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现状及改进建议

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现状及改进建议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2019,Vol9,No3;94-95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现状及改进建议周圣军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局,山东德州203077摘要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类型、基本内容、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评估依据、评估目的等5个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参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为提高全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水平提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评审;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S7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94-02DOI:10.19383/ki.nyzhyj.0019.03.039近年来,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服务效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为了解全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现状,提高全省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技术水平,山东省气象局法规处组织各地、市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对全省各地、市提交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

该文对评审专家的主要意见进行了汇总,以期提高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水平。

1评估报告类型不符根据评估对象所处的不同建设阶段,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3种类型。

预评估又称事前评估,是从雷电防护的角度为项目的选址及功能分区布局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评估是为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方案,对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雷电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雷电危险性和雷电危险度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对策及建议。

现状评估是为防雷安全监督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既有建设项目的防雷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估,查找其存在的雷电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及安全对策。

部分参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类型与评估项目所处的建设阶段明显不符。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摘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最危急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大量的电击造成人畜的生命损失、建筑物损坏等,也能通过间接雷击的方式造成电子设备、输电线路等损坏等破坏。

目前,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多名学者对各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其结果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御水平及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Analysis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Qin Peijun 1,21.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52. Sichuan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5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natural disasters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 people and animals lose their lives, buildings are damaged, and indirect lightning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ssion lines and other damage.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efense level of lightning dis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divis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引言雷灾发生的频度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山东省雷电活动过程分析

山东省雷电活动过程分析

山东省雷电活动过程分析作者:邬铭法蔚立存宋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1期摘要:结合山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网,对2014年1~12月山东省境内雷电活动信息进行统计,并对山东省闪电密度、雷暴日的空间分布、雷电频度、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雷电;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621 2014年1~12月雷暴天气过程回顾2014年3月18日,山东省出现首次雷暴天气过程,末次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在11月16日,其间主要出现42次雷暴天气过程。

闪电活动主要出现在6~8月份,闪电次数约占全年总次数的92.02%。

闪电平均电流强度约为10.8kA,正闪电的平均电流强度约为23.4kA,负闪电的平均电流强度约为9.42kA。

山东地区平均闪电密度为0.22次/(km2·a),鲁西北西部地区是雷电活动高发地区。

2 本年度雷电信息统计本年度全省境内共8个月有雷电出现(表1)。

雷电正、负闪击合计33767次,其中正闪3323次,负闪30444次,正闪占9.84%。

2014年6月9日,全省监测到闪电1425次(图1);7月14日,全省监测到闪电2355次(图2);8月17日,全省监测到闪电1468次(图3)。

以下是伴有强烈闪电活动雷暴日的闪电分布情况:3 雷电分析利用2014年全省雷电监测定位网获得的雷电信息,通过浏览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雷电信息进行校验、处理、分析和统计后得出:从2014年山东省闪电密度分布图(图4)可以看出,鲁西北西部地区闪电活动最频繁,最大闪电密度为3.0次/(km2·a),位于德州市夏津县东李官屯镇王世寨村;闪电密度低值区位于半岛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闪电密度小于0.1次/(km2·a);山东地区平均闪电密度为0.22次/(km2·a)。

山东省闪电活动分布特征及与下垫面关系研究

山东省闪电活动分布特征及与下垫面关系研究

山东省闪电活动分布特征及与下垫面关系研究本文首先依据山东省13个闪电定位系统基站所得到的2007-2011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对山东省雷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基于山东省下垫面的海拔、植被和地形等数据分析了下垫面环境特征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最后利用山东省2004-2012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数据统计结果,对山东省雷击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闪电活动中负地闪频次(98.3%)明显高于正地闪频次(1.7%)。

济南南部、莱芜及菏泽西南部等地区由于海拔高度相对较高,闪电密度也相对较高。

闪电主要活跃于6-8月期间,而正地闪主要分布在4-8月,期间正地闪频次占全年正地闪总频次的84.75%。

闪电活动的日变化呈现出典型的双峰单谷形式,在16点~18点以及0点-2点出现峰值,10点-12点出现谷值。

大部分地闪只具有一次回击,且首次回击峰值电流主要集中于10-30kA范围内,负地闪首次回击峰值电流为10kA,频数占负闪总数的48.72%。

而正地闪的首次回击峰值电流为20kA的正地闪出现比例最大,约为54.40%。

(2)山东省的闪电密度与平均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相对于低海拔区域闪电活动日变化特征不是很明显,高海拔区域范围内闪电活动在16:00-22:00时间段出现极大值。

