N,F<mg.其受力如图乙所示,受4个
力的作用,f'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
由图乙可知
FN'=(mg-F)·cos θ
f'=(mg-F)·sin θ
故压力减小了
,故选项C错误.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大小,即FN与f的合力大小减小,减小了F=5 N,选项D正确.
问题
第八页,共十五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
专题
专题
(zhuāntí)
(zhuāntí)
(zhuāntí)
一
二
三
专题归纳整合
【例 2】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
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
端分别系有质量为 m1 和 m2 的 A、B 两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
(zhònglì)m1g处于平衡状态.。m1gsin 30°-FTsin 60°=0。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所受到的
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答案:C
No
Image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配套课件第1部分 第三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专题归纳例析
专题冲关
阶段质量检测
返回
返回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
并画出受力示意画。
(1)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条件判断: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是否满足来判断 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
返回
②效果判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得以体现来
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 ③相互作用判断:利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施 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从一个物体是否受到某个 力的作用来判断另一个物体是否受到相应的力的作用。
返回
(2)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这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分析物体的受力时,一般按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其他
返回
A.FN=(ma+mb)g,FN1=FN2 B.FN=(ma+mb)g,FN1≠FN2 C.mag<FN<(ma+mb)g,FN1=FN2
D.mag<FN<(ma+mb)g,FN1≠FN2
返回
[解析]
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a、
b两球对圆筒侧面的压力FN1、FN2与圆筒对 两球的压力FN1′、FN2′大小相等。同理,筒 底所受的压力FN与筒底对球的支持力FN′大
④利用好“假设法”分析弹力、摩擦力是否存在。 ⑤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重视题目给出的物理 条件如光滑——不计摩擦,轻物——重力不计,运动 时空气阻力忽略等。
返回
[例证1]
如图3-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
斜面上,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图3-1
返回
[解析]
物体受重力mg作用;
有压紧斜面的效果,所以物体一定
2018-2019物理新学案同步粤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习目标]1.知道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理解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就是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3.能用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一、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填“同一”或“不同”)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二、力的等效替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等效或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4.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方法.三、寻找等效力1.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与两根细绳相连.2.如图1所示,分别在细绳下悬挂等量(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钩码,使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伸长至点O,将画有间隔相等同心圆的纸片置于橡皮筋与细绳的后面,其圆心与点O重合.在纸的边缘记下两绳与纸边的交点C、D,同时记录两绳上悬挂钩码的数量.图13.如图2所示,直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去拉细绳,同样使结点伸长至点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以及细绳与纸边的交点J.图24.取下纸片,连接OC、OD、OJ,用力的图示(填“图示”或“示意图”)法作出三个力,如图3所示.图35.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2)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3)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与那几个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一、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一个大人能够提起一桶水,两个小孩共同用力也可以提起这桶水.那么大人用的力和两个小孩共同用的力有什么关系?哪个是合力?哪些是分力?答案 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大人的力是两个小孩作用力的合力,两个小孩的作用力是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等效性:合力与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2.同体性:各个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求合力.例1 (多选)关于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答案 AC解析 只有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才能合成,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合力是对原来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两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但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存在,所以选项A、C正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相同,并不是指物体同时受到合力和分力的作用.针对训练 (多选)如图4所示,同一吊灯分别按两种方式悬挂,第一种方式吊灯只受一个A 绳拉力的作用,第二种方式吊灯受到B绳和C绳的共同作用,两灯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A绳对灯的拉力与灯的重力是等效的B.B、C两绳对灯的拉力与A绳对灯的拉力等效C.B绳对灯的拉力和C绳对灯的拉力可以看做A绳对灯的拉力的分力D.A绳的拉力大小等于B绳的拉力大小和C绳的拉力大小的和答案 BC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实验方案(1)先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将两个力F1、F2作用在另一端并使其伸长一定长度到达某一位置;再用另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同一点,使其伸长相同的长度到达同一位置,那么,F与F1、F2的效果就相同.(2)若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可以研究F与F1、F2的关系了.2.结论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注意事项(1)结点O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不变.(2)拉力①要保证橡皮筋、细绳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②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3)作图①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②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例2 李明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5(a)所示.