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旅游文化的特征: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承袭性、地域性(补充传承性、民主性、地域性、时代性、阶层性)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表现
1,自然山水的形象美(雄险秀奇幽旷) 2,自然山水的色彩美 3.自然山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4.自然山水的朦胧美 5.自然山水的音响美
简述中国人观赏山水的审美体验过程
山水观赏石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美感体验逐渐升级,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1初级阶段:观赏山水景观的形式美。
山水景观审美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欣赏景观物质材料的外在形象,即由自然山水的形式美激发人们感官上的愉悦。
2.中级阶段:情景交融。
真正的山水审美,不仅仅停留在悦目愉耳的感官审美阶段,必须进行感性化的心灵体验,以达到情与景相融合的境界。
情景交融表现为触景生情或缘情择景。
3.高级阶段:天人合一。
这一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也间接促使人造景观更重视民族文化内涵,构成了极富文化意趣的审美意识。
4.最高阶段:艺术创造。
自然山水审美的高级阶段,是少数审美艺术家们将其观赏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物化为诗文、绘画、音乐、雕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建筑的地域性
2.建筑的民族性
3.建筑的木构特色
4.建筑的群体布局特色
5.重装饰重彩绘的特色
6.大屋顶的建筑特色
以北京故宫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宫殿建筑的影响
宫殿建筑在营建时,为了突出和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往往采用最严整的建筑布局、最宏伟的建筑规模、最高的建筑等级和最豪华的建筑形式。
1.礼制的最高体现。
中国宫殿建筑基本上是人文主义建筑,它反映的不是神的秩序,而是人的秩序,这种人的秩序又是由传统的礼乐伦理思想所规定的。
故宫在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就严格遵循了封建社会的“礼制”标准。
首先,从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代表封建皇权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其次,在建筑的安置上,因前朝三大殿是紫禁城内级别和规模最高的建筑群,根据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高台榭,美宫室”的指导思想,将三大殿建筑在高8.17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
再次,就三大殿本身来看,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大差别。
2.各类学说的深远影响。
故宫的整体布局与规划,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军事、宗教思想与天文学。
算学知识,广博深远,包罗万象,可以说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缩影。
3.浓厚的儒学文化氛围。
悬挂楹联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装饰方式,不但可起美化作用,还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帝王所倡导和遵循的儒家治国齐家的原则纲领。
故宫内楹联匾额悬挂之多之丰富,前人形容为“楹帖禁匾,丽若星云”。
古代陵墓的形式特征
举例说明陵寝的历史文化价值
1.丧葬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在许多方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
例如可以发现社会发展的痕迹。
在中国新石器时期是“公墓制度”,在距今6000年前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和单人的墓葬,通过它还可以探寻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的轨迹。
2.许多陵寝不仅地上地下建筑辉煌,而且随葬品丰富。
其中往往包括珍贵文物古籍,已发现的,如中国第一部游记《穆天子传》、重要历史著作《战国策》、重要军事著作《孙武兵法》。
3.中国陵墓多选址于形胜壮观、环境优美的地区。
西安市旅游业迅速发展,以至于称为中国四大旅游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秦始皇陵随葬坑的发现和汉唐陵寝的存在。
4.宣传中国文化。
招徕国际旅游客源。
河北满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多次到国外巡展。
长城的修筑历史:长城建筑历史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开始,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均选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战国时齐魏燕赵秦等国相继兴筑。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成成。
明代为了抵御鞑靼。
瓦剌族的侵扰,曾多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明长城结构:明长城的主体是城墙,城墙多建在蜿蜒曲折的山脉的分水线上。
其构造按地区特点有条石墙、夯土墙和砖墙等。
墙高约3至8米,顶宽约在4至6米。
城墙上每隔30至100米建有敌台。
烽堠是报警的墩台建筑,都建在山岭最高处,相距约1.5公里。
雉堞是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做掩护用。
凡长城经过的险要地带都设有关隘。
一般在关隘口置营堡,加建墩台,并加建一道城墙以加强纵深防卫。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成就
1.秦汉时代已在关中平原渭河上相继修建了东渭、中渭、西渭三桥,为我国石柱桥墩首创。
2.隋唐时代,桥型结构的设计上出现的新的飞跃。
建于隋大业初年的赵州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为杰出工匠李春、李通共同设计建造,位于河北赵县。
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其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
3.唐代元和年间所建的苏州宝带桥则在赵州桥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连拱石桥。
该桥因其横跨湖上,恰似长龙卧波,水光桥影,相映成趣,故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4.宋代桥建规模大大超越钱袋,泉州洛阳桥开创了桥梁史上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多结构开合式桥的先例。
在泉州,又出现了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安平桥。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分类?各自的经典有哪些?
