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及依从性影响观察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作用分析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血透或肾移植等方法维持生命。

由于疾病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患者往往伴随有较高的心理负担和情绪波动,尤其是焦虑和抑郁情绪。

护理干预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CKD患者,护理干预的重点应该是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普遍存在于CKD患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疾病的长期化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

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自杀行为。

对于CK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既要借助药物治疗,也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

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心理护理CKD患者的心理状态常常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因此,心理护理成为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心理护理中,护士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理解,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谈和倾听等方式,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消除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恐惧和焦虑,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于CKD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上。

护士应该通过言传和示范的方式教育患者如何调节情绪、放松身心、积极应对疾病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等。

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治疗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治疗能力,从而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CKD患者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重要方法。

主要药物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剂、抗癫痫药和催眠药等。

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K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及依从性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及依从性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及依从性影响观察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量表评分及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有效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慢性肾衰竭;心理护理;遵医行为;焦虑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肾实质损伤,属于临床综合征。

该病的病程长、规律血液透析的治疗时间长、身心痛苦大且治愈率低,所以患者治疗期间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会对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厌烦、焦虑、抵触等,最终导致患者产生不遵医的行为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注重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有助于疗效的提升。

本文由此出发,提出对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35~73岁之间,平均年龄(48.3±5.3)岁,所有研究对象都均符合我国肾衰竭诊断标准,排除心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获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次实验。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肾衰竭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肾衰竭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嘱行为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嘱行为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文章编号:WHR2019062601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嘱行为及负面情绪的影响白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 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其遵医嘱行为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及遵医嘱行为。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为(40.1±3.8)分、(44.2±5.1)分;对照组SAS、SDS评分为(49.7±5.2)分、(52.2±5.5)分(犘<0.05)。

观察组饮食控制26例、正确使用药物25例、血液透析20例、参与健康教育23例;对照组饮食控制21例、正确使用药物20例、血液透析16例、参与健康教育17例;各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遵医嘱行为。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竭;遵医嘱行为;负面情绪 慢性肾衰竭为多种疾病导致的肾实质性损伤,病程长,呈进展性发展,虽然目前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受到患者负面心理、依从性差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够显著[1]。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

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54.2±3.6)岁;病程平均为(3.6±1.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8例、高中、中专学历1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7例。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和护理。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慢性肾脏病患者还面临着许多心理上的挑战,其中包括焦虑和抑郁。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1. 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是进行护理干预的第一步。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面临着与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和绝望,对未来产生担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和社交障碍。

护理干预需要针对这些具体的心理需求展开,以提供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支持和帮助。

2.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咨询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护理干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具体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支持计划。

这包括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倾听患者的诉求,提供情绪释放的渠道,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3. 提供健康生活的指导和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这些限制和要求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护理干预需要提供健康生活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生活指导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和生活态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4. 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参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心理治疗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心理干预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参与,帮助患者从内心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抗压能力,促进康复进程。

可以开展心理干预小组活动、康复训练课程等形式,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5.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慢性肾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他们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长期进展性疾病,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帮助。

一、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因为病情的不断加重、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焦虑和抑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力下降、免疫力减弱等情况,从而加重肾脏病的症状,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二、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1. 心理疏导:护士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来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排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心理咨询:对于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护士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心理困扰,改变消极情绪和行为,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应激管理:通过教育患者掌握自我放松、专注训练等应激管理技巧,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护士还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规划和心理调适方案,引导患者培养健康的心态,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希望。

4. 家庭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家人的关心和鼓励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护士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关注和支持度。

5. 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交往的机会。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加生活乐趣,有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摘要】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其干预方式,以及对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估和患者的体会。

通过对心理护理的介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重要性,肯定了其积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心理护理在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心理护理能够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体会、康复、积极作用、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除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透析治疗外,心理护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患者在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加强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了解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心理护理的干预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

通过患者对心理护理的体会和反馈,可以进一步完善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提高其干预效果。

最终目的是强调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性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或进行肾移植。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

