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

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

学生们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高考而学。

老师常常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

所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当务之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的意思。

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并且,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

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成事之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因此,选择导语十分重要,导语的内容必须得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

只有生动有趣,和课堂内容关系密切,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

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

画家听了之后脸红耳赤,不敢出声。

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出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所以说,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拓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
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那么要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讲授的课感兴趣又是很困难的。

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兴趣
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要由在台上唱“独角戏”的演员转为“导演”,安排﹑布局整台“戏”,教师又好比打仗中的指导员,随时都要做出英明﹑果断的决策。

因为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可能会在学习当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法,如果教师拘泥于标准答案,这样就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要过硬以外,还要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文化修养。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如果政治教师具有很广的知识面,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那么,政治课也会变的更具有吸引力,就会培养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改变以往课堂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之向主动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转变。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这当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才能将政治课讲深﹑讲透,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利用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

往往反映在小事上。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比如课堂上学生的坐姿、站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手势、眼神,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吃相等,这都是我们在养成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开始可能有点“累”,但用不了多久,就习惯了,就会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

二、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某一件事
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形成。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靠自身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外界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一件事强化它,促使形成一个习惯。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时,我利用早自习“清晨三个一”这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积累一首古诗、一句格言、一句歇后语。

刚开始不是供稿人忘记抄写,就是有逃写的,甚至还需要老师抽查才能完成,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早自习“清晨三个一”时的语言积累习惯已经形成,甚至在早自习还没有开始时,“清晨三个一”已经完成,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三、家校配合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

单靠我们一方面的努力有时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例如:在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时,我就充分利用家长的作用,每天除了在学校给学生朗读优秀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并让家长签字来完成。

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并从中受益匪浅。

班上几位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无不受益于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定目标,强化习惯
目标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

开学初我便让每一位同学订出本学期你将让什么样的优秀行为成为习惯并统计下来,张贴到墙上,并利用适当的时间不断强化,过一段时间便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本学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学期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订出假期的习惯目标并请家长配合来养成。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