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古今异义教学内容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f6bd56e518964bcf847c35.png)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1、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
古义:①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
例如: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2、C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握着,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3、D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东面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
(《秋水》)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F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d6dc6b3169a4517723a3cf.png)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这件事(上)。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18、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19、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 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荫相 如列传》)
4、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5、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注意语素成语方言中保留的古义aa有些词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并不单独使用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它还保留了古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情况
指哥哥和弟弟。
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 章上》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
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六国论》)
D、词义强化(词义由轻而重)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
如:“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史记·廉蔺列传》
动的距离,与“跬”同,古言“步”等于今天两步。
如: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a8803e3169a4517623a308.png)
22、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23、殷勤
•今义:热情 ,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 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24、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处处。
–例 如 : 旦 日 卒 中 往 往 语 , 皆 指 目 陈 胜 。 (《陈涉起义》)
A 、有些词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并不单独使 用,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它还保留 了古义。
“谢”的“道歉”义,在“谢罪”中仍然 保留。 “去”的“离开”义,在“去世”“去职” 中仍然保留。
B、成语中保留了许多古义。
金城汤池:金,指金属;城,城墙;汤,开水;
池,护城河。意思是象金属铸造的城墙,象开水 翻滚的护城河。形容城防坚固严密,不易攻破。
•②互相遮盖。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孔雀东南 飞》)
33、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34、老子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年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5、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 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
,请指示王。 ( 《廉颇荫相
如列传》)
4、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5、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2e4d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7.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概念,认识到古今异义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古今异义词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辨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古今异义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兴趣。
2. 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介绍古今异义的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3. 教授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搭配、词义引申等方法,辨别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4. 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选取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实例,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古今异义词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古今异义词辨别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能力。
3. 文言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文言文实例材料。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推荐阅读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特别是在语境复杂的文言文中的运用。
2. 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84d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0.png)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和古今异义。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通假字进行阅读和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介绍。
2. 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有关文言文中通假字使用的短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兴趣,并引出课堂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文通假字以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对照。
3. 常见通假字的对照:(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进行对照说明,例如:“愈”通假为“越”、“多”、“增”,示范解读句子中使用的具体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自选一些文言文段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在小组间讨论其古今异义。
4.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1)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重点解析其中的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
(2)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根据给定的文言文句子,选择合适的通假字填入空格中,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批改。
五、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课文,或者辅助阅读一些简单文言文作品,让学生更加熟悉文言文通假字的运用,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文言文通假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阅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延伸:布置学生以文言文通假字为题目,撰写一篇与古今异义相关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堂课上交流和分享。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要更详细的教案或其他教育阶段的教案,请告知。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0a3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陈情表》)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6)教案.doc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6)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968f468e9951e79a892710.png)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第3讲古今异义(6)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总复习趣味训练)(6)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
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
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
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
寒舍在迩,不可不入。
”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
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
不者,时不逮矣。
”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
”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
”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
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
”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
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
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予当死之矣。
”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逢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
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
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
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
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
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
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注释:第六段:方瞑(闭)目俟(等)死,闻虎惨叫,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而视之,盖(句首语气助词,原来)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
寻(不一会儿)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名作动,穿)短褐,著草履,不冠(名作动,戴帽子)不袜(名作动,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名词,朱砂),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
