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合集下载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PPT课件
精选ppt
45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1. 血管收缩;
2. 肾素分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3.增加近端小管等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结果:滤过↓、水钠重吸收↑,尿量减少。
精选ppt
46
(二)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VP)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近端小管重吸收67%的Na+、Cl-、K+、 H2O;85%的HCO3-;100%葡萄糖、氨基 酸;同时分泌H+入肾小管。
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 Na+泵。
精选ppt
22
1.Na+、Cl- 和H2O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前半段, Na+主要与HCO3-、葡萄糖、 氨基酸一起被重吸收,以跨上皮细胞主动重吸 收为主;并与H+分泌相耦联,吸收量占总量的 2/3。
囊内压对肾小精球选pp滤t 过率的影响
13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系数:正相关 (二)有效滤过压:正相关
1.肾小球Cap血压: 正变; (一定范围内稳定) 2.囊内压: 反变; (正常时较稳定)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反变; (正常时变动不大) (三)肾血浆流量: 正变. (影响较大)
精选ppt
精选ppt
27
* 肾糖阈:指尿中在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 浆葡萄糖浓度。一般为160-180mg/100ml。
*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指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 的吸收均已达到极限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滤过 量。
成年男性为375mg/min;女性300mg/min。
*葡萄糖吸收具有极限量,可能与近端小管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5页PPT资料
2、pH: 正常pH在5.0~7.0(呈弱酸性),•最大变动 范围为4.5~8.0。 尿的pH主要取决于食物的成分: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尿呈酸性, 摄入富含水果、蔬菜的食物尿呈弱碱性。
3、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 病理:血尿(呈洗肉水色)、胆红素尿(呈黄 色)、乳糜尿(呈乳白色)。
外的过程 。 2、排遗: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素 3、前列腺素 4、1α -羟化酶
二、肾脏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单 位
(二)、球旁器
(三)、滤过膜的构成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的足突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
二、肾血流量 (一)、肾血流量的特点 1、血流量大 2、压力高低不同 (形成两次毛细血网)
(五)、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肾糖阈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一)、H+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分泌 1、近端小管
Na + - H+交换(排H+换Na +) 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主动转运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3、 H+分泌在体内酸碱平衡中的意义 ①排酸保碱 ②促进氨的分泌
(二)NH3的分泌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 第七节、尿的排放
肾脏的解剖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 量
一、 肾的基本功能 (一)、排泄
两个概念: 1、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
一、尿 液
(一)尿量
正常:1000~1500ml/24h 多尿: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24h以上 少尿:100~500ml/24h• 无尿:少于100ml/24h (二)尿的理化性质 1.比重: 正常尿≈1.012~1.025 稀释尿<1.003 浓缩尿>1.025,可高达1.035 等渗尿≈1.007左右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泄PPT课件
C: 水经水通道受 ADH控制
.
A
B
28
事项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集合管
对Na 吸收相同点 均是通过Na泵主动转运
对Na吸收 不同点
水吸收 相同点
1、小管前段Na与X转入细胞; 初段经Na泵;后段 主C经Na 后段经C旁路转入 隙 。通道Na-K交换。
2、[Na]的65-70% 必然
[Na]的12%左右可控
肾盂 (终尿)
.
5
第一节
肾脏结 构特点
一、肾单位 与集合管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
近端小管 近端小管直段
单
位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数量 肾素 功能
中外层皮质 85%--90% 多 生成尿液
内层皮质 10%--15% 几乎无 尿的浓缩与稀释
B 肾小管周围毛细 血管网 特点:血 压低利于重吸收。
.
12
(二)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 ( P219)
1. 概念
2. 当动 脉血压 在 80180 mmHg 间变化 时,肾 血流量 不变。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一)滤过膜的组成(P217):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窗孔(70—90nm) 2.基膜:微纤维网 (2-8nm)
H2O
X:葡萄糖 氨基酸氯 氯
.
25
Na+Cl 水(15%)
2、部位:主要髓袢 3、机制: (主动)
4、意义 :尿的浓缩与稀释
2. 髓袢对NaCL的吸收
升支粗段 同向转运
.
