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不同给药途径可以对药物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给药途径及其影响: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药物经过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

口服给药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药物在经过肠道吸收时可能会发生临床重现,如酸性药物在胃酸环境下可能会被破坏掉;而且吸收速度也比较慢,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

2.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效果迅速明显,起效时间快,并且可以实现精确的药物浓度控制。

但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产生快速而强烈的药理反应,并且可能导致血栓、感染和静脉炎等并发症。

3.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给药方式的好处是药物可以在注射部位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肌肉注射相对于静脉给药来说,起效时间稍慢,但仍然比口服给药快。

然而,由于肌肉注射对注射技术有一定要求,如果注射不当可能会引起局部损伤和疼痛。

4.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这种给药方式具有与肌肉注射相似的优点和缺点,药物的吸收和起效时间都比口服给药快,但较肌肉注射稍慢。

皮下组织较为薄,注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相对安全。

同时,皮下给药还可以采用自行注射的方式,增加病人的用药便利性。

5. 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以气溶胶形式吸入呼吸道中。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组织,起效时间快并且药物浓度高。

特别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同时,吸入给药还可以减少药物对全身其他组织产生的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治疗需要来选择。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优缺点,医生和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给药途径与剂量对药效的影响研究

给药途径与剂量对药效的影响研究

给药途径与剂量对药效的影响研究药物治疗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多种途径给药。

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在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师和医生要深入研究加强掌握,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给药途径的影响药物在体内发挥效应的途径决定了药物的作用方式和药效。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引起药代动力学方面各种变化,如药物吸收速度、分布范围、作用时间和代谢速度等。

比较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

1.口服口服给药是最常见、最方便、最广泛的给药途径之一。

药物在口腔、胃肠道吸收后经过肠道和肝脏的代谢作用达到作用部位,然后才能发挥作用。

在口服给药中,药物会经过胃肠蠕动、酸性环境、酶的分解等环节,从而影响到药物的溶解性、分离度和吸收速度等。

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饮食、健康状况、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在口服给药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低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不均等问题。

2.注射注射是将药物快速注射到体内血液或肌肉下等位置,绕过胃肠道、皮肤等部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药物能快速分布到全身各部位。

由于不经过胃肠蠕动、肝脏代谢等环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时间显著改变,药效可高达100%,但同时可能会存在局部不适和其他安全性问题。

3.外用外用给药一般以药膏、贴剂、喷雾等形式施用,直接作用于患处的皮肤或黏膜等部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与口服、注射等给药途径有所不同。

外用给药的优势在于直接作用于目标部位,可以有效减少对人体其他器官的影响,但也易发生局部过敏和其他皮肤刺激等问题,需注意使用情况。

4.吸入吸入给药主要是指将药物吸入口腔属性肺气道,把药物通过呼吸道传入肺泡和血液系统,达到治疗效果。

吸入给药能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且能与血液快速饱和,效果较明显。

不过,吸入给药见效快、作用明显,但是易出现局部刺激、过敏和其他副作用,同时如何控制药量和吸入的条件也需要谨慎对待。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实验原理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

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

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作用差异。

【实验原理】巴比妥类药物为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传入大脑的冲动减少,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并转为抑制进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现认为此作用也与增强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有关。

随着剂量由小到大,戊巴比妥钠可依次产生镇静剂催眠作用。

前者以自发活动减少为指标,而后者则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

【实验材料】1.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镊子2.药品:苦味酸溶液、0.2%、0.4%和0.8%的戊巴比妥钠溶液3.动物:小白鼠【方法步骤】取小鼠三只,分别编号为1、2、3号,称重并观察正常活动。

1号鼠由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20mg/ml(0.1ml/10g),2号鼠由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40mg/ml(0.1ml/10g),3号鼠由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钠80mg/ml(0.1ml/10g)。

