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功能MacNab评定标准

合集下载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背景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在腰椎手术后术后恢复程度
的工具。

该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生、患者和研究人员了解手术效果
和预后,并提供参考指导。

评分项目
以下是腰椎手术评分标准的主要评分项目:
1. 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程度,使用疼痛可视模拟
量表(VAS)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
程度越严重。

2. 活动能力: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包括行走、
站立、坐下等,使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活动能力越好。

3. 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社交活动能力等,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4. 神经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感觉、肌力、反射等方面,使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完全恢复。

应用与解释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可用于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评估,以监测手术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估结果还应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是帮助评估腰椎手术后患者术后恢复程度的
重要工具。

通过对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
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医生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
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评定内容
三)肌力:腹肌肌力:躯干前屈;背肌肌力:躯干后伸;下肢肌力:髋(屈曲、
伸展、内收、外展、内外旋),膝(屈曲、伸展),踝(趾屈、背伸、内外翻) 分别处于哪种级别,是否可以进、 行自主运动还是抗阻运动,有无肌肉收缩,动作 的出现。
四)肌张力:安静或运动时肌肉紧张度超过生理水平,一般常用Ashworth法。
• 膝屈曲伸展:仰卧或俯卧,轴心为股骨外上髁,固定臂与股骨的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胫骨的纵轴一致。正常范围:屈曲0°~135°伸展0°过伸 0°~10° • 踝背屈趾屈:仰卧,踝处于中立位,轴心为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纵轴 线的交点,固定臂与腓骨的纵轴一致或平行,移动臂与第五跖骨纵轴一致 或平行。正常范围:背屈0°~20° 趾屈0°~45°

评定内容
• 侧屈:患者站立位或坐位,在矢状轴和冠状面上固定骨盆,身体左右倾 斜。轴心为第5腰椎棘突。固定臂与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线一致。移动臂 与第5腰椎棘突到第7腰椎棘突连线一致。 正常范围:左右各0°~35°
下肢关节活动度:
• 髋前屈后伸: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后伸侧卧位一般被测下肢在上方。 轴心为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身体纵轴一致,移动臂与股骨纵轴一致。正 常范围:屈曲0°~120° 后伸 0°~30°

评定内容
五)步态:一般采用目测法进行观察患者步行的节律、稳定性、流畅性、
对称性,以及重心的偏移、各关节在步行中角度变化等。检查时患者充分暴 露下肢,让患者来回走动,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两腿进行对比观察。

注意事项 输入标题
• 评定时,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 • 在征得被测试对象同意后尽量裸露检查部位。 • 在进行肌张力的评定过程中,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移动肢体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论 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

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C riteria of the Evalu ation of Curative E ffect b y Marks Methods for Lumb ar Intervertebral Disc H erniation.Y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Jilin Railw ay Cent 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Abstract 】 Aim :To put forew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R 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2tio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K ey w 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rks metho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

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3. 椎间盘突出:核局限于纤维环内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4. 椎间盘脱出: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的腰部会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通常会进行功能评定。

下面就从疼痛评估、神经功能评估、肌力评估、柔韧性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内容。

一、疼痛评估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医生通常会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VAS是一种用来评估疼痛强度的标准化方法,其评分范围为0-10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选择相应的数字,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二、神经功能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

神经功能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感觉评估:医生可以使用针刺、触觉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2.反射评估:医生可以使用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3.肌张力评估: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张力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三、肌力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的肌肉无力,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肌力评估以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是否正常。

肌力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直腿抬高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下肢的肌肉功能。

2.足背屈曲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肌肉功能。

3.脚趾屈曲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足部的肌肉功能。

四、柔韧性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的柔韧性下降,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柔韧性评估以判断患者的柔韧性是否正常。

柔韧性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前屈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下肢的柔韧性。

2.侧屈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腹股沟的柔韧性。

3.背伸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椎和髋关节的柔韧性。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肌力和柔韧性进行评估,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容包括什么?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内容和要点。

评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特征-疼痛: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性质等。

-运动受限:评估患者的运动受限情况,包括活动范围、功能障碍等。

-神经功能损害:评估患者是否有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评估腰椎的变形、骨质损伤等。

