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电流互感器误差及影响

浅谈电流互感器误差及影响

浅谈电流互感器误差及影响摘要:电流互感器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电流间的联络元件,将一次回路的大电流转换为小电流,供给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使用。

电流反应系统故障的重要电气量,而保护装置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来间接反应一次电流的,因此电流互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保护装置的运行。

然而从互感器本身和运行使用条件方面来看,电流互感器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误差,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误差带来的影响,以便在工作中加强重视,并做出正确的分析。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 励磁电流 误差一、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在理想条件下,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I 2=I 1/Kn ,Kn=N 2/ N 1 ,N 1 、N 2 为一、二次绕组的匝数,不存在误差。

但实际上不论在幅值上(考虑变比折算)和角度上,一二次电流都存在差异。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

从图一看,实际流入互感器二次负载的电流I’2 =I 1-Ie ,其中I’2 = I 2 * Kn,Ie 为励磁电流,即建立磁场所需的工作电流。

正是因为励磁损耗的存在,使得I 1 和I’2 在数值上和相位上产生了差异。

正常运行时励磁阻抗很大,励磁电流很小,因此误差不是很大,经常可以被忽略。

但在互感器饱和时,励磁阻抗会变小,励磁电流增大,使误差变大。

图二相量图,以I’2 为基准,E 2 较-I’2超前φ角(二次总阻抗角,即Z 2 和Z 阻抗角),如果不考虑铁磁损耗,励磁阻抗一般被作为电抗性质处理,Ie 超前E 2 为90度, I’2与Ie 合成I 1。

图中I’2与I 1不同相位,两者夹角δ即为角度误差。

对互感器误差的要求一般为,幅值误差小于10%,角度误差小于7度。

二、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是由励磁电流Ie 引起的。

正常运行时由于励磁阻抗较大,因此Ie 很小,以至于这种误差是可以忽略的。

但当CT 饱和时,饱和程度越严重,励磁阻抗越小,Z图一 等值电路E 图二 相量图励磁电流极大的增大,使互感器的误差成倍的增大,影响保护的正确动作。

电流互感器的 误差曲线经典分析

电流互感器的 误差曲线经典分析

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1、变压器的运行特性电流互感器可等同于特殊的电流互感器,其等效电路图如1-30所示,1I 对应的二次电流2I 下,同时有一励磁电流m I 。

当互感器不饱和时,1I 与2I 成比例关系,当互感器呈现饱和后,有一部分电流需要去维持互感器磁饱和特性,因此实际二次电流变小了,当小至90%的一次电流除以变比时(I1/K ),即当励磁电流大于10%的(I1/K )时即不满足10%误差要求。

2、互感器特性分析设i K 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其一次电流1I 与二次电流2I 有i K I I 12 的关系,在i K 为常数(电流互感器不饱和)时,是一条直线,如图3-4中的直线1所示。

当电流互感器铁芯开始饱和后,2I 与i K I 1就不再保持线性关系,而是如图3-4中的曲线2所示,呈铁芯的磁化曲线状。

继电保护要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1I ,等于最大短路电流时,其变比误差小于或等于10%。

因此,我们可以在图3-4中找到一个电流值b I ,1,自b I ,1点作垂线与曲线1、2分别相交于B 、A 点,且11.0I BA '=(1I '为归算到二次侧的1I 值)。

如果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b I I ,11≤,其变比误差就不会大于10%;如果b I I ,11>,其变比误差就大于10%。

3、10%误差试验、计算的步骤(1)收集数据:保护类型、整定值、变比和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

(2)测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值。

近似代替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漏抗2Z ,110~220kV 的电流互感器取22Z R =,35kV 贯穿式或厂用馈电线电流互感器取223Z R =。

(3)用伏安特性法测试)(e I f U =曲线,用下式分别求出励磁电压、励磁阻抗、电流倍数、允许负载的数值。

102,211109)2A 5(10Z I E Z I m I I I I I m een e N N e N -=====时,当,(4)求计算电流倍数ca m :10%90%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厂对每种电流互感器提供了在m 10下允许的二次负载阻抗Zen,曲线:m 10=f(Zen)称为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校验用电流互感器精度:0.1S级,误差0.1%,常用于校验计量级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