给药后观察并比较小鼠的活动情况、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

【实验结果】鼠号体重(g)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作用维持时间(分)12【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2.个别小鼠未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则观察其是否有镇静作用3.翻正反射消失以1分钟以上为确定标准【思考题】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等量硫酸镁所产生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诸多种,其中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产生很大的差异。

口服硫酸镁因肠道难以吸收,而形成高渗压,使肠内水分的吸收减少,肠腔容积扩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产生导泻作用。

注射硫酸镁水解出的Mg+,可特异地竞争Ca2+的作用,引起骨骼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一系列反应。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药物给药途径指的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经口给药、皮肤给药、注射给药等。

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为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给药途径,详细探讨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一、经口给药(口服给药)经口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它具有方便、易行、无创、经济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经口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这一过程受多个因素影响,如药物性质、胃肠道pH、胃肠道动力学等。

所以,经口给药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比其他给药途径,经口给药的吸收速度较慢,造成药物的剂量峰值较低,且药物浓度曲线平缓。

这使得经口给药药物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疗效的临界浓度,从而增加药物的使用量和疗程时间。

此外,经口给药还容易发生首过效应,即药物经过肝脏首次通过时,部分药物会被代谢和消除,从而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然而,经口给药也具有优点。

如药物通过口服给药可以模拟正常生理状态,减少刺激性对胃肠道的损伤,药效持久,便于患者自用及调整剂量。

二、皮肤给药皮肤给药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它适用于浅层组织表面病变,如皮肤炎、湿疹等。

相对于经口给药,皮肤给药的吸收速度较慢,适用于长时间维持药物浓度的治疗方式。

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后,它会避免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皮肤给药的吸收受到皮肤屏障和血流等因素的限制,局部皮肤病变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皮肤给药途径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绕过消化道和皮肤,快速将药物引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发挥药效的一种给药方式。

它适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紧急情况以及对药物浓度快速调节的治疗。

注射给药途径可以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快速起效,绕过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分解和局部组织吸收的损失。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模板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模板

。。。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小鼠的腹腔注射
小鼠的灌胃
小鼠的皮下注射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1
2 3 4
药物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乌拉坦 8%
剂型 溶液剂
胶浆剂 溶液剂 胶浆剂
步态蹒跚 不动或 翻正反射 卧倒 消失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 动 1、2、3组小鼠分别0.25%,0.15,0.025% 的戊巴比妥溶液 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2ml/10g 观察并比较三只小鼠的反应,并解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药物 给药 途径
灌胃
剂量
潜伏期(翻 睡眠时间 正反射消失 (翻正反射 时间) 恢复时间)
1
戊巴 比妥 戊巴 比妥 戊巴 比妥
2
3
0.5%, 0.1ml/10 g 皮下 0.5%, 注射 0.1ml/10 g 腹腔 0.5%, 注射 0.1ml/10 g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①小鼠6只,每组3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 常活动 ②1组:8%乌拉坦水溶液,2组:8%乌拉 坦胶浆液 ③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 0.15ml/10g ④观察小鼠反应,记录小鼠出现步态蹒跚、 匍匐不动或卧倒、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⑤比较小鼠中枢抑制作用出现快慢和持续时 间长短
Clˉ通道开放时间↑ ↓ Clˉ通道内流↑ ↓ 细胞膜超极化
实验目的
比较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加深理解戊巴比妥的作用与药物暴露关系 练习小鼠的不同给药途径操作 小鼠实验的编号,均衡分组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给药剂量是指将药物给予患者的数量。

药物的剂量与其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通常来说,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效果也越强。

例如,镇痛剂吗啡的剂量越高,其镇痛效果越明显。

但是,药物剂量过高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因此,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非常重要。

药物的剂量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药物剂量通常需要进行调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药物的剂量还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以相互增强或减弱对方的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预期疗效。

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路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分布范围和代谢速度。

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肤贴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注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通过口服服用的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经过胃肠道的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较为缓慢。

因此,口服给药途径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然而,口服药物的吸收受到胃肠道的酸性环境、消化酶和肠道蠕动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药物不能完全吸收。

