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粮仓的概念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合集下载

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

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

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构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我国渔业亟待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面临“水产生物种业工程体系尚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养殖模式粗放且结构布局不合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程化水平不高、远洋高效捕捞技术亟待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科技创新链要求,突破种质创制、健康养殖、生境修复、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我国现代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启动实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进行一体化组织设计,聚焦淡水渔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突破水体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瓶颈制约,实现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强化海洋渔业的装备能力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近海以引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为主线,深远海以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为突破点,远洋以提高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为抓手,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增加优质蛋白有效供给。

创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构建智慧养殖、智能捕捞和绿色加工等新生产体系,形成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渔业科技由并跑向领跑跨越。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
World Agriculture
2018郾02(总 466)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 “蓝色粮仓” 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
������ 王 波1 翟 璐2 韩 立 民1
(1������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青岛 266100)
摘要:“蓝色粮仓”对保障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促 进 海 洋 渔 业 健 康 发 展、 优 化 居 民 膳 食 结 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 “蓝色粮仓” 建设 成 为 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产业发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 拿大和日本的 “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有效方法及措施,基于美国、加拿大和日 本 的 经验,中国应该从资源养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中国 “蓝色粮仓”建设进程,为有效发挥 “蓝色粮仓”的粮食保障功能提供新动力. 关 键 词 : “蓝 色 粮 仓 ”; 产 业 发 展 ; 管 理 制 度 ; 经 验 启 示 DOI:10������13856/j������cn11G1097/s������2018������02������005
(2) 加 拿 大. 加 拿 大 的 海 洋 捕 捞 业 较 为 发 达, 大部分海产品供给 来 源 于 海 洋 捕 捞.2015 年 加 拿 大 海洋捕 捞 渔 获 量 为 81������76 万t, 是 1990 年 产 量 的 5 倍,1990—2015年捕捞渔获量年 均 增 长 6������68%.主 要捕捞区域在大西洋海区,捕捞渔获量占总渔获量 的84������14%,捕捞 品 种 由 传 统 的 以 鳕、 鲑、 鲱 等 种 类为主,转变为以贝类、中上层鱼类与底层鱼类捕 捞为主.从捕捞渔 获 物 种 类 看, 形 成 了 以 贝 类 (占 54������88%)捕捞为 主, 中 上 层 鱼 类 (占 22������64%) 为 辅的 捕 捞 品 种 结 构.从 捕 捞 渔 获 物 的 产 值 分 析, 贝类 具 有 较 高 的 经 济 价 值 (占 82������85%), 底 层 鱼类 (占11������34%) 次 之, 中 上 层 鱼 类 较 小 (占 5������33%)① .目前,过度 捕 捞 和 自 然 环 境 变 化 导 致 主 要经济鱼类资源出现衰退,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 洋渔业资源,加拿大制定了完善的渔业管理政策和 法规,对商业化捕捞采取了禁渔、许可证及捕捞配 额等制度.

“蓝色粮仓”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蓝色粮仓”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蓝色粮仓”建设相关研究综述秦宏【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我国人口众多,陆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严峻,仅依靠陆域系统解决国民食物供给问题,面临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而我国除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外,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可供开发的海域资源十分丰富。

“蓝色粮仓”建设,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对象,以沿海滩涂和深海大洋为主要作业场所,采取现代科技和先进设施装备,通过增殖、养殖、捕捞、精深加工、储存运销等手段,为人类持续稳定提供优质充裕海洋食品的经济活动。

相对陆地农牧产品生产而言,海产品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点,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且海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还可提供陆地食品不具备的多种营养元素,是陆地食品的有效补充和替代品。

因此,在重视陆地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海洋国土的开发利用,将广阔的海域和沿海滩涂建成人类粮食储备的“新大陆”,“海陆并进”构建我国大粮食安全体系。

国内外学者在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海域、滩涂和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给的潜力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现有文献中与“蓝色粮仓”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总页数】6页(P131-136)【作者】秦宏【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6.4;F307.4【相关文献】1.建设海洋牧场保障蓝色粮仓 [J], 常理2."蓝色粮仓"服务模式建设的r基本构想与策略 [J], 白园园;李想;韩立民3.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 [J], 郑晶晶;叶翀4.新常态下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研究 [J], 刘洋;裴兆斌;姜义颖5.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理论建构与路径探索——《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书评 [J], 雷仲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色粮仓”服务模式建设的基本构想与策略

“蓝色粮仓”服务模式建设的基本构想与策略

“蓝色粮仓”服务模式建设的基本构想与策略1引言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滞,但是相对于工业甚至于陆地农业,海洋开发比例微乎其微。

海洋生物资源富含蛋白质,并且容易吸收。

建设“蓝色粮仓”在兼顾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与满足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保障。

中国关于“蓝色粮仓”的研究,最早是对“蓝色农业”的研究[1],虽有涉足,但未成体系。

而“蓝色粮仓”在当前文献中并没有较为完整的定义,由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教授牵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课题组将“蓝色粮仓”定义为: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以保障国民食物供给、优化膳食结构、推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为手段,以现代海洋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以海洋水产品生产及其关联产业为载体的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并认为“蓝色粮仓”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以及围绕海产品展开的关联产业,涉及海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

建设“蓝色粮仓”不仅在于保障国民海产品供给功能,还兼具生态功能、海产品流通功能等。

“蓝色粮仓”具有生态脆弱性、立体化作业、组成内容丰富多样以及库存不稳定且易腐烂特征[2]。

相比陆地农业服务体系研究,关于“蓝色粮仓”服务模式研究则相对分散,更加侧重于对渔业的专项研究。

从“蓝色粮仓”涉及的某一产业或者从某一视角进行对技术、社会服务以及产业组织探索[3-7]。

例如,技术推广方面,主要围绕水产推广机构展开,典型代表有水产推广机构与渔业企业的联合发展模式和水产推广机构与渔业合作社模式[8-9],比较先进的模式有产学研发展模式,但缺陷较为明显,如产学研合作机构缺乏统筹规范、经费不足、缺乏创新人才、技术推广效率低等问题[10]。

渔业社会服务方面,也有学者论述了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渔业发展的重要性[11]。

总体而言,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关于“蓝色粮仓”服务研究较为分散,主要围绕“蓝色粮仓”生产模式、流通模式等,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模式研究。

“蓝色粮仓”在我国食物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及建设对策分析

“蓝色粮仓”在我国食物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及建设对策分析
技创新、 政 策 支持 、 人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加 大 力度 , 推进海洋食物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陆海 统 筹 ;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 蓝 色粮 仓 ; 海 洋 水 产 业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3 5 X( 2 0 1 4 ) 0 3 — 0 0 2 0 — 0 5
环境 承 载力难 以满 足人 民 日益 增长 的动 物性食 物需
洋 国土为 空间载 体 的蓝 色粮 仓 创 造 了 良好 的条 件 。
开发 蓝色粮 仓 , 不仅 有 利 于 缓解 我 国严 峻 而 复杂 的
粮食安 全形 势 , 也为优 化 国土空 间开 发格局 , 统 筹规 划协调 城镇 化 、 工业化 和农 业现代 化 总体 布局 , 实现 国土 资源 、 水资 源 、 环境 资 源 的科 学有 效 利 用 , 提 供
物 的重 要 来 源 。 海 洋 水 产 业 发 展 对 耕地 和 淡 水 等 重 要 资 源 节 约 、 生 态环境保 护方面 的作用不容 忽视。进入 2 1世 纪 以来 , 我 国 海 洋水 产 业发 展 放 缓 , 但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食 物供 给 仍 有 较 大 潜 力 。未 来 发 展 重 点在 于 深 水 新 空 间 利 用 、 渔业新资源开发、 生产 新 模 式探 索 。优 化 海 洋 开 发 利 用 模 式 , 强 化 蓝 色粮 仓 建 设 , 要 重 点 在 总体 规 划 、 空间优化、 科
极 贡献 。
资 源开发 利用 为主 要 形式 , 以 现代 海 洋 高新 技 术 广
泛应 用为 特征 , 以海 洋 水 产业 及 关 联 产业 为 主要 载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广东蓝色粮仓考点整理蓝色粮仓的定义•蓝色粮仓指的是广东省在粮食产量、储备和质量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

