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研究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或国有资产投资组建的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其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其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1. 国家监管严格
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影响,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监管。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会更加严格,审计标准和要求更高。
2. 组织结构复杂
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比较复杂,管理层级多、决策流程长,这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挑战。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进行审计,包括董事会、高管层、中层管理人员等,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3. 利益相关方多元化
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多元化,不仅包括政府、股东、员工,还包括社会公众、客户等。
在内部审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更加注重公正、客观和独立性。
4. 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托管者,其风险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审计理念滞后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和方法上相对滞后。
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也相对呆板,更加注重程序和制度,而缺乏对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的深入思考。
2. 人才队伍不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较低。
在一些国
有企业,审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年轻化程度不高,老龄化现象严重。
3. 内部审计观念不强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一些企业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企业甚至把内部审计当作
一种形式上的程序,而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4.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尚不健全,审计程序不完善,内部审计报告的使用率不高,审计结果的落实率较低。
四、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挑战
国有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环境不稳定
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常常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变化较为频繁,这给企业的
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带来了不确定性。
2. 经营管理不规范
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管理决策不科学,内控制度不完善,这
会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 市场竞争激烈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民营企业的竞争、国际企业的挤压等,这也会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加。
4. 信息不对称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管理者往往面临着关于企业经营状况
和发展前景的信息不确定性,这给风险控制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辅助国有企业开展
风险控制工作。
1. 内部审计可以揭示潜在风险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计程序和方法,揭示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经营
风险、市场风险等,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 内部审计可以改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解决控制缺陷,提高管理
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为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3. 内部审计可以提供风险预警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的风险点和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企业的风险预警提供支持。
面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1. 建立现代审计理念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审计理念,推动审计观念的更新换代,强调审计的独立性、客
观性、公正性,重视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2. 培养优秀审计人才
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审计水平,建立人才队伍的任职任教机制。
3. 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促进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相互协调,
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