图5(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3)如图(b)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案 (1)如图所示(2)AC (3)张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例3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筋,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筋.(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筋的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将橡皮筋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筋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 (1)BD (2)BD1.(共点力的理解)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答案 A解析 共点力是指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故A错误,B、C、D正确.2.(实验原理及步骤)某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主要步骤有: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 E (2)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应说明“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解析 (1)根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2)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3.(实验原理及步骤)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如图6所示,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活动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通过标记a、b两点来记录两力的方向,并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至O点,测出其拉力F′大小并确定方向.图6(1)在图上以每格1 N为标度,作出拉力F1、F2及合力F的图示.(2)在本实验中,采用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C.两个分力F1和F2的夹角要尽量小些D.拉橡皮筋的绳套要适当长一些答案 (1)见解析图 (2)ABD解析 (1)弹簧测力计F1=4.80 N,F2=3.60 N.作图如图所示(2)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故A正确;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两个分力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夹角适当大一些,故B正确,C错误;拉橡皮筋的绳套要适当长一些,故D正确.一、选择题考点一 共点力1.如图1所示,对共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甲图中钩子受的力是共点力B.乙图中扁担受的力是共点力C.丙图中相框受的力不是共点力D.三个图中物体受到的力都不是共点力答案 A解析 甲图中钩子受到的几个力作用于一点,是共点力,A项正确,D项错误;丙图中相框受到的两个拉力和重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是共点力,C项错误;乙图中扁担受的力延长线不交于一点,不是共点力,B错误.考点二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要和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这样操作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的方法B.等效替代的方法C.理论推导的方法D.理想实验的方法答案 B解析 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两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C.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D.同一实验过程中,结点O的位置允许变动答案 B解析 理论上,细绳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不需要计算,A错误;前后两次结点的位置相同,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B正确,D错误;由于测量和作图存在误差,F′和F的方向不一定重合,实验可以证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总是成立的,C错误.4.(多选)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 )A.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B.实验中只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C.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使弹簧测力计外壳与纸面平行D.两根细绳必须等长答案 AC解析 A选项是为了读数准确,A正确;实验中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拉力的方向以及结点O的位置,B错误;C可以保证准确的测出拉力的大小,C正确;细绳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要求必须等长,D错误.5.(多选)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两次须使橡皮筋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这样做是为了( )A.便于测量力的大小B.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产生相同的效果C.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有相同的作用点D.便于画出分力与合力的方向答案 BC解析 两次使橡皮筋沿同一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表明第一次对橡皮筋所加的两个力与第二次对橡皮筋所加的一个力是等效力,其次,本实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所以拉到同一位置也满足了共点的条件,故选B、C.二、非选择题6.(实验步骤)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图2(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3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图3答案 (1)BCD (2)A (3)甲解析 (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OC分别表示F T OA、F T OB、F T OC的大小,由于三个共点力平衡,所以F T OA、F T OB 的合力大小等于F T OC,且F T OC<F T OA+F T OB,即|F T OA-F T OB|<F T OC<F T OA+F T OB,故B、C、D能完成实验.(2)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应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钩码的个数、标记结点O的位置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可能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7.(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某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细线方向.图4(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6 (2)D (3)①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和大小;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③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任选其二)解析 (1)由弹簧测力计可读出数据为3.60 N;(2)因为只要O点受力平衡,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可,没有必要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故选D;(3)减小重物M的质量,可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和大小.8.(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实验所用的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图5甲所示,在用它测力前应对它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图5(2)在测出F1、F2和对应的合力F后,他在纸上画出了F1、F2的图示,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合力F的图示.(测得F=4.9 N,图中a、b为记录F方向的两点)(3)小明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接起来;观察图形后,他觉得所画的图形很像平行四边形.至此,为正确得出求合力的一般方法,你认为小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调零 (2)见解析图 (3)①验证该图形基本就是平行四边形;②得出求合力的一般方法;③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验证猜想;④与同学交流,得出合理结论(任选其二)解析 (1)该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开始时指针不在零位置,故在用它测力前应对它进行的操作是调零.(2)根据力的三要素作出合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3)根据所画的图形很像平行四边形这一事实,小明接下来应该做以下事情:①验证该图形基本就是平行四边形;②得出求合力的一般方法;③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验证猜想;④与同学交流,得出合理结论.。
