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宣德炉皮壳着色的几个方法
宣德炉的皮色分析【转贴】
![宣德炉的皮色分析【转贴】](https://img.taocdn.com/s3/m/2d43944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5.png)
宣德炉的皮色分析【转贴】宣德炉表面氧化层颜色的分析作者:卢圣ffice:smarttags" />2006-08-02宣德炉由于其表面氧化层颜色的独特,广受各类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各类赞词不绝。
不论真物或仿品,从它的颜色分类来看,历代文人雅士,专家都给予了很全面的规类。
【宣炉博论】上说,「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秋葵色、栗壳色」,所为仙桃色、秋葵色,即桃红色和金黄色。
[帝京景物略]上说「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藏经纸色」,这些述说都很正确。
铜和铜合金的器皿表面在未氧化或氧化后,还未锈蚀前都会产生类似以上的色彩,然在刚开始产生锈蚀后,也会产生以下七种锈色,即朱砂斑,朱红斑,葡萄斑,石青斑,石绿斑,淡蓝斑,黑漆古斑。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宣德炉是以铜或铜合金金属铸制,按目前分析,常见的不外乎以下几种,即主要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①纯铜(相对比较纯)和金、银组成的合金,②铜和锌组成的合金,③铜和锌、铅组成的合金,④铜和锡组成的合金,⑤铜和镍组成的合金,⑥铜和镍、锌组成的合金等。
在自然界,元素单质有它的颜色,元素的不同化合物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是它们的化学性质所决定的。
铜是少数有颜色的金属之一,称之为有色金属,铜极易与其它金属元素形成合金,不同的合金,不同的元素含量又会产生不同的色泽,各种元素在铜中含量由少变多的时候,其合金颜色沿红→黄→青→白方向变化。
纯铜在约700亳微米波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呈现橙红色,铜中有微量的其它金属元素对铜色改变不大;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与铜和锌、铅组成的合金称之为黄铜,随着锌和铅含量的增加,铜颜色由红变为金黄(图1),含铅后的颜色将变的更亮白(图2);铜和锡与铜和锡、铝组成的合金称为青铜,合金颜色为黄带绿色(图3);铜和镍组成的合金称为白铜,含镍超30%以上是优秀的耐蚀白铜,应用相当广泛;铜和镍、锌组成的合金称为锌白铜,有美丽的银白色(图4)。
各种金属的化合物也具有不同的颜色,不管是氧化物、亚氧化物、硫化物、亚硫化物、盐类还是金属离子,在不同的物质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大明宣德炉鉴定大明宣德炉鉴定方法
![大明宣德炉鉴定大明宣德炉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2b445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3.png)
大明宣德炉鉴定大明宣德炉鉴定方法(1) [大明宣德炉鉴定]稀世珍品“大明宣德炉”鉴赏,怎样辨别判断真假呢?古玩收藏大咖2017-10-13稀世珍品“大明宣德炉”鉴赏,怎样辨别判断真假呢?全球巡展宣传!扩大曝光率、促成艺术交流交易!港澳台、新加坡、纽约多地联展!如果您有高端艺术藏品出手,请联系资深艺术品经纪人:谢经理宣德炉是明宣宗宣德年间铸造的一种炉。
其铜料是从暹罗国(泰国)进口的,叫风磨铜,其实就是纯铜。
宣德炉用纯铜经过多次精炼铸造而成。
表面不仅特别光滑,而且出现了一些自然的斑纹。
根据铸造的不同,大体分为五个颜色,有栗子皮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和藏经纸色,而且以藏经纸色的宣炉为最稀少和最贵重。
根据史书记载说法不一,都分布在皇家的寺庙和宫殿里边,以及给一些重臣使用。
而且宣德炉的铸造工艺对外一直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炉就显得特别贵重。
从宣德年间,民间就有人开始仿制宣德炉。
宣德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特别是金属工艺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明代与景泰蓝和明式家具是最突出的三种工艺品,其中以宣德炉显得尤为珍贵,价值连城。
但是有些仿的工艺也非常好,虽然赶不上真正的宣德炉工艺那么好,但是工艺也不错,所以也有一定的价值,有的价格还是很昂贵的。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都南京,从此开始了明代277年的发展历史。
明代初年,手工业制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其中手工制作较有特点的便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大明宣德炉。
因创始于宣德年间,因此得名“宣德炉”,铸造宣德炉的材料以风磨铜为主,还有多种金属合金。
精炼后的宣德炉铜质细腻、纯粹、坚韧、有光泽。
它主要是由皇师组织的工匠们在宫内制造。
我们见到的宣德炉为什么这么大量呢?一个是因为在明朝宣德年间作了一大批,后来分配到全国,流传到现在就越来越少了。
但此后仿制的特别多,明代仿,清代仿,民国仿,一直到现在还在仿,所以数量越来越多。
明代宣德年间做的香炉虽然形状大小各有不同,但都是铜做的,都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冶炼之后铸的。
宣德炉的辨别方法
![宣德炉的辨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a2f6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2.png)
宣德炉的辨别方法第一,看瓷质。
宣德炉的瓷质非常好,坚硬致密,色泽纯正,釉面平滑细腻,釉质通透如镜,有时会呈现出深浅相间的纹理。
而假冒品的瓷质会比较粗糙,表面会有气泡和不平整的地方,或者会呈现出纹路与原品不符的情况。
辨别宣德炉的第一步就是看瓷质。
第二,看成色。
宣德炉的釉色非常纯正,白度高,通透感强,呈现出素雅的美感。
