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有趣的食物链3
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c98f6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9.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间以食物营养关系相互联系的一种线性序列。它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食物链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食物链的书写应从生产者开始,依次列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箭头指向捕食者。需强调食物链中不应出现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能量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讲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逐级递减规律,以及物质如何通过捕食关系在生物间传递。
-食物链中生物的相互关系:分析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对食物链稳定性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概念,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结构与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规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食物链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食物网的概念,即多个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关系网。通过图示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趣的食物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食物链的奥秘。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围绕食物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表达和沟通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0eec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3.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篇1简析:《有趣的食物链》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了解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的关系,知道许多的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认清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有一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赞赏。
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上科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讨论交流。
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
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2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在食物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扮演的角色3了解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的关系,知道许多的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4认清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准备:彩笔、课本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竞猜。
(2)它们之间是样的关系?(3)其实就象草、羊、狼一样,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59fa470c22590102029dd8.png)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成。
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趣的食物链》是本单元第三课,本课在《共同的家园》这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进出小学高年级阶段科学课的探究学习。
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我呢提。
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着好奇,喜欢多方位的观察与了解动植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猜谜、看图、看视频、动手画图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理性的思考。
但是自然界中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相比,稍有难度。
三、教学准备各种生物图片、视频、课件四、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2.科学探究:(1)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3.科学态度:(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体会到要维护生态平衡,珍惜每一种生物。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六、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然后又来了一只狼。
(再打一水果名称)。
2.揭示课题:这两则谜语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在科学上,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4453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a.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明确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掌握如何构建食物链,能够画出食物链图。
3.了解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知道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1.学习过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过一些常见的生物、动植物的共存关系。
重点内容1.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2.食物链的构建和示意图的绘制。
3.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难点内容1.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方式。
2.能够理解和解释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介绍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授环节1.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
2.简单介绍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3.演示构建食物链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食物链。
4.引导学生绘制食物链示意图。
5.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转化。
练习环节1.通过给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要求学生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
2.口头解释构建出来的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拓展环节1.通过视频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展示食物链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食物链的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述和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然后让他们自己构建食物链,并讲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和作用。
2.探究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引导他们深入了解食物链的构建和图形表示方法,并且通过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食物链的原理。
教学评估1.课中口头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寻找生活中食物链的例子,并绘制示意图。
3.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271aa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0.png)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食物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并能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食物链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搜集实际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食物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呈现食物链的图像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食物链实例,让学生上台展示分析过程,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7e4ec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0.png)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生物分类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食物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能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认识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特点,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2.难点: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链的特点。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食物链的图片、实例、实验动画等。
2.实验材料:准备食物链相关的实物模型、图片等实验材料。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食物链?为什么要有食物链?2.呈现(10分钟)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特点,呈现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食物链中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学习任务单。
