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怀念母亲

合集下载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6、怀念母亲(A案)教学分析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怀念母亲》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这篇课文是季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地的怀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亲自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相互映衬。

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季老先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于文章朴实的字里行间,所以,课文表达语文人文性一面的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工具性一面则是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蕴的思母、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资源准备:1、相关作者的资料;2、自制教学课件;3、歌曲《我的中国心》4、作者的相关著作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生为主,以读位本,以导促学。

重点体会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情韵。

通过亲近和品读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含蕴的意韵,带着这种体会反过来又去亲近和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之妙,积淀语言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以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从节奏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指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沮丧(sānɡsànɡ)浓淡(nónɡnònɡ)类似(sìshì)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班()廷()挚()幻()斑()延()擎()幼()四、填字释义。

()不安席:__________ ()不下咽:__________ ()来入梦:__________ ()望灰天:__________ 终天之():__________ 可见一():__________ 五、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的怀念()的感情()的条件()的工程()的神情()的回击()的敬意()的心情()的思念六、分清敌友(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真挚()忍耐()反义词:沮丧()怀念()甜蜜()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

()2.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3.寂静,没有动静。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5.心情跳跃、涌动。

()八、句子加工。

1.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母亲的思念我都记写在日记里了。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用上加点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希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了。

怀念母亲作文_小学作文

怀念母亲作文_小学作文

怀念母亲作文今天我读完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季羡林那种思乡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篇文章写了季羡林的母亲弃养他来到德国留学,但心中却每天怀念着亲生母亲与祖国母亲,对她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与同样真挚的爱慕,这种怀念一直伴随了他十一年。

是啊,谁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呢?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季羡林这样呢?他曾在日记中说过自己真的很想家,想故国,想朋友,甚至不能忍耐。

如果我们来到国外,谁会像季羡林那样思乡呢?读完文章,我不禁想到作为小学生的我们。

我们,不能像诗人那样写出诗词赞美祖国;不能像乐曲家演奏出爱祖国的歌曲;也不能像作家写出美文描写出祖国;更不能学大人们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我们只能努力学习,认真学习,把自己变得优秀,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把祖国建设得更好!除了这些,还可以从小事做起: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你带没带好红领巾?每次读关于祖国的课文,你是否声音响亮?每次音乐课上唱起国歌时,你是不是唱得最入神?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季羡林那种爱国的精神,我真的比不上他。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更努力,更认真,更仔细地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大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的七情六欲,不论你是掩埋在心中,还是都表达在脸上。

喜怒哀乐,都不可回避。

也这是如此,季羡林也的确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泪水1 / 7——正是母亲的怀念。

如今差不多入秋了,而秋天也正是一个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海外的游子也正是在这个“秋“中,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朋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千古名词,是多少人的心声呀。

一个“四分五裂”的家需要的时重逢。

当你被外面的大千世界所迷惑住了时,你想到过自己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吗?想到过自己还有亲人在时时刻刻盼望着你回家吗?但是,季羡林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温暖的家,也知道自己还有亲人在时时刻刻盼望着自己回家,为何他又不回家?其实他心中也是茅盾的,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他的心头,所以我们说——思念会让人多愁善感。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怀念母亲》,下面是这一课的笔记:
1、本文是季羡林先生怀念两位母亲所写,这两位母亲分别是谁?作者对她们的感情是什么?答: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对亲生母亲,作者永存歉疚和遗憾,对祖国母亲,作者有着无比崇敬和依恋。

2、“我不开灯,坐在原来的门槛上,看着一只蝙蝠飞来飞去。

”作者为什么不打开灯?答:作者不开灯,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绪回到旧居,沉浸在回忆中。

同时,这样的举动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3、“我的愿望之中。

如今黄昏时侯的一段回忆,母亲好似黄昏中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屋。

”作者把母亲比喻成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是什么用意?答: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母亲比喻成一座“孤零零的小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孤独无助的情感。

4、“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这句话中的“怅望灰天”和“在泪光里”是什么意思?答:“怅望灰天”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逝去的无奈和痛苦,“在泪光里”则强调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6、“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

”这句话中的“只”和“也”字有什么作用?答:“只”和“也”字强调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崇敬和依恋之情。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这句话中的“一直”说明了什么?答:“一直”强调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持续不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怀念母亲史铁生课文

怀念母亲史铁生课文

怀念母亲史铁生课文怀念母亲史铁生课文史铁生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怀念母亲史铁生课文,欢迎参考!作品原文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1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

