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力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10d02edc8d376eeaeaa314c.png)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作者:吕万万来源:《学园》2015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价是全面而真实地促进全体学生进步的工具,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促进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84-01教学评价指通过有计划地系统收集有关教学效果信息,根据信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个性行为等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控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开展科学、有效、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才能使课程更加完善,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目标。
所以,需建立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方法来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动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细致全面地完成,但因其复杂性,故在实施过程中,只选择多个方面为对象。
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
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素。
评价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关注课程中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此原则需关注学生的智力表现形式各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导向性原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指导并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106b7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2.png)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面临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教具使用、课堂互动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1.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设计一个实际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合理使用教学工具和资源1.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电脑,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课件、演示操作过程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教学视频、教学软件、资料等,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动力。
2.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信息技术课程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ac86922915f804d2b16c111.png)
2 1 书面考试和上机测试 . 书面考试易于操作, 并且可进行定量评价. 为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 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
掌握情 况 , 行一定形 式 的书面考试 是必 要 的. 进 书面 考试 可 以进一 步 强 化 学生 对 基 础知 识 的理 解 和应
用 , 可 以为教师 了解 教学效 果提供 反馈 信息 . 面考试 在 考查基 础 知 识掌 握 情况 的基 础 上 , 还 书 教师应 十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1 0 期
20 8 2 0 年 月
宁德 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Ju a o Nn d ecesC l g ( aua Si c) or l f i eT ahr o ee N trl c ne n g l e
() 2 多元 化原 则 . 多元 化评 价原 则 可 以表 现为 : 开 展 评 价 经 常化 . 对 每节 课 的教 学 内容 设计 随 ① 针
堂练习 , 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针对每章节设计 阶段教学形成性练习 , 学期末进行总结性测验等等. ②
评价 方法 多样 化 . 了书 面考 试 和上机 测试 外 ,教 师 在平 常教 学 中更要 注重 对学 生 活动 过 程评 价 和 活 除
教学评价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 本文谈谈个人 的一些拙见.
1 评 价 的原则
() 1 学生 主 体性 原则 . 生既 是学 习 的主体 , 是评 价 的 主体 . 价要 关 注学 生 的个别 差 异 , 学 也 评 也就 是
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 同的评价标准. 比如开学初 , 教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了解高一新生的使用计
动成果评价. 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发挥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 除教师评价外 , 充分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10cfc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0.png)
一、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变得愈发重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突出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作业设计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强调综合性:信息技术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学科,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 引导创新: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的学科,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实践。
- 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是一个个性发展较为突出的学科,作业设计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促进个性化发展。
2.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 过程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过程等,而不是仅仅关注作业的结果。
- 质量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应该注重作业的质量,包括作业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实用性等。
- 个性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作业设计,注重个性化评价。
二、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设计形式,比如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制作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beba0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f.png)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与数据结构摘要:这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在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的进行评价。
本文将从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希望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策略引言:目前,我国高中教学对一些学科的教学评价采取笔试等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采取笔试和机考相结合,而这种方式仅注重学生最后的考试结果,忽视了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改革以来,强调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探索知识,主动参与学习且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并非让学生接受教师机械化教学所讲授的知识。
教学评价作为学科教学衡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学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完善现阶段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教学过程现状(一)缺少对“教、学、评”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虽然无关高考,但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这门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乏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无法达到新课标提倡的学生通过实验所学后,利用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
近几年来,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已经纳入必修课程,但因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还是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评价有足够多的认识,将其设置成一门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其未深入切实的了解“教—学—评”,最终导致教学成果不佳。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f00f0576c66137ee06190b.png)
在规律, 应着力挖掘其自 身潜力, 应更多的体现在学生的应
1. 学期评价
根 学生个体各阶段信息素养的不同, 按照高、 低 中、 的程度每3- 5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 在教师对课堂主 要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与演示之后,对学习小组布置层次不
由于信息技术自 身的宽泛性和较为复杂的学习环境,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期评价, 应采取多种测评 式。
15 5
利 用 SoftE th er 软 件 实 现 企 业 间 虚 拟 VP N 互 通
用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的决策者和教师改进和完善评价
体系。
激励性评价是教师评价时采用重要方法, 虽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 信心, 激发主体精神, 但一味地表扬并不符合激 励性评价的精神, 长此以往只能导致学生判断能力下降, 阻
碍学习进程。例如, 学生在上电子绘画、 电子贺卡和电子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 发展学生
一下这个机器的外网ip, 看是否连通。
然后在这台机器上安装SoftEther软件。从网上把Soft-
的通讯内 容封包到TCP Package里去 (软件模拟Ether et), n 然
后把 自己的通讯包变成SSL Session ,用HTTPS协议穿越Inten et , 甚至混过Firewal (128bit RC4)而发送出去。如此, l 我 们就可以利用它能够虚拟VPN的这一属性,实现企业间虚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中 的 评 价 方 法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一)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ffa35c31b765ce04081416.png)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一)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全国普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我省信息技术课纳八高考的严峻形势,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并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学生起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外,还与众多边缘和基础学科有关联,因而涵盖的知识面与领域很广,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仅依靠教材是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必须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再者,教学内容中大部分知识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充分、有效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课程、管理好学生成为教师面临的问题。
二、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因此,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问题一一探究”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信息能力。
