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抗体及DNA检测的研究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观察研究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观察研究目的研究鼻咽癌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供临床借鉴。
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且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鼻咽癌病患100例为实验组,另择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
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的血清E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VCA/IgA、Rta/IgG和EBNAI/IgA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
EBNAI/IgA和VCA/IgA的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均比Rta/IgG高,P<0.05。
实验组VCA/IgA、Rta/IgG和EBNAI/IgA均为阳性的比例为54.0%,比对照组的0.0%高,P<0.05。
结论通过对VCA/IgA、Rat/IgG与EBNAI/IgA进行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能为临床医师治疗鼻咽癌患者提供重要指导。
标签:血清EB病毒;检测结果;鼻咽癌;诊断现阶段,鼻咽癌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相关资料中提及,鼻咽癌的发病和EB病毒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将以100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且未经过治疗的鼻咽癌病患以及100名健康体检者(接诊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为对象,着重分析鼻咽癌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且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鼻咽癌病患100例为实验组,当中包含有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15—84岁之间,平均(52.18±10.36)岁;腺癌者,2例;鳞癌者,98例。
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当中包含有男性53名、女性47名,年龄在16—85岁之间,平均(52.36±10.47)岁。
所有入选者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检查。
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血清EB病毒EBNA EBZta抗体水平分析
t a I g G 阳性 比例高 于正 常人 对照组 ( x = 1 1 . 3 4 , P <
0 . 0 1 ) , 而低 于 鼻咽癌 对 照组 ( X 2 = 3 4 . 3 9 , P < O . 0 0 1 ) 。有 鼻 咽 癌 家 族 史个 体 和 正 常 人 群 对 照 组 血 清 E B N A1
1 . 1 . 2 正 常人 群 对 照 组 选 择 本 院健 康 体 检 人 员
0 . 0 1 4 , 1 9 > 0 . 0 5 ) 。 鼻 咽癌对 照组 血清 E B病 毒 E B N A1
I g A和 E B Z t a I g G平 均 r O D为 2 . 0 3 2 + _ 1 . 0 4 5和 2 . 4 4 4 ±
为 阳性 临界值 。 1 - 3 统计学 处理
2 - 2 以大 于或 等于 阳性 临 界值 为 阳性 . 有 鼻 咽癌 家 族史 个体 血清 E B Z t a I g G 阳性 比例 为 2 0 . 9 3 %( 9 / 4 3 ) ,正 常人 群对照组为 3 . 3 3 %( 3 / 9 0 ) , 而 鼻 咽 癌 对 照 组 为 8 7 . 8 0 %( 3 6 / 4 1 ) ;有 鼻 咽 癌 家 族 史 个 体 血 清 E B Z .
实 验 组 正 常 组 鼻 咽 癌组 4 3 9 0 4 l
5
l O
l 1 . 63
l 1 . 1 l
9 3 3 6
2 0 . 93 3 - 3 3 8 7. 8 O
Hale Waihona Puke 确 诊但 未 经治 疗 的鼻 咽癌 的 患者 4 1例 . 年龄 2 5 8 0 岁, 其 中男 3 5例 , 女 6例 。
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
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目的通过对鼻咽癌患者经治疗后EBV-DNA含量变化的观察,为临床诊治该病寻求最佳方法。
方法血浆E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选择确诊的14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E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以同期健康者140名的血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鼻咽癌组中有136例(93.79%)患者血浆EBV-DNA呈阳性;健康组中有10例(7.14%)血浆EBV-DNA呈阳性,鼻咽癌组患者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出健康组(P < 0.01);血浆EBV-DNA呈阳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浆EBV-DN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给予鼻咽癌患者E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明显。
标签:EBV-DN;定量检测;鼻咽癌;诊断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疱疹病毒群,感染后能累及机体全身各个器官系统[1]。
人体一旦被该病毒侵入,易引起癌变。
鼻咽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多发于我国南方[2]。
该病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目前虽未清楚其致病源,但自患者血浆中发现了EBV-DNA后,普遍存在观点认为该病的发病与EBV感染有关联。
多位学者研究证实:对患者血浆中EBV-DNA含量的检测,可观察到机体内肿瘤负荷状况。
本院将已被确诊的14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身体健康者140名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已被本院确诊的145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60例,年龄2~76岁,平均45岁;其中泡状核癌、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例数分别为21、86、38例。
同时选择身体健康者140名为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1.2.1血浆E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3]。
标本采集手段: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3 mL,置入EDTA抗凝管内,给予每分钟4000 r离心后实施上层血浆分离,将被分离出的50 μL血浆存放在零下20℃的温度中;试剂盒选择德国Qiagen公司提供,对分离出的血浆按说明要求进行血浆DNA提取。
