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附12例分析)
结肠肝曲癌并盲肠破裂误诊1例
结肠肝曲癌并盲肠破裂误诊1例作者:龚建云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295-01患者男性,55歲,因右中下腹痛4小时于2016年9月13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无诱因突然出现右中下腹胀痛,无牵涉、放射痛,无恶心、呕吐、黑便、黄疸、发热等,在家休息后无好转,腹痛逐渐加重,故就诊入院。
平素健康,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体格检查:T36.7℃,P76次/分,R22次/分,BP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中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次/分。
Hb174g/L,WBC13.6×109/L,NC75.4%,LC18.6%,AFP、CA125及肝肾功能等正常,腹部B超报告阑尾可显示,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
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内大量大便存留,盲肠充盈扩张,浆肌层破裂,波及阑尾根部,粘膜层膨出且部分坏死,试行腹腔镜下修补失败,遂中转开腹手术。
开腹后探查远端结肠未发现异常,切除阑尾及局部膨出坏死的粘膜组织,清理干净盲肠内大便,间断全层缝合盲肠破裂口,外加浆肌层包埋。
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1周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进食无不适,住院2周出院,建议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未从。
出院后1月因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减少2天再次入院,经CT及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肝曲占位,肠腔狭窄,取材病理报告结肠肝曲腺癌,再行右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讨论右半结肠癌多为溃疡型或肿块型,较少发生环状狭窄。
临床上以全身症状、便秘、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但右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而就诊者并不少见。
由于右半结肠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结肠损伤误诊误治1例报告
② 损 伤 结 肠 外 置 :适 应 于 结 肠 的 活 动 部 分 如 横 结 肠 乙 状 结
肠 的严 重 损 伤
。
伤 较少 见
开放性损 伤 多为锐 器 穿透 伤 损伤 可发 生 于肠 管
,
③
一
期 修 补 后 肠 襻 外 置 :结 肠 修 补 后 将 肠 襻
,
任何 部 位
。
闭 合 性 伤 l }I 巾外 力 直 接 冲击 引 起 的 破 裂 多 在 位
见 手 术 或 内窥镜 检 查 所 引 起 的 医 源 性 损 伤
2 2
.
。
降结 肠 及 乙 状 结 肠 的损 伤
。
。
结 肠 损伤 的特 点 :① 易 感 染 易 并 发 肠 瘘
,
结肠肠 壁较
[ 收稿
日期 :2 叭 0
一
01
一
10
编 校 :郑 英 善 ]
有 典 型 的 腹膜 炎 体 征 往 往 得 不 到 及 时 的诊 断 和 处 理
,
。
腔 渗 出物 约 2 0 0 0
,
m
l
。
,
检查 发 现
发现
3
2
处 小 肠 系 膜 血 管 断裂 有 活
,
一
2 3
.
结 肠 损 伤 的诊 断 和 处 理 :结 肠 损 伤 的 主 要 表 现 为 细 菌 性
。
动性 出血 结 扎 止 血
。
,
,
。
对 疑有 结 肠 损伤 的患者应
, ,
40
,
—
L/ d
.
