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8新生儿呼吸机临床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V8新生儿呼吸机临床试验
丁璐;吴本清;黄为民;张俊亮;余瑜;马晓利
【摘要】目的:探讨N V8新生儿呼吸机四种无创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 V8呼吸机)和对照组(美国康尔福盛公司Infant Flow SiPAP婴儿呼
吸机),各组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辅助通气模式6小时。
观察各组试验前后血气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NCPAP组、NIPPV/SNIPPV组、HFNC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 H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0.05),N C PA P组试验组动脉氧分压非劣效界值下限低于对照组,余组各指标的95%C I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
各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NV8新
生儿呼吸机在新生儿中应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
性。
%Objective:Toobservetheefifcacyandsafetyoffournoninvasivemodesby NV8ventilatorinnewborns.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October 2014 to January 2015, 108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were randomized to experimental group(NV8) and control
group(Infant Flow SiPAP, U SA) ,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each group was selected to use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 for 6 hours. The changes of blood gas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Results: in NCPAP group, NIPPV/SNIPPV group, HFNC group,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blood pH chang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in NCPAP group, The
lower limit of non inferiority value of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The lower bounds of the 95%CI in the other groups were larger than the non inferiority margin. No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al groups.Conclusion: it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neonates by using NV8 ventilator.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6(022)007
【总页数】5页(P36-40)
【关键词】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给氧;新生儿
【作者】丁璐;吴本清;黄为民;张俊亮;余瑜;马晓利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515;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8
无创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目前在新生儿呼吸支持已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通气的人机连接界面主要使用鼻塞。
常用模式有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IPPV),同步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模式(Synchronous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NIPPV)、经鼻高流量给氧(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
目前尚无国产的包括NIPPV/SNIPPV模式的无创呼吸机。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NV8呼吸机,该机型将临床常用的四种无创辅助呼吸模式纳入同一机型,是国内首款整合了上述模式的无创呼吸机。
本临床试验通过广东省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通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比较,旨在评价NV8
呼吸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住院需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每家医院各54例,共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
各组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辅助通气模式。
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有呼吸支持需求的新生儿(具体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
产儿呼吸暂停;气管插管脱机后使用;肺炎等肺部疾病引起低氧血症)。
1.3 排除标准:(1)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及内分泌
异常者;(2)新生儿期行各种外科手术治疗者;(3)生后合并新生儿重度窒息、严重的颅内出血者。
1.4 样本量估计:主要评价指标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酸碱度(pH)的变化值。
各个指标的效应量(δ/ σ,effect size)
均为0.6,取显著性水平单侧α=0.025,检验效能1-β=80%,假定各指标两组
总体均数相同,平衡设计,即试验组:对照组=1:1。
经nQuery Advisor4.0软件进行样本量估算,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各为54例,共计108例。
1.5 试验方法:设计原则: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非劣效的设计方案。
以美国康尔福盛公司Infant Flow SiPAP婴儿呼吸机和Low Flow Micro Blender空氧混合器为对照机。
随机选用受试机或对照机进行呼吸支持,最终受试机和对照机使用各占一半。
试验持续约六个小时,试验中记录监护仪
的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值并于试验前后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
1.6 数据采集:评价指标分为有效性评价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试验前后PaO2、PaCO2、pH变化值。
安全性指标包括:基本性能评价、不良事件发生率。
1.7 统计学处理:所用分析软件为SAS9.2和SPSS19.0。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两组仪器的安全性能评价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
对于两仪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P<0.05,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两家医院共纳入试验对象108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
见表1。
其中试验组男31例,女23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51例,平均体重
1.61±0.56kg,入组时平均日龄
2.15±4.09天。
对照组男36例,女18例,足月
儿2例,早产儿52例,平均体重1.75±0.76kg,入组时平均日龄2.49±4.16天。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有效性评价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PaO2、PaCO2、pH变化值,并定义为用第一次测量的值减去第二次测量的值。
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前后PaO2变化值的分析见表2、表3。
可见,三种模式两组使用前后PaO2变化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前后PaCO2变化值的分析:用前PaCO2为协变量,以使用
前后PaCO2变化值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5。
