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与排出
尿液形成的过程资料
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
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还将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消化液当中,小管液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流向集合管远端形成终尿。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是人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是由肾脏、尿路系统和其他器官共同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通过吸收、过滤和排泄等步骤,将代谢产物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肾脏完成的。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之一,位于腰腹部。
它的外形呈豆状,大小约为拳头大小。
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它们通过尿管与膀胱相连。
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首先是滤过。
滤过是指通过肾小球滤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液,形成初尿。
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围绕着一个小腔室组成,这个小腔室称为肾小囊。
毛细血管壁上存在着许多微小的孔洞,它们能够将血液中的水分、小分子物质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
这些通过滤过的物质,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尿酸等,进入肾小囊,形成初尿。
初尿的成分大致与血浆相似,但它没有血红蛋白等大分子物质。
接下来是重吸收。
在肾小球滤过的初尿中,不仅仅有有害物质,还包含着身体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维生素等。
为了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这些有用的物质需要被重吸收。
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肾小管中。
肾小管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贯穿整个肾脏组织。
在肾小管中,尿液中有用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作用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再次利用。
同时,尿液中多余的水分也会在肾小管中被部分重吸收。
这样,体内的水盐平衡得以维持。
最后是分泌。
在重吸收的过程中,一些多余的物质仍会被保留在尿液中,如药物代谢产物、尿素等。
为了净化血液,这些有害物质需要从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
分泌主要发生在肾小管中的分泌细胞上。
这些细胞能够主动将多余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血液中分泌到肾小管液中,最终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肾脏能够将体内的废物、药物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同时保留和吸收身体所需的物质。
这样,尿液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排泄废物,也能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尿的名词解释
尿的名词解释尿是人体排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是由肾脏通过尿素、尿酸等废物的过滤作用产生的一种液体。
它在人类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排除体内废物,还能提供有关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下面将从尿液的形成、成分和尿液的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作用来实现的。
首先,肾小球通过毛细血管网络对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进行过滤,产生初尿。
初尿中含有水分、尿素、尿酸、葡萄糖等物质。
随后,在肾小管中,血液中的物质被重吸收回体内,而需要排泄的物质则经过分泌排入尿液中。
最后,经过肾小管的作用,形成最终的尿液。
尿液最终由尿管输送至膀胱存储,然后通过排尿的过程排出体外。
二、尿液的成分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和各种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类:1. 水分:尿液中绝大部分是水分,占总量的92%至96%。
水分的含量与人体的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
2. 尿素:尿素是尿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是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废物。
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是评估肾功能和机体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对于肾脏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尿酸过多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疾病相关。
4. 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等代谢障碍的表现。
5. 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可作为尿路感染、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参考。
三、尿液的临床意义1. 用于疾病诊断:尿液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尿液常规检查可以评估肾功能、排除尿路感染等疾病;尿液沉渣镜检可发现肾小球疾病、尿路结石等病变。
2. 观察水平衡:尿液的排出量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水分平衡状况。
如果尿液排出量过多或过少,或者尿液颜色发生变化,都可能与机体的水分调节失衡有关。
3. 监测药物代谢:尿液的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与排出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 (qíngkuàng)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
汗液
休息(一天) 100 运动(另一天) 2000
尿液
1800 500
粪便
200 200
呼出气体
300 600
请分析:
(1)这两天的失水量(shuǐ liànɡ)有什么不同?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shuāijié)
(jiànkāng)
科学与技术
健 康
衰 竭
的
的 肾
肾
肾脏因为病变而不能正常完成其净化血液的功能称为肾 衰竭。
人体内积聚着一些多余的液体、废物、毒素,如果血液中积 聚过多(ɡuò duō)的有毒废物,它们可能会对身体细胞造成长期的和 不可弥补的损害。为了延续生命,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告诉我们运动时应该怎样做?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zēnɡ duō)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减少了呢?
(3)运动时呼出气体的失水量为什么增加了?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讨论 驿站 (tǎolùn)
蛋白尿
血尿(xuèniào)
讨论
12/11/2021
蛋白尿和血尿(xuèniào)是如何形成的?