宣德炉的釉面还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变化,霞光流转,让釉面更具有生动的质感。
而假冒品则会使用较差的釉质和颜料,表面往往呈现出一种单调的灰黄色或者充满瑕疵的杂质。
看形制。
宣德炉的造型简单而优美,包括腰部微收、盖子顶部弧线优美、下部微鼓等特点。
宣德炉的外形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古朴的艺术风格,高脚或圆脚,宽口或长方形口。
而假冒品则会对宣德炉的形制进行改造或者违背宣德炉的基本特征,使其形状不规则或者过于华丽,从而骗取购买者的信任。
第四,看纹路。
宣德炉的纹路通常都是用特殊的器具进行细腻雕刻的,花鸟鱼虫、山水云雾等图案往往都比较精细,特别是在小细节上体现得非常到位。
而假冒品的纹路则往往粗制滥造,没法达到宣德炉的高度,或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第五,看鉴定证书。
如果你想购买一件宣德炉,最好到正规的拍卖行或者认证机构购买。
这些机构往往会给每件瓷器颁发一个鉴定证书,表明这件瓷器的真实性和价值。
有了这个证书,你就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宣德炉。
购买宣德炉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眼力敏锐,并多多进行比较和考虑。
希望以上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除了上述的一些辨别方法之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注意事项也需要考虑。
宣德炉的老痕和刻痕往往也会成为鉴别真伪的依据。
真品的老痕和刻痕往往较为均匀,规律性强,而且有一定程度的磨损,看上去既自然又美观;而假冒品则通常是机械加工,其痕迹显得不自然,或者是用一些特殊工具人为添加的。
宣德炉的胎质也是参考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品的胎质往往较为坚硬,而且经过了多次高温烧制,有一定的脆度,摔碎后呈现的断口也会比较平滑、光滑,或者是呈现出一些黄白相间的条纹;假冒品则胎质质量往往较差,颜色通常不均匀,摔碎后的断口则往往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粗糙或者多孔的情况。
宣德炉鉴定步骤
![宣德炉鉴定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b2d22b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8.png)
宣德炉鉴定步骤专家为您掌眼不少的藏友在收藏过程中肯定会见过不少的宣德铜炉,底部打着宣德年制,或是⼤明宣德年制。
宣德年间真的做了这么多的铜炉吗?遇到市场上琳琅满⽬的宣德炉,该⼜如何去辨别?今天的视频有请到了著名青铜器鉴定⼤师,域鉴平台青铜鉴定家王荣琳⽼师为⼤家讲解宣德炉鉴定要点。
王荣琳⽼师通过鉴赏⼀件清代兽⽿宣德炉,为⼤家详细讲解宣德炉的鉴定要点。
清代兽⽿宣德炉字体这是⼀个造型⾮常典型,常见的兽⽿炉,两边兽⽿,颈部收⼝,⿎腹,底下圈⾜略往外撇,底款:“⼤明宣德年制”,款识的字体是⾮常典型的清朝造宣德炉底款,清代⼯匠经常写这种较古拙的楷书字体,这种楷书和⼀般书法的写法的有⼀些区别:底款“⼤”字上头笔画⽐较长,撇、捺⾮常有特点;“明”⼀般都是⽇和⽉,⽐例于明代不同,具有清代的字体的味道;“宣德年制”同样是⾮常有特点;⼀般分辨宣德炉看款识很重要,藏友们要多观察⽼宣德的款识的字体的特征和它的制作的⼯艺,这种字体经常出现在楷书宣德炉上。
真假底款字体现在仿品宣德炉⾮常多,仿品的字体和这宣德炉区别⾮常的⼤,常见的仿品字体有些往往就是直接⽤现代电脑字体的,仔细分辨就能发现他的不同。
包浆包浆这件宣德炉有着⿊包浆,也就是常说的栗壳⾊,或者是棠梨⾊包浆,是⽐较熟旧的⿊⾊铜炉在传世过程中与空⽓氧化,形成的包浆,这种包浆并不均匀,有很厚的质感。
和现在新仿品上的包浆有区别,新仿品颜⾊⽐较单⼀,死板,⽽且包浆⽐较薄,⼈⼯做旧的颜⾊与真品很⼤的区别。
内堂内堂真假内堂对⽐我们看炉的内堂,内堂是也较为典型,虽然看上去⽐较光滑,但是它实际上⼿触摸还是稍显粗糙,这种光滑和粗糙,也要仔细体会,现在新仿炉⼤家都知道它的铸造⽅式是现代的硅胶翻模,⽽古代宣德炉是⽤范⼟来铸造,范⼟铸造就⼀定会有沙⼟翻铸颗粒感,在表⾯留有凸凹不平的痕迹,这个炉它就有这种颗粒感。
和现在硅胶翻模的那种光滑程度是有本质的区别。
⼯艺⽼炉的制作⼯艺可以看得出来⾮常的精准,它的线条从⼝沿下来的弧度,还有⾝⼦的⿎腹的弧度,撇⼝的⾓度。
宣德炉包浆怎么辨别:大明宣德炉辨别的方法
![宣德炉包浆怎么辨别:大明宣德炉辨别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a8dc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e.png)
宣德炉包浆怎么辨别:大明宣德炉辨别的方法宣德炉包浆怎么辨别?宣德炉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手工艺品,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制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在市面上也是比较难得一见的,那么宣德炉包浆怎么辨别真假呢?1、宣德炉的包浆很重,一般不会有很厚的胶水流失。
如果有,那是假的;如果有,那肯定是假的。
2、宣德炉包浆是在炉体上放大的,如果是真的,是很光滑,那可能就是假的。
如果是假的,那就没有光滑了。
3、宣德炉的包浆是用特殊的材料,将一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如金属器皿,金属器皿等,然后放进炉子里。
这样做不仅能够将一些物质表面的氧化变黑,还能使一些物质氧化变得更快,这样做也能够保证物质不被氧化变黑。
4、宣德炉是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如金属器皿、陶瓷器皿等,这些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而且很容易分辨。
5、宣德炉包浆是在炉子里面,在炉子里面,会产生一些气化水,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气泡产生一些液体,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气泡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就是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制成的。
