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浮力导学案 孙瑶瑶
认识浮力导学案
![认识浮力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11585941ea76e58fa0480.png)
课题2、认识浮力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7周主备人审核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物理课本中的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它联系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综合的章节。
它主要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本章知识学习过程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既运用前面的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又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应用”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小学课堂中和生活中学生对浮力的现象已经有了简单的感性的认识,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浮力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站在知识零点上,从浮力的简单现象入手,共同探究浮力的存在,进而对其展开理性的分析,使学生科学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2、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学会运用“压力差法”判断浮力的存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探究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过程;3、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及测量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法从实验现象入手,进行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其中包括: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弹簧测力计、烧杯或水槽、石块(栓有细线)、水、金属块(铜块、铁块、铝块)、钩码、塑料瓶、乒乓球教学过程导案学案设计意图一、趣味实验,引入新课乒乓球为什么不会上浮呢?要想解开其中奥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认识浮力。
知识点一:什么是浮力做一做感受浮力活动 1 用手将一乒乓球(或塑料瓶)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松手后,观察乒乓球(或塑料瓶),物体会怎样运动?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2021年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83caf5866fb84ae55c8ddd.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主备人:刘洪国审核人田宝成【学习目标】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浮力。
(重点)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3、知道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重点)【知识准备】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和。
【课堂导学】一、自主预习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这个力叫做浮力。
2、在生活中,我们用手提着一个物体,慢慢把它浸入水中,是觉得轻了还是重了?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4、河中的桥墩受不受到水的浮力呢?5、你觉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的猜想: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二、合作、探究1、实验体验:(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中,你的手觉得有一个向的力。
(2)、用手提着系石块的细线,感觉一下拉力的大小,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觉得了。
(填“重”或“轻”)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合作探究:测量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再将石块浸没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示数;(3)把两次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石块的重力G/N 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G-F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之。
表达式:F浮= .我能应用:石块的重为16N,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全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全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8a0e5be1e650e52ea99e5.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导学案主备教师丁巧莲第一节浮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重点、难点】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预习】1.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问题1】体验浮力、建立概念〖阅读〗P91图10-27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利用乒乓球、水槽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讨论〗(1)浸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说明:。
(2)乒乓球总竖直向上拉绳子说明:。
〖总结1〗〖练习〗画出上图中乒乓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问题2】浮力的测量〖活动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用图10-28证明你的猜想?〖方案〗器材:。
步骤:(1)将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石块重G= ;(2)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你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时弹簧测力计示数1.浸在或者里的物体受到的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为F'= ;结论:下沉的物体(受/不受)到浮力作用。
〖思考〗浮力的测量方法根据F浮+ F'= ,你现在知道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所受浮力F浮= 。
〖总结2〗【问题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活动〗按P92图10-29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如图(a)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2.如图(b)所示,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如图(c)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浮力(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浮力(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017a28e9951e79a892742.png)
第十章浮力杭信一中何逸冬漂市一中钱少锋李度一中陈海思大地二中张清泉“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本章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熟悉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因此教学时只需用一句话点明学生已知的事实后,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通过教师引导,得出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结论.既然一切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上浮呢?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很自然地要去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教学中这样的安排会调动学生始终怀着一种积极的兴趣去探究、讨论,有利于最终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章共有3节:1.第1节为“浮力”,本节可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凡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②用实验“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③通过理性探究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充分思考、讨论,在探究中学习.2.第2节为“阿基米德原理”,本节可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为“初步认识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和理性探究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求浮力等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可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第3节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本节可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观察鸡蛋的浮沉,认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四种现象;②从重力、浮力的大小关系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③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为“浮力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85d034a6bec0975f465e2fa.png)
