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合集下载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作用受药物、机体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可致临床效果因人而异,故需用药个体化以满足用药安全有效。

第一节药物因素以量效关系为基础,作用部位的药物数量决定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即给药剂量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其他:一、药物剂型与制剂同种药物,可因制剂、剂型及具体的用药方式不同,其效应也会有差异。

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进而影响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同一制剂药物作用性质亦可不同。

例如:MgSO4口服:导泻、利胆;肌内注射:抗惊厥、降低血压。

三、给药时间许多药物给药时间或时机有相应要求。

可根据:出现所需效应的时间,如催眠药临睡前口服。

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如空腹口服免受食物影响吸收。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刺激性的药物于餐时或餐后口服。

顺应生物节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每日或隔日上午8时一次顿服。

四、长期用药长期反复用药可引起机体(包括病原体)对药物反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耐受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用可发生停药反应。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耐药性(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剂学、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原因,影响药物的效应,使之增强或减弱。

广义=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狭义)+ 体外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结果:药物效应增强称为协同(synergism),药物效应减弱称为拮抗(antagonism)。

联合用药目的:疗效协同、不良反应拮抗、耐药性延缓(一)体外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而影响药物的使用,称为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属药剂学相互作用。

对策:药物在选用溶媒稀释和制剂混合或混入补液前应查阅药品说明书,查对配伍禁忌。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执业药师试题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执业药师试题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第三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Ⅰ本章考试大纲Ⅱ考试大纲精解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给药途径:依药效出现的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2.联合用药: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1)药动学方面:①妨碍药物的吸收:如胃肠道pH改变、形成络合物、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②影响药物代谢。

③影响药物排泄。

(2)药效学方面:①协同作用:两药合用后可使药物的疗效或毒性较单一用药时有所增强。

②拮抗作用: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拮抗,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③敏化作用:一种药物可以使另一种药物对其相应作用部位的亲和力和敏感性增强,从而使药物的效应增强。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其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故剂量与成年人不同。

2.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如在妊娠的最初3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引起致畸的药物;临产前禁用吗啡类等镇痛药物,因为可抑制胎儿的呼吸;哺乳期用药避免用影响婴儿的药物,因有些药物可进入乳汁。

3.安慰剂:用乳糖或淀粉等无药理活性的物质制成与药物在形式上极为相似的空白制剂,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一般可达20%~30%。

4.病理状态:功能状态、病理状态、营养不良、其他疾病等。

5.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连续用药过程中,病人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①快速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如麻黄碱、加压素等。

②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

(2)药物依赖性: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①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过去称成瘾性。

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而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实验报告课程:机能学实验系级班姓名:学号:组员:实验原理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不同:口服,泻下、利胆;注射,松弛平滑肌,肌肉松弛,降压;外敷,消炎祛肿。

2,氯丙嗪广泛引起中枢抑制,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不同剂型对氯丙嗪的吸收效果不同。

3,钙离子对钠通道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快速注射钙离子使血钙浓度升高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

而慢速注射可由血液稀释,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弱。

4,尼克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或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过量导致中枢兴奋及惊厥。

5,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机体血糖突然降低会导致脑缺氧,产生心悸、出汗、、动物发生惊厥、抽搐等现象。

可用葡萄糖解救。

【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比较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观察胰岛素的降低血糖作用,胰岛素惊厥的表现并掌握其解救方法。

【实验动物】动物:小白鼠药品:10%硫酸镁、墨汁生理盐水0.1%氯丙嗪水溶液0.1%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含10%阿拉伯胶溶液)1% CaCl2 溶液 1.25%尼可刹米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10%尼可刹米溶液40U/ml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器材:注射器(1ml 5ml 10ml 20ml) 小鼠笼、天平、大镊子、小鼠灌胃器大烧杯剪刀【实验步骤】一、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1,2,3三组,每组1只.(2)1号小鼠腹腔注射0.3ml/10g的硫酸镁溶液,2号小鼠灌胃0.3ml/10g硫酸镁墨汁溶液,3号小鼠灌胃0.3ml/10g生理盐水溶液。

