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急性期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

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

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较大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9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治指南更新》;2018年1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2. 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卒中,是指由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以急性神经系统局灶性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病症多样化且危害巨大。

医学专题中国脑卒中急性期指南解读

医学专题中国脑卒中急性期指南解读
第八页,共四十九页。
(一)诊断流程
1
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2
是否(shì fǒu)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3
卒中严重程度?可参考CSS、NIHSS或SSS量表评分(píng fēn) 判断
4
能否进行(jìnxíng)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
5
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第二页,共四十九页。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jíbìng)管理 – 新指南的发布
2015年,针对(zhēnduì)缺血性卒中的新指南
第三页,共四十九页。
指南(zhǐnán)内容提纲
前言(qián yán) I 院前处理:尽量减少时间延误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尽快做CT,溶栓准备 Ⅲ 卒中单元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住院期间)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1
2
3
4
准备溶栓者,血压 应控制(kòngzhì) 在收缩<180mmHg舒 张<100mmHg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
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 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 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
≥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或伴有严重(yánzhòng)心功能
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4)轻型卒中/TIA的双重抗血小板问题:见二级预防指南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九页。
(三)特异性治疗(zhìliáo)-改善脑血循环
抗凝-推荐意见(yì jiàn)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
行抗凝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关于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内科治 疗
七、并发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推荐意见: 颅内压升高者,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Ⅰ级推荐, C级证据)。 需要脱水降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Ⅰ级推荐,C级证据)和高渗盐水(Ⅱ级推荐,B 级证据)静脉滴注,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 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Ⅱ 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 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Ⅱ级推荐,B级证据)。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 急救人员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 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推荐意见:
(1)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 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Ⅰ 级推荐,A级证 据)。 (3)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Ⅰ级 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 CT的“点征”(spot sign)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 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 CTV、增强 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或 SWI 检查,以明确 诊断(Ⅱ 级推荐,B级证据)。 (5)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 疗
五、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 止血药rFⅦa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 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 荐常规使用(Ⅰ级推荐,A级证据)。氨甲环酸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 期病死率, 但长期获益不确定,不推荐无选择性使用(Ⅱ 级推荐,A级证据)。神 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 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指导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指导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指导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2周。

康复治疗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

1、良肢位的摆放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和尽早诱发分离运动。

患侧卧位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应伸髋、膝稍屈、踝背伸90°。

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仰卧位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应垫薄枕,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或伸髋、伸膝、踝背伸90°。

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健侧卧位偏瘫侧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垫枕),呈迈步状态(屈髋、屈膝、踝背伸90°,患足不可悬空)。

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偏瘫侧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做双上肢伸肘、伸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动。

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患侧握: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

向健侧翻身呈健侧卧: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健侧卧的肢位摆放同前。

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使髋是臀部抬离床面,维持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什么是踝泵运动?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可分为屈伸和环绕两组动作。

为什么要做踝泵运动?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肌肉收缩,使血液和淋巴回流加快,防止静脉或静脉窦内血栓淤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何进行踝泵运动?病人体位:平卧位或半卧位,膝部伸直,大腿放松。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18 版指南内容的更新,主要集中在:脑卒中急诊救治 体系、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评估和诊断、血压控制、 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 的预防与处理)。
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二、院前处理 三、卒中单元 四、急诊室处理 五、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5.早期康复 6.医患沟通 7.二级预防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
推荐强度(分为四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为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1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 病例对照研究 D级: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 能缺损;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一)评估和诊断
⑸ 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急性卒中 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 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 例:脑梗死
现场处理及运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主讲人:靳凌 教授 单位 :南京脑科医院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时间的重新定义
与 14 版指南相比,18 版指南重新定义了急性期的时间, 一般指发病后 2 周内,轻型 1 周内,重型 1 个月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包括:1. 病史和体征 2.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4. 诊断标准 5. 病因分型 6. 诊断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脑病变检查:(新增内容)脑病变检查中多模式 MRI:AHA/ASA 不推荐对发 病 6 h 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患者,推荐 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 6-24 h 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 CT灌注、MRI 、DWI 或 MRI 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筛选是否进行血管 内机械取栓治疗。AHA/ASA不推荐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常规进行MRI检查来排 查颅内微出血。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在血液化验结果回报之前,开始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缩短 DNT,且未降低安全性。AHA/ASA 也有相关推 荐,不过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一定在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决定。
杨璐萌,程忻,凌倚峰,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 47(7): 464468.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7.006.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急性期评估和诊断
主要更新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五)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判 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 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 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 5 型。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大动脉粥样 硬化
低灌注与缺血半暗带(CBF) 20ml/(100g.min)
The penumbra on CT perfusion
急性期溶栓处理
参与溶栓的人员应牢记时间观念,同 时运用现代影像指导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溶栓治疗推荐
(1)静脉溶栓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I级推荐, A级证据), 3-4.5h内(I级推荐, B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 rtPA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
狭窄程度判断


