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肠易激综合症的西医治疗经验方

肠易激综合症的西医治疗经验方

肠易激综合症的西医治疗经验方肠易激综合症的西医治疗经验方有经常腹痛、腹胀的症状,紧张时有便意感,如经检查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则多为肠易激综合症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状。

肠易激综合症又称结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泻或便秘。

患者可间歇性地出现腹泻,腹泻时可伴有腹痛,便意急,排便后减轻。

粪便多为糊状,可含粘液,但绝无脓血便发生。

常与饮食或精神因素有关。

本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预后较好,并有自动缓解的表现。

经过胃肠调理与治疗,可以好转或痊愈。

常用药品;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用药原则;1.镇静、抗焦虑可选用谷维素、安定、利眠宁、多虑平等;2.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合剂及维生素K等有解痉作用,根据腹痛情况适当选用;3.止泻可选用、硝苯比定、消炎痛、可待因、苯乙派定、洛派丁安等药物。

4.通便不宜用泻剂,可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乳果糖等;5.改善肠道菌丛,可服用丽珠肠乐、整肠生等。

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止痛止泻):复方苯乙哌啶:对腹痛、腹泻为主的结肠功能紊乱效果较好,无明显副作用。

大便次数不多者,开始可1 片,日3 次服,好转后可每天服1~2片,早晚各1 片;大便次数正常后可停服。

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服用安定等镇静药物。

2、改善肠黏膜功能: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一次2~3粒,一日3次。

服用1周后,症状可改善,服用4周可为一疗程。

每粒含L-谷氨酰胺120毫克、人参50毫克、甘草(蜜炙)50毫克、白术50毫克、茯苓50毫克。

该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由L―谷氨酰胺和增强肠粘膜细胞活力的多种中药组成。

主要功能为保护及促进肠粘膜修复,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食后腹胀、肠道溃疡、急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症;促进创伤及手术后肠道恢复与重建。

3、调节肠道菌群:乳酸菌素片,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间位结肠怎么治疗好?【健康小知识】

间位结肠怎么治疗好?【健康小知识】

间位结肠怎么治疗好?
文章导读
间位结肠在儿童时期症状严重,而且会影响食欲,还会妨碍生长发育的,这个时候要注意考虑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够暴饮暴食,而且饮食宜清单为主。

一、间位结肠综合症也称为Chilaiditi 综合症,此症中右结肠曲嵌入肝脏与横膈之间,其原因并非在肠管本身,肝脏的下垂和和位置异常是形成本病的基础。

常因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发育异常,使肝脏下移并与膈肌之间的间隙增宽,以至结肠嵌入之间形成本病。

膈肌的先天薄弱或膈肌麻痹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此外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因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间隙增大也可见此症。

二、治疗
对部分症状较重,并呈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尤其在儿童时期症状严重,影响食欲,妨碍生长发育的,可考虑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固定肝脏和结肠预后较好。

轻症可不必治疗,经卧床休息,避免在食管中产气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也可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

间位结肠综合征PPT

间位结肠综合征PPT

疼痛:与病人腹部不适有关
1、做好心里护理,减少其紧张情绪。 2、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减轻疼痛。 3、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并书写护理记录
单。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的疼痛

窒息:与病人不适呕吐有关
1、指导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
2、呕吐污染的床单、被套、衣物及时更换 。
3、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4、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
案例分析 :
患者冯付玉,女,67岁,离退休,江苏省南京人。因“反复腹痛腹胀五年余,再 发伴恶心呕吐一周〞入院.入院时T:36.6℃ P:78次/min 呼吸:18次/min患者 近五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多为胀痛,有时会突然发作及突 然消失,曾屡次就诊。一周前再次发作上腹部胀痛,伴剧烈恶心呕吐,呕吐 物为胃内容物,同时腹胀加重,无后背痛,大便稀薄,排便后后肛门坠胀感 ,仍有排便感,偶有头晕心慌,反酸烧心,纳差乏力,B超示胆囊切除术后 、胆总管未见扩张,无进食梗阻感,无后背放射痛,无胸骨后针刺样疼痛, 无呕血黑便,有排气排便,饮食差。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余,平时口 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一般,否认心脏病及脑梗死病史,否认糖尿病史 ,有胆囊切除及痔疮手术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 院后急查全腹部CT示:间位结肠,余未见异常
案例分析
2021 -12-18 患者上腹部不适好转,腹泻好转,无恶 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反酸烧心,无 乏力头晕,无胸闷气喘,无畏寒发热, 清淡饮食,二便正常。予以明日出院。
护理问题:焦虑:与对自身根本不了解和陌生环境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 2、热情主动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管
床医生和护士。 3、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答复病人疑