观察现象二、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不同剂型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两只。

2)甲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的0.1%的氯丙嗪水溶液,乙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 的0.1%的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入睡的时间。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1.小儿特别是新生儿与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包括自身调节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比较敏感。

新药批准上市不需要小儿临床治疗资料,缺少小儿的药动学数据,这是主要困难。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水盐转换率较快;血浆蛋白总量较少,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肝肾功能尚未充分发育,药物清除率低,在半岁以内与成人相差很多;小儿的体力与智力都处于迅速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等都应引起用药注意,予以充分考虑。

2.老人一般以65岁以上为老人。

老人实际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一致,即老人生理功能衰退的迟早快慢各人不同,因此没有按老人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公式,也没有绝对的年龄划分界线,老人对药物的吸收变化不大。

老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水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

肝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故药物清除率逐年下降,各种药物血浆半衰期都有程度不同的延长,如在肝灭活的地西泮可自常人的 20~24h延长4倍。

又如自肾排泄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延长2倍以上。

以药效学方面,老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如中枢神经药物易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易致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非甾体抗炎药易致胃肠出血,抗m胆碱药易致尿潴留、大便秘结及青光眼发作等。

二、性别1.妇女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以免盆腔充血月经增多。

2.妊娠第一期胎儿器官发育期内应严格禁用反应停(海豹畸形婴儿)已知的致畸药物如锂盐、酒精、华法林、苯妥英及性激素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妊娠晚期及授乳期间还应考虑药物通过胎盘及乳汁对胎儿及婴儿发育的影响,因为胎盘及乳腺对药物都没有屏障作用。

4.孕妇本身对药反应也有其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抗癫痫药物产前宜适当增量,产前还应禁用阿司匹林及影响子宫肌肉收缩的药物。

三、遗传异常1. 特异体质药物反应多数已从遗传异常表型获得解释,已形成独立的药理学分支——遗传药理学。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临床合理用药

2021/5/4
22
➢影响药物排泄
利尿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增加排尿量,加快合用药 物的排泄。
尿液酸化剂如NH4Cl等可使合用的弱碱性药物如苯丙胺、 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加速排泄。
尿液碱化剂如NaHCO3等可使合用的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 盐、巴比妥类等加速排泄。
由肾小管同一转运系统主动排泌的药物合用可因竞争性抑 制而影响药物排泄。如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提高青霉素 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
2021/5/4
15
✓ 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细菌、寄生虫等)与药物 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 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的现象。
因此反复用药治疗某种疾病时,需制定科学的疗程进 行。
2021/5/4
16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方面
5)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同时 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称联合用药或合并用 药。 采用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给予机体两种或多种药物 所起的药效学或药动学相互影响使药物原有作用增强或减弱 的现象,称药物相互作用。按作用机制可分为药动学和药效 学的相互作用。
2021/5/4
14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蓄积作用
反复给药因剂量过大,或给药次数过频而间隔时间过短,或 由于机体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功能减退、排泄速率过慢,而引 起体内药物蓄积。药物蓄积可增强药物效应和持续作用,也 可能引起蓄积中毒。
✓ 耐受性
反复给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减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 可达到原先较少剂量所能产生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
牛:最敏感 保定药噻拉嗪
猪:最不敏感

(整理)药理简答整理

(整理)药理简答整理

1. 简述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1)药物因素:如给药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等。

(2)动物因素:如种属差异性、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差异性等;(3)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包括患畜的饲养管理及环境应激等方面。

2. 何谓药物和毒物?如何理解二者间辨证关系?(1)药物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各种化学物质;而毒物则是指能对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2)药物和毒物间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对机体可产生毒害作用;在特定情况下,药物和毒物二者间可相互转化。

3. 何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如何理解二者间辨证关系?(1)对因治疗系指针对疾病产生的病因进行的治疗;对症治疗系指针对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而采取的治疗。

(2)辨证关系:对因治疗在和畜、禽感染性疾病作斗争中具有重大意义;但对症治疗对病因不明、症状严重,或在尚无对因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是一项重要措施;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各有其特点,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4. 联合用药产生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有哪些?分别予以解释。

