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个体化治疗策略与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

1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目录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二、院前处理(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二)现场处理及运送三、院内绿色通道与卒中单元四、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一)评估与诊断(二)一般处理(三)特异性治疗五、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六、早期康复七、医患沟通八、早期二级预防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为9.0%~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为14.4%~15.4%,死亡/残疾率为33.4%~33.8%。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措施包括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在2017年合作编写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后简称“《指导规范》”),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导规范》发布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治方法有了较大的新进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基于此背景,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脑防委专家委员会对《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急性脑卒中的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协调配合,最终实现对脑卒中的有效救治。

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发挥主导优势,统筹分配医疗资源,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建设,不同级别的医院可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相应的救治。

急救转运系统与脑卒中救治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可避免院前延误,实现快速、有效转运患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个体化选择与整体性决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个体化选择与整体性决策

cesdlclnuyfl wi tsnlsh mi eefs nJ .Na rae a i r l n i et ai e a prui [] o j o o g n i c r o t
M e 2 0 9: 7 d, 0 3, 5 5—5 81
[3 Hs C, akJ , hn e a.T epoe iaeP sr— 3 ] uL P r M Z agK,t 1 h rti kns KR i e n
维普资讯

26 ・ 1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 i aC ie n se d i 0 7Ma , 6 1 ) dr orao t ae T aio l hns adWet nMein 2 0 y 1 (5 I g d tn e r ce
8 7—8 6 2 3
tr [] o J .Naue2 0 ,2 :4 —3 5 4 tr ,0 4 4 8 3 1 4

[6 ukrru S Mc l kyC Ma ihr ,t 1 vrx rs 3 ]Z c ebanB , Co e A, h aa s d RS e a.O eepe—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因 其 高 发 病 率 和 高 致 残 率 , 期 以 来 对 人 长 类 健 康 造 成 极 大 危 害 。 国 内流 行 病 学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国脑 全
梗 死 发 病率 约 6 ~ 18 1 6 0 /0万 , 病 死 率 约 为 4 ~7 / 0万 。 年 8 21 脑梗 死 后 的 第 1 月 中 6例 患 者 中 就 有 1例死 亡 。幸 存 的患 个
2 0 3 8 2 89 0 3, 8: 1 1
cpodfi t feJ . l net2 0 ,1 :16 18 etreie i [] JCi Iv ,0 3 1 2 17 15 cn nc n s [5 Aui i 3 ] tr MV, eT F rtnG e a. tes lo ul t e e Yu L,es i Z,t 1 Ani neoi n c oi s e s g e d

临床医学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策略

临床医学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策略

临床医学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策略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大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脑部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临床高危疾病。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策略之一、本文将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策略,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选择和治疗时间窗等方面。

1.适应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枢性卒中:即主要血管供应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脑缺血;-症状发作时间窗内:一般要求症状发作时间在4.5小时之内,即从症状开始到溶栓治疗开始不超过4.5小时;-无禁忌症:详见下文。

2.禁忌症:溶栓治疗存在一些禁忌症,包括:-大脑出血或其他明显男性患者的明确症状和迅速进行CT等影像学例行检查,确保不会误诊急性缺血性卒中为脑出血;-确定缺血区域范围,避免在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破坏剩余神经功能;-近期有严重颅内外出血、胃和肠道出血、中大量创伤等出血倾向的患者;-支气管动脉插管和心肺复苏后新发的严重胃肠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重度高血压等导致治疗后可能出现明显出血危险的患者。

3.溶栓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重组链激酶(rt-PA)等。

其中,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

新一代溶栓药物如林榭酶已获得一定的临床应用。

4.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指从症状发作开始到治疗开始的时间段。

目前可选择的治疗窗口如下:-4.5小时内:最常用的溶栓窗口,从症状发作开始到治疗开始不超过4.5小时;-3小时内: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在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获益明显;-6小时内:对于特定患者,在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也可以考虑,但疗效相对较差。