蓝色粮仓的地理位置•蓝色粮仓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

蓝色粮仓的产量•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粮食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蓝色粮仓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蓝色粮仓的储备•广东省政府重视粮食储备工作,建有多个粮食储备基地。

•蓝色粮仓地区的储备基地数量多、容量大,能有效保障广东粮食供应的安全。

蓝色粮仓的质量安全•广东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包括严格的种子管理、农药使用管理、化肥施用管理等。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广东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蓝色粮仓的影响•蓝色粮仓地区的优质粮食,对满足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粮食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蓝色粮仓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广东蓝色粮仓作为全国农业重要区域之一,在粮食产量、储备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蓝色粮仓的相关知识,对于了解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整理(续)蓝色粮仓的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蓝色粮仓地区的农业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蓝色粮仓的农业技术创新•蓝色粮仓地区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蓝色粮仓的农业产业链发展•蓝色粮仓地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和价值增加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蓝色粮仓的农民生活改善•广东省着力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等服务。

蓝色粮仓的可持续发展•蓝色粮仓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措施。

蓝色粮仓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蓝色粮仓地区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

蓝色粮仓地理题

蓝色粮仓地理题

蓝色粮仓地理题摘要:一、引言1.介绍蓝色粮仓地理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二、蓝色粮仓地理题的概述1.蓝色粮仓地理题的定义和特点2.蓝色粮仓地理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三、蓝色粮仓地理题的实践应用1.蓝色粮仓地理题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蓝色粮仓地理题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四、蓝色粮仓地理题的发展前景1.蓝色粮仓地理题在地理学科发展中的前景2.蓝色粮仓地理题在农业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五、总结1.总结蓝色粮仓地理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强调学习和掌握蓝色粮仓地理题的意义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蓝色粮仓地理题应运而生,它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研究农田土壤、气候、水利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蓝色粮仓地理题的概述、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蓝色粮仓地理题的概述1.蓝色粮仓地理题的定义和特点蓝色粮仓地理题是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研究农田土壤、气候、水利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它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

2.蓝色粮仓地理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蓝色粮仓地理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收集农田土壤、气候、水利等方面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数据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3)模型构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构建数学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粮食产量。

(4)结果验证: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蓝色粮仓地理题的实践应用1.蓝色粮仓地理题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蓝色粮仓地理题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了解农田的土壤、气候、水利等条件,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提高粮食产量。

