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中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
![中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9376c3e009581b6bd9ebfb.png)
中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作者:黄礼春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13-01【摘要】中药是我国的国药,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提取及制剂也不断更新,中药也一改传统的煎汁口服、外敷形式,发展到针剂、片剂、颗粒剂、输液等多种制剂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因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及疗效,笔者对中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关键词】中药;不同剂型;给药途径;疗效影响中药的临床使用与西药不同,西药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检测含量,而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复杂,一种中药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有效成分,而是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同时发生作用,而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随着检测仪器的日益先进[2],对中药剂型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检测标准也日益规范。
但各种中药剂型需有明确的检验标准,但由于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及提取工艺及制剂的不同,药物的有效成分及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别。
我国的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中药剂型的选择,随着现代制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的剂型在原有的汤剂、丸剂、散剂、膏方的基础上[2],又增加了胶囊、片剂以及注射剂等多种新式类型,这些剂型的开发,一方面方便了患者的使用,另一方面中药经过提取制成注射剂及输液制剂,静脉给药,也使中药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临床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临床使用上,合理选择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是保证和提高药效的关键所在。
笔者就当前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进行探讨如下。
1中药的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的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的过程药物是,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释放并溶解于体液中,再通过人体生物膜吸收进入血液系统中。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c0d72fbaf1ffc4ffe47acc0.png)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原理】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药物效应的快慢和强弱,依据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其顺序一般为:静脉注释、吸入、腹腔注射、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本实验我们只选用静脉注释、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这五种注射方式。
异戊巴比妥钠溶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苯巴比妥相似,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层转入抑制。
为中效催眠药,持续时间约3—6小时,主要用于催眠、镇静、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
【实验材料】动物:小白鼠器材:电子秤、注射器、头皮针、灌胃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 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1.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5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翻正反射及呼吸情况。
2.然后以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体重分别给药,1号鼠灌胃;2号鼠皮下注射、3号鼠腹腔注射、4号肌肉注射、5号皮下注射。
3.观察并记录各鼠翻正反射消失(将小鼠放倒,使其四脚朝天而自己不能重新站立)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记录结果,比较分析不用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实验结果】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注意事项】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入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
2.实验中严格按照动物体重计算给药量。
3.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同一人完成。
4. 腹腔注射的操作: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着腹腔壁轻轻推液。
注射结束后,不宜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多,对于小剂量的注射影响较大.。
剂量
![剂量](https://img.taocdn.com/s3/m/eee12b11b7360b4c2e3f6426.png)
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比较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加深理解戊巴比妥的作用与药物暴露关系练习小鼠的不同给药途径操作小鼠实验的编号,均衡分组二、实验材料小白鼠,18-22g,雌雄不限;实验前12小时禁食,自由饮水,1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电子秤,苦味酸实验1:8%乌拉坦(水溶液、胶浆液/2.5%CMC实验2:0.25% 0.15% 0.025%戊巴比妥溶液实验3:0.5%浓度的戊巴比妥溶液三、步骤与方法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①小鼠6只,每组3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②1组:8%乌拉坦水溶液,2组:8%乌拉坦胶浆液③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15ml/10g④观察小鼠反应,记录小鼠出现步态蹒跚、匍匐不动或卧倒、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⑤比较小鼠中枢抑制作用出现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鼠号药物剂型步态蹒跚不动或卧倒翻正反射消失1 乌拉坦8% 溶液剂2 乌拉坦8% 胶浆剂3 乌拉坦8% 溶液剂4 乌拉坦8% 胶浆剂......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①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②1、2、3组小鼠分别0.25%,0.15,0.025%的戊巴比妥溶液③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2ml/10g④观察并比较三只小鼠的反应,并解释鼠号药物剂量翻正反射消失时间1 戊巴比妥溶液剂0.25%2 戊巴比妥溶液剂0.15%3 戊巴比妥溶液剂0.025%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①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及翻正反射活动②药物:0.5%的戊巴比妥溶液0.1ml/10g③1、2、3组分别灌胃、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④观察并比较小鼠的反应,记录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的时间鼠号药物给药途径剂量潜伏期(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睡眠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0.5%,0.11 戊巴比妥灌胃ml/10g0.5%,0.1 2 戊巴比妥皮下注射ml/10g0.5%,0.1 3 戊巴比妥腹腔注射ml/10g。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805d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9.png)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