最新-2021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3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5节 精品
5.(多选)如图 3-5-3 所示,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 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 在地面,m2 在空中),力 F 与水平方向成 θ 角.则 m1 所受支持力 FN 和摩擦力 f 正确的是( )
图 3-5-3
A.FN=m1g+m2g-Fsin θ B.FN=m1g+m2g-Fcos θ C.f=Fcos θ
图 3-5-2 A.无摩擦力 B.支持力等于(m+M)g C.支持力为(M+m)g-Fsin θ D.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Fcos θ
【解析】 以物体和斜面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总重力(M +m)g、拉力 F、地面的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f,受力分析如下:
根据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 f=Fcos θ,f 的方向水平向左; 竖直方向:N+Fsin θ=(M+m)g 解得:N=(M+m)g-Fsin θ,f=Fcos θ.故选 CD. 【答案】 CD
【解析】 如图,对建立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有:
由平衡条件有:
Fcos 30°-Tsin 30°=0
Tcos 30°+Fsin 30°-mg=0
联立可解得: F=m2g 故选 A.
【答案】 A
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采用合成法(或分解法)、 或者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对各个力进行正交分 解. 4.由平衡条件列方程,Fx 合=0,Fy 合=0. 5.应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或利用方程组求解,必要时需对解进 行讨论.
3.(2016·安阳高一检测)如图 4-5-1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 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 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 )
1.3 速度(23张PPT)课件 高一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3节 速度
交警:“您好,您刚才的车速是100km/h!”司机:“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100km呢?”交警:“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100km.”司机:“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100km的路程。”
物体位移大,运动不一定快;物体运动时间短,运动也不一定快.物体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均有关系.思考 :如何用位移与时间,定义一个新物理量,能比较任意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具有普适性)
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
1.定义:
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v1=2m/s;v2=3m/s;v3=2.4m/s;v4=3m/s;v=2.6m/s
思考讨论: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那么,怎样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呢?
t
(t+Δt )
可用时刻 t 到 t +Δt 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来代替时刻 t 物体的速度,Δt 越小,运动快慢的差异就越小。当 Δt 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就可认为是t时刻的速度。
在上面的笑话中,交警所说的“100km/h”指的是什么?这名司机狡辩的根据是什么?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能根据v-t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方法二:时间相同
方法一:位移相同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求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Δx与Δt的同一性和对应性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习题课一 精品
例4 画出图5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 (1)物体A静止,接触面光滑;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物体A受重力G、推力F、支持力FN、墙壁对A向
左的弹力F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地
图5
面、墙壁;
解析 答案
(2)A沿粗糙斜面上滑;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物体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 支持力F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 是地球、斜面、斜面;
解析 答案
(3)A 沿 粗 糙 水 平 面 滑 行 ;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物体A受重力G、支持力FN、滑动摩擦力f,施 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
解析 答案
(4)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静止.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物体A受重力G、拉力FT、弹力F,施力物体分别 是地球、绳子、弹簧.
解析 答案
(1)只挂m0处于静止状态时;
答案 1 N
解析 因为m0g=1 N<fmax,M处于静止状态,受静摩 擦力作用,由二力平衡得f1=m0g=1 N.
图10
1234
解析 答案
(2)只挂m0但在M上再放一个M′=3 kg的物体时; 答案 1 N 解析 在M上再放一个M′=3 kg的物体,M仍静 止,仍受静摩擦力f2=f1=m0g=1 N.
例2 (多选)如图2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
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B对A有摩擦力作用
B.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
√C.B只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
√D.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
图2
解析 答案
技巧点拨
在分析C对B的摩擦力时,也可以将A、B看做一个整体,因A、B均保持 静止,说明C对B的摩擦力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节 精品
例1 如图1,用相同的弹簧秤将同一个重物m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
式悬挂起来,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3、F4,设θ=30°, 则有
A.F4最大
B.F3=F2
√C.F2最大
图1
D.F1比其他各弹簧秤读数都小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物体M在斜向右下方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
地面上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推力F和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
4.解方程.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与天花
Fcos θ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F_s_i_n_θ_-__m__g__.