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有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指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总和;(2)相加作用系指两药合用的药效等于它们单独应用的药效之和;(3)拮抗作用系指两药合用的药效减弱或相互抵消。

1. 为何具有药理效应的药物在临床上不一定有效?1、这是因为影响药物作用包括了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1)药物因素:①剂量:治疗疾病时需要一定的剂量才能显效;②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③给药方案:为了维持药效,大多数药物需间隔一定时间重复给药;④联合用药会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药效。

(2)动物因素:①种属差异:动物种属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②年龄、性生理:幼畜和老年家畜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动物高;母畜对药物敏感性一般比公畜高;③病理因素:各种病理因素都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特别是肝、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代谢和排出会相应受到影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合理用药作者:董雪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4期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1、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决定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防治畜禽疫病,如果剂量用小了,达不到预防或治疗效果,而且容易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甚至耽误时机造成疫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剂量用大了,既造成浪费,增加成本,又会产生药物残留或中毒等不良反应。

应根据病理情况准确地选择用量,才能获得预期的药效。

2、剂型。

常用的剂型中,注射剂吸收快,内服剂型如粉剂、大丸剂、片剂、胶囊剂、煎剂等吸收较慢,水溶液吸收较快。

3、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乳房灌注等。

一般来说,给药途径取决于药物的剂型。

不同的给药途径,由于药物进入血液的速度和数量均有不同,产生药效的快慢和强度也有很大差别,甚至产生质的差别。

另外,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动物种属影响较大。

4、疗程。

有些药物给药一次即可能奏效,如解热镇痛药。

但大多数药物必须按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对常规畜禽疾病来说,一个疗程一般约为3d-5d,因此,在治疗畜禽疾病时,必须准确把握疗程,长短合理。

抗菌药物更要求有充足的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并避免产生耐药性,决不可给药出现药效就立即停药。

(二)动物方面1、种属差异。

畜禽的种属不同,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种属动物不能仅用体重大小作为给药剂量的依据。

药物在不同种属动物的作用除表现量的差异外,少数药物还可表现质的差异。

2、个体差异。

同种动物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敏感,称高敏性;另有少数个体则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

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最敏感和最不敏感之间约差10倍。

3、生理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或怀孕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别。

老龄动物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较为敏感,幼龄及孕畜也较敏感,临诊用药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因此总会遇到来自药物方面、机体方面、用药方法方面以及环境方面诸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仅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而且有时甚至还能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一方面应掌握各种常用药物固有的药物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运用药物防治疾病,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第一节动物方面的因素一、种属差异多数药物对各种动物一般都具有类似的作用。

但由于各种动物的解剖构造、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等的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水合氯醛对马是良好的麻醉药,牛、羊比较敏感,猪却能忍受;催吐药对猪、犬易引起呕吐,马就不易呕吐,用于牛、羊则呈现促进反刍和祛痰的作用。

反刍兽因有复胃结构,其消化特点迥异,给予不稳定药物时易被破坏,如内服洋地黄等时,往往无效,或药效出现很慢。

猫对吗啡出现高度兴奋而不是抑制。

有的家畜对某些药物特殊敏感,如牛对汞剂,猫对石炭酸等几属禁忌范围。

家禽对有机磷酸脂和呋喃类药极为敏感。

同种动物的不同品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亦不相同,如北京鸭就比其他品种鸭对硫双二氯酚敏感得多。

这些在用药时,都必须加以注意。

二、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差别很大。

幼龄、老龄动物及母畜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

这除体重因素外,幼畜药酶活性较低,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龄动物则因机能衰退,对药物转化能力弱,因此均比较容易中毒。

例如氯霉素对仔猪毒性就大。

怀孕母畜对某些药物亦比较敏感,怀孕初期易致胎畜畸形,怀孕后期要避免应用拟胆碱药和能导致骨盆器官充血的峻泻药,以引起流产。

泌乳期间应考虑药物是否经乳汁排出并引起幼畜中问题。

体重不同的同种家畜对相同剂量的药物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要想得到相等的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就必须按体重计算剂量。