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92f82e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9.png)
今义:
谦让
古义:
谦让、责备
如惠语以让单于。
按照常惠说的话来责备单于。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古义:
护城河、池塘
今义:
池塘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今义:
亲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
知识 讲解
古
今
(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转移有时指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有时指 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等。
狡猾的人和奸诈的官吏都会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改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A句的“指示”,词义转移,结构发生变化,正确。 B句的“鄙”,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正确。 C句的“涕”,词义转移,没有望文生义,正确。 D句的“ 诛”,词义强化,应为“惩罚”。
积跬 致远
特别关注翻译中容易以今释古的重点词语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为 了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 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词语来翻译。为 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 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知识 讲解
(五)词义的强化
“词义强化”,即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 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诛”,最初只是责备或惩罚之意, 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例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 》)
古义:遗憾。今义:恼恨、怨恨。 译文:含泪将明珠还给您,遗憾的是我在未出嫁时没遇到您。
皇帝刚刚登基,还非常年轻。
知识 讲解
(四)词义的弱化
“词义弱化”,即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 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怨”,古义 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例如: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 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d0218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古>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今>表示
因果关系的连词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9.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文 文言古今 异义
11.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 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 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 12.年十七,好古文 <古>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今>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文 文言古今 异义
《登泰山记》17.至于泰安
<古>到,到达
<今>表示另提一事
18.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古>摇动
<今>不稳固、不坚定
19.多平方
<古>方方整整的,指山石
<今>数学名词
义古
今
法古 不汉
同语
必异
的中 词有 ,一
修
即些 古字
今形
下
异相 义同
册
词而 意
义
用
文 文言古今
异《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以吾一日长乎尔
词义强 化
➢
感情色彩
成锲就而<古的不>人舍金,金石可镂。(《劝 学》属)
变化
<今>黄
文 文言古今
异义
古今异义的
类词型义扩 大
词义缩 小
词义转 移
词义弱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古>有操守有抱负的 男子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584b389eb172ded63b781.png)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分辨不清。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的双音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更不能把由单音词构成的短语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也有一些单音词用法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
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
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带来的困难不大。
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在只表示不好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不用了。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45ffc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a.png)
【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2.2)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考情简述】考纲中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今天我们总结的“古今异义”相关知识点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
关于中学阶段的“古今异义”(包括最新高中统编教材和初中统编教材),我们会在实词积累系列中陆续推出,为同学们提供最全、最系统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必备知识】古今异义词分类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1.“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2.“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
3.“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古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
三、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
这是词义的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文言文古今异义教学提纲
![文言文古今异义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31901df121dd36a32d82b2.png)
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往往也通,实际上却有
差别。
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 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 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 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 现象。 例如:总统、牺牲、步、山东、非常、河北、 河南、首领 具体的例如: 1、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 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 朝南,故代称帝位。今表方位的名词。
10、可谓智力孤危 11、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2、吾从而师之 13、句读之不知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6、几千万落 17、日再食 18、小学而大遗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20、始速祸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例:人、水、铁、织、笑、白、十
古
①有些词现已不再使用(除非在叙写历史之类的
今
材料里)例:舍人、诏、刖、即位
词
②有的词表示的意义还有,但已用另外的词表示了。
语
例:坐须臾(片刻);公与之饩(食物)。 (以
异
上两类为现代汉语里已经基本上不存在的词)
同古 比
③有的单音词现已不单独使用,只作为语素存在, 在解释时要恰当选择。例:吾尝终日而思(思考)
较 今 ④有些词,现在还用,只是它的一部分意义已经消
不
失。例:既东封(疆界)郑。 ⑤有些词,文言和现代汉语都用,但意义有别。
同 例:兵(武器);牺牲(祭神的牛、羊之类)。
的
⑥对于③④几类词语,即文言里常用,现代汉语里 也用,只是意义和用法有了变化的那些词语,是阅
词 读文言文最需要注意的,尤其时第⑤种情况。因为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9ef39f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6.png)
1、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古义:遗憾,今义:仇恨。
1、口诛笔伐 古义:责备,谴责 今义:杀戮
五、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1.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助手(褒);今义:比喻坏人的帮凶(贬)
5.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 古义:面向南。 今义:表方位的名词。
6.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上前献上。 今义:略。
7.列坐其次 古义:旁边,水边。 今义:次序,等第。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中国——古义: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 今义:则指整个中国。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大江东去
江、河——古义:一般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的江河。
二、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1.谷不可胜食也。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他来。 今义:略
11.银瓶乍破水浆迸,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
1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公开扬言。 今义:政府的公告。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
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
13.(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古义:到任。 今义:略。
1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19.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e1f5ba8762caaedd33d4a3.png)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第6讲文言文古今异义(二)
![第6讲文言文古今异义(二)](https://img.taocdn.com/s3/m/e7a063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4.png)
练4
标红字的古文含义是什么?
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 友期行》
古义指牵、拉,今义指引用。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古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指鱼的肉。
10.“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木兰诗》
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例5
感情色彩变化 7.“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一字一译:卑鄙=卑+鄙 拆字分析法 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 今义指品质恶劣。贬义程度加深。普通词语推测法
谁
有征戍侵虞⑤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
耶?”