中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

中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

1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 第5期中国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许瑶1,张懿2,纪建悦1,3(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2.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青岛 26652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青岛 266100)收稿日期:2021-09-26;修订日期:2022-04-19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 以创新引领山东 蓝色粮仓 高质量发展研究 (20AWT J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蓝色粮仓背景下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技术进步测度㊁方向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718731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设计 (19V H Q 007).作者简介:许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信作者:纪建悦,教授㊁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和资源开发摘要:科学构建 蓝色粮仓 战略的理论体系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总结分析,对后续深化其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现实意义㊂基于中国学术期刊(C N K I )数据库,通过软件C i t e S p a c e 对1992 2020年 蓝色粮仓 战略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㊂‘中国渔业经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水产“等是该领域的主要载文期刊㊂上海海洋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主要发文机构㊂作者间合作分散,主要以同区域或者同机构合作为主㊂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有空间分布㊁群落结构㊁生物多样性㊁优势种㊁海域承载力和陆海统筹等, 蓝色粮仓 战略未来研究的重要前沿为优势种㊁人工鱼礁㊁海洋牧场和资源评估等㊂关键词:蓝色粮仓;海洋牧场;人工鱼礁;C i t e S pa c e 中图分类号:P 74;F 3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2)05-0014-09H o t s p o t s a n dF r o n t i e rA n a l y s i s o fC h i n a 's B l u eG r a n a r y S t r a t e g yX U Y a o 1,Z H A N G Y i 2,J I J i a n yu e 1,3(1.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Q i n g d a o 266100,C h i n a ;2.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266520,C h i n a ;3.I n s t i t u t eo f M a r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Q i n gd a o 266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 B l u eG r a n a r y s t r a t e g y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e n s u r eC h i n a 's f o o d s e c u r i t y .B y s u m -m a r i z i n g a n da n a l y z i n g t h eh o t s p o t sa n df r o n t i e r so f t h e B l u eG r a n a r y s t r a t e g y ,i th a ss t r o n g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d e e p e n i n g o f i t s r e 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B a s e do n t h eC N K I d a -t a b a s e ,t h i s p a p e rm a d e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o n b l u e g r a n a r y s t r a t e g y b y u s i n g C i t e S p a c e f r o m1992t o2020.C h i n e s eF i s h e r i e sE c o n o m i c s ,J o u r n a l o f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a n dC h i n aF i s h e r i e s a r e t h em a i n j o u r n a l s i n t h i s f i e l d .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a n dC h i n aA c a d e m y o f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s a r e t h em a i n p u b l i s h i n g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第5期许瑶,等:中国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15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m o n g a u t h o r sw a s a l s o s c a t t e r e d,m a i n l y i n t h e s a m e r e g i o n o r t h e s a m e i n s t i t u-t i o n.A t p r e s e n t,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a r e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o m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b i o d i-v e r s i t y,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m a r i n e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l a n d a n d s e a c o o r d i n a t i o n,e t c.T h i s p a p e r s u m-m a r i z e d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f r o n t i e r s o f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B l u eG r a n a r y s t r a t e g y a s 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a r t i f i c i a l r e e f s,m a r i n e r a n c h i n g,r e s o u r c e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o t h e r r e l a t e d t o p i c s.K e y w o r d s:B l u eG r a n a r y,M a r i n e r a n c h i n g,A r t i f i c i a l r e e f s,C i t e S p a c e0引言仓廪实㊁天下安 ,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1]㊂根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中国在2030年以前将达到14.5亿峰值[2],随着 三胎政策 的放开,我国人口峰值还可能进一步攀升,人口膨胀将带动粮食需求量的增长;此外,随着国民健康观念的增强和膳食结构的改善,我国居民对优质蛋白和营养价值的需求大幅提升,以稻米㊁小麦㊁玉米为主的主粮储备还面临结构性失衡的风险[3]㊂与此同时,我国的陆地粮食增产已面临土地资源有限㊁水资源短缺,以及严重的化肥㊁农药污染等的挑战[4],未来难以进一步提高㊂在此背景下,我国亟须将目光转向300万k m2余的 蓝色国土 ,充分挖掘海洋提供的空间资源㊁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发挥海洋水产品的营养优势,推动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 蓝色粮仓 对于强化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意义重大㊂事实上据学者估算,2007 2016年中国海洋食物供给的动物性蛋白质年均增长率达3.34%,超过了陆域食物供给的动物性蛋白增速(2.52%),2016年中国海洋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高达266.2万t,占动物性蛋白供给总量的13%[5]㊂中国 蓝色粮仓 的发展潜力及显著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㊂尽管学术界对海洋渔业㊁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的技术规范㊁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展开大量研究[6-9]㊂但从陆海统筹㊁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构建 蓝色粮仓 的理论体系研究才刚刚起步[10-13]㊂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数据可视化应用软件C i t e S p a c e,从文献计量角度对中国 蓝色粮仓 建设的作者㊁机构㊁期刊㊁关键词㊁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理清当前 蓝色粮仓 领域的知识结构,归纳阐述研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中国 蓝色粮仓 建设提供理论支撑㊂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论文数量及年份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C i t e S p a c e对 蓝色粮仓 领域进行演化分析[14-15]㊂在进行数据分析前,首先对其中参数进行设置,具体步骤为:将C i t e S p a c e参数界面中的时间分区(t i m es l i c i n g)设置为1992 2020年,时间切片(y e a r s p e r s l i c e)设置为2年;连接强度选择C o s i n e 算法;T o p N的阈值设置为50;P r u n i n g算法设置为寻径算法(p a t h f i n d e r);视觉可视化效果为静态效果(c l u s t e r v i e ws t a t i c);其他参数采用默认设置㊂在C i t e S p a c e的功能界面的节点类型(N o d eT y p e s)中依次选关键词(K e y w o r d)㊁作者(A u t h o r)和机构(I n s t i t u t i o n)㊂制作 蓝色粮仓 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㊁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㊁时区图谱㊁突现词㊁作者合作图谱和机构合作图谱㊂1.2数据来源对 蓝色粮仓 的定义经历了从无到有,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㊂包建中[16]最早提出了 蓝色农业 的概念,就如何以海洋生态系统蕴含的食物资源为基础构建食物供给体系展开研究,认为蓝色海洋能够成为人类的 第二粮仓 ;唐启升[17]大力倡导 蓝色海洋食物计划 ,主张建立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使海洋渔业由 数量型 向 质量效益型 和 负责任型 转变㊂以此为起点,逐渐衍生出了 蓝色粮仓 的概念㊂ 蓝色粮仓 是指以海洋生物资源为载体,以蓝色海域和近岸滩涂为作业场所,通过发展海水养殖业㊁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为人类持续提供优质的1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蓝色海洋食物[18]㊂综合以上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检索条目为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水产品加工 和 蓝色粮仓 ㊂本研究样本全部来自中国学术期刊(C N K I )的 C S S C I 和 中文核心期刊 数据库,能够代表国内 蓝色粮仓 领域研究的权威性,并较好地反映该领域最为前沿㊁核心的问题㊂本研究检索的时间区间为1992 2020年,剔除会议征文㊁报纸报道等不相关条目,通过与检索主题的精确匹配,共筛选出人文社科类文章891篇作为分析对象㊂2 结果与分析2.1 研究主题和期刊来源分析2.1.1 研究主题概述蓝色粮仓 相关文献的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㊂可以看出, 蓝色粮仓 领域发文数量在1992 2007年处于缓慢起步期阶段,文献数量缓慢增长,主要对 蓝色粮仓 等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和时效性问题展开研究,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研究对象主要还是海洋捕捞业[19-20],主题围绕现状及现实问题分析㊁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展开,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相对较少㊂但起步阶段对 蓝色粮仓 渔业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21],收获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和重要经济信息,为后续研究的深化奠定了重要基础;2008 2014年是 蓝色粮仓 相关领域研究的迅猛发展期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将海洋以专章的形式列入,强调了 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 的海洋经济发展理念㊂对海洋重视程度的加深为 蓝色粮仓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㊂而陆域粮食生产面临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和地少水缺的资源约束问题,与居民 吃得好吃得安全 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㊂海洋空间和海洋生物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性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献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研究内容和深度也不断拓宽㊂但基于单一产业的研究较多,宏观战略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以海水养殖业的养殖技术㊁养殖结构㊁经济效率和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22-26],对海洋捕捞业的研究则主要围绕捕捞产量㊁捕捞强度㊁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问题展开[27-30]㊂该阶段研究依然零散,总体上仍缺乏系统性㊂2015 2020年,相关文献数量进入平稳发展期㊂在海洋强国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 蓝色粮仓 的食物供给潜能㊁理论和概念框架㊁发展方向及目标㊁建设方法和途径等战略问题也愈发清晰[31-35]㊂图1 蓝色粮仓 领域发文数量(1992 2020年)2.1.2 期刊来源分析蓝色粮仓 既有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如下:891篇文献共分布在237种不同的期刊之中,平均每种期刊载文3.76篇㊂总体上, 蓝色粮仓 相关文献呈现较为分散的分布特征㊂其中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期刊共有25种㊂考虑文章篇幅,该领域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如表1所示㊂其中,‘中国渔业经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水产“是该领域的主要载文期刊㊂具体来说,‘中国渔业经济“载文量最高为38篇,占所有期刊文第5期许瑶,等:中国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17章总量的4.26%,‘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中国水产“,发文量都为31篇,占所有期刊文章总量的3.48%㊂此外,‘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中国水产科学“‘南方水产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渔业“‘世界农业“等期刊的发文量也较高㊂表1国内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序号期刊载文量/篇文献占比/%1中国渔业经济384.26 2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3.48 3中国水产313.48 4水产学报303.37 5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93.25 6中国水产科学293.25 7南方水产科学283.14 8海洋科学222.47 9海洋渔业212.36 10世界农业202.242.2 蓝色粮仓 领域的作者分析2.2.1核心作者分析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展开持续研究且产生一定影响的作者,发文量是最直观的反映指标㊂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为:M=0.749N m a x式中:N m a 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36]㊂本研究发现,上海海洋大学的陈新军发文量最大,为20篇,根据普莱斯定律,N m a