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观察鱼

合集下载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产养殖、⽣物科学)“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220 专业:⽔产养殖、⽣物科学学时:33学时指导教师:龚⼩玲第⼀部分鱼类形态实验⼀鳞⽚、⾊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形式、鳞⽚的分区、鳞⽚上年轮的识别,⾊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鱼的⾊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剪⼑、镊⼦、玻⽚、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观察的主要内容:⼀鳞⽚1.盾鳞: 由表⽪真⽪发⽣(路⽒双髻鲨)鳞棘(露在⽪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肤部分)2.硬鳞: 由真⽪发⽣(软⾻硬鳞类硬⾻硬鳞类)3.⾻鳞: 由真⽪发⽣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呈同⼼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乎平⾏)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素细胞取活体⾦鱼彩⾊鳞⽚,放在载波⽚上,盖上盖玻⽚,在显微镜下观察⾊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不分节假棘: 不分⽀分节软条: 分⽀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素细胞,其它使⽤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双髻鲨鳞⽚的⽰意图(注意各部分的⽐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意图实验⼆~四鲫鱼、⼩黄鱼、鲳鱼的形态⽐较解剖(9学时)实验⽬的鲫鱼、⼩黄鱼、鲳鱼⽣活环境、⽣活⽅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较解剖,从⽽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性。

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

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

科学学科一年级下册教案第12 课总13 课计洪峰老师鼻子、鳃等。

追问:它们是什么样的?(2)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

追问:鱼有几个鳍?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介绍:鱼长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3)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

5.通过比较鱼和蜗牛身体的软硬不同,引出鱼长有骨骼的知识。

鱼的骨骼坚硬,课件出示鱼化石的图片,再一次突出鱼有骨骼且坚硬的特征。

(二)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

1.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3.你知道我们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5.课件展示鱼鳃的图片,并播放鱼的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三)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1.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2.巡视指导。

提示:如果鱼在此过程中比较安静,可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再观察其运动。

3.小结: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2)细致观察。

(3)倾听。

4.交流之后学生再观察,完善自己画的鱼。

(二)2.说出鱼在呼吸。

4.通过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鳃呼吸的。

(三)1.想一想。

2.观察。

3.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用手模仿鱼鳍的运动。

三、研讨小结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1.说说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

2.想一想,举手回答问题。

四、知识拓展观察下面几幅图中的蚂蚁,判断哪只蚂蚁画对了。

观察图片,举手回答。

作业布置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是画鱼的身体简图,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鱼的形态特征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下来。

记录单左边有绘画步骤,提醒学生先画躯干,再画出头、眼睛和鳍,最后画鳞。

教师应提醒学生边观察边画,不可只照着左边的图示画。

交流展示环节后,学生可以再对自己画的鱼进行修改。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努力画得更像一些。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 观察鱼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 观察鱼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 观察鱼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鱼》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的特点和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类的主要特征。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鱼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

他们对鱼并不陌生,但可能对鱼的内部结构和特点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鱼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鱼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3.准备一些关于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鱼生活在哪里吗?鱼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鱼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鱼,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谁能来说一说?”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鱼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

提问:“谁能来说说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拓展(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关于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鱼。

观察日记范文15篇

观察日记范文15篇

观察日记范文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很快一天又过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日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日记范文1第一天:小金鱼在游来游去,不停张开嘴巴嘴巴又闭上嘴巴,小金鱼鳞片开始从白色转成了红色,身躯也慢慢变大了,我怕他们饿了就喂了一点面粉给他们吃,使我大跌眼镜是一只金鱼竟然误吞了自己大便,我看金鱼缸里非常脏就换了水。

第二天:小金鱼一动不动,我以为小金鱼死了就大叫母亲说:“小金鱼死了!”后来,我仔细一看,发现小鱼正在水里欢快地跳着水舞。

我拍拍胸脯说:“还好,还好!”我本想换一下水,但是母亲说:“金鱼缸不用天天换水。

”我要为一点食物,母亲说:“不用为太多食物为多了会死掉。

”下午我一摸金鱼缸发现鱼有一条死了了,还有六条活着,吓得我急忙帮他们换水,但是,鱼死不能复生还是无济于事。

我打算把它安葬了。

第三天:我又惊奇发现鱼在水上疯狂把嘴巴张开又合上,我好奇地问母亲鱼为什么会这样?母亲告诉我:“因为他们在呼吸氧气。

"我又发现鱼拉出来大便是白色,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写道:鱼大便假如是白色,就证明喂食喂得太多了。