结肠综合征之二

结肠综合征之二

假性Hirschsprungll等报告。 • 1965年Ehrenpreis对此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并取名为假性Hirschsprung氏综合征 (Pseudo-Hirschsprung Syndrome)。 • 本征又称结肠无力综合征,后天性功能性巨结 肠综合征、特发性巨结肠综合征、惰性结肠综 合征、异型肠型综合征、精神性巨结肠综合征。
结肠综合征之二
毛粪石综合征(Trichobezoar Syndrome)
• 本征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 痛和闷胀、恶心、呕吐。因毛 石的活瓣作用,呕吐量一般不 大,内含胆汁。 • 少数病人还有腹泻和消化道出 血。 • 上腹部植物粪石区常可扪及包 块。 • 因胃肠壁坏死引起穿孔者可出 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膈肌下结肠嵌入综合征(Chilaiditi Syndrome)
• 成人常无症状,而儿童症状较明显,其特点是 腹胀最重时常发生在黄昏,可出现腹痛伴呕吐, 卧位时疼痛明显缓解。 • 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便秘、吞气。 • 体征有腹部膨胀,肝浊音界消失。 • 触诊时肝界明显下移。
假膜性结肠炎综合征
• 本征于1952年首先由Janbon等报告。 • 1978年,Alpers也作了同样报告。 • 现已证实,本征是由艰难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又称艰难梭状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毒 素引起。
• 本征称Hirschsprung氏病和神经节细胞缺失性 巨结肠(Aganglonic megacolon)。 • 最早记载于1691年,是由Ruysch在解剖1例5 岁女孩时发现的。 • 1886年Hirschsprung解剖了8-11个月死亡的 婴儿,并详细记载临床和病理组织的特征。 • 1936年后被命名为Hirschsprung氏病。 • 绝大部分可手术治疗。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事项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事项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事项*导读: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腹泻以及大便伴有粘液,又称为结肠过敏、结肠易综合征等。

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在20-50岁间发病,发病原因为神经精神障碍、药物影响、饮食不当等。

多数患者无消瘦、脱水表现,但出现腹痛、腹泻等常见症状。

症状加重常和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有关。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腹泻以及大便伴有粘液,又称为结肠过敏、结肠易综合征等。

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在20-50岁间发病,发病原因为神经精神障碍、药物影响、饮食不当等。

多数患者无消瘦、脱水表现,但出现腹痛、腹泻等常见症状。

症状加重常和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本综合征在临床并不罕见,要求排除一些症状相似的肠道器质性疾病,或找出支持本病的客观依据,可以下面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一)病史的特点1.症状表现为腹痛,排便改变在腹痛后或进食后出现;2.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腹泻严重者健康受影响;3.夜间症状减轻,不会影响睡眠;4.伴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症状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

*(二)体征1.结肠可触及并触痛;2.直肠检查时感到疼痛;3.直肠空虚或近似空虚,粪便坚硬。

有人统计约70%的IBS 患者直肠指检可诱发疼痛。

*(三)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剧烈收缩,直肠内可充满粪便而未能刺激排便反射提示低张力性便秘。

肠腔内粘液分泌增多,但无出血等炎症表现。

如肠腔内粘液呈褐色是长期滥用泻药的征象。

黏膜活检属正常。

*(四)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表现为肠腔变窄,以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著。

肠袋多增加而明显,也可消失,部分患者肠腔狭窄只限于某一阶段。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摘要】总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的选择疗效好的药物。

更好的对患者惊醒医治。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1BS)又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结肠痉挛及黏液性结肠炎等,1818年由Powell等首先报道。

这是一种慢陛、反复发作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异常。

该病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20%~30%有IBS症状,但就诊者仅占其中的1/4,男女之比约为1:2。

