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黄蓝战略文章
对接区域经济的《盐化工生产与操作》课程设计
相结合 , 教学重点培养 与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相适
应 的职业 能力 。
《 有机工艺学》 等课程进行 了整合优化 , 开发出了高 职项 目化课程《 盐化工生产与操作》 。
l 课 程定位
2 . 1 . 2 以“ 工学结合” 为课程建设的切人点
我校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 目标是面向 滨州及周边地区的化工类 企业 , 培养具有生产运行 与控制 、 工艺管理的高端技 能型人才。而化工行业 的特殊性决定 了要想达 到人才培养 目标 , 培养 出符 合企业用人要求的高技 能人才 , 高职院校必须与行
盐 化工 是 以含 盐 物质 为原 料 , 经 加 工 而 获得 化
据 人才 培养规 格 、 学 生 的认 知 规律 和 区域 经济 发 展
工产品的工业 。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 就业范围为鲁西北的滨州市 和东 营市 , 这两个地 区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 , 具有海岸线长、 宜盐面 积大、 原盐产量高 、 运输便利 的优势 , 同时又是 国家 重点建设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的叠加 区域 , 该 区域依托海洋资源优势 和国家政策支持 , 盐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 形成了氯碱 化工为主导的盐化工产业 , 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经济 发展 的支柱产业 。伴随“ 黄蓝” 两 区的快速发展 , 滨
员岗位的工作流程 、 工作任务 , 分析了与工作 岗位、 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技能和素质要求 , 并结合“ 化 工总控工” ( 高级工) 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技术标准
的分析 , 共同确定 了专业培养 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确定了具体的能力 目 标、 知识 目标和素质 目标 。根 2 . 1 . 3 以“ 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蓝黄”两区探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山东路径”
“蓝黄”两区探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山东路径”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5期文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姜大明山东将以“蓝黄”两大战略为重要引擎,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的计划是,今后10年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2015年前开发110万亩。
我们还准备高标准推进9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建设。
近年来,山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在中国区域带动的大格局中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东路径”。
“两区”融合发展,是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的需要2011年,山东省各级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两区”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蓝黄”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5.1亿元,实际到账外资7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3.6%和31.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51.2%,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两区”建设在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山东科学发展的两大引擎。
国家有关部门从五个方面肯定了山东“两区”规划的实施情况,认为“两区”规划的省内配套规划和政策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投入和支持力度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步伐快。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
黄三角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在推进实施两大战略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两区”地理环境交叉重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实现一体化发展对于形成山东发展新的战略优势十分必要。
为统筹推进“两区”建设,2011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推进“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方针,调整了“两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设立了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土地开发利用等11个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加大了推进力度,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国家电网山东利津县供电公司:全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有效提高了农村 电网 ±8 0 0千 伏锡 盟一 江 苏泰 州 、 呼 盟一 青 州特 高压 线路 等 项 项 目被评为东营供 电公司优质工程 , 利 津全 县 已建成 7个 电气 目沿 途选址 和 征求 意见 等工 作 , 确 保集 团公司两 项工 程 利 供 电可靠性 和 安全性 能 。 目前 ,
司 经理盖林 农 的手 , 感 激地说 。
突 出贡献 。 ”
2 0 1 2 年, 为全 力 推动 县域 经 济发 展 , 利 津县 供 电公 司
惠 民生
让居 民享受发展成果
主动对接全县重点项目, 及时掌握项 目建设动态 , 坚持 “ 项 目建 设 到哪里 , 电网建 设就 延 伸到 哪里 ” , 大力 实施 电网建
商 芷 领 秀
利 津县供 电公司抢抓 “ 黄蓝 ” 战略发展机遇 , 积极 围绕 “ 新农村 新 电力 、 新服务” 创造性开展工作 , 加快 电网 建设步 伐 , 提 升优质 服务水 平 , 全力助推 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 。2 0 1 2年 电网建设投 资额为历年之最 , 电网供 电能力 和可 靠性得 到大幅提升 , 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 真正树 立起 了 “ 为民服务 、 创先争优” 的 国家 电网品牌和良好社 会形象 。 各项 工作受 到广大用 电客户一致好评 。
国 家 电 网 山 东 利 津 - - 1- 供 电 公 司
● ●
全 力助推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崔爱国 薄 芹
划检 修 、 意 外事故 导致 的停 电次数 大 幅下 降。该公 司 电网
对接黄蓝战略文章