发生 结 肠 瘘
、
后更 换 引流管 用 双 套管负
脾-肝综合征的病因
脾-肝综合征的病因
*导读:脾-肝综合征(Splenic-LiverSyndrome)是指具有脾大、贫血、肝硬化的一组病征,也称血栓静脉炎性脾大综合征、脾性贫血、充血性脾大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肝脾纤维化、纤维化充血性脾肿大综合征。
……
脾-肝综合征(Splenic-LiverSyndrome)是指具有脾大、贫血、肝硬化的一组病征,也称血栓静脉炎性脾大综合征、脾性贫血、充血性脾大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肝脾纤维化、纤维化充血性脾肿大综合征。
1883年首年由Banti描述,故又称Banti综合征。
当时认为脾脏是疾病的原发部位,并根据临床症状将本征分成贫血期、移行期及终肝硬化期。
其后许多学者反对将Banti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
目前认为本病是由门静脉反复发生炎症而致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及闭塞式或肝硬化引起。
因此,多主张废弃这一诊断名称。
脾-肝综合征病因病理
病理改变主要为肝、脾肿大,包囊增厚且质地多较硬,呈淡灰红色,组织学有纤维变,肝窦扩张,Malipighian小体的透明变性改变。
动脉周围有出血、小动脉周围铁质沉着小结节。
脾脏多明显肿大,肿大的程度与脾功能亢进成正比。
但与病程长短并无明显关系。
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病程愈长,脾质愈硬。
结肠癌误诊原因及处理对策(附21例报告)
近半 年 出现 乏力 、 色苍 白、 便 次 数 增 加 等 症 面 排
状, 门诊 医生 在 作 相 应治 疗好 转 的情 况 下 反 复 予 以对症 治疗 , 最后 经系统 检查 才 明确为 结肠癌 。 ( ) 期 症 状 隐 匿 , 乏 特 异 性 表 现 。本 组 2早 缺
其 中早 期 胃癌 2例 。
3 讨 论
本组 12例 胃癌 患 者 以 5 1 8岁 以上 年龄 段 发 病 为多数 , 明老 年 人是 胃癌 的 高发人 群 , 有 1 说 仅 例 年龄偏 小 的 1 6岁 女 孩 , 显 比 同龄人 瘦 小 , 明 发
育不 良, 下观 察 为 巨大பைடு நூலகம்疡 型 晚期 胃体癌 , 镜 胃壁
() 1 医务 人 员 经 验欠 缺 。有 些 医务 人 员 对 青
维普资讯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7年第 2 卷第 2期 Ju a o i nn oeeMei l cecs ] 20 1 or l f a i Clg( dc i e) n X n g l aS n 结果 治疗 未见 明显 好 转 出 院 , 门诊 购 药 治疗 , 在 1 个 月后 , 泻 加 重 , 持 续 性 黄黑 色 稀便 , 乏力 腹 呈 伴 而再 次人 院 , 纤维 结肠镜 检 查为结 肠癌 。 经
2 误 诊原 因分 析
13的患者 大 多 辗 转 于大 小 门 诊 之 间 , 门 诊 因 / 而
不能 系统 全 面 的观 察 了解 病 情 变 化 , 往 只 能 针 往 对 就诊 时症状 及上 级 医 生 的诊 断 下 结 论 。本组 1 例 患者 因腹 泻 、 吐就 诊 , 呕 门诊 医生 以结肠 炎收住 院 , 住院 医生 满足 于 门诊 医生 的诊 断进 行治疗 , 而
结肠癌误诊分析
1. 无肠道准备:肠管扩张不佳,肠壁增厚、粪便、蠕动伪 影 2. 肠道无注入对剂充盈:肠腔与肠壁密度差异不明显 3. 肠道局部皱折:假肿瘤征 4. 肠道局部痉挛:局部肠壁收缩增厚 5. 肠道生理狭窄部:收缩和痉挛引起 6. 肠道外病变:肠粘连、纤维条索牵拉引起肠壁重叠,假 性增厚 7. 肠道发育异常:局部肠壁稍厚 8. 肠壁局部水肿:粘膜存在,粘膜下水肿 9. 肠道蠕动伪影:随时间移动 10. 肠镜未发现:肠镜漏诊或病变位于粘膜下、肠壁外病变
间接征象
• 肠壁浆膜面模糊,脂肪间隙消失、筋膜、 系膜增厚 • 淋巴结转移(<0.8cm 4枚以上;<1.0cm 3枚 以上; >1.0cm 单发或多发,明显或边缘强 化 ),网膜、腹膜、其它器脏器转移、 腹水 • 肠梗阻、肠扩张、肠套叠
胃壁增厚原因分析
• • • • 生理性胃壁增厚 胃壁充盈不佳,不同程度收缩 胃痉挛、胃壁水肿、胃壁炎症 病变起源于粘膜下或粘膜肌层
科内讨论
• 技术组:尽可能检查前灌肠,行肠道准备,降低肠 内容物、伪影可能导致的错误诊(7分靠技术,3分 靠诊断) • 诊断组: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认真分析病变 直接、间接征象,病灶强化特点、病变肠壁形态、 功能状态、肠壁外改变、淋巴结及其它改变 • 影像诊断目前不能达病理细胞学诊断,影像主要为 临床提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邻近器官结构关系、 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 • 影像学检查所发现可疑病变,仍需进一步结合其它 相关检查,相互验证或排除诊断
CT对粘膜病变显示不及胃镜、气钡双重造影,对肌 层、邻近器官结构受累及淋巴结显示有优势
经验教训
• 严格做好肠道检查前准备,排除粪便、伪 影干扰 • 结合病灶直接、间接征象、CT值、病变强 化方式,认真观察分析 • 结合临床其它相关检查,互补各种检查技 术,提高诊断准确性 • 影像学诊断不等于病理细胞学诊断,存在 “同病异影,异病同影”,需进一步提高病变 鉴别诊断能力和诊断准确性
结肠脾曲综合症影像诊断相关知识
结肠脾曲综合症影像诊断相关知识
近日有龙友(小)要我具体讲解一下脾曲综合征,今晚得空,参阅相关资料试作如下解答:
结肠脾曲综合症影像诊断标准:
a. 结肠肝、脾曲最高点落差为一个半椎体以上约≥5cm(图2A)。
b. 结肠脾曲夹角在正侧位相上均≤45(图2B)。
c. 横结肠冗长且下垂于盆腔内(图2C)。
d. 右半结肠扩张且力排后且钡剂排出迟缓。
对于结肠脾曲综合症的诊断,目前尚未有其他检查手段可替代,CT、M RI由于体位限制,患者不能坐在便器上或立位进行扫描(主要由于横结肠游离度大,立卧位相平均差约4~5 cm ,故不能作横结肠下垂度的测量),见图2A 与图2C对比。
电子肠镜对器质性疾病诊断有效,而不能对于功能性疾病明确诊断。
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