正、负地闪雷电流幅值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都具有很强的上升趋势。

在地表植被为温带针叶林的区域内,闪电活动更多是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平均地闪密度值最大。

另外,地表植被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旱作田和落叶果树园”的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平均地闪密度也相对较大。

在两种不同地表植被分界处,闪电活动较多,不过随着闪电频次的增加,平均雷电流幅值出现了减小的趋势。

(3)山东省各地市的雷电灾害既与自然雷电活动的分布有关,但又不完全由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所决定,而与人口密度、经济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山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呈明显的地域差异,易损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中部,其中济南、莱芜、日照为雷电灾害易损性极高地区;淄博、菏泽为雷电灾害高易损性地区;临沂、青岛、济南为中易损性地区;德州、潍坊、烟台、枣庄、威海、泰安为低易损区;东营、滨州、聊城为极低易损区。

山东省最近6年雷电灾害分析

山东省最近6年雷电灾害分析

山东省最近6年雷电灾害分析作者:孙荆茶唐巧玲李海雷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20期摘要:利用2004年~2009年山东省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最近6年以来雷电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以及雷电灾害特征分布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全省雷电灾害月份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空间分布情况表明烟台、临沂市为雷灾高发地区。

关键词: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统计分析1 雷电危害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确定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乃至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会受到雷电的危害。

全球每年因雷击而导致的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例如04年6月下旬,浙江临海的一次雷击造成17人死亡,10余人受伤;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校舍遭遇雷击,7名小学生因雷击死亡,44名学生受伤,雷电灾害已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

2 资料和统计方法选用2004年~2009年山东省各市地气象局上报的雷电灾害情况资料。

雷灾起数的计算,对单位而言,以一个法人单位受灾计为一起;对社区或农村居民而言,以一户受灾计为一起;对雷击伤亡事故而言,以发生在同一地点的伤亡事件计为一起。

3 雷电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山东省雷电灾害在季节和地区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2004年~2009年雷电灾害月份分布图(图1)可见, 2月~11月均有雷电灾害发生,从3月份开始明显增多,9月份开始急剧减少,月雷击事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六年来全省7、8月份总计分别发生雷击事故1381、1693起,分别占雷电灾害总起数的29.18%和35.77%。

6月~8月共发生雷电事故3782起,约占雷电灾害总起数的79.93%。

我省夏季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活动频繁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情况,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雷暴活动的强度等因素。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在某一特定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并根据该概率确定相应的风险。

其次,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区域内的防护措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一些地方可能有专门的雷电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这些设施可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会影响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如高耸建筑物更容易成为雷击点。

最后,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

人们应该有预防雷电灾害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等。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护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确定性。

雷电活动的频率和灾害发生的概率通常会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形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更容易发生雷电灾害,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雷暴活动的变化,从而改变灾害发生的概率。

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还需要考虑强度因素。

雷电灾害的强度可以通过电流、能量释放等参数来衡量。

通常来说,电流较大、能量较高的雷电活动更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需要考虑雷电活动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风险,例如高耸建筑物、电力设施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等可能会成为雷击点,增加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本报告是针对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的综合评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本次评估主要分析了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可能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潜在风险1.1 雷电的季节和频率尽管雷电活动在全年的不同季节都会发生,但在夏季和初秋时节,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在这个时段内,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更高。

1.2 潜在影响区域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其影响范围可能覆盖整个城市范围。

然而,一般来说,高海拔山区、空旷的开阔地和高层建筑等易受雷击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灾害的重点区域。

二、可能影响范围2.1 生命安全雷电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当雷电直接击中人体时,可能引发电击伤害、烧伤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2 电力系统雷电灾害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范围广,可能引发电压的瞬时剧烈变化,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供电中断,进而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3 通信系统雷电灾害对通信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雷电击毁通信线路和站点设备可能导致通信中断,影响应急救援以及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日常通信需求。