2. 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精度:0.2S 0.5级,误差0.2%和0.5%,用于电费结算的依据,部分场合也会使用0.5级。

3. 测量级电流互感器:0.5级、1.0级,2.0级等,一般用于电流表。

4.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精度:10P10、10P20、5P10、5P20等,精度的含义:以10P10为例,即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是其额定电流的10倍以内的时候,电感器的误差在±10%以内。

5. 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有精度更精的电流互感器,有0.005级、0.05级等,使用场合较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误差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测量仪表,用于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电流互感器误差,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误差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首先,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是指电流互感器在稳态条件下的测量误差,包括灵敏度误差和相位误差。

灵敏度误差是指电流互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误差,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相位误差是指电流互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通常用角度表示。

动态误差是指电流互感器在瞬态条件下的测量误差,主要包括响应时间、过冲量和振荡等。

其次,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主要参数的误差,如互感器的变比、相位差和负荷特性等,这些参数的误差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互感器磁芯的饱和特性和非线性特性,这些特性会导致输出信号失真,进而引起误差。

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对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为温度变化会引起电流互感器内部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变化,从而改变了互感器的特性。

针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校正和改进。

首先是校正互感器的主要参数,通过标定和调整互感器的变比、相位差和负荷特性等,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其次是改进磁芯的选材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互感器的磁导率和低频响应特性,减小非线性误差。

此外,还可以采用温度补偿技术,通过在互感器内部添加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根据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进行补偿。

除了以上的措施,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降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一种方法是使用高精度的电流互感器,这类互感器具有更低的误差和更好的稳定性,但其成本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多个互感器并行测量,然后通过统计平均的方法来降低误差,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校正和改进措施,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电流互感器参数校验与误差分析

电流互感器参数校验与误差分析

电流互感器参数校验与误差分析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其主要作用是将高电流转换为低电流,方便测量和保护设备的使用。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电流互感器的参数可能会发生漂移,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加。

因此,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定期的参数校验和误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流互感器参数校验1. 校验原理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变比、一次二次侧短路阻抗和一次二次侧漏抗。

校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和比较,判断电流互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校验方法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校验方法包括比较法和计算法。

比较法是将待测电流互感器与已知准确参数的标准电流互感器进行连接,通过测量二者的输出信号,推导出待测电流互感器的参数。

计算法则是基于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传感器材料特性的数学计算方法,通过对已知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待测电流互感器的参数。

一般而言,比较法的精度相对较高,但需要使用标准仪器设备;计算法则更加简便,但准确度相对较低。

3. 校验设备和仪器在电流互感器的参数校验中,常用的设备和仪器有标准电流互感器、比较电桥、电源频率特性测量仪等。

标准电流互感器作为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必须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准确的参数。

比较电桥是用于测量待测电流互感器和标准电流互感器之间电压或电流差异的仪器,其灵敏度和精度决定了校验的准确性。

电源频率特性测量仪则用于验证电流互感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

二、误差分析1. 误差来源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电压降、温度变化、漏磁和负载变化等。

电压降是指一次侧电压和二次侧电压之间的差异,通常由电流互感器的内阻引起。

温度变化会影响电流互感器的线性度和零点漂移。

漏磁则是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工艺问题导致的,通常会引起漏电流的增加。

负载变化是指一次侧负载和二次侧负载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输出信号的波形畸变。

2. 误差评定误差评定是根据校验结果和实际工作要求,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判断。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作者:杨越萍窦荣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电流互感器是继电保护和综自系统一种常用的设备,广泛用于电力生产中。

本文结合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及等值电路,多方面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影响因素,并且探讨了一些减小误差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误差改进Abstract: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is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relay protection and the system of the equipment, widely used in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 and the equivalent circuit, the error of current transformer is analyzed b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iscusses som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error.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error improvement中图分类号:TM452文献标识码:A一、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被广泛应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芯耦合将高压大电流变换为低压小电流。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变压器类似,由一次元件、二次元件及铁芯组成。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和高压回路称为一次回路,从二次绕组到保护装置或测量表计及连接导线称为二次回路。

一二次绕组间没有电气联系,它们之间有很高的绝缘,这样既可以防止保护装置被高压击毁,又使继电保护维护人员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1. 引言1.1 引言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的重要仪器,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

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讨论,对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深入剖析。