有报道北京地区IBS患病率按Manning标准或罗马标准校正后分别为7%和0.82%,且以学生、干部等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中年以后患病率逐渐降低,对生活、工作及学习均有一定的影响。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主要与肠道动力紊乱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其他与精神因素及肠道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一)解痉剂1.曲美布汀(Trimebutine);奥替溴铵(Otilonium Bromide);美贝维林(Mebeverine);阿尔维林(Alverine);屈他维林(Drotaverine);匹维溴铵(Pinaverium Bromide)均为非抗胆碱能胃肠解痉药物,曲美布汀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作用于κ受体,改善运动亢进状态,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

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通过抑制Ca2+离子通道阻止Ca2+内流起到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屈他维林、美贝维林为罂粟碱类胃肠平滑肌解痉药,解痉作用明显强于罂粟碱。

2.颠茄(Belladonna);山莨菪碱(Anisodamine);双环维林(Dicycloverine)为抗胆碱能药物,能拮抗胃结肠反射和抑制消化液分泌,减轻餐后腹痛及肠痉挛,用于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

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

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向大家介绍几种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加上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肠道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其中,粘液性结肠炎就是其中一种。

粘液性结肠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及时治疗是重中之重。

那么,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

什么是粘液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

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男女比例约1:2。

粘液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粘液性结肠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腹痛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

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

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

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

排便不干扰睡眠。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4、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胀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5、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6、体征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粘液性结肠炎危害极大,及时治疗是关键。

首先,它会严重影响粘液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些患者甚至因腹痛腹泻频繁而不敢或者是无法正常上班。

其次,它可以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

并且经常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

结肠易激惹综合症的几点临床表现(肠道健康14)

结肠易激惹综合症的几点临床表现(肠道健康14)

肠道健康结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肠道健康--
结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几点临床表现
结肠易激惹综合征是指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不规则的腹痛和排便异常的症候群,表现为对各类刺激十分敏感而诱发,又名结肠过敏综合征、结肠神经官能症、肠功能紊乱等,是便秘病症中常见的一种,属功能性便秘。

临床特点为突发或阵发性左下腹部绞痛伴便秘,粪便可呈羊粪状,腹泻呈黏液性大便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多于进食冷饮后诱发或加重,具有排气、排便或腹部热敷后缓解的特点。

一般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到胃肠功能。

这类病人大都为白领人士、私企老板和部分爱在电脑前长坐不起的人,他们大多T 作压力太大、焦虑、忧郁、精神苦闷,T作节奏太快,生活无规律,饮食不正常。

该病的病程具有慢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症状加重常和精神紧张及工作劳累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痉挛性结肠炎型
最常见,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和便秘,排出持续性羊粪状粪便,腹部可推及条索状包块,症状恶化期与无症状或少症状期相间出现。

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提示便秘与直肠以上的肠段痉挛有关。

二、黏液性结肠炎型
表现为无痛性腹泻,以排出混有多量黏液的粪便为特点,有时甚
1/ 2。

结肠脾曲综合症

结肠脾曲综合症

右侧的是间位结肠,左侧的考虑结肠脾曲综合症
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

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肠脾曲综合症:
表现为左下胸与左上腹胀痛,不适,便秘等。

重者有较重的胀痛或剧痛,疼痛程度和胀气程度往往一致,排便或清洁灌肠后可缓解。

症状
可聚发或缓发,持续时间不等。

发作时腹部X线透视结肠肝曲或脾曲有明显积气。

间位结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间位结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间位结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间位结肠是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膈之间,可无症状,可引起右季肋部隐痛、腹胀甚至消化道梗阻。

由此引发的症状称为间位结肠综合症,间位结肠综合症也称为Chilaiditi综合征,右结肠曲嵌入肝脏和横膈膜之间,其原因不是肠道本身,肝脏下垂和位置异常是本病形成的基础。

