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蓝、黄”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型经 济结 构 的任务 十分艰 巨。
1 2 目前 的 能源结 构要 求 山东省 向低 碳经 济发 展 .
传统 化石 能源不 仅 资源 日益萎缩 、 存量 不足 , 而
且能耗过高、 污染严重 、 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山东省
收稿 日期 :0 1 1—1 2 1 —1 5
煤 炭 消费 比例居 高 不 下 , 炭在 一 次 能 源 消费 结 构 煤
又 与人 类 的经 济活 动 程 度 吻合 , 人类 必须 寻 找 一 条
解 决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的道路 。低碳 经济 的提 出为人
类 解决 这一 问题 提供 了一 种较 好 的经济 模 式 。20 09 年 1 在丹 麦首 都 哥 本 哈 根举 行 的联 合 国全 球 气 2月
候 变化 大会 更是 把低 碳 经济 的理念 推 向 了全 球 。低
近年全 球气 候 发 生 了 重 大变 化 , 这一 切 的加 剧
个 国家 级发 展 战 略规 划 。 以技术 创 新 、 度 创 新 和 制 新 发展 观为 核心 的低 碳 经 济 , 实 施 蓝黄 战 略 的 重 是 要 出发 点 和着 力 点 。因此 , 究 “ 、 ” 济 区低 研 蓝 黄 经 碳 经济 的发 展 , 仅对 于 山东具 有现实 意义 , 不 而且对
济社 会进 一 步发 展 。无 论 从 目前 的经 济增 长 方 式 、 能 源消 费结构 还是 目前 的环境 污 染 状 况来 看 , 迫 都 切要 求 “ 、 ” 济 区经 济 发展 模 式 向低 碳模 式 转 蓝 黄 经 型, 迫切 要求 走低碳 发展 之路 。
1 1 目前 的 经济 增长 方式 要 求 山 东省 向低 碳 经 济 . 模 式转 型
第 l 2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29•【字号】鲁政发[2011]5号•【施行日期】2011.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发改地区 [2011]79号)精神,现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是山东发展的重要潜力和优势所在,在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要把《方案》实施作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推进海陆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注入新动力,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下一步,省政府将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和评估。
二、规划主体区各市人民政府要做好《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有关任务,确保实现《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
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要按照《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和试点重点内容,制定本地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专项资金,有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规划联动区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与主体区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主体区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建设。
三、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细化国家重大支持政策,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切实做好重大支持政策的落实工作。
黄蓝战略引领山东科学发展
2011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193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3·“黄”“蓝”国家战略研究·编者按:“黄”“蓝”战略,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是国家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山东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黄”“蓝”战略的实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以协作竞争实现区域一体化;以科技支撑实现产业高端化;以联动发展实现城市集群化;以全球视野实现人才国际化;以低碳经济实现环境生态化。
“黄”“蓝”战略引领山东科学发展张华(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9-0005-04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山东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经济区发展规划,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个到两个的重大突破,这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黄”“蓝”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对于我国重塑区域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
一、实施“黄”“蓝”战略的重大意义“黄”“蓝”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国家重视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山东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对于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黄”“蓝”战略有助于山东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提出的明确要求。
威海关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关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的汇报2010-5-6 9:34:49市发改委副主任、蓝区办主任韩明秀(2010年4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汇报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一、蓝色经济区提出的战略背景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快速布局东部沿海相关区域的国家级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沿海已初步形成了“三大五小”(“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五小”指辽宁沿海经济区、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海经济区)的经济区整体布局。