A
B
28
事项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集合管
对Na 吸收相同点 均是通过Na泵主动转运
对Na吸收 不同点
水吸收 相同点
1、小管前段Na与X转入细胞; 初段经Na泵;后段 主C经Na 后段经C旁路转入 隙 。通道Na-K交换。
2、[Na]的65-70% 必然
[Na]的12%左右可控
肾盂 (终尿)
.
5
第一节
肾脏结 构特点
一、肾单位 与集合管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
近端小管 近端小管直段
单
位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数量 肾素 功能
中外层皮质 85%--90% 多 生成尿液
内层皮质 10%--15% 几乎无 尿的浓缩与稀释
B 肾小管周围毛细 血管网 特点:血 压低利于重吸收。
.
12
(二)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 ( P219)
1. 概念
2. 当动 脉血压 在 80180 mmHg 间变化 时,肾 血流量 不变。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一)滤过膜的组成(P217):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窗孔(70—90nm) 2.基膜:微纤维网 (2-8nm)
H2O
X:葡萄糖 氨基酸氯 氯
.
25
Na+Cl 水(15%)
2、部位:主要髓袢 3、机制: (主动)
4、意义 :尿的浓缩与稀释
2. 髓袢对NaCL的吸收
升支粗段 同向转运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
集合管不属于肾单 位,但在结构上与远曲 小管相连,在尿的生成 过程中,尤其在尿的浓 缩和稀释及维持电解质 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 概述
➢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按所在的部位分为皮质
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图8-2 ), 其结构特点见表8-2。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3.球旁器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近球细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3.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保持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与直小血管的逆流
交换作用密切相关。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小管液溶质浓度决定着小管液的渗透压,而小管液的渗透压是对抗水分重吸收的阻力。 如果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渗透压升高,可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多。这种由 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 超过肾糖阂,近端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使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I的 重吸收,而造成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临床上采用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 醇等,使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三、
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 1.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部位 抗利尿激素即血管升压素,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肤,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
➢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 收,使尿量减少。 ➢ 3.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2.尿液的浓缩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在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在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然留在小管液中形 成的。若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增大,水就不断渗人到高渗的髓质组织液,使小 管液逐渐浓缩而变为高渗液,最终形成浓缩尿。
第一节 概述
➢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按所在的部位分为皮质
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图8-2 ), 其结构特点见表8-2。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3.球旁器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近球细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3.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保持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与直小血管的逆流
交换作用密切相关。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小管液溶质浓度决定着小管液的渗透压,而小管液的渗透压是对抗水分重吸收的阻力。 如果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渗透压升高,可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多。这种由 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 超过肾糖阂,近端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使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I的 重吸收,而造成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临床上采用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 醇等,使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三、
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 1.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部位 抗利尿激素即血管升压素,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肤,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
➢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 收,使尿量减少。 ➢ 3.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2.尿液的浓缩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在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在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然留在小管液中形 成的。若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增大,水就不断渗人到高渗的髓质组织液,使小 管液逐渐浓缩而变为高渗液,最终形成浓缩尿。
生理学ppt 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为4种压力的代数和。
由于肾小囊内滤过液中的蛋白质 浓度极低,由这些蛋白质形成的 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故肾 小球有效滤过压可以表示为: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由于血液流经肾