6、宣德炉是用特殊工具,如金属器皿等,这些材料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
所以,这样做就能够保证其表面的物质不被氧化。
7、宣德炉包浆就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在表面,会有一些特殊的气泡,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气泡,将一些气泡通过一些特殊的气泡,产生一些气泡,就是宣德炉。
8、宣德炉包浆也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工业,如果是真品的话,这些物质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
9、宣德炉包浆在烧制过程中,是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工艺,使其呈现出来特殊的光泽,这样也是一种工艺。
10、宣德炉的包浆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工艺上,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泡。
这样的宣德炉,也是不会有任何的化学反应的。
这些宣德炉的包浆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工艺上,在一些特殊的材料上,会产生很多气泡,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气泡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的存在也是可以使一些物质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的存在都是可以使一些物质产生一些气泡的。
如何鉴定宣德炉
![如何鉴定宣德炉](https://img.taocdn.com/s3/m/30ea47ec5022aaea998f0f8f.png)
暗淡 ,非常难 看。
为 真 品 采用 了一种 特 殊 的 制作 工 艺 , 日常 书 写 的少 一横 。而 经 过几 百 年 的
颜 色 :古 人 云 : 宣 炉 之 妙 , 在 仿 冒品是无 法做 出的 。
时 间 ,款 识应 该 会有 一 定 的磨 损 ,经
于 其 宝 色 内涵珠 光 ,外 现澹 澹 穆 穆 。
般 为 兽 形 、桥形 或 者 是 了形 。炉 的 外 有 五 种 颜 色 ,佛 纸 色 、 褐 色 、棠 梨 经过 人 为 的打 磨 ,制 作 出磨 痕 ,人为
底 一 般 都 有 铭 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年款 ,年 款 的 色 、栗 壳色 和 茄 皮 色 ,其 中佛 纸色 最 制作 的 磨痕 往 往 不太 均 匀 ,不 自然 ,
理 财 49
如何 鉴 定 宣德 炉
编辑一麦楚琼
形 制 :宣 德 炉 的 形 状 一 般 是 方 重 金 属加 以铸 造 ,成 品颜 色 丰 富 ,宝 年 问制 作 ,距 今 已经有 几 百年 的 历 史
唇 、 圆唇 或 是 敞 口 ,炉腹 呈 扁 形 向 外 光 四 现 。真 正 的宣 德 炉 颜 色 以紫 红 色 了 , 自然有 一 定 的磨 损 。真 品磨 损 的
此 外 ,二 次 大 战 、世 界博 览会 等 皮 包 尺寸 ,生 产过 缩 小型 火 柴 ,数 量
寸 较 长 ,这 些 都 是 很 简 单 的 判 断 标 主题 都 很 热 门 。仅 是 纽 约 1939年 举 办 也 很稀 少 。与政 治 相 关 的火 柴盒 贴 则
准 。收 藏 者还 应 该 了 解 不 同生 产商 的 的世 博会 ,便 有超 过500种火 柴盒 ,与 因为太 普 遍 ,价值 有 限 ,但 小 罗斯 福
解析宣德炉皮壳着色的几个方法
![解析宣德炉皮壳着色的几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87aac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4.png)
解析宣德炉皮壳着色的几个方法“宣炉最妙在色。
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好肌肤柔腻可掐。
”这是明末冒襄在《宣德炉哥注》中对宣德炉的赞美之词。
宣炉之美,一美在于质,传说铜中含有金银;二美在于型,仿古器型;三美在于色,冒襄赞誉最妙色。
宣炉皮色生成,可分为三种方法,一是自然氧化,二是人为加工,三是人工添加。
其第一种方法,在炉铸成和炉表面打磨光亮后,由自然因素和时间起作用,其色泽变化则有炉材料中所含各种金属含量决定,这在《宣德炉表面氧化层颜色的分析》一文中已有阐述。
其第三种方法人工添色,无非就是采用刷色、度色、和人工瑬金银。
在现代仿制的宣炉中已有电镀皮壳宣炉出现,其色也有多种,而雪花金宣炉就是采用金汞剂鎏金的一种。
此第三种方法不在本文中讨论。
本文着重要解析的是人为加工方法,在宣炉成型和材质确定后,用热处理方法来改变铜金属表面的化学成份而达到改变其铜表面颜色的目的。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一、使用整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先民就已知用整体加温和淬火来改变钢铁兵器表面的硬度。
通常,整体热处理是希望达到提高物件硬度、减小脆度、加强韧性的目的。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金属热处理工艺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对铜、铁的热处理发展到对铝、镁、钛及其多种合金金属都可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而获得不同的使用要求。
而热处理最基本的两个程序,加温和淬火。
随着对加工物件表面要求的提高,从原先的碳加热发展到用气体燃料加热和目前的电感应加热等都是对加工件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使用的加热工艺。
如对金属物件煅烧加热,加热时物件表面已经氧化和脱碳(即钢铁另件表面碳含量降低),或对加工物件只要求表面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这就派生出表面热处理工艺。
宣德炉五大鉴定要点,这篇文章告知你,藏家吃透不打眼!