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4期—153—临床经验联合检测EB 病毒不同抗体及EB 病毒DNA 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黄 玲 罗迪贤通讯作者(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检测EB 病毒不同抗体及EB 病毒DNA 诊断鼻咽癌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64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考察患者的检测结果及EBV-DNA 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VCA-IgA 、EA-IgA 、Rta-IgG 指标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EBV-DNA 阳性率(82.3%)显著高于对照组(0.6%)。
结论:VCA-IgA 、EA-IgA 、Rta-IgG 、EBV-DNA 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EB 病毒抗体抗原联合检测诊断效果良好。
【关键词】:联合检测;EB 病毒不同抗体;EB 病毒DNA ;鼻咽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 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4-153-01鼻咽癌是鼻咽喉科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较为凶险,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通过自查或临床症状发现,很容易出现漏诊或错诊现象,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到三期、四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预后,尽早检测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治疗预后的重要方法,EB 病毒抗体筛查是鼻咽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究联合检测EB 病毒不同抗体及EB 病毒DNA 诊断鼻咽癌的应用效果[1],作如下报告: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46.38±7.74)岁;再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为(46.54±7.7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的定量检测
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的定量检测张丽卫;罗碧强;窦晓清;邓意红;曾志梅;李建忠;明小兵;陈贤明【摘要】目的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检测,分析唾液、血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的DNA含量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结果 EBV-DNA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7.5%,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EBV- DNA检出率2%(x2=44.48,P <0.001);鼻咽癌患者的唾液、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唾液EBV-DNA拷贝数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分级越晚含量越高.结论 EB病毒长期存在于多数人的唾液中,也可存在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血清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可在分子水平对鼻咽癌的TNM分级进行补充.【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清;唾液;外周血白细胞【作者】张丽卫;罗碧强;窦晓清;邓意红;曾志梅;李建忠;明小兵;陈贤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分子实验中心,福建福州350025;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来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我国南方。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3-11-11
目录
• 鼻咽癌概述 • eb病毒概述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和原
理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在鼻咽癌早
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录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实践应用 和前景
• 参考文献
01
鼻咽癌概述
鼻咽癌的定义和症状
鼻咽癌的定义
检测技术改进
目前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以降 低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概率。
联合诊断
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与其他诊断方法(如病 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
在鼻咽癌筛查和预防中的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帮 助发现早期病变,为及时治疗和提高生存率提供支持。
Lo YM, Chan YS, Cheung ST, et al.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1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Natl Cancer Inst. 1992;84(18):1432-6.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将eb病毒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显色反应检测抗体的存在 。
免疫荧光法(IF)
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判 断抗体的含量。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VS
临床试验
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筛查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i ih rs r p M eho s n hg —ik gou . t d Co lce eu smplso 2 p o l h c le a nai nts r u . trn m b r dt a le tds r m a e f6 01 e pei p ys a x mi to tg o pAfe u ee smplsu ig En y eln d n i e he e .sn z m —ike
n mbeso stv a u r fpo iie smplso e fVCA—g a tb d n I A io y a d VCA—g & Rt—g a t d . au t h au ombn t ee t n o n IA a I G ni y Ev laet ev leofc bo iai d tci fEB i sa t o y on o vr ni d u b