肾小球 的滤过 作 (lǜ ɡuò)
肾小管
的重吸收作用(z
12/11/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小结 1 (xiǎojié)
当尿原的尿形流成经(xín肾gché小ng)主管要时与,肾全单部位葡有萄关糖系、。大肾部单分 的位水中和的部肾分小无球机和盐肾等小被囊肾壁小起管过重滤新作吸用收。;肾这小些囊被 重中新的吸液收体的称物为质原进尿入。包人绕体在每肾天小形管成外(xíng面chén(gw)的àimi原àn)的尿毛 细大血约管有中1,50升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 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 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是体内新陈代谢产物经过肾脏处理后排出体外的液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
第一步是肾小球滤过。
人体内的血液通过肾小球,进入被称为肾小球滤液的结构。
肾小球由凝聚体和毛细血管组成,毛细血管外层为凝聚体,内层则是有孔的毛细血管壁。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时,一部分的液体和溶质从毛细血管内部经过毛细血管壁的孔洞漏出,形成了滤液。
滤液包含了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小分子透过性的有机溶质和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这些溶质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孔洞进行滤过。
第二步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滤液经过肾小球滤液后,进入肾小管系统。
肾小管是一种细长的管状结构,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
在肾小管中,滤液与周围的组织液和血液发生交换。
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大部分的水、有机溶质和所需要的离子被重新吸收到周围组织和血液中,确保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这里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通道和载体进行的。
重吸收的量会随着身体的需要而变化,确保维持身体内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第三步是肾小管的分泌。
在肾小管分泌过程中,一些溶质从周围组织和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
这些溶质可能是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例如尿酸,也可能是外源性药物、毒素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等机制将这些溶质转运到尿液中,使其最终被排出体外。
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例如,在体内水分过多时,尿液的体积会增加,确保体内水分平衡;而在体内水分不足时,尿液体积会减少,以避免进一步脱水。
体内的荷尔蒙和神经调节机制也会对尿液形成过程进行调控。
综上所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
通过这些步骤,体内代谢产物、废物和水分被处理成为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初一生物《尿形成和排出》课件
初一生物《尿形成和排出》课件1. 尿的重要性和功能尿是人体新陈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的主要排泄物,对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尿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代谢废物: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排泄这些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平衡。
•清除过剩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调节体内离子平衡:尿液中含有各种离子,如钠、钾、氯等,通过调节尿液中离子的浓度,帮助维持体内离子平衡。
2. 尿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中,经过以下几个步骤:2.1. 滤过在肾小球中,由于毛细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使得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多种溶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2.2. 重吸收初尿通过肾小管系统,经过肾小管壁的重吸收作用,使得一部分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保证体内重要物质的保留。
2.3. 分泌同时,肾小管壁也对一些废物和过剩物质进行分泌作用,将它们排泄到尿液中。
例如,肾小管能分泌尿酸、某些药物等。
2.4. 浓缩和稀释通过肾小管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将初尿进行浓缩和稀释,以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液的稳定。
3. 尿的排出过程在尿形成完成后,尿液通过以下路径排出体外:1.肾盂:尿液从肾小管汇聚到肾盂,形成肾盂尿。
2.尿输送管:肾盂尿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3.膀胱:膀胱是容纳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膀胱中暂时储存。
4.尿道:尿液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4. 尿的调节尿的排出需要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作用:•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主要有抗利尿素葡萄糖素(ADH)和醛固酮,它们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血液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当血液渗透压过高或血容量不足时,感受器将产生相应的信号,促使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尿液的排出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刺激膀胱收缩排尿。
5. 相关疾病与健康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如果出现功能异常或疾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
目录
• 尿的形成 • 尿的排出 • 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意义 • 尿异常情况 • 实验:观察尿的形成过程
01
尿的形成
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球过滤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 入肾小囊腔而形成原尿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具有分子大小选择性、 电荷选择性、形状选择性等过滤功能。
环境的稳定。
02
尿的排出
膀胱的贮尿与排尿
贮尿
膀胱是一个弹性器官,能够储存尿液 ,随着尿液的积累,膀胱逐渐扩张, 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产生尿意。
排尿
排尿是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活动, 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 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 弧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排尿动作。
尿道的功能
排泄尿液
04
尿异常情况
多尿
总结词
尿量超过正常范围
详细描述
多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糖尿病、尿路感染、尿崩症等。
少尿
总结词
尿量少于正常范围
详细描述
少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可能是由于急性肾衰竭、休克、脱水等导致。
无尿
总结词:无尿液排
详细描述:无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接近0ml,通常由严重肾衰竭或尿路梗阻引起,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 立即就医。
通过排尿,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保持血浆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稳定,维 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消除人体内的废物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体消除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肾脏通过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体内的代谢废 物和毒素滤入原尿中,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三. 尿液的排出途径
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2.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
(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
二.肾脏的结构
肾脏: 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 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肾Biblioteka 囊)皮质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三.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
肾小球
(滤过作用)
150L
原尿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1.5L
尿液
(肾小囊)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只有一种排出途径的是:二氧化碳 有三种排出途径的是: 水
4.排泄的意义:①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②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③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④ 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与排出
知识回顾:
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 2.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4.排泄的意义?