![宣德炉五大鉴定要点,这篇文章告知你,藏家吃透不打眼!](https://img.taocdn.com/s3/m/d6d996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2.png)
宣德炉五大鉴定要点,这篇文章告知你,藏家吃透不打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我国将进入一个国强民富的社会。
近年来古董收藏更是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这种在古代只能是达官贵族才能玩的起的东西,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也加入其中。
终是泱泱大国之崛起!玩收藏,三藏想无非是这三个点辨真假(新老),断窑口,知其价。
不少藏友在收藏过程中肯定遇到过很多宣德铜炉,那么这些都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来看看!收藏,属于文雅的爱好,喜欢的人多了,自然收藏品的价格就走高。
很多宣德炉底部写着宣德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间的真做了那么多的铜炉吗?我们知道宣德炉最开始是在宣德年间所制作出来的,据记载,宣德炉主要是当年宣德皇帝在位时,为了满足把玩香炉的嗜好,特意下令去暹罗国进口了一批优质的红铜,大概四万斤。
且是由宣德皇帝亲自设计和监制的,所以铜炉的质量都是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制作的,一遍遍的精炼,终于在在宣德三年,极品的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这个可以说是香炉的的极品。
宣德炉这种收藏品,在铜器里独树一帜,在文房里可谓老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实用,第二才是收藏历史和珍贵程度。
据说当时铸造的香炉,主要是陈列在宫廷各处,少量有赏赐给皇亲国戚、功臣以及少量香火鼎盛的寺庙,所以当时基本在民间基本是没法看到的。
而且由于制作的材料都是比较昂贵的重金属金银一类的,据统计也不过三千多件,可见其珍惜程度之高!说宣德炉我就离不开一个词——风磨铜,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纯铜,如果手上有宣德炉的朋友会发现宣德炉表面都特别光滑,这就是其制作工艺的精致之处!有些由于铸造的不同,表面会出现一些自然的斑纹,大体分为五个颜色,有栗子皮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和藏经纸色,而且以藏经纸色的宣炉为最稀少和最贵重。
宣德炉问世初期,基本民间见不到,但是到了明中期,很多富豪或金石玩家都愿意花重金收藏宣德炉。
后期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因此民间的仿制也一直未间断。
清三代的时候有很多仿古瓷,其中也包括宣德炉的仿制,这也造就此时的宣德炉的件数开始多了起来,为后世流通的数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其实很多藏家手中的基本上都是康雍乾三代生产的“巧生炉”,现在收藏界所说的宣炉,通常是指类似宣德彝器样式的铜器,而且明朝官私款、清三代官款收藏价值极高。
宣德正德铜炉鉴定的几个要点(图)
![宣德正德铜炉鉴定的几个要点(图)](https://img.taocdn.com/s3/m/7538ad7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a.png)
宣德正德铜炉鉴定的几个要点(图)宣德正德铜炉鉴定的几个要点(图)作者:钟定明宣德炉,象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夏数千年青铜史上闪烁;象个多姿多彩的靓女,在神州大地施展风华,使多少喜欢收藏青铜器的朋友梦寐以求,魂牵梦绕。
正是由于人们对宣德炉的厚爱,所以仿造的宣德炉也随之层出不穷,被称作是历史上最多的赝品。
其实,对收藏来说,其他种类的收藏品,可以说赝品,或者假。
可是,铜器来说,假或者赝品的叫法,就很有讲究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宣德正德年制的铜炉,大多是民国和晚清后的仿品。
清早期和明晚期的仿品,已经很难得一见,更不要说真正的宣德炉了。
鉴定宣德炉最主要是注意这样几点:1看材质真正明代宣德炉的材质是风磨铜。
风磨铜是明代时期宣德年间,外国进贡给明朝皇帝的贡品。
原矿的风磨铜与配比后的紫金铜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看锈,原矿风磨铜制造的器物会生绿锈,配置后的紫金铜生产制造的器物就不会生绿锈。
紫金铜配置的成份多样:有金,银,铜,铅,锡,钢,水银,金刚钻石,五色玻璃面等各种,各种原料成份的含量不等,其中金的含量越高,铜材的紫红颜色显得越淡。
紫金铜的配制技术,是清代乾隆年以后从尼泊尔传入我国,所以紫金铜材质和黄铜材质的铜炉,就是清代以后的仿品,风磨铜和紫金铜材质的铜炉,就是清早期以前的铜炉。
这是区别明清铜炉的重要标志。
清早期有些铜炉是紫铜材质,也有些是黄铜材质;清中晚期以后,铜炉材质就是黄铜了。
以下是清早期铜炉:前两个是紫金铜材质以下是请中晚期铜炉:2看字款清代早期以前仿得好的宣德炉,都是清代和明代的楷书款或者篆书款,其字体都是古写体,特别是“大明宣德年制”中的“德”字少一横,繁写的“制”字少一点,特别明显。
字款的格式有这样几种:“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字款显得宏厚稳重,清代的字款显得清秀端庄。
有些字款是铸造的,很多字款还是錾刻而成,留下手工錾刻的细微印记。
以下是清早期铜炉字款:以下是清晚期字款:3看包浆任何一种或者一件文物,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传承,或者是土埋水浸,自然就吸收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也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岁月沧桑,显得斑驳陆离。
橘子红了!宣德炉养护方法及过程详细介绍)!