-C T扫描:评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脊椎管狭窄情况等。

-M RI检查:评估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椎间盘的脱出程度等。

临床表现-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

-功能障碍评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能力等。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反射等。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评定内容,综合判断是否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注意事项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的主观描述必须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不能仅凭疼痛感受来作出评定。

2.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如腰椎管狭窄等。

3.评定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确诊,避免误诊或漏诊。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包括疾病特征、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准确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科学治疗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十分重要,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但通过科学评定和诊断,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病康复评定

腰椎病康复评定

腰椎病的康复评定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功能,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1.因痉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S2.因疼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P3.N为活动围正常腰椎的运动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

L4-L5和L5-S1节段是腰椎动度最大的节段。

评定主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观察患者腰椎各向动度是否受限,并观察主动活动是否自如,是否伴有疼痛、痉挛或僵硬。

若患者主动运动不受限,可在主动运动达最大动度时施加外力。

如患者做某个动作时出现了症状,应该让患者在该诱发症状的体位停留10s-20s,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1)前屈:腰椎最大屈曲活动度为40°-60°。

腰椎的前屈与人们俗称的弯腰动作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认为,弯腰的活动围较大,但是弯腰并非为单独的腰椎前屈活动,而是腰椎和髋关节共同运动的结果。

(2)后伸:腰椎后伸的最大活动度为20°-35°。

当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患者应该用双手支撑腰部以稳定腰背部。

(3)侧屈:腰椎侧屈的最大活动度为15°-20°。

嘱患者以一侧手放于下肢的侧面尽力向下,测量双侧指尖距离地面的距离。

脊柱侧屈常为伴随旋转的复合动作。

(4)旋转:腰椎旋转的最大活动度为20°。

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以排除髋关节和骨盆运动的影响。

如果站立位测量时需固定骨盆。

(5)复合动作检查:腰背部的损伤很少由单一的动作引起,因此检查时需要让患者进行复合动作,如前屈时侧屈、后伸时侧屈、前屈和旋转、后伸和旋转等。

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腰痛是所有成年人慢性健康问题中最常见、费用最高和造成功能障碍最多的问题之一。

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已成为腰痛的评估和康复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工具,国际上临床最常用的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为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量表(QBPDS)。

鉴于腰痛的常见性和对健康的危害性,如何有效评估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一直以来是康复医学、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热点。

在腰痛患者的急性期和慢性期中,通过功能障碍的评定量表来评定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可以指导腰痛的临床康复治疗决策,而如何应用和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尤为重要。

本文对临床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概况、临床康复应用、信度和效度、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01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目前ODI用于评估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在康复医学、脊柱外科等领域最为常用。

ODI 共分10 项内容:疼痛程度(腰背痛或腿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洗嗽、穿脱衣服等)、提重物能力、行走、坐、站立、睡眠品质、性生活、社会活动和旅行(郊游)。

每项有6 个备选答案,评分0~5 分,0 分为完全不痛,5 分为极痛及最严重程度失能。

记分方法:实际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假如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则记分方法为: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作者于2017年1月以“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为标题词/摘要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3237篇相关文献,发现ODI在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神经外科等领域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越来越多,近十年相关文献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

从文献检索看,ODI在美国、中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应用广泛。

腰椎运动肌肉功能锻炼操作评分

腰椎运动肌肉功能锻炼操作评分

腰椎运动肌肉功能锻炼操作评分1. 简介本文档旨在评分和记录腰椎运动肌肉功能锻炼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评分和记录,可以定期检查和调整锻炼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腰椎运动肌肉的功能和健康。

2. 评分指标在进行腰椎运动肌肉功能锻炼时,可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分和记录。

每个指标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最终得分将反映出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2.1 姿势正确性(10分)锻炼时的姿势是否正确,包括身体的对齐、脊柱的位置等。

- 完全正确:10分- 姿势有轻微偏差:7分- 姿势错误明显:3分- 姿势明显错误,存在潜在风险:0分2.2 动作流畅度(10分)锻炼动作是否流畅、稳定,是否有颤抖或不协调的情况。

- 动作流畅稳定:10分- 动作稍有颤抖或不够稳定:7分- 动作明显颤抖或不协调:3分- 动作明显颤抖或不协调,可能导致受伤:0分2.3 强度控制(10分)锻炼时的强度控制是否合理,适合个人水平和目标。