令我开心是有一条若不经风小鱼变大了。

我希望小鱼们活长久一点!观察日记范文2泡豆子9月23日周三天气:晴心情:开心今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这个作业是泡豆子,顺便要写一篇观察日记。

刚一到家,我就问姥爷该怎么泡豆子,姥爷说:“要先找一个瓶子,再挑一些绿豆,再加一点清水就成了。

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要泡好长时间才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范文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范文

大蒜成长记3月1日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

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

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

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 月5日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

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6日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

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3月8日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一些了,而且也比较健壮了,我高兴极了,连忙再加一粒复合肥去,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

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

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3月9日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

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3月10日今天,我发现这3根绿芽中又钻出了一根还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加进去一粒复合肥。

我拿尺一量,最长的已有3厘米长,可还是太软弱了,可能是营养不良和阳光不足的原因罢于是我把它栽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能晒太阳的地方,让它能有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有了坭土和足够的阳光,它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小蜗牛XX年9月27日星期三天气:晴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

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

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

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2一. 教材分析《观察鱼》这一课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内容。

通过观察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鱼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动物感兴趣,通过观察鱼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如鱼的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等。

2.让学生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如鱼鳍的作用、鱼类的保护色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鱼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观察鱼的活动并描述其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讨论法: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鱼的特点,并互相交流。

3.实践法:让学生亲手触摸鱼的身体,感受其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鱼,如金鱼、鲤鱼等。

2.准备一个鱼缸,放入适量的水和小鱼。

3.准备一些观察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鱼的特点。

4.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鱼类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鱼类有哪些特点吗?它们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如鱼的身体结构、呼吸方式、鱼鳍的作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鱼缸中的鱼,让学生亲自观察鱼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种鱼。

学生通过观察鱼的活动,记录鱼的特点,如身体颜色、鱼鳍的动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鱼的特点,并让学生解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观察的主要内容:一鳞片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入皮肤部分)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3.骨鳞: 由真皮发生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二色素细胞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假棘: 不分支分节软条: 分支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鱼》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和生存环境,了解鱼的特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鱼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鱼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可能了解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征,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鱼的特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鱼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鱼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鱼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鱼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鱼的知识卡片,用于巩固知识点。

3.准备一个鱼缸,里面放入不同种类的鱼,让学生实地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鱼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说出鱼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发放关于鱼的知识卡片,让学生回答卡片上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引导学生思考鱼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鱼的特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鱼,并简要描述鱼的特点。

枯叶鱼知识

枯叶鱼知识

枯叶鱼知识1. 枯叶鱼简介枯叶鱼,学名为Neocaridina davidi var. “Rili”,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淡水观赏鱼类。

它们是来自中国的小型淡水无脊椎动物,以其美丽的外观和适应各种水质条件而受到养殖者的喜爱。

1.1 外观特征枯叶鱼通常体长约2.5厘米,身体呈半透明状,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的轮廓。

它们的身体颜色多样,包括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最具特色的是它们的背部和尾部上覆盖着类似枯叶的斑点,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1.2 生活习性枯叶鱼是一种社交性动物,通常群居在水草丛中。

它们喜欢在水中觅食,以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废料为食。

枯叶鱼对水质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可以在较宽范围的温度和pH值下生存。

2. 枯叶鱼的养殖技巧2.1 水质要求枯叶鱼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温度:适宜的水温为22-26摄氏度。

•pH值:最适宜的pH值为6.5-7.5。

•氨氮和硝酸盐:保持适当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避免过高的浓度。

•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并清洗过滤器,保持水质清洁。

2.2 饲料选择枯叶鱼是杂食性动物,可以接受多种不同类型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鱼粮:选择适合枯叶鱼口感的颗粒状或片状鱼粮。