第一节浮力•、课程实施标進知识内容完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细目教学实施具体要求评价方式浮力2课时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3、探求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3、浮力影响因素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业测试实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知识要点(一)认识浮力1.浮力(1)鸭子能浮在水而上,用钢佚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而上,说明他们除了受到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__________ 力。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他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o3.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 o4.测量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屮,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为.(2)图乙屮,把铝块浸没在水屮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时示数为_____ N,原因,是___________(3)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值,就是力为_______ No称重法测浮力:现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萨G-F示(称重法)。
【答案】1、(1)浮(2)浮;2、液体(或气体);3、竖直向上;4、(1)重力,4;(2)小, 3,水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3)物体所受浮力,1;(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图示位置深度压强压力前后两个面相等相等向前和向后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左右两个面相等相等向左和向右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的力,叫做的大小,No上下两个面上表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的深度向下的压一强小于向上的压强F向下大于F向上1.理论分析:假设在一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有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体,上表面距离水面h】, 下表而距离水而的深度为h2・①左右表面和前后表面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 ,受到的压力__________ ,侧面压力的合力_____________ ;②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P向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P向上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F向下二__________ ,上表而受到的液体压力为F向上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相等、相等、0;②P gh P gh下;③P向下S、P向±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F浮二___________ (压力差法)。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425708580216fc700afdf3.png)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 5 节内容,是继水的压强、水的密度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压强与密度知识的生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力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浮力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1)由于人们掌握了浮力的知识,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则为: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说学情当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通过预习,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对常见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现象也较为熟悉。
在能力方面,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教法学法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综合:第八章 浮力导学案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综合:第八章 浮力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d3b6d99b89680203d8258c.png)
《浮力》导学案知识点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考点1、浮力的方向习题1、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为图中 的方向(选填序号),这是因为 。
考点2、关于浮力说法的判断习题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会下沉的金属块不受到浮力 B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C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D .浮力是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产生的E 、桥墩在水中是受到浮力的。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考点1、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习题3、(1)如图1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 。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3)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金属块做了如图实验,通过图中 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的大小(选填代号即可).(4)DE 两步可以算出小桶中水的重力,这个重力跟 相等.即公式是: 。
(5)小蔚也做了一样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她得出的结论是:浮力大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 、溢水杯没有装满水 B 、物体排开的水洒出小桶一部分 C 、金属块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了 D 、金属块没有完全浸没。
(6)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如图不同,这个步骤是 (选填代号即可).习题4、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9.7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首先,他们经过讨论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l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小刚所在组的同学选用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比较图中①、②两图,②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小,说明了 .(2)图中的 三个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3)图中的⑤⑥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4)小刚在验证猜想3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同组的小军认为它的结论不准确.请你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 (5)小惠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她需要添加的器材是 。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导学案人教版范文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导学案人教版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4ca9399b6648d7c1c746ff.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导学案人教版—新授★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浮在水面的物体和浸没水中的物体是否都受到浮力引入新课,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然展开,体验整个探究过程,重点培养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重点突破“突然出现”的、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溢水杯。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两个部分。