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
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
外层:由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有很长的突 起(称为足),突起相互交错对插,突起之间有裂隙膜, 膜上有4~11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大 分子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
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机械和电学两重屏障作用,故被 滤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分子的大小和所带 的电荷。
• 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半径 < 2.0 nm的物质(如葡萄 糖),可以自由通过;半径 > 4.2 nm的物质(如血浆蛋 白),不能通过;半径2.0 nm ~ 4.2 nm的物质,随其有效 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入肾小管后称 为小管液。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时, 其中的水和溶质全部或部分被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入 血的过程。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及途径
1.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
(三)球旁器(近球小体)
球旁器(近球小体)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由 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
远曲小管 球外系膜
细胞 出球小动脉
致密斑
入球小动脉 近球细胞
• 近球细胞 :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 胞,在其细胞质中有颗粒,可以分泌肾素。
•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端的一些上皮细胞,感 受小管液中的NaCl含量变化,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 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由于肾小囊内滤过液中的蛋白质 浓度极低,由这些蛋白质形成的 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故肾 小球有效滤过压可以表示为: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由于血液流经肾
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
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
外层:由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有很长的突 起(称为足),突起相互交错对插,突起之间有裂隙膜, 膜上有4~11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大 分子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
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机械和电学两重屏障作用,故被 滤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分子的大小和所带 的电荷。
• 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半径 < 2.0 nm的物质(如葡萄 糖),可以自由通过;半径 > 4.2 nm的物质(如血浆蛋 白),不能通过;半径2.0 nm ~ 4.2 nm的物质,随其有效 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入肾小管后称 为小管液。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时, 其中的水和溶质全部或部分被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入 血的过程。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及途径
1.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
(三)球旁器(近球小体)
球旁器(近球小体)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由 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
远曲小管 球外系膜
细胞 出球小动脉
致密斑
入球小动脉 近球细胞
• 近球细胞 :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 胞,在其细胞质中有颗粒,可以分泌肾素。
•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端的一些上皮细胞,感 受小管液中的NaCl含量变化,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 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主动重吸收:耗能的情况下,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过程 被动重吸收:顺逆电-化学梯度和渗透压差转运的过程
20
(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2、K+的重吸收 3、HCO3-的重吸收 4、葡萄糖的重吸收
21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 NaCl和水占滤液总 量的65%-70%
HCO3-的重吸收量占 滤过总量的99%以上 近端小管重吸收
80%-90%
26
4、葡萄糖的重吸收
葡萄糖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有一定限度。 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 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两肾全 部近端小管单位时间内重吸收 葡萄糖的最大量。
男:375mg/min 女:300mg/min
17
4.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膜通透性↑→蛋白尿、血尿
5.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位置
肾脏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渗压上升速率↓ →EFP递减速率↓, 滤过平衡靠近出球端→滤过率↑
18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和溶质 被重吸收入血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重吸收
意义:是保证尿量不因GFR变化而大幅度改变,保持尿量和 尿钠相对稳定。
34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
✓ 与肾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肾血管收缩而减 少肾血流量。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 肾血流量↓→GFR↓
✓ 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 的重吸收
20
(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2、K+的重吸收 3、HCO3-的重吸收 4、葡萄糖的重吸收
21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 NaCl和水占滤液总 量的65%-70%
HCO3-的重吸收量占 滤过总量的99%以上 近端小管重吸收
80%-90%
26
4、葡萄糖的重吸收
葡萄糖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有一定限度。 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 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两肾全 部近端小管单位时间内重吸收 葡萄糖的最大量。
男:375mg/min 女:300mg/min
17
4.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膜通透性↑→蛋白尿、血尿