图3
解析 答案
总结提升
正交分解时坐标系选取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从而少分解力. 2.方法 (1)研究水平面上的物体:通常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轴. (2)研究斜面上的物体:通常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 (3)研究物体在杆或绳的作用下转动:通常沿杆(绳)的方向和垂直杆(绳) 的方向建立坐标轴.
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并将物块所受各力正 交分解,水平方向建立x轴,竖直方向建立y轴,如 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Fsin α+mg,FN=Fcos α.
1234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针对训练2 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 用而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逐渐减小,则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摩擦力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图4
解析 答案
Ⅲ
当堂达标检测
1.(共点力的平衡的理解)(多选)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2018-2019学年度粤教版必修一 1.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课件(1)(30张)
二、实验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典例2 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 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放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盒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纸带之间.
(3)按下 脉冲输出开关 ,用手水平地拉动 纸带 ,纸 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如图1所示.
图1
根据 D、F 两点的位移 Δs 和时间 Δt,算出纸带在这两
Δs 点间的平均速度 Δt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 E
点的 瞬时速度
.
探究归纳
(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时, 墨粉纸盘 套在纸盘轴上, 把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 220 V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 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 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 每隔 0.02 s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
2.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 (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 桌子 上,检查 墨粉纸盘 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 (2)把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插头插在220 V的交流电源 上;
一、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 典例1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解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 0.02 s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 映物体的运动时间.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 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位置.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 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 的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综上所述, 正确的选项为 A、B.
2018版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章末总结 精品
(3)抓住力的本质,不盲目“添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所以物体所受的每 个力都应该有相应的施力物体,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例3 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
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 2
图3 1 C.2
3 D. 3
解析 答案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本着先重力,再接触力(弹力、摩擦 力),后其他力的顺序分析. (2)明确研究对象,分清物体与“外界” 就是要把进行受力分析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清物体与“外 界”.受力分析时,只考虑“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力,而不考虑物体对 “外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也不要错误地认为:作用在其他物体 上的力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
(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F=kx
研究 物体 间的 相互 作用
产生:(1)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
静摩 (3)有相对运动趋势
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
大小:0<f≤fmax
擦
产生:(1)物体接触且 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
力 滑动
(3)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方向_相__反__
大小:f=μFN
研究 物体 间的 相互 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 等效替代 关系 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范围:|F2-F1| ≤F≤_F_1_+__F_2_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第5节
图 3-5-2 A.沿斜面向上 C.竖直向上 B.沿斜面向下 D.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
箱子沿斜面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此时
箱子中央质量为 m 的苹果所受合外力为零,所受重力竖直向 下,故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C 正确,A、B、 D 错误.
【答案】 C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及应用
【答案】 B
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1.合成法与分解法 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 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或将某一个力分 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必定与另外 两个力等大.该法常用于三力中有两个力相互垂直的平衡问 题.
2.正交分解法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在任一方向上物体所受的合力 都为零,如果把物体所受的各个力进行正交分解,则共点力 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还可以表示为:Fx 合=0,Fy 合=0. 3.相似三角形法:通常是寻找一个矢量三角形与一个几 何三角形相似.
1.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时,这三个力一定有共同的作用 点或作用线交于一点. 2.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2011· 广东高考)如图 3-5-3 所示的水平面上,橡 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 P 在 F1、F2 和 F3 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 3-5-3
●新课导入建议 录像导入,2012 伦敦奥运会我国举重选手林清峰夺冠录 像播放. 教师: 林清峰在 69 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 157 公斤和挺举 187 公斤总成绩 344 公斤而夺冠,裁判员判定举重运动员成 绩有效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举重运动员能将举起的杠铃保持静止几秒钟. 教师:这与本节课学习的受力平衡问题有关.