部分通过探究知道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并验证。
按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并在寻找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探究浮力大小和ρ液、V排的关系。
再通过对数据“分析与论证”,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分析★本课安排在《压强和浮力》的最后一节,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已经有较深认识,同时也说明本节综合性较强。
★教法建议★本课分为三个板块: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直接进入了阿基米德原理,这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建议从真实的生活现象入手一一探究破解,加深学生对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理解。
有条件的学校因设置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情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对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有比较浅显的认识,但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浮力”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还不够,甚至存在错误的前概念。
★学法引导★大胆让学生对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然后一一设计实验来验证、破解。
整个过程中不断穿插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缜密思考,交流与合作来归纳总结,加深认识。
这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来体会物理、体会科学的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注重培养对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2018年春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浮力》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2018年春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浮力》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5ec3e28bd63186bcebbcc6.png)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2019年春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浮力》导学案第一节: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0.估测被测物体质量,选择合适量程(称量)和分度值(感量)的天平,观察铭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或实验台)上。
水平放置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游码归零3.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平衡螺母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内,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左物右码5.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质量=砝码值+游码值6.取下物体,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实验完毕。
注:判断横梁平衡方法:a.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黑体字为口诀)第二节:关于密度的计算:1、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的密度受状态和温度的影响,但在物态和温度不变时为一定值。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从公式ρ=m/v 分析:ρ与m 或v 没有关系,只有当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
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g/cm3=103 kg/m3, (即水的密度)2、密度的测量时的注意:1)量筒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底部放水平,读数时与液面的底部相平。
2)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所用固体不吸水,不溶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测固体密度时必须先测量质量后测量体积,防止因固体沾水测量值偏大,测量液体密度时想尽办法减少容器内壁沾水而造成液体体积偏小。
实验室常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mL=1cm3 1L=1dm3。
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
3、计算合金密度:甲乙两种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2ρ1ρ2/ρ1+ρ2;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ρ1+ρ2)/2。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的应用导学案1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的应用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613e9db6c85ec3a87c2c5fc.png)
【关键字】八年级《浮力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浮力从而达到漂浮在水面上的。
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
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二)新课学习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8-1浮力导学案
![8-1浮力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174798cc22bcd127ff0c11.png)
内容设计区
导学设计
二次备课
学科
物理
课题
8-1浮力
课型
新授
顺序号
3、观察与实验:图8-1-4,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Ρ物Ρ液
下沉----Ρ物Ρ液
悬浮----Ρ物Ρ液
4、拓展计算浮力的第2、3种方法:
(2);当悬浮F浮=G
(3)当漂浮F浮=G
【当堂检测】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_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重力。
4、边长是0.1米的正立方体,浸在水里,上表面距液面10厘米,则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牛顿;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牛顿;所受的浮力是_____牛顿。(取=10牛/千克)
5、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能够浮在水面上和物体,可以把它做成_____的,增大它的体积,使它受到的__________增大。
2、完成课后习题1,2、3、4.
前置作业让学生课前完成,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得出实验结论,从中明确浮力的计算
板书设计
上课时间
审阅签字
课后反思
签字时间
总结出浮力的计算公示后,在总结出计算浮力计算公式。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加深对浮力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主备日期
4、7
修改人
孙启振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感受认识浮力,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过程】
1、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3页图8-1-1,把你认为重点的知识圈划出来,小组按照课本同时找出并思考以下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浮力1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浮力1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af4d6cc7931b764ce153e.png)
学习任务三 浮力的大小
1、演示:同时将木块和塑料块放入水中,看到木块漂在水面上,塑料块沉入水底。