抢抓发展机遇对接黄蓝战略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是山东唯一全域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叠加交汇,必将极大地提升东营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一年;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紧紧围绕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各项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创新发展,为建设黄蓝经济区作出积极贡献;重点突出“五个对接”:——注重发展理念对接;境界决定水平,理念引领思路;站位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惠民生、促发展的基本职能,打破传统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提升思想境界,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牢固树立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观念,科学谋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发展大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社保水平与经济水平适应、职工维权与企业发展兼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二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与创新工作的关系,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着力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职业技能培训、人才智力引进、社保制度衔接、劳动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消除影响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三是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突出弱势群体,解决制度缺失,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四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化水平,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力争用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职工群众需求相协调、与市场经济规律相吻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就业充分,社保体系健全,人才支撑有力、分配格局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的发展目标;——推进人才资源对接;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基础性支撑;针对东营人才资源相对匮乏、自我供给能力较差的实际,紧扣实施国家战略需求,全面落实人才工作政策,做到开发既有资源与引进急需人才并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开展面向海内外“领军型”人才的引才引智工程,重点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引才聚才载体建设,承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跟踪落实好“海洽会”项目成果,开展“百名博士进东营”活动,推进实施“千村引智示范项目”等引智项目,努力将东营打造成为省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加快引进黄蓝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重大项目人才支撑行动,紧跟我市大项目推进进度,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搞好用工规划、职工培训、引进人才等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发挥市技师学院、职业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开展“金蓝领”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严把进口,畅通出口,规范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全员培训;开展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活动,研究制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意见,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就业服务对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目的;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年新增就业保持在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一是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将现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扩展到离校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健全帮扶机制推动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统筹实施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推进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鼓励支持毕业生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创业,力争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就业援助计划,以社保援助、岗位援助、技能援助为内容,强化政府托底作用,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确保每年安置2000人以上;完善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机制,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自谋职业和返乡创业;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就业意向,继续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招聘服务活动;三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为契机,实施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创业政策,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强化创业平台支撑,加快推进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大力开展创业型街道、创业型乡镇和创业型新农村等创建工作,更多有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社保体系对接;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保障黄蓝两大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加快社保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立足市情,把握规律,找准对接点,真正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织就安全可靠的“保障网”;一是,适应流动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的新形势,完善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参保机制,并尽快开通社保费银行代收代发业务,方便群众,吸引参保,扩大社保受益人群;二是,立足东营人口少、财力好、保障能力强的优势,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快探索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高标准实施并逐步完善新农保制度试点,尽快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农场家属工、被征地农民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在政策范围内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2011年重点将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10元,大幅降低参保群众个人负担,力争使东营在社会保障水平上形成吸引集聚各类人才的比较优势;三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需求;——强化服务能力对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人群多、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建立完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城乡劳动力调查统计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一体规划和均等服务;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无形市场建设,做到有形市场到镇街、无形市场全天候、“简易市场”进村社,形成无缝覆盖的市场服务网络,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探索建立与黄三角、蓝色经济区等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联动机制,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