三、可能造成的损失3.1 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在户外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园、露天场馆等。

其可能造成的死亡和伤害数量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3.2 财产损失雷电灾害可能对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由于天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这些损失可能是难以预估和弥补的。

3.3 经济损失雷电灾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停电、通信中断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将导致企业生产和服务的中断,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四、建议4.1 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观测网的建设,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预警信息。

4.2 增加防雷设施对于易受雷击的区域,如高层建筑、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我院是莱芜市最大的综合医院、下设三个院区,是泰山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国际爱婴医院。

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市130万人口的医疗卫生工作和泰山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每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开放床位1216张,年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及泰山医学院三百余实习生临床医学等实习任务。

因此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保卫科列出火灾事故、治安、其他伤害事故、医疗纠纷事故(医闹)处置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等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准备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安全保卫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火灾事故: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院功能也由单一型逐步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的同时,也给消防灭火工作带来巨大的考验,我院因为建筑物多而老、医护人员多、患者及家属多、易燃易爆物品多,发生火灾的概率高,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危害:1、疏散人数多,扑救难度大,火势很容易蔓延扩大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

2、医院内部易燃物资多,火灾隐患严重。

3、电气线路老化、用电超负荷,设备检修不及时。

4、违章使用电器发生火灾,动火管理难度大5、医疗设备多,会造成惨重的财产损失,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案例:1994年9月18日8时许,大连市一医院的高压氧舱发生火灾,致11名病人烧死;同年8月26日,山东省烟台市又一高压氧舱发生火灾,致7人死亡;1998年8月26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火灾,致14人死亡,14人受伤;2000年10月26日上午9时42分,北京协和医院北配楼地下一层因工人违章电焊而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

脆弱环-÷P T:1、我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建筑,空间较狭窄、出入口小,不容易疏散人员,需要保护、转移的患者陪护人数较多,消防通道不通畅,火灾发生后医务人员可能存在伤亡,医疗场所可能受到破坏,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山东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对策研究

山东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对策研究

山东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对策研究夏一楠;李海雷;魏光龙【摘要】利用2006—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雷电灾害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山东地区近8a雷电灾害的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特点以及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并利用气象学统计分析中的分级统计法,得出17个地市雷电灾害数量等级标准的量化取值,绘制出了山东省2006—2013年的雷电灾害数量等级空间分布图,与以闪电定位基础数据绘制的密度空间分布图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减灾建议对策。

【期刊名称】《山东气象》【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雷电;防灾减灾;气象灾害【作者】夏一楠;李海雷;魏光龙【作者单位】济南市气象局,济南 250102;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济南250031;淄博市气象局,山东淄博 2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耐压水平低、价值高的微电子设备广泛应用,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保守估计,中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而由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难以估计[1]。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夏季温湿气流旺盛,对流性天气较多,属于雷电高发区。

频繁的雷电活动易导致多发的雷电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3年山东省共发生雷电灾害3031起,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多达135人,引起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之和高达3.49亿元。

严重的雷电灾害情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雷电灾害的特征进行多角度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减灾防御建议措施,对有效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1.1 雷电灾害的年际变化根据山东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提供的雷电灾害汇总资料分析出2006—2013年山东省雷电灾害的逐年发生次数,全省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378.9起,2006年最多,高达1342起。

滨州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

滨州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

滨州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滨州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与应对措施一、引言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中北部,是我国沪蓉高速公路的起点和中华油田的主要产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安全生产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然而,近年来滨州市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系列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此,本文将对滨州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改善滨州市的安全生产形势。

二、事故概况滨州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事故种类繁多,包括工业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建筑工程事故等。

其中,火灾事故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占据了事故总数的40%以上。

此外,道路交通事故也属于高发事故,特别是在冬季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道路积雪和结冰对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事故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1)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事故的潜在危险。

(2)违规违法行为: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私自调整设备、工艺和操作方式,违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

(3)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力,管理措施滞后,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2. 技术因素(1)设备老化:一些企业使用过期设备和无证设备,设备老化使得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2)工艺缺陷: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自然因素(1)恶劣天气条件:冬季滨州市常常出现大风、暴雨、雪灾等极端天气,加大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2)地质条件:滨州市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岩石崩塌、滑坡等事故易发。