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 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1afe1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6.png)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6.有趣的食物链1.教学内容本课是在研究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后,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活动一,理解食物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如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活动二,按一定顺序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内涵。
活动三,通过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动植物的食物关系,认识更为复杂的食物网,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生物可能就是另一种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活动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了解其作用。
2.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能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
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3.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图片、毛线、动植物标签或头饰。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的栖息地,知道生物会根据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土壤等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那么在同一栖息地的生物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食物链。
板书课题;6.有趣的食物链活动一:认识实物链出示课本17页老鹰、田鼠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图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吃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全班交流,预设:田野上的田鼠主要以植物的根茎、草籽、果实等等为食物,老鹰则以老鼠、兔子、蛇等小动物为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fc32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f.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种类及特点;(2)认识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3)掌握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与生态平衡的关系;(4)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食物链的形成及演替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方法,发现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2)个人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3)思考、探究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2)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关心小动物,珍惜自然资源;(3)倡导人与自然共生、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食物链2.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3.食物链的种类及特点■主食链■次生食物链■维生素食物链■副食链4.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捕食关系■食草关系■食腐关系5. 食物链与生态平衡6.食物链的形成及演替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的主要食物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食物网的原理;难点:食物链如何得以运转,生态学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食物链的平衡?四、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与作用,并引导学生探讨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食物链,并设计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设立小组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并通过听取不同小组的表述,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发扬合作精神,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快速理解食物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概念解释与食物链(10分钟)让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知道食物链是由一系列有机体所描述的有序关系,其中一个有机体的食物来源于其他有机体。
3.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自己探究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对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更加深入。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8adddd67ec102de3bd89ba.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授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有趣的食物链》。
【教材分析】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趣的食物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从生物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入手,深入到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科学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探究学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接触《科学课》已有3年多的时间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着爱好和好奇,喜欢多方位的观察与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教学中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探究将受到很大的挑战。
为此,我对本课进行了精心地安排,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地探究和冷静、理性思考进行有效地引导。
但自然界中动植物间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和与学生以前接触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及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3、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有趣食物链教学设计(精选5篇)_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有趣食物链教学设计(精选5篇)_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b3022a58f5f61fb6366643.png)
有趣食物链教学设计(精选5篇)_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有趣食物链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的第三课,《共同的家园》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本课在本单元承上启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是无关联。
它既是前两科的延伸与扩展,又是下一课的基础。
本课学习内容是第一课中生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关系,即食物关系中吃与被吃的具体研究,也是第二课中生物适应性中取食能力研究可取食对象的分析性思考,同时,还为下一课了解生态平衡奠定了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平衡的基础要素。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食物链、食物*的知识,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共生的关系。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他们也具有一些生活积累,这为本课《有趣的食物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只要教师科学引领,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是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起食物链的概念,并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通过学习知道了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平衡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 难点:学会找、读、写食物链。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六、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有趣的故事吧!(课件播放动画故事)1、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那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2、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叫什么?用哪句成语可以概括这个故事?(可以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概括。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 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 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395a4d26fff705cc170ab2.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的:1.揭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了解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反映的食物联系。
3.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会辨别。
4.了解分解者的作用。
5.标出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难点:学会找、画食物链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谈话: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了解,你能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吗?3.讨论: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要虎视眈眈?4.学生回答。