Me i Y Q,L i u X L ,P a n g H J ,e t a 1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e r o s r a n d m i s s e d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o l o n d i s e a s e s b y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l a y z e t h e c a u s e s o f d i a g n o s t i c e r o r s a n d mi s s e d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o l o n d i s e a s e s b y m u l t i p l e
m u l t i p l e r o w h e l i c a l C T[ J ] .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2 0 1 5,1 8( 1 7 ) :2 0 7 8— 2 0 8 2 .
Ca u s e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Di a g n o s t i c Er r o r s a n d Mi s s e d Di a g n o s i s o f Co l o n Di s e a s e s b y Mu l t i p l e Ro w He l i c a l CT ME I Y o u—
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
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
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实行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患者10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测确诊,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在CT检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
结果:选取的患者经过多排螺旋CT检测后有7例患者出现误诊,有3例患者发生漏诊。
其中有3例炎性病变,肠痉挛的患者被误诊为结肠癌,在经过CT复检过程中没有发现初次检测过程中的肿块,经过纤维的结肠镜检测也没有发现消化道异常的情况。
有1例患者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被误诊为炎性疾病,有2例患者发生阑尾炎被误诊为卵巢腺瘤,有1例患者回盲部溃疡性中分化腺癌被误诊为炎性疾病。
有3例患者发生漏诊,在经过手术的病理检测后发现,有1例患者发生升结肠腺癌,有1例患者发生直肠腺癌,有1例患者发生乙状结肠腺癌。
结论:在多排螺旋CT检测结肠病变的过程中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肠道的清理以及充气的情况不够好,从而导致出现“假肿块”的情况,在检测前做好肠道的清洁以及充气准备,能够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排螺旋CT;结肠病变;误诊;漏诊;原因分析结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诊断中使用CT检测比较多。
CT检测是一种无创手术,并且检测时间比较短,无痛,能够比较清晰的检测中患者的结肠的结构,在消化道疾病的应用非常广泛[1]。
但是在急腹症检测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情况,造成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2]。
本文中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实行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患者10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测确诊,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在CT检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实行多排螺旋CT急诊检查结肠病变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患者10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测确诊,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在CT检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附12例分析)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附12例分析)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附12例分析)【摘要】目的:加深对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搜集自2001年03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患者12例,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误诊时间平均为(1± 0.2)年。
误诊疾病:慢性溃疡病4例,慢性胃炎3例,慢性胆囊炎2例,冠心病1例,胸膜炎1例。
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及扭曲,扭曲近段结肠扩张。
【关键词】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误诊的12例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患者,年龄28~51岁,平均40.2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
男女之比2∶1。
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为3个月~2年,误诊率78%。