2 ・ 论 6
著
・
A r Z 1 , O.U N .0 pi U Z V I , O1 l 1
E病 毒抗体联合检 测在 筛查 鼻咽癌高危人群 中的应用价值 B
郭 丽 萍 崔 英 梁 新 强 李 为 之 江 健 鲍 志 宇
( 广西 医科大 学 ,广西 南 宁 5 0 2 ) 3 0 1
体 阳性 3 2例 。依 照血 清号 查找 其体 检 结 果 ,V A IA 抗体 阳性 中有鼻 咽癌 4例 ,VC IA 和 RaIG抗 体双 阳性 中有鼻 咽 癌 3例 。差 异 C — g A— g t— g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5 。结 论 从序 列 测 定获得 的双项 阳性血 清 中筛 查到 的鼻咽 癌 比率 高于 单项 V A IA 阳性 血 清 。联 合 V A IA 和 .) 0 C — g C — g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及监测鼻咽癌患者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 DNA含量,比较治疗后缓解组与治疗前组、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血浆EBV DNA含量的异差。
结果治疗前组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95.59%,中位拷贝数93×104copies/ml;治疗后缓解组阳性率16.67%,中位拷贝数0 copies/ml;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阳性率96.15%,中位拷贝数69×105copies/ml。
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缓解组、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与治疗后缓解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的诊断方法之一,亦可作为监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标记物。
【关键词】鼻咽癌 EB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复发肿瘤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是多方面的,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与鼻咽癌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鼻咽癌的发展过程中,EBV感染和多体细胞遗传和表现遗传变化协同地破坏正常细胞的功能,引起鼻咽癌的发生[1]。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
尽管如此,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仍有约30%~40%因复发或转移导致治疗失败[2]。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来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笔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浆EBV DNA进行定量分析,探讨EBV DNA含量在鼻咽癌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诊在我院耳鼻咽喉科病理确诊后接受根治性放疗,并取得完全缓解而来我院随访的鼻咽癌患者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1-68岁,中位年龄48.21岁。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诊治的研究进展摘要】鼻咽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咽腔的顶部以及侧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等临床症状,通过调查发现,鼻咽癌与EB病毒之间的联系紧密,人体在感染病毒时,在多种特异性抗原介导的作用下,很有可能会发展成鼻咽癌。
所以现阶段针对鼻咽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筛查EB病毒抗体,在其基础上应用病毒相关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等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情况。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EB病毒感染;鼻咽癌;诊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017-02Research progress on EB virus infection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ing Chunyu,Wei Ya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No.8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People's Hospital of Guigang City,Guigang,Guangxi 537100,China 【Abstract】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a kind of malignant tumor,mainly in snuff at the top of the cavity and the side wall,has the high incidence of adisease,patients after onset,can appear of hearing loss,nasal congestion,cried,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s,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between NPC and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when human infection,in under the action of a variety of specific antigen mediated,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into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refore,EB virus antibodies should be screened for high-risk groups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at the present stage,and virus-related vaccines and adoptive immunotherapy should be applied on this basis,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B virus infection and nasopharyngeal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op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eople.【Key words】EB virus infection;Nasopharyngeal carcinoma;Diagnosis and Treatment;Progress鼻咽癌在东南亚、东亚、东非等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鼻咽癌在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在确诊时,已经发展成中、晚期,在发病机制上,鼻咽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EB病毒感染、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我国对EB病毒感染研究最为深入,表明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诊治具有密切的联系。