整合各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统一经办业务规程和管理、服务、技术标准,凝聚资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打造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好基层窗口设置、人员配备、待遇落实、工作经费、服务设施和管理机制等实际问题,使基层平台尽快成长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水平,继续完善信息一体化工程,完成市、县、乡、村四级信息联网,建立市、县区统一的网络办公平台,推进办公服务自动化,促进政务服务、业务工作与信息化手段的有机融合,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保卡发放进度,推进“金保工程”“一卡通”,尽快实现“社保一票缴、待遇一卡发、信息一网管、服务一体化”的目标;四是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建设学习型、规范型、效率型、廉洁型、和谐型、节约型机关为载体,从学习入手,从制度突破,规范管理,改进作风,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成有机统一、运行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服务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融入集体是保障。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生命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欢迎阅读。
党员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一干部职工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自身建设是基础。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有多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有多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有多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所以,如何争做对外开放排头兵,首先就是要加强思想建设,培养高尚情操,全面提升整体素养,夯实自身建设根基。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名干部,我们要把自身德行建设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职权观。
在家孝顺父母,友悌兄弟,在外信于朋友,忠于单位,踏踏实实干工作,坦坦荡荡交朋友,清清白白做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我省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外事工作空间和舞台更加广阔。
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全省外事系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大外事理念,充分依托国家开放战略平台,用活用好外事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担当,在推动引资引智引技提质增效、促进1/ 13外贸转型升级、服务对外投资合作、宣传安徽发展机遇和优势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作用,当好全省对外开放发展的排头兵,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作出新贡献。
如何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融入集体是保障。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生命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现。
所以,争做对外开放排头兵,融入集体,融进单位才是最大的保障。
蓝黄战略交融,推进“蓝、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个 国家级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 黄蓝 ” 两 大 国家 战略 是 发 展 的重要 引 擎 , 必须 抢 抓 机 遇 、 珍惜机遇 、 用好 机 遇, 努 力做 好 开 局 之 年 的 工作 , 为实现“ 十二五” 宏
国乃 至全世 界 区域 和谐 发展 的格局 , 加快 世 界 经 济
边 贸易体 系 、 融入 世界 经济 的 同时 , 正 以 区域经 济合 作 为突 破 口, 在 对 外开 放 中谋 求更 大 主动 权 。 国家
尚且如 此 , 何 况 一 省 之 内 的地 区。 “ 十二五” 期 间,
山东省 将加 大深 入 实施 重 点 区域 带 动 战 略 , 支持 特 色经济 区加 快发 展 , 加快 区域一 体化 进程 , 促进 区域
( 1 .山东工商学 院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5; 2 .中国科 学院烟台海岸带研 究所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3 )
摘
要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 和黄河三 角洲 高效 生态经济 区发展规划都 突出 l 『科学发展 这一主题 ,
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 向; “ 蓝黄” 两 区存在着高度重合 。在此 背景下 , 如果实现 两大经 济区的对接 、 融合, 科学 规 划, 一体发展 , 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 。为 了实 现 区域 一体化 的构建 , 该文提 出如下具 体对策 和建议 : 加 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 构建蓝 黄大旅游 圈 ; 优 化 区域 内高校学 科设置 , 加快产 学研科技 创新 体系建设 ; 加 强合作 , 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 系 ; 设 立 区域 合作发展 协调委 员会 , 及时解决 一体化发 展 中
第 1 3卷
坚定信心 科学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路交通保障
坚定信心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路交通保障摘要当前,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区域规划,东营市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被黄蓝两大战略全部纳入的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东营公路事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的基础上,围绕加强公路基础管理、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促进东营公路科学和谐率先发展。
关键词公路科学发展交通保障当前,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面对公路发展必须与“黄蓝”战略相适应的严格要求,面对税费改革之后公路融资的特困时期,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公路事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市公路行业如何在困境中实现二次创业和新一轮发展,是摆在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更要坚定不多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千方百计促进公路行业加快转型的步伐,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形成公路行业新的竞争优势。
一要加大投入增后劲。
当前,公路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我们既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看到公路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交通宏观调控措施,继续扩大内需,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发展,全省也开始实施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大投入、蓄积能量,着眼于公路事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储备和实施优质项目,推动优质产能的扩张;加大先进道路施工装备的引进利用,提高建设能力;重视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强公路行业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二要走向市外省外寻商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地市公路同行一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难,争需寻找合资合作伙伴,我市公路系统在生产设备、生产水平、施工能力、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方面,尤其在桥梁检测维修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进一步推进我们合资合作步伐,加快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发展实力的重要机遇。
