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2cm
图1. 点 样
展层剂 展层剂 图2. 滤纸的缝合
➢ 3、平衡 点样以后将滤纸与层析缸用配好的 溶剂系统蒸汽来饱和,这个过程称为平衡 (30min) ,否则,滤纸会从溶剂中吸收水分,溶 剂也会从滤纸表面挥发,使溶剂系统的组分发 生改变,严重时纸上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溶剂前 沿,影响层析效果。
纸上层析的原理
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剂互 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的水相, 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滤纸纤维素 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其吸附的水相 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
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有 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有 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较多, 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
➢ 4、展层 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高约
1.5cm) ,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将滤纸点样点 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 到达滤纸上边线1-2cm时取出冷风吹干。
➢ 5、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
三酮,热风吹干(加快反应)反应显色(或晾干后, 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 ),滤 纸上即显出紫红色或黄色的氨基酸斑点。
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 的Rf值。 Rf值的定义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氨基酸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of amino acids)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步骤、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实验技术。
一、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的分布系数和溶剂的渗透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根滤纸条上画上水平的线,将待测的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纸条上,待溶液中的氨基酸离子在滤纸上沿渗透液前进,不同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
二、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氨基酸样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 计调节至适当的酸碱度。
(2)准备滤纸条,按照实验需要确定滤纸的宽度和长度。
(3)准备层析槽,将槽中的溶剂预先与上盖采光纸取代,避免有光照射到。
2. 进行层析实验(1)在滤纸条上绘制水平基线,并将标记的点分开,便于后续氨基酸的测定。
(2)将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滤纸条上,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基线,以避免扩散的影响。
(3)将纸条的一端浸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层析槽中,保持溶剂的面平稳。
(4)待溶液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渗透,不同氨基酸迁移的距离不同,最终在纸条上形成清晰的色斑。
(5)将纸条取出,用热风干燥,然后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将滤纸上的色斑分别用铅笔勾画出来,并测量它们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氨基酸的浓度。
三、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条件1. 溶剂体系常用的溶剂体系有正丙醇/ 乙酸/水 = 4:1:5、正丙醇/氨水/水 = 70:2:25等,需要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组成和比例。
2. 滤纸条的准备常用的滤纸有菱形滤纸和圆形滤纸,需要根据所需分离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滤纸的大小。
3.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光照和温度过高。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手段。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以通过纸层析法实现其分离。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间不同的吸附性能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纸层析实验中,将试样涂在纸层析片(通常为滤纸)的一侧,并将其放入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中,溶剂会沿纸层析片向上移动,分离出不同物质组分。
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氨基分别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因此在纸层析分离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行为。
例如,疏水性较强的疏水基团会被生物样品或溶剂吸附,从而较慢地从纸层析片上移动,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高位置;而亲水性较强的羧基团则会被水吸附,因此移动速度较快,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低位置。
二、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取大约1mg的氨基酸标准品或被测样品,加入1mL的去离子水中,并轻轻搅拌,制成1mmol/L的溶液。
2、制备纸层析片:取一张长约50cm的滤纸,将其叠成4层,然后将中间部分剪成30cm的长条,每条的宽度为1cm左右,用铅笔在底部标记出位置,离开1cm到1.5cm的距离。
3、涂样:在每个标记位置上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次加约5µL。
所有样品均按照氨基酸的相对极性从小到大进行涂样,从左到右编号,以便于鉴定。
4、溶剂选择:选择一种适宜的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
将滤纸上端放入溶剂中,约1cm左右的位置即可。
5、开始实验:用三角架和夹子将滤纸张贴在玻璃板上,使其呈现较小的倾斜面。
在滤纸的底部悬挂一张白纸,以便于观察样品在纸层析上的位置变化。
待溶剂无法再升高时,实验结束。
6、结果读取:按照行(从上到下)顺序,观察样品的移动距离。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并识别出存在于试样中的氨基酸分子,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样品从纸层析片底部开始向上移动的情况,可以确认每个氨基酸的相对位置和含量。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Lys