2.排泄的途径:① 呼吸系统(呼吸): 二氧化碳、水 ② 皮肤(排汗): 水、无机盐、尿素 ③ 泌尿系统(排尿): 水、无机盐、尿素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尿的学名词解释
尿的学名词解释作为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尿液(urine)是由肾脏经过尿液形成过程排泄出来的。
尿液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尿,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特点和组成成分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尿液的组成与特点尿液主要由肾脏将体内过多的废物和水分通过尿液形成过程排出体外,并包含一定细胞废弃物、代谢产物和其他物质。
尿液颜色一般为黄色,但也可能因人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以及服用药物等因素而出现变化。
尿量和尿液浓度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水量、环境温度、运动强度等。
尿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分、含氮物质、尿酸、尿素、无机盐等。
其中,尿液中的含氮物质包括尿素、尿酸和肌酐等,是肾脏排泄氮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
此外,尿液中还可能含有一些病理性成分,如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等,这些成分的异常含量可以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线索。
尿液的形成过程肾脏是尿液形成的重要器官。
尿液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步骤。
首先,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球血管囊内形成无细胞、无蛋白的初尿。
然后,初尿通过肾小管重吸收的作用,有选择地将体内一些重要成分如葡萄糖、碳酸氢根离子等重新吸收到体内循环系统中,而将其他废弃物和水分排泄到尿液中。
最后,尿液从肾小管经过集合管汇聚到肾盂,经过输尿管运输到膀胱,最终通过排尿将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临床意义尿液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常用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
尿液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代谢状况、感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尿蛋白定性可以作为肾脏损伤的指标,尿糖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尿培养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
此外,尿液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进行药物检测和毒物检测。
通过分析尿液中药物或毒物的代谢产物和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代谢过程和作用效果,或者检测是否存在药物滥用或毒物中毒现象。
尿液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尿液的信息在医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泄: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器促进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
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告诫: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原尿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排尿的意义: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泄,否则可以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损害生命。
5.1尿的形成与排出(上课使用)
一个人如果患肾炎、肾结核、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都会影响肾 的功能,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 疗,可能会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造 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存,出现疲倦、 呕吐、痉挛以及昏迷等中毒症状, 严重时危及生命。
四、泌尿系统的卫生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样本A 0 0 11 2.0 0.05 -
-
样本B 0.1 0 7.5 0.3 0.04 -
-
样本C 0 ++ 11 1.5 0.03 ++ ++
(1)原尿是样本 B ,因为其中含有 葡萄糖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A ,
因为其中只含有 无机盐、尿素和尿酸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C , 因为其中含有 蛋白质和血细胞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8
0.1 0.03 0.002 0.9
乙0
0.1 0.03 0.002 0.9
丙0
0
2 0.0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9
甲是 血浆 ,乙是原尿 ,丙是终尿.
小医生: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
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8.00 0.10
0.03 0.10
0.0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其中:+代表“有”,-代表“没有”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汇总 在平凡的学习⽣活中,⼤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七年级⽣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欢迎⼤家分享。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的⼆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体的形式排出⼆氧化碳、⽔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由肾⼩球,肾⼩囊和肾⼩管组成 肾⼩球:由⼊球⼩动脉分出的数⼗条⽑细⾎管弯曲盘绕⽽成,另⼀端汇集成出球⼩动脉 肾⼩囊:肾⼩管的盲端膨⼤部分凹陷⽽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球,外层与肾⼩管相连 肾⼩管:肾⼩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球和肾⼩囊内壁的滤过作⽤: ⾎液流经肾⼩球时,除了⾎细胞和⼤分⼦的蛋⽩质以外的⾎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浆相⽐,不含⾎细胞和⼤分⼦的蛋⽩质。
(2)肾⼩管的重吸收作⽤:对⼈体有⽤的物质,包括⼤部分⽔、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机盐,被肾⼩管的重新吸收,进⼊外⾯的⽑细⾎管中剩下的由肾⼩管流出,形成原尿,所以尿液和原尿相⽐,不含葡萄糖。
(3)⼀部分排泄由汗腺排出体外 ⼈体的营养 1、⾷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机盐、糖类、脂肪、蛋⽩质和维⽣素六⼤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基本物质是蛋⽩质。
⽆机盐是调节⼈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质是⼈体⽣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反应;检测维⽣素C⽤吲哚酚试剂,呈现褪⾊反应。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 水是靠 渗透作用进 行被动重吸 收的。
(二)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
● HCO3-的重吸收与Na+- H+交换密切相 关(见下图)
● 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的形式进 行,速度大于 Cl- 的转运速度;因 此HCO3-的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 的重 吸收率。
2、排泄:是指机体通过某些器官 把体内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 无机物和进入机体的异物等排出的 的最 重要器官之一,因为,通过泌尿, 肾脏可以:
①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 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③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排出氢, 维持酸碱平衡。
● 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可变动在501200mOsm之间,椐此可了解肾的浓缩和稀 释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 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一、尿液的稀释
●原因: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 被重吸收
●部位:主要在髓袢升支粗段,此外,远曲 小管和集合管由于ADH 而对水通透性的 下降也有助于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原因: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 小管液中。
●动力: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见下图)
●髓袢是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