皮肤贴剂是将药物直接贴在皮肤上,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一些局部治疗和长期控释药物。

药物通过贴片逐渐释放,可以达到持续的治疗效果。

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绕过胃肠道的吸收过程。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药物吸收较快,通常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

而静脉注射则可以迅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如急救和紧急手术。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口服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得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分布较为均匀。

而经过静脉注射的药物可以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总之,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和给药途径选择。

实验报告: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 验 报 告五、实验结果六、实验分析戊巴比妥钠根据剂量不同可表现出镇静,催眠,麻醉的作用。

1号小鼠注射低浓度戊巴比妥呼吸变慢起到镇静作用,2号小鼠注射中等浓度戊巴比妥表现安静,肌肉松弛,3号小鼠注射高浓度戊巴比妥,兴奋度极度降低,触碰无反应。

1号家兔给药速度过快,血药浓度过高,产生急性中毒死亡。

若给药速度过慢,难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剂量戊巴比妥对小鼠的影响。

观察相同剂量的氯化钙注射液注射速度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二、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药。

戊巴比妥钠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药物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血药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通过给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

利用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动物药效 出现的快慢来做判断指标,了解不同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一)仪器:鼠笼,天平,注射器,针头,小鼠尾静脉注射用固定器,小鼠,兔固定箱,磅秤,家兔。

(二)试剂: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戊巴比妥钠溶液,0.2%戊巴比妥钠溶液,5%氯化钙注射液。

四、实验方法(一)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3只,称重,编号。

2.给药,1号鼠ip0.1%戊巴比妥钠溶液0.2ml/10g 体重;2号鼠ip0.2%戊巴比妥钠溶液0.2ml/10g 体重;3号鼠ip0.4%戊巴比妥钠溶液0.2ml/10g 体重。

3.观察结果,给药后各鼠表现有何不同?把结果填入表一。

(二)不同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家兔两只,取家兔1只称重,观察正常呼吸,心跳和活动情况后,由耳静脉快速注射5%氯化钙注射液5ml/kg 。

在5~10秒内注射完成,观察家兔呼吸、心跳有何变化,注意是否发生心脏停搏。

另取家兔1只,称重,用上述相同剂量的氯化钙缓慢从耳静脉注射,4~5分钟内注射完成,观察家兔呼吸、心跳,与前一只家兔有何不同。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编号、捉拿与固定,以及几种给药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小白鼠:用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项背部皮毛,然后将鼠置于左手中,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

大白鼠:右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将大鼠压住并抓紧固定在左手中。

2·动物的给药方法(1)注射给药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在鼠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刺入腹腔,注射药液。

(2)经口给药大、小白鼠灌胃法:用左手抓住动物,是腹部向上,右手持灌胃针,从右侧嘴角沿着上腭通过食管插入胃内,然后将药液灌入3: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染色法:3%~5%苦味酸溶液动物取俯卧位,左前肢为1,左后肢为2,右后肢为3,右前肢为4 ,头部为5,尾部为10,背部为204·药物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效与药物剂量成正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药效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当达到最大效应时,药效不再增加。

5·给药途径和效应之间的关系: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起效的快慢不同,药效的强弱以及药效的维持时间也不同;不同的给药途径,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注射给药有抗惊厥和减压作用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四:实验用品1%及10%水合氯醛溶液,电子称,注射器,针头,鼠笼,10%硫酸镁溶液,3%~5%苦味酸溶液五:实验步骤1· 取小白鼠2只,称重并编号12,放入鼠笼内,观察正常活动后,两鼠分别腹腔注射1%及10%的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体重,置于鼠笼内,观察其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后至药物效应发生的时间和症状。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口服、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吸入、外用(如涂抹、贴敷)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和方便的给药方式。

当我们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速度、胃肠道的酸碱度以及胃肠道的蠕动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率。

