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把栏杆拍遍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 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哪 里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 罢了。
辛弃疾在带湖别墅时心情如何?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 “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 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 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 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 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 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 “脉脉此情谁诉”?
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17段)
(1)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 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 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 字的锤打……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 涨,冲击积聚。
(2)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 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 人之道。“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 个人的立身之本。
弃
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作者是怎样评价辛弃疾的词的?
(1)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 刀和剑刻成的。
(2)辛弃疾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 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3)我们重读他的作品,仍感到一种凛 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作者认为辛弃疾“拍栏杆”时心情如何?找出相关语 句加以分析。
——心苦之作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 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 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 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 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辛弃疾在带湖别墅时心情如何?
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 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 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 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 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首词的?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 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 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 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 雷。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20岁,率兵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 民义军。后归南宋,力主抗金。宋孝宗乾道元 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 之后,再写《九议》,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 观论点。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 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 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 罢职,闲居带湖近20年,中间虽短期任官,但 很快被罢免。到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 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 愿,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心寂之作
辛弃疾的词与其他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 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15段)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 (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 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 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 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 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 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 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 能振聋发聩。
三(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 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 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转入“而今”,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饱经 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这些愁,有 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 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 的心情的?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的心情的,看出辛弃疾 得的是什么心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 圆,山河碎,心不安。
——心郁之作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 点刑狱,住在赣州,登郁孤台而写下这首词。
词人先眺望远方,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对故 土的思念。又以“青山”两句,喻主和派为遮掩 恢复之志,但它挡不住北伐的呼声。最后以鹧鸪 影射最高统冶者。
,
,意
际,
登
。
。
建
康
赏
心
亭
武 人 辛 弃 疾
(1)“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 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
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 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第5段)
(2)“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
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
全词由江水起兴,鹧鸪点睛,概括了人民抗 金决心不可阻挡的,但统治者却违背人心,词人 陷在哀愁中。
永遇乐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 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 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 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 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 到吾家门户。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的心情的?
研读文本
齐读第1段,思考:第一段 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 者,全文要探讨的是辛弃疾 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 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 如何决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 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研读文本
为什么说“这也注定了他 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 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
3、闽南与漠北相隔虽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 国情、复国志。
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 客观原因:朝廷苟安。
词人辛弃疾——写作经历
阅读辛弃疾的几首词 • 《菩萨蛮 • 《永遇乐》 • 《摸鱼儿》 • 《水调歌头》
辛词鉴赏 郁孤台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 东流去。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词作:用刀和剑刻成 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武人辛弃疾——行伍经历
武 作为行伍中的辛弃疾有哪些战绩?作 者是怎样评价他的?
人
辛
(1)追杀偷印之贼
弃
(2)跃马横刀生擒叛将
疾
评价:他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 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武
破阵子
人 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
——
·
搵唤倩树忧可刘怕求季尽休无栏把江断落玉献遥水楚
英取何犹愁惜郎应田鹰西说人干吴南鸿日簪愁岑随天
雄红人如风流才羞问归风鲈会拍钩游声楼螺供远天千
水泪 巾 、 此 雨 年 气 见 舍 未 , 鱼 , 遍 看 子 里 头 髻 恨 目 去 里
龙? 翠
!
,,。,,? 堪登,了,,,。,,秋清
吟袖
鲙临 ,
无秋
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
穿的形—为官经历
政 人 辛 弃 疾
第8段,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 喜欢呢?
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 他,烦他,忌用他。
2、45年间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职,甚至赋闲期 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让主和苟 安的朝廷心烦。
从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是什么样的心情?
(1)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 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
(2)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 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 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 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 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 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讨论并借助课文的有关分析,为每首词拟一 个标题:
《菩萨蛮》———心郁之作
《永遇乐》——— 心焚之作
《摸鱼儿》——— 心苦之作
《水调歌头》—— 心寂之作
总结:
一(1) 唯一性和独特地位。(总起)
二(2—16)唯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体现及成因:
刀和剑刻成的
行伍经历
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政治失意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梁衡
苏州市吴县中学 李君仁
这副对联写谁?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 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 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 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 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 大川》《人杰鬼雄》。
文题思考: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 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 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 中记载,一个看不惯丑恶世相的刘孟节, 常 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 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 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心中的抑郁苦闷之气。辛弃疾有 一份抗金复国、报效祖国的热血,但南宋 朝廷却对他不理不睬,词人惟有痛拍栏杆, 才能发泄心中的无限的郁闷与悲愤。
从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 “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心焚之作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在带湖别墅时心情如何?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 “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 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 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 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 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 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 “脉脉此情谁诉”?