5.溶栓治疗的管理策略: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管理策略:-快速介入:缩短从患者到诊断的时间,从而缩短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尽量获取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以便准确判断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快速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血管造影等,用于确定脑缺血的范围和血管病变;-溶栓药物的快速制备和输注:以提高治疗的效果;-监测和控制治疗后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和溶血等。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一、治疗原则《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指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有以下5点。

1.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防治导致危及生命的伴发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维护身体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及内环境稳定。

2.尽快阻止和逆转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进程,即尽快使狭窄或梗阻的血管再通,恢复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同时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以及脑血流灌注的进一步下降。

3.逆转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病理结局,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治脑水肿等。

4.详细了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尽早启动二级预防。

5.尽早启动康复治疗,修复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结局,恢复受损的躯体功能,评估和改善语言、认知、情绪等功能,及早回归社会。

6.《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制定了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二、治疗方法《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管理流程,以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治疗的推荐意见如下。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1. 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2。

发病4.5~9h 的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3。

图2 发病4.5 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图3 发病4.5~9 h的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2. 血管内治疗AIS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见图4。

图4 AIS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I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流程见图5。

图5 AI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流程(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治疗1. 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在基础及临床前研究中有证据提示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治疗可能获益,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能进一步改善AIS患者的临床结局(Ⅱa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及早期干预 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及早期干预  ppt课件

2、治疗个体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ppt课件 17
定期检测血糖,应控制血糖餐后 2 小时在 8 ~ 10mmol/L,空腹在6.99 mmol/L以下;

饮食控制(我院内分泌讲座);
有氧运动锻炼;
应控制收缩压<130/舒张压<80mmHg; 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服用降脂药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
增加食物纤维摄入量. 长期坚持饮食调整,如果无效,服药治疗。
ppt课件
24

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各种药物作用途径不同,有些主要降低胆固醇,有些则主要降低 甘油三酯,因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长用药物有贝特类和他 汀类药物。
ppt课件
25
运动:

因人因地而异,如慢跑,步行,健身操,游泳等;不提倡爬山和 登楼梯,因为老年人中有膝关节疾病者比例较高。
ppt课件
27
脑血管病朋友

尽早到医院诊断和治疗,“时间就是大脑”
脑梗死后3~6小时:不可逆损害 中国3小时就诊率小于1%
院前健康教育:早期识别中风
ppt课件
28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卒中常见的5个主要警告信号
①身体的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
麻木或瘫痪。 双。
②单眼或双眼突然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
有氧运动(等张运动),即轻、中强度的运动,以不气喘为度 运动中最快脉搏>170 — 年龄,>60岁者心率90~120次/分钟为妥。

剧烈、高强度(乏氧)运动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
ppt课件
26
对无脑血管病的朋友建议:

保持良好的情绪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大脑功能区分布图
一、脑梗死按病因的不同分为 五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2.心源性栓塞型
3.小动脉闭塞型
4.其他明确病因型
5.不明原因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MRA检查结果)
小动脉闭塞型
DSA检查结果
二、脑梗死临床症状: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
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 续心电监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 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 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 脏负担的药物。正常人心率60-100 次每分钟。
(三)体温控制
(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
处理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 予抗生素治疗。 (2)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 热措施。
CT检查 :脑梗死
CT检查 :脑出血
MRI检查:脑梗死
脑梗塞诊断标准:
即有神经影像学显示责任缺血病灶
时,无论症状/体征持续时间长短都 可诊断脑梗死,但在无法得到影像 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 持续超过24 h为时间界限诊断脑梗 死。但应注意多数TIA患者症状不超 过0 . 5 ~ 1 h 。
三、现场处理及运送
1.对突然出现前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 近有条件的医院。 2.急诊室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 3.目前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倡 导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应争取在60 min 内完成。
黄金3小时
四、评估与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CT、MRI 实验室检查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 mmHg、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诊断流程
•是否为脑卒中?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严重程度?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病因分型?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推荐意见
• 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1级推荐)
•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1级推荐) • 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1级推荐) •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1级推荐) •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同情程度(Ⅱ级推荐) •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
•(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溶栓治疗推荐意见
•可对其他溶栓药物进 行研究,不推荐在研 究以外使用 •(1级推荐,C级证据)。
•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 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 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 栓的患者,经过严格 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 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Ⅱ级推荐,B级证据)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 •治疗 •(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神经保护
•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 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1级推荐 B级证据
•其他疗法
•丁基苯酞 •人尿激肽原酶 •高压氧和亚低温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溶栓治疗推荐意见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1级推荐,A级 证据)和3~4.5 h •(1级推荐,B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应
证严格筛选患者,尽 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 治疗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干预措施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干预措施