脂溶性药物易贮集在脂肪组织中,对多脂肪肥胖的动物适当增加剂量是必要的。

三、个体差异在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中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称为个体差异。

药学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学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许多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为药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为机体方面的因素。

其中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一、药物制剂(药物可制成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注射液、气雾剂、栓剂等用于各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

)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产生效应的速度和时间。

)二、药品的质量:由于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1、药效学方面的作用,2、要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3、药剂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4、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除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外、都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

其中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一、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年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小儿与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大部分药物在新生儿和老年人终会有更强烈、更持久的作用。

性别差异则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差异和妇产科方面的问题。

二、精神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

安慰剂对有心理因素参与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血压、心率、胃分泌、呕吐、性功能等的影响较大。

三、病理因素:疾病本身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也能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

四、遗传因素(如包括遗传多样性、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特质性反应):由于遗传因素许多药物的作用还有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五、时间因素:人的生物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尤其是内分泌系统。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和耐药性: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发生改变、2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症:连续用药病人对药物可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和习惯性,甚至成瘾性。

因此。

在临床用药时,应该熟悉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众所周知,文献中所载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其强度、时间等资料都是根据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所得的均数或其它综合值。

医学研究中许多事物现象都呈正态分布。

药物作用也不例外,在个体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差异。

其次,任何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都是在某种一定的条件(药物制剂,用药方案,机体状态和环境等)下进行的,如果这些条件有了改变,则个体差异就会更为明显。

例如,由于遗传或其它原因(如年龄、疾病等),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高敏性),有的病人则能耐受较大剂量(耐受性),甚至有人对某些药物可以产生特殊反应(特异质)。

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研究用药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分为药物、机体状态和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剂量问题一次给药时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容易掌握。

在连续给药时还须考虑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时间。

通常按照在一定时间内给药总剂量不变的原则,两次给药间隔时间长则每次的用药量就较大,而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大。

这时就必须注意峰浓度是否可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谷浓度是否可能低于最低治疗浓度等问题。

为了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可以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这时必须适当减少每次用药量,以免蓄积中毒。

静脉点滴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最小,但滴入药液的浓度和滴人速度必须经计算后予以控制。

在安全性较大的药物,在首剂时可给以适当的“突击剂量”,以便缩短到达血药稳态浓度的时间。

2.药物剂型问题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和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从而影响药物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等。

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为快,水溶液的吸收又比油溶液或混悬液为快;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型吸收最快,散剂次之,片剂和胶囊等须先崩解,故吸收较慢。

一般说来,吸收快的剂型药物血浓度的峰值较高,单位时间内排出也较多,故维持时间较短。

吸收太慢则血药峰浓度可能太低而影响疗效。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实验报告课程:机能学实验系级班姓名:学号:组员:实验原理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不同:口服,泻下、利胆;注射,松弛平滑肌,肌肉松弛,降压;外敷,消炎祛肿。

2,氯丙嗪广泛引起中枢抑制,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不同剂型对氯丙嗪的吸收效果不同。

3,钙离子对钠通道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快速注射钙离子使血钙浓度升高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

而慢速注射可由血液稀释,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弱。

4,尼克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或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过量导致中枢兴奋及惊厥。

5,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机体血糖突然降低会导致脑缺氧,产生心悸、出汗、、动物发生惊厥、抽搐等现象。

可用葡萄糖解救。

【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比较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观察胰岛素的降低血糖作用,胰岛素惊厥的表现并掌握其解救方法。

【实验动物】动物:小白鼠药品:10%硫酸镁、墨汁生理盐水0.1%氯丙嗪水溶液0.1%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含10%阿拉伯胶溶液)1% CaCl2 溶液 1.25%尼可刹米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10%尼可刹米溶液40U/ml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器材:注射器(1ml 5ml 10ml 20ml) 小鼠笼、天平、大镊子、小鼠灌胃器大烧杯剪刀【实验步骤】一、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1,2,3三组,每组1只.(2)1号小鼠腹腔注射0.3ml/10g的硫酸镁溶液,2号小鼠灌胃0.3ml/10g硫酸镁墨汁溶液,3号小鼠灌胃0.3ml/10g生理盐水溶液。