站在全国看山东,特别是山东半岛,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海洋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国家层面整体战略支撑和扶持,使我们在发展层次、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等方面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0月,总书记在东营视察时又提出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总书记关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思,为山东半岛加速发展提出了新思路,确立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集召开了高规格相关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和《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简称“两区”)建设规划编制等各方面工作。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三市一区全部临海,在区位、生态、开放和产业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深蓝区”。
以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为依托,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将促进威海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优势。
二、蓝色经济区的概念与内涵当前,海洋经济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市及 经 济开 发 区 。但 随 着 经 济 全球 化 的不 断 深 入 , 点状 发 展模 式造 成 地 方 性 的 恶性 竞 争 愈 演 愈 烈 , 资 源 内耗 现象严 重 。改 善此 现状 的有 效 方式之 一 就是
扩大 区域 , 成 区域式 发 展 , 市群 作 为区域 式发 展 形 城
复《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与前者并称“ ( 蓝黄” 战 略 ) 成 为 我 国第 一 个 以海 洋 经 济 为 主题 的 区域 , 发展 战 略 。“ 黄 ” 略是 国家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 展 蓝 战 战 略规 划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进 一步 建 设 山东半 岛 为 城市群 及其 经济 发 展 提供 了绝 佳 契 机 , 东新 区开 浦 发 战 略给 上 海 发 展 带 来 的 深 远 影 响便 是 例 证 。但 是, 由于 “ 蓝黄 ” 战略 的规 划 范 围与 山东 半 岛城市 群 的规划 范 围并不 一 致 , 一 政 策现 实 必 然 对 山东 半 这 岛城市 群大 发展 造 成 重大 影 响 , 为 山东半 岛城 市 既 群 的建 设带来 了重 大机 遇 , 使 其 发 展 面对 着 很 大 也 的挑 战 。因此 , 文 通 过 S T分 析 法 , 山东 半 本 WO 就 岛城市 群发 展 中具有 的优 势 、 势 及 面 临 的机 遇 和 劣 挑 战进 行 了分析 , 探求 “ 黄 ” 略 背景 下 山东 半 岛 蓝 战 城 市群 谋求新 发 展 的应 对策 略 。
年 1 0月 , 山东 省政 府常 委会 讨论 通过 了山东 省建设 厅 和北 京 大学 联合 编 制 的 《 山东 半 岛城 市 群 发 展规
划 ( 0 6 —2 2 2 0 — _ 0年 ) , 0 》 并最 终 于 2 0 0 6年 1 2月 3 1 日由省 政府 批 准实 施 , 山东 半 岛城 市 化 发 展 进入 新 阶段 。到 目前 为止 , 城市 群 已初具 规模 , 逐渐 形成 并 省 域 双核 心城 市群 的发 展模 式 。但相 较 于珠 三角城 市群 、 长三 角城 市群 及京 津 唐城 市群 , 山东 半 岛城 市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2012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总第19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7·“蓝黄”国家战略研究征文(学术主持人:郑贵斌)·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
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蓝黄规划;协同实施;融合发展;战略使命[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1-0005-04国务院颁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是实施两区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谋划的大课题。
本文就蓝黄两区战略规划的共同内在需求与责任担当,战略导向与协同效应,融合联动与协调发展,政府管理的应对之策等进行研究。
一、蓝黄两区共同承载着科学发展的主题与责任担当(一)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蓝黄两大经济区虽然在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形态、产业构成、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动能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但从功能区责任主体、发展定位要求和发展趋势来观察,两区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实现对接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协同带动有效促进两大经济区及周边联动区的协调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①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万 方数据
93
▲隶天学参敏I渊版
本实现调整升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科技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成长,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比 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7年的18:38:44。可以说,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遵循海洋产业发展和演 变的规律,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一定程度避免‘r海洋产业的“同构化”和气低度化”①,为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Ⅸ建设奠定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基础。 3.生态环境基础。一切海洋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经济 效益可以不断提高,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则会严重损害海洋经济效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良 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支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局限。总的来 看,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全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近年来海洋污染趋 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据((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白皮书)》显 示,2006年山东污染海域面积比2005年减少14%,适合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水养殖、游泳的水域占到了 90%。2008年,山东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各类海洋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15万公顷。 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实现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以及蓝色经济区的高水平 建设奠定了生态环境基础。 4.城市化基础。