TACsin 30°-TBCsin 60°=0① TACcos 30°+TBCcos 60°-T=0② T=G③ 由式①可知 TAC= 3TBC,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901页)
【素养训练】
(母题追问)(多选)对【典例1】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动画模拟台球运动轨迹时,可以把台球看成质点
B.如果把台球看成了质点处理,可以把他的手看成质点
D.研究丁俊晖手拿球杆击球动作时,不能把他的手看成质点
【解析】选A、D。通过动画模拟台球运动轨迹时,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
(2)选取: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_任__意__选择。 (3)结果:选择不同的_参__考__系__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_不__同__。参 考系选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1.表示:
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 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如图,“8时”“8时45分”表 示_时__刻__,“45 min”表示_时__间__间__隔__。
第三章 相 互 作 用
第一节 重力 第二节 弹力 第三节 摩擦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五节 力的分解 第六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六节 失重和超重 第七节 力学单位制
【解析】选C。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 主要作用还是起次要作用,故A错;丁俊晖在击球时,需要考虑球的旋转情况,因 此不能把台球看成质点,故B错;而解说员在解说进球路线时只需说明球的行进 轨迹,因此可以把台球看成质点,故C对;而丁俊晖需要考虑球的旋转情况对路线 的影响,因此不可以把台球看成质点,故D错。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粤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ppt课件
项目
位移
路程
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是从初位置指 描述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区别 有大小,也有方向
有大小,无方向
由物体的初、末位置决定,与物体运 既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也与物
动路径无关
体运动路径有关
联系
(1)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空间特征 (2)都是过程量 (3)一般说来,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由于位移是矢量,“+〞、“-〞表示位移的方向,而不表示位移的大小, “+〞 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一样, “-〞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
22
【典例1】〔2021·和平区高一检测〕关于时辰和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辰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 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
24
;.
25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画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
2
时辰是一瞬,时间是一段。
1、早上的课于11点30分终了 2、早上早读的时间为25分钟 3、中央新闻联播每天19时开播
时辰、时间都用“t〞表示。 单位:s(秒)、min(分),h(小时)
国际单位
3
时间轴
时辰
时辰
时辰
时辰
t
t0
t1
t2
t3
时间
时间
时间
4
时辰和时间
短之分
时间轴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就是时间,当表示时刻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 联系
这两个点之间对应的时间就趋近于零,就变成时刻了
6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优质课件【全套】
形状,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B错。
错误案例:对质点概念理解不够导致错误
(双选)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关于质点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物体的中心
B.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 C.它涉及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抽象法 D.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点。一个物体能否可以看做质点不是以其大小而论,
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
如果无影响或影响不大,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否则
不能视为质点,任何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
质点,A、B、C错误,D正确。
(1)质点的理解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
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
有本质区别。 ②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2)物理模型的理解 ①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 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
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
②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
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
研究列车从广州开往北京的路线? 不需要考虑列车长度 研究列车通过一座桥梁的时间? 需要考虑列车长度
在研究地球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大小?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 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可以不考虑地球的大小。
研究地球自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随着纬度的不同,地球表 面的转动情况不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
或影响不大,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否则不能视为质点。
2.一般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转动的物体不能看
2018-2019学年新学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粤教版):归纳与整理3
A. 3
3
3 C. 2
B. 3
2
2 D. 2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归纳整合
解析:小球B受重力m2g和细线的拉力FT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 衡条件得FT=m2g.小球A受细线拉力FT、碗对它的支持力FN和重力 m1g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以FN的方向为y轴,以垂直FN的方向为x轴建立坐标系. 因FN与FT的夹角为60°,则m1g与y轴的夹角为30°角.在x轴方向由 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m1gsin 30°-FTsin 60°=0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产生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总是指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 弹力 (1)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2)软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用胡克定律来计算,即������ = ������������
判断 方法
①假设法 ②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判断 ③看效果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归纳整合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 kg的物体,放在倾角 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F=5.0 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物 体仍静止,g取10 m/s2.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2个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 N D.物 体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产生条件:(1)物体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粗糙;(3)有相对滑动趋势 静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 大小:0 < ������ ≤ ������m 产生条件:(1)物体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粗糙;(3)有相对滑动 滑动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大小:������ = ������������������ 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 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合力范围:|������1 -������2 | ≤ ������ ≤ ������1 + ������2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条件:∑������ = 0(∑������������ = 0,∑������������ = 0) 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同时性:两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异体性:两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互相抵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以物体和斜面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情况: 总重力(M +m)g、拉力 F、地面的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f,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 f=Fcos θ,f 的方向水平向左; 竖直方向:N+Fsin θ=(M+m)g 解得 N=(M+m)g-Fsin θ,f=Fcos θ.故选 CD.