四、应对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安全生产意识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意识。

(2)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大众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监管执法(1)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对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

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气办发〔2015〕7号

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气办发〔2015〕7号

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气办发〔2015〕7号各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山东省气象局第34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1年5月9日印发的《山东省雷击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鲁气办发〔2011〕42号)同时废止。

山东省气象局2015年1月26日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行为,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山东省气象灾害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包括管辖的海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三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行安全第一,预评估、方案评估和现状评估相结合,以预评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指南。

鼓励、支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策略分析

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策略分析

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策略分析摘要: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是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基本作业和滨州市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在保障滨州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滨州市防雷监督实践研究,对滨州市防雷监督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滨州市防雷监督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相关部门可用于研究和培训。

关键词: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问题处理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宣布的十大最危险的气象灾害之一。

由于滨州市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滨州市是雷暴多发地区。

近年来,滨州市的雷电灾害逐年增加,损失也在增加。

由于雷电灾害严重威胁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发展,滨州市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防雷监管工作,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防雷监管创新。

持续提高滨州市人民群众防雷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雷电放电造成的损害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滨州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1.1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不足滨州市气象局充分认识到防雷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但对这种监管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滨州市气象部门继续开展类似往年的防雷安全监督工作,满足于履行中国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督相关文件和标准,并根据中国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督评估。

虽然没有认识到目前的监督模式与以前的监督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监督职能已从以前的内部行政做法转向外部监督和管理,监督措施应当从发出通知和文件转变为行政执法、防雷行动探测质量评估和信用评估。

对于滨州市气象部门迫切需要的人员和设备,也缺乏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无法进行防雷监督、业务指导和区域间防雷协调。

滨州市、县气象部门不再有技术防雷服务收入,失去了弥补气象部门资金不足的原有作用,只留下最困难的监管责任。

一部分负责人没有从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定的执行角度来考虑防雷监督工作,也不想通过加强对防雷安全的监督来促进防雷行动技术服务发展。

[1]1.2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滨州市气象观测、服务等业务工作已经很繁重,还涉及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作,基层部门还面临工作人员津贴缺乏保障的问题。

新形势下滨州市防雷技术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

新形势下滨州市防雷技术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

新形势下滨州市防雷技术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在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因为其本身有着较强的破坏性与较大的电流,一旦发生就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威胁。

在现代防雷技术不断的发展中,与以往相比,现已在很大的程度上运用防雷技术降低了雷电事故发生的概率。

文章重点针对于滨州市的防雷技术服务在新形势下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叙述,并对此现状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防雷技术服务;现状;优化;对策引言:雷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以及自身带有较大的电流,一旦发生的话,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法的不断完善,防雷技术服务现已有了很大的突破发展,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局势下,各类气象灾害频频发生,在雷电天气的影响下,我国各地现频繁地发生雷击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失。

防雷技术服务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主要城市,同样面临着防雷技术服务的问题。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重点,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滨州市防雷技术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

1.新形势下滨州市防雷技术服务现状目前,滨州市的防雷技术服务已经初步建立。

市区内的大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几乎都配备了相应的防雷设施。

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1、防雷设施缺乏统一规划。

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划,很多场所的防雷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有些地方的雷绳、避雷线等设施设置不当,还存在漏洞。

此外,防雷设施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防雷技术服务人员不足。

目前市区内从事防雷技术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少。

在遭受雷击灾害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

3、防雷知识普及不够。

很多人对防雷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自我防护。

在雷电天气来临时往往采取错误的行为方式,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

第17

第17

农网雷击故障的分析和预防措施王晴(山东淄博供电公司)摘要:通过对农村电网遭受雷击的原因分析,找出农村电网防雷设施、防雷设计、防雷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目前农村电网防雷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农村配电网防雷保护、农村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农村线路绝缘水平、杆塔接地电阻、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防雷设施的运行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减少农网雷击故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网雷击分析防雷措施由于农村电网点多、面广、线长,且供电区域分散,许多供电线路经过地形复杂的丛山峻岭,在雷雨季节,经常因雷电事故造成供电线路频繁跳闸,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对于处在雷电活动平均值较大的雷电区,由于遭受雷电强烈活动的影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给县供电企业造成电量损失和供电可靠性的降低,同时也给用电客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农村低压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当低压电网受到雷击侵害时,会出现接于低压线路上的电子式电能表计遭雷击损坏,计量数据丢失,剩余电流保护器及农户家用电器烧毁等设备损害事故的发生。