x=20,则计算得出M=3.35,向上取整,即认为发表文章数量在4篇及4篇以上的作者为国内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核心作者㊂但考虑实际需要及文章篇幅,本研究仅列出发文量大于等于8篇的核心作者㊂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国内海洋渔业资源研究发文量大于等于4篇的作者共有44位,其中发文文献数量最多的作者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陈新军(20篇)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韩立民(19篇);其次为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陈作志(17篇)㊂从作者所属的机构来看,发文文献数量较多的学者主要来自上海海洋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高产学者最多㊂从作者首次发表文献的时间来看,上海海洋大学的陈新军㊁中国海洋大学的王淼等学者,不仅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核心学者,同时也是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较早发起学者㊂表2 蓝色粮仓 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序号发文量/篇作者首次发文年份所属机构120陈新军2001上海海洋大学219韩立民2014中国海洋大学317陈作志20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412陈国宝20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510陈丕茂200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610秦宏2015中国海洋大学79张魁201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89徐姗楠20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98许友伟20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08章守宇2011上海海洋大学118于杰201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28王淼2002中国海洋大学2.2.2作者合作关系分析C i t e S p a c e可以为用户提供作者合作㊁机构合作㊁国家或地区合作网络的3个维度网络分析[37-38],因此本研究继续利用C i t e S p a c e对发文作者的合作关系展开研究,制作了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图2)㊂每一个节点代表其中一位作者,若节点越大,则表示该作者的发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则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较多[39]㊂从所获得的图谱数据来看,图谱中共有735个节点,775条连线,整体网1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络密度为0.0029㊂整体来看,我国 蓝色粮仓 领域的作者间合作关系较为分散㊂从局部来看,部分作者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关系,如陈新军㊁单秀娟㊁丁琪㊁金显仕和周应祺等学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陈作志㊁陈国宝㊁张魁和徐姗楠等学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韩立民㊁陈琦和倪国江等学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在论文合著的研究作者仅占总体作者的很小一部分,且作者之间合作主要以同区域或者同机构合作为主㊂跨区域㊁跨学科之间的合作较少,反映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学者之间合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强化㊂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加强跨区域㊁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㊂图2 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作者合作图谱2.3 蓝色粮仓 领域研究机构分析2.3.1 核心机构分析借鉴普莱斯定理计算核心作者的方法,核心机构的计算公式为:M =0.749N m a x式中:N m a x 为最高产机构所发表的论文数[40-41]㊂在本研究领域中,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上海海洋大学(143篇),即N m a x =143,可得M =8.96㊂对M 值进行取整为9,因此,发文量在9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为核心机构(表3)㊂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国内海洋渔业资源研究发文量大于等于9篇的机构共有16所㊂从机构所属的性质来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以海洋类院校和专业海洋类科学研究所为主㊂从机构首次发表文献的时间来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㊁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等研究机构不仅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核心机构,同时也是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较早发起机构㊂表3 蓝色粮仓 领域核心研究机构序号发文量/篇发文机构首次发文年份1143上海海洋大学19992142中国海洋大学199836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44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1993530大连海洋大学2001628广东海洋大学200772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0082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4921浙江海洋大学20071018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1115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412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11312宁波大学20021411厦门大学2004159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12169华中农业大学2013图3 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机构合作图谱2.3.2 机构合作关系分析通过对发文机构的合作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蓝色粮仓 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㊂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所发文机构,若节点越大表示该机构的发文数量越多,连线代表了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线条越粗则机构之第5期许瑶,等:中国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19间的合作连接越强㊂从所获得的图谱数据来看,图谱中共有355个节点,294条连线,整体网络密度为0.0047,整体来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为松散㊂但从局部来看,不少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且核心机构较为明显㊂观察图谱可以发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存在三大主要核心机构,分别为上海海洋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㊂但存在论文合著的研究机构仅占总体研究机构的很少一部分,反映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强化㊂3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3.1 蓝色粮仓 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能够反映 蓝色粮仓 研究主题的重要程度,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42]㊂鉴于此,本研究制作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其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节点大小代表了关键词频次,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㊂图4海洋渔业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蓝色粮仓 研究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排名如表4所示㊂从中可以看出,渔业资源㊁海洋渔业资源㊁海水养殖㊁海洋牧场㊁海洋水产资源㊁可持续利用㊁群落结构㊁海洋捕捞㊁增殖放流㊁远洋渔业㊁优势种㊁人工鱼礁㊁水产品加工㊁生物多样性㊁民用船㊁时空分布㊁物种多样性和海洋渔业管理等关键词的频次较高㊂进一步地,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说明该关键词所在的网络位置越重要,在整个知识图谱中发挥着重要的 连接 作用㊂其中,农产品加工㊁农业生产㊁渔业资源㊁民用船㊁渔业资源管理㊁海水养殖㊁增殖放流㊁水产资源㊁群落结构㊁海洋捕捞㊁海水养殖㊁游泳生物㊁可持续利用㊁时空分布㊁生物多样性㊁海洋渔业资源㊁优势种㊁资源密度㊁海洋捕捞业㊁人工鱼礁㊁捕捞产量和资源评估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㊂表4高频次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序号高频次关键词高中心性关键词频次关键词中心性关键词1211渔业资源0.52农产品加工2205海洋渔业资源0.36农业生产368海水养殖0.34渔业资源447海洋牧场0.30民用船545海洋水产资源0.27渔业资源管理642可持续利用0.22海水养殖727群落结构0.22增殖放流827海洋捕捞0.21水产资源924增殖放流0.21群落结构1024远洋渔业0.21崂山湾1123蓝色粮仓0.19海洋捕捞1221优势种0.18养殖结构1320人工鱼礁0.18游泳生物1419水产品加工0.17可持续利用1518生物多样性0.17时空分布1617民用船0.17生物多样性1714时空分布0.17资源评估1812物种多样性0.16海洋渔业资源1911海水养殖业0.15优势种2011资源评估0.14海洋水产养殖2110农产品加工0.14捕捞生产2210品种多样性0.13资源密度2310海洋捕捞业0.11海洋捕捞业2410海洋水产品0.10人工鱼礁2510海洋渔业管理0.10捕捞产量为充分挖掘关键词共现图谱背后的学术意义,利用C i t e S p a c e中的聚类功能进一步展开分析㊂通过T F-I D F算法和L L R算法提取聚类信息,如图5和图6所示㊂根据聚类图谱中的Q值和S值显示,2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M o d u l a r i t y Q =0.8186>0.3,M e a nS i l h o u e t t e =0.5159>0.5,说明图谱的聚类效果较好㊂结果表明, 蓝色粮仓 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小类别:水产品加工㊁渔业资源㊁捕捞量㊁资源评估㊁可持续发展㊁蓝色粮仓㊁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㊂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T F -I D F 算法)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L L R 算法)3.2蓝色粮仓 研究趋势分析通过时区图(图7)可以分析我国 蓝色粮仓 的研究趋势以及发展路径变化㊂1992 2000年,代表性的热点主要有:捕鱼区㊁水产资源㊁捕捞产量㊁海洋捕捞业㊁海洋渔业资源㊁民用船㊁海水养殖业㊁浅海养殖㊁养殖容量㊁富营养化㊁海洋资源㊁可持续发展和休闲渔业等;2001 2010年,相关研究热点主要有产业结构㊁浮游植物㊁人工鱼礁㊁可持续性发展㊁渔民转产转业㊁远洋渔业㊁生物修复㊁海洋生态环境㊁气候变化㊁伏季休渔㊁增殖放流㊁过度捕捞㊁海洋生态系统㊁渔业管理和预警原则;2011 2020年,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空间分布㊁群落结构㊁蓝色粮仓㊁生物多样性㊁优势种㊁保护对策㊁海域承载力㊁粮食安全㊁陆海统筹㊁平均营养级㊁生态环境㊁时空分布㊁环境因子和资源评估㊂可见,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相关研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研究点,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㊂图7 蓝色粮仓 研究的时区分布3.3蓝色粮仓 研究前沿分析关键词突现强度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据此可归纳出该时期的研究热点变化㊂本研究通过C i t e S p a c e 软件共获取到25个突现词(表5),排名前15位的突现关键词分别为海洋渔业资源㊁海洋捕捞㊁海水养殖㊁可持续利用㊁优势种㊁民用船㊁蓝色粮仓㊁时空分布㊁生物多样性㊁渔业管理㊁声学评估㊁水产资源㊁海洋牧场㊁远洋渔业和粮食安全㊂从最新的突现词来看,优势种㊁人工鱼礁㊁海洋牧场和资源评估等相关话题的研究是未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研究前沿㊂表5 关键词突现强度时间排序关键词强度起始年份终止年份1992 2020年水产资源3.579719921999捕鱼区2.591219922002民用船4.441919952011渔业生产2.138********2农产品加工2.132619962004第5期许瑶,等:中国 蓝色粮仓 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21续表关键词强度起始年份终止年份1992 2020年海洋捕捞5.966419962006浅海养殖2.39719982001可持续利用5.0722*******海水养殖5.155********远洋渔业2.905220082009水产业2.11920092011渔业管理3.910820102015蓝色粮仓4.365720122020物种多样性2.525420122017群落结构2.588620122020多样性2.303620132020粮食安全2.80920142015生物多样性3.952320142017海洋渔业资源7.547320142016时空分布4.184920152020声学评估3.881120152018优势种4.605220172020人工鱼礁2.137320182020海洋牧场3.530820182020资源评估2.5849201820204结论本研究以1992 2020年的中国学术期刊(C N K I)的891篇 蓝色粮仓 战略相关文献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 i t e S p a c e进行统计分析㊂研究发现:①从期刊的分布来看,891篇文献共分布在237种不同的期刊中,平均每种期刊载文3.76篇,相关文献整体具有分散分布特征㊂‘中国渔业经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水产“等是该领域的主要载文期刊;②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陈新军和中国海洋大学的韩立民㊂上海海洋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主要发文机构㊂作者间合作分散,主要以同区域或者同机构合作为主,跨区域㊁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也较少,反映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学者之间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强化;③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问题并不相同,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有空间分布㊁群落结构㊁生物多样性㊁优势种㊁海域承载力㊁陆海统筹㊁平均营养级㊁生态资源㊁环境因子和资源评估等㊂从最新的突现词来看,优势种㊁人工鱼礁㊁海洋牧场和资源评估等相关话题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前沿㊂参考文献[1]竹立家.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的解读[J].理论探讨,2020(5):5-10.[2]联合国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R].2019.[3]韩立民,李大海. 蓝色粮仓 :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24-29+110.[4]许瑞恒,姜旭朝.中国海洋产业经济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基于C N K I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20,38(1):84-91.[5]于会娟,牛敏,韩立民.我国 蓝色粮仓 建设思路与产业链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19(11):72-81.[6]张懿,纪建悦.中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驱动因素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20(4):94-106.[7]张樨樨,刘鹏.中国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优化的政策仿真与模拟[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9,29(12):168-176. [8]翟璐,刘康,韩立民.我国 蓝色粮仓 关联产业发展现状㊁问题及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1):91-97. [9]杨红生.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J].水产学报,2019,43(1):97-104.[10]孙华平,周罡,蒋丹,等.基于 蓝色粮仓 的海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1):45-47. [11]陈琦,韩立民. 蓝色粮仓 生态经济系统的多维判断[J].重庆社会科学,2016(1):14-19.[12]卢昆.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定位[J].社会科学战线,2015(9):65-71.[13]张兰婷,王波,秦宏.论我国 蓝色粮仓 发展模式的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6-44. [14]魏明珠,郑荣,杨竞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索研究进展[J].情报科学,2021,39(5):184-192.[15]赵翔,贺桂珍.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D P S I R研究回顾及展望[J].生态学报,2021(16):1-14.[16]包建中.加快农业战略结构调整大力发展 白色农业 和 蓝色农业 [J].农业科技通讯,1996(5):1.[17]唐启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实施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C]//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2008:4.[18]卢昆.蓝色粮仓概念重构及其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东岳论丛,2017,38(6):117-122.。

