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其他地区不同,上海语文作文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题风格,对帮助我们做好高考语文复习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笔者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几个命题规律:

●命题特性: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交替出现

99年—01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材料作文

02年—04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

05年材料作文忽然再次出现

06年—08 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

09年—10年连续两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

笔者观点:在连续三年的话题作文命题后,本届考生接受到的备考提示和训练以话题作文占主导,但从历年的命题趋势中可以看出,上海卷有其一定的命题规律,故笔者个人认为,在两年材料作文后,20XX年考材料作文的概率依旧较高,在复习时,应给予材料作文较多关注。

●命题特性:材料和话题文化性的加强

从广受好评的01年作文题“传统文化”,到05年作文题“流行文化”,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命题材料和话题的文化性正在逐步加强。

笔者观点:提高应试文章的文化底蕴。虽说作者文化性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但也有一些短期提升的技巧:1,利用名人、名事、名句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组句,组段;2,古诗词排比处理;3,文化意象组段。例如04年的《忙》就有考生处理为“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的标点符号分段文化意象立意,获得了高分。常用的高分文化意象还有山水,季节,花鸟鱼虫等。使用以上这些文化底蕴提升方法,会有效提高作文的文化性,得到较好分数。

●命题倾向:散文化的语质倾向,逻辑思辨化+语言散文化

从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到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语质要求散文化倾向非常明显。“语质”作为官方评卷高频用词,一直是评卷一个核心标准,所谓“语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文采”或者说是“语言质量”。近年的命题显现出“语质”散文化的要求,以往高考作文核心判断标准是议论文的思辨性,而现在加入的散文化要求非常相似于中考。例如,08年高考“他们”——中考“我眼中的色彩”;06年高考“我想握住你的手”——03年中考“我想唱首歌”。

笔者观点:语质散文化的要求促使我们在逻辑思辨化的基础上,将“语质”快速提高。

语质提高方法有:对比排比句的变换应用;特殊加分句式;修辞等等。

●命题启示:题材包容性强,生活中哲学视角的深挖

近年作文命题趋势一直是要保证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障碍”,“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命题的开放性导致了题材包容性的增强。例如08年的《他们》的高分作文是一篇描写民工子弟的文章,如果我们就以“民工子弟”为题材,看看近年的题材包容性是如何强的。20XX 年的《他们》,我们可以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他们”正在成长变化;20XX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可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必须跨过生活这道坎”;20XX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可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我想握住你的手”——“民工子弟”的一个题材可以“套”这些高考作文题,可见题材的包容性。因此我们应事先对于阅卷老师喜好型题材的取舍,收集,应用配对过程是很重要的备考步续。

笔者观点:阅卷老师喜好的题材一般以“文、史、哲”的题材为主,对于生活哲学视角的深挖也是重点题材。建议备考时,就这两个方面的题材做针对性梳理和应用配对,方便高考时顺利应用。

篇幅有限,以上是笔者针对近十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一些总结和应对观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