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
【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
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
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b2018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0.png)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医学和药理学领域,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吸入、舌下含服、直肠给药等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决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最方便的给药方式之一。
当我们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胃肠道,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和胃肠道黏膜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然而,口服给药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在胃肠道中被破坏或分解,导致吸收不完全;药物的吸收速度可能较慢,起效时间相对较长。
此外,胃肠道的生理状态(如胃酸分泌、肠道蠕动等)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相比之下,注射给药能够更直接、更快地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迅速分布到全身,起效极快,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肌肉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药物通过肌肉中的血管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介于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之间。
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药物以气雾或粉末的形式被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变部位,具有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等优点。
例如,哮喘患者常用的沙丁胺醇气雾剂就是通过吸入给药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舌下含服是将药物置于舌下,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
这种给药方式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更快地发挥作用。
硝酸甘油片常用于心绞痛的急性发作,舌下含服能在短时间内起效。
直肠给药适用于一些不能口服或难以吸收的药物,以及儿童和昏迷患者。
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作用影响显著。
以阿司匹林为例,口服阿司匹林通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发热和炎症。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9eea5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1.png)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给药剂量是指将药物给予患者的数量。
药物的剂量与其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通常来说,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效果也越强。
例如,镇痛剂吗啡的剂量越高,其镇痛效果越明显。
但是,药物剂量过高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因此,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非常重要。
药物的剂量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药物剂量通常需要进行调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药物的剂量还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以相互增强或减弱对方的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预期疗效。
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路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分布范围和代谢速度。
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肤贴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注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通过口服服用的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经过胃肠道的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较为缓慢。
因此,口服给药途径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然而,口服药物的吸收受到胃肠道的酸性环境、消化酶和肠道蠕动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药物不能完全吸收。
皮肤贴剂是将药物直接贴在皮肤上,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一些局部治疗和长期控释药物。
药物通过贴片逐渐释放,可以达到持续的治疗效果。
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绕过胃肠道的吸收过程。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药物吸收较快,通常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
而静脉注射则可以迅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如急救和紧急手术。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口服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得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分布较为均匀。
而经过静脉注射的药物可以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总之,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和给药途径选择。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bc4910a300a6c30c229fe5.png)
1. 内服液体制剂 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 合剂等。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滴鼻剂、滴眼剂、洗眼 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灌肠剂、灌 洗剂等。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 2
戊巴 比妥 戊巴 比妥
0.5%, 45mg/1kg 0.5%, 45mg/1kg
步骤与方法
小鼠2只,1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 动及翻正反射活动 药物:0.5%的戊巴比妥溶液45ml/kg 1、2、3组分别灌胃和腹腔注射 观察并比较小鼠的反应,记录翻正反射消失及 恢复的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药物 给药 途径
灌胃 腹腔 注射
剂量
潜伏期(翻 睡眠时间 正反射消失 (翻正反射 时间) 恢复时间)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知识讲解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1a35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8.png)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知识讲解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如何被引入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方法。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运行机制。