我们还将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提高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一定的指导。

部分到此结束。

2. 正文2.1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电能计量和负荷管理的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导致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流互感器自身的精度、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外部电磁干扰、负载影响等。

在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校准和修正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采用计算法、模拟法和试验法等方法来对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

试验法是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和对比得出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评定方法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数据:在进行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时,首先需要收集实际测量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包括电流互感器的实际输出值、参考值以及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等信息。

电流互感器误差解决方案

电流互感器误差解决方案

电流互感器误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一、电流互感器产生误差原因电流互感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铁心、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

由于铁心磁阻的存在,电流互感器在传变电流的过程中,必须消耗一小部分电流用于激磁,使铁心磁化,从而在二次线圈产生感应电势和二次电流,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就是由于铁心所消耗的励磁电流引起的。

影响电流互感器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参数,大致分为为四点:1、二次线圈内阻和漏抗对误差的影响,要改善误差应尽量减小R2和适当的X2值;2、铁芯截面对误差的影响,铁芯截面增大使铁芯的磁通密度减少,励磁电流减小,这样可以改善比差和角差;3、线圈匝数对误差的影响,增加匝数可以使磁通密度减小;4、减少铁芯损耗和提高导磁率,在铁芯磁通密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铁芯励磁安匝和损耗安匝也将改善比差和角差,因此采用优质的磁性材料和采取适宜的退火工艺都能达到提高导磁率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在正常工作中的电流互感器其内部参数已经确定,这时它的误差大小将受二次电流(或一次电流)、二次负载阻抗、功率因数以及电源频率、铁芯剩磁、外界磁场和温湿度等影响。

在运行中,电流频率的变动对误差的影响比较复杂,频率变动不但影响铁芯损耗、磁通密度和线圈漏抗的大小,也同时影响了二次侧负载电抗值。

在非运行即正常检测的情况下,电流互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检测用的直流双臂电桥在测量使用中方法不规范,现使用的电桥为QJ42型携带式直流双臂电桥,使用后没有把倍率开关旋到“G”短路位置上;电源方式为仪器背面电池盒中装入3—5节1号干电池;导线没有原厂配线,为后自行添加配线,因此导线与各接线柱连接不严密,有部分金属丝暴露在空气中,这使得电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线受温度、湿度、以及人为触碰而产生微小误差。

2、电流互感器的底座为金属底座,易受到存放台面温湿度的影响,螺丝与底座连接处有缝隙,这样会导致电流互感器在清洗或上油漆的过程中水分进入,使得内部线圈受潮;有个别互感器外壳上有裂纹,也会使得内部线圈受潮或受温度影响。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误差

电流互感器误差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的装置,主要由铁心和绕组组成。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电流互感器可能存在误差,而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降低误差的方法。

首先,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可以分为两类:比例误差和相位误差。

比例误差是指在不同负载下,电流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比例差异。

相位误差则是指实际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这些误差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

首先,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影响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铁心的形状、材料和工艺都会对电流互感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磁通的分布不均匀、铁心材料的磁导率不稳定以及制造过程中的组装误差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增加。

其次,负载的影响也是电流互感器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负载变化会引起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误差。

例如,负载阻抗的变化会导致输出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温度也是一个会影响电流互感器误差的重要因素。

温度变化会导致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铁心的性能。

同时,温度变化也会引起绕组导线的电阻变化,影响互感器的输出电流。

为了降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优化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铁心的形状均匀且材料质量可靠,能够提供稳定的磁导率。

其次,通过合理选择负载和负载电阻,使其对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通过使用温度补偿元件,如热敏电阻,可以校正温度对电流互感器的影响。

最后,通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校准应该使用一台已知准确度的校准设备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的来源包括设计和制造质量、负载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影响。

为了降低误差,可以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选择合适的负载、使用温度补偿元件,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如何分析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如何分析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No.1Big-bit磁性元件与电源网/news/196037.html 如何分析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大比特导读】一般的电压互感器在制作时,额定电流400A以下多采用多匝式结构,这是因为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决定于它的铁心所消耗的励磁安匝I0N1(磁势)占原方绕组总励磁安匝I1N1(磁势)的百分数,对于同一台铁心,在相同的原方电流下,原方绕组匝数越少,误差越大。