沿海中心城市同时集聚了大部分海洋社会资源和优势海洋自然资源,是海洋产业密 集区,以及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沿海地区城市化不断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进一 步促进海洋产业的集聚,提升蓝色经济核心区域的竞争力;同时,立足于本地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和海洋资 源特性,通过发展相关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促进沿海地区次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 设得以全面实现的重要方面。目前,山东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省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 全省总人口9367万人,人El城市化率为46.75%;2005至2007年间,山东省人口城市化率同比分别提高 1.5、1.1和0.65个百分点。半岛沿海地区是山东城市化发展的领先地区,山东城市化质量指数排在前5 位的依次是青岛、威海、济南、东营、烟台,均位于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内,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 规划》,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 推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坚持与半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互相推进。
蓝黄战略交融,推进“蓝、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个 国家级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 黄蓝 ” 两 大 国家 战略 是 发 展 的重要 引 擎 , 必须 抢 抓 机 遇 、 珍惜机遇 、 用好 机 遇, 努 力做 好 开 局 之 年 的 工作 , 为实现“ 十二五” 宏
国乃 至全世 界 区域 和谐 发展 的格局 , 加快 世 界 经 济
边 贸易体 系 、 融入 世界 经济 的 同时 , 正 以 区域经 济合 作 为突 破 口, 在 对 外开 放 中谋 求更 大 主动 权 。 国家
尚且如 此 , 何 况 一 省 之 内 的地 区。 “ 十二五” 期 间,
山东省 将加 大深 入 实施 重 点 区域 带 动 战 略 , 支持 特 色经济 区加 快发 展 , 加快 区域一 体化 进程 , 促进 区域
( 1 .山东工商学 院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5; 2 .中国科 学院烟台海岸带研 究所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3 )
摘
要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 和黄河三 角洲 高效 生态经济 区发展规划都 突出 l 『科学发展 这一主题 ,
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 向; “ 蓝黄” 两 区存在着高度重合 。在此 背景下 , 如果实现 两大经 济区的对接 、 融合, 科学 规 划, 一体发展 , 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 。为 了实 现 区域 一体化 的构建 , 该文提 出如下具 体对策 和建议 : 加 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 构建蓝 黄大旅游 圈 ; 优 化 区域 内高校学 科设置 , 加快产 学研科技 创新 体系建设 ; 加 强合作 , 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 系 ; 设 立 区域 合作发展 协调委 员会 , 及时解决 一体化发 展 中
第 1 3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1年山东两会重点解读系列——黄蓝战略[1]
2011年山东两会重点解读系列——黄蓝战略20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对于山东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我们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我们也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胜利召开为我省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这是一次总结性的会议,也是一次展望和和规划性的会议。
下面我就将今年两会上的一些重要内容做一下总结,供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和参加今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的人士做一个参考。
今年的两会上委员和代表们提及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黄蓝。
黄蓝战略是我省分别于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获批两个国家级战略。
黄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对这两个战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姜异康书记和姜大明省长对这两个战略也高度重视。
姜大明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黄蓝战略定格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同时这两大战略也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着重坚持和实施的战略。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在发布会上表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要牢牢把握“高效”、“生态”两个原则,让黄三角逐步变成绿三角。
黄三角已经在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
在高效方面,黄三角的努力不遗余力。
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东营10万亩海参养殖区、4万亩大闸蟹养殖区、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高青十万头黑牛繁育基地已具雏形。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摘要】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大经济区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
针对两区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定位政府角色、强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基于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合理产业链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协同;资源共享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黄两大经济区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一、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协同问题的关注有很长的历史,不同的流派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理论。
总的来看,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有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①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个世纪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