应激反应调整
生活质量提高
经过心理干预,患者对卒中事件的应激反 应得到有效调整和控制。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 改善,包括情绪状态、社交关系和日常活 动能力等方面。
CHAPTER 05
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 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压
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鼓励患者开口说话,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游戏、阅读等手段,提高患 者的认知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 日常生活。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长期康复与二级预防
长期康复
在康复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期的康复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理疗、职业康复等手段,帮助患者逐步恢复 生活自理能力。
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降压药物
,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 不良因素,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风险。
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糖尿病有助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 。
疗效评估
血管内治疗的再通率较高,但操 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选择
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给药时机
通常在发病后尽早使用。
疗效评估
可降低复发风险和改善预后。
抗凝治疗
药物选择
常用肝素、华法林等。
给药时机
通常在发病后立即开始使用。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

预防复发策略
1 药物治疗
了解用于预防卒中复发的 药物治疗选项,如阿司匹 林和他汀类药物。
2 生活方式改变
探索通过改变饮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和控制危险 因素来预防卒中复发的医 学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 早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 健康问题。
结论和展望
总结目前的治疗策略,并展望未来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领域的发展,以提 供更好的护理和恢复机会。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
欢迎来到本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的演示。我们将探索定义、病因、诊 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定义和病因
我们将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确切定义,以及引起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如高 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
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方法,如脑电图、计算机断层扫 描和磁共振成像。
快速抗凝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
我们将介绍快速抗凝治疗的方法,如静脉溶栓,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卒中损害。
血栓切除术
我们还将探讨血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适应症, 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期护理
康复治疗
了解在康复治疗中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的关键技术 和方法。
患者照顾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照顾者有效地照顾卒 中患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及早期干预概要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及早期干预概要课件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脑卒中发生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促 进患者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
神经影像学技术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超急性期( 发病后24小时内)、急性期(发 病后1-3周内)和恢复期(发病后 3个月内)。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等,此外还与吸烟 、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 关。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形成血栓或栓塞,引起脑组织缺血、 坏死。
互动问题2
在家庭和社区层面,我们如何做好 脑卒中的预防工作?
讨论要点
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早期干预的理 解,探讨如何优化救治流程和提高 公众的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MRI、CT等影像学技术,对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进行精准定位,有 助于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研究利用干细胞移植、基因修饰等技 术,修复受损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 。
神经介入技术
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能够快 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灌 注,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试验与证据积累
大量临床试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 诊治及早期干预概要课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概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与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病症。

缺血性脑卒中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据了脑卒中患者的大部分比例。

为了更好地针对个体化的治疗需求,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了近年来医疗界的研究热点。

一、诊治指南的制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提供规范、科学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诊治指南需要专家们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从临床病例、病情分析、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收集数据和信息。

同时,还需参考国际上的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最终,通过多轮的专家讨论和评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要点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出适合其个体化需求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评估: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病情类型和预后情况,从而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医学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对于高血糖患者,可以给予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