雷电灾害已经对县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和农户的用电设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农村电网遭受雷击的原因,采取适当的防雷保护措施,加强防雷设施的运行管理,减少雷电对农村电网的侵害,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

1 农村电网遭受雷击的原因1.1 山区线路存在“易击段”农村线路通过山区时,受地形、地貌、气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地段容易受到雷电的侵袭,而且,有的地段云层较低,往往会出现重复性雷击闪络。

1.2 10kV农村配电线路由于10kV农村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远远大于城区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且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较低,导线之间距离也较小,全线又无避雷线做防雷保护,当线路遭受直击雷时很容易造成故障跳闸,有统计数据表明,10kV农村配电线路的雷害事故约占整个农村电力系统雷害事故的70%-80%。

1.3 农村配电变压器在多雷区,只在农村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低压侧不装设避雷器,当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遭受雷击时,因为低压侧无避雷器,高压侧避雷器对于正变换或逆变换过电压都起不到保护作用,因此雷击可能会击穿低压侧绝缘,同时作用在低压侧的雷电冲击波按变压比感应到高压侧,有可能将高压侧绝缘击穿,造成配电变压器损坏事故发生。

滨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滨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滨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王立静;王峰;王凤娇;牛丽玲;赵坤【期刊名称】《山东气象》【年(卷),期】2009(29)2【摘要】利用滨州市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1962-2000年滨州市雷暴日数、雷暴期天数、雷暴频数及初、终雷暴日的变化和绝对变率.结果表明:滨州市雷暴日数由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减少,滨州西部、北部多于南部、东部.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多而东北少;雷暴期天数在70,80年代多而60,90年代少,空间分布则为西南少而东北多;雷暴的月分布呈单峰形,冬季无雷暴、夏季雷暴最多、占全年的77%;雷暴的日分布总体呈单峰形,早晨最少、午后最多,傍晚到半夜为由少到多的小波动变化;初雷暴日西北相对较早,终雷暴日则较晚,东部地区初雷暴日最晚,而南部地区的终雷暴日最早;初雷暴日在滨州东部和北部地区稳定性较好,而终雷暴日在西北和南部地区稳定性好,除惠民以外,初雷暴日的稳定性都好于终雷暴日.【总页数】4页(P27-30)【作者】王立静;王峰;王凤娇;牛丽玲;赵坤【作者单位】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相关文献】1.抚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徐允川;李海明2.防城港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裴开程;罗浩然;覃萍;王菲3.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张秀珍4.随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王莉萍;黄翠华;王波5.包头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邸强;孔文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371 万为基数进行计算,得出雷电灾害事故每百 万人口平均死亡率约为 0.67,高于近年全国雷电 事故每百万人口 0.38 的死亡率。滨州市雷击人 员伤亡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人口约占 90% 以上。滨州市雷击伤亡事故地点多为农田、公路、 大门口等开阔地或大树、窝棚、简易房屋下,在 城市建筑物中没有发生雷击伤亡事故。
计算由下式确定:
∑ R = Ni ⋅ Pi ⋅ Li
(1)
式中, Ni 为雷击次数,取决于建筑物和公
共设施的尺度及特征、环境特征和所在位置地区 的雷击密度;
Pi 为雷击导致损害概率,取决于建筑物和
公共设施、雷击放电特点和所采用防护措施的种 类与效率;
Li 为雷击损失,取决于损害程度及雷击可
能造成的损害后果。 当雷击涉及人员生命损失,或者涉及到社会
性、代表性存在不足[4],现在使用的指标评价体 系适宜于较大区域(省级)的雷电灾害易损性 分析,对中小城市并不适用。在对滨州市进行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时,由于各区县地域面积、 雷暴日数、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采 用上述的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反映各县区甚至各 乡镇的区域雷电灾害情况。下面根据不同承灾 体的受雷击的伤害程度分类,结合滨州市雷电 基础数据,分别进行定性的易损性评价。
· 10 ·
达地区,雷击造成的电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达雷 电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
由于滨州市雷击灾害事故统计资料的局限 性,这里引用全国雷击事故中的统计结果。 1998—2004年雷电灾害中设备的损失情况统计 结果显示[9],电力设备的雷击事故较多,占总数 的 24.7% ; 其 次 是 计 算 机 和 通 信 设 备 , 分 别 占 10.8%和9%。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的受灾行业 设备中,电力和通信设备共占总数的48%,其次 为计算机和广电设备,各占10%。化工、仓储、 建筑、机械和家用电器等设备也因雷击造成了重 大损失。由上述可以确定滨州市设备雷电灾害的 防护重点是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等设 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雷电灾害 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主要是农村家用电器遭雷击 损坏。减少设备雷击损害的措施是严格按照相关 技术规范实施屏蔽、接地、安装SPD等系统的防 雷工程。
IEC61662 《 雷 击 损 害 风 险 的 评 估 》 和 IEC62305《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是专 门针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气象行业标准 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基 本参照IEC62305标准。本文采用IEC62305.2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IEC62305 标准的评估重点是确
