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4.24 认识面积 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认识面积》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认识面积》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d593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可以提出问题:“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面积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小组合作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3.面积的比较方法:讲解如何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介绍比较的方法,如直接比较、换算单位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4认识面积 浙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4认识面积 浙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5c3be526fff705cc170ab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4认识面积一、单选题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相比,( )。
A. 长方形=圆B. 圆<长方形C. 圆>长方形2.周长相等,面积最大的是()A. 长方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圆3.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完全一样,则阴影部分面积相比()A. 甲大于乙B. 甲小于乙C. 甲等于乙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比.()A. 平行四边形大B. 长方形大C. 相等5.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周长变大了,面积不变B. 周长不变,面积也不变C. 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二、判断题6.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7.下面四个图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判断对错)8.当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大.9.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相等.三、填空题10.________或者________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1.下面图形的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比较:周长和面积都相等的是________;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的是________;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的是________。
12.如图,D的周长________C的周长,D的面积________C的面积。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无法比较13.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
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________法、________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14.图中,甲的周长________乙的周长,甲的面积________乙的面积.A.>B.=C.<D.无法确定.四、解答题15.下面每组图形中,哪个面积大?在面积大的下面画“○”。
五、作图题16.图中每小格的面积是1cm2,把图补完整,使格子图中的图形面积为13cm2.六、综合题17.认真观察,填一填。
(1)下列图形中,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的是________,周长相等但面积不相等的是________。
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 美丽的校园 24《认识面积》教材解读 浙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 美丽的校园 24《认识面积》教材解读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bdfd1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f.png)
《认识面积》教材解读本课学习面积的意义,学会根据单位面积计算图形面积。
看与问创设了校园花坛的情境图,把花坛放在正方形的瓷砖上,是为了方便描述花坛的大小,可以把一块正方形瓷砖当作一个面积单位。
学生可以凭直觉判断哪个花坛大,哪个花坛小。
教师也可以自然地引入问题:到底大多少?怎样表示?做与说一是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
教材提供了两种比较思路。
第一种方法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
比较时,先去掉重叠部分,再比较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大的花坛大。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
第二种方法是比较铺砖的块数。
可以让学生分别数出(或算出)铺两个花坛需要的瓷砖块数,①号花坛是15块,③号花坛是16块,③号花坛比①号多铺1块砖,所以③号花坛稍大一些。
像这样,把每个花坛的大小用瓷砖的块数来表示,是使用了量化的方法,比较大小就容易多了。
经历这个思考过程,不仅渗透了用单位面积来刻画大小的基本思想,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量化是数学的重要价值之一。
二是比较哪个图形盖住桌面的地方大,就是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可以用指定的块数摆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在操作、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面积大小与所摆图形的形状无关。
要得出哪个图形盖住桌面的地方大,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片的块数来刻画,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打好基础。
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是5个正方形,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5个正方形,第三个图形的面积是6个正方形。
这些图形形状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平移变成相同或局部相同,但这些方法都不方便。
用数量来刻画后,直接比较数量的大小就可以了,这就是数学方法的作用。
三是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也可以用单位面积(如小正方形)去度量,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度量过程就是用单位面积(如小正方形)度量的过程,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作准备。
四是比较球面的大小。
这是特殊的例子,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右边的球面是凹陷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不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0324a3a1c7aa00b52acbec.png)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
然而学生又对“有用”的数学开始感兴趣,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运,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数学是有用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设计思路: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本节课,我采用简单谈话揭示课题;在探索新知时,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摸一摸、说一说、读一读、围一围、比一比、画一画等形式进行学习;练习题的要求上也让学生感到轻松;最后又以聊天的形式结束全课。
总之,课堂上我时时、处处努力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思考:在认识面积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问题解决: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定义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定义的理解。
教法: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进行学习。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单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的名字叫“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教师讲面积的起源。
过渡:那么直到今天,面积究竟是什么,大家想知道吗?最好的办法是大家先来自己学习。
二、学习研究,探索新知。
(一)学习面积的定义。
1、学生自学书。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每一行字,细心看每一幅图,找出什么是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8180b24028915f814dc22e.png)
《认识面积》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教学目标我是通过五步目标分解法来确定的。
第一步:内容标准分析:确定学习水平和中心词《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描述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从这句话话当中我确定核心名词是面积,行为动词是认识,而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名词(概念)核心名词面积在本节课中具体的内容又包括了物体的面,面积的含义,以及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在这部分内容中,物体的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具体的,因为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既能看到物体的表面,又能亲手摸到物体的面;而面积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可操作的,所以是具体的。
物体的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具体的,是有前备经验的;而面积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前备经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虽然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但学生也是没有前备经验的,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面积的含义这部分内容为教学重点,而比较面积的方法为教学的难点。
物体的表面学生已经有前备经验,所以在行为程度上学生只需要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就可以,让他们体会到物体是有表面的,面积的含义这部分比较抽象,孩子们能够描述一个物体某个面的面积,就说明孩子们对面积有所理解。
关于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即可。
为了达到以上行为的程度,我确定了这样的行为条件,第一个环节通过摸一摸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物体的面,并通过比一比活动知道面有大有小。
第二个环节通过结合具体实例,模仿老师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以及用更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摆一摆、剪一剪等形式,学生能说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五步转化法,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最后叙写的表现性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体会到物体是有面的,并且面还有大小之分。
(2)结合实例能够描述一个物体某个面的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共22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70d7b0bceb19e8b8f6bad8.png)
(60)
1cm 1cm
(16)
5m面图形各占几个方格?