小组讨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沉入水底的塑料块受浮力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它受不受浮力?(提供的器材:弹簧测力计)
为学生预习指明方向,课前不做处理
也可作简单描述
引入课题
向学生展现球浮起的过程
鼓励大胆发言
师加入学生讨论中,并做引导
师可重复演示一次
鼓励大胆发言
合
作
探
究
展
示
交
合
作
探
究
展示Βιβλιοθήκη 交流情景引入:
播放录像:一艘万吨巨轮平稳地在海面上航行
潜水艇能在水中自由地上浮和下潜
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万米高空
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
3、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是不是想到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评价
效
果
评
价
1、人在水中游泳时,会感到自己变轻了很多。这是因为人在水中受到了___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2、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________力和__________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力的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学
习
整
理
【小结】今天我学会了
扩
展
延
伸
作图:
浮力(学案)
![浮力(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5df5887c24028905fc317.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浮力》“乐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学生用)第1节浮力编写人:沈彬审核人:郭丽君编写时间:2017-7-17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理解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观察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很深的玻璃桶,将一个软木塞放进去。
回答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软木塞取出来?学生活动:学生在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尝试完成。
观察教师演示:左手拿一个软木塞,松手,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软木塞放在左手手心上,松开右手时软木塞还会下落吗?为什么?观察加水后量筒中的软木塞和手中的软木塞,然后进行对比、思考、回答。
得出结论: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大家知道乒乓球、软木塞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观察教师演示: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
探究三:浮力产生原因观看播放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点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处深度不同,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所处深度较深,压强较大,压力也较大。
这样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之差,就是浮力。
浮力产生原因(公式):思考:塑料瓶中的乒乓球开始为什么沉在水底?后来为什么又浮起来了呢?答:探究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快乐体验:将小塑料桶慢慢压入大桶中,体会压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答:观察教师演示: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下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鸡蛋浮起来了。
物理导学案导学案
![物理导学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b69fa524de518964b7dfc.png)
第一节浮力(1课时)教材学情分析: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浮力的测量、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导入:展示图片: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
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学生:观看图片,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识准备】1.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①研究对象受重力②看看研究对象和什么物体接触③与之接触的物体是否给研究对象弹力和摩擦力2.什么叫平衡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彼此平衡,是平衡力。
3.液体压力怎么求先根据p=ρgh 求出压强,再根据F=pS 求出压力。
一、浮力想一想: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游船、鸭子能在水面游弋,体型硕大的飞艇能在空中自由的飞行,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拖起来的?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做一做: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如木块、乒乓球等物体受浮力,浸没在水总的物体如石块也受浮力的作用吗?在水中下沉的铁球、石块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图一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示数变小,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收到了浮力的作用。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浮力教案 鲁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浮力教案 鲁](https://img.taocdn.com/s3/m/246a898508a1284ac85043fa.png)
第一节浮力课题第一节浮力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观察分析认识浮沉条件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浮沉条件。
主要教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入:图片中的轮船、鸭子、冰山、人为什么浮在水面?(受浮力)浸在水里的物体下沉也受浮力吗?二、新课讲述: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用手托一下观察实数变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实数变化。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
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并与重垂线的方向相比较。
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求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1)先测出物体的重力G 。
(2)当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由力的平衡知识求出浮力:F浮=G - F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压力差。
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乒乓球在浸在水中松手后乒乓球的浮沉情况,分析受力情况得出浮沉条件:当F浮>G时,合力向上,物体上浮。
最终漂浮在液面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沉。
最终沉底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悬浮在水中反馈练习1.一艘总质量为1.0×107kg的轮船,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N。
2.一台质量为5.0×104kg的深水探测器,悬浮在水中时受的浮力是N。
小结本课内容:板书设计:一、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b353224028915f814dc26f.png)
第十章第1节《浮力》第1课时导学案一、导疑——情境导入,提出疑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相关文字,思考:为什铁块在水中下沉,而“辽宁舰”却不会下沉?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定义和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引探——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9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两个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思考:沉在水底的石块受到浮力吗?2、说明:(1)“浸在”包括和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浸在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如:浮在空中的氢气球)。
(2)浮力的施力物体为。
(3)浮力的方向总是。