![橘子红了!宣德炉养护方法及过程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ebe205ea2161479171128c9.png)
橘子红了!宣德炉养护方法及过程详细介绍)!很多炉友见过这枚炉子原来的样子,问我是怎么养的,索性在这里介绍一下养炉方法和过程,大家分享!一:工具(见图)台湾老式沉香电炉一只(电热丝包裹在隔热金属片内,不露明火,温度不高的那种),不锈钢小蒸架一只,天然雨水,纯棉旧秋裤两条。
二:步骤1,每逢雨天,将炉子搁在蒸架上放在露天让雨水淋,淋后自然干,多淋几天或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放在蒸架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让雨淋呢?因为直接放地上,地上的积水不会一下子干燥,会附在炉子圈足,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圈足以上半厘米至一厘米处颜色和炉身有差别,因为现在的天然雨水不论南北都是酸雨,对炉子有较大的腐蚀性,如果直接放在地上,雨停后炉身干了,圈足部分还浸在地上未干的雨水中,造成色差。
2,雨水淋若干次后,将炉子放在沉香炉上,用两条纯棉旧秋裤将炉子重重包裹,包严包实(王老烧炉新语中有“裹以重棉养炉法”,见王世襄《锦灰二堆》(贰)第197页《炉说》篇),打开电源,每次煲12小时以上,煲两三次后若逢下雨,再将炉子放到雨水中淋,淋后裹棉再煲。
如此反复多次,约月余,炉子皮色就会像成熟的橘子一样,皮肥色红,老成自然。
这样养护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内膛的原生态,也不会破坏原皮的历史痕迹(大家可以双击本帖第1图的超清晰大图,犄角旮旯的点点绿锈非常苍翠可人,一点都没有损坏)。
炉子刚拿来的时候炉底贴有一块标签,散人在清理那块残留的标签时瞎搞,用布狠擦后擦破了一块原皮,美人脸上落了个疤,把我心疼了半天,现在已经全部养回去了,完全看不出。
以后大家若碰到炉子贴有标签的情况,千万不要用布硬擦,正确的方法是,在标签处滴上几滴汽油或涂上清凉油,过一分钟后用手指肚轻轻一抹就干干净净,千万不要用布硬擦,否则必破皮。
3,沉香炉虽温度不高,但还是非常烫手的,煲几天会将棉裤烤黄,所以,在煲炉时千万别离开人,以防火灾。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两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雨水淋且要淋多次后再煲,为什么要雨淋和火煲交替进行?为什么不可以直接煲?道理很简单,雨水的酸性会使原皮更润更厚,但是光淋不行,因为淋久了皮色会发闷发灰发黑,不精神不好看,经雨水酸性中和过的原皮,经温度刺激会更快变色,一般都会是红色,这样皮色就会更精神更好看。
宣德炉肉眼辨真假
![宣德炉肉眼辨真假](https://img.taocdn.com/s3/m/0cb159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png)
宣德炉肉眼辨真假1,青铜,黄铜。
青铜:有锡青铜和铅青铜。
锡青铜的含锡量可达21.75%,铅青铜的铅含量最多达28.85%. 黄铜。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早在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两件黄铜器物。
有的人认为凡是黄铜质的出土铜器皆是新伪造的观点是偏面的。
2,对中国古代青铜是的鉴定,主要是之对宣德炉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识别一件古铜器的真假,应该掌握古宣德炉鉴别的要点。
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3,纵然宣德炉不得交易买卖,但造假的猖獗程度丝毫不见减少。
文物专家们和造假贩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也在不断更新。
过去用漆片伪造宣德炉表面的纹饰,专家们想出来一个用开水浇来破解的方法。
商周时期用“泥范法”造宣德炉,专家发现如果上面有“范缝”那么就可以认定为真品。
结果研究报告发表后没几年功夫,市面上的伪造宣德炉全都用了“泥范法”。
到80年代,专家用X光透视宣德炉内部,能发现残留在器物中的垫片,这又成了鉴定新标准。
结果可想而知,到90年代,市面上的假宣德炉又全都含有垫片。
每当研究出来一个新的鉴定方案的时候,造假者总是如影随形,让人防不胜防。
4,真宣德炉往往声音低沉短促,赝品声音亮且有转音,甚至有时候作伪者会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然而这样一来,让原本的哑音多呈现出破裂之音。
5,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
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部位灰暗。
用干燥的硬布等在铜锈表面快速摩擦发热,伪锈会发出塑料味儿、油漆味儿等异味儿。
6,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
从制作工艺角度鉴别宣德炉
![从制作工艺角度鉴别宣德炉](https://img.taocdn.com/s3/m/025be1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b.png)
从制作工艺角度鉴别宣德炉星期一在我国铜器的发展史上,宣德炉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且其独具一格。
宣德炉的历史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相信喜欢宣德炉的读者对宣德炉的历史背景应该比我还熟悉。
下面我将从制作角度教大家怎么样鉴别宣德炉。
“大明宣德年制”洒金铜炉首先要观其型、看其色、辨其铭确定其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宣德炉。
早期的制炉名家采用多种合金,经多次熔炼铸制的精品炉,重金难求,堪称国宝。
清宫造办处御制及民间的精品炉价值不菲。
真正的明宣德三年宫廷御制炉,炉款多为楷书减地阳文,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四中款识。
从今存世的真正宣德年间御制的宣德炉底款看“德”字中必无“心”上一横,这也是鉴别宣德炉的先决条件。
而楷书款的“制”字是由上“制”下“衣”组成的,真炉“衣”字顶上无一点。
当年出于书写习惯,因“制”字下的竖勾所占空间,正与“衣”上一点相叠,故将笔划结构变动,省去“衣”上一点,而横只划半笔,缩短半笔后顺势向左撇下,这也是鉴别宣德炉真伪的隐秘点。
大明宣德年制铜炉款识真炉底款是御制浮雕嵌模,微观笔划边棱会留有伤痕,无字减地底面凹凸不平,而后仿器多先仿刻一枚“印模”,印制在范模上,便无刻刀痕迹。
大明宣德年制铜炉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从明末清代至民国期间,民间借以宣德御制炉的名贵,为明见百姓家中的“宝物”,则在仿炉底均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篆书款或楷书款,以提高炉价,久而久之民间也就将这类炉统称为“宣德炉”。
清代仿宣德炉清代仿“宣德年制”款识铜炉内部民国以前的旧仿宣德炉,主要看做工与包浆。
铸造多以黄铜为主,铸造精良者,表面经厝磨抛光,黄铜自然氧化多为深茶褐色,经百年以上把玩,有手汗沁润之色为佳。
长年焚香供奉之器多为黯灰略黑色。
杏黄色、猪肝色、黑漆古、洒金、泛金斑也较多。
民国时期翻砂铸造的也较多,主要特征为形体厚重,内壁铸痕多不打磨,砂眼多。
外壁经打磨,包浆很薄,边沿多露旧黄铜色,尤其是足底露旧铜色最显。
近三十年新仿古炉的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按元气翻模或仿制,另一类为自造炉型,炉型铸铭都很随意,臆造品五花八门。
宣德炉的外部工艺原理