5.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位置
肾脏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渗压上升速率↓ →EFP递减速率↓, 滤过平衡靠近出球端→滤过率↑
18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和溶质 被重吸收入血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重吸收
意义:是保证尿量不因GFR变化而大幅度改变,保持尿量和 尿钠相对稳定。
34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
✓ 与肾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肾血管收缩而减 少肾血流量。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 肾血流量↓→GFR↓
✓ 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 的重吸收
生理学 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41
ppt课件
二、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42
ppt课件
(一)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
+ K 和水
+ 近端小管重吸收 67%Na 、 CI 、
2/3跨细胞转运,近端小管前半段 1/3细胞旁途径,近端小管后半段 近端小管重吸收85%HC03-,及全 部葡萄糖和氨基酸
43
ppt课件
+ Na
Cl 和水的重吸收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ppt课件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小管液中水和溶质被肾小管和集合
管吸收运回血液的过程,称重吸收 (reabsorption)。 分泌(secretion)小管上皮细胞将 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分泌 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ppt课件
数
量
85%~90% 较小 1: 2 缠绕肾小管周围 短,达外髓层 有 与滤过和重吸收有关
肾小球体积 出/入球小A口径 出球小A 髓 袢 球旁器 功 能
11
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主要分布于皮质肾单位 名 称 位 置 细胞形态 主要作用 球旁细胞 入球小A中膜 肌上皮样 含肾素颗粒
第八章 尿的生成 和排出
1
ppt课件
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机体的排泄途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2
ppt课件
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ppt课件
二、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42
ppt课件
(一)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
+ K 和水
+ 近端小管重吸收 67%Na 、 CI 、
2/3跨细胞转运,近端小管前半段 1/3细胞旁途径,近端小管后半段 近端小管重吸收85%HC03-,及全 部葡萄糖和氨基酸
43
ppt课件
+ Na
Cl 和水的重吸收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ppt课件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小管液中水和溶质被肾小管和集合
管吸收运回血液的过程,称重吸收 (reabsorption)。 分泌(secretion)小管上皮细胞将 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分泌 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ppt课件
数
量
85%~90% 较小 1: 2 缠绕肾小管周围 短,达外髓层 有 与滤过和重吸收有关
肾小球体积 出/入球小A口径 出球小A 髓 袢 球旁器 功 能
11
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主要分布于皮质肾单位 名 称 位 置 细胞形态 主要作用 球旁细胞 入球小A中膜 肌上皮样 含肾素颗粒
第八章 尿的生成 和排出
1
ppt课件
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机体的排泄途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2
ppt课件
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白
外层 中层
内层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①溶质分子有效半径
r <4.2nm MW<69000
②溶质分子所带电荷
(四)肾脏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T12-L2
- 神经节换元 - 节后神经:NE 作用:血管收缩
肾素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和调节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脏的功能解剖
肾的结构的合称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 和肾髓质。
肾髓质renal medulla形成15-20个肾锥体, 顶端为乳头孔。 肾盂离开肾门下行并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一)肾的功能单位——肾单位(nephron)
二、HCO3-的重吸收与H+分泌:
1. HCO3-重吸收:被动过程 主要在近球小管 重吸收的特点:
⑴ 以CO2的形式; ⑵ 优先于Cl-的重
吸收
⑶ 与Na+-H+逆向
交换呈正相关 (H+分泌↑→重吸收 HCO3-↑)。
HCO3-的重吸收
2.H+的分泌
⑴机制: 主动分泌。
①Na+-H+交换 ②H+泵(闰细胞)
主动重吸收→细胞为正
管内为负的电位差
↓ K+顺电-化学梯度分泌
(易化扩散)入小管液
K+通道
Na+-K+泵
Na+通道
Na+-K+交换
⑵ K+分泌特点: ①Na+-K+交换与Na+-H+交换具有竟争抑制。
酸中毒:Na+-H+↑,Na+-K+↓→泌K+↓→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Na+-K+↑,Na+-H+↓→泌H+↓→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
入球端=45-(25+10) =10mmHg
出球端=45-(35+10) =0mmHg
2020/11/17
.
7
肾小球毛细血管自入 球端向出球端血浆胶体渗 透压逐渐升高,可出现滤 过平衡现象。当滤过阻力 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 过压降低到零,称为滤过
管内皮细胞,细胞 上有许多直径约 70~90nm窗孔,能 阻止血细胞通过。
2020/11/17
.
3
2.基膜层由基质和一些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构成, 基膜上
有直径 为4~8nm的多角形网孔。网孔的大小决定分子
大小不同的溶质是否可以通过。
3.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长突起之间形成滤
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11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
2020/11/17
.
12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
对原尿和终尿成份进行对比发现有很大的不同 原尿进入肾小管更名为小管液。 1.重吸收—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 中的水和绝大部分溶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2.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或血浆中 的某些物质转运到小管液的过程~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 力之间的差值。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超滤的动力大 于抗超滤的阻力,产生滤过;当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抗 超滤的阻力等于超滤的动力,无滤过液的生成。肾小球 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2020/11/17
2020/11/17
.