蓝色粮仓的概念

蓝色粮仓的概念

蓝色粮仓的概念
――青岛励图高科
智慧海洋的领航者“蓝色粮仓”是相对于陆地上的“绿色粮仓”而言的,是指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设施装备,通过人工增养殖、捕捞及后续的企业加工等生产行为,将蓝色海洋和近岸滩涂开发建设成为能持续高效提供可供人类食用的海产品的区域。

从资源开发的视角看,“蓝色粮仓”可视为以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为劳动对象,以蓝色海域和近岸滩涂为主要作业场所,通过增养殖、捕捞和加工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持续提供初级及加工类海产品。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蓝色粮仓”建设的直接关联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

除此之外,还包括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与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具有紧密经济关联的上下游细分行业,如资源保护与增殖业、海水种苗业、海洋渔业物资业、海产品冷链物流业、海产品市场贸易等。

山东青岛:着力推进“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山东青岛:着力推进“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山东青岛:着力推进“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12期
5月底,《关于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表决通过。

《报告》显示,2018年青岛市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190亿元,全
市渔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报告》指出,下一步,青岛市将以绿色环保生
态理念为指引,按照市委“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要求,准确把握渔业发展新形
势新要求,牢固树立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集群,推动“蓝色粮仓”建设高质量发展。

海洋牧场既是“蓝色粮仓”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十大工程”
之一。

《报告》指出,力争到2022年,海洋牧场区发展到20处以上,修复海域面积1万公顷
以上,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监测系统等达到省级以上水平。

围绕解决近浅海增养殖压力过大、空间不足等问题,《报告》提出探索开发利用深远海资源、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新模式,开展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装备和集装箱养殖试验示范,突破深
远海养殖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装备,推动水
产养殖从近浅海走向深远海,着力培育“蓝色粮仓”新空间。

另外,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提升过洋性渔业、开发季节性远洋渔业,推进域
外蓝色粮仓建设,拓展“蓝色粮仓”新空间。

还要积极推进实施渔业品牌战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蓝色粮仓”融
合发展。

力争到2022年,打造10个以上区域公用渔业品牌,青岛渔业品牌知名度显著上升。

“蓝色粮仓”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制约及对策建议

“蓝色粮仓”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制约及对策建议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8“蓝色粮仓”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制约及对策建议王向仁荔城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东甲中队(荔城区自然资源局),福建莆田 351100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功能的开发,我国海洋产品数量和总量明显提高,海水养殖及远洋捕捞总量都稳步提升,海洋“蓝色粮仓”强有力地保障着我国粮食安全,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但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蓝色粮仓”也面临着多方面客观因素制约,亟需相关部门重视并加以引导。

基于此,分析了“蓝色粮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传统海水养殖模式,坚持限额捕捞、合理捕捞,推广高科技、立体化养殖,推进安全放心养殖生产等策略。

关键词 “蓝色粮仓”;渔业经济;粮食安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286-03民以食为天,食物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问题,还关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新时代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好群众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这就要求树立正确的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在海洋中耕海牧渔,建设我国的海上大型牧场、发展“蓝色粮仓”。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土地、环境、资源等供需形势已明显发生改变,人们对日常食品需求要求更加多样化。

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减轻陆域食物生产的生态环境压力,须跳脱出陆域空间的生产局限性,将食物生产区域延伸至海洋,深入挖掘海洋资源在食物供给方面的巨大潜能,富含各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高营养、低脂肪的海洋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食物来源[2]。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李旭域的高起点布局。

莱州湾是中国主要渔场之一。

这里水浅泥沙多,加上黄河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非常适合鱼类养殖。

这些年来,山东海水养殖产量虽然持续在全国领跑,却一直缺乏经济价值高的海水鱼种,尤其是名贵鱼种。

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在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附近的温热水源注入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循环水示范系统;而在10公里外的海上,莱州明波水产建成我国北方首个大型生态围栏“蓝钻1号”。

