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bce44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8.png)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了解几何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卡片、课件、黑板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c044505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7.png)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平面图形有所接触,他们对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操作、交流,从而达到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能正确地辨别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难点:让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图形有哪些。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并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例子。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辨别这些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52a24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1.png)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
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
4.认识图形(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4.认识图形(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353a5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b.png)
教案标题:4.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分。
2.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圆形的圆滑性。
教学准备: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教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它们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圆形没有角,边缘是圆滑的。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还是圆形。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给予表扬。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2.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4921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感知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图形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图形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图形的概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如圆形、正方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或图片,教学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或图片,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如玩具、书籍、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2d17c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b.png)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样子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6cc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3.png)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2.能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四种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难点: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魔方、牙膏盒、篮球、易拉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
2.新课教学(1)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物品,如牙膏盒,让学生观察其特征。
2.介绍长方体的特点: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2)认识正方体。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强调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5.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3)认识圆柱。
6.展示一个圆柱的物品,如易拉罐,让学生观察其特征。
7.介绍圆柱的特点:有两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曲面。
8.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感受其曲面。
(4)认识球。
9.拿出一个球,让学生观察其特征。
10.介绍球的特点:表面是曲面,没有平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11.让学生玩一玩球,体验球的特点。
3.巩固练习(1)游戏:猜一猜。
教师把一个立体图形放在盒子里,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方式说出是什么图形。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巩固对四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4.课堂总结(1)回顾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各种图形,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d774b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2.png)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图形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区分不同的图形。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模型的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图形。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的实物模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教学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如球、盒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触摸和观察这些图形,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一些图形卡片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相同形状的图形。
认识图形 一 教学设计(共7篇)
![认识图形 一 教学设计(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8eee51680203d8cf2f2444.png)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一年级授课教师:马蓉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练习八第一题一、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四、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1、仔细观察,分—分(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66b1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7.png)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通过观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别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和观测事物的技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辩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外形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设景与激趣课程类型:综合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标识、常识。
2、通过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图形标识、常识,懂得要遵守公共规章。
3、要留意安全,遵守交通规章,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教具预备:课件:常见的图形标识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预备检查同学学具预备状况,稳定同学心情。
二、导入新课1、说一说:在公路上、杂志里、电视里你都见到过哪些图形标识。
2、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识图。
提问:谁能说出这些标识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意思?3、出更多的图形标识——斑马线、禁止鸣喇叭、单行道等要求:让同学自由选择画其中的图形标识。
4、每一个同学找一个伙伴,协作他画的标识,表演其含义。
剪一剪:让同学们剪下画好的图形标识相互辨别是什么标记?活动演一演:谁能当交警〔1〕扮演交警的可以戴上大盖帽。
〔2〕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标识进行表演。
三、作业要求画一组或一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四、同学作业同学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速度快的同学画完标识之后可以相互沟通自己画完的交通标识。
课堂延展: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可以自己设计汽车。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解了各种图形标识、常识,今后同学们肯定要遵守公共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同学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7cc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5.png)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9345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e.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3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篇1教学目标: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
“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
”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
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
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d194c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4.png)
人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触摸,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认知。
难点: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谭老师带了一些见面礼给大家,想看看吗?(把礼物箱里的物品一一拿出来)二、新授师:想得到谭老师的礼物吗?那得通过谭老师的考验,有信心吗?(一)分一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分物体师:你能把礼物箱里的物品按形状来分一分类吗?请你们在学习单上用序号代替物品分一分,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2、学生汇报教师选取其中一人展示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呢?预设回答:按形状分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小结:分的可真好,如果把每一组物品的漂亮衣服脱掉,它们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那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3、认图形师:我们来看看脱掉衣服之后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师:把纸巾、牛奶、悠哈糖盒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长方体把魔方、骰子、汉堡糖盒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正方体把保温杯、八宝粥、薯片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圆柱把足球、海洋球、乒乓球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球体(二)小组合作:摸一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特征1、摸一摸师:你们可真是聪明的孩子,想近距离摸一下它们吗?但是摸之前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2、说一说师:感受完了吗?哪一小组派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最喜欢的是哪个图形?长什么样子?能不能滚动?预设: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不能滚动。
《认识图形一》教案
![《认识图形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8abf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0.png)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出基本图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平行、角度特征时,可能会出现混淆。
-难点二:圆形的半径和直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平面图上准确表示。
-难点三:使用工具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尤其是圆规的使用方法。
举例解释:
-对于对边平行和角度特征的理解,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教具(如模型、拼图等)来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和图示说明。
-在圆形的难点上,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和表示半径和直径。
-在画图技能方面,教师需要详细演示直尺和圆规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独立准确地画出图形。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圆规的固定、画圆时的手部协调等,给予个别指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书本、桌子、硬币等物品,分析它们分别是哪种图形,以及这些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平行、角度特征以及圆形的半径和直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多样的想法,这让我很高兴。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由于害羞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鼓励这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eb86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6.png)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
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
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
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
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经历观看、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进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爱好。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出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讲一讲: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常喜爱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爱好。
】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出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讲一讲。
3.谁能帮如此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咨询:这些图形又分
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如此的图形吗?像如此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讲讲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
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明白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情愿介绍自己是如何折的?利用展台展现学生
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看,并在组内交流、反馈。
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现学生分的结果。
(3)咨询: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觉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查找并讲讲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躯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进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够拼成什么样的图形?能够
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现。
3.引导学生观看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咨询: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如此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讲一讲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来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出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讲讲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讲一讲:你是如何记住每种图形的模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讲一讲,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点。
】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讲一讲,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爱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判。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进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呢?
(二)你还有什么咨询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