整体法和隔离法
[核心点击] 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楚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采 用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一般可采 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分析 方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一般可采用整 体法. 2.隔离法: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连接体)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进一步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与之关联的 力.为了研究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时,通常可采用隔离法.
3.平衡条件: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 ____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 条件,叫做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
相等、方向相反 个力大小____ ____.
(2)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 __.
[再判断] 1.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 2.用手拿一粒钢球,刚松手的瞬间,小球仍处于平衡状态.(×) 3.合外力保持恒定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 识 点 一
第五节
知 识 点 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 概念. 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重点) 3.能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处理共点力 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难点)
知 识 脉 络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先填空]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 ____或者保持匀速直线 ________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 点力的平衡
由平衡条件有: Fcos 30° -Tsin 30° =0 Tcos 30° +Fsin 30° -mg=0 mg 联立可解得: F= 2 故选 A.
【答案】 A
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采用合成法(或分解法)、或者正交分解 法,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对各个力进行正交分解. 4.由平衡条件列方程,Fx 合=0,Fy 合=0. 5.应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或利用方程组求解,必要时需对解进行讨论.
[后思考] 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吗? 【提示】 不一定.例如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此时只受重力作用,合力不为零.
[合作探讨] 探讨 1:物体受力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是静止吗?
【提示】 不一定.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探讨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是指水平方向上吗? 【提示】 不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是指各个方向上合力均为零.
【答案】 CD
5.(多选)如图 353 所示,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 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 在地面,m2 在空中),力 F 与水平方向成 θ 角.则 m1 所受支持力 FN 和摩擦力 f 正确的是( )
A.FN=m1g+m2g-Fsin θ B.FN=m1g+m2g-Fcos θ C.f=Fcos θ D.f=Fsin θ
3.由平衡条件得出的三个结论
1.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此物体一定是( A.静止的 C.速度为零 【解析】 B.匀速直线运动 D.所受合力为零
)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A、B、C
错误;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的加 速度为零,D 正确.
【答案】 D
2.关于躺在死海中悠闲地阅读的人处于平衡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人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该人一定没有加速度 C.该人一定没有速度 D.该人一定保持静止
)
【解析】 该人受重力和浮力,二力平衡 A 错误;处于平衡状态的人的运 动情况: 可能静止, 也可能在水中匀速漂动(直线运动), 因此选项 C、 D 错误. 本 题 B 项正确.
图 353
【解析】 把质量为 m1、m2 的两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进行受力 分析,水平方向上:f=Fcos θ,C 正确;竖直方向上:FN+Fsin θ=m1g+m2g, 所以 FN=m1g+m2g-Fsin θ,所以 A 正确,B、D 均错.
【答案】 AC
6.如图 354 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形物块 A 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 B 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 F 缓缓向左推动 B,使 A 缓 慢升高,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 ) 【导学号:60042032】
[核心点击] 1.两种平衡情形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2)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两种平衡条件的表达式 (1)F 合=0.
Fx合=0 (2) Fy合=0
其中 Fx 合和 Fy 合分别是将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 x 轴和 y 轴方向 上所受的合力.
4.(多选)如图 352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与斜面平行向上的 拉力 F 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 的粗糙斜面匀速上滑,在此 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A.无摩擦力 B.支持力等于(m+M)g C.支持力为(M+m)g-Fsin θ D.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Fcos θ
【答案】 B
3.如图 351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 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30° , 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 )
图 351
mg A. 2 3 C. 3 mg
3 B. 2 mg D. 3mg
【解析】 如图,对建立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