【注释】①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县东南。 ②大行( ):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 ③辍( )辕: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接巩、 登封二县界。据《元和志》云:“山路险阻,凡十二曲, 将去复还,故曰辍辕。”④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⑤征戍:旧称远征和守卫边疆。侵虞:侵犯。
试一试:快速说出标红字词的古代含义。
1.“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女子貌美) 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泛指男性)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雄心壮志的人) 4.“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热水)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卑贱,见识浅薄) 7.“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执、不顺从)
记 笔记
古今异义词归纳
古义
今义
之
到
的
卒
结束
士兵
临 到,到……跟前
临近
曾
竟然
曾经
对
回答
于
比
正确 在
因
依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涕:上古指眼泪,不指鼻涕。
如:涕满匡而横流。《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闻:古义是“听到、听见”,今义由听觉义转为嗅觉 义。
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牺牲:古义(特别是先秦)指祭祀用的牛羊豕。今义指 “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十年》
如: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
B、词义扩大 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客观事物的
范围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
好:古义指女子貌美。后来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
《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
江、河:先秦时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后
来“河”泛指北方水系的河流,“江”泛指南方水 系的河流;再后来,“江”、“河”就混称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二、辨析古今词义异同的方法
1.注意词语间的对应关系
穷:“穷”古义指困窘、不得志,没有出路,
它与“达”是一对反义词。现代汉语中与“富” 是一对反义词,而古代“富”与“贫”是一对 反义词。 《论语.学而》:“贫而乐,富而好礼。” 《孟子.尽心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善天下。"
狱:古义指诉讼、诉讼案件,今义指“监狱” 如: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烈士:古指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或有志于建功立业的 人,是活着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是 死去的人。 如: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 子·秋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厦门行》
3.微殊 这类词古今义之间既有联系,又
C、词义缩小
丈夫:古义除指配偶中的男方,还可指“成年
男子”和“刚生下的男孩子”,后来专指配偶中 的男方。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勾践灭 吴》)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 说赵太后》)触龙是大臣,甚至也可称“丈夫”。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 豚。” (《勾践灭吴》)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种词属于基
名词:天、地、草、木、山、本词汇。正是 川、人、手、马、牛、羊 由于这些词的
2.注意语素、成语、方言中保留的古义
A、有些词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并不单独使 用,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它还保留 了古义。
“谢”的“道歉”义,在“谢罪”中仍然 保留。
“去”的“离开”义,在“去世”“去职” 中仍然保留。
B、成语中保留了许多古义。
金城汤池:金,指金属;城,城墙;汤,开水;
池,护城河。意思是象金属铸造的城墙,象开水 翻滚的护城河。形容城防坚固严密,不易攻破。
但在记载鲁国对别国用兵时,常用“侵”,这很说明问 题。)
爪牙:本是禽兽寻找食物、保卫自己的工具,
借喻而为武臣、猛将。现在是贬义词。
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 《资治通鉴》
谤:上古是个中性词,指一般的批评、议论,
并不一定含恶意。后来有了“诽谤”义,由中 性词变为贬义词。
有区别。这类词数量多。是学习的难点,也是 重点。
A、轻微转移 劝:古义是从积极方面的鼓励、劝勉,今义是劝说、
劝止。
如:《荀子》“劝学”,是鼓励学习。
《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是赦免逢丑父鼓 励对君尽忠。
步:古今均指脚跨出去的距离,但今指一只脚向前挪
动的距离,与“跬”同,古言“步”等于今天两步。
指哥哥和弟弟。
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 章上》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
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六国论》)
D、词义强化(词义由轻而重)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
如:“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史记·廉蔺列传》
处分:古义是“处置、安排”,今义是
“处罚、惩罚”。 如: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
E、词义弱化(词义由重而轻) 怨:古义“怨恨”。今义为“埋怨”。
《汉书·朱买臣传》:“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憾:古义指怨恨,后来表遗憾,词义由重而轻。
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左 传·宣二年》
动骂、词学:、出问、、入变、、起牧、坐、笑、意的义历在史长过时程间中
基本没有发生
形容词:大、小、长、短、 变化,才保证
轻、重、方、圆、白、黑
了汉语的继承
数词:一、二、三、四
性和稳定性。
2.迥异(词义转移)
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行李”指出门时携
带的东西。
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左传.僖公年》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走(跑)马观花、感激涕(泪)零(落)、不虞 (意料)之誉、无声无臭(气味)、延颈企踵 (脚后跟)、狼奔豕突(急速向前冲)、口诛 (谴责、声讨)笔伐。
C、方言中保留古义。
秀:本义指谷物吐穗开花。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 今东北农村俗谚:“六月六,看谷秀。”保留此义。
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今义只指家
庭中有婚姻关系的族外亲属。
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购:[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今义]购买。
如: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兄弟:古义兼指姐妹。今义缩小,只用于男,
F、词义色彩的变化
卑鄙:本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是中性词。
今义表示言行恶劣,不道德,变为贬义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一种进攻方式,是中性词。今义
指非正义的军事行动,是贬义词。
《左传·庄29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春秋》和《左传》作者立场是尊鲁的,