![宣德炉的外部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b11c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f.png)
宣德炉的外部工艺原理
宣德炉(又称为龙泉窑宣德炉)是明代官窑宣德年间所制作的瓷炉,其外部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窑体造型:宣德炉在窑体造型上采用了典型的炉形,通常为圆筒形或四方形。
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窑身平整无瑕疵。
2. 烧制工艺:宣德炉采用高温烧制工艺,炉体采用高质量的宣质泥料制作而成。
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氧气供应,以确保炉体的瓷质均匀致密,色泽明亮。
3. 器身装饰:宣德炉的外部通常装饰有各种饰纹和图案。
瓷炉上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花、雕刻、绘画等,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在炉体上创作出各种纹饰、文字或图案,增强了炉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4. 釉料涂装:宣德炉的釉料涂装通常采用官窑特有的秘制釉料。
涂装过程需要注意均匀且适量,以避免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产生过度流淌或附着不均匀的情况。
5. 釉色和烧结:宣德炉的釉色通常以青绿色为主,常见的有天青釉、天蓝釉等。
瓷炉经高温烧结后,釉料和瓷胎得以完美结合,形成平滑、光亮的釉面。
通过以上的外部工艺原理,宣德炉成功地展现了明代官窑精湛的制瓷技艺,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品之一。
去伪存真,宣德炉鉴定技巧大揭秘!
![去伪存真,宣德炉鉴定技巧大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439599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9.png)
去伪存真,宣德炉鉴定技巧大揭秘!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
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炉底中央开框,四边齐整锐利,内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为典型清代早期官铸炉款识风格,地子清晰平滑,字体规整有度,六字于框内均匀平稳,笔划精细到位,保留书法意趣,又不失官方气度。
工艺上,铸款难于刻款,又款识的铸造难于器身,故好款必好炉。
内膛修磨规整,铜质精纯,色泽赤亮,压手感强。
有时候,鉴定明清铜香炉可以举一反三,把视野扩大。
同时代的炉,它们的材质可能不同,但制式却殊途同归。
这次展览中有一个带着崇祯款的蚰龙耳炉,另一个落着大清乾隆年制款的蚰龙耳炉以及一件雍正爐鈞釉的蚰龙耳炉也陈列在一起。
人们不仅能看到崇祯炉式相较明中期所发生的过渡性变化,也可以看到,雍正乾隆时期炉子的圈足会变得比较直,与崇祯比较,已经具有高器身的特点,同时口沿上也具有清代的特点。
当我们把眼光扩展到雍乾时期掐丝珐琅或者画珐琅的香炉制品上,就会发现,其时代风格如出一辙,这对于判定铜炉的年代就有十分准确的参考作用。
就连爐鈞釉的斑斓变化,其实也是用来模拟宣炉皮色斑驳的艺术效果的。
雍乾时期督陶官是唐英,他在督窑的时候,常常用瓷器来模拟其他材料的特点,被称为仿生瓷,成为当时中国瓷器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
宣德炉皮色
![宣德炉皮色](https://img.taocdn.com/s3/m/5a56b34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f.png)
宣德炉皮色宣德炉引为名贵之处,最重要的是其色泽,清代冒襄说:“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爇火久,灿烂善变”。
明代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
古人说:“宣垆惟色不可伪。
其色黯然,奇光在里,望之,如一柔物,可扌妥掐然。
迫视如肤肉内色,蕴火爇之,彩烂善变。
伪者,外光夺目,内质理疏,稿然矣。
”这种色泽即使在暗淡处看上去也有莹莹珠光,可是宣德炉有哪几种颜色及其成因值得探讨。
关于宣德炉的颜色几位古人说法不一,似乎有几种颜色现在难以确定,比如什么是秋葵色?有人说下图就是秋葵色宣德炉:那么这是不是秋葵色呢?秋葵是一种植物,它的茎及叶均是绿色,花朵中的一种颜色属黄偏红,请看下面两张图: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一枚秋葵色古玉笏,其颜色是偏淡绿色:那么到底宣德炉的秋葵色是哪一种呢?不得而知。
还有所谓的仙桃色又是什么样的颜色呢?桃者色粉红透白,黄桃色黄,仙桃属何种桃?色怎样?谁说得清?依我看还是后人将宣德炉色分为五种比较接近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数宣德炉的颜色为对:藏经纸色、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
一、藏经纸色什么是藏经纸色?史有明确的记载:藏经纸乃宋代名纸。
浙江省海盐县西南有金粟山,山下有金粟寺,寺中藏有北宋质量优良的大藏经纸,纸上有朱印“金栗山藏经纸”。
屠隆《笺谱》:“徽州歙县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莹白可爱,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之。
”即指这种经纸。
《金粟笺说》引潘泽民《金粟寺记》:“寺先有宋藏数千轴,皆硬黄复茧,后人剥取为装贉用,零落不存,世所传金粟山藏经纸是也。
或云唐藏矣。
”见图:这种纸色黄中带红,似金似铜,与今之部分宣德炉颜色一致,至此藏经纸色可认定了。
二、栗色栗色即栗壳色,深紫黑色,是现见宣德炉中最常见的颜色。
三、茄皮色茄皮色应该就是茄子皮色,而在宣德炉中应接近黑色。
收藏名家王世襄所藏之炉之一:四、棠梨色棠梨即野山梨,分赤棠、白棠二种,其中赤棠的果实颜色如下:此种果实的颜色也是宣德炉中较为常见的,还是见王世襄藏炉:五、褐色也许所举的宣德炉之颜色不尽全面,最后说明一下,宣德炉之颜色大部是炉铸好后再上去的,就是所谓的皮壳。
教你几招快速鉴定“宣德炉”的技巧
![教你几招快速鉴定“宣德炉”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16694b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f.png)
教你几招快速鉴定“宣德炉”的技巧宣德炉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烧斑,掩盖了炉的本质,就用一种外国产的卤液浸润、擦拭、薰洗,把色彩变为蜡茶。
到了宣德末期,则更加显示它自然色泽,着色更淡。
后人评论说,宣德炉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
鎏金的炉腹下铸成祥云涌起的样子,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的样子。
至于鸡皮色,则是着火气长了才出现的。
对中国古代青铜是的鉴定,主要是之对宣德炉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识别一件古铜器的真假,应该掌握古宣德炉鉴别的要点。
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据有关文献记载,宣德炉是明初宣德三年( 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为郊坛大庙铸造的祭祀供炉。