Gly
Pro Val
Leu 混合样品
纸层析点样标准图
4、展层:将点好样的滤纸(点样面朝外)卷成筒 状,用透明胶纸粘接或用线缝好,纸的两边不 能接触。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中(注意:点样 的一端在下,展层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 , 滤纸勿与缸壁接触),盖好层析缸盖,进行展 层。待溶剂上升15~20 cm时,取出滤纸,用铅 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电吹风吹干。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 离 X R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Y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展层剂的组成、 层析纸质量等不变),某种物质的Rf 值是常 数,因此可作为定性依据。 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 氨基酸层析斑点显色,从而作定性分析。本 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操作
脯氨酸
缬氨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亮氨酸
试剂和器材:
1. 试剂:
(1) 氨基酸溶液:0.5% (m/V)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 酸、苯丙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 (各组分的浓 度均为0.5%)。
(2) 展层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3 (V/V)。 (3) 显色剂:0.1% (m/V)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
1. 在层析缸中装入展层剂,其高度约1.5~2cm。 2. 准备滤纸: 戴上手套,取层析滤纸(长22 cm、 宽14 cm)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3cm处用铅笔画 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2cm作一记号,为点 样位置(即原点),如图。注意事项:手不能直接 接触滤纸;直线与底边平行。 3. 点样:用毛细管依次将Lys(赖) 、 Gly(甘) 、 Pro(脯)、Val (缬)、 Leu (亮)和混合样品分别点在这 6个位置上,点样点干后再点一次。注意每点在纸 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苯酚、丙酮、氨基酸溶液(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方法:1. 准备纸层析板:在纸层析板的一端绘制一个起点线,距离底部约2 cm。
2. 在起点线上分别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个溶液滴加约1 cm。
3. 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苯酚和丙酮的密闭容器中,使其与溶剂接触,但不要浸泡。
4. 等待溶剂前进至纸层析板的顶端,取出纸层析板并迅速标记出溶剂前进的距离。
5. 用紫外灯照射纸层析板,观察各氨基酸的色谱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产生了不同的色谱带,表明它们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不同。
首先,酪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最高位置,表明酪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低,迁移速度最慢。
这可能是由于酪氨酸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羟基团导致了其与溶剂的较弱相互作用。
其次,赖氨酸和谷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但位置较低。
这表明赖氨酸和谷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较高,迁移速度较快。
赖氨酸和谷氨酸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团可能与溶剂中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甘氨酸和丝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以下,迁移速度最快。
这表明甘氨酸和丝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高,迁移速度最快。
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羧基可能与溶剂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总结:通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不同氨基酸。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纸层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实验 氨基酸纸层析
四、操作:
1、点样:在滤纸下边约2cm处用铅笔划一条线, 用毛细管虹吸氨基酸溶液,轻轻地在2cm处点 样,用吹风机(冷)吹干,然后把滤纸缝合,缝 合时要间隔一点距离(固定三点)。
2、展层:将滤纸直立于盛有展层剂的溶器中(点 样的一端朝下),盖上盖子,待50-60min后取 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线,用吹风机 (冷)吹干,再把滤纸线剪开,用茚三酮显色剂 喷在滤纸上,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氨基酸斑 点。
五.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 层析图谱。 2、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3. 讨论。
层析的分离效果用Rf值(迁移率)表示:Rf=X/Y X:点样点到氨基酸的距离。 Y: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试剂与器材:
1.标准溶液:分别称取各种氨基酸4mg,分别溶于 1ml蒸馏水中。
2.标准氨基酸混合液:将上述几种氨基酸各称取 4mg共同溶解于1ml蒸馏水中。
3.展层剂:正丁醇:80%甲酸:H2O=15:3:2(V/V)。 4.显色剂:茚三酮,0.5g溶于100 ml无水丙酮于
1 氨基酸纸层析
一.目的:学习纸层析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分配层析: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系统中分配系 数不同而分离。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温度、 压力和溶剂中,某种物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两 个溶剂中的浓度比值。纸层析的固定相:滤纸 上吸附的水;流动相:有机溶剂。
纸层析中,当溶剂流过样品,进入无机溶质区,此时又重新进行分配, 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移入水相。当有机相不断 流动时,溶质也就不断进行分配,沿着有机相 方向移动。溶质中各种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分配 系数,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使物质得到分离。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纸层析法的使用原理。