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分析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很重要。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条件属于套管型(或称母线型)电压互感器,这种电压互感器原方无绕组,而是将被测回路的导体(引线套管或汇流排)或电缆穿过它的内孔,作为原方绕组,因而仅有1匝。

套管型电压互感器在其原方电流小于100A时已不能保证准确度,一般的电压互感器在制作时,额定电流400A以下多采用多匝式结构,这是因为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决定于它的铁心所消耗的励磁安匝I0N1(磁势)占原方绕组总励磁安匝I1N1(磁势)的百分数,对于同一台铁心,在相同的原方电流下,原方绕组匝数越少,误差越大。

套管型(或称母线型)电压互感器原方绕组仅有1匝,原方电流里激磁电流占的比例较大,造成较大误差。

而零序电流互感器实际应用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其原方电流值均很小,正常运行时其原方基本无电流,出现接地故障时其原方电流(故障电流)也很小,一般在10A以下。

如该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大于。

10A时,规程规定要装设消弧线圈进行补偿,带有消弧线圈补偿时接地故障电流更小,一般小于2~5A(可小到0.2~0.5A)。

在这样小的原方电流下常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和相角误差均很大,所以一般各互感器生产厂家对零序电流互感器均不能给出变比,也无误差保证指标。

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实际一、二次电流变化曲线(变比曲线)中可知: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变比值随一次电流值变化很大,而一次电流在小于1A时,已经不能再给出具体的二次电流输出值。

经实际测量,在原方零序电流为5A以下时,各厂家生产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带上规定的二次负荷后,变比误差达20%~80%,角误差达10°~50°使得利用零序电流大小与方向、零序电流中5次谐波电流大小与方向和零序有功、无功功率原理的接地检测装置和微机保护无法保证接地检测的准确度。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及处理措施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及处理措施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根据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结果,制定误差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互感器的运行质量。

基于此,本文对偏振误差、温漂误差、振动误差这三种主要的电流互感器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误差处理措施,深入探讨了电流互感器的误差问题缓解方法,希望能够助力电流互感器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偏振误差;温漂误差;振动误差引言: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电流测量仪器,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等领域的监测工作中。

但其精度问题始终是电流互感器推行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流互感器的效能,应通过误差分析,深入研究误差形成的原因,并根据误差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改善运行精度问题,优化互感器应用效果。

1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10001.1偏振误差分析333此偏振误差是指由互感器内部偏振条件造成的误差。

电流互感器测量电流的核心原理为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而在该原理下,电流的测量是以偏振光为基础的,因此,互感器内部环境中存在的所有可能改变光波偏振状态的因素,均会造成测量误差,即偏振误差。

为了消除控制此误差,人们通常会运用起偏器、检偏器,作为偏振器件,这些偏振器件的误差消解能力,可以用e,即消光比表示,且e满足于公式,,进行偏差控制,其中,、分别为透振方向旋转360°后最大、最小输出功率。

在此过程中,如果e≥30dB,那么偏振器件即可有效消解误差。

但事实上,由于部分互感器对精准度要求较高,因此,往往需要消解更多的误差,此时,根据检偏器的琼斯矩阵可知,当起偏器与检偏器之间的偏振方向夹角达到45°时,此误差能够得到进一步控制。

但事实上,在安装中一定会出现夹角的偏差,这导致误差控制结果不能达到预期,使得在安装有误差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偏振误差依然明显存在。

1.2温漂误差分析温漂误差是指因温度因素干扰了互感器信号的输出造成的测量误差。

一般来说,在温漂误差下,温度的干扰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光纤Verdet常数变化、温致线性双折射形成。

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设备,而掌握其误差特性及10%误差曲线,对于继电保护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避免继电保护装置在被保护设备发生故障时拒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对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用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通电流法,如何绘制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并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说明。

1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电流互感器,用来将一次大电流变换为二次小电流,并将低压设备与高压线路隔离,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

其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向量图如图2所示。

图中I ’1为折算到二次侧的一次电流,R ’1、X ’1为折算到二次侧的一次电阻和漏抗;R 2、X 2为二次电阻和漏抗;I 0为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