鼻咽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DNA水平变化及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鼻咽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DNA水平变化及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和血浆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整群选取的2015年7—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75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CR、PR、SD、PD组,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对配对的7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进行检出率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CR、PR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治疗前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D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总体检出率为78.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标本EBV DNA结果呈正相关(r=0.481,P=0.00)。
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检测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evels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and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and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EBV DNA and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the radiochemotherapy. Methods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ere determined in 2015 July to November in fujian province tumor hospital radiotherapy was treated 75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plasma EBV DNA pare the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in CR、PR、SD、PD groups. The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between plasma and PBMCs EBV DNA. Results CR,PR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plasma EBV DN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plasma EBV DNA overall detection rate of 78.7%,53.3%,obvious difference(P 500 copies/mL判为阳性;质控品用于监控反应。
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朱旭;梁永彪;郑利平【摘要】目的探讨血浆EBV-DNA 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 ~ 2010 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初诊鼻咽癌患者50 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头颈部其他癌瘤患者20 例作为病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定量检测EBV-DNA 含量,比较3 组患者血浆EBV-DNA 阳性检出率.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浆EBV-DNA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浆EBV-DNA 定量检测是诊断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较高,尤其适用于是发病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的筛查.【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2(002)017【总页数】2页(P68,75)【关键词】鼻咽癌;荧光定量PCR;EB病毒;诊断【作者】朱旭;梁永彪;郑利平【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31;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31;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R739.6我国是鼻咽癌的高发国家,其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
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鼻咽癌关联密切,传统的EB病毒相关抗体的检测是诊断及监测患者病情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1]。
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进行检测,旨在探讨EBV-DNA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初诊鼻咽癌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45.0±4.2)岁;病理类型:中分化鳞癌6例,低分化鳞癌44例。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摘要: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和准确的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血浆EBV-DNA 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预后及监测转移复发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DNA;临床意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发生于鼻咽腔顶部、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2]。