2、掌握用纸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操作步骤。
二、 实验原理1、 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方法,滤纸上的纤维具有羟基,是亲水基团,滤纸吸附水作为固定相,其上流经的有机溶剂即展层剂作为流动相。
当展层剂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上的样品由于亲水、疏水能力不同,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疏水能力强的多溶于流动相,随流动相移动距离较远,亲水能力强的移动距离则较近。
2、 所有的氨基酸的α碳上均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两个亲水基团羧基(—COOH )与氨基(—NH 2),唯一的不同则在于R 基团。
因此R 基团在氨基酸的亲水疏水能力对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丙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其R 基团分别是—CH 3,—CH 2—C 6H 5,—CH 2—COOH ,其亲水疏水能力迥异,能在滤纸上明显分开。
3、 Rf 值表示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比。
在一定条件下,Rf 值为定值,其影响的因素有物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H 值,温度,滤纸的性质等等,本实验不予探究。
在测量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时,由于斑点的形状不规范(近似圆形),所以,一般取斑点的重心,测量出重心与起点的距离即可。
4、 显色原理:茚三酮在弱碱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氧,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Y X R 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离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三、试剂(一)提前配制试剂8*10-3mol/L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356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苯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661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天冬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532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将上述三种溶液装于小瓶中实验时,每两组共用一组试剂)正丁醇88%甲酸蒸馏水茚三酮晶体注:实验时,以上试剂均为每两组同学共用一组试剂。
氨基酸的测定--纸层析法
【实验目的】1. 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实验原理】层析分离技术是利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的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 e of flow, Rf)来表示。
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物质的移动速率以 R f 值表示: Rf=原点至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X/ Y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器材与试剂】(一)器材 1. 层析缸 2. 点样毛细管 3. 小烧杯 4. 培养皿 5. 量筒 6. 喷雾器 7. 吹风机(或烘箱)8. 层析滤纸(新华一号)9. 直尺及铅笔(二) 试剂1. 扩展剂(水饱和的正丁醇和乙酸混合液)2. 氨基酸溶液3. 显色剂:茚三酮溶液【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间隔2㎝作一记号。
2.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标记的位置上,点样时,毛细管口应与滤纸轻轻接触,样点直径一般控制在 0.3cm 之内。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纸层析分离和鉴定氨基酸,了解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中的行为差异。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纸张)上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分离。
对于氨基酸来说,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在纸层析过程中,它们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中,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上,然后在密闭的层析缸中用适宜的溶剂进行展开。
溶剂在滤纸上向上移动,氨基酸样品随溶剂移动,由于不同氨基酸的极性不同,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形成不同的层析点。
通过比较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可以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混合氨基酸样品(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新华滤纸- 层析缸- 毛细管- 显色剂(茚三酮)- 标准氨基酸溶液2. 实验试剂:- 展层剂:正丁醇:88%甲酸:水 = 15:3:2- 12%氨水- 0.2%茚三酮显色液- 0.5%标准氨基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加入适量的展层剂,使其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2. 将新华滤纸裁剪成适当大小,放入层析缸中。
3. 用毛细管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的原点处。
4. 将层析缸密封,等待溶剂前沿到达预定距离。
5. 取出滤纸,晾干。
6. 用喷雾器将0.2%茚三酮显色液均匀喷洒在滤纸上。
7. 观察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比较,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混合氨基酸样品在纸层析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析点,根据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可以鉴定出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
六、实验讨论1. 展层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展层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极性较大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大,移动速度较慢,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远;极性较小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小,移动速度较快,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近。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02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的方法。在纸层析中,固定相是纸纤 维上的水分子,而流动相是溶剂。当 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之 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移动速度不同,从 而实现分离。