给药途径可以分为经口给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鼻腔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方式。
经口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口腔直接给予患者,一般为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有明显的优点,如用药方便、易于控制剂量、患者易于接受等。
但是,药物在经过口腔后会被胃酸和胃肠道酶的作用分解,其中一部分可能无法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因此,经口给药会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药物的作用效果通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才能达到峰值。
与经口给药相比,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可以通过肌肉组织中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肌肉注射优势在于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因为肌肉组织中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
因此,肌肉注射通常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急救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中,使药物能够快速进入到血液循环中。
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是给药速度最快、效果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立即发挥药物作用的急性情况,如心肺复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与肌肉注射类似,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但仍然比经口给药快。
该给药途径适用于慢性药物治疗或需要长时间释放的药物。
常见的例子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头孢菌素注射。
鼻腔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喷雾剂或滴剂喷入鼻腔中,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
这种给药途径的优势在于药物能够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有些药物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到大脑组织。
鼻腔给药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例如止痛药和抗过敏药。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通过肛门插入直肠,使药物能够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给药通常用于患有肠胃道问题的患者,或者需要对肛门周围局部进行治疗的情况。
总之,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和作用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aca074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c.png)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目的和原理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小白鼠的腹腔给药方法和灌胃法。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初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二、实验材料(一).动物:小白鼠,体重18g~22g。
(二).器材:1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药品与试剂:8%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三、观察指标(一)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
(二)给药后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
四、方法与步骤(一).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二).甲鼠从腹腔注射8%硫酸镁溶液10g体重,乙鼠以同样剂量灌胃。
给药后将鼠放入烧杯内,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表XXX实验结果记录鼠号体重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动物反应甲乙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在哪些情况下则使药物的作用只产生量的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1398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4.png)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它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和药效。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以及作用持续时间等方面产生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便在药物治疗中合理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
通过口服给药,药物会经过消化道被吸收到血液中。
这种给药途径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然而,口服给药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需要通过胃酸和消化酶等消化液的作用,从而可能导致药物的降解和破坏。
其次,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有时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的一种给药途径。
它可以分为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等不同方式。
相比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因此能够迅速产生药效。
此外,注射给药可以规避胃酸和肠道吸收的影响,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训练和具备特定技能,且可能带来注射部位疼痛或局部反应等副作用。
点滴给药点滴给药是一种将药物溶液通过输液管插入静脉中缓慢输送的方法。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给药或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药物。
通过点滴给药,药物可以逐渐进入血液循环,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它比注射给药更方便且可控,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可能出现输液速率过高或过低等不良反应。
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通过呼吸道将药物送入肺部的一种给药途径。
这种给药途径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过吸入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迅速产生药效,并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的副作用。
然而,吸入给药需要患者正确操作呼吸器具,以确保药物成功到达肺部。
同时,吸入给药还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皮肤给药皮肤给药是将药物涂抹或涂布在皮肤表面的一种给药途径。
这种给药途径通常用于局部治疗皮肤病变或提供局部的药物作用。
皮肤给药可以减少系统性副作用,但药物吸收速度较慢且药效相对较弱。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631517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9.png)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核心提示: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
其中以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
其中以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呼吸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肉或静脉注射则有镇痉、镇静及降低颅内压等作用。
而血管内直接给药(如静脉注射)因直接进入血液,则无所谓吸收过程。