1.2 临床表现:左上腹胀痛不适7例,其中合并便秘嗳气4例;右上腹痛2例,左下胸痛2例,发作性上腹饱胀不适1例。
1.3 X线表现(腹透):结肠肝(脾)曲有明显积气,结肠胀气,肠腔扩大,患侧膈肌上升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 钡灌肠:结肠肝(脾)曲部成角及迂曲,扭曲近段结肠扩张,胀大积粪。
2 结果2.1 误诊情况:误诊时间平均为(1± 0.2)年。
误诊疾病:慢性溃疡病4例,慢性胃炎3例,慢性胆囊炎2例,冠心病1例,胸膜炎1例。
2.2 治疗与转归:5例患者于钡剂灌肠或加压灌肠中缓解,结肠镜检查后3例患者症状缓解,其余病例予以番泻叶代茶饮或中药导泻后排出大量气体和粪便后缓解。
无发生急腹症患者。
4例复发,在予以番泻叶代茶饮后缓解。
3 误诊原因分析。
容易被误诊的“布
容易被误诊的“布文.王振坤(主任医师)病房住进一位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年女性,有轻度腹水,脾脏肿大,腹壁有静脉曲张等表现。
是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一时查不清,因为所有的病毒标志物都阴性,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位患者的肝脏功能并无明显改变,白蛋白、脂类、胆碱酯酶等均在正常范围或略有异常,化验室检查不支持肝硬化的诊断。
彩超提示患者“布-加氏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
何为布-加氏综合征?早在1846年英国医生Budd发现肝脓肿患者有肝静脉血栓形成,因为病例少,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1879年德国病理学家Chiari报告大样本“肝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并配有尸体解剖资料证实,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用二人名字命名为Budd-Chiari综合征,译成中文就是“布-加氏综合征”。
后来,医学家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这个疾病的病变不只是肝脏静脉有血栓形成,在肝脏段的下腔静脉也可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和肝静脉血栓形成大体相同。
这种病的病因可能是肝静脉闭塞,或者是下腔静脉闭塞,建议将病名称为:肝-腔静脉闭塞性病。
但是大家还是习惯称之为布-加氏综合征(BCS)。
病因是什么?人体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怎么会发生闭塞呢?一般将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继发性,如在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的附近生了肿瘤,压迫到静脉使其阻塞;再如某些血液病,血液呈高凝状态,在下腔静脉形成血栓,均可属于继发性BCS。
而血管内炎症改变或下腔静脉膜性病变等原因导致的静脉闭塞可属于原发性BCS。
还有先天性发育异常、自身免疫病变等等也可导致BCS。
有时寻找原因非常困难,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肝静脉源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引流小叶内肝窦的血液,导入小叶下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
当肝静脉和肝段的下腔静脉被堵塞,血液出肝发生困难,必然发生肝脏淤血,最后就要发生肝损伤。
由于病变发生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不同,使得BCS的症状和体征轻重不一。
BCS有哪些临床表现?此病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7成左右患者为慢性型,起病缓慢,病程多在一年以上,几年甚至到二十几年。
结肠脾曲综合征诊断探讨
结肠脾曲综合征诊断探讨张箭平张根福王永兵【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熟悉和检查手腕。
方式采纳结肠钡剂灌肠了解结肠形态,结肠脾曲与肝曲水平位的差距,钡剂通过脾曲的状态,脾曲夹角大小。
结肠运输功能摄片了解不透光标志物在横结肠滞留时刻和电子肠镜窥测横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
结果 8例钡剂灌肠中有5例横结肠下垂落入盆腔,4例横结肠扩张,7例钡剂通过脾曲进程中有受阻滞现象,5例脾曲位置明显举高,肝曲与脾曲之间的水平位平均相差1.8个椎体,脾曲夹角小于45°。
实施结肠运输功能摄片,结果全数运输缓慢,6例不透光标志物停留在横结肠32~50 h。
肠镜检查,4例黏膜显现散在的浅表性溃疡灶。
本组全数实施手术医治成效良好。
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致使顽固性便秘的重要缘故,钡剂灌肠摄片、结肠运输功能摄片及电子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腕。
【关键词】结肠脾曲综合征;诊断;顽固性便秘结肠脾曲综合征过去较少引发人们重视,其缘故是对该解剖变异带来的临床结果不够了解,本组报告8例经各类方式医治不愈的顽固性便秘患者,最后诊断为结肠脾曲综合征,经治而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样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48岁,平均35岁。
1.2 要紧病症反复便秘,同时伴有腹胀及服部隐痛,通常以右边腹部为主,右上腹愈甚。
病史最长21年,最短4年,平常需依托于口服倾泻剂,润肠制剂及肠动力型药物方能助便排出。
3例曾有便秘手术史。
1.3 诊断方式1.3.1 钡剂灌肠摄片采纳约200 mL小量稀钡作全结肠灌肠,了解钡剂在全结肠内动态状况、结肠的形态转变,结肠脾曲与肝曲彼此的水平位,位于哪个椎体水平,结肠脾曲的重叠角度和横结肠下垂与扩张的程度。
1.3.2 结肠运输功能拍片口服20颗直径2 mm、长5 mm的不透光标志物颗粒,每24小时作腹部平片检查,直致被全数排出体外,跟踪了解被滞留的肠腔所在和滞留时刻。