②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冯·杜能(von thunen)的“孤立国”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二战后,各种规划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发展快速,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③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两区域两部门模型的“中心—外围”模型和动态的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当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的力量确实趋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集聚点(城市)。
构建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
也是 许 多 国家 尤其 是发 展 中 国家 广 泛应 用 于 经 如 果把 蓝 区和 黄 区分 别 看 做 经 济 发 展 增 长 极
组织环境 , 降低交易成本 , 提高投资与贸易 的经济 效益 , 提高 区域整体 竞争力 。以国家 级经济 区为
例 , 个 经 济 区统 筹 在 地 理空 间上 应 该 从 国 家 、 两 省 域 和 区 内市 际 统筹三 个 层 面上 综 合考 虑 。其 中 , 省 域是 国 内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的重 要层 次 , 经 济 区统 是
流动, 加速产业整合与重组 , 实行两个经济区 的经
济联 合 与协作 , 从而谋 取共 同 的经 济利 益 。实 施 统
筹发 展 中 , 要淡 化 和打 破 行 政 区 划界 限 , 比较 需 按 优 势原 则 统 一规 划 布 局 , 一 组 织 专业 化 生 产 , 统 建
作者简介 : 周平 ( 9 3一) 男 , 16 , 山东济南人 ,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 博士 。主要研究方 向: 区域经 济。
一
然因素与非 自 然因素之间具有顺应性和协调性。只 有这样, 经济区的要素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 经济 潜势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保持生态体系的有
效再 生和 良性循环 的能力 。一个 高效 能 的经济 区还 要保 持与区外 畅 通 的经 济联 系 、 生发 展 要 素 的协 共
调配置和使用。假设区外区域也是以经济区形式存
础 上形成 的不 同层 次和不 同特 色 的区域 经济 地理发
展 空间 , 拥有具有 区位 优势 的地 区产 业结构 , 常 其 通 以工业为 主导 , 运输 和要 素 流通为 其发展 脉 络。 交通
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SWOT战略分析
收 稿 日期 :0 1 2—1 2 1 —0 0
岛蓝色经 济 区毗 邻 日本 、 国 , 处 东北 亚 经济 区 , 韩 地
便 于与这些 国家地 区开 展 经 济 贸 易 , 行 技术 交 流 进
与合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 , 与 自然和 谐发 展 , 国内外有 重要 影 响 的山东 人 在 半 岛蓝 色经济 区 。
一
、
内部 优 势分析 (t n ts s egh ) r
( ) 一 区位优 势 首 先 , 岛蓝色 经济 区地处 黄 河 出海 口流 域 , 半 是 黄 河流域 内陆 各 省 区东 出大 海 的 门户 , 整 个 黄河 是 流 域经 济对外 开放 的桥 梁 。其 次 , 岛蓝 色 经 济 区 半 是 环渤海 经济 圈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半 岛海 I东 J J 岸线 长度 占到 整个环 渤海 经济 圈海岸线 总 长 5 % 以 0 上, 发展 潜力 和空 问巨大 。再 次 , 岛 蓝色 经济 区是 半 联 贯东北 老工业 基地 与长 三角经 济 区的纽 带 。在我 国规 划 的铁 路 “ 纵 五 横 ”中, 东 处 于东 部 沿 海 五 山
DOl 1 . 9 9 J I S 1 o : 0 3 6 / . S N. o 8—3 5 . 0l . 2 0 0 14 2 10 .3
20 0 9年 4月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视 察 山 东 时 强 调 指 出 : 要 大力发 展海 洋经 济 , “ 科学 开发 海洋 资 源 , 育 培 海洋 优势 产业 , 打造 I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 随后 , I j ” 山 东 上下 迅 速 掀起 一 场 蓝 色 经 济 热 潮 。2 1 0 1年 国务 院正式批 复《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发 展 规划 》, 规 此 划 的批 复实施是 我 阁区域 发展 从 陆域 经济 延伸 到海 洋 经济 、 积极 推进 陆海统 筹 的重 大战 略举 措 , 志 着 标 伞 国海 洋经济 发 展 试点 T 作 进 入 实 施 阶 段 , 为 国 成 家海 洋发展 战 略和 区域 协调发 展 战略 的重 要组 成部
政府协同:山东省"蓝黄"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引擎
经济 区先后成 为 国家级 区域 发展战略 ,根据 两区现实 总合。” 目标要求与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战略发展 ,山东省政府
又提 出实现 了两区一体化 的重要战略 。实 现蓝黄两大 1 、政府协 同是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1 . 1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客观要求
区对 内、对 外的对接 、融 合 ,对于实现 区域一体化至
关键词 :政府协 同;蓝黄经济 区;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I O . 3 9 6 9  ̄ . i s s n 1 0 0 3 — 8 2 5 6 . 2 0 1 3 . 0 1 . 0 0 5
山东省 黄 河三 角洲 高 效生 态 经济 区和半 岛 蓝色 理方式 ,共 同合 作 ,共 同管理公 共事务 的诸多方 式的
创新 的能力 。政府 协 同的实质是政府 和其它合 法治理 大 的信息技术 的用户 ,有 效地利用信 息技术 ,可 以极
主体之 间的权力 的合理分 配 ,通过 分权 ,调 动各治理 大地 提高政府业 务 的有效 性和劳动 生产率 ,建立 一个
主体 的积极性 ,提高竞争 力 ;均衡 治理主体 的利益 ,
“ 当今 世界 经 济发 展 的两 大趋 势 是经 济 全球 化
关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 “ 在符合 国家宏观发展 和 区域 一体化 ” 。【 3 蓝黄经 济一体 化战略 的实施 ,是
战略 的前提 下 ,区域 内各行政 单元通过 良性竞 争与 紧 落实 区山东省域 经济一体化 的具体 战略 。蓝色经 济区 密合作 ,形成 分工 明确 、协作 配套 、优势互 补 、整体 和黄河三角周 高效生态经济 区在规 划问存在高度 “ 重 联 动 的经济 、社会 、文化 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 局 ,实 合 ”:黄三角所 涉及的六市 1 9 县中 ,有 1 1 个县市 区同 现区域经济关 系融洽 、总体效益和长远效益 最佳 的 目 样也被涵 盖在 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 中;蓝色经 济区和 标 ”【 “ 。在 一体 化战略 实施过程 中 ,如何 定位政 府职 黄 三角 高效 生 态 区在 发展方 向和 发展 目的上 是一 致 能关 系到 了整个 战略能否科 学实施和顺利进行 。政府 的 ,均 突 出 了科 学 发 展这 一 主题 和高 效生 态 经济 取 在引导一体化顺 利实施过程 当中必须采用一种新 的合 向 ;黄三角 生态 区和蓝色经济 区都是经济概念 。在蓝 作 方式——政府 协 同,即以政府 为主导 , “ 为实现和 黄经济一体化 的背景下 ,政府 为 了 自身发展 ,更好 的 增 长公共利 益 ,政府部 门和非政府部 门 ( 私营部 门、 为人 民服务 ,促 进一体化发展 的顺 利进行 ,就 必须在
_蓝黄_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_陆瑞国