01
02
03
改进实验操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提高实验效率。
优化实验条件
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如 温度、湿度、展开剂等, 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引入先进技术
考虑引入高效液相色谱等 技术手段进行氨基酸的分 离鉴定,以提高分离效果 和鉴定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纸层析法,可以根据氨基酸的极性大小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影响氨基酸分离的因素
01 02
流动相的组成
流动相的组成对氨基酸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可以 调整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从而改变它们的移动速 度。
固定相的性质
固定相的粒径、吸附能力等性质也会影响氨基酸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 的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辨率。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适当的滤纸、展开剂、氨 基酸样品等。
展开
将滤纸悬挂在展开剂中,控制 展开剂的流速和高度,确保展 开充分。
观察和记录
观察各氨基酸在滤纸上的位置, 记录各组分的Rf值(相对迁移 率)。
了解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和分离鉴定方法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包括极性、溶解度、酸碱性、光学活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氨 基酸在纸层析法中的分离效果。
纸层析法鉴定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鉴定氨基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熟练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鉴定原理、步骤和计算结果,以及如何操作仪器掌握分析技术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
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和含量。
它的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形成沉淀物,在对应的浓度的碱集离盐溶液中,通过层析 - 成像技术,在指定条件下形成
沉淀物,从而对氨基酸类型和含量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
1.氨基酸溶液标准品:现货氨基酸(根据不同需要准备)。
2.层析配方:液化氯乙烯(氯乙烯/氯乙烯混合物),乙酸乙酯,乙醇等,从而得到最佳的层析效果。
3.层析仪:利用层析仪产生沉淀图像,以有助于鉴定氨基酸类型和含量。
4.层析片:一般使用PCR层析片进行层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以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溶液标准品,按比例加入液化氯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等,以形成氨基酸层析溶液。
2.层析:将氨基酸层析溶液倒入层析仪中,以及加入层析片,调节仪器参数,以便获得最佳的层析效果。
3.电像分析:利用层析仪进行沉淀图像分析,以鉴定氨基酸类型
和含量。
4.计算结果:根据沉淀图像结果,计算出氨基酸的类型和含量。
五、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将氨基酸类型和含量如下表所示:
类型浓度(mg/L)
精氨酸 500
谷氨酰胺 500
丝氨酸 500
苏氨酸 500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主要通过纸层析法,熟练掌握氨基酸鉴定的原理、步骤和计算结果,以及如何操作仪器掌握分析技术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化学实验二——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生物化学实验二——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待测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2、学习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二、实验原理⑴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⑵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Rf值表示:⑶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⑷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实验器材a)大烧杯(5000mL):1只/组b)毛细管。
c)喷雾器:公用。
d)培养皿:1只/组。
e)层析滤纸(长22cm、宽14cm的新华一号滤纸):1张/组。
f)直尺、铅笔:自备。
g)电吹风:1只/组。
h)托盘、针、白线:1套/组。
i)手套:1双/组。
j)塑料薄膜:公用。
k)小烧杯:50mL,1只/组。
四、实验试剂(1)扩展剂:将4体积正丁醇和1体积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5体积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弃去下层水层。
(2)氨基酸溶液:0.5%的已知氨基酸溶液3种(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氨酸),0.5%的待测氨基酸液1种。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五、实验操作检查培养皿是否干燥、洁净;若否,将其洗净并置于干燥箱内120℃烘干。
(1)平衡:剪一大块塑料薄膜铺在桌面上,将层析缸或大烧杯到置于塑料薄膜上,再把盛有约20mL展层溶液的小烧杯置于倒置的层析缸或大烧杯中,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平衡20min。
(2)规划:带上手套,取宽约14cm、高约22cm的层析滤纸一张。
在纸的下端距边缘2cm 处轻轻用铅笔划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A,在直线上做4个记号,记号之间间隔2cm,这就是原点的位置。
实验一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三、器材与试剂】
【三、器材与试剂】 器材: 1、层析缸 2、毛细管 3、喷雾器 4、培养皿 5、层析滤纸(新华一号) 试剂: 1、扩展剂 (正丁醇:水:冰醋酸= 4:3:1) 2、显色剂 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3、氨基酸溶液 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溶液 及它们的混合液
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计算Rf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1、实验中作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2、Rf值的含义、影响因素?