5.谈话: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会吃螳螂。
那么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6.小结:这几种生物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用简单一点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7.揭示课题并板书:树→蝉→螳螂→黄雀→人﹙二﹚认识食物链1.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2.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3.谈话: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
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
4.讲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5.谈话:﹙打开书见46页上的图﹚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6.讲述:各小组先把各种生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然后认真思考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7.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8.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9.提问:大家从这个图中能看出什么?10.学生回答。
11.谈话:这个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还发现了什么?12.讨论、交流。
13.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4980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5.png)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6《有趣的食物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理解食物链的传递规律,并能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食物链的实际应用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较为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难点:食物链的传递规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食物链概念、组成、特点和实际应用的教学PPT。
2.实例图片:准备一些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图片,用于分析和讨论。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动植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构建食物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链的存在。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片?你们对食物链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食物链。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实例,让学生对食物链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动植物模型或者图片,要求学生构建一个食物链。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2ad4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2.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学习构建食物链的方法;2.掌握典型的食物链,如水藻-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的能力;4.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食物链的概念和构建方法;2.水藻-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典型食物链的学习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和构建方法;2.学生对典型食物链的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来引起学生对食物链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可以通过生活中与食物链相关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到食物链的普遍存在。
2. 引入(10分钟)老师简单地介绍什么是食物链,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比如,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因为摄取食物而建立的关系,并将它们归类为食物生物、食肉生物和分解生物。
3. 实验(35分钟)3.1 实验目的学生掌握构建食物链的方法,深刻理解食物链。
3.2 实验材料•纸板或卡纸•剪刀•胶水•彩笔3.3 实验步骤•准备不同物种的生物卡片,画出生物图片;•将不同物种的卡片粘在纸板上,并在它们之间的牵扯关系上标明箭头;•用彩笔涂上不同颜色,以区分不同食物链。
3.4 实验结果学生所做的模型,可以通过投影仪现场展示,或者摆放在教室角落,让学生自由观看。
4.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简单地讲解不同的食物链,如水藻-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让学生对典型食物链有一个大致了解。
老师可以提示学生:霸王龙也是一个生物,它是在食物链最上面的。
5. 任务分工(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食物链进行分析和解读,每个小组至少分析一种典型食物链,并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
6. 小组讨论(20分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间交流讨论各自分析的典型食物链,讨论该食物链的起源,食物链中“吃什么”和“被什么吃”关系的体现等。
新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新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998fd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7.png)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有趣的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食物链,2.了解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3.了解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食物,4.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5.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6.了解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2.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三、教学过程:〔一〕故事〔或录相〕导入并引导学生回忆在某一地域里共同生活着许多不同的生物,并且彼此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二〕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在此根底上自由的写出种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的例子。
教师结合相关情况加以改正。
并引导学生给这种关系命名。
注意告诉学生食物链的箭头的方向〔三〕以成语激趣以此引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描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并引导学生把故事补充的更完整.更精彩。
〔四〕观察种种食物链的相似点,并归纳结论。
即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生产者〔自己制造食物〕终点是凶狠的动物---------消费者〔以其它的生物为食〕并引出“分解者〞这一概念,以及它的作用。
思考:如果生物界没有分界者,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从而让学生了解在生物系统中三者缺一不可,一个都不能少。
〔五〕出示图片,找其食物链,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并在观察中推理出相关的结论。
即:某一种生物有时会同时处在几条食物链中。
所以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
〔六〕扩展延伸1.农民在地里过度喷洒农药,那么在那一片庄稼地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2.人们爱吃蛇,青蛙一类的动物,试想如果这两种动物大量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3.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为什么?4.为了保持食物链的完整,我们该怎么做?〔爱护动植物,爱护环境〕教师总结全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探究:1.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2.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事;3.能对动.植物生存本事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856f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建模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的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1.(出示教材P17页田野上草籽、田鼠、鹰的图片)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片田野,田野上的草都结籽了,田鼠和鹰生活在这片田野上。
它们分别吃什么呢?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谁吃谁”“谁被谁吃”来描述。
3.教师提问: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你能用箭头图式来表示吗?4.学生画图。
5.学生汇报展示。
(图示L鹰一田鼠一草籽;图示2:草籽一田鼠一鹰)6.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图示更能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什么?7.学生回答。
8.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图示2“草籽一田鼠一鹰”,文字和箭头组合在一起,能清晰地表示食物和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的传递过程。
草籽被田鼠吃,田鼠被鹰吃,能量从草籽传递给田鼠,再由田鼠传递给鹰,它们形成了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
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食物链。