肝脏下移和横膈膜之间的间隙通常由于韧带过长、虚弱和缺乏异常的发育而扩大,从而在结肠嵌入之间形成本病。

先天性横膈膜虚弱或横膈膜麻痹是本病的促进因素。

此外,在一些肝硬化患者中,由于右肝叶明显萎缩,肝膈膜间隙增大。

也称为间位结肠综合征Chilaiditi综合征,右结肠曲嵌入肝脏和横膈膜之间,其原因不是肠道本身,肝脏下垂和异常位置是形成该疾病的基础。

通常由于肝脏韧带过长、虚弱、缺乏等发育异常,肝脏向下移动,与横膈膜之间的间隙扩大,导致结肠嵌入形成该疾病。

先天性横膈膜虚弱或横膈膜瘫痪是该疾病的促进因素。

此外,在一些肝硬化患者中,由于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膜间隙增大也可见。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看到这种疾病,通常没有症状,部分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轻度腹胀,右上腹部明显,饭后加重。

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胃炎。

当嵌入结肠梗阻时,经常感到突然的上腹胀疼痛难以忍受,并有窒息感和背部放松疼痛。

症状从几个小时到几天后消失,大多数症状在活动后突然消失。

间位结肠在诊断时,除临床表现外,还需要辅助检查。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X线与CT,结肠的位置也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来判断。

由于部分气体的影响,超声波检查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进行性、持续性加重,特别是儿童症状严重,影响食欲,阻碍生长发育,可考虑手术根治性手术治疗,固定肝结肠预后较好。

轻度疾病不需要治疗,在床上休息后,避免在食道中产生气体,其中大部分可以自行缓解。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看到间位结肠,通常没有症状,部分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轻度腹胀,右上腹部明显,饭后加重。

只有在童年才会影响食欲,减少饮食,阻碍生长发育。

间位结肠综合症的认识和了解

间位结肠综合症的认识和了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间位结肠综合症的认识和了解
导语:很少人听说过间位结肠综合征,有的时候甚至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容易让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可是一旦发病或者没有及时的应对和处理
很少人听说过间位结肠综合征,有的时候甚至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容易让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可是一旦发病或者没有及时的应对和处理,任由病情发展的话,就容易让你症状加剧,给人们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危害,所以大家必须关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特征。

间位结肠是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膈之间,可无症状,可引起游季肋部隐痛、腹胀甚至消化道梗阻; 结肠脾曲综合征,位结肠脾曲于胃前方、脾内侧进入胃底上方、膨胀积气,临床症状与间位结肠相似(无梗阻);
膈膨升,一般称为限局性膈膨升,为膈顶膜部薄弱,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 膈肌麻痹,为膈神经病变所致,多见于左侧,有时可由纵隔肿瘤、外伤等引起,透视下深吸气时因对侧隔面下移,腹压增高,病侧隔面被动向上移,称膈面矛盾运动;
膈疝,指腹腔脏器经膈的正常潜在孔隙,或因外伤、炎症、肿瘤坏死处进入胸腔。

很多的疾病,只有我们去了解它的症状表现,那么当发现这些类似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引起重视积极的去治疗,有效地降低因为这种疾病,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和威胁,而且这是每一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结肠过敏症(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肠应激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

结肠过敏症(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肠应激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

结肠过敏症(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肠应激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症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也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肠应激综合征或肠道易激综合征。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结肠的功能发生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症状结肠过敏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腹部疼痛或不适•腹泻或便秘•肠胀气•粘液排便•食欲改变•恶心或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会交替出现,而且在患者之间表现差异较大。

有些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腹泻,而有些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便秘。

诊断诊断结肠过敏症一般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而得出的。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判断是否患有结肠过敏症。

原因结肠过敏症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一些研究认为与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遗传因素、压力等因素有关。

不同人群对不同的因素可能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治疗治疗结肠过敏症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调节饮食结构。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菌药物、镇痛药等。

•心理治疗:学习应对压力、放松身心。

预防预防结肠过敏症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一些预防措施包括:•饮食调节:避免过度饮酒、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避免压力:学会放松身心,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环境。

•良好作息:保持规律生活作息,注意充足睡眠。

结肠过敏症虽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什么是结肠炎 具体有几种类型

什么是结肠炎 具体有几种类型

什么是结肠炎具体有几种类型
*导读:什么是结肠炎?结肠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肠胃疾病,患上该病症就意味着你的肠胃系统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一般患者患者结肠炎会有严重的腹泻行为,出现便秘的情况,严重的时候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什么是结肠炎?结肠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肠胃疾病,患上该病症就意味着你的肠胃系统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一般患者患者结肠炎会有严重的腹泻行为,出现便秘的情况,严重的时候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导致发生结肠炎的原因有非常多,所以结肠炎的分类也是比较多,很多患者因为没有了解过结肠炎,所以当疾病发生的时候都不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

