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结肠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结肠
第一节结肠的解剖及生理
一、结肠的解剖
结肠(large intestine)起于右侧髂窝内续于回肠末端,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其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盲肠、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内。结肠上起自右侧髂窝与回肠相连,呈M形将空、回肠环绕在内,下与乙状结肠相连。结肠各部位管径不一,盲肠最粗,管径约6-7cm,逐渐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约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窄部位。
图6-1 结肠的区域分布图6-2大肠的解剖
在盲肠和结肠的肠壁有三个特征:1、结肠带:为肠壁纵行平滑肌集中形成三条肉眼可辨与肠壁纵轴平行的狭窄纵行。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因结肠带短于肠管六分之一,而牵拉肠壁形成节段性的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3、肠脂垂:由结肠带两侧浆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大小不等小突起,悬挂在结肠袋侧缘;整个大肠约有100-500个肠脂垂,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盲肠附近;以上三个特征性结构是区别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一)盲肠:
盲肠(cecum):位于右侧髂窝,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
一段,长6-8cm;其下端膨大的是盲端,左侧(内侧)有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开口处粘膜形成上、下两襞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亦可防止盲肠内容物返流到回肠。在回盲瓣下方约2-3cm处有阑尾的开口。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但没有系膜,故有一定的活动度,高位时可达肝右叶下方,低位时可伸入小骨盆内;小儿盲肠位置较成人高。
(二)升结肠(ascending colon):起于盲肠,长约12-20cm,肠管沿右侧腹后壁上
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形成结肠肝曲,又称为结肠右区,再急转向左移行于横结肠。结肠肝曲内侧靠近十二指肠球部。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性小,当升结肠病变时常累计腹膜后间隙。
升结肠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肠袢;外侧与腹壁见形成右结肠旁沟;上通肝下间隙(肝肾隐窝),下达髂窝或盆腔。
(三)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自结肠肝曲起(结肠右曲),先向左下横过腹中部再向左后上至脾下方,形成开口向上的弓形,在脾的内下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脾曲,又称结肠左曲,与降结肠相续;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后方借借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覆盖;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其中部有不同程度下垂,老年或瘦长体型者可达脐下,甚至盆腔。横结肠上方与肝右叶、胆囊,胃和脾相邻,后方与胰腺及十二指肠水平部相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胃肠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图6-3 回盲部图6-5 乙状结肠和直肠
(四)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脾区沿左肾外侧缘腹后壁向下达左侧髂嵴水平
移行为乙状结肠,长约20-25cm。降结肠术腹膜间位器官,内侧为左侧肠系膜窦和空肠
肠袢,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连,外侧为左侧结肠旁沟,此沟上被膈结肠韧带阻隔,下与盆腔相通,此沟积液是只能向下流入盆腔。
(五)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平左髂嵴处与降结肠相连,沿左髂窝下行穿过左侧髂腰肌、髂血管、精索内血管及输尿管前方降入盆腔,呈乙字形弯曲,平第3骶椎延续为直肠。上段较短,称髂结肠,下段较长,称盆结肠,其长度差异较大,长约20-70cm。乙状结肠属腹膜内器官,有较长的同名系膜连于盆骨侧壁,活动性大,有时可发生肠扭转。
二、结肠的组织结构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在结肠袋之间横沟处的结肠壁内面有半月形邹襞。结肠肠壁由内向依次为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1、粘膜层:结肠粘膜向肠腔内形成较高的半环形邹襞,因不形成绒毛,故粘膜层表面较光滑。粘膜层分为上皮和固有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含大量的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小肠;固有层含多而长的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开口在粘膜表面,为直管状,内还含有少量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无潘氏细胞;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发达,常可伸入粘膜下层。
2、粘膜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3、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大量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成群脂肪细胞,无肠腺。
图6-7 结肠的组织学
4、肌层:为内环、外纵排列的两层平滑肌,其厚度不一致,内层肌较厚,外纵肌局部增厚集中形成三条结肠带,带之间的纵行肌较薄。结肠之间的环行肌可独立收缩。结肠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纵行肌和结肠长度发育速度不相称和分布不均形成。
5、浆膜层:为结肠外面,大部分以间皮覆盖,间皮下面含有大量脂肪细胞,形成肠脂垂。
三、结肠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1、动脉:大肠的血液供给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直肠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脉和髂内动脉供给。
(1)、右半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①回结肠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的终末支,沿肠系膜根内向右下分成回肠支和结肠支,结肠支与右结肠降支吻合;回肠支近回盲部是分为盲肠前、后动脉、阑尾动脉和回肠动脉,分别供给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下段三分之一血液。②右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动脉上方,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沿后腹壁腹膜后方向右横行于升结肠内侧分出升降两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右支分支吻合,降支与回结肠升支吻合;供给升结肠上三分之二和结肠肝曲血液;有时右结肠动脉可与中结肠动脉何为一干。③中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后经胰腺下方腹膜后上升行经横结肠系膜内近结肠肝曲处发出左右两支,营养横结肠右三分之一,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吻合,横结肠由左、右结肠动脉分支供给。约有10%的人有副中结肠动脉,从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或肠系膜下动脉发出。
图6-10肠系膜上动脉图6-11 肠系膜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