- 强度控制恰当:10分- 强度稍高或稍低:7分- 强度明显过高或过低:5分- 强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不适或受伤:0分2.4 重复次数(10分)完成每组锻炼的重复次数是否达到预定要求。

- 完全达到预定要求:10分- 重复次数稍少于要求:7分- 重复次数明显少于要求:5分- 重复次数远低于要求,未达到锻炼效果:0分2.5 锻炼时间(10分)锻炼的持续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 完全符合要求:10分- 持续时间稍短于要求:7分- 持续时间明显短于要求:5分- 持续时间远低于要求,未达到锻炼效果:0分2.6 不适或疼痛感(10分)锻炼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或疼痛感。

- 无不适或疼痛感:10分- 轻微不适或疼痛感:7分- 明显不适或疼痛感,未影响操作:5分- 明显不适或疼痛感,影响操作:0分3. 操作评分记录表4. 结论通过对每次锻炼操作进行评分和记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质量和效果。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调整锻炼计划,逐步提高腰椎运动肌肉的功能和健康程度。

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领域中,评定腰部肌力分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腰部肌力评定可以帮助医生、理疗师和个人了解腰部肌肉的力量水平,从而针对不同的力量水平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或锻炼方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展开讨论,首先介绍现有的评定标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与不足;然后详细解释腰部肌力评定标准中涉及到的测试方法,并阐述如何分析和解读腰部肌力分级结果;最后总结该评定标准的概述和解释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或改进空间。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在提供可靠且详尽信息基础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评定标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通过该文档,读者能够了解腰部肌力评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合理地应用和解读标准结果,从而为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腰部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腰部肌力分级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人体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水平。

通过对腰部肌力进行分级,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一个人的腰部肌群强度,并且可以为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在制定腰部肌力分级评定标准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其他与腰部肌力相关的生理特征。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一个人的腰部肌力表现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评定结果。

一般而言,腰部肌力分级根据个体所能完成的活动或运动进行分类。

这些活动或运动有不同难度和挑战程度,通过测试个体在这些活动或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腰部肌力水平,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

常见的腰部肌力分级等级包括强度较差、一般、良好和优秀等。

具体来说,在进行腰部肌力测试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测试项目,如腹肌收缩力、背肌抗阻力、躯干稳定性等。

同时,还需注意测试环境和姿势的标准化,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准确性。

根据腰部肌力分级评定标准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腰部肌群功能状态。

腰椎功能评估与检查

腰椎功能评估与检查
L5/S1节段最容易发生问题,它的负荷更大。 为什么呢? 1.运动节段到稳定节段 2.椎体间角度大
腰椎神经根
椎间盘与神经根
4.腰骶椎角度
Cobb角
腰椎骨性标志
腰椎骨性标志
病史
腰椎诊断很难,只有15%的病理性腰 痛可以确定诊断,特别是没有膝以下
的急性症状是,很难区别。
病史
1、病人的年龄。腰椎间盘15-40岁、强脊18-45岁 2、患者从事什么职业,日常活动或娱乐是什么。 3、患者的性别 女性高 4、什么活动会诱发疼痛,损伤的机制:如提重物时
椎间盘占脊柱高度的20%-25%——减震器的作用 与小关节突一起将脊柱分割成一个个功能运动单元
(三关节复合体)
3.椎间盘
髓核和纤维环 纤维环:纤维软骨,三层(外、中、内)大概20层
左右,像围领一样,层与层之间互相交叉来增加强 度,以适应扭转的运动。 髓核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由亲水黏蛋白组成(早 期含水85%-90%),不可压缩流体形式,随年龄后 由纤维软骨替代(65%),30岁后开始发生 椎间盘没有血管;椎间盘也没有神经支配 组织液在垂直作用力的帮助下通过软骨板往来于椎 体和椎间盘 如果软骨板受力损伤髓核疝入椎体——Schmorl’s结 节(许莫氏)
视诊
视诊
视诊
5、体表标志:骶尾部丛生毛发可能提示存在隐裂或 脊髓纵裂
6、阶梯畸形:提示脊柱前移
体格检查
腰椎进行评估时,放射症状或神 经症状若存在,必要排除是否存
在下肢病变。
体格检查
一、主动运动
注意:
1.引起疼痛的动作最后进行
2.被动施加外力必须注意在患者无痛的情况下,
达到主动运动最大动度时施加
3.每个体位在最大动度时停留10-20s