观察现象二、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不同剂型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两只。

2)甲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的0.1%的氯丙嗪水溶液,乙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 的0.1%的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入睡的时间。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其他因素来分类学习。

药物因素一、剂量剂量不同,同一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

二、剂型、生物利用度一个药物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快慢,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均有影响。

生物利用度不同,也可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不同。

三、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药物效应的强弱,甚至会改变作用性质。

四、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给药时间从药物性质等来考虑,给药间隔时间一般以药物半衰期为参考依据,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程需要而定。

疗程是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而连续用药的时间。

五、反复用药1.药物依赖性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过去称成瘾性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2.耐受性病人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交叉耐受性。

3.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六、联合用药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1.药动学方面妨碍药物的吸收如胃肠道pH改变、形成络合物、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代谢影响药物排泄2.药效学方面(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

(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生化性拮抗:如酶代谢药物化学性拮抗:如络合作用机体因素一、生理因素1.年龄婴幼儿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故剂量与成年人不同2.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总论1、影响药物作用因素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强度,或者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1、剂量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2、制剂及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一般的来说,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

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辅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3、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如使药效加强或减弱,使毒副作用减少或者出现新的毒副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

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

4、机体因素(1)生理:不同年龄,特别是新生儿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一些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巴比妥类、氨苄西林、地高辛等排泄缓慢,应用时剂量必须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蛋白质和钙磷的代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长期应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年人量减少。

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授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某些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体或经乳汁被乳儿吸入体内,有引起中毒的可能。

精品医学课件---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精品医学课件---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29
1、影响药物的反应性
(1)某些药物对疾病动物的作用较显著,甚至要 在病理状态下才呈现药物的作用。如解热镇痛药, 洋地黄,阿托品; (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使某些受体的类型、数 目、活性和亲和力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作 用。如哮喘患者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目减 少,α受体的功能相对增强,因而导致支气管收 缩。
☻☻
38
(二)选择最佳药物 1、 疗效 2 、不良反应 3 、价廉易得
☻☻
39
(三)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1 、确定给药剂量 2 、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3、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 4、 制定适宜的药物疗程
☻☻
40
5
由于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亦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 一般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6
(三)给药方案(drug regimen)
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和 疗程。 1、 给药途径(Route of administration)
(1)影响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出现的快慢。 (2)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性质,如MgSO4。
A(1) + B(1)≈2
如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抗高 血压药物
22
②增强作用(Enhancement potentiation)
各药配伍应用后,其总药效超过各药单用 时效应的总和。可用下式来表示(设A药和B药 的效应各为1):
A(1) + B(1) > 2
如丙磺舒增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
23
(2)拮抗作用(Antagonism)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1
第一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 合理用药原则及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每一个药物都有其固定的药理作用特点,在质的方面表现为选择性,在量的方面表现为作用的强度及持久性。如果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一定和恰当,就大多数人来讲,可以产生预期效果,但对于具体的病人个体来说,其效果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差异。要保证每一个病人都能达到最大疗效,最小不良反应,仅仅根据药物作用选药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各种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并在用药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才有达到目的的希望。
次数:(1)以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
(2)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时间
(五)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向输液剂中加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参见配伍禁忌表,氨基酸中不可加入其它任何药物。
2、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相互作用:如酶诱导剂抑制剂、碱化尿液、青霉素+丙磺舒等。
计算方法有根据年龄计算,根据体重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几种。但必须强调,药物有效剂量常受各种因素影响,按照任何一种方法或公式计算所得的用药量只能作为参考,医生必须根据患儿情况和临床经验来斟酌调整。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易穿透吸收,局部用药也易致中毒,如用“樟脑丸”(萘)保藏的衣服也可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阿托品滴眼也可引起全身反应。又如,小儿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低,血中游离药物较成人为多,故在血药浓度相同时药物对小儿的作用较成人为强。加上年龄越小时血脑屏障功能越不完善,药物越容易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对CNS药物敏感性高,例如吗啡、可待因等,儿童特别敏感而易引起中毒。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某些药物代谢酶活性不足,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较小,因而代谢和清除药物较慢,更易引起药物作用过强或中毒反应。如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的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使用范围越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所以药企都不愿做抗生素,耐药性太快。

