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技巧:《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6942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c.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案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做铺垫。
Step 2: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吞并六国以及对各国制度和官僚体系的统一改革。
Step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行政效率、地方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Step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统一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关键点。
Step 5:综合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梳理,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特点、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关注权力分配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Step 6: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堂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你觉得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延伸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深入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68cf12f78a6529647d53a8.png)
1. 展 示 相 关 材 料 , 提 出 问 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秦 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 史影响?
1. 结 合 材 料 分
培养学生分
析、认识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形
析、解读材料,辩 证认识历史的能 力;增强学生的民
成的历史影响。 族认同感和自豪
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和了解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史实。秦朝虽
案。
(1)皇帝制度
2.适时进行自学检测 3. 展 示 秦 朝 皇 帝 制 度 的 史 料,提出问题:秦朝的皇帝 制度有什么特点? 4.提问:如果有机会你愿意 做皇帝吗? 5.追问:为什么? 6. 根 据 学 生 的 回 答 过 渡 到
2.完成自学检 测练习
3.根据材料, 分析秦朝皇帝 制度的特点。 4、自主选择回 答,并阐明原 因。
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对历 史资料的分析能 力;增强学生的历 史体验感。
下一个教学内容
(2)中央官制 1.整合教材内容,设计秦朝 1. 自 主 阅 读 教
中央官制的结构示意图; 材内容,了解秦 新
朝中央官制的
以直观、形象
基本情况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
课
2、根据示意图 解艰涩、枯燥的历
理 解 秦 朝 中 央 史知识。
3.引导学生在现有文字素 环 节 基 础 知 识 材料、从材料中获
材的基础上,拓展对秦朝实 的学习。 (1)秦朝实现
取有效信息和归
教
新 统一的时间
现统一原因的分析。
2. 根据教师提 纳、概括的能力。
4、简评学生表现,小结本 供的文字资料,
(1)秦朝实现 环节的学习活动。
学
课 统一的原因
过
教
阅读、概括材料
高中历史教师面试说课稿范本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师面试说课稿范本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9a10557f7ec4afe04a1df84.png)
高中历史教师面试说课稿范本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说教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课的内容,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
本课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中央官制的形成、郡县制的推行三部分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依照这一脉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到元得到发展,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勾画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分析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出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的统一,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相关历史图文资料,学生能够学会论从史出,分析归纳有效的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肯定大一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辩证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剖析,联系高中生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内涵;教学难点则是:辩证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
因此,在开始本课教学之前,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能够自主学习,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历史知识有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编排,容易割裂知识横向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宏观把握历史事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补充与本节课相关的经济、文化模块知识,便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法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的分析,针对本课我制定了情境创设法,用以剖析中央集权的内部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比较强的概念,深入浅出的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采用史料分析法,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史料解读能力。
试讲教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讲教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5b0efbb9c77da26925c5b0d5.png)
教师问:现在请同学们下认真阅读教材这一段,然后讨论,试着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概括出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归纳:积极方面: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维护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发展。消极方面:由于强化了皇权,秦始皇专政暴政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朝的土崩瓦解。
试讲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 讲 人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二〇一二年五月
试 讲 教 案
试讲人
授课班级
高一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授课时间
45分钟
科目
历史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章节名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情感态度
PPT展示秦时“县级”简牍图片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学会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对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有一个大致轮廓,为今后学习埋下伏笔
有布置有检查,避免放任自流
板书简要明了,一方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起到了总结本课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玉印称玺。皇帝总揽全国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决定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
(先概述秦朝版图之大,引出要管理好国家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官僚体制接,则开始讲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
秦王朝在完成统大业后仍然继续开疆拓土: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秦朝疆域广阔和人口众多,皇帝独自管理显然是不实际的。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了解秦始皇是怎样管理庞大的秦王朝。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5288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1.png)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3. 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秦朝的文物图片,提问学生对秦朝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秦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统一的重大意义。
皇帝制度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等。
分析皇帝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公九卿制展示三公九卿制的组织结构图,介绍各官职的职责和地位。
分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和作用,如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等。
郡县制讲解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秦朝的具体实施情况。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析郡县制的优势和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课堂小结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8753c7cd184254a353534.png)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93925580216fc700afd9d.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说出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过程。
2记住:秦统一全国的时间。
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重要概念。
3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目的、特点、实质。
4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历史地图《秦朝疆域图》等,培养学生借助地图片了解历史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正确认识理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四技术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前准备:教师活动:放映记录片“跨越时空的文明(VD)第六集秦皇汉武”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准备上(二)导入新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
刚才播放的记录片,对秦始皇及秦朝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有简短的介绍,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如何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题学生活动:回顾初中学习过内容和准备好学习资料,进入新的学习(三)新学习1知识点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1诸侯争霸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秦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原因、简单经过、统一的时间、都城?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过程;回答问题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活动:给出评价;拓展知识。
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7c638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e.png)
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郡县两级制。
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运用有效信息来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实物图片和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三、学情及理论支撑
我校是一个农村市示范高中,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差距较大,为使所有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拟运用“纲要信号”方法传授基本知识,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力争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0a6d5a969dc5022aaea0070.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知识结构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1.背景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区。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2.统一①条件a.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c.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经过a.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①称谓: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4fc144b35eefdc9d33303.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教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共分三目。
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讲秦朝的统一;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讲秦朝的皇帝制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讲地方官制的严密性。
通过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基本保证。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本课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内容、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及如何评价该制度?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可在课前编成学案,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对于疑难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如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来回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概况,理解秦统一的意义。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多媒体和讲授法及历史辩论相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郡县两级制、秦的疆域、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和统一措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评价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案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教案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482936376baf1ffc4fad96.png)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⑶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⑴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⑵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⑶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⑵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1》模块所列的第一个学习要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编写的。