☆ TCD 检查

TCD能够提供动脉狭窄信息,确定动脉狭窄的阳性 预测值36%,确定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86%。 TCD可测定颅外血管或心源性栓子的微栓子信号

(MESs), MESs常见于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这些病人

低血糖可造成脑损害,产生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快 速的检测及处理低血糖非常重要。 糖尿病是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 人中风的病情更严重、预后差。 严重的中风可以造成高血糖,高血糖会产生无氧糖 酵解造成组织酸中毒,此外会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血糖高可以是严重血管事件的标志。对于轻到中度 血糖升高的患者,常规应用葡萄糖-钾-胰岛素注射 液并不能改善预后。

中国脑卒中管理指南

中国脑卒中管理指南

中国脑卒中管理指南
中国脑卒中管理指南旨在为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有效的脑卒中管理策略,以减少患者死亡
率和残疾率。

指南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卒中的分类和诊断:指南会提供脑卒中的分类和对各种类型脑卒中的诊断准则,以便医生
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

2. 急性期治疗:指南会强调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其他神经保
护治疗等,以尽可能降低患者出血和残疾的风险。

3. 康复和病后管理:指南会提供脑卒中康复的指导,包括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评估残疾和提供
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法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程度。

4. 预防和管理风险因素:指南会强调针对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和饮食不健康等进行预防和管理,从而降低再发脑卒中的风险。

5. 专科推荐和指导:指南会提供各个专科领域对脑卒中的治疗和管理的指导建议,如神经内科、介入放射学、心脏病学和康复医学等。

中国脑卒中管理指南是中国卒中学会和相关专家共同制定的,根据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情况,
旨在提供全面和最新的脑卒中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如何分期

脑卒中如何分期

脑卒中如何分期脑卒中发生后不同阶段,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为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教学和学术交流,目前临床上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程长短,将脑卒中分为4期。

(1)急性期:指发病后2周之内。

由于此期瘫痪的肢体肌张力下降、反射消失、不能维持自主性活动,故又称为软瘫期。

其中发病后1周之内,病情变化较大,称为脑卒中急性期早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病情不稳定,变化较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进展为主。

(2)痉挛期:指发病后2〜4周。

此期的主要表现是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紧张性反射、肌张力升高和痉挛状态。

(3)康复期:是指急性期过后,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渐趋稳定,是在病后1〜6个月。

除急性期有改善外,这一时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幅度较大,是一次发作后好转程度可塑性较大的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是可以恢复者,则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好水平;如果是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

这一时期的治疗不是以药物为主,而是用理疗、针灸、运动治疗,都需要帮助和正确指导。

目前,康复医学的发展给瘫痪患者提供了许多有益帮助。

(4)后遗症期:是指经半年治疗,转入后遗症期。

这一时期不能规定具体时限,除非再次发生脑血管病。

这一时期病情平稳,不可能有明显好转,失去功能的部分,就是脑血管病发作真正损害所遗留的“记号”。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患者经认真锻炼后,功能亦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

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病情再发,注意基础疾病,防止并发症,不必为脑血管病的后遗症去千方百计地选用新药、验方等,主要靠功能锻炼和必要的训练及护理。

急性期抗凝治疗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

急性期抗凝治疗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

急性期抗凝治疗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残疾和死亡。

在急性期,抗凝治疗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急性期抗凝治疗的建议。

本文将就这些建议进行详细讨论,以加深我们对急性期抗凝治疗的理解。

1. 抗凝治疗的适应症急性期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在指南中已经明确列出。

首先,对于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2-3之间的华法林是推荐的抗凝治疗方案。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指南建议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DOACs)进行抗凝治疗。

此外,其他具体的病情情况也需要综合考虑,例如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2. 初始治疗的选择在开始抗凝治疗之前,我们需要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

指南建议在选择初始治疗方案时,要对患者的风险评估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于非心房颤动患者,短期使用华法林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而对于心房颤动患者,DOACs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在减少脑卒中的同时,还能减少出血的风险。

3. 针对高风险患者的治疗某些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脑卒中发生风险,他们需要接受更积极的抗凝治疗。

对于这些高风险患者,指南建议使用华法林,并维持INR在2-3之间。

对于不能使用华法林的患者,DOACs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4. 关于治疗持续时间的考虑指南强调了治疗持续时间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特定状况,我们需要在治疗的持续时间和出血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然而,总体而言,推荐至少三个月的抗凝治疗。

对于由非心房颤动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华法林维持INR在2-3之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总结:急性期抗凝治疗在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和特定状况进行治疗持续时间的决定,将有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抗凝治疗也存在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在治疗中平衡脑卒中的预防和出血的风险之间。