在理想的电流互感器中I 0的值为零,I ’1=I 2。

但实际上Z 2为Z 0相比不能忽略,所以,0I .=1I .-0I .2 ;由电流互感器的向量图中可看出,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励磁电流I 0的存在,它使二次电流与换算到二次侧后的一次电流I ’1不但在数值上不相等,而且相位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电流互感器的比误差f=100II I '12'1⨯-;角误差为I ’1与I 2间的夹角。

做为标准和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要考虑到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比误差和角误差;做为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可靠运行,要考虑当系统出现最大短路电流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能正常工作,不致因为饱和及误差带来拒动,因而规程的规定,应用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在其二次侧负载和一次电流为已知的情况下,电流误差不得超过10%。

2 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及10%误差曲线设Ki 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其一次侧电流与二次电流有I 2=I 1/Ki 的关系,在Ki 为常数(电源互感器I 2不饱和)时,就是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及运行维护注意事项阐述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分析引起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原因。

并详述高压电流互感器运行维护中需注意的事项。

标签: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运行维护电流互感器是利用变压器原理进行电流变换的一种电气原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高压电流和低压大电流变成电压较低的小电流,供给仪表和保护装置,并将仪表和保护装置与高压电路分开。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绝大部分为5A,也有一部分是1A,这使得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使用起来安全、方便,也使其在制造上标准化,简化了生产工艺,并降低了成本。

因此,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它由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接线端子及绝缘支持物组成。

铁芯由硅钢片叠制而成。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与电力系统的线路相串联,能通过较大的被测电流I1,它在铁芯内产生交变磁通,使二次线圈感应出相应的二次电流。

若忽略励磁损耗,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有相等的安匝数:I1N1=I2N2。

其中N1为一次线圈的匝数,N2为二次线圈的匝数。

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K=I1/I2=N2/N1。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直接与电力系统的高压线路相连,因此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对地必须采用与线路的高压相应的绝缘支持物,以保证二次回路的设备和人身安全。

二次线圈与仪表、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线圈串接成二次回路。

2误差分析理想的电流互感器中,励磁损耗电流为零,由于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被同一交变磁通所交链,则在数值上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安匝数相等,并且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相位相同。

但是,在实际的电流互感器中,由于有励磁电流存在,所以,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安匝数不相等,并且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相位也不相同。

因此,实际的电流互感器通常有变比误差和相位的角度误差。

2.1、电流比误差ΔI%ΔI%=(KI2-I1)/I1×100%式中K——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I1N/I2N;I2——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实测值;I1——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实测值。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与校验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与校验
3 影 响 电流 互感 器 误差 的 因素
电流 互感 器 , 用来 将 一 次 大 电流 变 换 为 二次 小 电流 , 并将 二次设 备 与高 压 部分 隔离 。 电流互 感器 一 次 绕组 串联 在 电路 中, 并 且 匝数 很 少 , 一 次绕 组 中的 电流完 全取 决 于被 测 电路 的负 荷 电 流 , 而 与二 次 电 流大 小 无关 ; 电流 互 感 器 二 次绕 组 所 接 二 次 设 备阻 抗很小 , 正 常情 况 下 电流互 感 器 在 近 于 短 路 的状 态
了导磁 系数 , 使励 磁 电流 减小 不多 , 而且磁通 密度越 小 效果 越差 3 . 1 . 3 线 圈匝数 对 误差 的影 响 : 增 加线 圈匝数就是 增 加安 匝 , 增 加 匝数 可 以使 磁通 密度 减小 , 其 改善误 差 的效 果 比增加 铁 芯截 面显著 得 多。但是线 圈 匝数 的增加 会 引起 铜 用 量 的增 加 , 同 时引起 动 稳定 倍数 的减少 和饱 和倍 数 的增加 。 此外 , 对 于单 匝式 的电流 互感器( 如 穿心 型或 套管 型 电流互 感 器一 次 线圈 只
当的X 2 值。由于二次线圈 内阻R : 和漏抗X 。 与二次 负载R m 和x m 比 较而言值很小 , 所以改变R : 和X 对 误 差 的影 响 不 大 , 只 有 对小 容量 的 电流互 感 器影 响
才 较显 著 。 3 . 1 . 2 铁 芯截 面对 误差 的影 响 : 铁 芯截 面增大使铁
行, 对提 高继 电保 护装 置 的正 确动 作 率有 着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关键 词 : 电 流互感 器误 差 , 误 差分 析 I 误 差校验 中图分类 号 : TM4 5 2
l 概 述
文 献 标识 码 : A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一、电流互感器不确定度来源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电流互感器本身的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包括误差、灵敏度、非线性、漂移等;二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的不确定度,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