从《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重点学习过,并不陌生,但多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叙述这段历史事实,没有从政治制度建设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过说明和阐释。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重点理解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以及与这些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对历史的影响;要注意带领学生搜集、鉴别资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体现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还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e9dcb569eae009591becdd.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既有对先秦政治制度的继承,又为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奠基,具有开创性。
秦朝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皇帝称号来历和皇帝制度的内涵,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2.识记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3.识记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
2.利用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图示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评价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而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2、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文字叙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但是在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姐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王朝。
为什么他的历史这么重要?【设计意图】以秦朝的历史地位入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重要性。
出示春秋和战国的两张地图,探索中国的统一是中国的趋势。
知识分析:(一)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前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统一的条件: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759faacc22bcd126ff0cc1.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②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③评价人物和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②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2、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体系构建】前提条: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地方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的影响二、教学过程【知识梳理】【教法学法】知识梳理教法学法第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前提条)1统一的背景:①西周末年,王室_______。
公元_____,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
②春秋时,_________大权旁落,宗法制、_________遭到破坏。
各诸侯国相互间进行战争。
2统一的条:①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断的兼并战争,局部统一,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④秦王的雄才大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bd6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0.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简述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引发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思考。
2. 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10分钟)•使用示意图或PPT展示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通过例子和实际案例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 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引导他们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4. 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让学生们思考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情况记录;2.学生的小组展示;3.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2.学生可以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辩论或写一篇小论文。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f1f7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7.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构成和作用;3.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概述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3. 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一系列变革的过程。
4. 介绍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和内容。
5. 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构成和作用;2. 掌握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原因;3.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问答法;3. 阅读材料法。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2. 教材、参考书籍;3. 互动问答。
六、教学内容1. 概述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
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指的是由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治制度,它的特点是强调国家的统一和权威,通过中央集权的手段减弱地方豪强和地方自主权力。
它的最大的重要性是为中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奠定基础,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制度基础。
2.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之所以能够形成,与秦始皇统一各国和实施一系列变革有关。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虽被周朝统治,但实际上是一个分散的地区性政治实体,各个诸侯国在割据了长达数百年,相互间矛盾重重。
秦始皇通过全力统一六国,消灭各个地方势力,使中国实现了大一统。
同时,为了保持对全国各地的统治,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变革,包括实行郡县制度,简化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举措都是基于中央集权制度而制定的,从而使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3. 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一系列变革的过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集结兵力,迅速长征,击败数个敌对势力,并在咸阳称皇帝。
接着,在政治制度方面,他推行郡县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建立御史台等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取代了以往各个地方纷杂的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4b0fbae53a580216fcfe97.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文物插图,了解秦王朝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解决问题。
2、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的统一,并且建立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
奠定了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以及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涉及,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但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掌握秦统一的作用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新课导入:秦始皇的画像材料:《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中大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教师讲解“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人本课的学习。
新课学习西周末年,诸侯相互征战,在春秋末期,韩赵魏灭掉智氏后,进而瓜分晋国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三晋与秦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国家亦称战国七雄,而为什么最后是秦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呢?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教师总结1、原因①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63bdb28ea81c758f57825.png)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统一六国的背景、经过及意义;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秦的强大,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其他措施;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政治措施,即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的逻辑性较强,需要结合先秦的知识来推理和对比,通过提问和讲解,以及对比等方法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掌握透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秦国因为采用商鞅变法而变得很强大,学习秦敢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秦朝建立以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进而使学生看待问题要全面。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采取的政治措施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教学方法:以提问法和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教学用具:多媒体或黑板均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生:略师: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换取他的爱妃褒姒一笑,在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在古代,点烽火是一种有敌人来犯的信号,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诸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
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杀死了,从此西周灭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云南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技巧:《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一、授课目标
1、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2、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3、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授课方法
1、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
2、教材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3、讨论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四、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五、授课过程
导入:孟姜女哭长城典故,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
引出秦王朝的内
容,开始对其专制制度的讲解。
1、秦朝统一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进步
民心所向渴望获得同意、局部统一、
秦国改革(商鞅改革)国力超过其他六国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特征: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不足:
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
2、中央官制。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的职责分别为: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
九卿的职责为: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
事务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巩固知识点练习题:
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太尉)
3、郡县制:
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法令。
5、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开发东南、岭南的经济,兴修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6、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保留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
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为名,逮捕460多名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7、军事上。
秦始皇北防匈奴,修筑长城,对保卫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四、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哪些益处和不足,更好的理解专制制度的在整个封建王朝的作用。
中公资深讲师李文博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