1.3.3 电子肠镜检查了解结肠黏膜的转变,有无水肿及糜烂、溃疡,持别要排除肠腔内器质性病变致使的阻塞型便秘。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分析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分析肝脾曲结肠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
是先天性结肠肝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
另外,此综合征也可因邻近腹腔脏器炎症而反射性引起肠功能失调[1]。
1 临床资料1.1病例1 女,46岁。
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天入院。
外科检查:腹稍膨隆,中上腹部压痛阳性,以左侧为重,无反跳痛级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高调。
腹部平片显示肠管充气,无气液平面,无膈下游离气体。
血常规:WBC13.2*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淀粉酶210IU(正常值51-183 IU),尿淀粉酶420IU(正常值0-340 IU)。
初诊为:急性胰腺炎,经预防感染、禁食、补液及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3天无缓解。
追问病史,既往有便秘史,此次发病后未排气及排便。
再次行腹部平片及全腹部CT检查发现结肠脾曲充气明显并呈折叠状,疑为该病,遂给予反复多次灌肠机口服泻药后,排出大量气体及粪便块后缓解。
1.2 病例2 男,56岁。
以右上腹部阵发性疼痛1周入院。
既往有胆囊炎病史。
查体:腹平坦,右上腹压痛阳性。
Murph征阴性,肠鸣音活跃,无气过水音。
B超示胆囊壁增厚。
拟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行保守治疗,腹痛不缓解并逐渐加重。
1天后行腹部平片检查示结肠肝曲充气且位于右膈下,修改诊断为结肠肝曲综合征,给予灌肠导泻后缓解。
1.3 病例3 男,40岁。
以左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2天入院。
外科检查: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级肌紧张,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腹部平片示多个气液平面,结肠部分充气,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1天症状及体征日趋加重,再次行腹部平片及CT检查显示气液平面增大,且肠管胀气明显,为防止形成较窄遂于入院后第3天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肠管无粘连及索条压迫,升结肠及横结肠扩张明显,内可触及大量粪便。
远端结肠、直肠未触及肿块。
肝曲综合征误诊30例
肝曲综合征误诊30例
张志宇;郭卫宾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1(016)021
【摘要】@@ 我们总结30例肝曲综合征误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对象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0岁,平均39岁,病史2~5年,平均3年,有急性乙肝病史10例,其中抗-HBs(+)、抗-HBc(+)5例,抗-HBs(+)2例,HBsAg(+)、抗-HBe(+)、抗-HBc(+)2例,抗-HBs(+)、抗-HBe(+)、抗-
HBc(+)1例;无肝炎病史,HBsAg(+)20例,所有病例均主诉右上腹疼痛,可牵涉到右季肋部和右下腹,伴有腹胀、便秘、腹泻、嗳气以及明显的焦虑、失眠、神经过敏等精神症状,半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
【总页数】1页(P1006)
【作者】张志宇;郭卫宾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脾曲、肝曲综合征89例疗效观察 [J], 杨志俭;关甲寿
2.胆囊结石合并结肠肝曲肿瘤16例漏误诊分析 [J], 但尚平
3.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结肠肝曲癌延误诊治3例教训 [J], 林光义;谭维
4.胆囊结石合并结肠肝曲肿瘤16例漏误诊分析 [J], 但尚平
5.成人胡桃夹误诊为肝曲综合征一例报道 [J], 翁小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脾曲综合征(2
结肠脾曲综合征(2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1]。
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
1996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2)岁。
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周期性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泻剂疗效差。
可诱发急性肠梗阻(8例),易误诊,有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慢性肠炎、3例误诊为肠功能紊乱、1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非急性发作期肿瘤标志物、肠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无特殊表现,急性期腹部平片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升结肠扩张、粪便淤积。
X 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均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
有2例合并乙状结肠过长。
B超、CT显示各有1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
其中2例行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结肠脾曲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