不同类型建筑物对雷电的承受力不同,即 使同一建筑物由于各部位易损性不同而可能存 在很大差别。IEC62305.2 规定,在风险组成的 评估中将同一建筑物只涉及一组系数的拥有同 种特征的部分作为一个分区进行计算。通过具 体的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表明,易燃易爆场所 的主要雷击风险分量在于火灾、爆炸危险性和
人员伤亡[6];公共建筑物的主要雷击风险分量在 于人员伤亡;一般建筑物的主要雷击风险分量 在于通过各类传输线路造成高电压引入和雷电 感应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减少经济损失解决 办法是完善防雷措施,安装适配的 SPD。综合 来看,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 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从雷击风 险评估过程中可以看出,雷电防护是一个系统 工程,某一防护措施的不健全都可能造成雷击 风险超过容许值。
场、渔村;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靠近河流水 源的村庄;高压线路两侧的村庄;农村地势开阔 地的高耸建筑物;邹平县山区迎风面的村庄等是 雷暴易发区。
由于雷电灾害报告、调查、鉴定制度建立的 时间还不是很长,收集的雷电灾害记录年限偏短 且很不全面,这使区域雷击易损性评估十分困 难。滨州市 2004—2007 年雷电灾害情况见表 1 (滨州市气象局政策法规科提供)。
4 结语
通过对滨州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表明,滨 州市雷击人员伤亡事故主要集中在农村,雷击地 点主要在农田等开阔地带和树下、窝棚下等临时 避雨处。针对农民群众加强防雷常识宣传,是减 少雷击伤亡事故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城市建筑物 由于采取了完善的防雷措施,雷击一般不会造成 人员伤亡。雷击财产损失集中在城市,因为城市 中大量分布的电子信息系统易遭受雷击损坏,这 与其雷电防护水平有直接关系。设备的雷击易损 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广 电设备等,农村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建筑 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 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如石
或文化损失时,表2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风险容
许值 RT 。
表2 典型的风险容许值
损失类型
RT
人员生命损失
10-5
公众服务损失
10-3
文化遗产损失
10-3
3 滨州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
3.1 人员雷击易损性 据滨州市气象局政策法规科提供的雷电灾
害情况资料统计,2004—2007 年滨州市雷击伤 亡 14 人,其中死亡 10 人,受伤 4 人,而实际雷 击伤亡事故还要严重。以滨州市 2005 年人口数
近年来滨州致力于打造十大产业链,其中 原油、化工等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有关研究 中可以得出结论,当这些行业的易燃易爆场所 防雷设施不完善时,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事故 隐患[7-8]。1989年8月12日,山东省黄岛油库因雷 击起火,造成19人死亡,78人受伤,直接经济 损失34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对爆炸 危险环境雷击风险评估应当在计算建筑物及入 户服务设施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的基础上,充分 了解生产、使用、存储物品的特性和数量,人 员出现危险环境的情况,综合分析其可能产生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 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3.3 设备雷击易损性
定雷击风险 R ,标准中风险的定义为由雷击导致
的建筑物及公共设施内的可能平均年度损失。它 取决于每年影响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雷击数目、 一次雷击造成损害的概率、造成损失的平均数 量。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损失来讲,相关的相应风
险有: R1 为致人死亡的风险; R2 为大众服务的 公共设施损失的风险; R3 为文化遗产损失的风 险;R4 为经济损失的风险等。各类雷击风险 R 的
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
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
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
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
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
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
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防护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82(2009)S0–0008–04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自然灾害的承灾体 易损性研究日益活跃,逐渐成为灾害学术研究 的一个重要概念[1]。雷电灾害的承灾体即人、建 筑物和设备等,其雷灾易损性是指人身和财产 容易受到雷电伤害或损害的程度,直接反映人 身和财产遭受雷电袭击的脆弱性。尹娜等以雷 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 易损模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广东省进行了区域雷 电灾害易损性分析[2];张旭辉[3]等采用多年平均 雷暴日数、人均国民产值、人口密度、水域面 积、海拔高度和综合灾度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 了江苏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采用统计或其 他数学方法建立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简 便、直观的好处,但指标量化采用数据的准确
[3] 张旭辉,吴洪颜,许祥,等.江苏省雷暴灾 害脆弱性分析[J].气象科学,2007,27(5): 135-138.
[4] 王惠,邓勇,尹丽云,等.云南省雷电灾害 易损性分析及区划[J].气象,2007,33(12): 83-87.
灾害情况 人员伤亡/个 直接财产损失/万元 雷电灾害事故/起