现在就来说说结肠炎的分类。

*什么是结肠炎,具体有几种类型
第一、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主要是因为直肠和结肠因为各种的原因导致肠道出现异常,比如:炎性的水肿、肠道溃疡和出血的情况,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特异性是有明显原因导致的结肠炎,而非特异性主要是原因不明导致的结肠炎。

第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的位置主要是在患者的粘膜层位置,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溃疡的情况,会
累及比较多的地方,直肠或者远端的结肠都会受到牵连,并且不断的扩散,直至整个结肠。

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出现腹泻、脓血、腹胀、腹痛的情况,并且病程比较长,经常出现反复的情况。

第三、肠易激综合症。

该疾病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是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有储蓄发作和间歇发作,主要的特点就是肠道功能是易激性。

肠道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中的常见病

肠道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中的常见病

肠道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中的常见病
王喜萍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1998(000)008
【摘要】肠道易激综合症是慢性腹泻中的常见病之一,由于它是因肠道功能失调为主的疾病,故又称“过敏性结肠综合症”。

人体排便的神经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

大脑既可因工作忙碌而抑制便意,造成便秘,也能因情绪紊乱或各种精神因素的制约而使便意频频,以致出现腹泻。

这是肠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王喜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42例 [J], 陈玉红
2.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J], 梁国威
3.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症58例 [J], 王军民
4.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症临床研究 [J], 袁文泽
5.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的分析 [J], 刘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曲综合征(Hepatic Flexure Syndrome)
• 本征于1955年首先由Palmer报告,此后不断 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证实,故肝曲综合征一词一 直沿用至今。 • 主要是由于结肠运动过弱,气体积聚于肝曲所 致。本征常与脾曲综合征并存。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
• 本征于1948年首先由Ogilvie报告。 • 1949年,Macfarlane等将此征命名为Ogilvie 综合征。 • 后人又称其为功能性肠梗阻综合征、麻痹性结 肠绞痛综合征、无力性结肠绞痛、痉挛性结肠 绞痛。
肠结综合征(Intestinal Knot Syndrome)
• 本征于1845年首先由Parker报告。 • 1970年,Boyder等将此征正式命名为肠结综 合征,又称复合性肠扭转综合征、双重肠扭转 Knot Syndrome)
• 本征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严重的腹痛和恶心、 呕吐,腹壁呈板状腹伴弥漫性压痛,胸部无异 常表现。 • 有腹水和机械性肠梗阻体征。
肠易激综合征
• 近来,WHO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 对本征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肠易激综合征 是由情绪紧张和应激引起的各种肠功能障碍。 检查时,无器质性疾病发现,临床可出现腹痛、 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 并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或结肠过敏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 2006年最新修订的罗马III诊断标准对IBS定义 与排便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或伴有排便习 惯改变及排便紊乱。同时无形态学、生化学异 常改变和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症状的产生。 • 本征的名称过去报道比较混乱,如结肠神经官 能症,结肠运动失调等,目前这些名称已不再 应用。
脾曲综合征(Splenic Flexure Syndrome)
• 1853年,Virhow首先报告左侧结肠弯曲部局 限性非结核性粘连的病例。 • 1885-1902年,Grenard等发现了同样的病例, 并在手术时见该弯曲肠腔部有狭窄现象。 • 1910年,Payr报告5例左侧结肠弯曲部粘连患 者,并将这种病例作为一种单独疾病处理,此 后有人称此病为Payr综合征或脾曲综合征。
结肠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 1871年,Dacosta首先发现从患者肠道排 出大量粘液便,并称其为粘液性结肠炎。 • 1928年,Ryle报告此征为慢性结肠痉挛。 • 1929年,Tordan等称其为过敏性结肠。 • 1958-1965年,Kirsner等对本征作了较 详细的描述,认为此征是多种原因所致的 一种结肠功能性病征,并引起一系列临床 症状。 • 1967年,Manousos等正式将其命名为结 肠易激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