17
(二)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20源自0/11/17.18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NaCl和水约99%被重吸收,尿中排出的 不到1%,故水的重吸收减少1%,则尿量增加1倍。
除髓袢降支细段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重吸 收NaCl的能力;除髓袢升支细段对水几乎不通透外,肾 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都具有重吸收能力。 ⑴NaCl和水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0.3
微量
1.00
极微量
3.3
3.5
0.20
1.50
3.70
6.00
0.04 0.30 0.04 0.01 0.001
.
1.50 18.00 0.50 1.00 0.40
1.1 — — 1.10 7.50 1.60
37.50 60.00 12.50 100 400
2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Ⅰ结构:三成 1.内层是毛细血
后一道屏障。
4.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即电荷选择和颗粒大小选择。
2020/11/17
.
4
Ⅱ滤过膜的通透性 有效半
径小于2.0nm的中性物质
可以被自由滤过;有效半
径大于4.2nm的物质则不
能滤过;有效半径在
2.0~4.2nm之间的各种物
质,随有效半径增加其滤
过量逐渐降低。
2020/11/17
.
5
(二)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动力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
是一种超滤,是尿生成的第一步 通过微穿刺技术从大鼠肾小囊腔内抽取原尿进行化学
分析,证明原尿中除蛋白质含量极低外,其它各成份的浓 度及渗透压、酸碱度等都与血浆基本相同,故原尿是血浆 的超滤液。(如下页表)
2020/11/17
2020/11/17
.
16
4.重吸收的特点
⑴选择性重吸收:如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完全重吸收; 对Na+、K+、HCO3-大部分重吸收,而肌酐则不被重吸收。 ⑵有限性重吸收: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物质的重吸收 具有最大限度,若血浆中某物质浓度过高,超过肾小管 的重吸收能力,则尿中就会出现该物质。如葡萄糖的重 吸收(肾糖阈)。
2020/11/17
.
9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Ⅰ 滤过膜的改变 1.有效滤过面积:总面积1.5m2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 滤过面积 ↓→ 肾小球滤过率↓→少尿甚至无 尿
2.滤过膜通透性:机械屏障或电学屏障被破坏→血浆蛋 白、血细胞被滤出→蛋白尿或血尿
2020/11/17
.
10
Ⅱ 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和下降可分别增加和减少
运;还有Na+- H+和 Na+-K+等逆向转运。 ※入胞:重吸收少量小管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
⑵被动重吸收:不消耗能量,取决于浓度差、电位差、渗 透压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重吸收物质的通透性,如Cl-、 尿素、HCO3-及水的重吸收
2020/11/17
.
15
3.重吸收途径
※跨细胞转运途径重吸收:包括小管液中的溶质 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内,物质通过一定的方式跨过 基底侧膜进入组织间隙液。 ※细胞旁转运途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可直 接通过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而被 重吸收。
平,滤过就停止。
2020/11/17
.
8
(三)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的前提条件:肾血浆流量 (RFP) 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 GFR):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值125ml/min, 24h原尿约180L。
滤过分数(FF):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FF =125/660×10%≈19%
肾小球滤过率 2.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和下降可分别减少和增加肾小
球滤过率 3. 肾小囊内压升高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
2020/11/17
.
11
Ⅲ 肾血浆流量改变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的改变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影响GFR,
而不是改变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增加,滤过平衡点向 出球小动脉端移动, GFR增加;反之,滤过平衡点移向 入球小动脉端,GFR减少。
2020/11/17
.
13
(一)重吸收的部位、方式、途径和特点
1.重吸收的部位 近端小管, 尤其近曲小管 是重吸收的主要 部位。
2020/11/17
.
14
2.重吸收的方式 分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
⑴主动重吸收: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质子泵、Na+-K+泵等。 ※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葡萄糖、Na+-氨基酸同向转
.
1
血浆、肾小球滤液与尿液成分的比较
成分 血浆(g/L) 滤液(g/L) 尿(g/L)尿中浓缩倍数
水
900
蛋白质 70~90
葡萄糖 1.00
Na+ 3.3
K+
0.20
Cl-
3.70
H2PO4HPO42- 0.04 尿素 0.30
尿酸 0.04
肌酐 0.01
氨
0.001
2020/11/17
980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