2012年9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Sep ,2012第5期(总第159期总第28卷)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No.5Sep.No.159Vol.28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陆瑞国(1987-),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孟燕(1988-),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分析与政府管理。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 分析及应对策略陆瑞国,孟燕(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参与国际区域竞争的整体形式,需以“蓝黄”战略为契机,加快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
通过SWOT 分析法,就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求“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谋求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蓝黄”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2)05-0119-04一、山东半岛城市群①与“蓝黄”战略改革开放的前20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点状带动,包括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点状发展模式造成地方性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内耗现象严重。
改善此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扩大区域,形成区域式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山东半岛作为改革开放政策惠及的前沿阵地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山东半岛城市化水平在2000年达到47.65%,比山东省38%的平均水平高9.65个百分点,比全国36.1%的平均水平高11.55个百分点。
[1]为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水平,2006年10月,山东省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06———2020年)》,并最终于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应用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的政府协同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的政府协同研究'山东半岛蓝色区一体化的政府协同研究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建设海洋强国。
这些内容与目标都和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密切相关,更加明确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比之前提出的“海上山东”和发展海洋经济更科学、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更注重以海洋和沿海地区为主体和依托,强调把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大整体,提升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开发开放,并且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示范区、试验区,推动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一、政府政策制定与路径选择领导宣传方面。
2009年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办公室,设立山东蓝黄两区网等一批有关网站。
2012年7月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蓝色快报》正式创刊,面向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行。
政策推进方面。
提出区内旅游一体化发展目标,形成《关于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创新既保持现有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划分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形式——飞地经济,在东营和滨州设立全国重要的飞地经济示范区。
制定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区”建设重点协调推进制度。
资金支持方面。
2012年2月在济南成立总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规模30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和30亿美元的中国蓝色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撬动千亿元直接投资,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输血。
按照封闭式“募资基金”的思路,在蓝色产业基金中拿出180亿元,设立蓝区各产业专项子基金。
策略规划方面。
确定《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以2010年为基期,在功能区划上共划定农渔业区、旅游娱乐区、海洋保护区、保留区等八大类282个一级类功能区。
黄蓝相间双新驱动的山东战略
在 黄 三 角 经 济 区 规 划 获 批 前 后 , 山东 省 又启 动 了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规 划 编 制 , 出打 造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提 掀起一场蓝色经济热潮。按照计划 ,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 机 上 报 国务 院 ,争 取 纳 入 国 家 “ 十二 五 ” 发展 规 划 ,进 入 国 家发展 战略。按照山东省的构想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要建 设 九 大 核 心 区 ,包 括 海 州湾 重化 工业 集 聚 区 、董 家 口海 洋 高 新科 技产业集 聚区、丁字湾海上 新城 、前 岛机械制造业集聚 区、龙 1湾海 洋装备制造业集 聚区、莱 州海洋新 能源产业集 2 1 聚区、潍坊海上新域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 区、滨州海洋化工 业集 聚 区。同时 ,在 l 个海 洋产业大 类中确定 重点培植海 3 洋生 物、海洋装备制造 、海 洋能源矿产 、海洋生态环保 等 8 大优 势产 业,抢 占蓝 色经济高地 ,并筛选 出未来 3 年涉海工 业 在 建和拟 建重 点项 目 2 8个予 以重点 扶持 ,总投 资将达 9 14 0 6亿元。 山东提 出 ,在用足 用好现 行政 策的情 况下 ,将 重点 围绕财税 、投融资 、土地 、海域等领域 ,研究含金量高 的省 级 扶 持 政 策 和 拟 争 取 国 家给 予 的优 惠 政 策 。 在推进 “ 黄蓝”战略的同时 ,山东省还着力推进胶东半 岛高端产业聚集 区、 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 目前 , 山东 省 正 在 抓 紧编 制胶 东半 岛高 端 产 业 聚 集 区 发展 规 划 ,立 足 于 世 界 技 术 前 沿 ,努 力 打 造 高 端 产 业 、高 端 产 品 和 高 端 技 术 自主 创 新 平 台 ,提 高 产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形 成 黄 渤 海 地 区 新 的经 济 增 长 极 大 力 发 展 省 会 经 济 ,提 高 省 会 综合 服务 功 能 。 