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新人教版2019010846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部编版)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49张PPT)
• 1.“盯”能不能换成“看”? •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 无比的复杂) •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 • (“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 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 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 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 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 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 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 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 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品味语言
•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 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 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 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 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 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 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 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 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 (南极点的风光) •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 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 • (极度疲劳,本不想起,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 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 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指 的是什么? •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 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 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 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 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 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 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 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
21《伟大的悲剧》ppt课件教程文件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 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 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 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 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 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 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 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 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 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赞誉,意 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 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 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 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 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情感把握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 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 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 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 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 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 的赞叹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一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 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例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 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仍然坚 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岩石样 品!……
被威尔逊博士对探险的执著、对所 从事事业的无比热爱、为了科学事业无 私奉献、忘我的精神所感动。
关注细节
细节1: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 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 为他完成的业务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 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1《伟大的悲剧》ppt
——作证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 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 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死亡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 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 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克里斯托 弗· 哥伦布于1451 年出生在意大利 的热那亚港,14 岁时就到海上生 活。他通过对地 图和书本的学习 和研究后确信, 向西横越大西洋 航行能到达亚洲。
哥伦布的 3艘船—— “尼纳 号”“平塔 号”和“圣 马利亚号” 正横越大西 洋。
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
----罗曼· 罗兰
哪些细节最让你 激动难忘?
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 整理 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 结合课本P193二,准备展开一 次小小辩论赛。
正方:探险是有意义的冒险
反方:探险是无意义的冒险
有空上网浏览以下网站
南极:
/nj01.html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作家,他的主 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 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 作有《三位大师》《罗 曼· 罗兰》《三个描摹自 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 法》等。中短篇小说有 《最初的经历》《马来狂 人》《恐惧》《感觉的混 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 是《焦躁的心》。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填表复述故事。
张骞 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 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 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 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玄 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 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 达6· 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 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 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 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 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 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 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 (共24张PPT)
(奥地利)
茨威格
检查预习
zhuài ) 拽(
无垠(
yín
)
辜负(ɡū
)
毋宁( wú
) 癫狂( diān )
凛冽( lǐn ) 羸弱( léi )
吞噬( shì ) 贮藏( zhù )
履行( lǚ ) 告罄(qìnɡ ) 遗孀( shuānɡ )
鲁莽(lǔ mǎnɡ
)
踉跄( liànɡ qiànɡ ) 海市蜃楼( shèn ) 毛骨悚然( sǒnɡ ) 姗姗来迟( shān )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 前往大月氏国,但他被匈奴捉去 囚禁了11年,获释后再度前往中 国以西的地方。他的旅行路线经 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 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给皇帝 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 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 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 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 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 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 “丝绸之路”。
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 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 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 虽然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 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 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 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失败之悲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说 法吗?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 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 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 己所热烈追求的。”
——作证之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的视觉冲击力。
04
古希腊悲剧与现代审美观念比较
古希腊悲剧审美特征概述
命运观念
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物往往因命运的捉弄 而走向悲剧结局。
英雄主义
悲剧中的主人公通常是英勇、高尚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引发 观众的同情与怜悯。
情感共鸣
古希腊悲剧通过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宣泄情感 的目的。
情感渲染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 描绘,充分展现人物内心 的痛苦、挣扎和抗争,引 发观众共鸣。
情节安排
巧妙安排情节的起伏和高 潮,使悲剧冲突更加引人 入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 验。
象征手法在剧中的运用
象征元素
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 场景、服饰等元素,隐喻 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 运走向。
象征性动作
通过具有象征性的动作和 表演,传达人物内心的情 感和思想,深化观众对剧 情的理解。
对世界戏剧的多样化贡献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世 界戏剧的宝库,为世界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伟大的悲剧》作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传播过程 中与不同文化产生了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 互理解与融合。
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思考题
悲剧中的命运与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同悲剧中的人物一样。这些困境和挑战有时看似是命运的安排,但 实际上也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环境有关。
如何面对命运
面对命运,我们可以选择勇敢地接受挑战,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减少命运对 我们的影响。
代表作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1张ppt)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无法离开帐篷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理清结构
•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 第一部分( 1-3 ):写斯科特一行人来到南极点,却发现已有
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证。
• 第二部分( 4-11):写五名队员一个个悲壮死去。 • 第三部分(12-13):介绍斯科特的书信,表现了他对祖国、亲
作证之悲
•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 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 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 吗?