强化服务中心建设 创新助推黄蓝战略
按 照“ 虚实 ” 结合 、 相辅 相成 的建设 思路 , 积极 推进 平 台建 设、 深化制度改革 、 创新服务举措 , 不断 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 行 政审批服务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
( ) 一 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 。 实” 在“ 字上下功夫 1 . 加强进驻 , 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 市级行政 审批事项坚持 “ 应 进必进 ” 原则 , 已建立独立办事大厅 的部门部分事项暂不进驻 除 外 , 余事项全部进驻 中心集 中办理。同时 , 其 多措并举 , 梳理规范
百 业 论 坛
投资与 创业 2 1 . 027
强化服 务中心建设 创新 助推黄 蓝战略
余 志 林 高 小春 。
(. 市行 政 审批服 务 中心 山东 东营 2 7 0 2 中国石 油长 庆油 田公 司长 北项 目部 陕 西 西 安 7 0 0 ) 1东营 5 0 0;. 10 0
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是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 设服务型 中心 办理 的可行 性 , 科学设置 承诺时 限 、 审批环节 , 简 申报资 精 政府的有效途径 。 也是加强行政权 力监督制约 、 源头上预防腐 料 , 从 压减 审批环节和 时限 . 经梳理 优化 , 事项 办理时 限平 均提速 败的重要举措 。行政 审批 服务 中心是政务服务体 系建设 的主要 倍多 ,办理环节平均精 简 3 %,进驻 中心办理的环节提高到 0
的行 政审批 服务工作制度体 系。
二 、 善 机 制 。 实政 务 服 务 体 系建 设 完 夯
个最优 流程 ” 的工作模 式 , 建立起 中心统一 组织实施 、 目牵 项 头责任单位具体 负责 、 审批部 门密 切配合 的代办工作机制 . 逐项 目科学制订最优实施方 案 ; 建立实施联席会议 、 代办运转 专人负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摘要】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大经济区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
针对两区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定位政府角色、强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基于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合理产业链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协同;资源共享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黄两大经济区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一、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协同问题的关注有很长的历史,不同的流派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理论。
总的来看,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有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①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个世纪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
②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冯·杜能(von thunen)的“孤立国”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二战后,各种规划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发展快速,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③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两区域两部门模型的“中心—外围”模型和动态的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当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的力量确实趋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集聚点(城市)。
东营市实施黄蓝两战略描绘黄河三角洲如画美景
东营市实施黄蓝两战略描绘黄河三⾓洲如画美景东营市实施黄蓝两战略描绘黄河三⾓洲如画美景关键词:东营;黄蓝战略;黄河三⾓洲[摘要]东营,黄河三⾓洲上的年轻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的⽬光:在今年1⽉国务院批复的《⼭东半岛蓝⾊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成为蓝⾊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
⽽在⼀年多前批复的《黄河三⾓洲⾼效⽣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是⾼效⽣态经济区的核⼼区域。
作为⼭东省唯⼀全部纳⼊国家两⼤战略的城市,东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昔⽇⽩花花的盐碱地如今变成⽣态⾼效的农业⽰范区。
侯贺良摄东营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截⾄201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达45万千⽡。
刘芳仁摄东营,黄河三⾓洲上的年轻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的⽬光:在今年1⽉国务院批复的《⼭东半岛蓝⾊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成为蓝⾊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
⽽在⼀年多前批复的《黄河三⾓洲⾼效⽣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是⾼效⽣态经济区的核⼼区域。
作为⼭东省唯⼀全部纳⼊国家两⼤战略的城市,东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古今中外,抓住机遇乘势崛起的成功事例很多,丧失机遇导致衰败的教训也不少。
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好机遇,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全⼒把黄河三⾓洲开发建设事业推向前进!”3⽉30⽇,在东营市实施黄蓝两⼤战略暨对外开放动员⼤会上,市委书记张秋波慷慨激昂。
不尽春潮涌热⼟东营地处⼭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区域,滔滔黄河从东营垦利县注⼊渤海,使东营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
东营资源优势独特,海岸线长413公⾥,占全省的12.4%;负15⽶等深线以内浅海⾯积4800平⽅公⾥,占全省的1/3;滩涂⾯积1200平⽅公⾥,占全省的2/3;拥有452万亩滨海未利⽤地,占全省未利⽤地总量的1/5。
为了尽早实现黄河三⾓洲建设纳⼊国家战略的⽬标,东营⼀直在积蓄能量。
早在2007年,东营市就形成黄河三⾓洲开发建设的总体⽬标、基本框架和措施思路,以“四区⼀城”为主战场,集中⼒量推进实施,临港产业区、⾼端产业区、黄河⼝⽣态旅游区、⽣态⾼效农业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建设成绩显著,拉开了发展的⼤框架。
在深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中举全力突破县域经济
的 精 品 工 程 ,尽 快 形 成 较 为 完 善
的 城 市 框 架 。坚 持 以 路 为 纲 ,东 西方 向 ,重 点 实 施 胜 兴 路 、广 兴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和 农 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使 更 多 的 群 众 进 入 产 业 链 .
