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学大纲2013--48

合集下载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目•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财政交流与合作录01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学定义及研究领域财政学定义研究领域课程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01教学方法02课程安排0302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收入概念及分类财政收入定义01财政收入分类02财政收入规模03税收原理与制度设计税收概念及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税种分类非税收入形式及特点非税收入定义非税收入形式非税收入特点03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概念及分类财政支出定义财政支出分类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01 02 03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比较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要点一要点二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综合评价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结果。

要点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04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预算概念、功能及编制流程政府预算定义政府预算功能编制流程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预算外资金定义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与检查1 2 3预算制度改革背景改革方向与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算制度改革方向与趋势05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等微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支出、税收和公债等。

公共支出政策通过调整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来影响总需求;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公债政策则通过调整公债发行规模和利率来调控经济。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1403课程名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 本科大二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财政学》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求普遍开设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更是财政学专业(含税收)的学科基础课程。

《财政学》是以政府民主、科学理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既立足于宏观经济,又作用与微观经济;既立足于经济活动,又关乎政治社会活动;既立足于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梳理了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的发展变迁。

不仅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还涉及各类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政府管制、财政风险和财政监督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同时,本课程还包括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手段的知识,非常全面地涵盖了财政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Public Finance》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e high educ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subjects in the whole country.It is also a basic course for the subject of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The research object of 《Public Finance》is how the government intelligently and democratically finance itself, which is not only on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but affects microeconomics, which is not only established on economy practice but involv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is not only involves economics but management. So, the course is a compound one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expands widely and connotatively,including thetheories about fiscal expenses, revenue and budget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fiscal expenses, taxation, public debts, states’ assets, budget system, government’s contr olling, fiscal risk and fiscal supervise. At last, it also concern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asures of macro fiscal policies. Therefore, the course contains nearly all the fields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fina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学》这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保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普遍开设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因而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共同必修课程。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学习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政策实践,讲授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

第一部分:财政理论基础。

1.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财政资源和财政收支的基本特征。

3.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第二部分:国家财政理论与实践。

1.国家财政收支分析。

2.国家财政支出政策。

3.国家债务管理。

4.宏观经济调控与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地方财政理论与实践。

1.地方财政体系分析。

2.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析。

3.地方财政改革。

第四部分: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

1.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

2.公共财政与社会公平。

3.公共财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

1.政府预算体制和制度。

2.政府预算收支分析。

3.政府预算执行监督。

参考书目:
1.《财政学》胡敏。

2.《财政学原理》霍华德·L·贝尔。

3.《公共财政学》陈解放。

4.《政府财政学》韩建国。

5.《地方财政学》胡理明。

《财政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030042课程名称:财政学基础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本科大二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基础是认识市场与政府关系、财政收支活动的途径,是理解集体行动逻辑的窗口,是了解社会、经济以及财富创造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财经素养、理解公共服务的科学工具。

它是规定的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

(一)知识目标➢理解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掌握财政产生的根源和财政的职能➢理解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掌握政府征税的原则➢掌握分析评价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问题的方法➢加强对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解➢把握我国未来财税改革的取向和财政政策的选择。

(二)能力目标系统地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运用技能;拥有较高的认识、分析、判断及解决公共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育人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思政融入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一)教学框架(二)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掌握财政的概念、财政的一般属性与公共属性、熟悉财政思想2.育人目标了解财政文明起源,初步建立公共意识以及社会主义财政的公共属性。

(三)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财政国家财政公共财政社会共同需要论2.课程思政素材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各类财政思想(四)思政融入方案举例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一)教学框架(二)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掌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2.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懂得集体利益中的个体责任,不做“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国情教育。

(三)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财政职能2.课程思政素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教育的内卷、群体免疫中的搭便车行为(四)思政融入方案举例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一)教学框架(二)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规模变化及结构的变化及理论解释,对未来财政支出改革方向有一定了解2.育人目标四史教育、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对于公共决策的关注、树立客观认识世界,理性改造世界,有效治国理政的价值观。

财政学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面向会计、财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一般规律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财政概论要求掌握财政的一般涵义以及财政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财政运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提供方式,掌握市场失灵的概念及表现,掌握公共财政的概念及特征,了解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及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

要求熟练掌握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及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方式。

2、财政支出概述要求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等有关方面的情况,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原因解释,熟练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及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式、方法。

3、财政支出内容要求掌握财政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保障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熟悉政府投资、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熟练掌握农业发展支出的具体性质以及经费来源渠道。

要求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税式支出的形式,了解我国财政补贴支出的状况及调整思路。

4、财政收入概述要求熟悉财政收入分类的方法、规模与结构方面的知识,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熟练掌握合理界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影响收入结构的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状况等。

5、税收原理与基本税收制度要求掌握税收、税制要素、税负转嫁、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税收效应等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财政学(PUBLIC FINANCE)
【课程编码】DX0932500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时】48课时
【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财政学课程以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为基础,知识体系涉及到财政与经济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财政理论体系结构、财政政策机制与运用等内容。

它是联系一般经济理论与具体财政制度和政策的桥梁,它使一般经济理论具体化,又是具体财政制度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教学目标: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财政学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突出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要求:
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业务课的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

财政学的任务是阐明财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学习《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财政管理工作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弄清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和基本政策制度,并且,懂得运用这些理论和政策制度分析、认识经济财政中的现实问题;熟悉财政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3学分,4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章的主题是阐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学》的核心问题,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理解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重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财政的基本特征
难点: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关系;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的主题是阐述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和效益。

本章重点:(1)公共定价的三种方法
(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3)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本章难点:(1)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2)公共定价的三种方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的主题是阐述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发展的特殊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
(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以及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意义;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几个指标;
(3)我国经济改革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
第四章财政消费性支出
第四章的主题是阐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效益,优化支出结构。

重点:
(1)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和现状;
(2)政府在文科卫等领域支出的范围和重点;
难点:
(1)政府在文科卫等领域支出的范围和重点;
(2)提高文科卫支出效益的方法。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五章的主题是阐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重点: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难点: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第六章的主题是阐述转移性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其完善。

重点:(1)国有经济作用;
(2)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难点:(1)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
(2)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3)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七章的主题是阐述财政收入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内)增长变化的趋势;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难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内)增长变化的趋势;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的主题是阐述税收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是如何兼顾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重点:
(1)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2)一系列税收方面的术语;
难点:
(1)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2)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九章的主题是阐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核心问题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重点:(1)税收收入效应的含义;
(2)税收替代效应的含义
难点: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十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十章的主题是阐述国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国债的经济效应。

重点:国债的经济效应;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概念。

难点:国债的经济效应;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概念。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的主题是阐述国家预算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包括预算管理制度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及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重点和难点: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现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十二章的主题是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重点与难点: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何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效应;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第十三章的主题是阐述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意义,核心问题包括(1)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其影响宏观经济的途径和方式;(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实施环境;(3)借助IS-LM曲线分析财政政策效力及货币政策效力的方法。

重点:财政政策的主体;"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借助IS-LM曲线分析财政政策效力及货币政策效力的方法;
难点:借助IS-LM曲线分析财政政策效力及货币政策效力的方法;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1、名称:《财政学》第七版
2、作者:陈共
3、出版日期: 2012年
4、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获奖情况: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起规划教材
参考书目:
1、邓子基主编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孙健夫主编财政学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4、孙健夫编著财政学前沿理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5、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