•活饵:可以给枯叶鱼提供活跃性和多样性的饲料,如小型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

•蔬菜和水果:适量的蔬菜和水果可以提供枯叶鱼所需的纤维和维生素。

2.3 水草的重要性水草对枯叶鱼的养殖非常重要。

水草可以提供枯叶鱼的栖息地、觅食场所和遮蔽物。

同时,水草还可以吸收废物和提供氧气,有助于保持水质稳定。

3. 枯叶鱼的繁殖与疾病防治3.1 繁殖过程枯叶鱼的繁殖相对容易,可以在适宜的水质条件下自然繁殖。

雌性枯叶鱼在腹部孵化卵,孵化期为2-3周。

孵化后的幼鱼非常小,需要提供适宜的饵料和保持水质稳定来确保它们的生存。

3.2 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枯叶鱼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白点病、鳃腐烂病等。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维持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避免过高的氨氮和硝酸盐浓度。

一年级科学一下2.5.观察鱼

一年级科学一下2.5.观察鱼

尾鳍
腹鳍 精品课件
臀鳍
4.观察鱼的呼吸。
鱼是怎么呼吸 的呢?
精品课件
4.观察鱼的呼吸。 鳃(呼吸)
精品课件
看一看:鱼鳃的结构
sāi

精品课件
鱼靠鳃呼吸的。
精品课件
解密:鱼能在水中呼吸的原因?
鲫鱼呼吸时, 水流过鲫鱼的鱼 鳃,鱼鳃就能利 用水中的氧气进 行呼吸。
精品课件
研讨 1.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
1.鱼鳞 保护鱼体,防止鱼的体液和河水或海水互渗 2.鱼鳃 适应水中的呼吸器官 3.鱼鳔 控制鱼体在水中的升降,并能辅助呼吸 4.鱼鳍 控制鱼在水中的各种动作 5.侧线 鱼的平衡器官
精品课件
研讨 2.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
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鱼鳍和鱼尾 鱼儿会游泳,主要是靠身体两边的肌肉收缩和鱼鳍的协调。 每只鱼儿都有两个胸鳍和两个腹鳍,对称地长在身体两侧,主要 用来控制方向;而背鳍、臂鳍和尾鳍都只有一个,用来保持身体 的平衡。 另外,鱼的身体里面还有个白泡泡,叫做‘鳔’,它可以帮 助鱼儿在水里面浮起来,沉下去。正因为身上有了这些‘装备’, 鱼儿就能在水里自由游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猜一猜:鱼的身体内部有什么?
鱼骨有 支撑躯 体,保 护内脏 器官的 特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休息一会
精品课件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科学
精品课件
5.观察鱼
精品课件
全身片片银假亮,
瞧来神气又威武,
有翅寸步飞不起,

无脚五湖四海行。
(打一动物名)
精品课件
5. 观察鱼
精品课件
聚 焦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今天我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准备观察野生鳝鱼的生活。

刚开始我并没有看到鳝鱼的踪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我终
于发现了一条鳝鱼在水底悠然游动。

这条鳝鱼身体呈现出深褐色,长长的身体在水中灵活地摆动着。

它的眼睛很小,但是十分敏锐,时不时地四处张望。

我发现它们的
身体上有一些细小的鳞片,光滑而有光泽。

鳝鱼的鳃非常发达,可以很好地在水中呼吸。

它们的鳃盖可以
张开和闭合,以便吸取水中的氧气。

而且,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
可以轻松地在水中穿行。

我还发现鳝鱼的头部有一对小小的胡须,这对胡须可以帮助它
们感知周围的环境。

当有食物靠近时,鳝鱼会迅速张开嘴巴,将食
物吞入体内。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鳝鱼在水底潜藏,似乎在等
待猎物的到来。

它们的身体非常灵活,可以迅速地捕捉到周围的小
鱼和虾类。

通过这次观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野生鳝鱼的生活习性。

它们在水中的优雅姿态让我感到非常惊叹,也让我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这些美丽的野生鳝鱼。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生物的启示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生物的启示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生物的启示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沙漠环境中的迷彩,需要用到的主色调是()。

A.绿色B.蓝色C.红色D.黄色2.我国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安装的照相机,一次能拍上千张清晰的照片,这种相机是模仿()制成的。