表 1 滨州市 2004—2007 年雷电灾害统计表
滨城区 3 50 7
邹平县 4
300 15
博兴县 1 40 5
阳信县 2 30 7
无棣县 2 50 6
沾化县 1 15 3
惠民县 1 60 7
2 采用的方法
在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相近的情况下,雷击 风险越高其易损性亦越高,可以用雷击风险评估 结果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易损性做出评价。
油、化工企业等雷电灾害威胁最大,一旦发生雷 击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雷电 防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郭跃.灾害易损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灾 害学,2005,20(4):92-96.
[2] 尹娜,肖稳安.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 及易损度区划[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 (4):441-448.
1 滨州市区域概况与雷电灾害背景
滨州市是典型的平原地貌,地域内南部邹平 有少量山丘地,北部无棣县、沾化县沿海,地势 南高北低,水网多,洼地多。土壤多为粉质粘土, 盐离子浓度高。对滨州部分乡镇的土壤电阻率实
收稿日期:2009-05-01 基金项目:山东省气象局 2008 年重点课题“农村雷电防护实用技术研究”(2008sdqxz22)资助 作者简介:纪新建(1976—),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雷电灾害防护工作。
人作为雷电灾害的承灾体,是雷电易损性分 析中最重要和最受关注的,其易损性的评价有不 同认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而赋予雷击伤亡人 员价值指数,或赋予权重,都不能体现雷电灾害 中人员伤亡的程度和重要性。雷击造成人员伤亡 具有随机性、瞬时性特点,一定区域内的伤亡率 与其人口密度、雷电频数、人口构成、贫困程度、 风险观念、自然条件等相关。雷击死亡人数与闪 电次数、闪电密度相关性较好,闪电密度>2.0 次·km-2时,发生雷击伤亡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 此,闪电密度是雷电灾害监测和短时预警的重要 指标[5]。农民群众普遍缺乏雷电防护知识,防灾 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农民仍存在迷信观念,认为 雷灾是雷神发怒。中国雷电灾害事故每百万人口 平均死亡率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数据相近, 但从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近年雷击死亡人数迅速 减少,而中国雷击死亡率仍保持上升趋势。雷击 伤亡事故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大多数是由于 不懂防雷常识而发生的。通过提高农民防雷意 识,提高防雷减灾能力和自救能力,可以有效减 少雷击伤亡事故。 3.2 建筑物雷击易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