带 动 农 业 多环 节 增 值 、农 民 多 渠
到 21 0 5年 ,全 县名 优 农产 品 品牌 达到 3 0个 。加 强 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 技 培 训 ,
推广 应 用 农 业 新 技 术 。提 高 科 技
产 业 园等 “ 中 园 ” 的规 划 建 设 区
为依 托 。重点 改造提 升 石 油化 工 、
兴 农 水 平 。 同时 ,全 面 落 实 各项
为 转 方 式 调 结 构 的重 大 举 措 ,科 学 判 断 未 来 市 场 需 求 变 化 和 技 术 发 展 趋 势 ,引 导企 业 集 中 优 势 资
县 经 济 开 发 区 。以 温 州 工 业 园 、 万达 工业 园 、光 伏太 阳 能产 业 园 、 汽 车 配 件 园 、石 大胜 华 循 环 经 济
能 力 强 的 农 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3 0 个 。大 力 实 施 名 优 农 产 品 品 牌 创
建 工程 ,强 化 农 产 品 宣 传 推 介 ,
强 农 惠 农 政 策 .尽 快 构 建 起 财 政
机 械制 造 、橡胶 轮胎 等 传 统产 业 ,
引 进 新 上 高 端 高 质 高 效 项 目 ;胜
坨 精 细 化 工 园 . 围绕 建 设 全 国重
引导 、信 贷 助 推 、农 民 参 与 的 多
元 化 投 入 机 制 。二 是 工 业 着 力 调 出 新 格 局 。 深 入 实 施 工 业 企 业
实施黄蓝战略推进水利融合发展
实施黄蓝战略推进水利融合发展赵霞则;张正华;张立军【摘要】针对东营市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融合水利规划、水利基础设施、水利服务功能以及与多领域、多行业融合等举措来推动新形势下水利工作,从而更好地推动黄蓝经济区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黄蓝战略;水利工程;融合发展;存在问题【作者】赵霞则;张正华;张立军【作者单位】东营市水利局,山东东营257091;东营市水利局,山东东营257091;东营市水利局,山东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继批复,为东营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水利肩负着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使命。
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水利建设新思路,全力打好水利融合发展攻坚战,才能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推动黄蓝经济区快速发展。
1 水利工程现状多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仅“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4.6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工程,基本形成了引、蓄、灌、排、供、节、防“七位一体”的水利工程框架。
1)灌溉工程。
对王庄、麻湾、宫家、双河、河口东水源等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前全市累计衬砌骨干渠道517km,建成引黄提水泵站9处,总提水能力达到181m3/s。
2)蓄水工程。
全市现有库容1000万m3以上的水库19座,设计库容4.97亿m3。
建成河道拦蓄工程16处,一次性蓄水能力达7000万m3。
3)防洪排涝工程。
对全市30条、981km骨干河道周期性治理一遍,新建、维修、改造建筑物173座,有效除涝面积达5363km2,提升了河道防洪、除涝、改碱功能。
黄蓝相间双新驱动的山东战略
在 黄 三 角 经 济 区 规 划 获 批 前 后 , 山东 省 又启 动 了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规 划 编 制 , 出打 造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提 掀起一场蓝色经济热潮。按照计划 ,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 机 上 报 国务 院 ,争 取 纳 入 国 家 “ 十二 五 ” 发展 规 划 ,进 入 国 家发展 战略。按照山东省的构想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要建 设 九 大 核 心 区 ,包 括 海 州湾 重化 工业 集 聚 区 、董 家 口海 洋 高 新科 技产业集 聚区、丁字湾海上 新城 、前 岛机械制造业集聚 区、龙 1湾海 洋装备制造业集 聚区、莱 州海洋新 能源产业集 2 1 聚区、潍坊海上新域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 区、滨州海洋化工 业集 聚 区。同时 ,在 l 个海 洋产业大 类中确定 重点培植海 3 洋生 物、海洋装备制造 、海 洋能源矿产 、海洋生态环保 等 8 大优 势产 业,抢 占蓝 色经济高地 ,并筛选 出未来 3 年涉海工 业 在 建和拟 建重 点项 目 2 8个予 以重点 扶持 ,总投 资将达 9 14 0 6亿元。 山东提 出 ,在用足 用好现 行政 策的情 况下 ,将 重点 围绕财税 、投融资 、土地 、海域等领域 ,研究含金量高 的省 级 扶 持 政 策 和 拟 争 取 国 家给 予 的优 惠 政 策 。 在推进 “ 黄蓝”战略的同时 ,山东省还着力推进胶东半 岛高端产业聚集 区、 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 目前 , 山东 省 正 在 抓 紧编 制胶 东半 岛高 端 产 业 聚 集 区 发展 规 划 ,立 足 于 世 界 技 术 前 沿 ,努 力 打 造 高 端 产 业 、高 端 产 品 和 高 端 技 术 自主 创 新 平 台 ,提 高 产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形 成 黄 渤 海 地 区 新 的经 济 增 长 极 大 力 发 展 省 会 经 济 ,提 高 省 会 综合 服务 功 能 。 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 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促进区域交通 通 信 一 体 化 ;加 快 出台 鲁 南 临 港 产 业 带 发 展 规 划 ,推 进 日照 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集 中培植钢铁 、电力 、石化、木浆造纸 等 l 产 业 ,带 动 鲁 南 地 区 加 快 崛 起 。 临港 二 、以新兴产业立足经济发展制高点 山东是工业大省 ,规模 以上工 业增 加值 连续多年居 全国 首位 ,但又存在大而不强的 问题 。因此 ,着眼于提升国际竞 程 纪 实 制 度 ,加 大对 干 部 选拔 任 用 工作 的监 督 检 查 和 巡视 力 度 , 畅 通 电 话举 报 、 信访 举 报 和 网 络举 报 等 监督 渠道 , 引导 大 家 把压 力 转 化 为 动 力 ,使之 成 为提 高 选 人 用 人 公信 度 的 有 力杠杆。 三 是 开 展 民 主 实 践 ,提 高 民 主 参 与 能 力 。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借力黄蓝战略 加快转调升级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2 10 1 6 4 0
1扩大政策效应 . 占发展先机 . 抢
坚持高点定位 . 规划先行 . 争取黄蓝资金和各项政策支持 . 力争黄 蓝战略效应最 大化 。一是编制 区域规划 . 科学发展布局 在 1 9县市中 较早 编制出台了县域发展规划 . 5 0 在 0 平方公里 l港 区域 . 临 确定 了“ 一 港五区七产业 ” 的基本框架 . 规划内容和质量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着 眼沿海开发 , 明确 “ 实施拥湾开发 、 板块带动 , 建设活力 莱州 ” 主线 , 编