一些药物可能会在胃肠道中受到破坏或代谢,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例如,某些抗生素在胃酸环境中容易失活,因此需要制成肠溶制剂,以保证在肠道中释放和吸收。

然而,口服给药也有其优点,如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

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可以更直接地将药物送入血液循环,从而更快地发挥药效。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能够迅速分布到全身,起效速度最快。

这种给药途径常用于急救或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如严重感染、休克等。

但静脉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或皮下组织,药物吸收相对较慢,但比口服给药快。

这两种注射方式适用于一些不宜口服或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药效的药物。

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药物通过吸入装置以气雾或粉末的形式被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这种给药途径可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例如,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常采用吸入给药。

但吸入给药的效果受到患者吸入技术的影响,如果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可能会导致药物吸入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外用给药包括皮肤涂抹、贴敷等方式。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局部疼痛等。

外用药物一般在局部发挥作用,全身吸收较少,副作用相对较小。

药理学实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定稿版

药理学实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定稿版

药理学实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的差异原理:影响药物的因素有药物的给药剂量,当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增加。

但这一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药物的效应恒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当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或死亡。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动物:小白鼠3只方法: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3组,各鼠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溶液(1#:2.5%尼可刹米溶液0.15ml/10g;2#: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3#:2.5%尼可刹米溶液0.05ml/10g),观察潜伏期、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1、小鼠对尼可刹米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急促,反射亢进,震颤,惊厥,死亡等。

2、比较各鼠表现出来的药物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思考:本实验结果对药理实验和临床用药有何启示?(二)安定抗尼可刹米惊厥的作用目的:观察安定对尼可刹米中毒动物的解救作用原理: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可清除病理性中枢兴奋状态。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0.5ml注射器、1ml注射器、大烧杯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0.5%安定溶液、生理盐水动物:小白鼠2只方法:取小鼠2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2组。

1#腹腔注射0.5%安定溶液0.05ml/10g,2#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各鼠均腹腔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观察两鼠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使用剂量的准确性思考:安定为什么能解救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原理: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分布、代谢、排泄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使药物作用的强度和速度不同,有时甚至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篇二: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2( 动物:蟾蜍3只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物可以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其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与生物体内的特定目标分子相互作用,改变其功能,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药物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替代治疗、抑制治疗和刺激治疗。

替代治疗是指用药物替代缺乏的特定物质,以恢复生理功能。

例如,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替代骨骼疾病患者身体中缺乏的钙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抑制治疗是通过药物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或代谢,从而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

例如,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从而杀死细菌引起的感染。

刺激治疗是通过药物刺激机体的自身防御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例如,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药物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力学效应。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通过口腔被摄入体内,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口服给药的特点是方便、易于接受,但药物吸收过程相对较慢,受胃酸和胃肠道酶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引起不适感或消化不良。

口服给药的药物作用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肝脏。

静脉注射是最直接、迅速地将药物引入血液循环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可迅速达到治疗剂量,因此适用于急性病症或对剂量有严格要求的药物。

静脉注射的药物作用快速、明显,但存在注射痛、感染和药物不适宜给予静脉注射等风险。

皮肤给药是将药物应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皮肤给药的特点是安全、简便,并且可提供持续药物释放。

然而,皮肤屏障的存在使药物吸收速度较慢,使得局部浓度很高,系统作用较小。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肌肉注射的主要优势是相对容易执行,适合药物达到中等速度和程度的吸收。