近年来PCR 技术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血浆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血浆EBV-DN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俞霞等[2]检测鼻咽癌高危人群386例,低危人群273例,同期初诊患者62例,EBV-DNA 阳性率分别为12.2%、3.3%、91.9%,随访复查时,血清学持续高危人群EBV-DNA阳性率9.7%,血清学转变为非高危人群的阳性率为3.1%,在鼻咽癌高危人群中增加EBV-DNA检测,其阳性预测值提高到44.6%,表明鼻咽癌高危人群血浆EBV-DNA定量检测能对血清学EBV抗体检测进行有效补充,大大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
罗晚媛等[3]选择3组研究对象各55例,鼻咽癌组血浆EBV-DNA检出阳性率为 72.7%,明显高于其他类肿瘤对照组(23.7%)和健康对照组(10.9%),且鼻咽癌组的血浆EBV-DNA浓度高达13654.5 copies/ml,而两个对照组均为0 copies/ml,观察还发现鼻咽患者晚期的血浆EBV-DNA浓度明显高于早期,且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EBV-DNA检测既能有效诊断鼻咽癌,且与鼻咽癌的分期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kI购 自德 国 QA E i ( I G N公 司 ,aa g o 5 16 分别从 C t o . 10 ) l N
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和血 浆 中抽 提 D A, 提步骤 按试 N 抽
剂盒说 明书进 行 。所 用 Tq D A P l e s( a o# a N o m r e C t g y a l a m 6 1 购 自 Po ea公 司。所 扩增 的 目的 基 因来 自 16 ) rm g
守 。 由于标本 中的 E B病毒 基 因拷 贝数 较低 , 以采 所 用 巢式 P R的方 法进 行 扩增 。第 一 对 引物 为 5G C C C
AG T AA G T T 5 T G AG T A GG G T G AC F 3 和 G A GG
陈诗 萍 林 素 暇 钟 碧玲 梁英 杰 买世 娟
中山大 学附属第 一医院病 理科( 广州 5 0 8 ) 10 0
研 究部 , 理 科 ( 州 50 6 ) 广 东 省 第 二人 民医 院病理 科 ( 州 5 0 1 ) 病 广 10 0 ; 广 1 37 ;
认 为外周 血游 离 的 E B病 毒 D A是一 种 肿瘤 性 标记 N 物, 可能来源 于肿瘤组 织 , 于鼻 咽癌 的早 期诊 断 , 对 估
计预后和预示 肿瘤 的复 发有 一定 的临床 意义 。那 么 , 肿瘤细胞 中的 E B病 毒 D A是 如何 进人 外 周 血循 环 N
E B病毒 B m 1一 片段 , 片段在一个 E aH W w B病 毒拷 贝 中约重复 1 1次 , 0~1 在不 同 的 E B病 毒株之 间高度 保
期 ,0例为 Ⅳ期 ) l 。每例 患 者均 收集 到相应 的活检 组
织 蜡块和全血标本 。从 中山大学 和华南 理工大学 随机 收集正常人 全 血标 本 共 5 8例 , 为 通过 全 面体 格 检 均 查, 且祖籍 广州的健康成人 , 平均年 龄 4 .5岁 。全血 80 标本 用 E T d oim e y nd mn D A( i du t l e i i s h e a e—trae t) e acte t a 抗凝 管收集 2m , l经淋 巴细胞 分离 液分 离获得 外周血
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 要】 目 的 摘 探讨单项和联合检测 E B病 毒 ( B V A IA、 A D IG 和 E — - A 3种 抗 体 在 鼻 咽 癌 血 E V) C —g E — - g A DI g
1 资 料 与 方 法
耳炎 1 3例 、 口腔 溃 疡 1 O例 、 出 血 1 鼻 ' ; 4 5例 男 6例 , 4 女 5例 ,
中位 年龄 4 4岁 。 12 仪 器 与 试 剂 .
p ay g a ie s sa d 1 0s r m p cme so a crb h r n e ldsa e n e u s e i n fcn e yELIA. n lz h p l ain l au f o iain l 0 S Toa ay et ea pi to a leo mbn t a c v c o
o e r t t c i h s n i od e n he s r l ia i no i n c e n n PC. s t The s p r t i r s pa a e dee ton oft e e a tb i si t e oog c ldag ss a d s r e i g ofN Re uls e a a e d—
g i t Ep t i Ba r ius(EBV ) VCA —gA ,EA— I G a EA - I ans s en— r vr I D- g nd D-gA by n y e lnk d m m un o b nt s a e z m —i e i os r e a s y
gans i tEBV a m pr ve t e s nstv t n dign i nd s r e ng o PC , nd s bs qu ntc bi to d t c i a cn i o h e iiiy i a ossa c e ni fN a u e e om na in e e ton c n i pr ve t c e n n p cfc t . m o he s r e i g s e iiiy
鼻咽癌EB病毒DNA检测数据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 诊于我科的鼻咽癌患者88例,患者来自我省各个市县 地区。其中男性65例,女性23例。年龄15~71岁,中位 年龄51岁。依据AJCC第8版进行分期[5],其中I期2 例,:D期0例,皿期36例,N期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 EB病毒NDA检测、免疫功能检测。EBV DNA数值< 4.0E+2为阴性,M4.0E+2为阳性。 1.2方法采用圣湘生物开发的EB病毒核酸定量检 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具体如下(1)取出红细胞裂解液, 室温放置,混匀后备用。(2)出全血样本,充分混匀(如 果混匀后管盖上有残留全血样本,瞬时低速离心即可),
患鼻咽癌者行EBV DNA检查,1年内诊断鼻咽癌的敏 感性为86.8%,特异性为90%。因此,用血清EBV评估 的基础上联合EBV DNA检测可明显提高筛查的准确 率。卢煜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研究W发现,检测EBV DNA对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 98.6%。王琳等〔⑹检测EBV DNA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 阳性率为12%,低危人群的阳性率为3.4%,临床初诊 为鼻咽癌的患者EBV DNA阳性率为91.4%。鼻咽癌患 者血清中大多有EBV抗体效价升高,且效价水平常与 病变好转或恶化呈正相关。Meng C等]讷研究报道放疗 前血浆EBV DNA阳性患者在放疗后2年无病生存率为 80.8%,而EBVDNA阴性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为9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YM等凹〕研究证实,放疗后血 浆中EBV DNA中位半衰期为3.8天,如放射治疗后检 测EBV DNA持续阳性或再次升高往往提示肿瘤未控 或进展。EVB DNA对早期鼻咽癌分期有一定指导作 用。在AJCC鼻咽癌临床分期(第8版)⑴中,若颈部淋 巴结转移癌伴EBV DNA阳性,即使鼻咽部未发现肿 瘤,亦定义为T0期鼻咽癌[21]o
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性的研究状况进展
EB病毒与鼻咽癌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南方(广东、广西) 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引发鼻咽癌。
本文针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EB病毒、鼻咽癌、潜伏膜蛋白1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来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的发病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EB病毒感染、环境致癌物和遗传特质混合发挥作用,引起多种遗传学改变在细胞中的积累,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引发细胞异常克隆增值成鼻咽癌。