该教学法的应用,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而“任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六点原则:趣味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必须使他有丰富多彩的,引人人胜的精神生活。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和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08a5900ba1aa8114431d969.png)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和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环节还都处在曲折发展阶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体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定位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把握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
这给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评价方式外,还要求有一个更加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
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基本差异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差异:传统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与激励的功能;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轻视对过程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其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其既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将评价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要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调要重视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根本宗旨。
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素质培养、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发展潜力培养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01fb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9.png)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一、课堂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是通过布置任务、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站设计、软件开发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同时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层次复杂。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策略,将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分解和分类,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在知识讲解的可以进行层层递进的讲解,逐步提高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智能手机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实验、网络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 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迅速,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等,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数字化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评价与反馈1.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方式进行学生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2. 及时给予反馈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馈。
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39eb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c.png)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究发布时间:2023-01-01T15:48:54.337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2月作者:蔡文锦[导读] 为提升教学的质量效果,满足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内容,对此,高中技术教师则需加强教学重视,革新教学手段,借助网络环境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以提高教学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基于网络背景,重点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蔡文锦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摘要】为提升教学的质量效果,满足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内容,对此,高中技术教师则需加强教学重视,革新教学手段,借助网络环境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以提高教学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基于网络背景,重点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12-115-01引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仅为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路径,亦是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在全面发展视域下,高中生亦需要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则需立足网络环境,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方式,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打造更加系统、完整的信息技术课堂,以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
具体在实施期间,教师需围绕教学评三个方向落实,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以学定教,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前提,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而言,是保障其有效开展的重要指标,有利于理想课堂的建设与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d043a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7.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
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为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通过研究核心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及评价方式,从而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借助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应用,对于规范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引入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合适、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
201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5774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0.png)
201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和规范文件,旨在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和程序设计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问题求解的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计算机伦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基本构造、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等;数据库技术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等;程序设计包括计算机程序基本概念、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评价方法: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考核,可以通过笔试、上机实验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综合素养的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总之,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f4a3da3186bceb19e8bb38.png)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探究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三种主要考察手段。
作品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考察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本文对各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与选择进行论叙。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开展有十多年了,自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到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也一直在探索,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富有多样性与创新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都是围绕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展开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强调信息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交流与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用传统的笔试是难于实现的。
信息技术课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兼有文化课、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二、信息技术课评价的现状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从考察形式变化,主要有传统的单一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作品评价考察又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广泛应用在多媒体模块的检测。
信息技术中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笔试对于掌握知识的检测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上机的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信息技术考察用笔试形式从一开始应用就受到师生的诟病。
笔试虽然也能反应部分操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具有多种途径,并且具有操作的尝试性,更为真实的反应信息获取的本来面目,而笔试的内容却容易形成学生的机械性。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7042aca26925c52dc5bfa4.png)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
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将被动应考变为主动测评,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为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就不能太单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要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节数、以及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各有不同,加上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与实践,谈谈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一、小组评价法即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是采用先小组自评,然后再进行他评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WORD后,我们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编辑排版一篇文档,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改进,由小组进行评价。