制了 《 莱州市太平湾沿海区域发展规 划》 .对沿 海发展 进行 了统筹 布 局。 二是跟进各项政策 . 上级支持 。 争取 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小型农田水 利、 苹果产业 、 优质鱼产业三项扶持资金的县市 , 获得 1 亿元 无偿资金 扶持 明波水产等 3 个项 目入围省第一批黄蓝 两区建设区” 玉米育种与栽 培 . 技术重点实验 室、 中国玉米产业技术创新 产业联 盟” “ 获准组建 设立
滨海旅游业。加快省级 滨海旅游渡假区开发 . 策划确立 了“ 常到莱州 、 健康长寿” 的旅游 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 , 接待 国内外游客 l9 3 万人次 . 完成旅游综合收入 l 亿元 , 8 分别同 比增长 2 . 9 %和 3 . 新能源产 9 8% 4 业 。 资 7.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 电厂 24 投 8 4 1 万千瓦一期工程 2 1 年 02 初并 网发 电. 总投资 5 亿元 的陆地风 电工程完成装 机容量 3 . 万千 0 8 1 瓦, 累计上 网发 电 1. 亿度 。百万千瓦海上风 电场项 目、 2 7 明阳生物质 能发电项 目 进展顺利 。到 2 1 年 .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4 0 05 5 万千 瓦, 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0万千瓦。黄金产业 黄金 远景储 量超过 5 10 , 50吨 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位 。总投资 5 亿元的黄金系列采选工 程 0 前三季度完成 投资 1.亿元 。21 年 . 7 8 0 黄金生产量可达到 50 1 0 万两 . 销售收入 30 9 亿元 ; 2 1 年 , 到 0 5 将超过 10 亿元。 00 高端机 电装备制造 业。规模 以上机 电装备制造企业已达 2 0 0 多家 , 汽车 配件 、 化工机 械、 建筑机械 、 木工机械 、 石油机械 、 供水设 备 、 仪器设 备等产业形成规模 . 机电产业集群被评为 “ 全省产业规模 竞争力十大典范经济区” 21 0 1 年, 全市机 电装 备制造业产值可 实现产值 2 0 8 亿元 : 2 1 年 . 超 到 05 将 过 10 亿元 。 00 海洋化工产业。 依托开采储量 6 亿立方米的地下卤水 . 6 资源 . 年产原盐 3 0 0 万吨 , 溴素 、 医药中间体等盐化工产业形成集群优 势 2 1 年 , 0 1 海洋化 工业产值超过 5 亿元 ; 2 1 年 , 到 2 0亿 O 到 05 达 0 元。 现代农业 。 粮食 高产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 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 为全 产座谈会提供 了观摩现场 。生物育种国内领先 .金海 5 获 国家科 “ 号” 技进步二等奖 。 连续三年被确定为全省现代渔业示范县 莱州梭子蟹 、 月季、 大姜获 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 “ 国家绿色农业示 范区” 和“ 中国月季之都 ”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对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对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2011-07-25 16:17:31/2011/0725/1887.html作为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的地缘中心和重要节点,广东长期以来“重陆轻海”,加工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板块,但是海洋产业却并没占有应有的地位。
《规划》将使沿海经济带成为与珠三角并行的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撬动板。
□梁桂全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21世纪以来人类重新把目光聚焦到海洋,全球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异常激烈,海洋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前沿阵地。
我国是海洋大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浙江、广东被确定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三省将用10年左右时间,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经验示范。
广东作为我国海洋大省,自古以来临海而立、因海而兴,是南海区域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海洋生产总产值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在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启动国家南海战略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已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战略部署,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广东作为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地缘中心的战略选择未来20—30年是全球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西太平洋地区全面崛起的重要时期。
作为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的地缘中心和重要节点,广东长期以来“重陆轻海”,加工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板块,但是海洋产业却并没占有应有的地位。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但可以使广东海洋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还可以利用海洋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从而形成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进一步扩宽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力提升广东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黄蓝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黄蓝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作者:张金亮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7期东营市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融“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于一身,有着独特的区域发展优势。
近年来,东营市编办以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服务发展大局,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东营市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黄蓝建设优质高效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导向型行政体制。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和单位,积极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标准,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社会活动的干预。