评定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评定法和计算法。

1. 评定法评定法是通过实际测量,对电流互感器进行检验和评定,根据测量结果和规范要求,计算出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不确定度,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可能会影响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寿命。

2. 计算法对于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一般采用的指标有扩展不确定度(U)和覆盖因子(k)。

1. 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指在计算出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行扩展后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它的计算公式为:U = k * u其中,k为覆盖因子,u为标准不确定度。

2. 覆盖因子覆盖因子是指置信水平与不确定度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视情况确定为2或2.5。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测量精度、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

具体步骤如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定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法和评定法混合使用以提高评定精度。

2. 确定评定因素确定影响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流互感器型号、额定值、使用范围、测量对象、温度、电磁干扰等因素。

3. 测量电性能参数根据评定因素,对电流互感器的电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包括误差、灵敏度、非线性、漂移。

4.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性能参数,运用不确定度公式计算出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覆盖因子,一般情况下,取2或2.5。

7. 最终评定结果综上所述,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电流变换装置的准确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遵循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和指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与检修方法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与检修方法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与检修方法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负责传输和分配电能,确保各个领域的电力供应稳定。

而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测量装置,承担着电流测量和保护等关键功能。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变化、老化、质量问题等原因,电流互感器可能会出现误差。

本文将从误差的分析与检修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一、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分析1.1 误差来源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线圈、磁芯、接头和连接器等部件。

线圈内阻、电阻不均匀、绝缘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磁芯的磁导率、磁场分布均匀性也会对误差产生影响。

此外,接头和连接器的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也是误差的常见原因。

1.2 误差类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可分为变比误差、相位误差和额定电流下的有载误差。

变比误差是指实际变比与额定变比之间的误差;相位误差是指测量电流和真实电流间的相位差;有载误差是指在额定电流条件下的误差,它包括变比误差和相位误差。

1.3 误差的测量方法误差测量是判断电流互感器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误差测量方法有比较法、标准电流法和装置法。

比较法是将被测互感器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互感器进行比较;标准电流法是通过标准电流源对电流互感器进行额定电流误差测量;装置法是通过专门的测试装置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复杂的误差测试。

二、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检修方法2.1 线圈的检修线圈是电流互感器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件之一。

当发现线圈电阻异常时,应及时检修或更换。

对于电阻不均匀或绝缘老化的情况,可以通过重新绕线或更换线圈来解决。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线圈的绝缘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磁芯的检修磁芯在电流互感器中起着导磁作用,如果磁芯出现磁导率下降或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将导致误差的产生。

对于磁芯问题,可以采取重新磁化、更换磁芯或进行磁芯铁磁特性测试等方法来进行检修。

2.3 接头和连接器的检修接头和连接器是互感器内部电路连接的关键部分,其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降低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措施分析

降低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措施分析

降低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措施分析摘要:在电网中使用电流互感器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主要的功能就是将电网中的大电流转换为可以使用、测量的小电流,还有可以采集数据,为相关工作人员测量分析提供数据。

因此,如果电流互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就会导致数据记录的不准确,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出现误操作,从而可能导致整个电网的停止运行,所以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电流互感器故障问题,为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误差;措施电流互感器通过把电力系统中大的一次电流转变为1A(或5A)二次电流,提供给保护、控制、计量、测定等二次装置,以实现隔离绝缘的功能,然后配合利用继电设备,如此便可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现场检定电流互感器过程中,一般都需控制被检定电流互感器与标准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容量、变比等保持一致,然后通过比较法进行测定,在该过程中需选用升流器对被测互感器与标准互感器进行升流,并保证一次电流相同,然后标准互感器和被检定互感器间的电流差进入互感器产生回路差,并利用校验仪获取误差值。

尽管该操作看起来简单,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存在,影响检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电流互感器由铁芯和绕组组成。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一次绕组通过磁通Φ匝链二次绕组,在二次绕组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实现电流的传变。

而铁心具有磁电阻,铁心磁化损耗的这部分二次电流就是励磁电流,也是电流互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