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对急性期抗凝治疗的建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解 剖 部 大脑半球梗死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大小
小梗死:1.6~3cm
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1.5cm
可指导脱水药的合理使用
缺血性卒中分型
• 基于临床表现OCSP分型法
OCSP是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1991年由英国Bamford等在牛津地区进行脑卒中 大规模群体调查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它在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发现病灶时, 就可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依据)将患者简单快速地分 为有明确特征的4个亚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 死灶的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
粥样硬化血栓性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基础上 的血栓形成作为共同的病因
血栓与斑块的关系: 斑块是基础,狭窄、血栓、栓子脱落是结果; 血栓机化成为斑块的一部分
病因分型—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 APSAO)
40-50%
10-20%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1与梗死病灶相对应 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50%或有易损斑块 证据) 2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 性梗塞灶; 3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 因素或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系 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卒中危险因素定义: 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糖尿病、
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OCSP分型法
●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 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 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 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 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 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 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识别与早期治疗
参考资料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要以2014指南制定)
3、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
(AHA:美国心脏学会/ASA:美国卒中学会)
诊断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 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 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或体 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 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h以上( 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 T/M R I排 除脑出血。
卒中单元
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 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 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具有发 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 健康和生活。急性脑卒中的诊疗是一项系统 工程,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配合协调,最 终实现对脑卒中的有效救治。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 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 检查。

医脉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医脉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
/
/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脑卒中防治系列规指导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5. 血糖管理: (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 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7mmol/L至10 mmol/L。 (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 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6. 营养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p:///
10 /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8.活动性内出血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 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 P T T,I N R,血小板计数、E C T;T T或恰 当的Xa 因子活性测定等) 13.血糖<2.7 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范围) 相对禁忌证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 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1.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6.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注:r t PA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3同;I N R:国际标准 化比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ECT:蛇静脉酶凝结时 间;TT:凝血酶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强推荐,确定性较高,有适应症多数可选择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中强度推荐,确定性中等,个体化选择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弱推荐,确定性偏低,慎重选择
Ⅳ级
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最弱推荐,最不确定,非常慎重选择
使用方法 主要看推荐强度,证据等级供参考
例: 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抗血小板禁忌症 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 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日 (Ⅰ级推荐,A级证据)
3
卒中后若病情稳 定,血压持续 ≥140mmHg/90mm Hg,无禁忌症, 可于起病数天后 恢复使用发病前 服用的降压药物 或开 始启动降 压治疗
4
准备溶栓者, 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180mmHg 舒张<100mmHg
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 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 因,必要时可采用扩 容升压措施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
指南内容提纲
前言 I 院前处理:尽量减少时间延误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尽快做CT,溶栓准备 Ⅲ 卒中单元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住院期间)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五)早期康复(新增) (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新增)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A级最高,D级最低)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CATIS研究—急性期降压试验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降压治疗能否 减少死亡和致残。 共纳入4071例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降压治疗组和常规降 压治疗组。


结果显示:早期降压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 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终点事 件发生无显著差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014版)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限(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 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脑CT或MRI无责任病灶时)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一)诊断流程
1
2 3 4 5
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脑 部病变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 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卒中严重程度?可参考CSS、 NIHSS或SSS量表评分判断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 病因分型?参考 TOAST标准,结合 和禁忌症 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Scheitz JF, et al. Stroke. 2015;46(4):1132-40
监测肌钙蛋白的意义

近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高于正常
上限

肌钙蛋白可以预测卒中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
功能性结局及死亡

肌钙蛋白增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症, 尤其注意筛查冠心病

卒中后急性肌钙蛋白增高需要重点排除 1型 Scheitz JF, et al. Stroke. 2015;46(4):1132-40
A级 B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
D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 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Nhomakorabea推荐强度(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I级 Ⅱ级 Ⅲ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糖调控
高血糖
血糖超过10mmol/L可给予 胰岛素降血糖(2010版 11.1mmol/L) 血糖应控制在: 7.7-10mmol/L
1
2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 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 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 、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 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 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 舒张压≥110mmHg,或伴 有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 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 ,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 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 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 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 ),避免血压急剧下降
卒中严重程度采用量表评估及早期血管检查为II级推荐,其余为I级 推荐;Door to drug(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 <=60分钟
病因分型(TOAST)
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
小动脉 闭塞型
心源性 栓塞型
其他明确 原因型
不明 原因型
TOAST分型目的:二级预防策略制定的基础
(二)一般处理:实验室检查和心电监测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CATIS研究—急性期降压试验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降压治疗能否 减少死亡和致残。 共纳入4071例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降压治疗组和常规降 压治疗组。


结果显示:早期降压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 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终点事 件发生无显著差异。
CATIS研究—急性期降压试验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降压治疗能否 减少死亡和致残。 共纳入4071例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降压治疗组和常规降 压治疗组。


结果显示:早期降压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 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终点事 件发生无显著差异。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血氧饱和度:维持94%以上(2010版92%)
心电图,有条件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 体温:体温38度以上降温处理
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增高的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周立春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神经内科 2015年9月13日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 指南的发布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涵盖了卒中的各种类型的诊断与治疗 经历了全国各省市专业分会的推广
2010年,专门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 新指南的发布
2015年,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新指南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约7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 高 目前关于脑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 、降压目标值、脑卒中后何时开始恢复原 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

可靠研究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收
缩压≥220 mmHg,5.6%的患者舒张压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