香炉的材质来自遇罗国进贡的一批质量极好的风磨铜,当时使用这些铜材一共铸造了117种共300枚香炉,在炉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方印款。
此后,便封炉不铸。
爱好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宣德炉是铜炉中的珍品,能收到一款不错的宣德炉让多少人梦寐以求!也正是因为它的制作精良和珍稀,让很多人怀疑至今存世宣德炉的真实性,认为全世界没有一件能被确认为真品。
关于宣德炉文物的缘起与用料,《宣德鼎彝谱》一书有详细的记述:“宣德三年三月初三日,司礼监太监吴诚赉出圣谕一道,敕谕工部尚书吴中:朕自御极以来。
因见郊坛、太庙、内庭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是以深系朕怀。
今有暹罗国王刺迦满蔼所贡良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朕拟思惟所用,堪铸鼎彝。
悉仿宣和博古图及考古诸书,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开冶鼓铸。
钦此。
”炉底镌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铸后精修,笔划细窄,规矩有度,劲挺深峻,体现出官方高度的制作标准、精湛工艺和不凡气度。
内膛打磨工整,底心平滑。
铜材精萃,金黄赤亮。
以上特征,皆为典型清代雍、干时期官铸炉所属,形神俱佳,俊朗之至,堪称典范。
大明宣德炉的鉴定方法
![大明宣德炉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f06c1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5.png)
大明宣德炉的鉴定方法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以下是大明宣德炉的鉴定方法:
1、看包浆、色泽。
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
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
2、看造型、铸工、大小以及重量。
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铸工越精越好。
3、精细度。
精细之铜说明是经过多次反复精练的结果。
若粗劣之铜绝不是真宣炉。
对于品相完整的宣炉,我们只有从其底足方能看到其铜质精细或粗劣的程度。
以宣德铜炉为第一。
故真宣炉铜质必精细。
4、作工。
宣炉之作工极规律匀整。
虽今日用机器仿制,也做不出其规律匀整的式样。
5、听声。
宣炉所用之铜,属于优质风磨铜,一般大都要经过十二炼,这才会宝光外现。
经十二炼,每斤只可得四两。
用这样优质的精炼之铜铸之炉,用手叩之,所发出金石之声,任何它器不能比拟。
宣德炉鉴定主要看哪几点
![宣德炉鉴定主要看哪几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eea3b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1.png)
宣德炉鉴定主要看哪几点1,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
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
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
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2,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
由于宣德炉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宣德炉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
如安徽地区出土的宣德炉,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宣德炉,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宣德炉,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
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
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
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
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
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宣德炉,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
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3,中国古代宣德炉是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瑰宝,是世界文明大花园中一枝最耀眼的奇葩,是最有价值的收藏佳品,随着收藏行业的兴起,宣德炉收藏市场鱼目混杂,赝品充斥着市场,那么,铜艺世家今天教您铜器鉴定术语,在鉴别真假避免上当有很大的帮助。
4,是利用系统知识的综合判断,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
“眼学”是指运用大量系统知识并积累经验,掌握宣德炉的一般性特征和内在规律性来判断和鉴别文物的一种方法,是收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科学鉴定方法之一。
宣德炉鉴定方式市场收藏价值
![宣德炉鉴定方式市场收藏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80d8a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e.png)
宣德炉鉴定方式市场收藏价值1,用珠宝判定中的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来判定铜锈十分有用,一切的古铜锈在滤镜下都不会变色。
用那些绿色、蓝色的化学颜料做的各种伪锈,在滤色镜下大都会成为赤色。
特别是用搪瓷彩釉料在低温下烧成的假锈,这种伪锈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热针、水都不管用。
但因为搪瓷釉猜中的蓝色含钴,所以在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它的蓝色或绿色会成为赤色。
2,锈色。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宣德炉多为出土铜器,因而常带有绿锈等。
鉴别宣德炉时,首先要观察锈色是否与器体合一,深浅是否一致,自然生成的锈色往往坚实匀净。
若锈色浮于表面,表皮锈甚为刺眼,则就可以鉴定为伪锈了。
3,鉴赏辩别一件宣德炉,仅仅了解宣德炉的历史,它的形态、纹饰、铭文、组合关系与铸造工艺等还是不够的。
4,宣德炉、铜器成器后风化孔雀石层的矿物学研究,确定孔雀石层的分布及结构特征,是人为做上去的,还是自然形成的这一成因特征,对宣德炉、铜器的真伪确定提供了一重要依据。
古墓葬中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孔雀石的特殊结构,如皮壳状、葡萄状、放射状、孔雀石单斜柱状晶体的生长,人为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对宣德炉、铜器的成器后风化孔雀石层的测定,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鉴别铜器、宣德炉的方法,尤其是散落民间的更具指导意义。