(板书课题:有趣的食物链)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1.(出示教材P17页海洋里鲨鱼、蛤蝌、鳄鱼、硅藻的图片)谈话:同学们,鲨鱼、蛤蝌、鳄鱼、硅藻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请你用箭头和文字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3.有趣的食物链》优质公开课教案2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3.有趣的食物链》优质公开课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bdf0c0410a6f524ccbf8554.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植物。
4、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5、能把具体的生物化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读、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动物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区域里往往生活者许多不同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像蜜蜂和花。
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像啄木鸟和虫子。
但是,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联系在一起的呢?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甘甜的树枝一边欢快地歌唱。
这时,一只螳螂正会挥舞着大刀,悄悄的来到蝉的背后。
与此同时,一只小黄雀发现了动静,不动声色地停在了不远处的树枝上。
突然,螳螂举刀向蝉猛砍,蝉被击中,吱吱直叫。
正当螳螂在为自己的胜利高兴时,黄雀突然向螳螂猛扑而来,一口咬住了它把它吞了进去。
故事听完了,你能告诉我,在这个故事中又几种生物呢?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敌对——吃与被吃),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呢?读:蝉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
2、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又直观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蝉→螳螂→黄雀这3种生物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它们是依靠什么联系起来的呢?(食物)我们把生物之间这种由食物连接,像链子一样的关系叫做食物链。
(板书)我们已经知道螳螂吃蝉是为了填饱肚子,黄雀因为同样的目的吃掉了螳螂。
那么,蝉又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除了它们以外,其他生物之间会不会也存在着这样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呢?3、老师这里有几套卡片,每张卡片都是一种生物,组长上来领回去后,每个同学拿一个把它贴在胸前,然后看看组内,你们所代表的生物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如果有,请你们根据这种关系的顺序来调整组内的座位,并且,在全组换好位子以后把你们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的表现方式写在纸上。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3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3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a83e3d9efad6195f302ba64f.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成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3、知道食物链破坏的后果,懂得爱护生物,自觉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理解“分解者”。
三、课前准备小组学习讨论的生物图片,本课课件。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联。
它既是前两课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下一课的基础。
从结构上看,本课内容逐渐递减,从生物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入手,深入到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负责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五、教学方法本课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教师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等教学方法,深入理解学习。
通过自学、群学、展示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利用多媒课件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猜谜语,说出你的理由:草地上来了一群羊,然后来了一群狼。
(分别打一水果名)2、你能用谁被谁吃来叙述这个谜语的食物关系吗?3、引出课题,在自然界中像这种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很多,这种关系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趣的食物链”(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及核心问题(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呈现)(三)、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食物链,学画食物链(出示课件)1、师指导:看屏幕,草被羊吃掉,羊被狼吃掉,这就是关于草、羊、狼三种生物之间较简单的一条食物链。
(切换下一页)如果按着“谁被谁吃”的关系,用箭头把他们的食物关系划出来该怎样画呢?(播放课件,师演示画法)2、学生动手实践,找出手中生物图片的食物关系,然后再按着“谁被谁吃”的关系用“→”划出来【温馨提示:箭头的方向不要用错呦!】出示课件,师生互动,大屏幕演示。
3、总结食物链的概念①、师引导提问:看屏幕上每一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通过你的操作与观察有什么发现?(每一组中的生物都是“谁被谁吃”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的食物关系都像个链条)②、师结论:对,这就是什么叫食物链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3.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3.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557d717bc850ad02df804108.png)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
3、知道食物链上的每一生物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食物关系,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教学准备:书上的4幅放大图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谈话:蓝色的地球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
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它们有的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成为敌对关系的“竞争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2、举例: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突然,郊外的草地上洒落了一串红红的浆果。
这时遇到四处觅食的田鼠。
恰巧,天空又飞来一只饥饿难忍的猫头鹰……3、提问: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能用“谁被谁吃”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像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能不能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呢?4、讲述:师强调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箭头(出示“→”)。
(板书:浆果→田鼠→猫头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4页对照一下上图就知道了。
5、竞赛:自然界类似于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不甚枚举。
请2位同学上前,要求在○里画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得又对又快者获胜(①狼○兔○狐②草○兔○麦)。
6、揭题: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有趣的食物链。
二、探究活动1、积累(1)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少“吃与被吃”关系的词语。
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2)谁能说一说这个成语的含义?这里面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反映了怎样的食物联系?(3)谁能用箭头画一画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蝉→螳螂→黄雀)(4)这是一条不完整的食物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食物网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食物链和食物链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能更深入认识食物链的活动。
2.教师介绍活动规则:
由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及植物和细菌,围成一个圈。先由一个代表食物链顶级动物的同学手拿一捆塑料绳,当它想要吃哪一种动物时就把手中的塑料绳的另一头丢给哪一种动物,最后看看用塑料绳形成的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形成了食物网。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画图
二、认识食物链及其构成
1.教师:你能根据食物链的有关知识为我们刚才完成的食物链加上一些动物或植物吗?(学生活动,并请部分学生上台画)
2.教师结合图,讲解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学生说说课本54页里的动物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说明理由。
科学知识:
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2.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找.写食物链。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
一、导入1.教师出示螳螂捕蝉图片:同学们,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请学生用图画完成这个成语。
2.教师:你们能通过这幅画,找出画上这些动物的关系吗?
3.教师介绍食物网的概念,加深学生对食物网的认识。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四、拓展思考
教师剪断通过其中一种动物的所有食物链,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动物都很重要。
教师提问:如果食物链断了会怎么样?
同时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有趣的食物链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1.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2.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3.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