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入手,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了解慢性肾脏病对心理的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由于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患者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恐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慢性肾脏病对患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饮食、运动等方面受到限制,患者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一些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如贫血、高血压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护理干预的策略1. 个体化评估在进行护理干预前,首先需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策略,因此个体化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2. 提供心理支持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倾听,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提供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3.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

护士可以引导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帮助患者转变对于疾病和治疗的消极态度,培养乐观的情绪和态度。

对患者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

4. 促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护士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社会支持的来源。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脏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

首先引入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意义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分析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介绍了具体的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估,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最后对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强调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也被探讨。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焦虑、抑郁、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干预方法、评估、实施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临床价值1. 引言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关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焦虑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兴趣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造成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习惯。

而抑郁情绪则可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自信心丧失、消极思维等,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进一步影响疾病康复。

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目的。

开展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2 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肾功能衰竭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的情绪。

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疾病进程。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DS以及SAS评分。

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

干预后两组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Methods 60 case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from Jan to Dec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of 30 case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SDS and SA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SAS s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intervention,SAS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intervention,SDS s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intervention,SDS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can releas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hronic renal failure;Anxiety;Depression腎功能衰竭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导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2]。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焦虑及其抑郁状况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焦虑及其抑郁状况的影响

2322018.03护理经验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焦虑及其抑郁状况的影响陈彬彬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800【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我院接收的6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取33例。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排除其心理压力,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疏导,进而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功能不全:满意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也被简称为是慢性肾衰,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下导致的慢性进行性的肾伤害,进而致肾萎缩,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1]。

临床主要表现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絮乱,代谢产物潴留等全身系统受累,也被称作为尿毒症,为大多数患者谈之色变,常导致害怕、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

本次研究,通过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并向其中一组开展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孕妇产后平均出血量对比研究组孕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67.45±47.11)ml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31.27±56.71)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1,P=0.001)。

3 讨论产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受多方因素影响,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容易出现多种风险事件,危害母婴健康与安全,尤其在患者合并相关基础疾病或存在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时,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危及母婴健康与安全。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经 x2检 验 .与 常 规 组 比较 aP<0 05
3 讨 论 国 内外众 多 研 究 认 为 ,焦 虑 症 和 抑 郁 症 是 尿 毒 症 患 者 的 常
见 伴 随 疾 病 ,一 旦 患 上 肾衰 竭 即 可 出现 紧张 、恐惧 焦 虑 心 理 ,有 些 患 者 因 经 济原 因 ,总想 迅 速 控 制 症 状 和 停 止 治 疗 ,此 外 ,长 期 的血 液 透 析 和腹 膜 透 析也 可 加 重 患 者 的 心理 负 担 ,肾 衰 病 人 常 见 的 心 理状 态 有 :愤 怒 、悲 观 和 失 望 的 心 态 ,多 见 于 相 对 年 轻 者 ,由于 他们 正 处 于 求 学 、创 业 、恋 爱 的大 好 时 光 ,当 得 知 没 有 根 治 可 能 ,即 使 肾 移 植 后 因 长 期 服 药 经 济 大 量 支 出 ,而 感 到 愤 怒 ,对 生 活 失 去 信心 ;情感 脆 弱 、内疚 混 乱 的 不 良情 绪 以 中 年 人 为 多 ,患 者 认 为 自己 不 能 照 顾 家 庭 ,长 期 治 疗 又 需 要 大 量 的 金 钱 ,造 成 家庭 拮 据 而 整 天 陷 于 自责 ;焦 虑 、恐 惧 的 心 理 ,见 于 多 数 患 者 ,这 是 因 为 肾 衰 是 一 种 难 以治 愈 的 疾 病 ,随 着 病 程 的 进 展 而 出现 全 身 多 系统 的并 发 症 ,他 们 惧 怕 因 患 肾 衰 影 响 自己 的 将 来 和那 些 需 要 他 负 责 的 家 人 ,惧 怕 死 亡 对 治 疗 过 分 关 心 ,甚 至 出现 感 觉 过 敏 、精 神 高 度 紧 张 ,失 眠 等 ;怀 疑 、拒 绝 和 满 不 在 乎 的 心 理 多 见 于早 期 轻 症 者 ,他 们 不 愿 意 看 到 自己 和 别 人 不 同 ,或 认 为 对 身体 影 响 不 大 ,有 的 甚 至 怀 疑 医 生 的 诊 断 ,拒 绝 改 变 饮食 习惯 和 配 合治 疗 ;厌世 抗 拒 的心 理 ,多 见 于 晚期 病 人 ,此 类 患者 并 发 症 多且 重 ,他们 认 为 无 药 可 医 ,表 现 出一 种 冷 漠 、无 动 于衷 、自暴 自弃 的 态度 。 肾衰 患 者 明 显 存 在 焦 虑 和 抑 郁 的 心 理 状 态 ,这 是 负 性 心 理 和环 境 变 化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降 低 、内分 泌 失 调 而 可 发 展 为 器 质 性 精 神 障 碍 ,及 时 有 效 的 护 理 干 预 ,有 利 于改 善 其 焦 虑 和 抑 郁 心 理 ,控 制 或 减 慢 病 情 的 进 展 ,提 高 治 疗 效 果 ,提 升 生 活 质量 ,减 少并 发 症 的发 生 ,形 成 良性 循 环 。 4 护 理 4.1 给病 人 讲 解 肾 衰 的 知 识 及相 当 医 学 知 识 ,使 患 者 消 除 否 认 、怀 疑 、拒 绝 的 心 理 ,积 极 配 合 治 疗 。 调 查 发 现 ,存 在 否认 、怀