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17段)
(1)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 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 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 字的锤打……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 涨,冲击积聚。
(2)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 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 人之道。“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 个人的立身之本。
弃
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作者是怎样评价辛弃疾的词的?
(1)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 刀和剑刻成的。
(2)辛弃疾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 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3)我们重读他的作品,仍感到一种凛 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作者认为辛弃疾“拍栏杆”时心情如何?找出相关语 句加以分析。
——心苦之作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 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 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 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 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辛弃疾在带湖别墅时心情如何?
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 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 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 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 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首词的?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 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 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 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 雷。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20岁,率兵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 民义军。后归南宋,力主抗金。宋孝宗乾道元 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 之后,再写《九议》,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 观论点。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 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 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 罢职,闲居带湖近20年,中间虽短期任官,但 很快被罢免。到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 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 愿,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心寂之作
辛弃疾的词与其他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 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15段)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 (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 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 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 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 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 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 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 能振聋发聩。
三(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 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 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转入“而今”,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饱经 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这些愁,有 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 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 的心情的?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的心情的,看出辛弃疾 得的是什么心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 圆,山河碎,心不安。
——心郁之作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 点刑狱,住在赣州,登郁孤台而写下这首词。
词人先眺望远方,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对故 土的思念。又以“青山”两句,喻主和派为遮掩 恢复之志,但它挡不住北伐的呼声。最后以鹧鸪 影射最高统冶者。
,
,意
际,
登
。
。
建
康
赏
心
亭
武 人 辛 弃 疾
(1)“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 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
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 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第5段)
(2)“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
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
全词由江水起兴,鹧鸪点睛,概括了人民抗 金决心不可阻挡的,但统治者却违背人心,词人 陷在哀愁中。
永遇乐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 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 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 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 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 到吾家门户。
作者是怎样理解辛弃疾此时的心情的?
研读文本
齐读第1段,思考:第一段 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 者,全文要探讨的是辛弃疾 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 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 如何决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 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研读文本
为什么说“这也注定了他 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 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
3、闽南与漠北相隔虽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 国情、复国志。
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 客观原因:朝廷苟安。
词人辛弃疾——写作经历
阅读辛弃疾的几首词 • 《菩萨蛮 • 《永遇乐》 • 《摸鱼儿》 • 《水调歌头》
辛词鉴赏 郁孤台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 东流去。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词作:用刀和剑刻成 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武人辛弃疾——行伍经历
武 作为行伍中的辛弃疾有哪些战绩?作 者是怎样评价他的?
人
辛
(1)追杀偷印之贼
弃
(2)跃马横刀生擒叛将
疾
评价:他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 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武
破阵子
人 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
——
·
搵唤倩树忧可刘怕求季尽休无栏把江断落玉献遥水楚
英取何犹愁惜郎应田鹰西说人干吴南鸿日簪愁岑随天
雄红人如风流才羞问归风鲈会拍钩游声楼螺供远天千
水泪 巾 、 此 雨 年 气 见 舍 未 , 鱼 , 遍 看 子 里 头 髻 恨 目 去 里
龙? 翠
!
,,。,,? 堪登,了,,,。,,秋清
吟袖
鲙临 ,
无秋
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
穿的形—为官经历
政 人 辛 弃 疾
第8段,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 喜欢呢?
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 他,烦他,忌用他。
2、45年间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职,甚至赋闲期 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让主和苟 安的朝廷心烦。
从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是什么样的心情?
(1)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 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
(2)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 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 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 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 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 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讨论并借助课文的有关分析,为每首词拟一 个标题:
《菩萨蛮》———心郁之作
《永遇乐》——— 心焚之作
《摸鱼儿》——— 心苦之作
《水调歌头》—— 心寂之作
总结:
一(1) 唯一性和独特地位。(总起)
二(2—16)唯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体现及成因:
刀和剑刻成的
行伍经历
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政治失意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梁衡
苏州市吴县中学 李君仁
这副对联写谁?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 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 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 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 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 大川》《人杰鬼雄》。
文题思考: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 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 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 中记载,一个看不惯丑恶世相的刘孟节, 常 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 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 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心中的抑郁苦闷之气。辛弃疾有 一份抗金复国、报效祖国的热血,但南宋 朝廷却对他不理不睬,词人惟有痛拍栏杆, 才能发泄心中的无限的郁闷与悲愤。
从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 “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心焚之作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