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充分利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增强审批透明度。
实行大项目集中代理审批制度,对纳入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事项实行特事特办。
二是研究和细化部门间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间分工协调配合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健全行政问责制,进一步增强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性和时效性。
三是深化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政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限时办结,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进一道门、办全部事”。
撬动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园区管理体制调整。
经济园区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黄蓝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在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方面积极先试先行。
一是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批复设立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园区,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地,搭建经济结构转型基础框架。
二是助力“生态东营”建设,按照东营生态建设工程规划,对生态林场、城市绿化以及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等早调研、早铺路、早准备,全力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理顺经济园区与属地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从体制机制上促进经济园区之间的分工合作,积极营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经济拉动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接黄蓝战略文章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抢抓发展机遇对接黄蓝战略
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是山东唯一全域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市。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叠加交汇,必将极大地提升东营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一年。
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紧紧围绕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各项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创新发展,为建设黄蓝经济区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突出“五个对接”:
——注重发展理念对接。
境界决定水平,理念引领思路。
站位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惠民生、促发展的基本职能,打破传统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提升思想境界,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牢固树立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观念,科学谋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发展大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社保水平与经济水平适应、职工维权与企业发展兼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与创新工作的关系,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着力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职业技能培训、人才智力引进、社保制度衔接、劳动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消除影响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三是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突出弱势群体,解决制度缺失,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
加强基层建
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化水平,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力争用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职工群众需求相协调、与市场经济规律相吻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就业充分,社保体系健全,人才支撑有力、分配格局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的发展目标。
——推进人才资源对接。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基础性支撑。
针对东营人才资源相对匮乏、自我供给能力较差的实际,紧扣实施国家战略需求,全面落实人才工作政策,做到开发既有资源与引进急需人才并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招才引智工程。
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开展面向海内外“领军型”人才的引才引智工程,重点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引才聚才载体建设,承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跟踪落实好“海洽会”项目成果,开展“百名博士进东营”活动,推进实施“千村引智示范项目”等引智项目,努力将东营打造成为省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加快引进黄蓝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
实施重大项目人才支撑行动,紧跟我市大项目推进进度,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搞好用工规划、职工培训、引进人才等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发挥市技师学院、职业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开展“金蓝领”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是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严把进口,畅通出口,规范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全员培训。