现主要就常用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总结如下:一、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指一些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药、薄荷油等植物油类)经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由肺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由于肺泡(还有禽类的气囊)表面积比较大(特别是禽类),肺泡离血液只隔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内皮各一层(禽类气囊只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且毛细血管内总血流量比较大,故药物只要能到达肺泡,其吸收是极其迅速的。
因此人们利用喷雾给药来通过吸入给药来治疗一些呼吸系统病如支气管肺炎,特别是鸡的气囊炎通过气雾给药效果良好。
二、注射给药最常用的注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注射后药物多可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所以注射给药的最大特点是吸收迅速、完全。
另外,注射给药也适用于在胃肠中易被破坏(如青霉素G 等),不易吸收(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和在肝脏中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
当然,也有极少数药物注射给药不仅不能增加其吸收速度或吸收量,反而会因为药物在注射部位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而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及疼痛,这样的药物通过注射给药吸收反而比口服差,如苯妥英钠、地高辛等。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0e1f8fe53a580216fcfe27.png)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1
2
药物
剂型
步态蹒跚 不动或 翻正反射 卧倒 消失
乌拉坦8% 溶液剂
乌拉坦8% 胶浆剂
3
4
。。。
乌拉坦8% 溶液剂
乌拉坦8% 胶浆剂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 动 1、2、3组小鼠分别0.25%,0.15,0.025%的戊 巴比妥溶液 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2ml/10g 观察并比较三只小鼠的反应,并解释
剂量 剂型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靳冉 2012157095
药物作用与药代动力学
药物暴露: AUC 时间 浓度
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厂家的片剂
普通片剂与缓释剂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镇静催眠药
作用机制
静息电位:极化、反极化、去极化、 BDZ+ GABAA-R BDZ-R复合物 复极化、超极化、超射 GABA受体,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 ↓ (30%突触) 促结合GABA 苯二氮卓 苯巴比妥等有各自的结合 ↓ 受点
Clˉ通道开放时间↑ ↓ Clˉ通道内流↑ ↓ 细胞膜超极化
实验目的
比较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加深理解戊巴比妥的作用与药物暴露关系 练习小鼠的不同给药途径操作 小鼠实验的编号,均衡分组
实验材料
小白鼠,18-22g,雌雄不限;实验前12小时禁 食,自由饮水 1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电子秤,苦味酸 实验1:8%乌拉坦(水溶液、胶浆液/2.5%CMC 实验2:0.25% 0.15% 0.025%戊巴比妥溶液 实验3:0.5%浓度的戊巴比妥溶液
[医学]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医学]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e415f4dc8d376eeafaa3121.png)
[医学]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动物:蟾蜍3只2( 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实验结果:蟾蜍体重(g) 药物药量(ml) 翻正反射消失时间(min)讨论: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以下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尼可刹米为中枢兴奋药,可引起动物兴奋,惊厥或死亡。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克,雌雄不限。
2,尼可刹米溶液。
【方法】与步骤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编号,称重,观察一般活动,然后给药。
甲鼠灌胃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乙鼠皮下注射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丙鼠腹腔注射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给药后,立即记录时间,记录动物惊厥出现时间(潜伏期)。
【结果处理】收集全班结果,比较同剂量药物3种给要途径药物反应程度以及出现时间的差异,最好进行方差分析。
【注意事项】在实验时要注意动物的反应。
用药后动物反应顺序为不安,竖尾,跳跃,强直性收缩(惊厥),死亡。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0bd9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5.png)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药物给药途径指的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经口给药、皮肤给药、注射给药等。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为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给药途径,详细探讨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一、经口给药(口服给药)经口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它具有方便、易行、无创、经济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经口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这一过程受多个因素影响,如药物性质、胃肠道pH、胃肠道动力学等。
所以,经口给药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比其他给药途径,经口给药的吸收速度较慢,造成药物的剂量峰值较低,且药物浓度曲线平缓。
这使得经口给药药物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疗效的临界浓度,从而增加药物的使用量和疗程时间。
此外,经口给药还容易发生首过效应,即药物经过肝脏首次通过时,部分药物会被代谢和消除,从而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然而,经口给药也具有优点。
如药物通过口服给药可以模拟正常生理状态,减少刺激性对胃肠道的损伤,药效持久,便于患者自用及调整剂量。
二、皮肤给药皮肤给药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它适用于浅层组织表面病变,如皮肤炎、湿疹等。
相对于经口给药,皮肤给药的吸收速度较慢,适用于长时间维持药物浓度的治疗方式。
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后,它会避免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皮肤给药的吸收受到皮肤屏障和血流等因素的限制,局部皮肤病变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皮肤给药途径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绕过消化道和皮肤,快速将药物引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发挥药效的一种给药方式。
它适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紧急情况以及对药物浓度快速调节的治疗。
注射给药途径可以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快速起效,绕过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分解和局部组织吸收的损失。
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
![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03f0cbb7360b4c2f3f64cf.png)
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7T14:39:3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曾媛媛[导读] 我们必须根据人体给药方式的特点结合不同药剂的性状进行用药,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式与临床效果关系密切。