3、课本50页演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1)如图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观察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2)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入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分析:画出两次石块的受力示意图。
结论: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或“不受”)浮力作用,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浮力产生的原因如右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强大小_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因此水平方向受力_______平衡(是或不是),而上下表面处在水中所受压强_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下表面受压力________上表面受压力(大于,等于,小于),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即F浮=F向上—F向下,由于F向上>F向下,其合力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浮力的方向与F向上相同,竖直向上。
演示: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将瓶口堵住后,乒乓球浮起。
思考:如何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力讲评课导学案1
![浮力讲评课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d65738bec3a87c24028c473.png)
《浮力》讲评课导学案一、检测情况统计错误率低于20%的题目:1、2、3、4、6、11、12、16、17、18、19、21、28 错误率20%-70%的题目:5、8、9、14、20、22、26 错误率高于70%的题目:7、10、13、15、23、24二、自主纠错,合作释疑对照答案自改试卷(用红笔),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如打“?”号)。
组内针对各自标记的问题讨论交流、尽量解决。
组内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负责统计,集中讲解。
参考答案:(一)选择:(二)填空:16、不变,连通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17、2.8,增大,2.8×10-4。
18、食盐,490。
19、空心,增大浮力,重力,小于,浮力。
20、1.25,上浮。
21、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下沉,浮力,ρ物(或V 物)。
(三)简答题:22、答:刚吹出的肥皂泡内气体温度高,密度小于外界空气,所受的浮力大于肥皂泡的重力,所以会上升;过一会后,肥皂泡内气体温度下降,体积缩小,所受的浮力减小,小于肥皂泡的重力,所以会下降。
(四)实验题:23、(1)证明:∵ =m g=g G V ρ模型模型模型模型 (2)a.选择的器材:B F =g F V ρ浮液排 b.实验步骤及数据: ∴g=g G V F V ρρ模型模型模型浮液排①用B 测出模型重力G 模型 又∵ 浸没 V V =排模型 ②用B 吊着模型浸没在水槽中,∴=G F ρρ模型模型浮液读出示数F 示 ③=-G G F ρρ模型水模型示模型24、(1)受到向上托的力,高,越大,越多,排开水的重力(或体积或质量),浮力,排开水的重力。
(2)BC ,DE ,排开水的重力。
(3)C ,将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
(五)计算题:26、(1)5×103Pa (2)1.5×104N (3)15人。
28、(1)1N (2)10-4m 3你的困惑解决了没有?解决了多少?讨论交流解决后,独立完成下面跟踪检测题,检测一下本节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初中物理导学案编制:孙瑶瑶审阅:批准:使用时间:2016.3.31(星期四)
8-1 浮力预习案 No.12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
【预习指导】
预习课本49—5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
案。
【预习目标】
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的作用,能够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
学表达式。
一、自主预习
预习点一:浮力
1.漂浮的冰山,在水里游戈的小鸭子,都会受到重力作用,但却没
有因此而沉入水底。
请对鸭子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写
出浮力的定义。
(思考:掉入水中的苹果受到浮力吗?)
2. 参照右面的示意图,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预习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1.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惨了假,但这
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工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国王就请阿基米德来检验,要求既
能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
最初,阿基米德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后来,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
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茅塞顿开,终于解开了王冠之谜。
你知道阿基米德是怎样鉴别王冠真假的
吗?(当时还没引进密度的概念,但可以测物体的质量)
2.阿基米德就是从鉴定王冠真假这一实验中受到启发,经过后来的研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经过预习
大家说一下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怎样用公式表示。
预习自测:
1.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处在水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物体受到浮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浮力与重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D.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体积为100cm3的铁块浸没在水里,它排开水的体积 cm3, 排开水的质量是 kg,排开
水的重力是 N,它受到的浮力是 N。
(g取10N/kg)
3.如图,对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二、预习疑惑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点,请将这些疑问呈现在下面(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
示意图等等)。
8-1 浮力探究案
【探究指导】
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探究目标】
经历测量浮力大小、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能够总结实验结论,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浮力
实验探究1:测量铝块浸没入水中所受浮力
1.如图甲,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铝块所受
的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示数变化了多少?想一想,为什么示数
会有变化,它说明什么问题?
3.想一想,怎样测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探究2: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猜想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实验:当我们研究一个因素跟多个因素之间是否有关时,要用____________法。
进行实验:请利用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用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仿照以下格式将你们的实验方案写下来。
我们研究的是浮力与______的关系...
我们用到的器材...
我们控制的物理量...
实验数据...
结论...
实验结论:分析你们小组和其他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
如果没有好的实验方案请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收集证据
金属块所受
的重
N
G1
浸没在液体
中时所受的
拉力F/N
N
F浮小桶的重力
N
G2
小桶和排开
液体的总重
N
G3N
G排
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四、学以致用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在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以前)所受的浮力将()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大小不变
D. 无法判断
2.一石块在水面下逐渐下沉,随着深度的增加,它受到的浮力 ( )
A.增大 B.不变C.减小 D.无法确定
3.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MH370失联后,各国积极参与搜寻工作。
澳大利亚海军“海洋之盾”号补给舰在搜寻海域投放了“蓝鳍金枪鱼”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搜寻飞机黑匣子。
已知这种水下航行器的体积约为0.96m3,海水的密度为1.03×103 kg/m3,g取10N/kg,当它在4000m深处时,求:(1)航行器受到海水压强的大小(2)航行器受到海水浮力的大小。
五、梳理收获
从浮力的方向、产生原因、测量、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等方面谈谈你学完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