1按园林分布地域分:北方园林(北京皇家园林和王侯府邸园林)、江南园林(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禹馀荫山房、佛山梁园)2.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个园、可园)、寺观园林(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公共园林(曲江池、杭州西湖)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中的山水;园林中的花木。
2.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工建筑与山水树石相配合,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和谐、赏心悦目的风景画面。
园林建筑中最具风采是是亭、廊、桥。
3.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总体布局的艺术;景观的分割与互借;景观的藏露与开合;文人、画家利用题匾、楹联传情达意。
4.寓情于景。
美的感情;美的人格;美的理想。
佛教的核心思想:提出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人世间充满了苦难,而苦难的根源是人有太多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达不到自身的欲望便苦恼。
因此唯有潜心修炼,消除一切欲望,才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苦难得道成佛。
在中国的传播:大致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是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教;第二条是从古印度传入我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大乘佛教;第三条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的大乘佛教。
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江西普陀山-观音菩萨。
佛教三大建筑:寺庙、佛塔、石窟。
道教的核心思想:宣扬“道”,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之中最核心的东西。
崇尚自然,追求人生淡泊,追求境界超脱。
标志图案:阴阳八卦轮
主神:三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
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三山(江西庐山、广东罗浮山、浙江天台山)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
著名的道观(道教宫殿):北京白云观、山西芮城永乐宫、苏州玄妙观、成都青羊宫、沈阳太清宫。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伊斯兰教在隋代传入中国,传入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丝绸之路,即从大食,经过波斯,过天山南北,穿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
一条是香料之路,即从大食,经过印度洋,到天竺,经马六甲海峡,到我国东南沿海广州和泉州等地。
宗教的功能:认同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审美功能。
宗教旅游资源的价值:1.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价值
简述菜系形成的原因:
1.地域、物产因素。
地理环境。
气候及物产是形成地方风味菜的关键性因素
2.宗教、民俗因素。
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3.历史、政治因素。
历史变迁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菜系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4.市场、消费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前提。
5.文化、审美因素。
6工艺、筵宴因素。
这是菜系形成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八大菜系的构成:鲁、粤、川、苏、浙、皖、湘、闽。
简述四大菜系(鲁、粤、川、苏)的特点
鲁(山东菜):1.原料多样 2.烹调方法以“爆、炒、烧”等最有特色。
3.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 4.精于制汤 5.善以葱香调味,味香甘甜。
粤(广东菜):1.食料广博奇杂,穷水陆之珍 2.选用调料别具一格 3.讲究时令,夏秋尚清淡,冬春讲浓郁 4.吃法讲究,尤其注重滋补营养 5.口味多样,味别丰富,讲究鲜嫩,滑爽。
川(四川菜):1.烹饪技法繁多 2.川菜之美,以味取胜 3.川菜雅俗共赏,居家饮膳色彩和平民生活气息浓烈。
苏(江苏菜):1.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 2.刀工精细,刀法多变。
3.重视火候,尤其擅长炖焖煨焐。
4.菜式的组合颇有特色 5.用料尤重新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观
1.医食合一。
由于饮食获取营养和医病双重功能的相互借助与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医食合一的宝贵传统。
2.养助益充。
谷果畜菜的有机结合,组配入馔,是中国沿用数千年的传统膳食结构。
3.五味调和。
五味调和是中国传统饮食生产的最高原则。
4.畅神悦情。
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
5.孔孟食道。
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和孟子两人的饮食观点。
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
民俗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和群体性 2.民族性和地域性 3.类型性和模式性 4.传承性和传播性 5.整合性和变异性
节日民俗的分类及重要节日:1新年节日(春节)、生产节日(牛王节)、青年节日(儿女会、芦笙节、三月三)、纪念节日(端午节)、习俗节日(雪顿节、那达慕)、宗教节日(圣纪节、
斋戒节、浴佛节)。
服饰民俗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中国服饰民俗是在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形成并传承的。
举例说明居住民俗的形成原因:民居民宅其形制、布局、结构受到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营销,然而,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我国北方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因而其合院式民居比较分散,以便在冬天接受较多的阳光;雨量较少,因为屋顶坡度比较平缓,出檐较短。
北京四合院严谨、内向、封闭的结构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伦理道德等精神文化物化的结晶。
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市民绘画、民间绘画。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1.追求神似是中国画的最大特征 2.讲求象征性和意境 3.时空上的灵活性 4.诗书画印的紧密结合。
简要介绍京剧、昆剧、川剧
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源头可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曲。
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在数百年的过程中吸取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代表作有《牡丹亭》《桃花扇》《精忠谱》
昆剧:也称昆曲,早在元末明初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时称昆山腔。
昆曲成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兴盛达400年,因其气质高雅清秀,有“中国戏曲的幽兰”之称。
昆剧有南昆北昆两大流派。
川剧: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是由外省传入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和四川的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在清乾隆以后逐渐合流形成的。
戏曲语言生活气息浓厚,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幽默风趣的特色。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试分析中国戏曲的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念、做、打。
2.写意性。
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的写意。
3.程序性。
程序性即用程式动作表现生活-生活动作的舞蹈花。
4.虚拟性。
对空间流变、周边环境、时间、动作对象的虚拟。
品茶艺术包括哪些方面:观茶、闻香、冲泡、品味。
茶艺所讲究的“五境之美”是什么?
茶艺师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与“心”的最高享受。
凡茶道都是五境与精神的结合。
1茶叶:茶以新为贵,茶好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2.茶水:好水才能将茶的色香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3.火候:茶道讲究火候与烫后。
4.茶具:茶道讲究茶具的精良美观及本身的艺术欣赏价值,好的茶具能保持茶的浓香醇味。
5.环境:茶道非常讲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