可见,两组使用前后PaCO2变化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三种模式两组使用前后PaCO2变化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前后pH变化值的分析:以使用前pH为协变量,以使用前后pH变化值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表7。
可见,三种模式两组使用前后pH变化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仪器基本性能评价仪器基本性能评价结果见表8。
可见两组全部评价均为优。
2.3.2 不良事件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自从NCPAP在新生儿引入后,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NV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生儿呼吸机,能提供新生
儿常用的无创呼吸模式。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用的主要评价指标为PaO2、
PaCO2、pH变化值。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反映出呼吸衰竭的程度和治疗的效果,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时,以使用前测量值为协变量,以使用前后变化值为因变量,用协方差分析的最小二乘均数(LSMEAN)及其95%可信限确定组间测量差异性。
若可信限下限未低于临
床认可的非劣效界值-δ(本研究取对照组变化值标准差的60%),则可下非劣效
结论。
NCPAP可在呼气末维持肺泡正压,避免肺泡塌陷,改善氧合。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使用CPAP可以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和早产儿死亡率[2]。
Schmölzer等[3]研究发现在30周以下的早产儿中可以减少气管插管。
目前很多呼吸机都配有CPAP 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始上机时各组间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通气6小时后复查血气分析,按照实验方案,非劣效性界值标准δ取
对照组变化值标准差的60%。
NV8呼吸机使用NCPAP模式时,动脉氧分压非劣效界值下限应不低于-18.42,而我们的试验95%CI值下限为-36.81,不能提示试验组非劣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样本量不够所致。
二氧化碳分压与血PH值前后变化与美国康尔福盛呼吸机比较,均非劣于对照组。
近10年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高流量给氧(HFNC)逐渐在临床
开始应用。
NIPPV在吸气时给患儿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吸气末正压,在呼气时给
患儿提供一个较低水平的呼吸末正压,从而达到克服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改善通气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
有研究表明,在早产儿中使用康尔福盛呼吸机的SNIPPV模式
时,可以很好的被自主呼吸触发[4]。
在降低机械通气的比例,提高机械通气拔管
后脱机成功率方面,NIPPV较NCPAP疗效更显著[5]。
Miedema等[6]研究发现,使用Infant Flow SiPAP无创呼吸机,NIPPV与NCPAP比较,可以明显改善早
产儿的通气和氧合。
本研究中NIPPV组共有68例,试验前后血气分析比较,两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照组差值的95%CI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两组使用前后变化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降低上呼吸道阻力以及呼吸功、冲洗鼻咽部无效解剖死腔、提供气道扩张的压力有关[7]。
HFNC可以
降低机体的静息能量消耗,减少呼吸功[8]。
有研究表明,HFNC比CPAP能更好
地将湿化气体传入体内[9]。
Yoder等[10]发现,HFNC与NCPAP相比,有同样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但可以减少呼吸支持对早产儿造成的疼痛[11]。
因此HFNC
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加。
在一个META分析显示在4个有关HFNC的临床试验里使用不同的空氧混合器并没有差别[12]。
本研究结果显示,NV8呼吸机的HFNC模式与美国康尔福盛Low Flow Micro Blender空氧混合器相比,两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照组差值的95%CI下限大于均非劣效界值,两组使用前后变化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试验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整机系统漏电现象、空气压缩机故障、电源模块故障导致停机、安全阀、机械卸压阀故障、氧浓度控制不准导致氧中毒、吸气压力、呼气末正压控制不准导致的气压伤、通气模式无法实现、自主呼吸功能丧失或不正确等不良事件,安全性不劣于对照组。
综上,本临床试验分析结果显示NV8新生儿呼吸机在新生儿中应用具有有效性和
安全性,其无创辅助呼吸模式不劣于美国进口同类产品。
但因试验时间短,样本量少,其长期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关文献】
[1] .Patel RM,Kandefer S,Walsh MC,et al. Causes and Timing of Death in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from 2000 through 2011[J].N Engl J Med. 2015,372(4):331-340.
[2] Fischer HS, Bührer C. Avoiding Endotracheal Ventilation to Prevent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A Meta-analysis [J]. Pediatrics,2013, 132(5):1351-1360.
[3] Schmölzer GM, Kumar M, Pichler G, et al. Non-invasive versus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preterm infants at bir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BMJ.2013,347:5980.
[4] Owen LS, Morley CJ, Davis PG. Effects of synchronisation during SiPAP-generated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 preterm infants [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5 ,100(1): 24-30.
[5] 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5-318.
[6] Miedema M, van der Burg PS, Beuger S, et al. Effect of nasal continuous and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n lung volume in preterm infants[J]. Pediatr.2013;162(4):691–697.
[7] Dysart K, Miller TL, Wolfson MR, et al. Research in high flow therapy: mechanisms of action[J].Respir Med,2009,103(10):1400–1405.
[8] Haq I, Gopalakaje S, Fenton AC, et al. The evidence for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devices in infants[J].Paediatr Respir Rev, 2014,15(2):124–134.
[9] Chang HY, Claure N, Dʼugard C, et al. Effects of synchronization during nasal ventilation in clinically stable preterm infants[J].Pediatr Res, 2011,69(1):84–89.
[10] Yoder BA, Stoddard RA, Li M, et al. 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 versus nasal CPAP for respiratory support in neonates[J].Pediatrics,2013,131(5):1482-1490. [11] Osman M, Elsharkawy A, Abdel-Hady H. Assessment of pain during application of 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d 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e in preterm infants[J].J Perinatol. 2015,35(4):263–267 .
[12] Wilkinson D, Andersen C, O'Donnell CP, et al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for respiratory support in preterm infan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