A.蝙蝠的眼B.青蛙的眼C.苍蝇的眼3.蜜蜂和蜂巢多采用正六边形的结构,主要是因为()。

A.正六边形的蜂巢更加美观耐看B.正六边形的蜂巢有较强的抗压性,更加牢固C.正六边形的蜂巢能更加保暖4.降落伞的发明是受到()的启示。

A.蘑菇B.蒲公英种子C.苍耳果实5.人们在造船时,从鱼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

船的船桨就是从()仿生过来的。

A.鱼鳍B.鱼骨C.鱼鳔6.将大小、厚度相同的4张A4纸分别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正六棱柱,()的抗压能力最强。

A.正三棱柱B.正四棱柱C.正五棱柱D.正六棱柱7.萌小牛同学假期学习潜水时佩戴了脚蹼,我们模仿了()。

A.鸟爪B.鸭子的蹼C.熊掌8.传说鲁班上山时,不小心被一种边缘有齿的草叶划破了手指,鲁班从而受到启发,发明了()。

9.你认为解放军叔叔穿迷彩服的主要原因是()。

A.迷彩服非常帅气B.迷彩服比较耐脏C.迷彩服能起到保护色的作用,不同的迷彩服能满足不同作战环境的隐蔽需要10.()的蜂巢是用最少量的蜂蜡密铺而成的,这样的蜂巢内部空间最大、结构最稳定、抗压能力最强。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二、填空题11.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猜想,这一猜想被称为( )。

12.科学家根据海豚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______。

13.蝙蝠在飞行时能发出( ),这样波遇到物体就会被反射回来。

14.雷达是利用________原理进行工作的,它发出的________遇到目标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位置、速度等,为飞机导航。

2.5《观察鱼》课件

2.5《观察鱼》课件

拓展提高
蜗牛和鱼的呼吸器官一样吗?
蜗牛,陆生动 物,靠肺呼吸
鱼,水生动物 ,靠鳃呼吸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鱼有鳞片、鳍、鳃等身体 特征;知道鱼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在 科学探究中,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了解鱼用鳍 运动、用鳃呼吸;能用简图描述鱼的主要特征;体会动 物和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鱼离开水之后,鱼鳃还能呼吸吗?
鱼鳃只能吸收溶解 在水中的氧气,不 能吸收空气中的氧 气,鱼离开水后, 会因缺氧而死。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 2、鱼离开水就会死亡。( √ ) 3、鱼身上有鳍和鳞。( √) 4、鱼鳞起保护作用。( √) 5、鱼和蜗牛都属于水生动物。(✘ ) 6、鱼的运动离不开鳃。(✘)
把你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新知讲解
请你注意
◆边观察边画,真实 记录鱼的每一部位
◆先画鱼的躯干、再 画头、嘴巴、鼻子、 眼睛、鳍等,最后画 鳞片
新知讲解
根据鱼的化石猜一猜:鱼的身体内部有什么?
化石就是生活 在遥远的过去 的生物的遗体 或遗迹变成的 石头。
新知讲解
鱼骨有支撑躯体,保护内脏器官的特点。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鱼鳞跟鱼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鱼鳞上有黏液,可使 鱼体减少与水的摩擦 ,减少阻力,而且可 使天敌(如:人类)捕捉 时滑手,得以逃生。
新知讲解
观察鱼的呼吸
鱼是怎么呼吸的
观看视频,说 说鱼在水中是 怎么呼吸的?
新知讲解
鱼靠鳃呼吸的。水流过鱼的鱼鳃,鱼鳃就能利 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新知讲解
板书设计
观察鱼
身体特点 运动 呼吸

手竿钓翘嘴的技巧

手竿钓翘嘴的技巧

手竿钓翘嘴的技巧一、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手竿在手竿钓翘嘴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根合适的手竿。

手竿的长度一般在1.5米到2.5米之间,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身体条件来确定。

另外,手竿的材质也很重要,一般推荐选择轻质、坚韧的竹竿或者复合材料竿。

2. 选用适合的钓组钓组的选择对于手竿钓翘嘴至关重要。

钓组一般包括钓饵、支撑子、浮漂和钩等部分。

对于钓翘嘴来说,建议使用较大号的钩,并根据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钓饵,如蚯蚓、虫子等。