开展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活动,研究制
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意见,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突出就业服务对接。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目的。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年新增就业保持在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
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将现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扩展到离校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健全帮扶机制推动就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统筹实施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推进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鼓励支持毕业生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创业,力争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深入实施就业援助计划,以社保援助、岗位援助、技能援助为内容,强化政府托底作用,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确保每年安置2000人以上。
完善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机制,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自谋职业和返乡创业。
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就业意向,继续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招聘服务活动。
三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为契机,实施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创业政策,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强化创业平台支撑,加快推进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大力开展创业型街道、创业型乡镇和创业型新农村等创建工作,更多有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抓好社保体系对接。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保障黄蓝两大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加快社保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立足市情,把握规律,找准对接点,真正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织就安全可靠的“保障网”。
一是,适应流动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的新形势,完善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参保机制,并尽快开通社保费银行代收代发业务,方便群众,吸引参保,扩大社保受益人群。
二是,立足东营人口少、财力好、保障能力强的优势,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快探索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高标准实施并逐步完善新农保制度试点,尽快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农场家属工、被征地农民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在政策范围内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2011年重点将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10元,大幅降低参保群众个人负担,力争使东营在社会保障水平上形成吸引集聚各类人才的比较优势。
三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需求。
——强化服务能力对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人群多、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建立完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
整合资源,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城乡劳动力调查统计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一体规划和均等服务。
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无形市场建设,做到有形市场到镇街、无形市场全天候、“简易市场”进村社,形成无缝覆盖的市场服务网络,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探索建立与黄三角、蓝色经济区等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联动机制,推动实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整合各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统一经办业务规程和管理、服务、技术标准,凝聚资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打造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好基层窗口设置、人员配备、待遇落实、工作经费、服务设施和管理机制等实际问题,使基层平台尽快成长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
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水平,继续完善信息一体化工程,完成市、县、乡、村四级信息联网,建立市、县(区)统一的网络办公平台,推进办公服务自动化,促进政务服务、业务工作与信息化手段的有机融合,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社保卡发放进度,推进“金保工程”“一卡通”,尽快实现“社保一票缴、待遇一卡发、信息一网管、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四是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建设学习型、规范型、效率型、廉洁型、和谐型、节约型机关为载体,从学习入手,从制度突破,规范管理,改进作风,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成有机统一、运行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服务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