• 因为他讲求科学态度和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 自己的失败。
死亡之悲
• 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 2月17日夜里 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 多呆一些时候。”……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 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 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 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 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5. 他们到达那个帐篷,……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 尔逊。
6. ……
南极点1912年1月18日
●
●
12.1.16 5
个
人
屠宰场地 ● 12.2.17
在文中用“ ”圈 出日期、地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共30张PPT)
达标自测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 之构成排比。(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 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 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 丰富你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 开阔你的眼界 , 能够_______________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三、达标自测
整体感知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沮丧
遇难
整体感知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 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勇于承认失败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意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坚毅,执著,为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献身的英雄气概: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主义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无私的爱:斯科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国和人民。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课文思考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 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 家庭。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大师》 《罗曼·罗兰传》等。他的传记小说能抓 住历史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 引人入胜。他的中、短篇小说成就独特, 小说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躁》等,小说 集《混乱的感觉》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辜负
shí
销蚀
重点字词
mǎnɡ
鲁莽
bènɡ
迸发
è
厄运
dào
悼念
shèn
海市蜃楼
sǒnɡ
毛骨悚然
yànɡ
怏怏不乐
chōnɡ
忧心忡忡
bǎnɡ
绑
lǒu xī
搂 昔日
lěi
堡垒
liè
凛冽
重点字词
bèi
疲惫
qīn
钦佩
zhān
毡鞋
yòu zhěng
保佑
拯救
yào
耀武扬威
shān
姗姗来迟
lún
语无伦次
整体感知
“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 40摄氏度”
“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 了……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 临”“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
七年级语文下册21《伟大的悲剧》课件新人教版
故事背景
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各带领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 进发,阿蒙森用20条爱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狗拉雪橇前进),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斯科特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 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中途狗跑了,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前进 速度大打折扣,在1912年1月16日才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迟了33 天。由于南极严寒天气突然提前到来,斯科特5人在归途中,与暴 风雪天气搏斗两个多月,饥寒交迫,体力不支,3月29日,5名队员 全部牺牲。1912年11月12日,后方搜索队在斯科特蒙难处找到了保 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体,并就地掩埋,墓上矗立着用滑雪杖 作的十字架。
的骑兵上尉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 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 雪荒原。”
这三个人是:
1. 斯科特 2. 鲍尔斯 3. 威尔逊
读一读
拽 吞噬 告罄
Zhuài 无垠 shì 销蚀 qìnɡ遗孀
癫狂
diā
xiāo 羸
léniBiblioteka shuān坚ɡ 持不懈凛冽 步履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虽然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比阿蒙森晚,但却是世界公认 的最伟大的南极探险家。
写作原因
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 下来的底片、电影胶卷、书信、遗书,发挥自 己天才般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茨威格为失败 者写传记,斯科特5人坚强、勇敢、诚实守信、 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永远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理清故事情节
细节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 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 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细节3: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 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新人教版
步履( lǚ ) 销蚀( xiāo shí ) 告罄( qìng ) 遗孀 ( shuānɡ )
2、理解词语。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姗姗来迟:来的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 容的姿态。
1、课文题目中编者特意在“悲剧” 之前加上了“伟大”,他们的“伟 大”之处体现在哪些地方?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 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 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 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 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 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 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 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 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 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 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 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 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 《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 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新人教版)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的 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年 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 92.5米的风速。(烈风)
它 是 阿 蒙 森 斯 科 特 站
你知道设立在南 极南纬90度的科 学实验站的名字 吗?它是为了纪 念谁而命名的?
背景导读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 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 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 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 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 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 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 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 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 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 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 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 茫茫的冰雪之中。
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斯
科特一行人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们的足迹烙在了南极 的土地上,英雄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探索这个星球的 奥秘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
阅读与思考
1、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是 如何理解这些话的?结合课本第165页练习 第二题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 解决
赏析语言 难句解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 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 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小说《象棋的故事》等。茨威格一身正气, 他怀着良知,为表现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 魄的壮丽篇章。
21 伟大的悲剧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diān( 癫 )狂
léi( 羸 )弱
毛骨 sǒng( 悚 )然
步履.( lǚ )
怏.怏不乐(yàng)
吞噬.( shì)
告罄.(qìng )
精疲力 jié( 竭 )
白雪 ái ái( 皑皑 )
海市 shèn( 蜃 )楼源自2.读准多音字(1)角.逐: jué 其他读音: jiǎo 组词: 角度
(2)单调.: diào 其他读音: tiáo 组词: 调整
二、重要词语 1.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2.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扬扬得意: 形容得意的样子。 4.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5.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6.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7.踉踉跄跄: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8.羸弱: 瘦弱。 9. 告罄 :指物资用完。 10.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11.白雪皑皑:形容雪洁白一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字词盘点1.读生字
2.识多音
3.辨字形
4.解词语
吞噬:吞食。
羸弱:瘦弱。
告罄:物资用完。
毋宁:不如。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堡垒:比喻难于攻破的事物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
辜负:对不住。
凛冽:刺骨地寒冷。
疲惫:非常疲乏。
钦佩:敬重佩服。
鲁莽:形容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
保佑:神佛保护和帮助。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写作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消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既是英国人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
的集体主义精神。
问题探究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茨威格写斯科特是为了赞扬那种精神,那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诚信、执着、坚毅,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思路点拨这个问题是让我们明白作者写此文的意义和价值。
事业有成功和失败,但精神是可以永存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斯科特的探险队虽然失败了,但展示了人类的伟大,茨威格之所以写斯科特,可能是因为他的那种精神,斯科特一行探险队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问题探究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
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
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
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4)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
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思路点拨作者把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的优秀品质贯串在
全文的描述中,这就需要在阅读时分析概括。
从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看出他们的诚信;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独自走向了暴风雪,走向了死亡,可见他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斯科特在最后时刻所写的遗书中可以看出他对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那无私的爱。
全文之中都可见斯科特和他队友的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问题探究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
问题探究4.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1)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课文主要写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天气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亡;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细节描写,令人难忘。
比如,他们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成功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做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考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样的细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