3. 挑选合适的钓点钓翘嘴时,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缓慢的水域作为钓点。

鱼儿喜欢在这样的水域中觅食,钓点的选择对于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技巧要点1. 按照适当的顺序完成各个步骤在钓翘嘴时,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将钓组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并将钓饵挂在钩上。

接下来,将浮漂固定在线上,并适当调整漂的位置。

最后,将手竿平稳地放入水中并保持稳定。

2. 熟练掌握竿的动作钓翘嘴的技巧在于控制竿的动作。

在投放竿时,要保持力度适中,避免水花过大惊动鱼儿。

在等待鱼咬钩时,要保持竿的稳定,以防止鱼儿察觉到异常。

当鱼咬钩后,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过早地提竿,以免吓跑鱼儿。

3. 注意观察和掌握时机钓翘嘴需要细心观察鱼儿的动态并掌握好时机。

当浮漂出现颤动或者快速下沉时,说明有鱼儿咬钩,这时要迅速反应并轻轻提竿。

同时,还需要留意鱼儿的力度和方向,以便将其稳妥地收杆。

三、钓后收尾1. 谨慎处理鱼获钓到鱼儿后,要谨慎地处理。

首先,要小心地将鱼儿从钩上解脱出来,以免伤到它们。

接着,可以将鱼儿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同时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温度的适宜。

2. 清洁和整理钓具钓后,要将用过的钩、浮漂等钓具进行清洁和整理。

将钓线上的结打开,将竿子徐徐收缩,同时可以用毛巾擦拭干净。

这样有助于延长钓具的使用寿命,并为下次钓翘嘴做好准备。

四、注意事项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进行钓翘嘴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河湖生态。

动植物的连续观察日记

动植物的连续观察日记

动植物的连续观察日记动植物的连续观察日记1今天,我在校园的一角观察植物。

我来到水池边,我先观察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是长在根上面,想一个个小小的吸盘。

它的叶子有点像葡萄叶,由于现在是在秋天他的叶子,颜色各异,有深黄色的,有神绿色的,有半绿半红的,有半黄半绿的,好看极了,它随着墙往上爬,像一只壁虎在捉蚊子。

水池旁边的小花长得很像牵牛花,因为它长得很小,不会是刚出来的“牵牛花”吧?我心里想。

但是,我东问问西问问,谁都没让我这心里产生的问号消除。

接下来要说银杏了,它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秋天到了,它的叶子纷纷飘落,好看极了。

由于刚种下去不久它长得还很矮,虽然我们学校的叔叔天天都按时给他浇水。

但我相信不就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呀!你们一定要去多多观察观察!就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

动植物的连续观察日记2大家都知道黄豆芽很好吃,清爽,可口,让你吃了之后赞不绝口,所以我想观察黄豆发芽。

首先,我们挑选了40粒颗粒饱满,没有损伤,没有虫咬的“健壮”的黄豆。

接着,我们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瓶子,然后把这些“健壮”的黄豆放在小瓶子里,装了些自来水,老师告诉我们,不能装纯净水,因为纯净水没有养分,黄豆就发不了芽了。

过了30分钟,黄豆光滑的表面开使起皱,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浪,又像老爷爷额头的皱纹。

第二天,黄豆皱巴巴的表面变得光滑透亮,而且比以前那些“健壮”的小黄豆大了一倍!全班同学都大吃一惊。

我一看瓶底,昨天刚加的水竟然一夜之间水全没了,黄豆把水都吸干了!黄豆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的味道,像甜酒的香味和甜味,非常诱人。

第三天,黄豆的胚芽鼓起来了,皮比以前更薄了,幼芽似乎要破皮而出了,甜味比以前更浓郁了,同学对观察黄豆发芽越来越感兴趣了!到了第四天早晨,我来观察黄豆,同学们都说幼芽冒出来了,幼芽冒出来了,幼芽的头尖尖的,像条小蝌蚪。

黄豆的香味也渐渐消失了。

第五天,黄豆芽的茎白白的,到了后来,黄豆芽长得很慢了,几乎没有长了,老师告诉我们全班同学一个信息:原来我们养了一群“营养不良”的黄豆芽,因为我们忘记施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