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

(2009-2015)

(汇报稿)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九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1)

一、现实基础 (1)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5)

一、总体思路 (5)

二、发展目标 (5)

第三章建设全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 (7)

一、体制改革先行 (7)

二、科技创新先行 (7)

三、产业发展先行 (7)

四、对外开放先行 (8)

第四章建设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 (9)

一、打造五个核心带动区 (10)

二、培育壮大多点支撑的特色产业聚集区 (11)

第五章建设半岛蓝色高端产业聚集区 (16)

一、优化提升第一产业 (16)

二、发展壮大第二产业 (18)

三、突破发展第三产业 (21)

第六章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26)

一、综合整治海洋环境污染 (26)

二、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27)

三、加强海洋防灾减灾 (28)

第七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29)

一、交通设施 (29)

二、电源与电网建设 (30)

三、水源建设 (30)

四、信息化建设 (30)

第八章保障措施 (32)

一、加强组织推进 (32)

二、突出关键环节 (32)

三、搭建服务平台 (33)

四、健全政策体系 (34)

五、开展区域合作 (35)

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36)

第九章图集 (37)

一、区位分析图 (37)

二、蓝色经济区现状图 (37)

三、发展战略图 (37)

四、蓝色经济第一产业分布图 (37)

五、蓝色经济第二产业分布图 (37)

六、蓝色经济港口物流业发展示意图 (37)

七、滨海旅游业发展示意图 (37)

八、蓝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示意图 (37)

九、生物资源与濒危生物保护区示意图 (37)

十、海洋防灾减灾规划示意图 (37)

十一、蓝色经济核心区总体布局示意图 (37)

十二、重点项目布局图 (37)

前言

蓝色经济是指直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或与海洋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蓝色经济区是以海陆统筹为基础,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先进科技为支撑,蓝色经济和环境生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

随着人类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沿海国家纷纷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蓝色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姜异康书记在省委九届七次全委会上提出“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经济优势,深入研究相关产业规划、区域布局、政策措施等,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十届市委第68次常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制定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这是中央、省委和市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市在全国战略分工中谋发展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2009-2015)》,

以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培育高端产业,落实政策措施,指导全市蓝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青岛特点,本规划主要涉及以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矿业与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科研教育、涉海金融保险及社会服务、海洋文化等产业。

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现实基础

(一)蓝色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发展速度较快。“九五”以来,青岛市蓝色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08年实现总产值达到1222亿元,居全省之首,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蓝色产业增加值达到4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4%,三次产业比例为10:37:53。

——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海洋渔业、交通运输、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海洋科教、药物、环保、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海水利用走在国内城市前列。

——临港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大炼油和芳烃为龙头的临港石化产业区,以中船重工为重点的海西湾、鳌山湾造修船生产区等临港工业区。

(二)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

——拥有优良天然港湾。青岛海岸线长711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其中:胶州湾、鳌山湾、董家口等是优良天然港址。

——生物资源丰富。胶州湾及青岛近海是各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肥育区,是多种经济海洋生物的繁衍栖息场所,生物

多样性程度高,渔业资源丰富。

——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山、海、城、文、商”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奥帆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生态环境良好。近岸95%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区位条件优越。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与大连、天津相邻,南与连云港、上海相接,向西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港口设施发达。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

——集疏运体系完善。高速公路连接全国路网,铁路运输与全国干线相连,空港起降能力达到4E级标准。

——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在95%保证率的情况下,年供水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当前供水需要。

——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洋灾害预警体系、海上救援体系等进一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海洋科技优势明显

——拥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数量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80%左右。具有高级职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