论述药材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论述药材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材是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其中包含各种化学成分和活性物质,对药物的作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以下是药材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几个主要影响方面:
1. 化学成分:药材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药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

例如,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激活或抑制特定受体等方式影响生理过程。

2. 协同作用:药材中的多个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当多种成分同时存在时,它们可能相互增强、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从而达到更强的疗效。

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药效”。

3. 药材质量: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药材的品种、采集时间、产地、保存方法等都会对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

药材的存放时间过长、保存不当或者使用劣质原料都可能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降解或损失,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4. 毒副作用:某些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果未经合理处理或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在药物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提取等处理,以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或增强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药材因素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掌握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材质量、协同作用以及潜在的毒副作用,对于合理选药、合理应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药材因素对药物作用的深层机制,并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3.联合应用
在临床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称为合并用药。其目的不外乎增强疗效或对抗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合并用药的结果,药理作用或毒性相加,或大于相加,统称协同作用,前者称为相加作用,后者称为增强作用。反之,作用或毒性减弱,称为拮抗作用。
2.制剂和给药途径
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一般地说,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在注射剂中,水溶性制剂比油溶液或混悬液吸收快;在口服制剂中,溶液剂比片剂、胶囊容易吸收。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材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等。
儿童用药量首先考虑体重的差异,通常可按比例折算,也要注意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新生儿,肝药酶尚未发育完善,药物的消除及持续时间延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人量减少。
(2)精神因素:病人的精神状态与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乐观的情绪对疾病的痊愈产生有利的影响。相反,如果病人对疾病有很重的思想包袱,悲观失望,往往就会降低治疗效果。
(4)营养状况:在营养不足、体重减轻的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足,结合药物能力较小,肝药酶活性较低,甘氨酸、半胱氨酸与药物结合能力低下,故对药物作用较为敏感。
5.病人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它效应器官的反应性,因而能改变药物的作用。例如,正常人服用利尿药后血压并不明显下降,高血压者则明显降低;退热药只对发热病人有降温作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对小量肾上腺素即起强烈的升压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
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
4.病人的生理因素
(1)性别与年龄:性别对药物的反应在性质上并无差异,但女性多数比男性对药物较敏感。妇女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2008-12-13 00:00:00 来源:互联网
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到药物的作用,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有时还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肝功能不全时,将会加强在肝灭活药物的毒性。肾脏功能不全时,药物在体内蓄积,以致达到中毒浓度,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在循环机能不足、休克和脱水情况下,药物的吸收、转运发生障碍,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考虑。
6.其它因素
例如病原体的抗药性(耐药性)、医疗环境条件等,也都对药物作用有一定影响,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应用药物时,除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途外,还有必要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些因素,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的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治定药物和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浓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的浓度越高,作用也越强;剂量小,作用就小。
临床上常用于防治疾病,即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又安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药典对某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规定了它的极量,即达到最大的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超过之即可能引起中毒。一般用药应在这个范围以内,不宜超过极量。有的药物还可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作用。例如阿托品在逐渐增加剂量时,可依次出现心悸、散瞳、面部潮红、兴奋躁动、神经错乱等效应。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不过,大多数药物的常用量对一般病人还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只有少数人需要加大或减少剂量。
(3)个体差异:高敏性与耐受性前者指个体对药物作用特别敏感,应用小剂量即能产生毒性反应。后者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可耐受较大剂量而不产生中毒症状。
耐受性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前者可长期保留,后者是反复应用一种药物后逐渐形成的。
特异质反应,许多特异质反应是遗传性化学缺陷。例如,伯氨喹及同类药对特异质者,使用治疗量就会引起溶血(黄疸)反应,而对一般人则仅在中毒量才偶见出现。研究表明,这种病人的红细胞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细胞膜易遭伯氨喹破坏。这种人对磺胺、乙酰苯胺等药物和蚕豆等食物起溶血反应。但许多特异质反应的原因仍不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