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7-01T11:38:10.7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作者:国辉刘丽娟[导读] 目的:分析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国辉刘丽娟通讯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 116021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辅助,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析;探讨;心理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现阶段十分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其实肾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和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的病情发展情况和发病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1]。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探讨了实施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

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40~79岁,平均(58.09±2.28)岁。

观察组4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8.25±2.46)岁,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常常面临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不适,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包括身体不适、经济负担、家庭关系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慢性肾脏病本身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产生影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二、加强心理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慢性肾脏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慢性肾脏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和抗压。

护理人员还应该教育患者如何面对疾病,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寻求帮助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

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医院或诊所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心理干预。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合理的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除了生理健康,护理人员还应该关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患者面临手术、透析、器官移植等重大治疗时,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倍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为患者排忧解难。

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而且可能会因疾病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收治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8)常规护理、观察组(n=48)心理护理。

结果:护理后HAMA、HAMD评分;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理护理;HAMA;肾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肾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可感受明显腰酸、乏力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现状,受病程时间、治疗费用、见效等因素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不能较好改善肾功能。

由此可知,积极治疗同时,还需注重心理干预。

本研究遂对部分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n=48),男28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54.53±3.43)岁,病程2~5年,平均(3.04±0.04)年;观察组(n=48),男25例,女23例,年龄41~68岁,平均(54.50±3.46)岁,病程1~6年,平均(3.07±0.07)年。

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均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

(2)患者同意。

(3)医院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

(2)传染性疾病者。

(3)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为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及治疗方式,及时心理安抚,同时加强饮食、运动、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

邀请专科护士长为组长,若干责任护士、一名主治医师为组员,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发布时间:2022-10-26T07:48:15.00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5期作者:肖毛毛[导读]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肖毛毛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诊断被确诊,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日期将单号入院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双号日期入院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各有患者4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评价两组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更低,(P<0.05)。

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尤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建议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引发因素较多,如果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加重,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研究人员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期抑郁及焦虑情绪是非常有效的[1]。

本次研究选取了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比较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优势,详细的分析了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诊断被确诊,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日期将单号入院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双号日期入院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各有患者42例。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抗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

除了身体方面的治疗外,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常常面临着抗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肾脏病的病情。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针对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面临长期疾病的折磨和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会对自己的病情产生焦虑情绪,担心疾病的发展和对生活的影响。

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效果、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 抑郁:长期的疾病折磨和治疗过程中,慢性肾脏病患者会感到身心疲惫,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这种抑郁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3. 自尊心问题: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家庭等角色,从而影响其自尊心。

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问题会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影响其治疗效果。