12个
2个
6个
(2)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A
B
答:A的面积大。
把字母宝宝按面积由大到小排队。
11个
12个
10个
好H>!A>O
孩子们! 你们太棒了
谁赢了? 18
16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边长为5mm的小方格。
(60)
5mm
5mm
这样你看出 来了吗?
5mm
5mm
(64)
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边长为1cm的小方格。 1cm
1cm (16)
(15)
1cm 1cm
(9)
说一说
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第一关 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 个最小
18个
(1)
最大
14个
(3)
16个
(2) 最小
第二关 看谁说得对
长方形的面积大 正方形的面积大
(60)
1cm 1cm
(16)
5mm 5mm
第二关 看谁说得对
长方形的面积大
正方形的面积大
比赛刷墙面
教室里哪些物体表 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哪些是正方形?
比一比
两片叶子的表面 哪个大?
手绢和方巾哪个 表面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 黑板面的面积
比大小
动动手
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 面积小?
重叠法(重合)
重叠法(剪拼)
数格法 (8)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资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1ee1522b160b4e767fcf64.png)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浙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时的内容《认识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浙教版 (共23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浙教版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6e04fa915f804d2a16c17a.png)
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1
2
3
4
物体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 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观察法
粉红色图形的面积比黄色图形的面积大, 黄色图形的面积比粉红色图形的面积小。
重叠法 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用重叠的方法比不出哪个面积大.
蓝色长方形比红色长方形大. 蓝色长方形比红色长方形大.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 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 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 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 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 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 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 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 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 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 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 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 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 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 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 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 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得更高才能看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d1c008783e0912a3162a61.png)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的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片叶子,我们来进行一场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队女生一队,各派出一名代表,男生,谁认为自己手快,女生呢,谁手快。
你们两个人要把叶子涂满颜色,先涂完的那一队获胜,准备好了吗?我宣布比赛开始!同学们可以为你们的队员加加油!……(举起学生的手),好获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不公平!他的叶子大我的叶子小!师:你是说你刚刚给叶子涂色的这个面,你的大他的小,所以你认为不公平是吗?二、认识面积好了同学们,刚刚他们涂色的这个面,就是这片叶子的表面!物体都有表面。
瞧,这是一个粉笔盒,老师现在要来摸一摸它这个面的表面。
你们说开始我就开始,你们说继续我就继续,你们说停我就停,明白吗?好,老师准备好了,你们应该说什么?那么你们也来摸一摸你们数学书的封面,好开始。
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粉笔盒的这个面,你发现了什么?(生站起来说)你们再来摸一摸我们课桌的桌面,开始。
(摸完整)那么比较课桌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谁能站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板)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这两个圆形,哪边的大哪边的小?我们再来判断几组图形的大小,认为左边图形大的举左手,认为右边图形大的举右手,明白吗?第一组……举左手的对了第二组……举哪只手的对了?你们反应真快!(课件集中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刚才的判断我们发现,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板)。
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美丽的校园24《认识面积》教学课件浙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美丽的校园24《认识面积》教学课件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a3148369dc5022aaea0089.png)
哪个花坛 最小?
①号花坛和③号花 坛一样大吗?
1、如何比较①号和③号花坛的大小?
③ ①
③号花坛大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花坛大。
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桌面上摆出 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盖住桌面的地方大?
5个
5个 6个
第三个图形盖住桌子的地方大。
哪个球的表面大? (1)
(2)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 叫面积。
1、强强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拼出下面7种平面 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①( 8 )②( 8 )③( 8 )④( 8 ) ⑤( 8 )⑥( 8 )⑦( 8 ) 图形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与单位面积的数量有关。
2、把下面的大正方形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 4份。与同学交流不同的分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6)](https://img.taocdn.com/s3/m/2b1f757059eef8c75fbfb3ec.png)
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图形或物体面的周长,拿出数学课本,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新课探究1、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师:现在请你伸出你灵巧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你有什么感受?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数学书的封面大)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平的,你能找到一个比数学书的封面大的面?(4名学生)谁能找到一个比数学书的封面小的面?(4名学生)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引导学生利用这句多说几句:(煅练学生的表达能力)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么学过的图形呢?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面。
生:由线段围成。
生:他们的面也有大有小。
……….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平面图形的———(停顿一下)面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面积。
生:思考1、像这样线条首尾相连接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有面积2、像这样线条首尾不相连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没有面积师:根据我们刚刚的分析,你能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类吗?根据图形总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议一议:比较一下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区别?生:自由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共36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9d76caf524ccbff12184f4.png)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1.重叠剪拼法。
结论:把两个图形 重叠剪拼后发现, 正方形的面积有剩 余,所以,正方形 面积大。
破坏物体完整性
2.摆方块法。
8个
9个
2.摆方块法。
2×4=8个
3×3=9个
2.摆方块法。
认识面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 的教室,说一说哪些物体表 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 是正方形的?