然而,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且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和注射不适宜给予肌肉注射等问题存在。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剂量_剂型_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结果观察与记录
鼠号 1
2
药物
剂型
步态蹒跚 不动或 翻正反射 卧倒 消失
乌拉坦8% 溶液剂
乌拉坦8% 胶浆剂
3
4
。。。
乌拉坦8% 溶液剂
乌拉坦8% 胶浆剂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步骤与方法
小鼠9只,3只/组,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 动 1、2、3组小鼠分别0.25%,0.15,0.025%的戊 巴比妥溶液 给药途径与剂量:腹腔注射,0.2ml/10g 观察并比较三只小鼠的反应,并解释
剂​量​ ​剂​型​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靳冉 2012157095
药物作用与药代动力学
药物暴露: AUC 时间 浓度
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厂家的片剂
普通片剂与缓释剂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镇静催眠药
作用机制
静息电位:极化、反极化、去极化、 BDZ+ GABAA-R BDZ-R复合物 复极化、超极化、超射 GABA受体,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 ↓ (30%突触) 促结合GABA 苯二氮卓 苯巴比妥等有各自的结合 ↓ 受点
Clˉ通道开放时间↑ ↓ Clˉ通道内流↑ ↓ 细胞膜超极化
实验目的
比较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加深理解戊巴比妥的作用与药物暴露关系 练习小鼠的不同给药途径操作 小鼠实验的编号,均衡分组
实验材料
小白鼠,18-22g,雌雄不限;实验前12小时禁 食,自由饮水 1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电子秤,苦味酸 实验1:8%乌拉坦(水溶液、胶浆液/2.5%CMC 实验2:0.25% 0.15% 0.025%戊巴比妥溶液 实验3:0.5%浓度的戊巴比妥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编号、捉拿与固定,以及几种给药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小白鼠:用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项背部皮毛,然后将鼠置于左手中,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

大白鼠:右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将大鼠压住并抓紧固定在左手中。

2·动物的给药方法
(1)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在鼠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刺入腹腔,注射药液。

(2)经口给药
大、小白鼠灌胃法:用左手抓住动物,是腹部向上,右手持灌胃针,从右侧嘴角沿着上腭通过食管插入胃内,然后将药液灌入
3: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
染色法:3%~5%苦味酸溶液
动物取俯卧位,左前肢为1,左后肢为2,右后肢为3,右前肢为4 ,头部为5,尾部为10,背部为20
4·药物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效与药物剂量成正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药效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当达到最大效应时,药效不再增加。

5·给药途径和效应之间的关系: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起效的快慢不同,药效的强弱以及药效的维持时间也不同;不同的给药途径,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注射给药有抗惊厥和减压作用
三:实验动物:
小白鼠,大白鼠
四:实验用品
1%及10%水合氯醛溶液,电子称,注射器,针头,鼠笼,10%硫酸镁溶液,3%~5%苦味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2只,称重并编号12,放入鼠笼内,观察正常活动后,两鼠分别腹腔注射1%及10%的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体重,置于鼠笼内,观察其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后至药物效应发生的时间和症状。

2·去另外2只小鼠,称重后分别做标记34,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一只灌胃15%硫酸镁溶液0.2ml/10g体重,另一只皮下注射等量15%硫酸镁溶液。

分别置于笼子里,观察两只小鼠的表现,记录结果并比较有何不同。

六:实验结果
略(因为不考)
七:实验讨论
1·小鼠灌胃后及皮下注射10%后表现如何,机制为
(1)灌胃硫酸镁,翻正反射存在有时可见大便增多。

因口服硫酸镁不易被吸收在肠腔内形成一种高渗透压,而阻碍水分的吸收,导致泻下作用
(2)注射10%硫酸镁小鼠嗜睡翻正反射消失。

硫酸镁能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使骨骼肌松弛。

机理:镁离子和钙离子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性的竞争钙离子的受点,拮抗钙离子的作用,使钙离子参与的神经及接头处ACH的释放减少,骨骼肌松弛;
且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枢,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

2·腹腔注射1%,10%水合氯醛,小鼠反应有何不同,机制是什么?
腹腔注射1%水合氯醛,小鼠表现活动减少反正反射存在。

10%水合氯醛表现为嗜睡反正反射消失甚至死亡。

机制:水合氯醛为镇静催眠药,小剂量表现为镇静,引起安静和嗜睡,随计量加大表现为催眠和抗惊厥和麻醉作用。

编制人:刘雯凤刘芳419宿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