两种作业场景形成“循环水+大型生态围栏”陆海接力生态养殖模式:冬天海水寒冷,斑石鲷、石斑鱼、东星斑这些名贵鱼类就养在循环水车间,到夏天海水温度高过18℃时,鱼儿就被运到远海大型生态围栏里养殖。

南鱼北养不仅跨越了不同地理自然环境的新广度,更是攀登了海水养殖技术创新的新高度。

水产种苗繁育是渔业生产中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被誉为“渔业芯片”。

作为专注于海水鱼类良种开发与生态高效养殖的高新技术企业,莱州明波水产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半滑舌鳎人工繁育,获批“云龙石斑鱼”、半滑舌鳎“鳎优1号”两个国家新品种。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8项,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事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战略。

在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坐拥3345公里绵长海岸线的山东,近年来,省属企业山东海洋集团加速发展海洋渔业,通过一批示范效应强、科技水平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打造高品质“蓝色粮仓”,形成了集苗种繁育、陆基循环水养殖、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冷藏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格局,为海洋强国战略做出了生动实践。

深耕渔业“芯片”,这里有全国最大名优海水鱼繁育基地烟台莱州三山岛镇,太平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从华电莱州电厂往南走不到1公里就是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理论建构与路径探索——《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书评

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理论建构与路径探索——《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书评

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理论建构与路径探索—《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书评雷仲敏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和陆域资源日趋短缺,充分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给方面的巨大 潜力,建设“蓝色粮仓”,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科学构建“蓝色粮仓”战略 的理论体系,深入探寻我国“蓝色粮仓”开发潜力和建设模式,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国“蓝色粮 仓”产业布局和建设路径,是我国“蓝色粮仓”建设亟待研究的课题。

韩立民教授主持的国家 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对此进行了系统和创 新性的研究。

作为该项目的结题成果,《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一书 的出版,对于推动完善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的理论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国家海洋 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构建“蓝色粮仓”的理论体系该书系统分析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内涵、属性特征、建设范畴、产业架构、发展模式及 安全供给评估框架等基本理论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蓝色粮仓”理论体系。

综 合国内外“蓝色粮仓”相关研究成果,该书将“蓝色粮仓”定义为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 建设背景下,以保障国民粮食供给、优化膳食结构、推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空 间为依托,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手段,以现代海洋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以海洋水产品 生产及其关联产业为载体的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蓝色粮仓”是以海洋水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 的食物生产体系,其发展既根植于海洋渔业空间和海洋生物的资源基础,又依赖于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产业基础,具有资源依赖性、产业替代性、空间指向性、陆海关联性 和政策依赖性等基本属性。

该书认为“蓝色粮仓”具有海洋水产品供给、生态保护、产业协同、流通贸易、科技创新 以及“强渔富民”等多重功能,表现出明显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层次性与立体性、多产业 关联性、产品种类多样性、生产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盈利性和公益性等特征。

“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产 量 的制 约 , 依 旧保 持 了 较 快 的增 速 , 2 0 1 2年 增 加
( 四) 海 产 品 加 工 业 与 新 兴 产 业 协 同 发 展 期 ( 2 0 0 6年 以 海 洋渔 业 传 统 产业 的
产量 维持 在相 对稳定 水 平 。受益 于海 产 品精深加 工 带来 的 巨大附 加值 , 海 产 品加 工 业增 加值 未 受 自身
第 1 5卷 第 4期
2 0 1 5 年 7 月
西 北 农林 科 技 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A8 L F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关 联 产 业结 构 演 变历 程 ; 通 过 构 建灰 色关联 度模 型 , 实证 分 析 了产 业 间 关联 度及 各 产 业 对 山 东省 渔 业 经 济 增 加 值 的 贡 献 。数 据 分 析 结果 表 明 : “ 蓝 色粮 仓” 关联 产 业 之 间 的 协 调 发 展 程 度 不 高, 结 构 尚 需优 化调 整 。应 优 化 海 产 品 加 工
次 产 业 结 构 和 外 部 产 业 结 构 两 方 面 进 行 了分 析 和 评
存 运销等手段 , 为人 类持续稳定 提供优质 充裕 海洋食
品的经济活动 。相对 日益 紧缺 的陆地 资源 而言 , 我 国 海域面积广 阔 , 海 洋 资源 丰 富 , 开发 潜 力 巨大 。海洋 是人类食物 的重要 来 源 , 其 生产 过程 资 源 消耗 少 , 环 境污染轻 ; 海产 品 蛋 白质含 量 高 , 且 富含 陆地 食 品不 具备 的多种 营养 元素 , 是 陆地食 品 的有 益补 充 。建 成 产 出丰 富优 质安全海产 品的“ 蓝色粮 仓” , 对 于缓解 我

“蓝色粮仓”如何从浅蓝迈向深蓝? 广东首届海洋牧场专家论坛在广州举行

“蓝色粮仓”如何从浅蓝迈向深蓝? 广东首届海洋牧场专家论坛在广州举行
题 ?盛松 仆带 来 r海 洋牧 场新 能源 解 决 方式 —— lJI绿 乜能 源 动的养 飧 、旅 游一 体化 俞 海洋牧 场 巾n 应川t
盛 松伟 从 2002年 起他 从事海 洋 波 浪能转 换技 术研 究 ,发 uJJ j-腌式 波浪 能 发 电装 置 他指 }}j,』 ‘东 缺少 卡H关 的海 水养贿 能 源保障 系统 , H前 I卜开 展 “集 波浪 能 发IU、养殖 、旅游 勾一体 的海 I 多功能 平 俞” 建设 ,叫年 陔新型 多功能 海 【 平 将 会投 入他 Jf】.希 能 为海洋 牧场 建 没抛 供技 术 支持
探索 “海洋牧 场 + 海上 风 电”发 展模 式
致 力于 海底 可视 化平 台建设
海 洋 牧 场 n勺发 腮 .离 小 J}:渔 业 现 代 化 科技 j J:海洋牧 场从 “浅 I ”走 向 “深 l 陈泽 从 峪测 监控 没箭 、数据传输 、
1 程 、 沸4系统 等 介绍 了 ̄llf,I通 过数据 化 、ur 化 和信 息化 十勾建现代 化海 }r牧场 建 没 俞

为广 东
海 牧 场 术来 发 矬 。’i 献 策 沦坛 HIr‘尔省海洋 与渔业 技 术推 广总站 站 长 一
H ,’r
广 东海 洋牧 场发 展前 景广 阔
为海 洋牧 场解 决 能源供 应 问题
陈 饺 介 道 , Fj 令 已投 入海 洋牧 场 迎 没资 约 681Zjtl,迎成 家级 海 洋牧 场爪 J 64个 、海洋牧 场 233个 , 川海丽 巡 过 850平 方公 0】 ,投 放 鱼瞧超 过 6()947 — 、 米 个=…海洋 牧 场 Lj海 l 脱 光旅游 、休 海钓 等村i纳 合 .年俊接 纳 游客 巡过 1 61)0万 人 次 ,成 为海 洋经 济 新 的增 K

2024年蓝色农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蓝色农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蓝色农业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缺,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全球粮食需求。

蓝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凭借其高效、节约资源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蓝色农业的定义、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蓝色农业的定义与发展现状2.1 蓝色农业的定义蓝色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水或淡水养殖海洋生物的农业形式。