3. 治疗时间窗口:个体化治疗方案中,治疗时间窗口的把握非常重要。

在脑卒中发作后,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因此,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并及时进行治疗。

4. 康复护理:个体化治疗方案还应包括康复护理的内容。

脑卒中患者在脑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功能。

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配合。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策略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策略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策略首先,对于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了解病史、查体、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同时,还应进行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以排除其他病因。

目前,头颅CT扫描是最常用的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

CT画面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梗死区域,有助于确定梗死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的功能状态。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使用静脉注射造影剂以求更好的成像效果。

除了头颅CT扫描外,磁共振成像(MRI)也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MRI在早期梗死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更能发现细小的梗死灶。

但MRI成像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且有些患者可能无法适应。

血管造影(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可提供血管内的图像,并有助于评估血管狭窄或堵塞情况。

对于特定的患者,DSA可能是必要的,并可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在确认诊断后,应紧急采取治疗措施。

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原则上血压应保持在对患者最有利的范围内。

然而,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溶栓药物主要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相当重要的,一般在卒中发作后4.5小时内为最佳治疗时间。

然而,对于特定患者,有时可延长至6小时。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严格掌握,以防止治疗的不当使用。

对于不能接受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机械性溶栓和血管再通术是可行的选择。

机械性溶栓通过导管引导将血栓捻移除,以恢复血液流通。

血管再通术则是通过血管成形术等手段,直接去除血管阻塞物。

这些措施可通过打开堵塞血管,恢复脑血流,减少梗死区域的大小。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后续管理,应针对个体化的治疗需求,包括血压控制、血栓抑制剂、胆固醇控制、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神经保护和恢复等。

此外,还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以及提供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卒中的抗凝 急性期是否抗凝?何时开始抗凝?
研究进展
Peter AG Sandercock等对抗凝制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 行了系统评价,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3,748例患者
其中2个试验纳入心源性卒中患者 (CESG 1983; NAT-COOP 1962),1个试
验房颤患者只是其中一个亚组 (IST 1997)
目前没有证据支持:
缺血性卒中,包括心源性卒中急性期抗凝治疗
规范:
- 欧美指南都不推荐缺血性卒中,包括心源性卒中急 性期的抗凝治疗 - 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推荐:
⑴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
疗(I级推荐,A级证据)
⑵ 关于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IV级推荐,D级证据) ⑶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后使用抗凝剂 (I级推荐,B级证据)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03, 10(2):177-80
Philip
Birschel等研究也显示:进展性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
Cerebrovasc Dis 2004;17:242–252
率更高 。
成都卒中登记研究显示: 卒中进展组的3月死亡、死亡/残疾,6月死亡、死亡/ 残疾发生率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例(77 vs. 74%);也没有降低需要继续住院康复的患者比例(65 vs.
66%)。 结论:肝素对进展性卒中几乎没有效果。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 248: 287-29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抗凝治疗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RCT 亚组分析
病例数 证据级别 3618 II


抗凝-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 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2)关于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IV级推荐,D级证据)


(3)使用溶栓治疗后又需要抗凝治疗的特殊患者,不推荐在24小时内 使用抗凝剂(I级推荐,B级证据)
EPITHET 2008; MELT 2007; NINDS 1995; DEDAS 2006;
•临床规范
各国指南都未将心源性卒中列为溶栓禁忌症
刘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静脉溶栓禁忌证






A.与出血相关病史: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 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在有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未遗 留神经功能体征。 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D.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E.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 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 正常范围)。 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血糖<2.7mmol/L(50mg/dl)。 G.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H 妊娠。 I.不合作。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2)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给予 尿激酶溶栓治疗,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人。使用方法:尿激酶 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 药期间严密监护患者 (II级推荐, B级证据) (3)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I级推荐,C级证据)
重以及在三日内死亡的患者,可诊断为进展性卒中
Birschel P et al. Progressing stroke: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04,17(2-3):242-52
26个试验中
只有80年代的3个试验排除心源性卒中
(Abe 1981; Atarashi 1985; Ohtomo 1985)
其他23个试验均未排除心源性卒中
如 ATLANTIS A 2000; ATLANTIS B 1999; DIAS 2005; DIAS 2 2008;
ECASS 1995; ECASS II 1998; ECASS 3 2008;
抗血小板-推荐意见