曾媛媛(钟祥市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319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094-02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在2009-2011年间收治的94例大叶性肺炎患者采用不同药物剂型及给药方式进行治疗,两周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治疗,不同药物剂型及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采用皮下注射的患者有效率为80.6%,采用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更是达到96.8%,但是采用口服片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仅为56.2%。
结论我们必须根据人体给药方式的特点结合不同药剂的性状进行用药,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式与临床效果关系密切。
【关键词】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疗效在临床上不同剂型及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知道人体有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混饮、混食,涂抹等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剂型更是有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栓剂、喷剂、药水,药粉,药膏等等。
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药剂的性状和人体给药方式进行使用[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94名,性别不同,年龄为12-42岁,体重在44-90Kg,病程2-9天的大叶性肺炎患者(已经全部排除有肺段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肺炎患者的可能)用不同剂型的青霉素进行治疗,分别用口服青霉素药片,皮下注射青霉素制剂,静脉注射青霉素。
治疗前患者表现症状为:突然打寒战、发高烧、咳嗽不止咳痰呈铁锈色、胸部疼痛、白细胞增多。
1.2 方法 94例大叶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B两组每组31人C组32人。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模板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771b12ee06eff9aef807d3.png)
。。。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小鼠的腹腔注射
小鼠的灌胃
小鼠的皮下注射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1
2 3 4
药物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剂型 溶液剂
胶浆剂 溶液剂 胶浆剂
步态蹒跚 不动或 翻正反射 卧倒 消失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 动 1、2、3组小鼠分别0.25%,0.15,0.025% 的戊巴比妥溶液 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2ml/10g 观察并比较三只小鼠的反应,并解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药物 给药 途径
灌胃
剂量
潜伏期(翻 睡眠时间 正反射消失 (翻正反射 时间) 恢复时间)
1
戊巴 比妥 戊巴 比妥 戊巴 比妥
2
3
0.5%, 0.1ml/10 g 皮下 0.5%, 注射 0.1ml/10 g 腹腔 0.5%, 注射 0.1ml/10 g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①小鼠6只,每组3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 常活动 ②1组:8%乌拉坦水溶液,2组:8%乌拉 坦胶浆液 ③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 0.15ml/10g ④观察小鼠反应,记录小鼠出现步态蹒跚、 匍匐不动或卧倒、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⑤比较小鼠中枢抑制作用出现快慢和持续时 间长短
Clˉ通道开放时间↑ ↓ Clˉ通道内流↑ ↓ 细胞膜超极化
实验目的
比较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加深理解戊巴比妥的作用与药物暴露关系 练习小鼠的不同给药途径操作 小鼠实验的编号,均衡分组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6f440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f.png)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编号、捉拿与固定,以及几种给药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小白鼠:用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项背部皮毛,然后将鼠置于左手中,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
大白鼠:右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将大鼠压住并抓紧固定在左手中。
2·动物的给药方法(1)注射给药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在鼠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刺入腹腔,注射药液。
(2)经口给药大、小白鼠灌胃法:用左手抓住动物,是腹部向上,右手持灌胃针,从右侧嘴角沿着上腭通过食管插入胃内,然后将药液灌入3: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染色法:3%~5%苦味酸溶液动物取俯卧位,左前肢为1,左后肢为2,右后肢为3,右前肢为4 ,头部为5,尾部为10,背部为204·药物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效与药物剂量成正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药效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当达到最大效应时,药效不再增加。
5·给药途径和效应之间的关系: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起效的快慢不同,药效的强弱以及药效的维持时间也不同;不同的给药途径,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注射给药有抗惊厥和减压作用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四:实验用品1%及10%水合氯醛溶液,电子称,注射器,针头,鼠笼,10%硫酸镁溶液,3%~5%苦味酸溶液五:实验步骤1· 取小白鼠2只,称重并编号12,放入鼠笼内,观察正常活动后,两鼠分别腹腔注射1%及10%的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体重,置于鼠笼内,观察其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后至药物效应发生的时间和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动物:蟾蜍3只
2( 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
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
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
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实验结果:
蟾蜍体重(g) 药物药量(ml) 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min)
讨论: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下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尼可刹米为中枢兴奋药,可引起动物兴奋,惊厥或死亡。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克,雌雄不限。
2,尼可刹米溶液。
【方法】与步骤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编号,称重,观察一般活动,然后给药。
甲鼠灌胃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乙鼠皮下注射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丙鼠腹腔注射2,尼可刹米4mg/10g (即0.2ml/10g)。
给药后,立即记录时间,记录动物惊厥出现时间(潜伏期)。
【结果处理】收集全班结果,比较同剂量药物3种给要途径药物反应程度以及出现时间的差异,最好进行方差分析。
【注意事项】在实验时要注意动物的反应。
用药后动物反应顺序为不安,竖尾,跳跃,强直性收缩(惊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