1.2治疗方法对发作次数较多,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10例行结肠脾曲松解。
其中7例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7例中有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松解,横结肠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
1例加肝曲松解,乙状结肠排列固定手术,2例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的病人均予以合并疾病的切除。
2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肠管扩张,部分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并发症。
随访6个月~6年。
手术治疗后病人,3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正常,无临床症状复发。
3讨论3.1发病机制SSF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脾曲结肠综合征28例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脾曲结肠综合征28例
刁喜凤;迟竹云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9(14)4
【摘要】肝脾曲结肠综合征为临床较少见疾病,笔者近年来以四逆散加味治疗28例,获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天。
均经X线腹部透视发现结肠区明显胀气,其中结肠肝曲者16例,脾曲者12...
【总页数】2页(P42-43)
【关键词】四逆散;肝脾曲结肠;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作者】刁喜凤;迟竹云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05
【相关文献】
1.加味承气汤治疗重型肝(脾)曲综合征26例 [J], 周淑文
2.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脾曲、肝曲综合征89例疗效观察 [J], 杨志俭;关甲寿
3.胆囊切除术后肝、脾曲结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J], 汝宝元
4.金双歧治疗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杰;曲玲;董崇海
5.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肝脾曲综合征52例 [J], 刘君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脾曲结肠综合征的CT影像研究
肝脾曲结肠综合征的CT影像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肝脾曲结肠综合征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及CT 诊断价值。
方式:搜集临床确诊或随访证明的肝脾曲结肠综合征患者48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发觉结肠的脾曲及肝曲扭曲或扭转,其中肝下型10例,胃上型6例,膈下型13例,胃后型19例,显示为局限性胀气扩大,临近组织、器官受推压变形、移位。
结论:通过熟悉不同类型的肝脾曲结肠综合征CT影像表现,使咱们对膈下间隙的影像定位进一步明确,对腹膜前后腔的界定,在解剖意义上又增加了一些佐证,对相关的疾病熟悉及其辨别诊断将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脾曲结肠综合征;扭曲胀气;CTStudy of CT Features of Colic Syndrome in the Hepatic and Spienic Flexare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tomical base in etiology and the CT value of colic syndrome in the hepatic and spienic flexares(CSIF).Methods 48 cases of CSIF confirmed by clinic or by follow up,whose CT data were analyzed rw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all the patients,of the subhepatic type were 10 cases,of the supragastric,the subphrenic and the retrogastric type were 六、13 and 19 casesrerpectively. All colons of CSIF were found or volvulus,and local gaur distention.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or organs were compressed and shifted. Results The CT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res of CSIF Will help us better know the location of subhepatic spaces,also the location of peritoneal and retroperitoneal cavity.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revalent diseases.Key words:Colic syndrome in hepatic and spienic flexaure; Gaus dilatation; CT肝脾曲结肠综合征是某些疾病引发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肝脾曲部结肠胀气扩大、腹部胀痛不适和便秘等,这些征象如仅显现于右边,称肝曲结肠综合征;显现于左侧,称脾曲结肠综合征;假设双侧同时显现,那么称为肝脾曲结肠综合征。