(1)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抗血小板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 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25mg/日(I级推荐,A级证据)。急性 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日) (2)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 (I级推荐,B级证据) (3)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III 级推荐,C级证据)
进展性卒中发生率
目前有关进展性卒中的研究不多,且多为观察性研究;
诊断标准不同,进展性卒中的流行病学资料有较大的差异;
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9.8%~45%;
国内相关研究发生率为17.4%~40.7%。
进展性卒中预后
Murat Sumer等研究显示:进展性卒中的病死率(19.2%)
明显高于非进展组(4.16%)
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 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率亦无显著下降 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增加
抵消
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也被颅外出血
率增加抵消
心源性或动脉内血栓、动脉夹层和椎基底动脉梗死等特殊亚组尚无证
据显示抗凝治疗的净疗效
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心源性卒中是溶栓的禁忌症,
指南中心源性卒中不是溶栓禁忌症
应根据适应症、禁忌症选择病人,要注意以下问题:
- 临床病情:太严重?(不溶)
- 神经影像学:大面积梗死? 如:CT低密度范围 大于1/3 大脑半球(AHA guideline),(不溶)
选择标准与其他患者一样,但更加注意以上情况
结果 3-
心源性
1
2
大动脉型
后循环 静脉 进展型 动脉夹层 3h 内 placebo VS
0
0 1 2 0 1
2
4 0 0 0
715
2398 60 204
II
II II II
1+/1412-
418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随机对照试验
规范:重要卒中指南意见
• 2007 美国卒中指南 (AHA): 未提进展性卒中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RC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8 , Issue 4 . Art. No.: CD000024. DOI: 10.1002/14651858.CD000024.pub3
Effectiveness of heparin treatment for progressing ischaemic stroke: before and after study
评价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组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
制剂等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8 , Issue 4 . Art. No.: CD000024. DOI: 10.1002/14651858.CD000024.pub3
结果显示:
• 2008欧洲卒中指南(ESO): 未提进展性卒中抗凝治疗
•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未提进展性卒中抗凝治疗 总结:进展性卒中用抗凝治疗目前尚无支持的证据,还需 更多临床研究, 除非有充分理由(如高凝状态等),一般不 用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与一般缺血性卒中处理原则相似 I. 院前处理: 尽量减少时间延误 II.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尽快做CT,溶栓准备 III. 卒中单元 IV.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后循环梗死治疗应与前循环不同吗?

后循环脑梗死(PCI)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 既往认为后循环系统和前循环系统是两套不同的供血系 统,在发病机制,预后方面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上也 应有所差异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个体化治疗
策略与规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2014年01月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
简化版
特异性治疗
(一)改善脑血循环 溶栓 抗血小板 抗凝 降纤 扩容和扩张血管 (二)神经保护 (三)其他疗法 (四)中医中药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I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小时 (I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 予rt-PA溶栓治疗。 rt-PA的使用方法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维持1 个小时,其中10%在1分钟内静脉推注,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监 护患者(I级推荐,A级证据)
进展性卒中应该抗凝吗?
进展性卒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统一
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定义及诊断标准:
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的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逐 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发病72小时和入院时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 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在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眼球运动中,任何1
项有大于或等于2分的加重和/或在言语功能中有大于或等于3分的加

针刺:
国内外研究较多,但高质量研究较少,国内多为有效的阳性结果,国外 研究结果不一致
- 推荐意见
中成药和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 试验进一步证实。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患者意愿决定是否选用针刺 (II级推荐,B级证据)或中成药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