它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蓝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蓝色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展开,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欧洲、美国和亚洲地区是蓝色农业的主要发展地区。

各国政府也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蓝色农业的发展。

一些蓝色农业的典型案例如下:2.2.1 海水养殖海水养殖是蓝色农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养殖的对象包括鱼类、海参和贝类等海洋生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海水养殖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2.2.2 淡水养殖淡水养殖是蓝色农业中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养殖鱼类、龙虾和蟹等淡水生物,可以在内陆地区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2.2.3 海洋能利用海洋能利用是蓝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浪能、潮能和生物能等海洋能源,可以为蓝色农业提供可再生能源。

3. 蓝色农业的前景分析3.1 蓝色农业的优势蓝色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有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节约:蓝色农业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了对土地和化肥的需求,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2.生态环保:蓝色农业能够减少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3.抗风险能力强:蓝色农业由于灵活性较高,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风险,降低生产风险。

3.2 蓝色农业的挑战与机遇蓝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1.技术挑战:蓝色农业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水质管理、水产品精细化养殖等方面做出创新与突破。

2.市场机遇:由于蓝色农业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水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的贡献及预测研究

“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的贡献及预测研究

“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的贡献及预测研究丁锐;殷伟;王晨;韩立民【期刊名称】《世界农业》【年(卷),期】2023()3【摘要】在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陆域食物生产局限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蓝色粮仓”对保障中国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与头足类五类海产品,以及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两种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2003—2019年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与海产品营养生产量的基础上,分析“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贡献率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显示:①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是需求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②2003—2019年,中国海产品营养产量呈现4阶段波动变化,其中海水养殖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总体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海洋捕捞贡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类海产品中鱼类营养生产量占比最高,其次是贝类与甲壳类,藻类、头足类占比都较小。

③据预测,未来海产品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将稳步上升,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15%、11.71%与1.66%。

因而,“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需求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快“蓝色粮仓”建设,强化其在中国食物营养中的贡献作用。

【总页数】12页(P108-119)【作者】丁锐;殷伟;王晨;韩立民【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中国“蓝色粮仓”理论研究进展评述2.中国近代营养学知识早期传播史料研究——季鸿崑教授对中国烹饪理论研究的贡献3.森林食物在人类营养结构中的贡献研究4.对中国八省居民合理营养所需最低食物支出的估计和预测5.中国“蓝色粮仓”战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色粮仓”如何从浅蓝迈向深蓝?广东首届海洋牧场专家论坛在广州举行

“蓝色粮仓”如何从浅蓝迈向深蓝?广东首届海洋牧场专家论坛在广州举行

“蓝色粮仓”如何从浅蓝迈向深蓝?广东首届海洋牧场专家论
坛在广州举行
方琼玟;蔡冬梅
【期刊名称】《海洋与渔业》
【年(卷),期】2018(0)8
【摘要】从字面上理解,是把“牧场”转移到海上来,在海上集中放牧(鱼虾蟹)。