谁能看出哪个物品的表 面大,哪个物品的表面小?
指出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 摸一摸,比一比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适用范围比较广
谢谢大家帮我解决难题。
练一练 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一样大
说 一说:
你喜欢哪种比较图形 面积大小的方法? 为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相差较大的图形) 2、重叠法 3、剪拼法 (破坏物体完整性) 4、摆方块法(借助其它物体) 5、数方格法(统一标准) 6、画方格法(同样大小)
没有
比一比,哪个长方形大?
重叠法
物体表面 或 平面图形 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比一比方巾和手绢哪个面积小? 观察法(相差较大的图形)
练一练 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小,哪个面积大?
我的瓷砖面积大。 ?
1、4人结成小伙伴,要 分工明确。
2、要共同动脑筋,想 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 的大小。
练一练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面积的认识丨浙教版(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面积的认识丨浙教版(6)](https://img.taocdn.com/s3/m/a86084ba195f312b3169a5ec.png)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分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来进行面积的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比较、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并会用适当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用画方格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卡纸、学生尺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感知面积活动一、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会发现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比如黑板面、课桌面等等。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活动二、师:请大家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师:通过同学们的看、摸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三、师: 让学生拿出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他们的大小生1、用观察法—直接就能看出谁大谁小生2、用重叠法—有多出部分的图形大。
师: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那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我们认识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都有——大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请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之后,让学生具体描述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等等,加深对面积定义的理解。
2、合作交流,比较面积师:出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会继续沿用上述两种比较方法,却发现无法得到比较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如果把两个图形划分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比如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试一试能不能比较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一数就会得出答案,因为每个小方格大小都相等,所以哪个图形分成的小方格数目多,那个面积就大。
3、巩固训练,强化提高第一题,作为本节课的基础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第二题,借助方格比较两个稍复杂图形的面积,启发学生把两个半格看成一个整格第三题,较前面两个题更加复杂,可提醒学生注意数格子时的次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通过练习后学生对于数格子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有了更深的体会,也锻炼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归纳这节课共用了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2d094f2f60ddccda38a0ec.png)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好奇”的事物,学习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有些困难。
然而,学生有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便愿意学习数学。
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引领学生探索比较面积的大小。
本课设计首先结合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
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所以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实际意义,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用画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从书后附页上剪下黄、蓝两个长方形、边长为3厘米的绿色正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的黄色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面积的含义。
1.比较两个简单物体的表面大小。
教师拿出一个柚子和一个橘子,请几个同学们上来摸一摸这两个水果的表面。
师:同学们,这两个水果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设计意图:凭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2.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在你们的面前有平面图形吗?请找一找。
生:桌子的表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师:这两个图形哪个大呢?生:桌子表面的这个长方形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4 认识面积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3017b05022aaea998f0fe9.png)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直观教学,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准备
一)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每天都要洗脸,现在用双手摸摸自己的脸,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
课前让同学们画了一个喜欢的图形,拿出来说说你画的什么图形。
生:我画的是个五角星…….
师: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你们画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板书)
师:不仅物体的表满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同桌比一比画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生:我画的三角形比他的圆形大……
师: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看书83页画出面积定义。(板书)
指名2个同学读定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课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师:你画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指(三角形的大小),
师:同桌两个比一比看谁画的图形的面积大。(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比较平面图形,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预习
1.课件出示课本练习P83比一比中的两个图形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学生众说纷纭,无法判断)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4 面积的认识丨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4 面积的认识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31557a0b4e767f5acfceec.png)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程序(一)、说设计思路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1、比赛导入——激活学生思维2、实践体验——感受面积概念(1)、认识物体表面(2)、认识平面图形(3)、推导出面积的意义3、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1)、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2)、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4、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5、巩固应用、课后延伸(二)教学流程1、比赛导入——激活学生思维2、由于三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课件出示情境图擦黑板比赛引入,国旗和黑板,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男生擦黑板,女生擦国旗,谁先擦完,谁就是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学习过程】
一、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每组对边分别()。
2.正方形有()条边,每条边都()。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5.封闭图形()叫做周长。
二、我会预习:
自学课本勾画出知识要点和疑点。
三、通过预习,你能提出哪些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请你写下来:
(1)
(2)
(3)
(4)
【达标检测】
1.数一数下面方格中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谁的面积大?
( ) 个( )个2.数一数下面方格中图形的面积,并标出各占几个格子?
( ) 个( )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