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
二、观察法这种方法通过日常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情感等各方面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容易形成对学生综合的、动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中这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的不断增长和丰富,有些学生就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太简单了,或者根本没有兴趣,而只对游戏或上网感兴趣,这样就导致学生偏离了自学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让学生知道评价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法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addfcd7f1922791688e8ce.png)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方法【摘要】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具体表现所作的表扬和批评。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学结束后实施终结性评价,更多地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和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手段。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评价观的精髓。
要达到新课程的理念,良好的评价体系就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评价是新课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学科特点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由于学科特点,其教学评价也同样有学科的鲜明特点,与其它学科的评价过程有差比较大的区别。
过程性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
1.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优势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其作用是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分析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手段。
通过终结性评价,教师看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是,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教师通过终结性评价,是无法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的。
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通过终结性评价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需要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过程性评价具有以下优势:1.1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又注意过程,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即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更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与反馈](https://img.taocdn.com/s3/m/bcfcbd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1.png)
评价方式单一或不合适
01 过于依赖传统的笔试、机试等评价方式,忽视了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小组讨论 、项目实践等,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02 评价方式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未能充分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
反馈不及时或不准确
反馈不及时,学生无法及 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 问题所在。
在线测评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在线测评系 统,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自动
化评价。
电子档案袋
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 习过程、作品展示、评价结果等,以 便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据分析工具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数 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教学评价 提供科学依据。
03
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
通过定期的测验或考试来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理 解、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 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 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
批判性思维。
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及时反馈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完成后,及 时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 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准确反馈
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和问题,给 予准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和提高学习效果。
02 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否主动提问、寻求帮助、参与课堂讨论等 。
03 学习方法
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如笔记整 理、复习计划等。
学习进步评价
前后对比
比较学生学期初和学期末 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观察 进步情况。
努力程度
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 付出的努力和尝试,鼓励 持续进步。
梳理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方法与价值脉络
![梳理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方法与价值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c3b3e8cd08a1284ac850436b.png)
维普资讯
堡 ! c! h e
: :I I l lI l I 国 I l ¨ l
王 爱胜 山东省 青州第一 中学
对以往疏于评价 的信 息技术课 堂教学而言 ,评价 给课堂 教学带来 了一种实施线索 ,使课堂 教学更有
现而 已。所以 ,课堂评价要 改换角
分 层进 行 个性 表 现 。学 生 的掌 握 水 平 不一 样 ,操作 的动 作快 慢不一 样 ,
不能单独割裂对待。 接下来 , 我们针 对实践状况对几种评价梳理与评析,
选择大体适合 自己水平的测试 内容 对于分层教 育极有意义。因为操作
的基 准就 是 通 过 创建 、整理 文 件夹
成 为 手 段而 不仅 仅 作为 目的。例如 ,
计划性、目的性和规范性 , 也更有凝
聚力。高中新课程经过近 两轮的实
验 ,目前 各地 已经 获得 了不 少 经验 ,
习、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参与评价
标 准 的制 定 , 并针 对 测验题 目、 生 学 的作答情 况 等方 面展 开讨论 , 同探 共
维普资讯
编 辑 邮箱 :ta h r 》et . e.I e c e@n ti n tC1 me
息技 术 课 堂 上 的 创 造 欲 非 常 强 烈 , 充 分 尊重 学 生 的个 性 和 创造 性 成 为 可能。 为此 , 息技 术课 程 的评价标 信 准 和评 价 方 式 的确 定 和选 用 ,要在 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 求的基础上 ,
断和促进作用 , 弱化评 价的选拔与
甄 别 功 能 学 习是 一 种 长 期 的 、 反 复的 过 程 ,仅从 一 堂 课 中的 表现 就容 易给
一
个 学 生 下结 论 吗 ? 每 个 学生 的 接
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598b1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b.png)
一、引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评价”变成了双刃剑,关注与非议同时存在,这足以证明,教学评价对教学有一定影响。
在开设的新课程里,我们要注意激励学生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自我学习意识,并且准确地通过有效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有效化。
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形式,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类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类型可分为四种:(1)选择反应测验评价。
教师提供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让学生在各个选项里选择判断出最适合的答案。
(2)补充反应测验评价。
教师提供出一段不完整的话语、短语或免单词缺胳膊少腿的现象。
3.提高速记能力。
用缩略语、符号以及自己能辨认的方式尽快地记录语言信息和要点。
例如:Ss—students,Rm—room,>/<—bigger/smaller,↗/↘—go up/go down等。
4.简化难词和句子结构。
写长句要点时,用熟悉的词替换生词难词,如果难以写出原句,不要纠结怎样把听到的个别单词短语生硬地写入要点,而是在理解要点的基础上,重组语言信息,抓住句子主体,变复杂句为简单句,放弃附加修饰成分,减少出错几率,保证句子要点表达完整。
5.理解篇章结构,书写正确要点。
所写长句可能会是前后句的重述或解释,因此,可利用前后句卷面文字捕捉信息,找出线索,了解大意,写出要点。
四、提高复合式听写及听力能力策略听写能力,包括听力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复合式听写能力,应试技巧固然重要,但技巧再高,听力能力低下,也是枉然。
因此,提高听力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听力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夜而成,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坚持”才是制胜法宝。
1.坚持辨音练习。
正确辩音是突破“听”的第一关,正确辨音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发音。
分不清音素,便会混淆单词,导致辨音错误。
如:think和sink。
在英语中还有一些同音异形异义的词,如:sight(视线)、cite(引用)和site(场所);发音相近的词,如:very和vary。
信息化课堂的评价方法
![信息化课堂的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6f710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4d.png)
信息化课堂的评价方法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地位发生了变化,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新环境下,人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思路,但对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育学原理,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的活动,用于对教学进行指导、调控和检测。
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新的教学评价方法确实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研实践,并借鉴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学活动过程。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而教学评价主体应以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熟悉教学全过程,可以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教学,而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教学评价,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也可参与教学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的评价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定性的方法常用的有评议法,即由评价小组成员通过听课进行集体评议,对其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价法,即在听课的基础上,由评课人员填写评价量表,对授课人按照评价表中的指标内容逐一打分,然后,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
而问卷调查法是兼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方法,即可以通过学生了解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该教师较长时间的教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