下次实验 : 实验二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值 日 生 值 日
18
小实验
当滤纸接触到溶剂时,溶液将上升。 滤纸上的小圆点是4种不同的氨基酸的混合物。 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18
可以看出1号氨基酸上升的最高,在滤纸上跑得最快。 而4号氨基酸与滤纸的结合最紧,因此跑的速度比其他的氨基酸慢。
这就是纸色谱法。 对照上图,可知道1-4号的各代表什么氨基酸。 纸色谱法是分离鉴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重要工具。
实验一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层析技术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其中一相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此相称作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可分离物质 糖类、有机酸、氨基酸、核苷等
18
固定相 在层析中起分离作用而不随层析过程移动的物质。如纸层析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中结合的水。固定相被看成是样品移动的阻力。
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层析法也叫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层析法是近代生物化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性质极为相似而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分离的各种化合物。
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蛋白质等。
层析法有许多种类,根据分离所依据的理化性质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纸层析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物质的一中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法。
分配层析法是一种连续抽提法,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纸层析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把吸附在滤纸上的水作为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水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和水以氢键相连,使这部分水不易扩散,所以能与跟水混合的溶剂仍然形成类似不相混合的两相。
当有机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点上的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有一部分溶质离开原点随有机相而进入无溶质的区域,这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进入水相。
当有机相不断流动时,溶质就沿着有机相流动的方向移动,不断分配。
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纸上层析法的一般操作是将混合物点到纸上,干后让溶剂从有样品的一端经毛细作用流到纸的另一端。
在密闭的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反复抽提,由于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当把一种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振荡时,它将在这两相中不均匀分配。
试验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 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Kd↑,则Rf↓ [正向色谱]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非极性或极性小的溶质分子移动速度快。
[反向色谱]
小于
,极性大的溶质分子移动速度快。
影响 Rf 值的主要因素: 1. 物质结构的影响。物质极性大小决定其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配情况,酸性与碱性AA的极 性大,在水(固定相)中分配多,Rf值低。另—CH2—是疏水基团,—CH2—长则极性降低。 2. 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间若形成氢键,对分配系数影响大,水大多都能与 溶质形成氢键,对溶质的引力就大。 3. PH 值对 Rf 的影响。PH 值变化影响溶质解离度,极性强的物质在溶剂中偏极性强的一相。 4. 滤纸的影响。 5. 温度的影响。
[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浓度)的比值,常用 K
来表示。分配系数是层析中分离纯化物质的主要依据。
kd
=
Cs Cm
Cs:固定相中的浓度;Cm:流动相中的浓度。
[迁移率](或比移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某一组分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
动相本身移动的距离之比值。常用 Rf 来表示。 R f
层析法各种各样,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分子形状和大小、 带电状态、溶解度、吸附能力、分配系数、分子极性以及分子的亲和力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 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其中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 造成流动相对固定相作单向相对运动,流动相推动样品中各组分经固定相向前迁移,使各组分迁移 速度不同,而对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的混合物, 而流动相可以是一种液体或一种气体。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纸层析法)一、实验原理1、层析法又称色谱法,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得到有效的分离。
操作方式: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分离机理:分配层析、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2、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展层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在滤纸上水就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当有机溶剂(流动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法上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物质被分离后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值表示:只要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成)不变,值是常数,故可根据值作定性依据。