EB 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简单介绍其相关性与可能机制。
1 EB病毒特性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立病毒株,并在该病毒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即EBV(Epstein-Barr virus)。
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属于γ疱疹病毒科,形态与人类其他疱疹病毒属相似。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1],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
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EBV在细胞外成熟的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为150-180nm,有一个蛋白囊膜,至少含4个蛋白质,其中3个为糖蛋白。
血浆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3期 CHINA ONCOLOGY 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3227血浆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展黄爽 管西寅 应红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摘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采用PCR方法对鼻咽癌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浆EB病毒DNA(E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预测复发、转移的风险,治疗前的EBV DNA基线浓度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而治疗后的EBV DNA含量与肿瘤复发转移关系更密切。
EBV DNA定量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指标。
本文就鼻咽癌患者不同时期的EBV DNA水平在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鼻咽癌;EB病毒DNA;预后 DOI:10.3969/j.issn.1007-3969.2013.03.013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3)03-0227-05The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HUANG Shuang, GUAN Xi-yin, YING Hong-mei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ence to:YING Hong-mei E-mail:yinghm@ [Abstract ] Epstein-Barr virus (EBV)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DNA (EBV DNA) in plasma from the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s and predict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he pre-treatment EBV DNA base lin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umor load, and the post-treatment EBV DNA levels can predict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th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t would be a new tumor-maker. This article brie fl y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plasma EBV DNA from different ph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prediction. [Key words ]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pstein-Barr virus; Prognosis通信作者:应红梅 E-mail:yinghm@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从瘤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嗜人类B 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以线性双链DNA形式存在,基因组长约172 kb。
咽拭子和外周血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咽拭子和外周血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陈晓宇;陈越;邓蕾【摘要】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咽拭子和外周血标本EB病毒核酸,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探讨其结果是否一致。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疑似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和咽拭子EB病毒DNA拷贝数,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疑似感染患者咽拭子EB病毒阳性率49.4%远高于正常人咽拭子13.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感染患者外周血EB病毒阳性率19.1%高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个患者同时取咽拭子检测EB病毒阳性率51.6%高于外周血阳性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一患者的咽拭子检测病毒载量(1.0×102~3.17×107)也高于外周血检测病毒载量(4.5×102~2.8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阳性率较外周血阳性率更高,更能及时准确的监测EB病毒在体内的实际复制情况,且标本采集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荧光定量;EB病毒;咽拭子;外周血【作者】陈晓宇;陈越;邓蕾【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R373.1+1;R446.19EB病毒1964年在非洲首次被发现,属于人类疱疹病毒科。
幼儿感染EB病毒后常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1],病毒感染与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人类是其唯一宿主[2]。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唾液,也可经输血传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