● 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原因:
* 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 (下表);
* 髓袢、集合管的排列有逆流倍增的作用。 △ 逆流系统 △ 逆流倍增现象
● 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过程:
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 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约为125/660×100%=19%;
生理学 尿的生成与排放
(二)尿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主 要来自胆色素的代谢产物,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 颜色变淡,机体缺水,尿量减少等,颜色变深
2、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渗透压 3、酸碱度:尿液通常为酸性,PH介于5.0-7.0之间。
素食者由于植物酸在体内氧化,酸性产物比较少,故 尿液呈碱性
以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为125ml计算,正常成人每天生 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我们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 表明原尿中99%的水分被吸收,其他物质同时伴随吸收
(一)重吸收的部位 吸收以近端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正常情况下,小管夜中的G、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 端小管重吸收;水、无机盐类大部分也在此吸收 (二)重吸收特点:选择性;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
1.滤过膜的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直径50-100nm。 基膜:4-8nm多角形网孔。 肾小囊的上皮细胞:直径4-14nm的孔。
2.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 —有效半径:2.0nm ~ 4.2nm 随着半径增加,滤过增加。 电学屏障: —各层带负电荷
3.滤过面积:1.5m2 / 两肾。
渗透压感受器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 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血容量回升
水重吸收增多 尿量减少
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
(三) 醛固酮
•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 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有保钠、保水、 排钾的作用,可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尿量减少,血容 量增加。
2.作用 以血管素紧张Ⅱ作用最强
(1)血管紧张素Ⅱ
①全身微A收缩 、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外周阻力↑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二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尿液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泌尿系统产生的。
人体内的水和其他废物被过滤并分离掉,形成了尿液。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我们的身体中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两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并排出身体之外。
每天,平均有180升的血液经过肾脏,但其中仅有1%左右的液体会被分离出来形成尿液。
肾脏主要由一个称为肾小球的结构组成,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过滤器,可以过滤和分离血液中的废物和其他物质。
在肾小球中,许多小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动脉中拦截,然后将过滤出来的废物传递给管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肾小管。
肾小管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身体重新吸收一些重要的物质,例如水和电解质。
尿液的形成在经过肾小管之后,过滤出来的废物会汇聚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葡萄糖、蛋白质、细胞残留和其他废物。
这些物质经过了肾小管的过滤和吸收,直到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形成是被三个过程所影响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
过滤是肾小球过滤血液,分离废物和其他物质的过程。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重新吸收身体需要的物质。
分泌是指肾小管从血液中分离出身体需要进行排除的物质。
尿液的排出形成尿液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其排出体外。
尿液从肾脏流向输尿管,输尿管将其送至膀胱。
当膀胱内充满了尿液时,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让身体知道需要排出尿液。
此时膀胱会逐渐收缩,将尿液排放到尿道中,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健康的尿液健康的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液体,有一种轻微的味道,但味道不强烈。
尿液的颜色和味道受到饮食、心理和某些药物的影响。
人体内尿液的pH值通常保持在4.5至8.0之间,呈微酸性或微碱性。
尿液中的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蛋白质的存在可能表明肾脏功能不良,而红细胞或细菌的存在可能表明有尿路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小结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因为:
(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
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
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因为:
(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
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
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
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
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
2.比较排泄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宜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在进行这部分讨论时,笔者的一组学生曾在讨论时查了《新华字典》对排泄的解释,看到字典中把排便列为排泄的内容之一,经讨论后提出:对于排泄这个概念,生物书与字典的解释不同,我们信谁的?生物老师说的和以前我们听到的家长说的、电视科普节目中演过的,还有其他老师说的不一样,谁的对?
笔者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首先,笔者表扬了学生“不惟书、不惟上”,探究问题、追求真理的精神。
然后,建议同学通过学习本章知识、经过小组讨论或争论,自己做出判断。
最后,请学生课后去查其它字典或词典。
在学生课后查过的字典和词典中,《辞海》对排泄的注解是科学的,符合生理学对排泄的定义。
其它字典或词典中对排泄的解释均有错误。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讨论,加深了对排泄概念的理解。
有的组还给出版这些工具书的单位写了信,希望他们修改这个词条。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
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
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生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
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
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
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七章排泄
一、排泄——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
2.肾单位的结构。
三、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说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
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
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
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图,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
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
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板书设计】
四、尿的形成:
五、尿的排出:
六、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
1.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卫生: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