“海洋牧场”最初的意图是为防止海洋野生鱼类资源衰退,促进海鱼孵化。

当下,“海洋牧场”不仅是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增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型是现代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有着积极意义。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方琼玟;蔡冬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设海洋牧场保障蓝色粮仓 [J], 常理
2.发展海洋牧场构建“蓝色粮仓” [J], 王爱香;王金环
3.山东半岛蓝色粮仓建设研究——基于日本海洋牧场的发展经验 [J], 游桂云;杜鹤;管燕
4.大连深耕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崛起北方海域 [J], 钟石新
5.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博览会助力打造“蓝色粮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国情现实 , 基于人口众多 、 充分利用海洋水域 资 源 , 积极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发 展, 大力建设 “ 蓝色 粮 仓 ” 是新时期积极开拓中国农 业资源 、 增加食物供给总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 对于保 障我国粮食安 全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截 至 目 前 , “ 蓝色粮仓 ” 仅出现在有限的领导讲话文稿或新闻报 道之中 , 尚未见到系统的理论研究文献 。 鉴于此 ,
[ 1]
用海洋动植物蛋白和工业用原材料的蓝色海洋及其 近岸滩涂区域 。 从 海 洋 资 源 开 发 的 角 度 审 视 , 蓝色 粮仓显然又可视为以海洋可利用动植物资源为劳动 对象 , 以蓝色海域和沿海滩涂为主要作业场所 , 采取 “ 耕海牧渔 ” 的现代渔业生产方式 , 通过增养殖 、 捕捞 和加工海洋生物资 源 , 旨在为人类持续提供生活所 需的初级以及加工类海产品和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 蓝 的地球蓝色空间 。 相 比 于 陆 地 粮 仓 的 本 质 属 性 , 色粮仓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蓝色粮仓生态脆弱性特征显著 。 相比于陆地 1、 农业的土地生产要素 , 海水养殖业 、 海洋捕捞业和海 产品加工业的作业空间主要是海洋以及近岸滩涂区 域 。 受海域气流 、 海洋潮流 , 以及海洋地质物理交互 作用的影响 , 海洋水 域 与 近 海 滩 涂 的 生 态 环 境 表 现 出较强的生态脆 弱 性 。 在 实 践 中 , 人类陆地积聚生 活和生产所 造 成 的 各 种 废 水 、 废 料、 废气的大量排 放, 不可避免地对蓝 色 海 洋 及 其 近 岸 滩 涂 地 区 产 生 或轻或重的环境污 染 , 这势必或多或少对海水养殖 业、 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最终对蓝色粮 仓高效海洋生物蛋白的持续稳定充分提供产生负面 冲击 。 蓝色粮仓生产活动呈现立体化作业特点 。 相 2、
是初级海产品的固有属性 。 鲜活类海产品自离开栖 息海域或滩涂时 刻 起 , 其 内 在 品 质 就 开 始 下 降。由 此, 如何保障海产品 品 质 进 而 确 保 较 高 的 市 场 回 报 便成为蓝色粮仓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 二、 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特征分析 由于人类对蓝色海洋及其近岸滩涂的开发方式 不同 , 致使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 根据蓝色粮仓库存 组 成 特 征 分 析 , 显然与蓝色粮仓 建设直接关联的产 业 组 成 主 要 包 括 海 水 养 殖 业 、 海 洋捕捞业和海产 品 加 工 业 。 然 而 , 若从产业链的角 度来看 , 蓝色粮仓的 关 联 产 业 就 不 仅 包 括 上 述 三 种 而且还包括在 整 个 产 业 链 条 中 与 三 者 具 有 紧 产业 , 密经济关联的上下游细分行业 , 例如海水种苗产业 、 海洋渔业物资产业 、 海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等 。 ( 一) 海水养殖业 海水养殖业仅 与陆 地 意 义 上 的 农 业 生 产 相 比 , 存在劳动对象和介 质 的 不 同 , 二者的本质内涵是相
过了既定海域及滩 涂 的 承 载 力 水 平 , 通常会对养殖 海域及滩涂的海产品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 海水养殖主体面临较大程度的自然风险 。 除 3、 人工可控环境下的 海 水 养 殖 活 动 外 , 自然环境下的 海水养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养殖海域及滩涂所在地 风暴潮 、 海啸等海 气候条件的影响 。 一旦遭遇台风 、 养殖 海 产 品 产 量 一 般 会 受 到 负 面 冲 洋灾害性天气 , 击。 海水养殖依赖于养殖海域和滩涂良好的水体 4、 环境 。 在现实生活中 , 养殖海域及滩涂周边居民 、 工 业企业等直接排放 生 活 、 生产污水的行为容易造成 而海水养殖饵料投 养殖海域及滩涂的 外 源 性 污 染 , 放、 养殖用药和养殖 种 苗 排 泄 物 的 累 积 等 又 容 易 造
[ ] 4-5 成养 殖 海 域 及 滩 涂 的 内 源 性 污 染 , 二者综合作
用通常会 对 既 定 海 域 的 养 殖 产 出 水 平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养 殖 海 产 品 产 量 深 受 养 殖 技 术 水 平 的 影 响。 5、
在实践中 , 主要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第 一, 养殖方式的 网围 、 网栏 、 筏式 、 选择 。 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末网箱 、 底播养殖技术的出现 , 到鱼 、 虾、 蟹、 贝、 藻类混养 、 轮 养和滩涂梯级养殖模式的推广 , 再到 9 0 年代后期抗 风浪深水网箱养殖 和 陆 基 工 厂 化 养 殖 的 兴 起 , 养殖 方式的变迁使养殖 海 域 和 滩 涂 得 到 了 立 体 开 发 、 养 殖产量逐步增加的 同 时 , 也显著增强了海水养殖活 动的可控性和抗风险能力 。 第二 , 海水养殖物资 ( 例 如种苗 、 饵料 、 渔药等 ) 的选择 。 不同种类 、 不同品牌 蕴含高 的海水养殖物资一 般 存 在 明 显 的 质 量 差 异 , 新科技研发力量的海水养殖物资的使用通常对应于 较高水平的养殖海产品产量 。 ( 二) 海洋捕捞业 海洋捕捞业可以视为依托海洋水域 一般 而 言, 空间 , 运用 一 定 的 物 质 技 术 装 备 , 通过捕捞海洋鱼 类、 其他海洋动物 , 以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获得海产 品的社会生产部 门 。 相 比 于 其 他 生 产 活 动 , 海洋捕 捞作业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 对海洋自然渔业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 作 1、 再先进的海洋捕捞物 业海域若无可捕捞 渔 业 资 源 , 质技术装 备 也 不 能 转 化 成 有 效 的 渔 业 生 产 力 。 显 海洋捕捞作业的 生 产 性 质 决 定 了 海 洋 自 然 渔 业 然, 资源在海洋捕捞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首要位置 。 海洋捕捞 渔 获 量 不 稳 定 。 原 因 主 要 有 三 : 第 2、 海洋渔业资源本身流动性较强 , 空间分布的不均 一、 衡特征决 定 了 特 定 海 域 捕 捞 产 量 的 不 确 定 性 。 第 二、 捕捞海域自 然 气 候 条 件 的 影 响 。 海 洋 捕 捞 作 业 区域是变幻莫测 的 海 洋 水 域 , 台 风、 海 啸、 风暴潮等 致使海洋捕捞生产面临 不可控灾害天气时 常 发 生 , 严峻的自然风险 , 进而导致海洋捕捞产量难以稳定 。 第三 、 捕捞海域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 在 开 放 的 海 洋水域中 , 海洋渔 业 资 源 自 我 生 长 的 环 境 需 要 通 常 驱使它们远离受污 染 的 海 域 , 由此导致不同海域的 捕捞作业产量随海域的受污染程度上下波动 。 海洋捕捞作业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 。 由于不 3、 同的海洋渔类渔汛不同 , 加之渔汛通常又较为集中 、 时间周期相对较短 , 导致海洋捕捞作业客观面临较 强的时间约束 , 海捕 作 业 的 季 节 性 变 化 特 征 较 为 显 为促进海洋渔 著 。 联系实际 , 2 0 世纪 7 0年 代 以 来, 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沿海国家普遍实行禁渔期制度 , 此 举无疑又 人 为 地 强 化 了 海 洋 捕 捞 生 产 的 季 节 性 特
3 5
比于陆地农林牧业根植于土地载体进行平面生产的 蓝色粮 仓 主 要 关 联 产 业 对 应 的 微 观 生 产 作业特点 , 活动场所主要是蓝色海域和沿海滩涂区域 。 一般而 言, 海洋生物资源不仅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 而且各类 生物栖息的水层空 间 也 具 有 差 异 性 特 征 , 由此导致 旨在通过人为养殖 、 捕捞和加工等生产行为保障人 类蓝色粮仓安全供 给 的 微 观 生 产 呈 现 多 层 次 、 立体 化的海域空间利用特点 。 蓝色粮仓组成内容丰富并且多样化 。 由于人 3、 蓝色粮 类对海洋及其近岸 滩 涂 开 发 利 用 方 式 不 同 , 仓的有效仓储不仅 包 括 养 殖 海 产 品 和 捕 捞 海 产 品 , 而且还包括依托前两者进行简单或精深加工生产的 加工类海产品 。 显然 ,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 , 前两者 二者最终提供 属于海洋水产初级 生 产 环 节 的 产 出 , 的都是鲜活类海产 品 , 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实际生产 方式的不同 。 与之 相 比 , 后者则属于产业加工环节 的产物 , 其主要是对 鲜 活 类 以 及 冰 鲜 类 海 产 品 进 行 简单或精深加工的最终结果 。 若从海产品组成种类 蓝色粮仓的有 效 仓 储 又 有 提 供 海 洋 动 物 性 蛋 来看 , 甲壳类 、 贝 类、 头足类和提供海洋植物性 白的鱼类 、 蛋白的藻类的细分差别 。 这一方面使得蓝色粮仓的 另一方面也使得蓝 产品组成整体呈现 多 元 化 特 征 , 色粮仓能够有效满足人类消费市场多元化的微观需 求。 蓝色粮仓有效库存不仅总量不稳定, 而且具 4、 有易腐烂的品质属性 。 仔细审视蓝色粮仓对应的细 — — 海水 养 殖 业 、 分产业组成 — 海洋捕捞业和海产品 加工业 , 不难发现 , 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产业经 单就产出总量来看 , 由于海洋渔业资 营特征 。 其中 , 源( 人工养殖或自 然 生 长 的 ) 具 有 生 物 性 生 长 特 点, 所以海水养殖除了 呈 现 周 期 性 经 营 的 特 征 之 外 , 其 产出水平一般也表现出不稳定性特点 。 对于海洋捕 捞业而言 , 由于开放海域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 , 所以 海洋捕捞业的 产 出 水 平 也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 相 应 地 , 海水养殖业 、 海洋捕 捞 业 总 量 不 稳 定 的 海 产 品 产 出 进而又会导致海产品加工业最终产出也同样充满不 确定性 。 总体而言 , 蓝色粮仓有效库存总量囿于资 源、 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呈现不确定性特征 , 这客观上 也使得蓝色粮仓对于缓解并最终解决人类粮食安全 与陆地粮 问题的贡献存在 一 定 程 度 的 折 扣 。 另 外 , 仓对应的大宗粮食 产 品 不 同 , 易腐烂是海产品尤其 3 6
2 0 1 2 0 1 0 8 * 收稿日期 : - -
) , ) 基金项目 : 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 ( 1 1 D G L J 1 6 2 0 1 0 0 3 1 0 6 , 作者简介 : 卢昆( 男, 安徽临泉人,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 1 9 7 9 - ) 后,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海洋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