电流互感器工作必须保持磁场,就必需有励磁电流存在,因而也必然存在误差。

各电流间存在式(1)、(2)所示的向量关系:式中:İ1为一次电流向量,İ2为二次电流向量,İ'2为二次电流的换算值向量,İ0为励磁电流向量,KI为互感器的电流变比。

为方便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进行分析,作出电流互感器的“T”型等值电路图,如图1所示。

其中,Ė1为一次转换到二次的电压,Z1为一次转换到二次的阻抗,Z2为二次绕组的阻抗,Z0为激磁阻抗,Z为负载阻抗。

基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检测分析

基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检测分析

基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检测分析摘要:本文以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检测标准、设计标准为依据,结合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设计原理进行探索,逐步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检测项目,并应用于实际检测,比对数据结果。

对电流互感器的检测与校验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误差测量;比差角差;伏安特性1 引言电流互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大的电流转化为小电流。

根据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流I1比二次侧电流I2始终为定值,在保证接线正确时,I2与I1之间的相位差应几乎为0,但这始终是理想状态时的情况,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磁感应下,励磁电流的产生,这种情况存在差别,由于电流互感器工作时,I不能转化为I2,或多或少存在励磁电流,在环绕铁芯中产生磁通Φ,同时,相1伴的涡流损耗与磁滞损耗也会发生,在以上情况下,电流互感器的I1转化为I2发生的误差就表现为电流值、相位角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流互感器在工作中产生的相关误差:第一是极性检测,主要检测I1转化为I2后的相角是正极性与负极性;第二是比差角差误差,主要检测I转化为I2后的电流值在电流值与相角差的准确度;第三是伏安特性检测,主要1是验证电流互感器内部是否发生了线圈的匝间短路;第三是10%误差曲线绘制;主要为了评估电流互感器负载侧的负荷能否符合误差范围。

本文将对以上四种分别介绍。

2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仿照变压器,均为电磁感应原理,只不过,变压器将一次侧电压U1转化为二次侧电压U2,仅仅实现电压转换,功率不变。

在接线时,电流互感器的需要将少匝数的原边电磁绕组以串联的形式接入电路,将副边电磁绕组要求接低阻抗的检测器件如继电器、电流表等。

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为电流互感器的原边侧的电流I1,变比决定副边侧电流I2,低阻抗的副边负载相当于短路,由此推算,电流互感器的双边电压及励磁电流的数值均为很小。

电流互感器绕于铁芯的线圈安匝比,通过磁感应,实现电流由大到小的反比例转化。

电流互感器比值误差

电流互感器比值误差

电流互感器比值误差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简称CT)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保护电力系统中电流的装置。

电流互感器的比值误差是指在额定条件下,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之比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比值误差是评价电流互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电流互感器的比值误差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1. 制造误差:互感器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如线圈绕制不均匀、磁芯磁化不均匀等。

这些制造误差会导致互感器的比值误差增大。

2. 频率误差:电流互感器在设计时一般是根据额定频率来设计的,如果在实际使用中频率发生偏离,就会引起比值误差。

特别是在超过互感器额定频率范围时,比值误差会显著增大。

3. 负载误差:电流互感器一般都是与负载一起使用的,而负载的阻抗大小会影响互感器的输出。

当负载阻抗发生变化时,互感器的比值误差也会改变。

4. 温度误差:互感器的性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温度超出互感器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时,比值误差会明显增大。

为了减小电流互感器的比值误差,需要采取一些措施:1. 优化制造工艺:加强对互感器制造过程的控制,确保线圈绕制均匀、磁芯磁化均匀等,减小制造误差。

2. 频率校正:在使用电流互感器时,可以通过校正方法对互感器的比值误差进行校正,使其在实际工作频率下的测量精度更高。

3. 负载匹配:选择合适的负载阻抗,使互感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减小负载误差对比值误差的影响。

4. 温度补偿:在互感器设计中考虑温度对比值误差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使互感器在不同温度下都能保持较小的比值误差。

电流互感器的比值误差是影响其测量精度和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优化制造工艺、频率校正、负载匹配和温度补偿等措施,可以减小比值误差,提高电流互感器的性能。

在电力系统中,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流互感器,保证其正常工作,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互感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铁心、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