结肠曲综合征(腹胀)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结肠曲综合征(腹胀)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结肠曲综合征是由于结肠曲或肝曲部的积气过多引起的腹部疼痛,腹胀或向胸部、肩部放射等一系列症候群。
情志不畅,摄入不消化,易产生食物和便秘等均易诱发本征。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息积病”、“腹胀”等证范畴。
《素问·奇病论》云: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此不妨食,灸刺不能治宜导引服药。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论》云:“息积病,乃息气癖滞于胁下”。
病因为劳倦风冷或气郁,均可伤及脾胃而使功能失调,浊气壅滞不通。
病杋为脾之升降功能先调,浊气不降,上攻胸胁,则胀满作痛。
治疗以调理升降,通腑行气为主。
辨证分以下三型治疗。
1.饮食积滞型症见上腹胀满,疼痛拒按,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通。
舌质红,苔厚腻,脉象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利气和胄。
方选:大安丸加平胃散处方: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枳实,厚朴,苍术,白术,鸡内金等。
若食积化热者加黄连,连翘,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2.肝郁气滞型症见上腹部胀满疼痛,连及两胁,嗳气不舒,情志不畅时加重排气(矢气)排便后减轻,舌质淡,苔白,脉象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消滞。
方选:五磨饮子加味。
处方: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青皮香附,苏梗,郁金,麦芽,莱菔子等。
若烧心吞酸者加吴茱萸,川黄连,胁痛重加桨胡,赤芍,川楝子,延胡索。
3.痰浊闭阻型症见胸闷腹胀,恶心欲吐,身重倦怠或胸痛气短。
舌质淡,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则:健脾化痰,顺气宽中。
方选:陈平汤加味。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枳壳、桔梗、建曲、旋禊花,代赭石,莱菔子等。
若胸闷胸痛重者加瓜蒌、薤白兼心悸气短者加远志郁金、枣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附12例分析)
【摘要】目的:加深对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搜集自2001年03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患者12例,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误诊时间平均为(1± 0.2)年。
误诊疾病:慢性溃疡病4例,慢性胃炎3例,慢性胆囊炎2例,冠心病1例,胸膜炎1例。
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及扭曲,扭曲近段结肠扩张。
【关键词】结肠肝脾曲综合征;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误诊的12例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患者,年龄28~51岁,平均40.2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
男女之比2∶1。
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为3个月~2年,误诊率78%。
1.2 临床表现:左上腹胀痛不适7例,其中合并便秘嗳气4例;右上腹痛2例,左下胸痛2例,发作性上腹饱胀不适1例。
1.3 X线表现(腹透):结肠肝(脾)曲有明显积气,结肠胀气,肠腔扩大,患侧膈肌上升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 钡灌肠:结肠肝(脾)曲部成角及迂曲,扭曲近段结肠扩张,胀大积粪。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误诊时间平均为(1± 0.2)年。
误诊疾病:慢性溃疡病4例,慢性胃炎3例,慢性胆囊炎2例,冠心病1例,胸膜炎1例。
2.2 治疗与转归:5例患者于钡剂灌肠或加压灌肠中缓解,结肠镜检查后3例患者症状缓解,其余病例予以番泻叶代茶饮或中药导泻后排出大量气体和粪便后缓解。
无发生急腹症患者。
4例复发,在予以番泻叶代茶饮后缓解。
3 误诊原因分析
3.1 结肠肝脾曲综合征只占腹部疾病之一小部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临床及辅助检查对其诊断不了解或未引起足够重视。
3.2 在腹部检查过程中,有该疾病患者出现肝(脾)曲位置积气,或被误为胃泡,或被认为积气也属于正常,未与该疾病相联系。
3.3 合并类似疾病时,更易漏诊或误诊。
4 小结
本文对12例肝脾曲综合征进行了分析。
对于出现上腹胀痛、左下胸痛(无法查明原因)、饱胀感、便秘、嗳气等的患者应在腹部检查中及时发现,使用钡剂灌肠这种既能治疗又能确诊的手段,以早期诊断治疗。
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2]
参考文献
[1] Sanderson AJ,Elford J,Hayward SJ.Case report:volvulus of the splenic flexure in a patientwith systemic sclerosis.Br J Radiol,1995,68(809):537-539.
[2] Mindelzun RE,Stone JM.V olvulus of the splenic flexure:radiographic features.Radiology,1991,181(1):221-223.
作者单位:113006辽宁省抚顺石化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