氨基酸无色,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二、实验器材标准氨基酸溶液、滤纸、层析缸、保鲜膜、剪刀、毛细管、电吹风。
三、实验试剂1、酸相溶剂:V[正丁醇(A.R)]:V[88%甲酸]:V[水]=15:3:22、显色贮备液:V(0.4mol/L茚三酮-异丙醇):V(甲酸):V(水)=20:1:5四、实验操作1、点样量取30mL层析溶剂、1mL显色贮备液于层析缸中,混匀密闭,静置。
戴好手套,在桌上铺好一层保鲜膜。
取一张干净滤纸,将其剪彩为18cm*14cm。
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等距离分出几个点作为点样原点。
用毛细管将标准氨基酸和未知样品分别点在点样点上,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冷风吹干再点下一次,点样点直径不超过5mm。
2、层析与显色将滤纸卷成圆筒形,用钉书针固定成圆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将滤纸垂直放入盛有展层剂的层析缸中,迅速盖紧层析缸盖(点样点的一端朝下,展层剂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左右)。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溶液(甘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溶液,苯丙氨酸溶液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试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6) 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2cm
图1. 点 样
展层剂
展层剂
图2. 滤纸的缝合
3、平衡 点样以后将滤纸与层析缸用配好的 溶剂系统蒸汽来饱和,这个过程称为平衡 (30min) ,否则,滤纸会从溶剂中吸收水分,溶 剂也会从滤纸表面挥发,使溶剂系统的组分发 生改变,严重时纸上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溶剂前 沿,影响层析效果。
4、展层 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高约 1.5cm) ,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将滤纸点样 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 剂到达滤纸上边线1-2cm时取出冷风吹干。
实验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纸上层析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氨基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3.原理
纸上层析法是分配层析法中的一种,常以 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纸上层析法是分离、鉴定 和定量测定氨基酸、糖类、抗生素等有机物质 的一项重要而简便的分析方法。所用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使用样品少,分离效果好,为近代 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技术之一。此法广泛地应 用于科研和生产分析工作中。
纸上层析的原理
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 剂互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 的水相, 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 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其吸附的水相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 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 有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 有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 较多,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
图3. 层析谱
1.原点;2.层析点;3.溶剂前沿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边缘, 否则手指上的氨基酸会造成滤纸上众多斑点。
(2) 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3) 点样斑点不能太大(其直径应小于0.5cm), 防止氨基酸斑点重叠。 (4) 展层剂接触滤纸时一定要均匀、保持前沿线与 滤纸平行。
三、实验操作
1、纸的处理
取18 cm长、18 cm宽的滤纸一 张,离底边2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与底边平行 的线,并等距离的在线上定点样点(原点)划圈, 使圈的直径小于0.4 cm。
2、点样 用毛细管点样,中间点混合氨基酸, 两侧点三种标准氨基酸;每个点样点重复点2-3次, 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此时,用冷 风吹干,防止氨基酸变性降解),点样点的直径 应控制在2-4mm左右,点样完毕用大头针线将滤 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里。
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 的Rf值。 Rf值的定义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用纸层析鉴定样品时,一般都与标准品相比较。 若没有标准品,可选择文献记载的该物质层析 条件,根据文献Rf值进行鉴定。
5、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 三酮,热风吹干(加快反应)反应显色(或晾干后, 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 ),滤 纸上即显出紫红色或黄色的氨基酸斑点。
四、结果处理
1、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中心点描出来。 2、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计算各种已知氨基酸和未知氨基酸色谱的Rf值。 3、分析混合样品中未知氨基酸的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