5,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而经过长期文化腐蚀是不同的。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宣德炉,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
6,在宣德炉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
同时。
与鼎一同出现的还有簋,通常为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
远古的宣德炉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
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7,一般情况宣德炉特征有五类,这五个特征在贾文忠老师说过鉴定宣德炉的一个顺口溜里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先看型,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宣德炉皮壳着色的几个方法
作者:卢圣2010-12-26
“宣炉最妙在色。
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好肌肤柔腻可掐。
”这是明末冒襄在《宣德炉哥注》中对宣德炉的赞美之词。
宣炉之美,一美在于质,传说铜中含有金银;二美在于型,仿古器型;三美在于色,冒襄赞誉最妙色。
宣炉皮色生成,可分为三种方法,一是自然氧化,二是人为加工,三是人工添加。
其第一种方法,在炉铸成和炉表面打磨光亮后,由自然因素和时间起作用,其色泽变化则有炉材料中所含各种金属含量决定,这在《宣德炉表面氧化层颜色的分析》一文中已有阐述。
其第三种方法人工添色,无非就是采用刷色、度色、和人工瑬金银。
在现代仿制的宣炉中已有电镀皮壳宣炉出现,其色也有多种,而雪花金宣炉就是采用金汞剂鎏金的一种。
此第三种方法不在本文中讨论。
本文着重要解析的是人为加工方法,在宣炉成型和材质确定后,用热处理方法来改变铜金属表面的化学成份而达到改变其铜表面颜色的目的。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一、使用整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先民就已知用整体加温和淬火来改变钢铁兵器表面的硬度。
通常,整体热处理是希望达到提高物件硬度、减小脆度、加强韧性的目的。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金属热处理工艺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对铜、铁的热处理发展到对铝、镁、钛及其多种合金金属都可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而获得不同的使用要求。
而热处理最基本的两个程序,加温和淬火。
随着对加工物件表面要求的提高,从原先的碳加热发展到用气体燃料加热和目前的电感应加热等都是对加工件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使用的加热工艺。
如对金属物件煅烧加热,加热时物件表面已经氧化和脱碳(即钢铁另件表面碳含量降低),或对加工物件只要求表面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这就派生出表面热处理工艺。
二、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而表面热处理是希望达到提高物件表面亮度、耐磨和耐腐蚀的目的。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工业上加工大的物件平面时,采用的是氧乙炔焰矩阵扫描法。
因表面热处理物件升温快,冷却也快,通常不使用淬冷剂,由表面氧化而成。
如人们常看到的,在不锈钢物件焊点附近会有艳丽的蓝色氧化色,且中间与两边色泽有差异,这就是氧炔焰扫过不锈钢表面而形成的氧化色,因温度不同而使色泽有差异。
而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金属物件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
这对于热处理后另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这就衍生出化学热处理工艺。
三、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而化学热处理是希望达到提高物件表面色泽度、色彩度、减磁、消磁的目的。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真空条件下加热的物件表面在需要不同的功能要求时,可通入不同的离子气体,使物件表面按照人们设想要求氧化,也可在不同的介质体内加热后,输入不同的酸根离子与其化合。
单为了改变物件表面颜色而进行的化学热处理就变得极其简单了。
在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已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60年代,热处理技术开始运用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简而言之,以上的几种热处理方法可根据加工物件的不同要求而综合使用。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要求,通常采用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配合使用。
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迅速改变金属金相组织的一种方法,使之表面生成一种较硬的金相结构,而淬火又是一种迅速停止金属表面氧化的一种方法。
淬火的目的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人们知道,四氧化三铁(Fe3O4)是黑色的,三氧化二铁(Fe2O3)是红色的;氧化铜(CuO)是黑色的,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的,也就是说某些金属的充分氧化物和没有充分氧化的物质颜色是不同的。
因此,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一种重要的步骤,控制淬火速度也能调配颜色的生成,也是改变金属表面颜色的重要一环。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现在有的藏家在网上热衷于讨论宣炉的“养炉”、“烧炉”技巧,思路是对的,也符合现代科技。
宣炉漂亮皮壳的生成,一种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自然形成,第二种是可工业加工生成的。
自然形成具备的条件,1、温差、2、湿差、3、酸根离子,满足了以上条件,还要进入漫长的时间等待。
藏家所讨论的“养炉”、“烧炉”,温差是有了,其它两个条件不具备(因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那可能比自然形成还要漫长,要得到一个品相好的炉或想得到一个按个人意愿需求色彩的炉,可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所能完成。
而用工业加工就能短时间内解决了此项难题,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加工成不同的色彩来满足藏家的喜好。
有人会说,物件的沧桑感是人为不能制造的,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的氧化、碳化、硅化技术的提高,这都将不成为问题,只要从商业行为分析,有了利润空间,什么事都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