腰硬联合麻醉考核评分量表

腰硬联合麻醉考核评分量表

备 生。
3. 监护
2
连接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
血氧饱和度
1. 体位:
3
⑴ 侧卧位,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
⑵ 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

⑶ 背部与床面垂直,平齐手术台边沿
穿 2. 穿刺点定位: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连 2 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第四腰椎或腰 3~4 棘突
间隙
刺 3. 穿刺点选择:选择腰 3~4 或腰 2~3,用记 3
直入法穿刺32操作与口述未执以12利多卡因于选定棘突间隙靠近下棘行或执行错误每项突的上缘皮内注射形成钱币大小皮丘然后扣2分皮下棘间韧带垂直进针逐层浸润边进针边回抽及推药左手拇食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硬膜外穿刺针斜面朝上垂直于皮肤针尖稍微向头侧沿局麻穿刺点缓慢进入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皮肤23cm左右取出针芯连接内含2ml盐水和一个小气泡约025ml的5ml低阻力注射器推动注射器芯以测试阻力和气泡是否压缩当推动注射器芯感到有回弹的阻力感时则取下注射器套好针芯进针1mm之后取下针芯再次做注射器阻力试验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进针时出现落空感同时注射阻力消失穿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取出针芯调整硬膜外穿刺针斜面朝向头侧轻柔置入腰麻针拔出腰麻针芯置入腰麻针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见脑脊液流出顺畅后接已经备好的腰麻用药回抽脑脊液稀释按1ml510秒的速度给予局麻药取出腰麻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退出硬膜外针调整导管至合适深度膜外腔留置35cm检测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
腰硬联合麻醉考核评分量表
项目
考核标准
1. 着装: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分值 2
扣分标准 操作,未执行或执 行错误扣 2 分执行 不完整扣 1 分
得分
2. 核对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大分型,还得看这篇!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大分型,还得看这篇!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分型,还得看这篇!01Wiltse分型和Marchetti-Bartolozzi分型两种分型是以病因学为分型基础对腰椎滑脱进⾏分型的。

Wiltse分型是WILTSE等于1975年根据脊椎解剖特点以及获得性病理情况将腰椎滑脱分为6型[1]。

缺点:该分型实⽤性较差,⽆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并未对具体分型进⾏具体分析且未能提供临床治疗指导建议。

Wiltse分型Ⅰ型:先天发育不良型Ⅱ型:峡部异常型Ⅱ A型为峡部裂型Ⅱ B型为峡部延长型Ⅱ C型为急性⾻折致Ⅲ型:退变型滑脱Ⅳ型:医源型滑脱Ⅴ型:峡部以外的其他⾻折致腰椎滑脱Ⅵ型为病理性滑脱1994年Marchetti和Bartolozzi根据滑脱不同病因特点进⾏分型,将腰椎滑脱分为发育性腰椎滑脱和获得性腰椎滑脱[2]。

优点:相对于Wiltse分型,此分型更具有实⽤性,其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的分型系统更为准确,同时分型根据腰骶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所做的轻重度分型能够反映其发展趋势,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定更具有指导意义。

缺点:但在实际临床应⽤中仍存在很⼤缺陷。

该分型⽆定量指标,对病情评价困难,结果预判可重复性差,对于青少年滑脱的程度、病情变化及治疗⽅法不能进⾏准确判定。

Marchetti-Bartolozzi 分型先天发育不良型轻度发育不良型重度发育不良型获得型腰椎滑脱创伤性退变性病理性医源性02Meyerding分度1932年Meyerding提出负重状态下,滑脱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的Meyerding分度⽅法[3-4]。

优点:此⽅法由其简单客观,临床实际应⽤较⼴,⽬前Meyerding分度是评估滑脱程度应⽤最⼴泛的测量⽅法。

缺点:其中Meyerding 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度及以上为重度滑脱。

重度腰椎滑脱混杂有多种不同特点的滑脱类型,如⾼度或轻度发育不良性滑脱;因此,即使是相同的Meyerding 分度也不具有同质性,⽤此分型⽅法⽆法进⼀步精确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