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承担。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减轻其病情。

1.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的效果,减轻其对疾病的焦虑情绪。

心理疏导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2. 护理沟通:护理人员应该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沟通,倾听患者的抱怨和不满,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

3. 生活指导:护理人员可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从而提高其身心健康。

4. 专业咨询: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慢性肾脏病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研究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

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50例。

在本试验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而实验组则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1)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临床差异显著(P<0.05)。

(2)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SAS评分,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焦虑抑郁情绪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社会心理等问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这也给临床上的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情况下,该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比如尿毒症期患者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还可能会引起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选取了2021年5月-2022年5月经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在各组间分布分别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

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29例, 年龄范围为44-56,平均(49.38±2.01)岁;参照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范围为42-54,平均(49.17±2.08)岁。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调查对象从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接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抽选,将80例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将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观察组,评定总体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护理干预措施作用显著,可舒缓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学习。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效果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多发性慢性病,引发因素诸多,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会使肾功能严重受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由于该病预后效果较差,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会引发患者持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

因此,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已成为临床治疗所迫切需要探究的目标。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82岁,平均(58.36±2.23)岁。

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6~84岁,平均(59.54±3.78)岁。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要求。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必须是持有大专护理文凭、主管护师职称、在肾内科工作8a以上的专科护理人员。

②焦点式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对应的讨论、启发、协调等护理干预形式。

a.向患者详细介绍实际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和疑问,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探讨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焦虑抑郁;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303-02慢性肾小球肾炎又被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与水肿为基本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起病方式在不同的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病情迁延,病变的缓慢发展,可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减退,是一组有着肾功能恶化倾向并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疾病[1]。

由于本病病程长,治疗时间久,医疗费用高昂等特点,常常为患者带来各种生理与心理层面的障碍,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在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此次研究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与严重精神疾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及依从性影响观察
作者:杨玉婷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14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量表评分及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心理护理;遵医行为;焦虑
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肾实质损伤,属于临床综合征。

该病的病程长、规律血液透析的治疗时间长、身心痛苦大且治愈率低,所以患者治疗期间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会对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厌烦、焦虑、抵触等,最终导致患者产生不遵医的行为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注重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有助于疗效的提升。

本文由此出发,提出对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35~73岁之间,平均年龄(48.3±5.3)岁,所有研究对象都均符合我国肾衰竭诊断标准,排除心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获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次实验。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肾衰竭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肾衰竭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做到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肾衰竭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早期治疗、合理饮食对病情的重要性,使患者积
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有效帮助患者对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使得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疾病及积极地接受治疗。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

因为患者家属是患者生活中最亲近的人。

因此,做好家属和其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争取家属配合相关工作,鼓励家属和患者多交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患者,让其感受到关怀。

家属要支持、鼓励并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缓解其负面情绪,走出自我心理阴影;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安排好日常生活工作,使其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减轻患者抑郁心理。

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的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和患者多交流,积极诱导、安慰、支持和鼓励患者,并且有效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学会自我调节;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使患者知道只要积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就会减慢疾病的进展,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真诚地对待患者,多与患者谈心,给予其理解和帮助,尽量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减轻其心理负担。

护理1个月后,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和遵医行为。

1.3 评价标准
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四个方面的遵医行为方面,考察患者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6.7±0.5)分、(10.3±1.1)分,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饮食控制(33例)、血液透析治疗(34例)、药物治疗(35例)和参与健康教育(36例)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饮食控制(23例)、血液透析治疗(25例)、药物治疗(15例)和参与健康教育(24例)的患者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病程长、血液透析的治疗时间比较长、治愈率低且易反复,常给患者家庭带去较大负担,以致患者自暴自弃,不希望控制饮食,担心会得尿毒症,丧失信心,怀疑诊断正确性,忽视非药物治疗等,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患者最终治疗效果[2]。

适当地给患者讲解肾衰相关的医学知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对其安慰、支持和鼓励,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控制饮食,学会自我调节,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可以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可以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治愈率。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月霞,牛莉.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0,28:59-60.
[2]刘晓虹.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36(23):3393-3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