由于铁心磁阻的存在,电流互感器在传变电流的过程中,必须消耗一小部分电流用于激磁,使铁心磁化,从而在二次线圈产生感应电势和二次电流,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就是由于铁心所消耗的励磁电流引起的。

由于激磁电流和铁损的存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差值是一个向量,误差包括比值差和相角差。

影响误差的因素:
1、电流互感器的内部参数是影响电流互感器误差的主要因素。

⑴二次线圈内阻R2和漏抗X2对误差的影响: 当R2增大时比差和角差都增大; X2增大时比差增大,但角差减小,因此要改善误差应尽量减小R2和适当的X2值。

由于二次线圈内阻R2和漏抗X2与二次负载Rfh和Xfh比较而言值很小,所以改变R2和X2对误差的影响不大,只有对小容量的电流互感器影响才较显著。

⑵铁芯截面对误差的影响:铁芯截面增大使铁芯的磁通密度减少,励磁电流减小,从而改善比差和角差。

没有补偿的电流互感器在额定条件下铁芯的磁通密度已经很小,所以减少磁通密度也相对减小了导磁系数,使励磁电流减小不多,而且磁通密度越小效果越差。

⑶线圈匝数对误差的影响: 增加线圈匝数就是增加安匝,增加匝数可以使磁通密度减小,其改善误差的效果比增加铁芯截面显著得多。

但是线圈匝数的增加会引起铜用量的增加,同时引起动稳定倍数的减少和饱和倍数的增加。

此外,对于单匝式的电流互感器(如穿心型或套管型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只允许一匝)不能用增加匝数的办法改善误差。

⑷减少铁芯损耗和提高导磁率。

在铁芯磁通密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铁芯励磁安匝和损耗安匝也将改善比差和角差,因此采用优质的磁性材料和采取适宜的退火工艺都能达到提高导磁率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铁芯磁性的优劣还影响饱和倍数,铁芯磁性差时饱和倍数较校。

2、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当电流互感器已经定型,其内部参数就确定了,那么它的误差大小将受二次电流(或一次电流)、二次负载、功率因数以及频率的影响。

这些因素称为外部因素,在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受这四个因素影响。

⑴电流频率的变动对误差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系统频率变化甚小,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假使频率变化过大,例如额定频率为50Hz的电流互感器用于60Hz 的系统中,就应当考虑频率的影响,因为频率变动不但影响铁芯损耗、磁通密度和线圈漏抗的大小,也同时影响了二次侧负载电抗值的大校
⑵当一次电流减小时,磁通密度按比例相应减少,但在低磁通密度时,励磁安匝的减少比磁通密度减少要慢,因此比差和角差的绝对值就相对增大。

⑶电流互感器误差具有以下特征:当一次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二次电流按比例变化,当二次负载阻抗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不影响二次电流的大校所以当二次负载在额定范围内减少时,磁通密度也减少,由于二次电流不变,励磁电流减小,误差也将减校电流互感器的出厂说明书一般会标明额定二次负载阻抗值,在运行中其误差应按给定接线方式下的最大二次负载阻抗值来校核。

⑷二次负载的功率因数增大,也就是Rfh增大,Xfh减小,角差将增大而比差将减少。

对于饱和倍数而言,互感器厂家说明书注明的饱和倍数是指功率因数为0.8时的饱和倍数,此值相当于的饱和倍数的“极小值”,因此功率因数无论增大或减小,饱和倍数都增大。

减小误差的措施:
励磁电流是造成电流互感器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小励磁电流就可以减小误差:
⑴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做铁芯,因为铁心磁性能不但影响比差和角差,也影响饱和倍数。

⑵增大铁心截面,缩短磁路长度;增加线圈匝数。

增减铁心截面或线圈安匝会相应增大和减小饱和倍数,在采取增加铁心截面或线圈安匝以改善比差和角差时,必须考虑到对饱和倍数的影响。

⑶限制二次负载的影响。

在现场一般用增加连接导线的有效截面的方法,如采用较大截面的电缆,或多芯并联使用,以减少二次负载的阻抗值。

还可以把两个同型号、变比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串联使用,使每个电流互感器的负载成为整个负载的一半。

⑷ 适当增大电流互感器变比。

在现场运行中选用较大变比的互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