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2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

“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教案及反思

第6课《怀念母亲》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五、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五)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的课堂笔记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是《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对她们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课堂笔记:一、生字1.真挚(zhì)2.寝不安席(qǐn)3.终天之恨(zhōng)4.可见一斑(bān)5.晨曦(xī)6.频来入梦(pín)7.朦胧(méng lóng)8.凄凉(qī liáng)9.德高望重(dé)10.伏案(fú àn)11.可见一斑(kě jiàn yī bān)二、多音字1.降落(jiàng luò)2.调来(diào lái)3.降伏(xiáng fú)4.号召(hào zhào)15.担负(dān fù)6.行走(xíng háng)7.背负(bèi fù)8.降服(xiáng fú)9.盛行(shèng xíng)10.称号(chēng hào)11.重量(zhòng liàng)12.载重(zài zhòng)13.中山陵(zhōng shān líng)14.省份(shěng míng)15.载人飞船(zài rén fēi chuán)16.调遣(diào qiǎn)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怀念母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怀念母亲

1.会写“挚、寝”等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

山东省临清人。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他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2006年,曾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重要作品:《朗润集》《天竺心.影》《印度简史》《牛棚杂记》等真挚(zhì chi ) 寝不安席(qǐn qing ) 频来(pín bin ping )√√√.奔bēn (奔跑)bèn (奔跑)丧sāng(丧事)sàng(丧失)夹jiā(夹住)jiá(夹衣)薄báo (薄片)bó (单薄)bò (薄荷)咽yān (咽喉咽头)yàn (咽气吞咽)yè (呜咽哽咽).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挚zhì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寝qǐ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频pí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稍长,第八笔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频繁 频频造句:老师频频告诫我们做题要细心,不要马虎。

.朦mé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弯钩斜中取正,三撇布白均匀。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小村子。

.胧ló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竖弯钩圆润有力。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大雾中,近处的景色都是朦胧的。

.凄qī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均匀,最后一笔横长托住上部。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11月18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 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 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 的!
11月20日
⑦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 耐。
11月28日
⑧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 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⑨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 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 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 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⑩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 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⑪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⑫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 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⑬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 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 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 的十一年。
③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④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⑤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 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 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 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母亲,⼀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我⼀⽣有两个母亲,⼀个是⽣我的母亲,⼀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母,到城⾥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边待了⼏天,仍然回到城⾥。

在我读⼤学⼆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多岁。

我痛哭了⼏天,⾷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

⼀个缺少母爱的孩⼦,是灵魂不全的⼈。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数⼗年如⼀⽇。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记中摘抄⼏段: 1935年11⽉16⽇ 不久外⾯就⿊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的屋顶。

⼀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朋友,⼼⾥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头。

1935年11⽉18⽇ 从好⼏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兴得不得了……但⼉⼦⼀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说,晚上还有⼀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样的! 1935年11⽉20⽇ 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28⽇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全)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

(全)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

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第06课回忆我的母亲文|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批注]后面也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

[批注]点出回忆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勤劳一生”。

[批注]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平实中见真情!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批注]特殊时期的身份、地位。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批注]母亲一生的苦痛!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批注]这是苦难的典型事例。

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批注]一个“好”字,精炼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好”在哪里。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批注]此处的逗号如果改成顿号,可以吗?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母亲对我的影响,从四五岁就开始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批注]家境这样的贫苦,还在念“私塾”,为什么?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批注]主动的分担,对母亲的理解。

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批注]两个“整日”反应生活的常态。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批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批注]苦中有乐[批注]有滋味的饭菜,“家织布”证明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聪明”是前提,证明是勤俭持家的能手。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的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深深怀念。

2. 生字生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包括“真挚”、“朦胧”、“撩起”、“寝不安席”等。

3. 句子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例如“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怀念。

4.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深深怀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思想。

5. 写作手法: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朴实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通过细节描写和直接抒情等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

6. 阅读拓展: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文学作品,例如《红岩》、《鲁滨逊漂流记》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情感和家庭情感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方法
交流学习讲解
教具学具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课前
预习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弃养”“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课后
反思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第6课怀念母亲
课题
6.怀念母亲
课型
精读
课时
二课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方法与过程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课堂
检测
A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B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D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作业
布置
1、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剩余的部分,要以“读”为主。
2、背诵指定内容。
板书
设计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