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 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促进区域交通 通 信 一 体 化 ;加 快 出台 鲁 南 临 港 产 业 带 发 展 规 划 ,推 进 日照 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集 中培植钢铁 、电力 、石化、木浆造纸 等 l 产 业 ,带 动 鲁 南 地 区 加 快 崛 起 。 临港 二 、以新兴产业立足经济发展制高点 山东是工业大省 ,规模 以上工 业增 加值 连续多年居 全国 首位 ,但又存在大而不强的 问题 。因此 ,着眼于提升国际竞 程 纪 实 制 度 ,加 大对 干 部 选拔 任 用 工作 的监 督 检 查 和 巡视 力 度 , 畅 通 电 话举 报 、 信访 举 报 和 网 络举 报 等 监督 渠道 , 引导 大 家 把压 力 转 化 为 动 力 ,使之 成 为提 高 选 人 用 人 公信 度 的 有 力杠杆。 三 是 开 展 民 主 实 践 ,提 高 民 主 参 与 能 力 。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2•【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开篇语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起点上的战略抉择《意见》摘要: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地区能够实现率先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临海之便,借海洋之力。
站在新起点上,山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离不开海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强化港口、园区、城市和品牌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
整合海洋科教资源,着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海洋高技术研发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聚集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
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海洋产业政策体系,推进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着力构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海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构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和安全屏障,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提升海洋文化品位,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富裕安定、人海和谐的宜居示范区和著名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规划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海洋经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区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规划布局: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产业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二、黄色经济区概述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8.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9%、10.4%、14.8%、10.4%。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每年还可为这里新造土地1.5万多亩。
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二是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
具有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
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
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5%,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7%,黄金加工量占全国的32%,原盐产量占全国的37%,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85%。
拥有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国家级石油科研开发机构,科研实力比较雄厚。
五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09‟138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从国家战略层面正式开始实施。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我省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这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苦努力,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这里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还比较繁重。
国务院把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地位和开发重点,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必将有力地推动黄河三角洲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这是促进我省转方式调结构,高效利用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我省面积的六分之一,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会有力地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加大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率先探索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有机统一的发展新模式,将会有效改善我省乃至黄河中下游、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会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提供新路径、积累新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这是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使我省更加紧密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强化我省与环渤海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
同时,也能进一步密切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生产要素在我省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拓展两大区域合作空间,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要点(一)高效生态经济内涵。
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三)功能定位。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四)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